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48502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工程

合集下载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已打印(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已打印(word文档良心出品)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绪论一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一、新闻写作的涵义:新闻写作是一种以报道或评论新近发生的事实为主旨的写作。

二、新闻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性1、新闻写作是对采访所得素材的加工、表达关于“七分采,三分写”。

对于写而言,采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新闻作品的面世而言,写是尤其重要的。

2、新闻写作是围绕采写所进行的思维的总成:通过写作素材实现了其价值、通过写作思维成果得以汇总、通过写作面世的文本得以传播3、新闻写作是整个新闻业务中的重要一环:采、写、编、评,不能缺少写作一环第二节新闻写作的特殊性一、与文学写作的比较1、真实性内涵不同:新闻真实性所要求的是报道严格地符合于对象的实际情况。

2、价值的取向不同:新闻写作的宗旨是凸现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

文学写作的目标是体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3、写作的手法不同:文学写作可使用各种表现手法:象征、隐喻、曲笔、反语、影射、渲染等。

新闻写作通常并不如此。

举例:微型小说《爱情ABCD》4、言语的方式不同二、与广告写作的比较(一)新闻真实性、文学真实性与广告真实性关于虚构:新闻绝不允许虚构;文学通常都离不开虚构(纪实文学例外);广告在某些情况下可虚构(关于产品功能质量、统计数据、用户反映等方面的信息不可虚构。

虚构以不误导受众为前提)。

某防震手表广告。

关于夸张:文学写作离不开夸张;新闻写作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夸张;广告写作在使用夸张修辞格时须视具体情况而论(适度的夸张、极度的夸张、既不适度又不极度的夸张)。

关于想象:文学写作不可没有想象;新闻写作在运思时需要广义的想象(由此及彼),但不可将想象(包括合理想象)的内容写进新闻作品。

广告写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如雀巢脱脂奶粉广告)三、与公文写作的比较:(一)行文上:严谨性方面的比较(二)写作上:规范性方面的比较(三)处理上:程序性方面的比较(四)结论:力戒新闻写作公文化绪论二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相对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当包括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

《新闻编辑》马工程课件 第八章

《新闻编辑》马工程课件 第八章

第三节 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
二、版面设计的步骤 〔一〕分析与处理稿件,形成编排思想
〔二〕确定版面大体框架和版位
第三节 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
〔三〕排版
第三节 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
〔四〕美化版面
第三节 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
〔五〕修改大样 1.从新闻价值、政策、语法、常识等方面,对全版内容进
行把关。 2.标题的大小、位置、字体、字号是否恰当 3.各版是否有漏稿、重稿现象 4.版面布局是否恰当,在稿件组合与分立方面的安排是否
版芯的上下边线。
图 8-8 报眼稿件的延伸
第一节 版面根底知识
〔三〕版面术语 报纸版面顶端“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和图案。 一张版面上除掉四周的空白,中间容纳文字和图片的局部。 指报纸同一面上两个相对版面之间、中折线两侧狭长区域。
第一节 版面根底知识
〔三〕版面术语 将报纸同一面上两个相对的版打通,从而形成 “两版合一〞
〔五〕按均衡特征分类的主要版式类型 ——讲求版面的左右两局部完全对称,两侧稿件在标题、图
片、线条、图饰、色彩、底纹等版面元素的运用上,也都采用相 同或相似的形式。
图8-36 对称式版式
第二节 版式
——除了左右对称的版式,外版面上的其他对称形式,比 方上下对称或对角对称。
图 8-37 规那么对称的平衡式版式 图8-38 非规那么对称的平衡式版 式
〔五〕极简版式和其他创新版式 ——追求“简单中见丰富〞,倡
导依靠读者的参与和联想来补充信息 、延伸意义。
图8-47 极简版式
第二节 版式
图8-48 运用后现代主义理念 设计的版式〔1〕
图8-49 运用后现代主义理念 设计的版式〔2〕
第二节 版式
有外乡元素的版面设计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为基础,离开了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传播就会成为不实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对新闻事实的真实的和有深度的报道,都是深入细致地进行新闻采访的结果;虚假失实的报道,往往都与新闻采访不深入有一定的关系。

(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在反映报道对象方面的深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新闻素材思考的深度,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调查采访的深度。

具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总是和深入的新闻采访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一个原因在于,新闻采访满足于蜻蜓点水。

因此,新闻写作在深度方面,无疑是受到新闻采访制约的。

(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作品的有血有肉,不能依靠虚构,也不能依靠合理想象。

既要写得有些有肉而又不能虚构情节和合理想象,唯一可取的方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生动感人的事件细节和人物动作、言语等方面的细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一)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所谓“特定价值”,体现在事实被报道后,受众的新闻需求能得到相应的满足上。

生活中的某种事实(或者是新的事物,或者是原有事物出现了新的变动),是新闻之源。

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必须强调敏捷,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

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媒体确保新闻传播的迅速快捷。

(二)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记者的发现能力,还应该表现在能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上,新闻工作者应该能对此迅速地做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应注意: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社会价值。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师用书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师用书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师用书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师用书是一本涵盖了马工程领域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其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

