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减速力检测

合集下载

心率减速力检测

心率减速力检测
心率减速力检测
临床心电学 2009年2月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简称DC)检测技术是德国慕尼黑心脏 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近年发现并提出的 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Schmidt 教授也是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技术的发现与提出者。
四.循证医学证据

较低的DC值对心梗患者猝死及全因死亡的预测能 力优于其他指标:该研究比较了DC检测与其他已 经十分肯定的高危预测技术的作用,包括LVEF值 及经Holter法测定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平均心率 SDNN、心率变异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对心梗 患者随访期死亡高危的预测能力,DC检测法优于 高于左室EF值、心率变异性检测。
四.循证医学证据

2006年,Bauer和Schmidt首次报告了心率减速 力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这项队列研究分别 在德国、英国和芬兰进行,各亚组的观察病例较 多(德国1455例、英国656例、芬兰600例),因 此,该项研究几乎可以看成是三个独立的循证医 学研究。
四.循证医学证据



(1)入组标准:年龄<75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入组第二 周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用PRSA技术对记录的 RR间期进行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的处理。 (2)研究方法:①所有患者均进行DC检测,并得到有 效结果;②随访时间平均2~3年;③患者的临床转归与 DC检测结果对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都采取单盲法,即医 生只知晓临床随访结果,研究人员只知晓DC检测结果; ④分别与LVEF(经超声、核素、左室造影法测定)和 HRV结果(Holter法)进行猝死预警作用的比较;⑤一 级终点:全因死亡率。 (3)结果:①该队列研究中,随访期死亡人数分别为德 国组70例、英国组66例、芬兰组77例;②不同DC检测 值与随访期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 0.0001。

心率减速力测定对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

心率减速力测定对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

w t o s d e a d a e t rmai n n e t c l ra r yh a .Re u t S a d r y DC <4. i n u d n c r ic d a h o l g a tv nr u a r t mis h i h s l tn ad b s 5 ms a b o ma n sa n r la d DC <2. s s n f a t b o ma te DC v r t n o e o s r ain g o p wa b 5 ms a i i c n n r 1. a ai f h b e v t u so — g i a h i o t o r vo sy h g e h n t a f h o t l r u .Co c u i n T e d c l r t n c p ct fr t a r d c iu l i h r t a h t e c n r o p o t o g n l so h e e ea i a a i o a e h s p e i — o y t e v l e f rma in n e t c l ra r y h a u d n c r ic d ah,a d DC <2 5 msa h b o ma i au o l a t n r u a rh t mi s s d e a d a e t v g v i n . stea n r l
sa a d h s ci c lp a t aiy tnd r a lnia r ci lt . c
[ yw r s dclrt ncp c yo t;sd e ada et ; rdci ;t t gt h oo Ke o d ] ee ai a ai f a u d ncri d a peit e e i c n l e o t re c h v sn e y g

心率减速力

心率减速力

心率减速力检测:预警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新技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郭继鸿日期:7/8/2009 12:44:00 PM 点击:2949 第62期近年来,对猝死人群分布的研究意外地发现,猝死人群中仅1/3者生前被归为猝死的高危人群,1/3者被归为猝死的中危及低危人群,而另1/3者的猝死为患者的首发临床事件,这些人生前属于无危险因素的人群。

猝死流行病学这一新情况说明:目前,医学对猝死的认识远未到位,2/3的猝死发生在目前认为属于中低危或无危的人群。

因此,要想全社会猝死人数得到真正的遏制,需要更好的筛选与预警技术问世,而且方法要更简单、易行,使筛选人群更大。

心率减速力的概念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简称DC)检测技术是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近年发现并提出的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

心率减速力的检测是通过24小时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

减速力降低时提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相应之下,其对人体的保护性作用下降,使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反之,心率减速力正常时,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性较强,受检者属于猝死的低危者。

检测方法与技术⑴动态心电图记录:受检者记录全天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图1)。

⑵确定减速周期及加速周期并做标志:将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经120 Hz 数字化自动处理系统转化为以心动周期RR值为纵坐标的序列图。

随后,将每一个心动周期的RR值与前一心动周期比较,确定该周期属于心率减速或加速的心动周期,再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志。

