千12块莲花油层地质研究
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2021.08科学技术创新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特征研究肖雄(辽河油田开发事业部,辽宁盘锦124010)1区域概况齐108块主要的开发目的层是沙三段的莲花油层。
本区莲花油层具有多套油水系统,油层厚度较厚,为互层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
本区的储层物性较好,是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储层。
2开发历程齐108块于1975年开始进行地震勘探,后于1989年对该块的齐109井进行蒸汽吞吐试采,其后获得工业油流,证明了齐108块是具有工业油流的稠油区块。
两年后,开始了对区块的全面滚动开发,期间共部署滚动井7次。
1995年编制了《欢喜岭油田齐108块莲花油层开发方案》,齐108块正式进入规模开发阶段。
根据齐108块勘探开发的过程,开发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整体部署分批实施上产阶段,扩边增储稳产阶段、完善井网产量递减阶段和低产低速低效维持阶段。
1990开始,是区块整体部署、分批实施的上产阶段。
本阶段主要以滚动勘探开发为主,进行蒸汽吞吐开发,共滚动部署五次。
1994年以后的三年,是区块扩边增储的稳产阶段。
本阶段主要采用扩边、调整部署的方式进行开发,部署总井数达400多口,年产油在440万吨以上。
自2002开始,区块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几年里该块以侧钻、大修、调层、层系互换为主进行了深入挖潜,完善了井网,该阶段产量快速下降。
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区块的地质条件更加复杂,虽然开展了各类组合蒸汽吞吐挖潜措施,但年产油、采油速度和经济效益维持在低产、低速、低效状态,转换区块的开发方式成为改善区块产量的有效手段。
3储层特征3.1储层岩性根据岩心粒度分析资料统计,本区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主要包括粉砂质细砂质岩、中砂质细砂岩和粉细砂岩,占总样品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含砾砂岩、粉岩以及泥质粉砂岩。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了筛析法的计算方法,用来计算本区莲花油层储层岩石颗粒的分选系数,最大值可达到3.7,一般为1.3-2.6,平均值为1.8,碎屑颗粒的分选为中等,分选系数为1.61-1.92(图1)。
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
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Ξ杨 勇,许晓宏,黄友华(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沉积特征标志,搞清了其岩性、沉积相的分布类型,认清了该区重力流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进一步的滚动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莲花油层;岩相特征;沉积特征;高升油田 高246块莲花油层属于厚层块状砂砾岩底水稠油油藏〔1〕。
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结合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运用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韵律特征、古生物特征等各种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特征,沉积演化背景、物源方向,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各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平面组合,编绘出该区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为研究不同时期全区的沉积微相分布和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1 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区莲花油层是沙三时期深水湖盆中发育的一套近岸水下扇沉积体,根据沉积相分析,其物源来自东部中央凸起。
根据沉积特点将8个砂体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
内扇亚相主要发育内扇主水道微相;中扇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微相、辫状水道间微相和中扇前缘微相〔2〕。
2 沉积微相标志2.1 岩石结构标志通过岩心分析可知,本区储层岩石的碎屑成分中长石、岩屑含量高,莲花油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低,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局部钙质胶结,胶结较疏松,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和接触——孔隙式,这表明莲花油层为近物源快速堆积的产物〔3〕。
莲花油层岩石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颗粒较粗、大小混杂,粒级分散。
概率图为一段式、二段式、斜率差别不大的三段和多段式、上凸弧形。
最大粒径大于10c m ,一般0.2-1.0mm ,粒度中值0.43mm ;分选差,分选系数2.04;颗粒磨圆中等,为次棱角——次圆状,结构成熟度低。
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局部钙质胶结,胶结较疏松,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和接触——孔隙式。
高二区莲花油层储层建模研究
高二区莲花油层储层建模研究Ξ黄友华,许晓宏,王腊梅(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高二区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
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
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
关键词:储层建模;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变差函数 储层建模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油气藏描述与评价新技术,它是油藏数值模拟、动态预测、开发方式的选择和井网布署的基础,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是现代油藏描述的核心,也是储层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项目之一[1],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
高升油田高二区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三段莲花油层,由高18块和高246块构成,构造面积约20km 2。
高18块为底水油藏,为中孔中渗储层;高246块为气顶底水油藏,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
油层分布主要受构造、岩性控制,为层状边水油藏。