本教材以系统性的方式介绍了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以下是对教材内容的简要介绍。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本章介绍了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包括准备工作、采访对象选择、采访准备、采访技巧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新闻采访,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倾听和观察、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等。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技巧本章介绍了新闻采访的一些技巧,包括如何进行深度采访、如何获取关键信息、如何处理敏感问题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高级的新闻采访技巧,提高采访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本章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如何撰写简明扼要的新闻标题,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导语,如何组织新闻正文以及如何给新闻结束一个合适的结尾。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技巧本章介绍了新闻写作的一些技巧,包括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新闻结构、如何写出生动的描写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和吸引力。

第五章:新闻编辑与校对本章介绍了新闻编辑与校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稿件编辑、如何校对错误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如何对新闻稿件进行编辑和校对,确保其准确无误。

第六章:新闻报道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本章介绍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包括新闻道德准则、新闻侵权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新闻报道中应遵守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避免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通过对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师用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提升其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

无论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从实践技巧的培养,本教材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无论是作为马工程领域的学生,还是作为新闻编辑、记者等从业人员,本教材都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PPT课件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实战演练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 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 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 息, 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 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 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 几个方面 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 选择班上或学校 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 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 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 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 消息的眼睛。要让别 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 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 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 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 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 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 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
现场访谈 流程
前期准备 现场问答 后期整理
前期准备
1、确定采访主题。通过研究分析,找准热点、关键点, 确定采访主题。主题应有价值、有深度、有新意。
2、选择、联系采访对象。确定主题后,从专业背景、 个人经历、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选择采访对象。确定后, 与之联络,说明采访主题、目标等,发出邀请。约定采 访时间、地点等。
3、收集相关资料,拟出采访提纲。围绕采访主题和对 象,收集与之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拟出采访提纲, 保证采访效果。(采访提纲见书

第十四章48502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工程

第十四章48502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工程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技巧
三、注重情景交融 特写是一种描述性的新闻,在对精彩瞬间、场景气氛及人物特征进
行刻画时,要想使报道感染力更强,就必须将记者的情感融于报道的人、 事、景、物中,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技巧
四、善用背景材料 善用背景材料,不仅有助于使事件显得更加完整和丰满,便于受众
(一)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 (二)要注意侧重于事件过程的画面感呈现。 (三)要注意融情于事。
【案例】1987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党的盛会,人民的节 日》,便是一篇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事件特写。在这 篇特写中,记者抓住了中央领导人在大会开幕前一起互相祝贺、问候、谈 笑的细节。
第二节 特写的类型
二、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的新闻特写。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
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人物通讯的时间跨度长,材料比较丰富;人物特 写强调突出一个片段或者一个镜头,要求笔力集中。其次,我国人物通讯 往往注重表现人物的先进性,而人物特写则注重写出新闻人物的特点和亮 点。
人物特写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要善于捕捉典型动作、行为和语言。 (二)要选取一两个镜头或一两个片段进行重点刻画。 (三)应注意“以情动人”。
口子切入进行放大,充分展示生活的横剖面,便是特写的一大特点。 【案例】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新闻特写 《人生第一次,
我不再热爱海》(《新华每日电讯报》2014年5月9日播发),便是运用 白描手法,抓住几 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断,再现了马航飞机失联后,中国 海军舰船在海上搜寻时一船人的努力、渴望、焦虑和悲愤:“一块黄色 漂浮物远远进入视线。在飞机上有没有 见过这样的东西?经济舱、头等 舱、还是空乘工作间?同行者自责:以前坐飞机怎么就没好好观察一下 舱内环境?”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第八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第八章课件

二、《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 工作会议上作的报告。主要内容有: 1、强调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领导要重视新闻工作。 3、如何办好地方性报纸。 4、十分重视报纸展开监督批评的问题。 5、提出“大家办报”的口号。
第三节 邓小平新闻思想评价
一、从党和国家建设大局考察新闻传媒的地位 与作用 他把报纸看作党工作的一部分。 他要求报纸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 他提出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他把新闻舆论监督与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联系 起来。 他把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到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 境来认识。 着眼于“多做少说” 沟通开放” 二、着眼于“多做少说”、“沟通开放”,引 导新闻改革不断深化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本质上是开放的。
第八章 邓小平新闻论 著和新闻思想
第一节 邓小平新闻经典论著
邓小平有两次参加党的报刊工作 1922-1924年参加旅欧支部的团刊《少年》和 党刊《赤光》的编辑出版工作; 1933-1934年主编红军报纸《红星报》。 、《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 一、《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 方向》 方向》 1941年5月,邓小平以129师政治委员的身份 作的报告。 文章讲了三个问题: 一是文化工作服从政治任务; 二是129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 向; 三是宣传队工作。
其次, 其次 , 部队的文化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 部分, 部分 , 政治工作的内容也就是文化工作 的内容。文化工作应当服从政治工作。 的内容。文化工作应当服从政治工作。 1、加强对敌的文化斗争,展开激烈的思 想战; 2、加强民族的爱国的宣传教育; 3、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 4、提倡科学,宣传真理; 5、与人民建立血肉联系,了解他们,帮 助他们解决问题; 6、尽可能给友军以文化食粮; 7、加大对外宣传工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一、新闻采访
1. 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和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2. 新闻采访的特点:
真实性:新闻采访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保证所获得的素材是真实可信的。

时效性:新闻采访需迅速及时,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深入性:新闻采访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探究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3. 新闻采访的方法: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访问法:通过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获取信息。

