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青海湖科普知识
青海湖科普知识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情况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的青海省湖南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之一。
青海湖形状呈椭圆形,周围被高山环绕,湖面面积约为445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
青海湖水源主要来自来自昆仑山、唐古拉山和祁连山融化的积雪和冰川水。
青海湖的特点咸水湖青海湖是一座咸水湖,湖水盐碱度较高,呈碱性。
据测定,每升湖水中含有23克盐分,是海水的2.3倍。
这也是青海湖在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湖水的盐碱度也使得湖中的生物资源相对较少,只有少数适应盐碱环境的鱼类和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物种资源丰富尽管青海湖的盐碱度较高,但湖中仍然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物种。
青海湖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飞来过冬或繁殖。
同时,湖中还有一些适应盐碱环境的鱼类,如青海尖嘴鲿、青海鳅等。
此外,青海湖周围还有一些特有的动物,如青藏高原上的野驴、藏羚羊等。
自然景观壮美青海湖周围是壮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湖区的天空湛蓝,湖水碧绿,周围的高山犹如屏障一般将湖水与外界隔绝。
湖的四周还有广袤的草原和丘陵,绵延的青草地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因此,青海湖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青海湖的形成和演变形成的地质背景青海湖的形成与周围的青藏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地质构造有关。
数千年来,地壳运动导致了地表的沉降和抬升,形成了湖盆。
此外,青海湖地处高原地带,降水量充沛,有丰富的水源补给,也为湖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湖泊的演变过程青海湖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沉积、蒸发和补给三个阶段。
首先,在湖盆形成后,来自周围山区的沉积物陆续沉积在湖底,形成了湖中的沉积物层。
同时,由于湖水受到蒸发的影响,湖中的盐分逐渐浓缩,导致湖水盐碱度的增加。
最后,青海湖周围山区的降水和融雪水源不断补给湖泊,保证了湖水的持续存在。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的重要性青海湖是一个珍贵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A.盐度、密度、温度B.温度、密度、盐度
C.温度、盐度、密度D.盐度、温度、密度
10.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
A.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B.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积体。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下游河道狭窄B.地势低平,流速慢
C.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D.河道弯曲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月球深部物质和内部结构是理解月球起源和演化奥秘的钥匙,根据天然月震和人为地震波提供的资料,天文学家确认:月球有着和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并结合月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及物质密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月球内部变化最显著的不连续面主要有( )
A.2个B.3个C.4个D.5个
C.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高D.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个新建住宅区为每栋住宅配建3040平方米的蓄积雨水的场地,称为“雨水花园”。经过数年的追踪检测,发现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下图示意水循环及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树皮覆盖层的主要作用是( )
16.材料中冰岛火山喷发导致欧洲航空业受阻严重的重要推力是( )
A ①——对流运动B.②——对流运动
2018年青海湖与罗布泊的变迁-文档资料
青海湖与罗布泊的变迁、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 青海湖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
周长三百六十公里,面积四千五百八十三平方公里,海拔三千一百九十五米,湖区近似菱形,湖中耸立着鸟岛、蛋岛、三块石岛、海心山岛及沙岛等五个岛屿,构成了水中有岛,万鸟栖息,山水相连,碧波接天的绚丽景象。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卑禾羌海”,蒙语海”由此得名则始于北魏。
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意即青蓝色的湖,“青、青海湖的形成:关于青海湖的形成,1938年,我国地质学家孙健初在湖区考察以后,首次提出青海湖是因地层断陷、倒淌河倒流而形成的科学推论。
第四纪初,即在二百万年前的早一中世时期,青海湖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块断差异升降运动,湖区构造洼地下沉,形成新构造断陷湖。
根据湖相沉积的分布,当时的青海湖面积较现在为广阔,东西长而南北窄,地堑的面貌极为清晰。
并根据湖盆南缘黄土冲积平原中所发现的黄土夹砾石沉积的地貌,说明那时青海湖区的气候比较寒冷而干燥。
从青海湖区的地貌研究中,发现有早一中更新世的宽阔的古布哈河—倒淌河自西向东与黄河相通的河谷残迹,说明青海湖开始时是一个外泄湖。
由于河湖共存,水体不大。
大约到三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时,这里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断裂块差异升降运动。
湖水的出口处,倒淌河上游与贵德盆地的分水岭,在新构造运动中强烈隆起,阻塞了湖水的外流渠道,使湖盆封闭成为闭塞湖。
倒淌河流向也从此改成自东向西,但倒淌河的名称仍被保存下来。