原油性质的变化具有上稀下稠,南稀北稠的特点。
1 储层构造建模 构造建模是油藏储层建模的基础[2],它是综合利用井分层数据、断层数据、并结合完钻井的单砂层分层数据等建立单砂层的构造模型(图1)。
从各单砂层构造顶界面建立起的全三维地层格架模型[3]。
图1 高二区储层构造模型的识别,工程上需要岩性分类识别,并提取出以“层”为单位的各类“层”测井值。
与其他方法相比,基于模糊逻辑划分系统(Fu zzy Pa rt it io n in g Sy s te m ,简称F PS )的测井岩性识别具有如下特点:411 能综合各种曲线信息,基于无监督模糊聚类和有监督的模糊逻辑推理方法,自由参数少,克服了常规方法仅靠几个参数决定应用效果、存在较大盲目性的弱点;412 充分利用已有岩性判别规则,易于融入先验专家、地区知识到判别规则知识库中;413 计算量小,对未知井段岩性判别更为快速和可靠,可大批量处理井段。
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千12块开发接替研究
千 1 块 主 要 发 育 莲 花 油 层 和 兴 隆 台 油 2 层 , 者 对 千 1 块 大 凌 河 油 层 进 行 精 细 地 笔 2 质 研 究 , 确 定 出 潜 力 区 逐年 扩 大 开 发 ; 并 对 千 3 块 莲 花 油 层地 质 特 征 进 行 再 认 识 、 1 重 新 认 识 该 块 剩 余 油 状 况 、 定 出长 停 井 复 制 产 方 案 , 在 年 组 织 实 施 , 果 明 显 ; 千 并 效 对 2 块 莲 花 油 层水 驱井 网实 施 周 期 注 水 及 转 2 注 汽开 发 , 上 几 项 工 作 实施 后 , 到 了 明 以 见 显的效果。
生产区块 。
储量7万吨 。 有8 0 共 口油 井 , 产 油 8 7 2 累 .6 1 万 吨 , 出 程 度 l .2 至 l 9 年 6 8 采 2 5 %。 9 8 月 口 油井 因高 含水全 部停 产 。 长 停 井 复 产 潜 力 分 析 :1断 块 采 出程 () 度 低 , 余 可 采储 量 高 。 2 块 莲 花 油 层蒸 剩 千 2 汽 吞 吐 采收 率 为 2 %, 3 块 油藏 特 点及 原 8 千 1 油 物 性 与之 相 近 , 目前采 出程 度为 1 . 2 2 5 %, 与之 类 比还 有 1 . 8 5 4 %即 1 . 万吨 的 可采 储 08 量 可供 开 采 。2 单 井控 制 储量 高 , 距 大 , () 井 井 间剩 余 油 潜 力大 . 该块 地 质储 量 7 万 吨 , 0 单 井 控 制 储 量 高达 8 7 . 万吨 , 距 1 8 , 井 1 m 单 2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井平均 累产油1 吨 , 万 据 锦 4 块 合理 井 网 5 千 1 块 在 2 0 年 以 前 年 产 油 量 呈 持 续 密 度 研 究 》 果 稠 油 加 热 半 径 为 3 ~5 m , 2 00 成 5 0 递减趋势 , 且递 减 幅 度 较 大 , 0 0 投 产 1 井 间剩 余 油 潜 力大 。3纵 向上 动 用程 度 低 , 20年 0 () 口新 井 , 生产 形 势 较 好 。 0 1 以 来 , 了 20 年 为 未 水淹 层潜 力 大 。 3 块 属边 底 水 油 藏 。 千 1 受 减 缓 产 量 递 减 幅 度 , 现 稳 产 我 们 主 要 采 边 底水 影 响 大 。 9 年2 实 据 6 口井 C O比测试 资 / 取 了以下几项做法并获得成功 。 料 分 析 , 块 纵 向动 用 程 度 仅 5 %, 2 % 该 2 有 8
千12块开发潜力及产量接替分析研究
、
油 藏 基 本 概 况
1 . 地质概 况
千1 2块位 于 辽河 坳 陷西 部 西斜 坡南 段 上倾 部 位 ,东 接欢 1 2 7块 , 南 邻 锦 7块 、锦 9 9块 ,含 油 面 积 4 . 2 k mz 2 , 地质储量 1 3 0 9×1 0 4吨 , 块 内主要发 育 兴 隆 台 、莲 花 两套含 油 层 系 ,部 分发 育 大凌河 油层 。其 中莲花 油层 含 油面积 2 . 9 k m2 , 地 质储 量 5 8 5× 1 0 4吨 ;兴隆 台油层 含油 面积 3 . 3 k m2 , 地质储 量 7 2 4 ×1 0 4吨 。
研 究 开 券
摘
要 :针对辽河油田锦 州采油厂千 1 2 块 产量递减趋 势逐年加 大,为减缓 区块产量递减 ,通过精 细地质研 究 ,深入挖 掘大凌河油层潜力及千 3 1
块 莲花油层长停 井复 产的潜力 ,并在千 2 2 块莲花 油层水驱 井网转变开发方式 ,实施 周期 注水与 注汽交替 实施 的开发方式 ,使得 千 1 2块产量在连续 1 0 年递减 的情 况下终于走 出低谷 ,实现稳 产。 关键 词:产量递减 地质研究 大凌河油层 千3 1 块 长停 井 水驱 井网 交替 注采 稳产
2 . 构造特 征
大 凌河 油层的 产量逐 渐上升 。 2 . 挖 掘小断 块 内部潜力 ,千 3 l 块莲 花油 层长停井 复产喜 获高产 2 . 1 千3 1 块莲花 油层 概况 千3 1 块是千 l 2 块 的东 部 的一个 次级 小 断块 ,块 内莲 花油 层含 油 面积 0 . 2 1 l k m 2 ,地质 储 量 7 O 万 吨 。 共有 8口油井 ,累产 油 8 . 7 6 2 1 万吨 , 采 出程度 1 2 . 5 2 %。至 1 9 9 8 年6 月 8口油井 因高含 水全部停 产 。 2 . 2长停井 复产 潜力分析 2 . 2 . 1 断 块采 出程度 低 ,剩 余可 采储量 高 千2 2 块 莲花 油层 蒸汽 吞 吐采收 率为 2 8 %,千 3 1 块油 藏特 点及 原 油物 性 与之 相近 , 目前 采 出程 度为 1 2 . 5 2 %,与之 类比 还有 1 5 . 4 8 %即 1 0 . 8 万 吨的可 采储量 可供 开采 。 2 . 2 . 2 单 井控制 储量 高 ,井 距大 ,井间剩 余油潜 力大 该 块 地质 储 量 7 0万吨 ,单 井 控 制储 量 高 达 8 . 7万吨 ,井 距 1 1 8 米 ,单井 平均累 产油 l 万吨 ,据 《 锦4 5 块合理 井 网密度研 究》 成果 稠 油 加热半径 为 3 5 ~ 5 0 米 ,井间剩 余油潜 力大 。 2 . 2 . 3 纵 向上动 用程 度低 ,未水淹 层潜 力大 千3 1 块 属边底 水油 藏 。受边 底水 影 响大 。据 9 6 年 2口井 C / O比 测 试资料 分析 ,该块纵 向动 用 程度 仅 5 2 %, 有2 8 %的层动 用差 ,2 0 % 的 层未 动用 。另外 ,正常 生 产 的 7口井 中油井 高 含水 后只 有 2口井 采 取过 堵水 措施 ,而剩 余井均 未堵水 即上返 。 2 . 2 . 4 长停 井复 产方 案 注水 开发 由于水 流动 速度 快 ,容 易在地 下形 成 通道 ,而 油分 子 流 速慢 ,阻 力 大 ,加 上受 到 水分 子 的挤 压作 用 ,油 井 就表 现 为供 液 差 。 通过 在千 2 2 块 水驱 井网又选 注 5口井 ,增油效 果 明显 ,这 7口井截 至 O 3 年1 2 月 底累增 油 4 7 5 0吨 , 目前 日产还 有 3 5 吨。
提高浅液面井效率的研究及应用
井组分层采 油量的模 拟 , 可知莲 1 油层采 出程度为 3 1 . 7 %, 莲 2油 层采出程度为 1 5 . 4 %, 远低于莲 1 油层 。 9 8 年以来 , 开发方式没有大 的改变。 因此可借用该成果 , 初步确定潜力层为莲 Ⅱ油层组 , 具体依 据为: 纵 向上莲 Ⅱ油层受注水影 响小 , 具有一定剩余油 。 1 . 2构 造 特征 千2 2块 9 6 年 7月转为注水开发时 ,块内已有 2 l口井在注水 油 层 。因此 莲 1 油层 与 注 水 井联 通 好 , 受 水 效 也最 千2 2 块 北 部 以千 2 2断层 为界 , 南部 以 7 0 — 5 8断 层 为 界 , 地 层 前就 已封堵 莲 2 为 明显 , 莲 1 油 井 目前 均 为 高 含水 。这 可从 油 井 环 空产 液 剖 面 成果 由东向西南倾斜 。 证 明。 1 - 3储 层 特征 千2 2 块 主要 发 育莲 花 油层 和 河 油层 , 部分 发 育兴 隆 台 油层 。 千 莲2 油 层 由 于发 育 不稳 定 , 且油 层 较 薄 , 投 产 时 只有 2 0口井单 2 2 块莲花油层埋深 9 8 6 . 5 — 1 1 8 1 . 6 m, 具莲 1 、 莲 2两套油水组合 , 莲 1 独 生 产 莲 2油 层 ,这 2 o口井 中 单井 初 期 最 高 日产 油 可 达 4 5吨 , 平 油组全 区发育稳定 , 平 均厚度 2 2 . 