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收集。

4. 新闻采访的技巧:
提问技巧: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接、间接、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

倾听技巧:认真听取对方的回答,不要打断对方。

观察技巧:注意观察对方的神态、动作等非言语信息。

二、新闻写作
1. 新闻写作的定义:新闻写作是将采访所得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形成新闻报道的过程。

2. 新闻写作的特点:
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简洁性:新闻报道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生动性:新闻报道应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3.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
标题:简明扼要,突出主题。

导语:简短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

主体:详细阐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建议或展望。

4. 新闻写作的技巧:
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注意段落和句子结构的多样性。

使用数据和事例增强说服力。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和课后答案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和课后答案

马⼯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和课后答案马⼯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录】第⼀篇 原理篇 第⼀章 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新闻采写的主体——记者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新闻采写的成果——新闻报道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第⼆篇 采访篇 第五章 新闻发现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新闻选题与采访策划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采访的类型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采访的准备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采访的实施——访问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采访的实施——现场观察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采访的实施——记录与核实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写作篇 第⼗⼆章 消息写作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通讯写作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特写写作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其他报道样式的写作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播新闻写作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电视新闻写作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络新闻写作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融合报道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第⼀篇 原理篇第⼀章 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 ★★1新闻采写特征的内在本质属性: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产活动(1)新闻采写源于、⽴⾜于社会⽣活新闻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是社会的镜像反映。

