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模块二学习与学习心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动机
第五章学习动机一、简答题1.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答:(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2.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答:含义: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的动能:(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4.简述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功能。
答:(1)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新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情绪。
5.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答: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也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6.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答: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理论学家提出,他们不仅用强化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由于该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个体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因而该理论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4
2、动机的定义与作用
(1)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 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 部动力。 (2)动机的作用: ①激发行为 ②行为定向 ③维持行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6
二、 学习动机的理论
• • • • (一)强化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7
(一)强化理论
•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 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主 要因素 • 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 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 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 复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 种报偿。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29
• 班杜拉不仅指出结果期待会对人的行为发生 重要的影响,而且强调效能期待(即自我效 能感)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 以往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才 能促进行为上。但是,人在掌握了相应的知 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 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作出 某种行为,因为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 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但力 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所以 ,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 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 诱因具有诱发或激发个体产生目标指向行为 的作用,诱因的作用因人而异。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学习动机 PPT课件
合肥学院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 三、成就动机理论 • (一)什么是成就动机
• 1、成就需要:一种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 • • • • • • •
快又好解决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0世纪30年代,莫里) 2、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能激 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 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 驱动力。在人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 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 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即强化是促使某种 刺激情境下某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强化就有行为动机, 动机是以往强化史的产物。 • 3、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联结派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没有必 要提出单独的学习动机理论。
• 学习活动中采取奖赏、评分、表扬、竞赛等外在强化手
自己州的支持。
周末,刘易斯先生主持会议,对10个重要
的问题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涌向餐厅,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争论着税
收、代表权、行政部门的权利等问题。
合肥学院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 三、学习动机的类型
合肥学院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合肥学院教育系
• 容易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
• 困难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低些 • 中等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中等 • 学习效果最好
耶克斯和多德逊 (Yerkes—Dodson) 定律
合肥学院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学习动机的来源
• 1、内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
•
名利的手段
(四)、作用久暂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部分
学习动机一、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最根本动力,如果没有这种自身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发生。
所以说,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另外,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因为正是那些能够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与那些使个体感到可以达到的目标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因此,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的必不可少的成分二、培养学习需要的方法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4.按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5.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四、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1.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学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率”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 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
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 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 满足。
马斯洛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区分: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 的需要,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的、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一 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 减少。
使用外部奖励激励学生的另一个问题 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系的有效 性会下降。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 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 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生的思 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假定人有许多需要。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激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 机这一概念。
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关注奖励,而不是 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
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 分数的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个现 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 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
4.学习动机的分类
⑴.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动机2013
犹太人只读书,
从不说自己聪明!
三、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成功机会
训练积极归因
促进动机迁移 实现角色转换 订立学习合约
Ta
FOS--fear of success (M.S.Horner,1968)
女性:Ta = Ts - Taf - Tfos Ts: 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Tfos:害怕成功的倾向
(四)归因理论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B.Weiner,1982)
内部的
三 维 度 四因素 稳定的 不可控的 能力 不稳的 可控的 努力
归因训练
说明
讨论
示范
强化矫正
三角几何共八角,
三角三角,
几何几何?
《三角》《几何》共八角,
《三角》三角,
《几何》几何?