5 m, 莲 2油组 变化 大, 由西向东 逐 均单井吞吐轮次 2 . 5轮, 累产油量为 4 1 3 3 . 5吨。这 2 0口井在产量下 O  ̄ t , 开莲 1 油层合采或单采 , 而返层时还有平均 日产油 3 . 8吨。 渐变厚 。平均孔 隙度 2 8 . 7 %, 渗透率 4 9 6 x 1 0 %m ; 属高孔~ 中高渗型 降后 U 储 层 。大凌河油层油藏 埋深… 8 0 0 1 0 0 0米之 问 ,大 I 油层顶面一 根据期末产量及综合含水情况分析莲 2 油层具有一定的剩余油。 8 0 0  ̄ _ 8 5 0 米之问 , 大I I 油层 顶 面一 8 8 0 ~9 6 0 米 之 间。含 油井 段 厚 度 3 . 2莲 I 3预留避水薄油层潜力状况 早 期投 产 油井 中 ,多数 油 井 在油 水 界 面 处预 留有 5 — 1 0米 的避 般在 1 5 — 4 5 米之间。 大凌河油层厚度差异大 , 中部发育较厚 , 向两 侧逐渐变薄。 大凌河油层 中部发育为纯油藏 , 边部有底水 , 油水界面 水薄油层 , 据统计 目前有 8口注水井莲 I 3 油层未射开 。统计 油井 中补射莲 I 3油层生产的油井 8口,平均单井射 开厚度 1 1 . 2 /  ̄: / 4 . 4 为… 9 0 0 9 8 0米 之 间 。 层, 实现单井增油 1 4 6 7吨的效果 。借鉴油井措施后 的效果 , 认 为该 1 . 4流 体 性 质 可对这部分注水井实施补射措施 。 2 0 0 C莲 花 原 油 密 度 0 . 9 6 0 3 g / e m ; 5 0 0 C地 面 脱 气 原 油 粘 度 薄油层具有一定再动用潜力 , 3 9 3 . 6 m p a - s : 含蜡量 4 . 6 8 %; 胶质+ 沥青质含量 2 7 . 4 8 %, 凝固点一 1 9 ℃, 3 . 3 大 凌河 油 层 千2 2块 中部 分 6 7 — 7 2排 之 间 油 水 井 普 遍 发 育 大 凌 河 油 层 , 其 属低 凝 固点 普通 稠 油 。 地 层水 总 矿化 度 2 9 3 7 m g / 1 。 2 0 ℃时 , 大 凌 河 原 油密度 0 . 9 7 5 6 g / e a r , 5 0 ℃密 度 为 0 . 9 5 9 4 g / c m 。5 0 q C 地 面脱 气 原 油粘 中 6 9 — 7 O 排 之 间厚 度 最 大 。 近 几 年 累计 上 返大 凌 河 油层 1 7口井 , 平 度 1 8 0 6 . 0 7 m p a - s ' 凝固点一 1 ℃, 原油含蜡量 4 . 5 6 %, 胶质+ 沥青质含量 均单井射开厚度 2 2 . 9米, 6 层, 截止 目前累增油 1 1 0 6 0 1 吨。 随着近几 2 5 . 6 5 %。 大凌 河 油 层地 层 水 为 N a H C O 3 型, 总矿 化度 为 1 1 7 8 . 6 3 a r g / 1 。 年对大凌河油层的挖潜使千 l 2 块一直超产线上运行 。 因此 , 借鉴近 几 年 上 返大 凌 河 油层 的 效果 , 可 在 水 井 中优 选 构 造 位置 好 且 油 层发 1 . 5油 藏 具有 正 常 温度 和压 力 系统 据实测地层压力和温度资料 ,该油藏折算地温梯度为 3 . 6 3 %/ 育 稳 定 的油 井 上返 大 凌 河油 层 。 1 0 0 m, 地层压力系数为 0 . 9 6 , 均属正常系统 , 千2 2块油层温度 5 0  ̄ C , 3 . 4对比单井纵 向上动用状况 , 对动用程度低油层实施选层 注 汽 原始 地 层 压 力 1 0 . 6 3 M p a 。 2 开 发 历程 及 现状 在普查水井资料时 , 对单井纵向上油层动用状况及注水情况进 2 . 1开 发 历程 行统计对 比, 发 现后期转注水的千 l 2 — 7 5 — 4 5 5井 , 在转 注水前 补层 千2 2 块于 1 9 9 2年 3 月 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 开发 ,初期采 用 莲 I 1 , 仅生产 5 0天 , 累产油 2 5 1吨 , 最高 日产油 9吨 , 根据方 案要 1 1 8 m井距 , 正方形井网开采 , 布油井 4 1 I Z I 。1 9 9 5年进行加密调整 , 求 就 转 为 注水 开 发 。说 明该 井莲 I 1 油 层 动 用程 度 低 地 下 亏 空 小 , 布新 井 1 5口 , 井 距调 整 为 8 3 m, 2 0 0 0年 扩边 调 整 , 布 新井 7口。 由于 尚有 开 采莲 I 1 空间 , 所 以对 7 5 - 4 5 5 实 施 单 注莲 I l 油层 。 多周 期 高 速 蒸汽 吞 吐 开采 , 地 层 压 力下 降较 快 , 蒸 汽 吞 吐 效果 变 差 , 3 . 5 措施 实 施情 况 为此 1 9 9 6年 7 月决定转为注水开发 , 目的是尽快恢复地层压力 , 以 截止 2 0 1 2年 6 月, 在 水 井 中优选 莲 Ⅱ油 层 注 汽实 施 2 井次 , 实 改善 本 区 块 开发 效 果 。 施莲 I 3 薄油层试采 3 井次 , 水井 上返 大凌河油层 1 井次 , 优选动 千2 2块 自 1 9 9 6 年 7月转 注 以来 , 对 油 水井 采取 了多 项 调整 挖 用 程 度低 油 层 进行 选 层 注汽 1 井 次 ,措 施成 功 率 1 0 0 %,累 计增 油 潜措 施 , 期 间 经历 了常 规 注水 , 周期注水 , 交 替 注 采 以及 化 学 剂 辅 助 2 1 4 5 t , 措 施增 油 明 显 , 取得 了较 高 的经 济效 益 。 4结 论 与建 议 驱油试验 。只有在交替注采期 间油井见效明显 , 但从整体生产形式 上 存 在 三 升一 降 的局 面 , 即 液量 升 , 含水 升 , 动液面升 , 日产 油 下 降 4 . 1干 2 2 块莲花油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莲 2油层组。 的局势 。综合分析得出单纯依靠注水 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 于是 4 . 2 莲花 避 水 薄油 层 有一 定 挖潜 潜 力 , 可继 续 选 井试 采 。 4 - 3优选井况好 的水井继续实施选层注汽 。 2 0 0 8 年 2月对 区块 内所 有 注 水井 实施 停 注 水 。停 注 水 后 油 井生 产 呈 现 高 液 量 高含 水 的状 态 。为 了充 分 挖 掘 区块 潜 能 , 我 们 将 生产 方 参 考 文 献 向转 移 到 水 井上 , 并 进 行 了细 致 的 分析 , 实 施后 取 得 了 明显 的 效果 。 【 1 ] 孙祖岭, 刘志 华, 等. 采 油地 质 - z - N] . 北京 : 石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2 0 0 4 :
齐108块莲花油藏开发对策研究
储层物性较差的薄油层和射孔段下部,比例为 30% ~40%,是 剩余油挖潜的有利层段。
3.3剩余油研究 以地层系数 kh值劈分法为主要手段,结合吸汽剖面监测、 过套管饱和度测试、加密井测井解释、周期吞吐数据进行修正, 将油藏产量数据进行小层劈分,再以油层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得 到各油层组的产油量。汇总结果如下:莲Ⅰ油层组地质储量 681 万吨,产油 277万吨;莲Ⅱ油层组地质储量 998万吨,产油 329万 吨;莲Ⅲ上油层组地质储量 312万吨,产油 135万吨;莲Ⅲ下油层 组地质储量 166万吨,产油 48万吨。莲Ⅰ油层组和莲Ⅱ油层组由 于原始储量较大,剩余地质储量也较高,是挖潜的主要方向。莲 Ⅲ下油层组采出程度低,也是后期挖潜的有利方向。 4剩余油开发技术对策 4.1大修换井底技术提高平面动用程度 齐 108块莲花油藏采用正方形井网开发,蒸汽吞吐动用半 径有限,造成井间剩余油富集,可通过大修换井底技术向剩余油 富集区域侧钻,提高油藏平面动用程度。2018年实施大修换井 底井 15口,措施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 12.9吨,累增油 1.9万吨。 4.2堵水补层、返层技术提高纵向动用程度 针对齐 108块莲花油层纵向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对高含水 层进行挤水泥封堵,重新射开剩余油富集层,提高油藏纵向动 用程度。2018年共实施堵水补层、返层井 13口,措施初期平均 单井日增油 7.9吨,累增油 1.1万吨。 