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活,从新闻线索的获得、新闻选题的制定,到新闻⽂体的构想与写作,都与社会⽣活密不可分。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名单文学类专业《比较文学概论》对应课程: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专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通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外国文学史》对应课程: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概要、外国文学纲要、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史论、西方文学概观、西方文学概论、西方文学简史、西方文学、西方文学史、欧美文学、欧美文学史等《西方文学理论》对应课程: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入门、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简介、西方文艺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与思潮、西方文学理论导读、西方文学理论批评、西方文学理论入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对应课程: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流派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等《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应课程: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对应课程: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论与批评史、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论等《文学理论》对应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理论、文学原理、文学概论专题、文学基本原理、文学理论关键词、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入门、文学理论与鉴赏、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原理入门、文艺概论、文艺学概论、文艺理论常识、文艺理论基础、文艺理论与鉴赏、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文艺理论专题、文艺理论专题研究、文艺学基础、文艺学专题、文艺学专题研究、文艺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等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学概论》对应课程:考古学通论、考古通论、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欣赏、考古学引论、考古学原理、考古学专题讲座、考古与博物馆基础、考古与博物馆学、文物与考古、文物与考古概论等《中国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思想史、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儒.释.道—中国传统思想概说、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思想专题、中国思想论争史:从诸子争鸣到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史概要、中国思想史纲、中国思想文化、中国思想文化趣谈、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导论、中国文化思想史等《世界古代史》对应课程: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专题、世界古代史通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通史·古代、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中古史概论、世界中世纪史等《中国史学史》对应课程:中国史学史、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学史、中国史学简史、中国史学史(含史源学)、中国史学史与文选、中国史学史专题等《史学概论》对应课程:史学概论、历史科学概论、历史理论、历史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导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学概论、历史学科专业导论、历史学科专业导引课、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入门导论、历史学通论、历史学专业导论、历史学专业概论、历史研究基础、历史与历史研究、历史哲学、史学导论、史学方法论、史学概论与史学史、史学基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入门、史学通论等《中国近代史》对应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史、近代中国八十年、近现代史、民国史、民国史话、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近代史讲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近现代史通论、中国历史概论、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中国现代史专题、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专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应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当代、中国通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国史)、中国现当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等《世界现代史》对应课程: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世界当代史、世界当代史(1945-90年代)、世界通史·当代、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世界通史·现代、世界通史(现代),世界现代、当代史,世界现代史专题、世界现当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战后世界史等哲学类专业《美学原理》对应课程:美学、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美学常识、美学导论、美学概要、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础、美学基础原理、美学美育、美学入门、美学十讲、美学十五讲、美学通论、美学引论、美学原理与赏析等《中国美学史》对应课程: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概要、中国美学史纲要、中国美学史话、中国美学史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美学文化、中国美学专题、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等《西方美学史》对应课程: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概要、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史、西方美学通论、西方美学专题、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美学、美学史、美学与艺术史、西方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国伦理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逻辑学》对应课程:逻辑、逻辑导论、逻辑的思想和方法、逻辑方法论、逻辑基本原理与实务、逻辑基础、逻辑基础与应用、逻辑理论与科学方法、逻辑入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与方法、逻辑思想与方法、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训练、逻辑学、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引、逻辑学概论、逻辑学基础、逻辑学基础与应用、逻辑学基础知识专题、逻辑学与逻辑思维、逻辑学与思维训练、逻辑学原理、逻辑与辩论、逻辑与表达、逻辑与科学、逻辑与论辩、逻辑与推理、近似推理、简明逻辑学、普通逻辑学等《科学技术哲学》对应课程:科学技术哲学、简明科学哲学导论、科技哲学导引、科技哲学概论与科学思维培养、科技哲学专题研究、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导论、科学哲学通论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等《西方哲学史》对应课程:欧洲哲学简史、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导读、西方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发展史、西方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基本命题、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鉴赏、西方哲学精神、西方哲学流派及其反思、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概论、西方哲学思辨、西方哲学思想史、西方哲学通论、西方哲学引论、西方古代哲学史等《伦理学》对应课程:马克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常识、伦理学导论、伦理学概论、伦理学基础、伦理学及其应用、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伦理学入门、伦理学与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与运用、大学生伦理学等政治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思政教育学原理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对应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中国革命史》对应课程:中国革命史等《地方政府与政治》对应课程:政府学、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治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等《国际组织》对应课程: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学、国际组织学概论、国际组织研究等《当代中国外交》对应课程: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选修)、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等《政治学概论》对应课程: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新政治学概要、政治科学、政治科学原理、政治学导论、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说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政治学原理等《中国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概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西方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要、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思想史等社会学类专业《农村社会学》对应课程:城乡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农村社会专题、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学等《人类学概论》对应课程:人类与社会、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方法、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导论等新闻学类专业《新闻编辑》对应课程:媒体编辑与媒体应用、媒体编辑实务、媒体策划与数字编辑、全媒体编辑、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新闻编辑、新闻编辑基础、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闻编辑实践、新闻编辑实务、新闻编辑实验、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学实训、新闻编辑学实验、新闻编辑与排版、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编辑与商业评论、新闻编评等《新闻采访与写作》对应课程:当代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策划、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写作、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写、高级新闻写作、高级新闻业务、基础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采写、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全媒体新闻稿写作训练、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实用新闻写作、现代新闻写作、新闻(特写)采访写作、新闻(消息)采访写作、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报道、新闻采访基本知识与技巧、新闻采访基础、新闻采访技能实训、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采访实践、新闻采访实践课程、新闻采访实务、新闻采访实训、新闻采访实验、新闻采访写作、新闻采访写作实践、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与研究、新闻采访写作实务、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采访与法制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创新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实验、新闻采访与写作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新闻采访与制作、新闻采访与专稿写作、新闻采访综合练习、新闻采写、新闻采写编、新闻采写编评实训、新闻采写编实验、新闻采写基础、新闻采写精要、新闻采写课程实习、新闻采写实践、新闻采写实务、新闻采写实训、新闻采写实验、新闻采写现场模拟及实践、新闻采写与编辑、新闻采写与评论、新闻采写与实践、新闻采写专题、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实务、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基础、新闻写作技能综合训练、新闻写作精讲、新闻写作课程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实践、新闻写作实践课程、新闻写作实务、新闻写作实训、新闻写作实验、新闻写作学、新闻写作训练、新闻写作艺术技巧、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写作与采访、新闻写作与评论、新闻写作指导、新闻写作专题、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与采访、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专题新闻报道与写作、专题新闻采写、专题新闻写作、专业新闻采访报道、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采写、专业新闻写作等《广告学》概论对应课程:广告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广告理论、广告理论和实务、广告理论与策划、广告理论与策划实务、广告理论与创意、广告理论与广告赏析、广告理论与实践、广告理论与实务、广告通论、广告通识、广告学导论、广告学基础、广告学基础知识及广告佳作欣赏、广告学及包装设计、广告学科导论、广告学理论与实务、广告学入门、广告学入门与作品赏析、广告学通论、广告学与广告策划、广告学与广告创意、广告学与广告实务、广告学原理、广告学原理及实务、广告学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广告学专业导论、广告原理、广告原理与策划、广告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原理与实务、广告专业导论、文化广告学、现代广告、现代广告导论、现代广告理论与实践、现代广告理论与实务、现代广告通论、现代广告学、现代广告学概论等《新闻学概论》对应课程: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学通论、新闻概论、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基础、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事业导论、新闻事业概论、新闻学、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基础、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理论读书报告、新闻学理论与实务、新闻学入门、新闻学通论、新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传播导论、新闻传播学科导论等经济学类专业《中国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国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外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外国近代经济史、外国近现代经济史、外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中外经济史等《区域经济学》对应课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等《社会保障概论》对应课程:城市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概论、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概论、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导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导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社会保障导论、社会保障概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学概论、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生活、社会保障与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原理、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社会保障专题、中国社会保障实践、中国社会保障专题等《管理学》对应课程: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导论、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导论、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通论、管理通识、管理学导论、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及实务、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管理学理论精要、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理论与应用、管理学通论、管理学原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应课程: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对应课程: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宏观经济学、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入门、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中级西方经济学等《世界经济概论》对应课程: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概论、当代世界经济概述、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导论、世界经济概况、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对应课程: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等《资本论》导读对应课程:《资本论》选读、《资本论》入门、《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原旨及其当代价值、《资本论》原著导读、《资本论》、《资本论》导读、《资本论》研读、《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等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对应课程:经济法、经济法学、经济法学(反垄断法)、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竞争法、金融法)、经济法学分论、经济法学概论、经济法学概要、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经济法学总论等《国际公法学》对应课程:国际法、国际法导论、国际法分论、国际法概论、国际法学、国际法综合课、国际法总论、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学等《国际经济法学》对应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导论、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基础、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等《民法学》对应课程:民法学、民法、民法总论、民法学、民法.分论、民法.总论、民法(分则)、民法(上)、民法(上)、民法(总论)、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篇)、民法分论、民法分则、民法学(分论)、民法学(物权法)、民法学(下)(含债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人身权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民法学分论、民法总则、民法学总论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对应课程:行政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学、民事诉讼法精解、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概要、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学等《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概要等《中国法制史》对应课程:中国法制史、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含新中国法制史)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对应课程:劳动保障法、劳动法、劳动法概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学、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社会保障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刑法学》对应课程:刑法学、刑法、刑法·分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总论)、刑法(总则)、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概论、刑法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导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分则、刑法学概论、刑法学概要、刑法学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总论、刑法总则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对应课程:环境法、资源环境法、资源环境法学、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与自然保护法、环境法原理、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法、环境与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等《宪法学》对应课程:宪法学、宪法等艺术学类专业《中国戏曲史》对应课程:古代戏曲史研究、戏剧戏曲史、艺术史(戏剧)、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外戏剧简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戏剧史论、中外戏剧史与名作赏析、中外戏剧戏曲史、影视戏剧简史、元明清戏剧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专题、中国古代戏曲导读、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史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等《中国舞蹈史》对应课程:中外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舞蹈发展史与作品赏析、舞蹈简史、舞蹈简史与欣赏、舞蹈史、舞蹈史论、舞蹈史与作品鉴赏、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蹈、中国近代舞蹈史、中国近代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史、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舞蹈简史、中国舞蹈简史及欣赏、中国舞蹈简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国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国舞蹈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与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史与欣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舞蹈史与作品欣赏、中外古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发展史、中外舞蹈简史、中外舞蹈简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史纲、中外舞蹈史纲要、中外舞蹈史及剧目欣赏、中外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外舞蹈史与赏析、中外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外舞蹈文化、中外现当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等《艺术学概论》对应课程:《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与艺术概论、美学与艺术概论、人文艺术概论、文化艺术概论、现代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建筑学)、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双语)、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专业导论)、艺术概论与艺术欣赏、艺术概论专题、音乐美学与艺术概论、中国艺术学、中外美术概论、艺术学导论、艺术学、艺术学概论、艺术学基本问题研讨、艺术学基础、艺术学基础知识与艺术作品赏析、艺术学理论入门、艺术学原理、艺术导论、艺术导论与欣赏、中国文化艺术导论、艺术原理、艺术原理与实验、艺术导学等教育学类专业《中国教育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名家及其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专题、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萃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中外教育家思想、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教育思想评述、中外教育思想择介、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简介、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研究等。