又根据孢粉资料,晚更新世气候正向温暖潮湿转化,由于水源充足,湖水加深,水质淡化,湖面扩大,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陆水体,这是青海湖的全盛时期。
自一万年前的全新世初以来,由于湖盆周围继续上升,湖区气候复趋干燥,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使湖水下降,湖面缩小,水质咸化。
这种萎退浓缩的趋势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
根据实地调查与勘察,湖的西侧在黑山西端距布哈河三角洲公里处,发现有古湖堤遗迹,在湖的东岸,由湖边沿倒淌河至将军台、察汗城,有四、五个长满水草的洼地,属于湖水退缩以后留下来的遗迹,从而表明今湖西岸的黑山及东岸的将军台这两座湖畔孤山是在湖水退缩以后始脱离湖体的。
青海湖近900年来气候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第 l 4卷 第 1期 20 0 2年 3月
湖
泊
科
学
v0 4. . l 1 No 1 M a .. 0 2 r 2 0
J 0URNAL 0F LAKE CI S EN( S
青 海 湖 近 9 0年 来 气 候 环 境 演 化 0 的湖 泊 沉 积 记 录 ’
景 , 当前 全球 变化 集 成 研 究 的 热 点 青 海 湖 位 于 青 藏 高 原 的 东 北 隅 , 我 国 最 大 的 内 陆 封 闭 是 是 半 成水 湖 , 于 西南 、 南 季 风 和 西 风 的交 汇 带 , 气 候 变 化 的 响 应 极 为 敏 感 , 全 球 变 化 研究 位 东 对 是 的 理 想 地 区 . 年 来 。 少 学 者 根 据 冰 芯 、 轮 等 对 该 湖 流 域 地 区 不 同时 间 尺 度 气 候 环 境 变 迁 近 不 树 进 行 了研 究 lIJ鉴 于 湖 泊 沉 积 记 录 具 有 沉 积 速 率 快 和 分 辨 率 高 等 优 点 , 古 气 候 环 境 研 究 14 , 是
究 所完成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 (0 70 64 0 30 ) 中科 院知识创 新 工程 项 目( x一1 —0 ) 49 2 5 ,00 0 1 、 Kc 0 1 联合 资助 . 收稿 日期 :0 1 r -2  ̄ 卿惨改 稿 日期 :0 1 l 1张 恩 接 , .9 5年生 , 士 研 究 生 , 20 一d 9 4收 2 0 一l 一2 . 男 17 硬 E—m&: d・
的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 内外 不 少 学 者 根 据 青 海 湖 岩 芯 分 析 结 果 对 全 新 世 以来 该 区 的 气 候 环 境 变 国 迁 进 行 了 有效 的探 讨 -1 , 而 对 近 千 年 来 高 分 辨 率 的 湖 芯 研 究 相 对 薄 弱 . 文 通 过 对 青 海 1 然 ] 本
2013高考地理冲刺2.4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押题卷04.解答
一、选择题。
(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中央气象台2013年2月28日07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月28日08时至3月2日08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图a为我国降温幅度分布图,图b、c、d为2月28日08时至3月2日08时的三次霜冻线(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降至0℃以下的现象)位置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a中甲等值线数值为A.14℃B.12℃C.10℃D.15℃2.图中霜冻线移动幅度最小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是A.东部季风区离海洋近B.四川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C.青藏高原区地势高D.横断山区地形阻挡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丙地此时炎热干燥。
读图完成3~4题。
3.若a表示洋流流向,b表示盛行风向,c表示昏线,d表示等温线,则其中绘制错误的是A.a B.b C.c D.d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3.C 4.B【解析】3.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非洲最南端,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即为南半球的的夏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则可知图中c表示为晨线,而不是昏线。
4.甲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沿海暖流的影响,形成地形热点雨林气候,而乙地位于南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大,即选B。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分布。
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确定气候类型的分布。
读俄罗斯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完成5-6题。
第3~4题图5.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月份及气温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一月,①②③④B.一月,④③②①C.七月,①②③④D.七月,④③②①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甲地—大牧场放牧业B.乙地—乳畜业C.丙地—水稻种植业D.丁地—商品谷物农业【答案】5.A 6.D【解析】5.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知表示月份为冬季1月份,气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①②③④。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
钠和钾在湖区分布的变化正好相反, 钠的含量
图 1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元素聚类分枝图 F ig. 1 C lu ster b ranch m ap of elem en ts
看, 接近古代半干燥—干燥气候下沉积岩的含量。这 些元素在垂向上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由上向下呈 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其低值位置基本一致, 这 是青海湖区域气候变化在沉积物中的反映。 表层沉 积物中显现潮湿气候元素的缓慢增加, 可能预示青 海湖区域气候由半干燥向半潮湿气候演变的开始, 如果继续下去, 青海湖水体将会停止缩小, 并且有可 能扩大。