4.3优化注汽,提高蒸汽吞吐油汽比 针对井段长、油层多的油井,结合吸汽剖面资料,实施分注 或单注;针对水平井注汽,,在注汽管柱上设置 34个注汽点,实 施多点注汽;针对低产低效井开展间歇注汽,待井筒附近原油 重新聚集后再恢复吞吐生产;对于发生汽窜的油井,开展组合 注汽,利用反复的同注、同焖、同采,抑制汽窜,提高蒸汽热能利 用率。通过优化注汽,年油汽比从 2017年底的 0.22提高到 2018年底的 0.25。 5结论 (1)区块目 前 主 要 面 临 吞 吐 轮 次 高、地 层 压 力 低、低 产 低 效、水淹情况复杂等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2)水淹以边水和断层水侵入为主,边水侵入主要分布在 内外边界范围内,一般不超过 45个井距,断层水侵主要分布在 断裂带附近,另有少量管外窜槽水侵。 (3)油藏动用程度较高,平面基本得到动用,油层纵向动用 程度达到 81.5%,上部油层动用好于下部。 (4)区块剩余油总量较大,莲Ⅰ、Ⅱ剩余油量较莲Ⅲ上、莲 Ⅲ下丰富,莲Ⅰ、Ⅱ是今后剩余油挖潜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1]刘文章.热采稠 油 油 藏 开 发 模 式 [M].北 京:石 油 工 业 出版社,1998. [2]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9. [3]张 锐,等.稠 油 热 采 技 术 [M].北 京: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1999. 作者简介:盖志 刚 (1984),男,辽 河 油 田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工程师,目前从事石油地质开发工作。
千22块莲花油层水驱后油井挖潜的几点做法
千22块莲花油层水驱后油井挖潜的几点做法【摘要】千22块莲花油层1992年3月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1995年进入吞吐开发后期,1996年7月开始实施注水开发,总体水驱效果较差。
造成水驱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千22块为稠油油藏,采用常规水驱受效不明显,采用周期注水因注水方式不合理效果也不明显。
多年注水以后,水驱已不能采出更多的剩余油,因此在2008年2月,区块整体停注水。
为了实现水中找油,提高区块的采出程度,开展了拔桥塞回采莲2、优选边部水驱效果差油井选层注汽、油水边界薄油层试采等一系列工作。
取得了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区块采收率。
【关键词】水驱效果差回采储量动用程度试采千22块原油粘度393.6mpa.s,属于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实施常规水驱效果差。
为了提高该块水驱采收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我们应用稀油水驱油藏多种分析方法,对千22块的注水效果做出综合评价,认为所实施的周期注水方式不适合该块的注水开发。
2008年2月,区块整体停注水。
综合运用选配注、试采、回采、应用合理配汽技术有效的提高油藏储量运用程度。
1 油藏基本情况千22块位于千12块北部,为断层遮挡岩性油藏,含油面积0.5km2,地质储量278104t。
北部以千22断层为界,南部以70-58断层为界,地层由东向西南倾斜,地层倾角3-4°,构造高点在千22井附近。
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28.7%,渗透率496×10-3um2;属高孔-中高渗型储层。
岩石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为泥质,泥质含量10.7%。
2 千22块开发简史2.1 蒸汽吞吐开发阶段于1992年3月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初期采用118m井距,正方形井网开采,布油井41口。
1993年年产油22.8×104t,采油速度达8%以上。
1995年进行加密调整,布井18口,井距调整为83m,2000年扩边调整,布新井7口。
辽河盆地齐131块莲花油层储层特征
辽河盆地齐131块莲花油层储层特征【摘要】储层特征对油气藏的渗流能力和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对于搞清油藏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齐131块莲花油层为低孔低渗型油藏,综合运用薄片、粒度、岩性等资料,对储层岩性、物性、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齐131块莲花油藏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渗储层。
【关键词】储层特征薄片储集空间类型齐131块低渗透油气资源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未动用储量巨大,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其所占比例将继续增大。
齐131块为重力流沉积,主要位于中扇辫状水道发育带。
通过对齐131块的渗透率、孔隙结构等因素分析,来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1 地质概况齐131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齐家地区。
沙三时期处于裂谷的深陷期,构造运动强烈,断裂系统十分发育。
齐131块的构造形态为南、西、北三面被断层所夹持的单斜构造,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构造高点在齐2-13-014井附近,高点埋深3025m,构造幅度700m。
地层倾角16~21°,具有西高东低,西缓东陡的特点。
2 储层特征2.1 岩石类型据齐131块薄片资料分析统计,岩石颗粒粒径一般为0.1~1.7 mm,岩石颗粒磨园中等,主要为次尖~次圆,风化程度较深。
主要岩石成份为石英、长石,其次为岩屑。
其中石英百分含量为32%,长石百分含量为17.9%,岩屑百分含量为11.7%,颗粒间点接触为主,岩石胶结疏松。
填隙物成份主要为杂基、胶结物,含量为2.9%。
胶结类型以孔隙式、接触—孔隙式为主。
2.2 岩性组合据粒度资料,按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不等粒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11个级别统计,齐131块岩性组合为含砾砂岩,占砂砾岩为主,占样品总数的63%。
中砂岩、砾岩次之占样品总数的19.8%。
2.3 物性特征据物性分析资料,齐131块整体为低孔-特低渗,Ⅰ油组物性略好于Ⅱ油组。
雷家地区莲花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辽河 盆地 高升 油 田位 于辽 宁 省盘 山县高 升 乡境 内 ,构 造位 置处 于 造 带 ,是在 斜坡 背景 上 由古 隆 起发 育 起 来 的 由北 西 向东 南 方 向倾 没 的 断 鼻 构造 ,被 北 东 向东 掉 的高
2 3断层 分为 上 、下 2个 台 阶 ,西 北 部 上 升 盘 为 高一 区 ,含 油 层 系 为 高 升 油 层 ;东 南 部 下 降 盘 为高 二 、
雷 1 块 湖底扇 中扇 辫 状 沟道 砂 体 孔 隙 度平 均 值 为 2 . 5 ,渗 透 率 平 均 值 为 1 3 8 X 1 ~ m。 1 2 4 8 . 3 0 , 渗 透率 最大值 可达 l 0 ×1 ~ 5 1 0 m ,储 层 物性 最 好 ;其 次 是 中 扇前 缘 砂 体 ,孔 隙 度平 均 值 为 l . 2 , 6 5 渗 透率平 均值 为 4 . 2 0 3 4 ×1 ~ m。 ,渗 透率 最 大值可 达 3 1 0 。 ;沟道 间砂 体 物性最 差 ,孔 隙度平 1 ×1 _ m。