新闻采访与写作 教学大纲( 马列工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 教学大纲( 马列工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马列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马列工程)】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传播工作,对于塑造舆论、传递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此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知识概述1. 新闻采访概念新闻采访是指记者面对新闻事件,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媒介,通过亲临现场、访问当事人或相关人士,收集信息、采访经历,撰写报道,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

2. 新闻写作概念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事件的事实,运用新闻写作技巧,撰写新闻作品的过程。

新闻写作需准确、简明、生动地表达新闻事件,直击读者求知的欲望。

3. 马列工程介绍马列工程是指以、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一门课程。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了解马列主义理论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指导意义。

4.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四、教学内容1.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客观真实原则- 见证性原则- 采访技巧:提问、记录、整理等2.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确定新闻要素- 标题的撰写- 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结构的谋篇布局3. 马列主义理论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指导意义-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对新闻事件的深刻理解- 对新闻事实的准确把握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和写作技巧。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共享采访和写作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提高。

4. 影视教学播放相关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案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操作。

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课件11

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课件11

第三节 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一、新闻教育的发展 ✓高等院校新创办了一批新闻专业。 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科研与教学结合,研究著作同时又是新闻教材。
思考与练习
1. 评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 2. 评述探索时期毛泽东的新闻宣传思想。 3. 简述“大跃进”年代新闻宣传的主要经验教训。 4. 简述调整时期新闻宣传的主要成绩。 5. 评析国际国内“反修防修”运动中的新闻宣传。
第二节 重大政治运动中的新闻宣传
(二)国内“防修”的新闻宣传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新闻宣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在农村,对于农村社教的宣传,主要是 采取选派机关干部下乡宣讲文件,传达中央精神。 新闻媒体进行宣讲,并扩大宣传规模。
✓ 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新闻宣传。 反修也要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文学、艺术、戏剧、电影等 领域都应该抓一下。
第三节 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一、新闻教育的发展 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成立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前身:1937年11月8日 在周恩来倡导和支持下、由范长江等一批优秀革 命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 会(1938年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第二节 重大政治运动中的新闻宣传
一、“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宣传
(一)“整风”运动中的新闻宣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整风”运动根本指导思想的提出:1957年2月27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 上作的《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
✓《人民日报》:发文《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三)通讯社事业的发展
✓新华社:建设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改进和更新技术设备;编印的 《参考消息》逐步扩大发行范围。

新闻采访与写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学院

新闻采访与写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学院

第一章测试1.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什么是新闻采访的根本原则?()A:以人民为中心B: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C:实事求是D: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答案:C2.作为记者其首要职责是()A:与人沟通B:研判舆情C:联系公众D:采写新闻答案:D3.被称之为新闻全才的是()A:王韬B:徐宝璜C:邵飘萍D:范长江答案:C4.《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A:王韬B:徐宝璜C:邵飘萍D:范长江答案:D5.我国近代政论报纸记者的代表有()。