泊泥页岩中的元素分布特点基本相似, 主要为碎屑、
主要陆源碎屑元素: 有铝、铁、锰、钛和硅等, 青
生物和可溶盐沉积的三类, 稀有分散元素数量甚微, 海湖淤泥中, 这些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泥岩的平均含
对沉积成岩演化影响不大。 在微咸水的青海湖沉积 量, 说明青海湖汇水区域内没有具备铁、锰、铝、钛、
类本身元素相关性很好, 而与其他类元素相关性较 硅等元素分异、迁移和富集的条件, 也就是说没有达
的。氯的含量变化与硼一致, 其变化范围为 013%~ 017% , 其中有两个低值说明曾有过淡化, 时间约在 距今 2 000 年和 3 500 年, 可能该时湖在近 3 500 年 以来, 湖水是逐渐在咸化。
根据青海湖现代湖底沉积物中元素的垂向分布 特点的分析可归纳以下认识:
第一、青海湖近 3 500 年以来, 水体由微咸水向 半咸水发展, 但这种发展过程较为缓慢, 并时有淡化 过程, 更延缓了水体咸化的进程。区域气候属半干燥 寒冷气候, 元素受陆源影响大, 其分异、富集作用不 强, 因而陆源碎屑元素含量总体偏低。
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r
o
lo
n
i
s
t
r
t
i
on,Facu
l
t
r
aph
i
ca
lS
c
i
enc
e,Be
i
i
ngNo
rma
lUG
fDe
f
fMi
yo
fEduca
yo
fGeog
j
n
i
ve
r
s
i
t
i
i
ng100875,Ch
i
na
y,Be
j
3.
Ke
r
a
t
o
r
i
r
onmen
t
a
lChang
eandNa
tur
a
lDi
s
a
s
t
e
ro
n
i
s
we
t.Op
t
imum pe
r
i
odt
ookp
l
a
c
ef
rom8
5kaBPt
o4kaBP,wh
i
l
et
hec
l
ima
t
ewa
swa
rmandhumi
dandt
heaeo
l
i
ana
c
t
i
v
i
t
y
wa
sweakenedandpedogene
s
i
sbe
cames
t
ronge
r.
Thec
l
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26卷第l期李风霞等: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图像进行重采样,完成图像配准,对配准的图像进行二值变换处理,突出湖岸地貌形态。
2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分析1975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青海湖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陆地相对向湖水方向推进,湖岸形态整体萎缩(圈1a),变化较大的湖岸为东岸沙岛和海晏湾地带(图1h)、北岸沙柳河人湖一带地区(图1c)、西岸布哈河人湖地带(图ld)。
J羽1青海湖湖岸线变化V帅n啪讲th…鹏t1l㈣nd4nghmIak。
哺l从罔1可以发现,相对来说,西岸陆地推进速度较快,本文测定的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向湖水前方相对推进距离为1566.3m,年平均推进距离62.6…布哈河南部一支流向湖水前方相对最大推进距离2565.6m,年均推进距离lo,.6m;海色皮北端向北相对最大推进距离为3086.4m,年均推进距离123.1m。
图1c反映出25年以来青海湖北岸流经刚察县的沙柳河入湖f_I湖岸发生了较大变化,该部位为刚察冲积扇与哈尔盖冲积扇的交界处,陆地相对最大推进距离为3266.9m,年均推进距离1306m。
图1d反映了青海湖东岸25年以来的动态变化,湖区东岸为面积约180km2的流动沙漠地带,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l()0km2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
3湖岸形态变化原因分析3.1气候暖干化分析环青海湖周围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发现,在青海湖湖周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增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作者:李凤霞, 李林, 沈芳, 伏洋作者单位:李凤霞,伏洋(青海省遥感中心,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 李林(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西宁,810001), 沈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刊名:资源科学英文刊名:RESOURCES SCIENCE年,卷(期):2004,26(1)被引用次数:16次参考文献(11条)1.任振球;张素琴;李松勤干旱、沙漠化的成因探讨 1987(03)2.周陆生;杨卫东青海湖流域近六百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湖水位下降原因 1992(03)3.周陆生;汪青春青海湖流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19974.王苏民;林而达;余之祥环境演变对中国西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025.李森;董玉祥;董光荣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区划[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2001(04)6.何东宁;赵鸿斌;张登山青海湖盆地沙地特征及风沙化趋势 1993(04)7.徐建华;艾南山;金炯沙漠化的分形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2002(01)8.徐建华;艾南山;樊胜岳再论人类活动对地理过程影响的定性分析模型 1995(02)9.周陆生青海省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生态环境可能影响的初步展望 2001(02)10.董玉祥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的进展与问题[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1999(03)11.青海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青海省农业资源动态分析 1998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李凤霞.李林.沈芳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会议论文]-20032.蒋昌丽.张颖张抗抗知青小说创作风格的文本阐释[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10(11)3.韩英语法教学的再认识[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4.廖小芳.