左右 。反 映 中央 隆起 区 的剥蚀 物 ,在 洪 水 流携 带下 ,顺 陡坡 直接 冲人湖 盆形 成 高 密度 流 ,是 近距 离 的快
速搬 运 和堆积 ,所 以岩石类 型混 杂 ,但 缺少 更 粗粒 的碎屑 岩 ,说 明雷 家 地 区不 是 处 于湖 底 扇 内扇相 带 ,
而是处 于相对较 细粒 的 中扇相 带 的沉 积 。
2 . 。对照 文献 [ ] 提供 的孔 、渗 分级 标 准 ,说 明雷 1 块 湖 底 扇 储层 以 中等 孔 隙 度 和 中一 渗 透率 97 A o 3 1 低
为主。
表 2 莲 花 油 层 取 芯 井孔 隙 度 、渗 透 率 级 别 比例
千12块稠油油藏转氮气泡沫驱研究
为 05 . %。该块采 用氮 气泡沫驱技术 可以较好地改善稠 油开发效果 , 达到 降水增油和提 高原
油 采收 率 的 目的 。
关键词 : 油油藏 ; 稠 氮气泡沫驱 ; 数值模拟 ; 注采参数优化 ; 1 千 2块莲花 油层
中 图分 类 号 :E 1 ;E 4 T 39 T 3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沫驱提 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选取该 区块主力断块 千 2 2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 在历 史拟合 的基础上 , 氮气泡沫驱 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 对 并进行生产指 标预测。研究 结果表 明, 周期
氮 气泡 沫 驱 比 连 续 泡 沫 驱 效 果 好 , 佳 注 采 参 数 为 : 泡 沫 2个 月 , 后 开 井 生 产 4个 月 为 1 最 注 然 个 周 期 , 井 注 液速 度 为 5 d 最 佳 气 液 比 为 1 1 15 10之 间 , 佳 泡 沫 剂 质量 浓度 单 0m / , : 至 .: . 最
能 够高效 开发该油 田和类 似稠油油 田的技术 , 开展
氮气 泡沫驱技 术 研究 。在 进 行精 细 油藏 地 质描 述
的基础 上 , 以千 1 2块莲花 油层 主力断块 干 2 2块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展 氮 气 泡 沫 驱 油 藏 数 值 模 拟 研 开 究 J 以探讨 该技术 在稠油 油 田应用 的可行 性 。 ,
11 16m, 育莲 I、 Ⅱ 2套 油 层组 : I油 8 . 发 莲 莲
收 稿 日期 :0 90 1改 回 E期 :0 0 38 20 1 1 ; l 2 10 0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 热力开采后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20 Z 0 0 9 04— 5 (0 9 X 50 — 0 0 )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齐108块莲花油层剩余油分布特点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齐108块莲花油层剩余油分布特点杨冬霞【摘要】数值模拟表明:纵向上,上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低,而下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平面上,在半径35m~85m范围内,井间高含油饱和度高,为剩余油富集区.【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数值模拟;齐108块;莲花油层;剩余油【作者】杨冬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针对齐108块的剩余油研究,选择局部的断块来进行数值模拟,断块内共有油井96口。
该段块的平均周期产量与齐108块的平均周期产量相当,可以代表全块产量情况。
1.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应用平面上对段块进行了均匀网格的划分,网格数为82×45。
纵向上依据地质分层处理划分为13个层,其中油层7个,隔层6个。
对每口井的各层位实际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厚度、顶面深度)进行了取值,利用这些数值采用平面插值的方法求出各个网格块相应的参数值。
考虑到该油藏属于层状边底水油藏,纵向上多套油层,多套油水系统,本次数模未使用统一的油水界面,而采用含油饱和度平面插值的办法求得。
图1 数模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特点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70%,原始含水饱和度30%,油层中深层温度:45℃,地层中深压力:11MPa,岩石压缩系数:0.0171/MPa。
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按实际测定的数值给出,在历史拟合过程中对相对渗透率,岩石热物性等进行了适当调整。
2.拟合结束后剩余油分布特点从数模结果看,纵向上的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上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低,而下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
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与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的认识基本一致。
下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平均剩余油饱和度在60%左右,主要是由于受底水影响射孔程度较低。
上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平均剩余油饱和度55-60%,最低点已达28%。
雷11块莲花油层分层开发实验效果分析
雷11块莲花油层分层开发实验效果分析【摘要】针对雷11块莲花油层开发中存在“直井网注水开发效果差、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的问题,提出分层开发理念,针对不同类储层制定相适应开发方式,包括井网、井型以及驱动方式等,并于2012年开展分层开发实验,取得较好效果,扭转了区块产量递减趋势,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达到近五年最低水平。
【关键词】雷11块分层开发效果分析1 概况雷11块莲花油层处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开发主要目的层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莲花油层Ⅴ~Ⅶ砂岩组,其中Ⅴ、Ⅵ砂岩组主要为层状纯油藏,Ⅶ砂岩组为块状底水油藏,动用含油面积 2.42km2,石油地质储量385×104t,采收率39.6%,原油性质稀油,地层原油粘度13.5mPa·s 。
2 油藏开发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雷11块莲花油层1988年投入开发,目前开发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平面注采井网欠完善,直井网注水开发效果差,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是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区块被切割成多个条带形小断块,很难形成面积注采井网,只能实现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注采井网欠完善;二是莲花油层37.5%油井均是杜家台上返井,上返后井网、井距不规则,注入水单向水窜严重,水窜层位为Ⅶ砂岩组。