A:梁启超B:邵飘萍C:严复D:王韬答案:ACD6.采访中再度伤害的表现由()A:不同媒体的交错采访B:紧逼盯人的拙劣提问C:使用媒介话语权干涉营救过程D:缺乏常识的直接身体伤害答案:ABCD7.新闻工作者的信念中应只有新闻报道的真实原则,没有新闻主体的生命原则,在报道中为了新闻的时效要抢新闻而不用顾忌其他。

()A:对答案:B8.为了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新闻报道可以渲染灾难现场或犯罪细节、血腥暴力,甚至引入文学手法和个人想象成分,对受害者受暴过程进行细致的报道。

()A:对B:错答案:B9.在新闻报道中只要消息属不属于国家机密记者就可以及时报道。

()A:错B:对答案:A10.新闻媒体在报道时也要注意社会效果,尤其是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注意适时、适量、适宜,以“有利于解决问题”为准则。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要能快速发现新闻线索,必须要具有足够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的核心是()A:政治敏感B:预见事物发展的能力C:敏锐的判断力D:社会责任感答案:A2.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有()。

A:政府主管部门B:等待新闻发生C:通讯员或受众提供的D:记者主动寻找挖掘答案:ACD3.高质量的新闻选题有哪些特征()A:独家性B:大众关心C:重大性D:可操作性答案:ABCD4.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对记者来说,都是重要的新闻源。

()A:对答案:A5.记者可以仅仅凭借一条新闻线索写作新闻报道,无需进行核实验证。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唯心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自身本能的需要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信息交往的需要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1. 事实的特点:事实是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 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可分为两类: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纯粹的自然现象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一、真实准确二、内容新鲜三、报道及时四、传播公开第二章新闻真实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1. 构成新闻要素的“ 5W ”要准确无误;2. 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3.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4. 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从整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1. 从总体上反映事实: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2. 从整体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1. 全面: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把握事实,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准确描述事实,不孤立、静止、片面看待事实。

2. 客观:对事实呈客观描述,如实呈现事实原貌,用事实说话;事实原委及根据,应有据可查;消息来源真实可靠。

3. 公正:尊重民众知情权,不以主观意愿为先导,平衡反映多方意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审慎审视大局。

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关键在于尊重事实。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简介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马工是指新闻编辑与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时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马工技巧和流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新闻从业者提升自己的马工水平。

新闻采访技巧1. 事先准备在进行采访前,记者应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采访对象的背景和相关信息进行调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术语,以便能够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深度的对话和交流。

记者还应该准备好采访所需的设备,如录音设备、摄像机等。

2. 提问技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善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回答。

记者应该避免问一些模糊或不相关的问题,以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

此外,记者还应该善于倾听和观察,及时调整问题和采访的方向。

3. 沟通技巧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

记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和观点,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避免带有主观偏见的提问和评价。

记者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采访对象保持友好和专业的关系。

新闻写作流程1. 收集素材在完成采访后,记者需要整理和归纳所采集到的素材。

这包括采访录音、采访笔记、照片和视频等。

记者应该对这些素材进行分类,做好标注和备份,以便于后续的写作和编辑。

2. 确定主题在开始写作前,记者需要确定新闻报道的主题和角度。

记者应该根据采访所得到的信息和素材,选择一个能够吸引读者的主题,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进行报道。

3. 撰写新闻稿在撰写新闻稿时,记者需要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准确、简洁和通俗易懂。

记者应该将重要的信息和事件放在文章的开头,使用简练的语言和段落结构,帮助读者迅速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

4. 修改和编辑完成新闻稿后,记者还需要进行修改和编辑。

记者应该检查新闻稿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和逻辑漏洞等问题,并适当调整文章的结构和篇幅。

记者还可以请同事或上级进行审阅,以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5. 发布与推广最后,记者需要将新闻稿发布到适当的渠道并进行推广。