陈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20)5.时兴合.李生辰.李栋梁.苏忠诚.汪青春.秦宁升.SHI Xing-he.LI Sheng-chen.LI Dong-liang.SU Zhong-cheng. WANG Qing-chun.QIN Ning-sheng青海湖周边年代际气候振动及其对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期刊论文]-中国沙漠2008,28(5)6.索南多杰.德旦项毛.Suonanduojie.Dedanhangmao论清代"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期刊论文]-青海民族研究2010,21(2)7.温国安.WEN Guoan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成因探讨[期刊论文]-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5)8.宋春晖.方小敏.师永民.王新民.SONG Chun-hui.FANG Xiao-min.SHI Yong-min.WANG Xin-min青海湖西岸风成沙丘特征及成因[期刊论文]-中国沙漠2000,20(4)9.时兴合.李林.汪青春.刘蓓.张焕萍.刘振君.Shi Xinghe.Li Lin.Wang Qingchun.Liu Pei.Zhang Huanping.Liu Zhenjun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湖泊水位的影响[期刊论文]-气象科技2005,33(1)10.陈章进平板显示器扫描模型与理论研究[学位论文]2008引证文献(16条)1.冯钟葵.李晓辉青海湖近20年水域变化及湖岸演变遥感监测研究[期刊论文]-古地理学报 2006(1)2.许长军.侯光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青海湖环湖沙地的研究[期刊论文]-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周万福.李凤霞.周秉荣.王力.颜亮东人工增雨补水型湿地修复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草业科学 2009(12)4.陈晓光.李剑萍.李志军.韩颖娟.陈葆德青海湖地区植被覆盖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沙漠2007(5)5.侯光良.许长军利用(RS)和(GIS)对青海湖环湖沙地分布等情况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青海环境 2005(3)6.张慧超.沙占江.张婷婷.郭丽红.马燕飞20年来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3)7.常国刚.李凤霞.李林气候变化对青海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期刊论文]-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4)8.李迪强.郭泺.朵海瑞.武海波青海湖流域土地覆盖时空变化与生态保护对策[期刊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9.唐仲霞.王有宁青海湖流域沙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5)10.妥进才.陈骏.姚素平.季峻峰.李一良.张传伦青海湖:研究地质微生物的天然实验室[期刊论文]-高校地质学报2005(2)11.孙永亮.李小雁.许何也近40 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期刊论文]-干旱气象 2007(1)12.妥进才.陈骏.姚素平.季峻峰.李一良.张传伦青海湖:研究地质微生物的天然实验室[期刊论文]-高校地质学报2005(2)13.李小雁.许何也.马育军.王建华.孙永亮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8(2)14.Yongliang SUN.Xiaoyan LI.Lianyou LIU.Heye XU.Dengshan ZHANG Climate change and sandy land development in Qinghai Lake Watershed, China[期刊论文]-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8(3)15.储开凤.汪静萍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水科学进展 2007(3)16.张登山青海高原土地沙漠化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引用本文格式:李凤霞.李林.沈芳.伏洋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1)。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3沈 吉 张恩楼 夏威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南京 210008)摘要 本文根据青海湖沉积岩芯(QH00A )碳酸盐含量、T OC 和Rb ΠSr 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和化学风化史。
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近千年来经历了5次冷湿期和5次暖干期,气候组合类型为冷湿与暖干交替。
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以及2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沉积岩芯中得到良好的记录。
沉积岩芯Rb ΠSr 较好地记录了湖泊流域化学风化的历史,并揭示流域化学风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气温变化。
主题词 气候变化 湖泊沉积记录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高原湖泊。
该湖泊地处西南、东南季风和西风交汇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是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理想地区。
百余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涉足该区,对其自然地理、气象、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1~8],然而近千年来高分辨的湖芯研究相对薄弱。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沉积柱样多环境指标的高分辨分析,重建了该地区近千年来气候变化过程,对比邻区树轮和冰芯记录,探讨了该地区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特点。