减速周期可标注为黑点,加速周期,可标注为白点。

⑶确定心率段的长短值:位相整序时应用的心率段是指以每一个减速点或加速点为心率段中心时,位于其两侧的心动周期依次各取多少。

当心率段数值确定为30个间期时,则意味着以选定的减速点为中心时,其左右依次各取15个心动周期组成一个心率段。

心率减速力检测_郭继鸿

心率减速力检测_郭继鸿
(3)检测时常需附加条件: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 的评价与检测时,常需患者出现一些生理或病理性变 化,引发自主神经对这些变化做出针对性调节时进行 测定,例如 HRT 的检测需要出现室性早搏时才能进 行。自主神经的这些针对性调节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和限制,至今,尚缺乏完全在生理条件下的检测技术。
3. 迷走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检测
检测技术分成以下几步 (1)动态心电图记录:受检者记录全天 24h 的动 态心电图(图 2)。
图 2 将 24h 的动态心电图转化成以 RR 间期为纵坐标的序列图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
· 60 ·
(2) 确定减速周期及加速 周 期 并 做 标 志(an- chor):将 24h 的动态心电图经 120 Hz 数字化自动处
· 64 ·
图 7 DC 值不同者死亡率的 Kaplan- Meier 曲线
正常时,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节作用细微而迅 速,这与自主神经对心肌不应期的调整作用几乎一 样。当一个心动周期结束时,自主神经对下一周期中 心房肌、心室肌、房室结不应期的调整作用业已完成, 并能确定各自的具体数值。自主神经这种细微的调节 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使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都蕴含着自主神经细微而迅速的调节痕迹。而 DC 或 AC 的检测技术就是通过位相整序信号 平 均 技 术 (PRSA)对这些调节痕迹进行提取与检测。一般情况 下,很多自然发生的周期性信号能在不同的时间出 现,这是其控制系统内部固有的闭环调节的结果。在 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多种生理现象均属于这种情 况,例如心律、走路时肢体的节律性运动、肌肉的收 缩、调节机体生长与代谢的激素节律性释放、基因表 达的周期性、膜电位震荡、神经信号的震荡等。而来自 临床与动物的相关资料都证明 PRSA 这种信号处理 技术能对人体长时间记录的心率,这种类周期性信号 进行有效的检测并揭示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最终能反 应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直接调节作用。因此,通过 DC 与 AC 的测定能对迷走和交感神经的作用分别做 定量分析。资料证实,DC 检测的结果与临床循证医学 的结果十分符合,因而能把其做为定量检测迷走神经 单独调节作用的一种新技术。

心率减速力及其临床意义

心率减速力及其临床意义
心率减速力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陈琪
概述
DC的概念与定义 测试机理 检测方法 结果判断 DC的优势 临床应用
概念及定义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简称DC 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 教授提出
他也是窦性心率震荡(HRT)技术的发明者
结果判断
DC≤2.5ms 提示迷走神经调节心率的减速力↓↓—高危
DC值2.6-4.5ms 提示迷走神经调节心率的减速力↓—中危者
DC值>4.5ms 提示迷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低危者
临床应用
2006年Bauer和Georg Schmidt DC
2711例AMI LVEF 随访2-3年 HRV
Birkhofer A. The deceleration capacity - a new measur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Eur Psychiatry.
迷走神经强烈受抑制时:其保护作用下降,患者 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类似交感风暴),其实质 是迷走抑制
发生机制
DC检测:自主(迷走)神经张力 DC降低:提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保护作用
下降,猝死风险增加 DC正常:提示迷走神经的保护作用较强,猝死
风险降低
测试机理
自主神经对每一心动周期都进行细微而迅速调节 DC检测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PRSA)对
这些调节痕迹进行提取与检测 将众多的心动周期平均处理,量化
检测方法
记录24h动态心电图 确定减速周期 确定心率段的长短值 各心率段的位相整序 对应序号的周期进行信号平均(PRSA) 公式计算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心率减速力是近年来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技术,同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律震荡一样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用于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能单独量化迷走神经的张力,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中显示出优越的预测价值,临床应用前景更广阔。

标签:心率减速力;迷走神经张力;心脏性猝死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其猝死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有效地寻找高危预警指标,及时筛选高危患者,对预后判断及减少心血管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和窦性心律震荡(HRT)检测仅反映了自主神经间接性调节功能,且运用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特异性、敏感性及预测值的限制需寻求新的、直接性的检测技术。

2006年Schmidt等[1]提出了能反映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指标即心率减速力。

近年来DC成为心电生理研究的热点,并不断应用于临床。

1 定义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rate,DC)是指窦性心搏RR间期的总趋向及趋缓减速的能力。

在人体内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为了满足及适应机体需要,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当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时如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或高血压病等,心脏的生理机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而表现为心率减速的能力异常,心率减速力值降低[1]。

2 DC检测的机理在自主神经体系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别不均等的反向调节心脏,本质上对心脏起主要保护作用的是迷走神经的活性大小,作为心率的减速神经其在满足和适应机体机能需要中起主要调节作用。

DC的检测技术实际上是发掘每个心动周期中留下的自主神经细微而快速地对心率的调节痕迹,并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直接的把迷走神经对心率的减速调节作用做定量检测。