其次是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雷11块莲花油层纵向上发育多套油水组合,层状纯油藏、底水油藏并存,并且各油井纵向上跨度大,小层层数多,目前采取一套井网合注合采、逐层上返的开发方式,造成目前90%油井为合采井,平均单井合采层数10层,由于各套小层油藏类型、物性、压力水平差异,不能充分动用各套小层剩余油潜能,尤其是莲花油层Ⅶ砂岩组,利用直井开采,底水锥进严重,较高能量底水,对其它层位产能有抑制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分层开发理念[1],即细分开发单元,针对不同类储层制定相适宜的开发方式,Ⅶ砂岩组利用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降低生产压差,挖掘底水锥间带剩余油;Ⅴ、Ⅵ砂岩组内部Ⅰ类储层利用直平组合水平井开发[2],其余Ⅱ类储层利用直井网细分注水开发。
辽河油田千31块莲花油层地质特征分析与研究
SIO &TC 00Y CN E E EH LG . N
墨圆Βιβλιοθήκη 辽 河 油 田千 3 莲 花 油 层地 质 特 征 分 析 与研 究 1块
张红 霞 陈清 郭志强 庞金 月 ( 中国石 油长城 钻探 工程有 限公 司录 井公 司 辽 宁盘锦 14 01 2 0) 摘 要: 针对辽 河 油田千3 块 莲花油层 油井 高含 水长期 停产 的实际 , 1 通过精 细地 质研 究 , 找到 了断块 剩余油潜 力, 出了复 产方案 。 提 实施 后见到 了明显的 效果 , 经济效 益 显著 。 同类 断块 长停 井复 产具 有指 导作 用。 对 关键 词 : 辽河油 田千31 块 莲花 油层 剩余油 地质研 究 实施效果 中 图分 类 号 : E T 4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1 2 1 ) 6 c一 0 7 0 1 —3 9 ( 0 () 0 — 1 7 7 00 3
辽 河 油 田千 3 块 莲 花 油 层 是 辽 河 油 田 1 Po 地 面 原 油 粘 度 。 为 均 单 井 产 油 3 0 吨 , 水 1 8l 方 , 20 产 O 5 油汽 比 欢 西 区 块 千 1 块 的 一 个 四 级 断 块 , 内 发 2 块 计 算 后 得 出辽 河 油 田千 3 块 莲 花 油 层 0. 0, 果 显 著 。 l 6 效 育有 莲 花 和 兴 隆 台 两套 油 层 。 1 9 年 5 地 质储 量 为 7 万 吨 。 于 92 月 0 投入 开 发 , 后 共 投 产 8口油 井 , 期 日产 先 初 4 效 果及评价 较 高 , 井 平 均 日产 在 3 吨 以 上 , 高 的达 2 油层水淹状 况及 潜力分析 单 O 最 N5 吨 , 生 产 3 4 周 期 后 , 井 普 遍 高 0 但 ~4 - 油 经 过 对 该 块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研 究 , 现 发 含 水 , l 9 年6 全 面 停 产 。 了挖 掘 该 该 块 8 于 98 月 为 口油 井 高 含 水 后 只 有 6 9~4 9 在 6井 但 块 剩 余 油 潜 力 , 高 采 出程 度 , 者 对 该块 本 层 系 采 取 过 堵 水 措 施 , 效 果 不 明 显 , 提 笔 进 行 了 地 质 特 征 再 认 识 , 区块 复 产 起 到 当 时 认 为 该 层 系 已 全 部 水 淹 ,其 它 井 见 为
高升油田高18块莲花油层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2 0 1 3 年3 月
分 为 U ~L 8共 8个砂层 组 ,并 细 分 为 2 O个 小 层 。如 图 5所 示 。将 全 区 建 立 的 1 0条 联 络 剖 面 开 展 对
比 ,需将 莲花 油层 自下 而上 8个砂层 组层 位基 本 闭合 ,在 对 比过程 中明确 了每个 砂层 组沉积 特征 与环 境
专 _
阳 := L
—
< 、
—■
_ J ‘
■
<
:
’ , 一
I - I I ( c ) 三 ≥ 1 I 『 -
图 2 顶部岩性标志层 ( L 1砂层 组 )
2 . 2 底 部 标 志 层
该标 志层 位于 莲花 油层底 部 L 8砂层 组 ,测 井 曲线表 现为特 征 为低 p 、高 u ,两条 曲线 叠加 常 呈
短期 中期 旋回 旋回 微相
U J m V
p / (  ̄ 2 ・ m )
短期 期 旋回 旋 回 微相
U J m V
p I Q・ m )
短期 中期 旋回 旋回 微 相
岩性 沉积
岩性 沉 积
- 三 。 _ 岩 性 沉积 三 . -
乏
一
;
{
高1 8块 区 内多数井 均发 育此砂 层 组 。在 L 7砂 层 组沉 积 时期 湖 底 扇砂 体 开始 向前 推 进 ,沉 积厚 度 也 变 大 。辫 状沟道 砂体 十分 发育 ,且沟 道砂 体 多相互切 割叠 加 ,形 成厚 度 巨大 的砂 砾 岩层 。根 据 L 7砂层 组 的沉 积特 点 ,将 L 7沙层组 自下 向上划 分为 2个 小层 ,分别 为 L 7 — 2与 L 7 — 1 ,这 2个 小 层均 有 各 自的沉
辽河油田欢127西莲花构造二次开发研究
辽河油田欢127西莲花构造二次开发研究摘要辽河油田欢127西莲花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上倾部位,通过规划区块部署10水平井进行二次开发,并考虑转换开发方式,利用二次开发水平井井网实施蒸汽驱开发,进一步提高区块开发效果。
关键词构造;二次开发;研究;蒸气驱;效果1 油藏特征及开发概况1.1 区块现状辽河油田欢127西莲花区块开发至今,累积注汽轮次320轮,平均单井注汽轮次11.4轮,累积注汽67.7337×104t,累积注水24.68×104m3,累积产油53.6769×104t,累积产水94.3673×104 m3,采出程度36.2%,累积返水率103%,累积油汽比0.79。
1.2 油藏特征辽河油田欢127西莲花构造位置在辽河断陷西斜坡的南端上倾部位。
油层整体是一个被两条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地层整体自北东向南西方向倾伏,地层倾角2~6°。
莲花油层属于扇三角洲前缘相的沉积,纵向上为一套沙泥岩互层沉积,岩石主要为粉沙岩,细砂岩不等粒砂岩。
油藏类型为层状构造边水油藏。
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水界面为-1 120m。
20℃脱气原油密度0.9354g/cm3,50℃时粘度369.88mPa.s,原油凝固点为-12.7℃,含蜡量为6.28%,胶质+沥青质含量为23.7%。
地层水为NaHCO3型,总矿化度2001.08mg/L。
原始地层压力10.53MPa,压力梯度0.96MPa/100m,原始地层温度49.4℃。
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2.1 水淹状况分析欢127块莲花油层属于层状构造边水油藏,边水能量较弱。
其中莲Ⅰ3油层分布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油层向东部、北部尖灭,向南部过渡为水层,油水界面在锦采区域,为-1 120m。
莲Ⅱ1油层分布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油层向东部尖灭,向南、西过渡为水层,油水界面为-1 120m。
2007年2月本区低部位侧钻井69-477c证实莲Ⅱ1油水界面仍在原始油水界面-1 120m左右,边水未侵入。
齐108块莲花油藏开发对策研究
齐108块莲花油藏开发对策研究齐108块莲花油藏是中国位于山东省胶东盆地的一个重要油田,它是中国最大的海相富有油气盐水的地层构造,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随着油田逐渐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地质构造、岩石物理性质和开发工艺等问题的日益凸显,油田的开发进程面临诸多挑战。
对于齐108块莲花油藏的开发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地质条件、油藏特征、开发工艺等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地质条件分析齐108块莲花油藏位于复杂的叠合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油气藏多期叠置,构造变形明显,非均质性强。