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2000年7月在青海湖东南部(36°36′11.2″N ,100°30′28.8″E )水深22.3m 处采得120cm 和810cm 长两支沉积岩芯,以1cm 间隔切割岩芯,本文主要对短岩芯(QH00A ,120cm )开展研究。
整支岩芯岩性变化不大,为灰黑色粉砂质粘土。
沉积岩芯放射性年代测定采用210Pb 和137Cs ,210Pb 和137Cs 的放射性比度用γ谱系统对样品进行无损坏直接测定,γ谱分析系统仪器为美国EG &G 公司的高纯锗井型探测器(Ortec HPG e G W L )与Ortec 919型谱控制器构成的16K 多道分析器。
青海湖的地质形成
青海湖的周边气候
2.青海湖周边的气候 (一)、气候: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 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 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青海湖的历史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 “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 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 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 “青海”
青海属14目35科,总 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 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 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 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 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 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 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 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 势。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 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 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湟鱼的特点,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 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 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 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 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 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 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 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 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 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湖水位及面积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Nn-( 1 yn--y)2
(1-2)
其中,x、y 分别表示不同变量的时间序列,N 为 时间序列的长度,-x、-y分别为不同变量时间序列的平 均值。
2 青海湖水位及面积变化事实
2.1 水位年际变化 1961~2018 年青海湖水位总体呈先减后增的变
化趋势如图 2a 所示,1961~2004 年,青海湖水位平均 每 10 年下降 0.76m,2005 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止跌回 升,转入上升期,连续 14 年呈现增长趋势,从 2004 年 的 3192.86m 增加到 2018 年的 319
青海科技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湖水位及 面积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白文蓉 1 余 迪 1* 刘彩红 1 白文娟 2
(1.青海省气候中心,西宁 810001;2.海东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平安 810600)
摘 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湖,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汽源,青海湖 水位及面积的动态变化是气候和周围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体现。 本文利用 1961~2018 年青海湖水位、布哈河流量等 水文资料以及周边地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海湖水位及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1961~2018 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从 2005 年开始 14 年连续回升,且湖水面积 扩张明显。 受气候暖湿化的影响,近年来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增加显著,入湖流量呈上升趋势,加之青海湖 西北部的高山冰川持续融化,流域冻土深度变浅,冻结时间缩短,多年冻土与季节性冻土水释放,致使青海湖湖泊水 位上升、面积扩大。 关键词:青海湖;水位及面积;变化趋势;成因分析
变化趋势系数, 用以分析 50 多年来气候特征的变化
2019-2020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世纪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世纪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33~34题。
33.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状况是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34.夏季,当其控制我国长江流域时,当地可能出现A.台风登陆 B.梅雨天气 C.伏旱天气 D.寒冷天气参考答案:33.A 34.C2.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 资源状况C.人口文化素质D.生活消费水平参考答案:B3. 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水星B、金星C、太阳D、月球参考答案:D4. 断层构造是由A.岩浆活动引起的 B.变质作用引起的C.地壳运动引起的 D.岩石间的转化引起的参考答案:C地壳运动对岩石挤压,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断层。