独立研究合约
(学生)辛西娅 (教师)弗赖伯格
问题:如果非洲很热,而且没有足够的食物,人们如何 才能生存? 独立研究时间:每星期二。 研究项目持续时间:2——3周。 师生碰头时间:每星期二,如有必要,另再加。 活动:辛西娅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以下列形式表 达她的研究结果: 1、天气——下雨量地图; 2、向全班同学发表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 评价:如果做了上述工作,辛西娅得A。 可以得到的资源:地图册、图书馆有关书籍…… 签名:
固定频率间隔强化 (每做完20个题目奖 励看电视10分钟)
时间
不固定间隔 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不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中的动机因素课件
奖励机制
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励学 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榜样示范
通过优秀学生或教师的示范作 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
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技巧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和 价值,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详细描述
强化理论主张通过给予奖励或惩罚来激励学习者,促使他们表现出期望的行为。 奖励和惩罚被视为一种驱动力,促使学习者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努力学 习。
自我决定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对学习的影响,认为满足个体的内在需求可以 促进自我决定和自主性。
详细描述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探索、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机。当学习者感到自 主、胜任和关联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得到满足,从而更愿意投入学习。
培养积极心态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能够调 整心态,重新振作。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教会学生自我调节情绪、 压力和管理时间的方法,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尊重与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 意见,理解学生的学习困 难和挑战。
鼓励与支持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提问和表达观点,提 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环境
学校的氛围、教学质量 以及师生关系等也会影 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一 个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社会对于教育的态度 、文化背景以及教育政 策等都会对学生的动机
产生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第五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的存在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的。
内驱力与需要密切联系,是引起个体动机的内部刺激,可分为生理内驱力和社会内驱力两种。
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内驱力和诱因这两个因素决定动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两个特征。
(1)活动性:动机推动有机体进入活动并通过行为的强度与持续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水平。
(2)选择性:动机推动有机体选择一定的活动,而相应地忽视其它活动。
这一特征也被称为动机的指向性,它指导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动机常常是由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来决定的。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1. 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需要,但共同具有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
2.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一是认知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常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操作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
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它往往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
三是附属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父母、教师)和同伴们的赞许的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搞好工作的需要。
它表现为一种依附感。
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固定的,通常随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
3. 韦纳提出的归因模型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主要来自四种因素: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和运气的好坏。
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
4.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中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过程中的因素]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学习过程中的因素第一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基本问题(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它对人的活动能增添力量并使之具有方向性,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判断学习动机正误或高尚与低下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应付测验或为博得老师的好评等。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对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人的动机虽多种多样,但在一定的时期或某个特定的活动上总是有一种或一些动机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人的活动起着主要作用,制约着活动驱力的大小、久暂以及活动的方向,这就是主导性动机。
其他动机则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称为辅助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学习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也不必施以外部的报酬和奖赏而使之产生某种荣誉感。
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父母的嘉奖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ppt课件
3.学习动机的结构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与诱因
①学习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
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 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学生的 兴趣、爱好、信念等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具体来讲,动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是对人的行 为发动、维持和促进和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 果;2)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 视其他方面,从而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动机与需要的关系:1)动机与需要是同一的,需要是动 机的基础,动机表现需要;2)动机与需要存在差异,由 需要转化而来。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认知动机 就可以了解并预测人的行为。但一种动机可引发多种行 为。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1.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的概念: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学习
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
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唤起和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 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②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按内容 可分为:理智的诱因、情绪的诱因、社会的 诱因。按性质可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 因。 学习诱因: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 用决定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塞利格曼1967年的研究
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在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对应付情境的
无能为力感。
用归因理论分析习得性无助现象。
学习动机
习得性无助
动物的习得性无助。(跳蚤变成了爬蚤) 学业习得性无助。
社交习得性无助。
成就状态 成 功
原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例
子
小明擅长数学 小明复习得很充分 这次考试太容易了 这次考得好,太运气了 小明不擅长数学 小明我准备得不充分 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次我很不走运
失 败
2.归因原因的维度
控制点 内部 外部 稳定
稳定性 不稳定
可控性 不可控 可控
认知
情绪
行为
成就目标对学习行为影响
内隐智能观 目标导向 现有能力知觉 行为模式
实体理论 (智力是固定的)
成绩目标 (目标在于获得 能力的积极评价/ 避免消极评价)
高知觉
自主倾向 (寻求挑战,高坚持性) 自弃无助 (回避挑战,低坚持性) 自主倾向 寻求挑战、激励学习,高 坚持性
低知觉
增长理论 掌握目标 高知觉 (智力是可以训练的) (目标在于增长能力) 低知觉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失败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
分析
1.花钱进重点中学,是否对孩子就
是有益的? 2.排分板好不好?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 方式)。 要使其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
做自己愿意做或 自己决定做的事 受到外界压力去做 事时
高内在动机, 主动、热情
第五章 学习动机
四、归因理论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期望
失败 期望
能力和努力 趋向成就任务
自尊、自豪,增强成功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对成功的期望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它来自班杜拉对结果期待与效能期待的区分:
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 推测;
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 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人
行为
结果
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高的人 期望值高
自我效能低的人 畏缩不前
五、成就目标理论
能力增长观
德韦克
能力是可改变的,是随着学 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
掌握目标
能力实体观
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 习而改变的。 表现目标
五、成就目标理论
掌握目标者 任务选择 评价标准 情感反应 归因 学习策略 挑战性的任务,坚持性好 是否取得进步 对付出努力的任务满意 努力 促进理解学习材料的策略 (有意义学习、精细加工等) 表现目标者 过易或过难的任务,坚持性差 与他人的比较 只对成功的结果满意 能力或运气 机械学习策略
过度努力者
避免失败 高
成功定向者
低
避免失败者
低
失败接受者
八、自我决定理论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
主要内容
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 人类机能品质 组成内在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PPT课件
第二,近期的。 第三,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可以完成的。 学生自选的目标对学习更具促进作用。
12
四、归因理论
归因: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通过知觉、 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 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
强化物的强化价值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决定 情景一:应得400,实得300 情景二:应得200,实得300 情景三:约会所得300 情景四:与考CET4时间冲突的报酬300 哪种情况下300元不是有效的强化物?
