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模块二学习与学习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经常可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反映出来。当然,同一种动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与结果,而相同的行为与结果也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

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主动、顽强和投入的状态。有无动机及动机强弱都可以通过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反映出来,而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由于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机制可以通过外显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所以可根据学习积极性水平的高低来推测其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可从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这三方面体现出来,根据个体在三方面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明学生是否存在动机问题。

二、学习的动力因素

学习的动力因素虽然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三种,即推力、拉力和压力。

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它可以通过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对学习的求知欲、对未来的理想等产生。如强烈的兴趣、爱好等。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学位、社会地位等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拉力。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考试、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

三种因素都可以促使个体进行学习,因此都是学习的动力因素。但指出的是,压力往往难以独立、持久地起作用,必须真正地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发挥其动力作用。因此,促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作用成分只有两个,这就是推力和拉力。

三、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作为主体学习愿望的推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需要;作为对主体的学习活动具有吸引作用的拉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因此,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就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一)学习需要及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

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就称为学习内驱力。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由知识的获得而得到满足。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取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属于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但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即内部动机固然重要,但自我提高内驱力即外部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不可能始终坚持以掌握知识为学习目标。

3、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对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成就动机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是随着年龄、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二)学习期待及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可是简单的物如食物、水等,也可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所提供的奖品、成绩等。相反,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可以说,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在学校情境中,具有诱因作用的学习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长远目标与短近目标。

2、远大目标与具体目标。

3、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内在目标是指向任务本身或指向自我的目标(如比别人做得更好、证明自己有能力),外在目标是指向他人(如取悦于他人)或外在奖励等目标。

4、掌握目标与操作目标。受掌握目标所引导的学生关心怎样掌握知识、技能或如何改善自己的能力,即旨在提高理解、掌握等能力;而受操作目标引导的学生关注自己是否看上去更聪明,即旨在证实能力,获得对能力的有利评判或避免不利评判。

事实上,个体可能同时有多种学习目标,如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有利的能力评价,避免不利评价。也可能有目标冲突,如在掌握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二择一(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有能力还是使自己看上去有能力),或在两种操作目标中二择一(力求看上去有能力与

避免看上去无能)等。无论何种形式的目标,都会使个体形成相应的期待,并产生定向性的学习行为。

(三)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如果没有这种自身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发生。所以说,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因为正是那些能够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与那些使个体感到可以达到的目标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的必不可少的成分。

四、学习动机的种类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据学习动机的作用时间的长短)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这种学习动机很具体,如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如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如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

外部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来自于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当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