5. 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参考答案:D6. 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2. 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A. 游牧业B. 乳畜业C. 混合农业D. 大牧场放牧业23. 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 农场规模以中小型为主B. 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C. 分布在市场附近D.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谷物、放牧、修耕参考答案:22. D 23. B【22题详解】读示意图可知,图中农业生产主要以天然牧草和种植作物来饲养牲畜,牲畜作为商品出售,商品率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D对。
游牧业以天然牧草为主,且商品率低,大部分产品为自己及家庭享用,A错。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以牛奶及制成品为主,B 错。
混合农业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图示不符,C错。
故选D。
【23题详解】大牧场放牧业,农场规模大,A错。
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7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示意青海湖近 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 900年B.6 500年C.8 100年D.1万年2.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A.冷干B.温干C.热干D.温湿1.C2.D[第1题,由图可知,在距今约8 100年时,青海湖的含盐量最大,说明此时青海湖的水量最小、水位最低。
第2题,青海湖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青海湖的水量大,即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气温不可能太高,故此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温暖湿润。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 1.5万条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岳冰川分布区。
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 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 m。
国际冰川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该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B.探险旅游,乱扔垃圾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4.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农业生态条件B.缓解气候寒冷程度C.破坏冰川生态环境D.导致山地雪线下降3.D4.C[第3题,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快速融化,与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而气温升高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第4题,冰川快速融化,会破坏该地区的冰川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C.反比关系D.负相关6.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5.B6.A[第5题,根据图示,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四个地区的气温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两者趋势相同,为正相关的关系。
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变化遥感
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变化遥感
刘瑞霞;刘玉洁
【期刊名称】《湖泊科学》
【年(卷),期】2008(20)1
【摘要】采用NOAA/AVHRR资料,对青海湖湖面进行水体判识,并利用线性混合模式对混合象元进行处理,定量估算了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并分析了变化趋势,表明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在不断减小,每年减少约4km2,并且青海湖干涸部分主要在其北部.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青海湖地区降水、气温和蒸发量做了初步气候分析,表明青海湖地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是青海湖湖水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4页(P135-138)
【作者】刘瑞霞;刘玉洁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
【相关文献】
1.近20年青海湖的面积变化特征及其与周围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曾昔;肖天贵;假拉
2.1974-2016年青海湖水面面积变化遥感监测 [J], 骆成凤;许长军;曹银璇;童李霞
3.1973~2013年青海湖水面面积变化遥感动态分析 [J], 沈亚文; 陈华; 许崇育
4.近20年青海湖的面积变化特征及其与周围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曾昔; 肖天贵; 假拉
5.近2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J], 戴志健;夏玲君;孔萍;占明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湖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