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 想当然地认为某一种诱因具有动机价值。
功的动机倾向(SP)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FP)。 SP>FP:
成功——提升成就目标 失败——降低成就目标 SP<FP: 成功——重复同样行为 失败——加重失败焦虑 动机(M)=预期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 因价值(Is) 启示:给学生程序的学习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
11
三、目标设置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戴西和赖恩 核心思想:动机和目标密切相联,动机一旦被激
[案例1]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
不够漂亮,因此很不自信。有一天,她在饰物店发现了一
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
虽然将信将疑,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因为急于让
大家看看她美丽的蝴蝶结,她飞快地跑出饰物店直奔学校
而去,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PPT课件
基本观点
力求成功、选择朝向成功/失败 的目标 个体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受追 求成功的意向、避免失败的意 向综合作用
第50页/共77页
成就动机模型的心理机制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 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 心受伤害和产生烦恼。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 人在困难面前敢于面对困难,且斗志昂扬。
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 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 感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
第45页/共77页
在教育上的意义
影响学习成绩 影响努力程度 影响坚持性 影响积极的情绪 影响任务的选择 影响目标的确定
第20页/共77页
(三)动机与学习效果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 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21页/共77页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 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学习效果/解决问 题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 有利于任务的诱因
1.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2.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思考:需要与趋向、回避
第6页/共77页
动机与态度
1.态度与动机 2.态度的构成: 认知 情感 行为倾向
第7页/共77页
认知不协调理论
费斯汀格于1957年首次提出: 两种认识或者认识与行为不一致时产 生了心理上的紧张,出现内心冲突与 不安,产生心理困扰。
班杜拉将期望分为结果期望与效能期望。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
1st第五章 学习动机重要指数 ★★★★★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构成动机的基本要素是内驱力和诱因。
①内驱力是引起动机的内部因素,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因素。
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持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个外在的表扬、奖励无关。
2.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它是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3. 学习动机的分类:①奥苏伯尔对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驱力、附属内驱力。
②布罗菲的学习动机分类:普遍型学习动机、偏重型学习动机。
4. 学习动机的作用:决定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影响学习的效果。
5.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①主观因素:学生的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志向水平与价值观、焦虑程度等。
②客观因素: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内部动机相关,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外部动机相关)、学校教育。
学习动机理论6. 强化论:①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②主要观点: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的概率,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人之所以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程度。
③主要评价:强化论只重外在学习动机而忽略内在的学习动机,忽视甚至否认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
★7. 自我效能论:①代表人物:班杜拉②主要观点:当一个人面对一项挑战性工作时是否主动地全力以赴,取决于他对自己自我效能的评估。
③自我效能的定义:自我效能是指个人根据以往多次成败的经验,确认自己对某一特定工作是否具有高度效能,即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举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④一个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对强化的期望即是行为的先行因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 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的学生学习刻苦,除了 在教室上课和上自习之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学 校的图书阅览室。还有的同学却经常旷课,要么 上网打游戏、要么逛街、要么谈恋爱,一学期也 上不了几节课。同样都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 会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呢?