第十一章48502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工程

第十一章48502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工程
(三)思考内容 采访中,有时记者会因采访对象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产生一定的
联想,不管这些联想与当前的采访任务是否直接相关,它们都是记者应该 珍视的,都要马上记录下来。
第二节 采访记录的方式与技巧
一、采访记录的方式 (一)用笔记。 (二)用脑记。 (三)用录音设备记。
第二节 采访记录的方式与技巧
二、采访记录的技巧 (一)巧记和快记。 (二)简记和补记。 (三)分类记和分区记。
第三节 采访记录的整理与核实
一、采访记录的整理 (一)整理采访记录的方式: 可按照事物发生的后顺序整理,可按照不同的事件性质整理, 可按照不同的问题归类进行整理,可按照不同的人物特点进行整理,
也可按照设想的稿件内容进行整理。 (二)整理采访记录应注意的问题: 1.面对已经进行了区块分割的记录,应首先按新闻价值对记录内容进
如时间、地点、姓名的写法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关键信息进行复 述确认。
(二)与其他信源交叉核实 在信息真伪难辨、无法还原现场的情况下,记者需要多方面收集信
息,进行比较分析,或向第三方求证、向专家求证、向文献资料求证。 (三)现场调查核实 对于受访者所提供的信息,记者还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核实。
思考与练习:
1.做好采访记录有哪些要求? 2.了解一种汉语速记法,总结和归纳一些适合自己的速记方法。 3.将课堂笔记当作你的采访记录,锻炼自己的速记和整理能力,看看 是否能完整、准确地还原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并附上自己的观察和 思考。 4.采访记录的核实要注意些什么?
的纠纷时,采访记录是记者最有力的证据。 (三)记录也能独立成文 采访记录本身也能成为独立的新闻作品。 (四)帮助记者提高业务水平
第一节 采访记录的作用与内容
二、采访记录的内容 (一)问答内容 采访中的问答内容是记录的主要部分,其涉及面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于与记者所服务的媒体是否相关,具体而言是与其所服务媒体的市场
定位和编辑方针是否相关。
(二)处处留心,线索不愁。 处处留心,贵在察常人所不觉,视同行之无睹。即记者要善于在看 似寻常的场合,对似乎普通的现象,从中敏锐地发现反常因素,进而抽 出新闻线索。 (三)线索的储备与更新。 线索有轻重缓急之分,大体为两类:一是长线线索,即非事件性的、 预见性的、时效性不太强的新闻线索;二是短线线索,即事件性的、动 态性的新闻线索。
情况下,记者选择采访对象,采访对象也在选择记者。 (二)熟悉对象,以利沟通。 认知对象就是了解和熟悉采访对象,这样可以为与对象进行良好的
沟通和高效的访谈打下基础。 (三)胸有成竹,方便写作。 通过认知采访对象,多方面搜集、掌握采访对象的情况,不仅有利
于采访的顺利进行,还能为事后的新闻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一)来自会议的线索。 (二)来自“跑线”范畴的线索。 (三)来自其他媒体的线索。 (四)来自社会“报料”的线索。 (五)来自各类社会活动的线索。 (六)来自文献材料的线索。 (七)来自人际交往的线索。
第一节 新闻线索的寻找
二、新闻线索的搜集 (一)线索发现的媒体相关原则。 一个新闻线索,对甲媒体是至宝,对乙媒体却可能是废物,区别就
对于突发事件,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发生了什么”,因此A最重要。 如A不能说话,则转而求B。其他按轻重缓急和相关程度筛选。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约定
一、选择采访对象 在选择采访对象的具体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事件相关度 即选择的采访对象,应尽量接近新闻事实,尽量与新闻题材紧密关
联。 (二)身份权威性 这里所说的权威性,指决策地位、专业程度、社会名望等综合因素,
【案例】
2001年,有位中国记者利用在美国访学机
会,希望采访《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小伦纳德 ·唐尼。起初的多封联系采访的电子邮件都石 沉大海。后来该记者埋头做了一番有关唐尼的 文献研究,了解到唐尼在 “水门事件”长达一 年多时间的报道过程中,任职都市新闻部副主 编,很可能参与了报道的指挥或辅导工作。而 关于这一报道,世人只知两位记者(伍德沃德 和伯恩斯坦)及社长、总编等决策者的名字, 唐尼很可能是个角色重要却默默无闻的“做嫁 衣者”。该记者随即重新给唐尼秘书写了封邮 件,详细讲到这段历史和他的猜测,并表达了 同样作为一位编辑的职业兴趣。很快,唐尼便 通过秘书回复愿意接受采访,且采访中证实了 记者的猜测。
第四节 采访计划的拟订
一、采访计划的内容 (5)采访对象。包括精心选择好的目标对象和以备不时之需的替代
对象,还包括联系采访对象的方式方法。 (6)交通方式。包括步行、骑车、开车、单位派车、对方来车、与
其他媒体记者拼车及等车地点等多种事项。 (7)器材配备。指录音、摄影、摄像、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广播电
与官阶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三)规避利益冲突 采访对象的选择,也会涉及新闻伦理与利益冲突,记者应当注意规
避,否则就可能影响稿件的说服力,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出现违法 行为。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约定
二、认知采访对象 认知采访对象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一)消除隔阂,获取信任。 认知采访对象可以消除隔阂,为争取对方的接纳创造条件。在很多
视记者的器材配备往往更复杂,更需要在计划中详细列明。 (8)采访提纲。指提问要点及采访流程。
第四节 采访计划的拟订
二、采访提纲的构成 (一)提问要点 提问要点要围绕采访任务和具体目标,将记者需要了解的问题尽可
能全部列出,同时还应列出相关的拓展性话题。 提问要点的排列,通常应按重要、次重要的顺序先后列举。同时,
事实。在做采访准备时,与拟报道的新闻题材及新闻人物相关联的历 史事实应尽量提前搜集,以便在采访过程中穿插使用和比照印证。
第三节 新闻背景的准备
三、以周边事实为内容的背景 所谓“周边事实”,是指与拟采访的新闻或人物相关的外围事实。这
些事实从时间先后看,很多似乎也可视为历史事实,但其与拟报道的题材 往往没有因果关系或直接关系,而主要呈现出侧面和横向的联系,隶属 “横向背景”范畴。
第五节 采访的其他准备
三、采访的礼仪准备 礼仪包括着装、仪表、