青海湖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
张明;曹学章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17(0)6
【摘要】利用青海省天峻、刚察、海晏和共和气象站建站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以及布哈河口、刚察和下社水文站多年的观测数据,从降水量、气温、径流量和蒸发量的多年变化分析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历年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而气温变化则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青海湖水位变化与降水量、气温关系密切.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张明;曹学章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
【相关文献】
1.青海湖流域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J],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解家安;朱锦福;王记明
2.那曲地区近30年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 [J], 李积宏;次仁卓玛;刘益
3.博斯腾湖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 [J], 冯娟
4.1998-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 [J], 张小兵;柳礼香
5.长治市水资源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田剑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3沈 吉 张恩楼 夏威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南京 210008)摘要 本文根据青海湖沉积岩芯(QH00A )碳酸盐含量、T OC 和Rb ΠSr 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和化学风化史。
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近千年来经历了5次冷湿期和5次暖干期,气候组合类型为冷湿与暖干交替。
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以及2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沉积岩芯中得到良好的记录。
沉积岩芯Rb ΠSr 较好地记录了湖泊流域化学风化的历史,并揭示流域化学风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气温变化。
主题词 气候变化 湖泊沉积记录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高原湖泊。
该湖泊地处西南、东南季风和西风交汇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是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理想地区。
百余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涉足该区,对其自然地理、气象、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1~8],然而近千年来高分辨的湖芯研究相对薄弱。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沉积柱样多环境指标的高分辨分析,重建了该地区近千年来气候变化过程,对比邻区树轮和冰芯记录,探讨了该地区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特点。
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2000年7月在青海湖东南部(36°36′11.2″N ,100°30′28.8″E )水深22.3m 处采得120cm 和810cm 长两支沉积岩芯,以1cm 间隔切割岩芯,本文主要对短岩芯(QH00A ,120cm )开展研究。
整支岩芯岩性变化不大,为灰黑色粉砂质粘土。
沉积岩芯放射性年代测定采用210Pb 和137Cs ,210Pb 和137Cs 的放射性比度用γ谱系统对样品进行无损坏直接测定,γ谱分析系统仪器为美国EG &G 公司的高纯锗井型探测器(Ortec HPG e G W L )与Ortec 919型谱控制器构成的16K 多道分析器。
有机碳含量分析采用美国Leeman 公司产CE440型元素分析仪,样品先用稀盐酸去除无机碳酸盐,低温(40℃)烘干后装入铝囊,外加镍套后送入自动进样器进行分析。
Rb 、Sr 含量分析采用VP -320型(日)X -荧光分析仪;碳酸盐含量分析采用化学滴定法,误差小于0.5%。
第一作者简介:沈 吉 男 38岁 研究员 湖泊沉积专业 E 2mail :jishen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072056)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 1998040810)资助 2001-07-29收稿,2001-08-23收修改稿第21卷 第6期2001年11月 第 四 纪 研 究QUATERNARY SCIENCES Vol .21,No .6November ,20012 实验结果及讨论2.1 沉积年代根据137Cs 垂直剖面峰值的时标和210Pb 测定的沉积速率,确立了该孔的年代序列(图1)。
结果表明该孔137Cs 1963年和1952年的时标分别出现在5.5cm 和12.5cm ,与根据210Pb 变化计算的沉积速率基本吻合。
该孔1952年之前和1963年之后的沉积速率基本一致,为1.2~1.4mm Πa ,而1952年至1963年之间沉积速率偏大。
根据该时段磁化率特征及历史记载,1952年至1963年期间沉积速率的增大主要是由于湖区周围大规模农田开垦所致。
沉积物中孔隙水含量变化不大,上下岩性基本一致,表明该孔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较小。
为了宏观控制该岩芯的年代框架,我们选择近底部114cm 深度处的有机质泥样进行加速质谱14C 年龄分析,测试结果为900±22aB.P.。
图1 QH00A 孔210Pb 和137Cs 测定结果Fig.1 Dating results from 210Pb and 137Cs for QH00A core2.2 环境代用指标图2是沉积柱状岩芯总有机碳含量(T OC )、Rb ΠSr 以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
T OC 变幅在1.68%~4.53%之间,碳酸盐含量在21.1%~44.9%之间,Rb ΠSr 为0.06~0.27。
总体而言,青海湖Rb ΠSr 、T OC 较低,碳酸盐含量较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0]。