? 前面那位同学有学习的需要和动机,而后面那位 同学则没有这样的动机或动机很弱。
?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 例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 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就是自私的、狭 隘的,因而也是低级的。
? 在关于动机的多种分类中,唯有内部学习 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得到了心理学 家们的公认。
?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 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类型
?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的个体活动,并指引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 动机的功能有三:激活、指向和强化。
? 有需要才会有动机。每天要吃饭,是因为有饮食 需要(动机);累了要休息,是因为有睡眠的动 机;这些属于生理性动机。去商场采购,因为有 购买动机;学生学习,是因为有学习动机;谈恋 爱、饮酒、犯罪、自杀 ……都有一定的动机在里面。 这些属于心理性动机。
? 进行学习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个人价 值、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实现,因此自我实现也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 教师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低级需 要是否满足(“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凛实而知礼节”) 。 如父母离异使孩子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 个因素成为孩子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教师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生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 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实质(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经常可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反映出来。
当然,同一种动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与结果,而相同的行为与结果也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
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主动、顽强和投入的状态。
有无动机及动机强弱都可以通过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反映出来,而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机制可以通过外显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所以可根据学习积极性水平的高低来推测其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可从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这三方面体现出来,根据个体在三方面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明学生是否存在动机问题。
二、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的动力因素虽然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三种,即推力、拉力和压力。
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它可以通过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对学习的求知欲、对未来的理想等产生。
如强烈的兴趣、爱好等。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
学位、社会地位等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拉力。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
考试、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
三种因素都可以促使个体进行学习,因此都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但指出的是,压力往往难以独立、持久地起作用,必须真正地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发挥其动力作用。
因此,促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作用成分只有两个,这就是推力和拉力。
三、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作为主体学习愿望的推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需要;作为对主体的学习活动具有吸引作用的拉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
因此,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就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一)学习需要及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所以,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就称为学习内驱力。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1、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由知识的获得而得到满足。
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取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属于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但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即内部动机固然重要,但自我提高内驱力即外部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学生不可能始终坚持以掌握知识为学习目标。
3、附属内驱力。
是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接纳。
说明对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
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成就动机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是随着年龄、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儿童后期和少年期,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
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二)学习期待及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
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诱因可是简单的物如食物、水等,也可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所提供的奖品、成绩等。
相反,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可以说,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在学校情境中,具有诱因作用的学习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长远目标与短近目标。
2、远大目标与具体目标。
3、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
内在目标是指向任务本身或指向自我的目标(如比别人做得更好、证明自己有能力),外在目标是指向他人(如取悦于他人)或外在奖励等目标。
4、掌握目标与操作目标。
受掌握目标所引导的学生关心怎样掌握知识、技能或如何改善自己的能力,即旨在提高理解、掌握等能力;而受操作目标引导的学生关注自己是否看上去更聪明,即旨在证实能力,获得对能力的有利评判或避免不利评判。
事实上,个体可能同时有多种学习目标,如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有利的能力评价,避免不利评价。
也可能有目标冲突,如在掌握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二择一(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有能力还是使自己看上去有能力),或在两种操作目标中二择一(力求看上去有能力与避免看上去无能)等。
无论何种形式的目标,都会使个体形成相应的期待,并产生定向性的学习行为。
(三)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如果没有这种自身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发生。
所以说,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因为正是那些能够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与那些使个体感到可以达到的目标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因此,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的必不可少的成分。
四、学习动机的种类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据学习动机的作用时间的长短)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这种学习动机很具体,如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
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如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
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如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
外部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来自于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学习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当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
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
(四)一般学习动机(性格动机)和具体学习动机(情境动机)(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一般动机主要产生于学习者自身,与其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密切相连,因而也称为性格动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该类动机贯穿于学习的始终,甚至毕生都具有这类动机。
具有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即使遇到教学能力低、教学责任感差的教师,也仍能认真努力学习,是典型的“为读书而读书”者。
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
由这种动机支配的学生,常常只对某门或某几门学科或内容感兴趣,而对其他学习内容不予注意。
这类学习动机多半是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养成的。
由于这类动机主要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称为情境动机,其作用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
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动机与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M”代表学习动机,“L”学习行为,“E”学习效果,可以得到常见的四种M—E关系类型。
“+”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在四种M—E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强,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学习动机强,如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是负向的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这是正向的不一致。
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