层序地层特征显著,储层岩性多样,物性差异明显。
这些地质条件对于油田的开发产生了诸多影响,对于油藏的分布、储量、产能以及生产动用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油藏特征分析齐108块莲花油藏以大型砂体为主,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显著。
输导性能差、油水分布复杂,油气相渗流不均匀,储层岩性多样,形态复杂。
这些油藏特征对于油田的开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三、开发工艺对策1. 地质勘探技术优化针对齐108块莲花油藏的复杂地质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地质勘探技术,推广应用3D地震、岩心分析、测井技术等现代地质勘探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精度,降低勘探风险,确保油气勘探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油藏开发技术创新针对油藏特征,需要进一步创新油藏开发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井、多级压裂、CO2驱等先进采油技术,优化增产措施,降低采油成本,提高采油效率,延长油田寿命。
3. 环保技术应用齐108块莲花油藏地处山东省,周边环境较为脆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推广应用环保技术,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油气开发和环保的双赢。
4. 智能化油田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油田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对于齐108块莲花油藏,可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油田生产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效绿色开发。
浅究薄层稠油综合治理技术
浅究薄层稠油综合治理技术XX块莲花油层1991年投入开发,目前采油速度0.45%,采出程度31.7%,已经进入吞吐开发后期,继续吞吐的潜力小,需要进行剩余油挖潜。
通过重新落实地质体,结合构造变化进行剩余油研究,针对性实施综合治理,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1 精细地质特征研究XX块莲花油层总体构造形态为在斜坡背景下发育的,被断层复杂化的断裂背斜构造。
构造高点位于XX-03-04井及XX-3-03井一带,背斜轴向为北东向、向四周倾没,地层倾角8°~16°,构造面积6.1km2。
块内发育了10条断层(其中三级断层2条,四级断层8条),将XX块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0个次级断块。
从沉积类型上看,总物源方向为北西向,砂体分布基本上和物源方向一致,自北西向南东展布。
辫状河道控制着砂体分布的形态和厚度,由于不同时期河道位置不同,同一时期河道迁移也较频繁,在平面上,不同时期的砂体成叠加连片分布。
XX块莲花油层属于层状油藏,因其层数多而薄,油水关系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尤其在区块内部有很多夹层水的存在。
从宏观上看,莲花油层有两套油水系统,油水界面分别为-1110m和-1275m左右。
油藏类型按成因分为岩性-构造油藏;按驱动类型分为层状边水油藏。
2 潜力分析从剩余油分布挖潜来看,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均匀,监测的吸汽剖面资料显示:注汽过程中,上部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大,蒸汽温度及干度均较高,说明上部油层吸入热量多、动用好,而下部油层动用较差。
统计资料显示:动用较好的油层厚度为1610.7m,占39.1%,分布位置多数位于油层吸汽井段的中~上部;动用中等的油层(即单位厚度吸汽量介于0.5~1.5倍平均值之间)的厚度为1218.7m,占29.5%,分布位置多数位于油层中部;动用较差的油层(即单位厚度吸汽量小于0.5倍平均值)的厚度为1293m,占31.4%,其分布位置多数位于油层段的下部。
利用侧钻井与原井的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对比剖面看:上部油层视电阻率下降幅度较大,平均为20%~40%;下部油层视电阻率下降幅度较小,平均为10%~30%。
千22块莲花油藏水驱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千22块莲花油藏水驱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宋文宁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00(007)004
【摘要】方法:在分析总结了千22块莲花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及近期转注水井组开放动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以63-447井组(9口井)为模拟研
究生,就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注水指标,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注采井网,注水方式以及注水温度等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目的:优化注水参数,改善水驱效果,结果:在综合评价20个不同模拟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最佳注水方案:即采用五点井网,以1.2的注采比恢复地层压力至6.0Mpa后保持压力开采,采用50℃水周期注水开发,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含水率小于95%时可采用100摄氏度热水驱,预计最终可提高采收率10%,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改善千22块莲花油藏
注水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其它普通,稠油油藏的注水开发也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宋文宁
【作者单位】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11
【相关文献】
1.水驱砂岩油藏水平井多段流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 [J], 吕广忠;郭迎春;牛祥玉
2.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CO2/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J], 杜燕;刘银山
3.特低渗透油藏水驱、CO2驱和水/CO2交替驱效果对比 [J], 杨艳真;杨洪羽;魏建宇
4.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驱数值模拟研究 [J], 林飞;欧阳传湘;李春颖;廖旋
5.数值模拟研究河道砂油藏水驱效果影响因素 [J], 孙建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12块莲花油层地质研究