各指标间相关关系较好,表明这些代用指标在记录该区气候环境变化方面具有一致性。
9056期 沈 吉等: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图2 QH00A 孔环境指标变化特征Fig.2 Environmental proxy of the lake sediments in QH00A core2.3 环境代用指标的指示意义2.3.1 TOC 及其揭示的环境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有两大来源:a )来自湖泊内源水生生物及藻类;b )来自入湖水流带入的流域植被。
通常在暖湿气候时期,湖泊内水生生物及藻类发育,并且流域内植被茂盛,因此沉积物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
对于地处寒冷气候区的湖泊而言,气温是影响生物生长的主导因素,有机碳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气温的变化,这一点在众多湖泊沉积研究中已得到证实[11],即沉积物中T OC 的高值对应暖期,低值对应冷期。
以总有机碳含量作为气候代用指标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受沉积速率影响,本文在用210Pb 和137Cs 计算沉积通量的基础上,扣除了沉积速率对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2.3.2 碳酸盐含量及其揭示的环境处于半干旱气候区的封闭湖泊,其沉积物中以方解石和文石为代表的碳酸盐沉积是盐类沉积的早期阶段,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湖水的咸化和淡化,间接地反映湖区气候的干湿变化[12,13]。
镜下鉴定发现,青海湖沉积岩芯中碳酸盐主要是化学沉淀的文石,其次为微晶方解石,陆源碎屑成分含量不足5%,表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受制于湖区气候和入湖水量变化。
当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湖水中Ca 2+出现过饱和状态,碳酸盐开始结晶沉淀;当入湖水量增大时,湖水淡化,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降低。
2.3.3 Rb ΠSr 及其揭示的环境化学风化作用受区域气候环境制约,相应的风化产物汇集到湖泊沉积物中,其化学成分记录了古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
由于Rb 和Sr 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显著[14,15],Rb 主要015第 四 纪 研 究 2001年分散在含K 的矿物如黑云母、白云母和钾长石中,而Sr 则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于含Ca 的矿物如斜长石、角闪石、辉石和碳酸盐中,因此在化学风化过程中,Rb 吸附在较为稳定的粘土矿物中而保留在原地;Sr 呈离子形式与Ca 2+一同进入溶液而被迁移。
酸不溶解的湖泊沉积物中较低的Rb ΠSr 指示流域化学风化强烈[16,17],反之亦然。
3 近千年来青海湖湖区气候环境变化特征及对比根据沉积年代序列,综合分析各项环境代用指标(图2),青海湖湖区近千年来经历了如下的古气候、古环境过程:(1)约1050~1160A.D.,相当于该岩芯120~107cm 总有机碳含量(T OC )和碳酸盐含量在本段表现为相对低值,T OC 含量平均在2.40%左右,碳酸盐含量平均为28.0%,反映该时期植被稀疏,入湖地表径流较大,湖水淡化,为大湖面时期。
较高的Rb ΠSr 比值反映该时期化学风化作用较弱,气候总体为冷湿。
(2)约1160~1290A.D.(107~92cm ) 该段T OC 和碳酸盐含量均为峰值,T OC 含量最大达4.11%,平均含量为3.13%左右,碳酸盐含量平均为37.1%,Rb ΠSr 为低谷(0.06),反映该时期流域生物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湖水咸化,化学风化作用较强,气候暖干。
其中在1250A.D.左右,T OC 含量下降到2.4%,反映流域生物量有所下降,气候有一短时变凉的过程。
(3)约1290~1470A.D.(92~70cm ) 各环境指标在该时段波动较大,反映该时期气候不稳定,波动较为频繁。
其中1290~1330A.D.(92~88cm )是一次明显的冷期,T OC 和碳酸盐含量分别为2.11%和27.2%,而Rb ΠSr 出现峰值,为0.27,指示该时期生物量减少,湖水淡化,有效降水增多,化学风化作用较弱。
1390A.D.(81cm )左右是一次明显的暖期,较低的Rb ΠSr (0.09)指示该时期化学风化强烈,T OC 和碳酸盐含量出现该阶段极大值,反映气温增高使得流域植被发育,有效降水减少。
总体而言,该时段以温干为主,化学风化较强。
(4)约1470~1870A.D.(70~22cm ) 各指标在该时段有5次有规律的高低转换。
其中1470~1570A.D.(70~58cm )、1620~1680A.D.(53~45cm )和1770~1870A.D.(35~22cm )3个时期,T OC 和碳酸盐含量均为谷值,T OC 的平均值分别为1.91%、1.90%和2.13%,碳酸盐含量分别为25.0%、27.0%和29.2%,Rb ΠSr 为峰值,在第二阶段最高(0.25),第一阶段次之,最后一个阶段值最低。
这3个时期就是小冰期的3个冷期,气候特征为冷湿。
从各指标的组合来看,小冰期第二阶段最冷,第一阶段次之,最后一个阶段最弱。
从持续时间来看,小冰期最盛期较短,而第一和第三个冷期持续时间较长。
1570~1620A.D.和1680~1770A.D.两个时期T OC 和碳酸盐含量较高,Rb ΠSr 则相反,指示了两个暖干期,其中第二个暖干期持续时间较长。
(5)约1870~2000A.D.(22~0cm ) 该时段T OC 和碳酸盐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19%和31.1%,Rb ΠSr 较低,平均为0.14。
总体而言该时段化学风化较强,气候为温偏干。
根据各环境指标的组合可以看出该时段内部气候仍有波动,1870~1920A.D.气候较暖,1920~1960A.D.气温略有回落,湿度增加,在1960~1970A.D.气温再次上升,湖水略有咸化,1970~2000A.D.气温持续增高,湖水位下降。
1156期 沈 吉等: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215第 四 纪 研 究 2001年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20世纪气候变暖是近千年来气候变化中最突出的气候事件[18],而这些事件在青海湖沉积湖芯中都有较好的反映。
关于中世纪暖期,王绍武根据史料、冰芯和树轮恢复的公元800年来的中国气温序列中,13世纪末的暖期在东部比较明显,西部无直接证据[19]。
然而青海湖岩芯揭示了1160~1290A.D.该地区存在一个明显的暖期,这就为中世纪暖期在西部的存在找到了有力证据。
青海湖岩芯所揭示的该地区存在的5个冷期与刘光远等[20]根据祁连山园柏年轮指数所得出的5个冷期以及王绍武等1998年所划定的近千年来中国的5个冷期基本一致[21],其中前两个冷期对应极好,后3个冷期就是小冰期的3个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