气质、礼节等方面。 礼仪准备的基本要求是
整洁、得体、懂礼。整洁指 洁净、庄重,这是任何时候 都要做到的。得体是指记者 的穿戴和着装与采访对象、 工作环境、周围气氛及自己 的身份相适应。懂礼指尊重 采访对象(无论对方是什么 身份),诚恳待人。
【案例】
2012年12月4日, 武汉市委举办学习十八 大精神研讨会,邀请中 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 淞做辅导报告。前来采 访会议的《长江日报》 记者,便从欧阳淞报告 中提到的中央七位常委 当年11月29日参观《复 兴之路》展览时“不封 路”的 细节,发现了重 要新闻线索,据此采写 了 《7常委参观〈复兴 之路〉出行不封路》。
第五节 采访的其准备
一、采访的心理准备 采访是一个“知彼”的过程,而
在“知彼”之前,先要“知己”。 “知己”是指知道自己的精神状态。 如果精神状态与采访活动不相适应, 就必须调整,即做好心理准备。
记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 地进行心理准备:
(一)克服紧张情绪。 (二)调整好角色定位。
第五节 采访的其他准备
《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唐尼 2001年接受中国记者采访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约定
三、约定采访活动 约定采访活动,是采访之前必须与对方商定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
采访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约定采访活动时,记者必须始终牢记自己 的目标,即要通过协商解决以下四大关键问题:
(一)商定采访的时间和地点。 (二)商定采访的时长。 (三)确定参与的人员。 (四)灵活应对变化。
第一节 新闻线索的寻找
三、新闻线索的筛选与甄别
(一)关注信源。 绝不能采纳没有信源的线索,对信源可疑的线索要谨慎辨别。 (二)常理判断。 要从基本常识、科学原理、法律规范等方面对其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网上核查。 (四)采访验证。
【案例】
2011年8月12日,有网名 为“shaofd”的网友在中国会 计视野网论坛发表“《国家税 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7号关于 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 的规定的公告》”的贴文,文 中提到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 式改变等民众关心的问题,因 而被大量转发,也成为不少传 统媒体的线索而作为重要新闻 发表。同月15日,国家税务总 局发布声明辟谣。相关消息被 《新闻记者》选入2011年重大 假新闻榜单。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约定
一、选择采访对象 【案例】
深圳一大型施工现场发生罕见的塔吊倒塌事故,造成2名工人当场 死亡、多人受伤。但记者得到消息已过去数小时,于是面临采访谁或首 先采访谁的紧迫问题。当时记者先去了医院,重点了解医院如何积极救 治。后经部主任提醒,才赶到现场采访目击者,弥补了稿件的缺憾。
此案采访对象至少有以下7个选择:A、事故亲历者(伤员);B、 现场目击者;C、抢救治疗者(医院和急救中心的医生);D、事故责任 者(施工单位负责人);E、调查处理者(警方现场调查人员);F、伤 亡者家属;G、政府管理者。
二、采访的器材准备 采访的器材准备大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记录工具 主要包括笔、记录本、录音笔、笔记本电脑四大件。 (二)拍摄器材 主要包括照相机、摄像机、灯光、三脚架等器材和设备。 (三)通信设备 记者的通信设备主要是手机和电脑,它既可方便记者与所在媒体编辑
部联系,及时汇报采访情况,获得相关的指示和要求,也便于记者与采访 对象保持联络。
目录
第四节 采访计划的拟订 一、采访计划的内容 二、采访提纲的构成 三、采访提纲的制订
第五节 采访的其他准备 一、采访的心理准备 二、采访的器材准备 三、采访的礼仪准备
第一节 新闻线索的寻找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或报道线索,它既可能是难以觉察甚至稍 纵即逝的蛛丝马迹,也可能是私下流传的某个说法,还可能是人们熟视 无睹的某种迹象,甚至一个业已发生的新闻事件也可能成为另一桩新闻 的线索。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实施采访的出发点。 一、新闻线索的来源
此外还有第三种背景,是指一种静态的、主要对新闻中涉及的术 语和事实进行说明和解释的背景,即知识背景。
第三节 新闻背景的准备
一、以政策规章为内容的背景 从各类时政新闻看,政策规章类背景资料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宏观政策。(二)地方政策法规。(三)党政领导的相关 要求。
二、以既往事实为内容的背景 所谓“既往事实”,是指历史上业已发生而与新闻有纵向关系的
思考与练习:
1.作为在校新闻专业学生,如果要求你写一篇近期的校园新闻 ,可从哪些方面寻找新闻线索?哪些途径最可能成功?为什么?
2.你想就近来学生关心的宿舍漏水问题采访某分管副校长,但 对方却因工作 繁忙而婉拒。接下来,你会通过哪些方法争取到采 访机会?
3.校园的湖中每年夏天盛开着美丽的荷花,成为学校一大风景 ,但今年夏天 却荷花不再,湖内荷叶稀稀拉拉,湖水散发着阵阵 臭味,师生们议论纷纷。你打算去报道这一现象,事先需准备哪些 背景材料?它们属于背景材料的哪些类别?
四、以相关知识为内容的背景 所谓“相关知识”,是指新闻事实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财政金融、
医疗卫生等各领域的专业知识或专有名词。记者对这些公众尚不熟悉的知 识和名词,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以便在报道中予以科学的解释 或说明。
第四节 采访计划的拟订
一、采访计划的内容 一项周密而可行的采访计划,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4.请就采访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拟订一个采访计划和采访提纲 。
第八章 采访的准备
目录
第一节 新闻线索的寻找 一、新闻线索的来源 二、新闻线索的搜集 三、新闻线索的筛选与甄别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约定 一、选择采访对象 二、认知采访对象 三、约定采访活动
第三节 新闻背景的准备 一、以政策规章为内容的背景 二、以既往事实为内容的背景 三、以周边事实为内容的背景 四、以相关知识为内容的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