【摘要】千12块目前处于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针对稠油老区增储、措施挖潜难度大的不利现状,在精细微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油藏、地质学理论对构造相对较复杂的莲花油层开展砂体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储层特征、油藏特征研究,油水关系再认识,综合沉积特征、小层划分及油水分布特征确定增储及措施挖潜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对其它类似稠油老区挖潜实现二次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质研究莲花油层构造储层千12块
1 油藏基本情况
千12块构造位置在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部斜坡南段上倾部位,构造形态为在西斜坡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单斜构造,东临欢127西块,南接锦7块、锦99块。
北、西、西南三侧被断层切割,由北西向南倾没。
本次研究的油层为莲花油层,顶面构造面积为7.0km2,断层内地层平缓,倾角3°~8°,构造高点在西北部的千34井附近,构造低部位在南部的千14井附近。
为边底水构造油藏。
2 油藏地质研究
2.1 地层特征
沙河街组三段下部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称作莲花油层)。
岩性组合为深灰、灰及浅灰色泥岩夹粗碎屑的砂砾岩。
泥岩质较纯,砂岩粗细颗粒混杂,分选较差,厚度变化较大。
2.1.1 层组划分与对比原则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进行油藏综合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主要方法是依据岩性、电性的组合特征、次一级的沉积旋回类型以及储层的含油性,对目的层段逐级细分的前提下,以沉积旋回为基础,在标志层为控制下,以沉积旋回为基础,建立各井点、各断块并逐步延伸至全区各级层组的等时关系,以实现油田范围内的统一划分与对比。
2.1.2 层组划分结果
在对比分层过程中,严格把握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对比原则,在综合录井图上确定莲花油层的顶底界,按次级旋回对比,确定莲花油层内部为上、下两个旋回,分为两个油组。
在油层组内细分砂岩组:莲花油层ⅰ油层组由3个三级旋回组成,可分为3个砂岩组;
ⅱ油层组由3个三级旋回组成,可分为3个砂岩组。
2.2 构造特征
依据地震和钻井资料共同落实断层,同时充分考虑开发生产现状,综合研究区块的断裂体系特征,最终确定了10条大小不等的断层。
其中北界千12-67-441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偏北,西界千34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南界千5断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断层延伸长度在3km以上,断层倾角60°,断距80~100m,均为二级断层,分别在断块的北部、西部及南部形成断层遮挡。
块内发育7条三级断层,控制莲花油层砂体与油层分布及油水关系。
2.3 沉积特征
2.3.1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莲花油层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平面上由近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水系控制,以北西方向水系控制为主。
在区块内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前缘薄层砂,及湖泥微相,其中以辫状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微相为主。
2.3.2 砂体发育程度与平面展布
根据储层反演把界面性的地震资料转换成可与测井资料对比的岩层性的波阻抗资料,由波阻抗资料可绘制莲花油层砂体分布图。
莲花油层储层砂体分布主要由来自两个方向物源的沉积体系控制,其一是北西方向的物源,是控制莲花油层储层砂体的主物源,控制莲花油层储层砂体整体分布形态;其二是北东方向的物源,是控制莲花油层储层砂体的次要物源,仅控制其东部一角莲花油层储层砂体的分布。
3 油气分布特点
3.1 纵向上多层系含油
在纵向上,分别在沙河街组沙三段大凌河油层及莲花油层、沙一+二段兴隆台油层、上第三系馆陶组等多个层系中发现油藏。
3.2 在横向上,油气分布受构造带控制
区内发育的北东向断裂为主干断裂,使其形成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在不同期次、级次的断裂切割下形成断块群,构造面貌十分复杂,油气多在垒带内的高断块中聚集成藏。
相对而言,以外构造面貌简单的区域内,油气富集程度不高。
3.3 油水界面不统一
由于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控制,被断裂分割的构造带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块之间因断层遮挡往往形成独立的圈闭,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3.4 莲花油层油气分布特点
平面上,莲花油层的分布主要受构造带控制,油层主要分布在高垒带上,且高垒带上的高断块油层富集,低断块和堑带油层不发育,甚至未发育油层;同时莲花油层的分布还受沉积相带控制,有利构造部位河道、河口坝砂发育处油层富集,而河间砂体不发育地带甚至未发育油层。
4 精细地质研究莲花油层实现增储、挖潜
综合以上地质研究,认为莲花油层部分断块储层动用程度低,且位于构造高部分,未被水淹,仍具有挖潜潜力。
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潜力部位采用不同措施,细化措施方案。
自2010年千12块针对潜力井进行挖潜增储,取得显著效果,累计各类措施井18口(包括侧钻1口、大修7口、调补层8口、堵水1口),累计增油
0.9112×104吨。
5 经济效益分析
18口措施井累计增油0.9112×104t,原油售价按3651.64元/t,生产成本按1633.17元/t计算。
成果净现值: e =(1-30%)×f×q×(p-t-c)-i=(1-30%)×1×0.9112×104×(3651.64-635.58-1633.17)-180×104
=702.0626×104元
式中:
e-成果净现值:702.0626×104元;f-分成系数 1;
q—增加的产量:0.9112×104吨;
p—原油或天然气的价格:3651.64元/吨(不含税);
t—税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635.58元/吨;
c—生产成本(操作成本+折旧):1633.17元/吨;
i—投资:180×104元。
6 结论
(1)开展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储层特征、沉积特征、油藏特征研究,有助于弄清千12块莲花油层的油水关系,储层特性及油气分布特征。
(2)开发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精细研究,有助于对油藏进行整体认识,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
(3)莲花油层地质状况复杂,储层变化快,应结合生产实际,不断更新完善反映油藏特征得地质模型,才能保证研究准确度和措施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刘贵满,马春宝.锦州油田开发实践与认识[c].辽宁科技出版社,2009:1-20
[2] 王永兴.现代油田高效开采实用关键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
社,2000:942
[3] 孙树强.井下作业[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