经循证医学验证,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筛选高危患者预警作用的敏感性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并视为一种单独定量检测迷走神经活性的新技术[2]。

2021窦性心率减速力(全文)

2021窦性心率减速力(全文)

2021窦性心率减速力(全文)窦性心率减速力(DC)是近年来动态心电图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

通过24小时心率的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和减速能力的测定而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1]。

最早是由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Georg Schmidt和Bauer A于2006年提出[2];其后在2012年,Georg Schmidt在心率减速力测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无创心电检测技术,同样可用于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警与危险分层[3]。

目前,多家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将采集的心动周期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心率减速力的具体数值。

此种检测手段因简便易行、精确度高、稳定性高,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

一、定义与机制DC是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PRSA)测定心率减速能力,并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高低的一项新技术,其检测结果是从混杂着非固定性信号、噪音和人工伪差的复杂时间系列信号中提取周期性心电信号而获取的,真实地反映了自主神经对受检者心动周期的调节作用。

在生理条件下,心脏受交感和迷走神经共同支配,二者分别从相反的方向调节心脏:交感神经是心脏的加速神经,其兴奋性增加时心率加快,心率加速力(AC)增强。

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其兴奋性增加时心率减慢,DC增强,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性作用增强,受检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降低;相反,DC降低时提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其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受检者发生猝死危险性增加。

DRs,是指动态心电图记录中连续出现RR间期逐跳延长的现象,即2-10个心动周期连续减慢,是迷走神经对窦性心率在短时间内的负向频率调节作用持续存在。

DRs是通过测定多个心动周期连续发生的减速力而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高低,进而筛选猝死高危患者的一项无创心电检测技术。

DC与DRs相互补充,均有较强的预测心脏性猝死的能力。

胎心变异减速的判断标准

胎心变异减速的判断标准

胎心变异减速的判断标准
胎心变异减速的判断标准通常是胎心率下降并且下降的速度比较快,下降幅度大于70bpm。

在妊娠期间胎心监护是比较重要的,主要是利用了胎心率的电子监测仪器,将胎心率记录下来进行临床分析,是评估胎儿宫内情况的主要检测手段。

检测的结果容易出现胎心率减速,主要指的是胎心率减慢,可以分为早期减速、变异减速、晚期减速等不同的类型。

其中胎心变异减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恢复比较快,主要的特点是下降比较迅速,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一般大于70bpm,胎心变异减速通常和宫缩有一定的关系,在宫缩的时候脐带受压影响了心率的变化。

可以进一步进行检查,如果是在妊娠的晚期,胎儿发育成熟,可以结束分娩。

胎心监护是妊娠晚期比较重要的检查项目,需要定期进行产检,观察胎心率的变化。

同时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腹部有异常的情况及时到产科检查。

DC-心率减速力

DC-心率减速力

心率减速力检测:预警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新技术近年来,对猝死人群分布的研究意外地发现,猝死人群中仅1/3者生前被归为猝死的高危人群,1/3者被归为猝死的中危及低危人群,而另1/3者的猝死为患者的首发临床事件,这些人生前属于无危险因素的人群。

猝死流行病学这一新情况说明:目前,医学对猝死的认识远未到位,2/3的猝死发生在目前认为属于中低危或无危的人群。

因此,要想全社会猝死人数得到真正的遏制,需要更好的筛选与预警技术问世,而且方法要更简单、易行,使筛选人群更大。

心率减速力的概念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简称DC)检测技术是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近年发现并提出的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

心率减速力的检测是通过24小时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

减速力降低时提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相应之下,其对人体的保护性作用下降,使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反之,心率减速力正常时,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性较强,受检者属于猝死的低危者。

检测方法与技术⑴动态心电图记录:受检者记录全天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图1)。

⑵确定减速周期及加速周期并做标志:将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经120 Hz数字化自动处理系统转化为以心动周期RR值为纵坐标的序列图。

随后,将每一个心动周期的RR值与前一心动周期比较,确定该周期属于心率减速或加速的心动周期,再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志。

减速周期可标注为黑点,加速周期,可标注为白点。

⑶确定心率段的长短值:位相整序时应用的心率段是指以每一个减速点或加速点为心率段中心时,位于其两侧的心动周期依次各取多少。

当心率段数值确定为30个间期时,则意味着以选定的减速点为中心时,其左右依次各取15个心动周期组成一个心率段。

⑷各心率段的位相整序:以入选的减速点为中心,进行不同心率段的有序排列。

无创性心率减速力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探讨

无创性心率减速力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探讨

件 自动 得 出 心 率 减 速 力 ( D C) 、心率 加速 力 ( AC ) 、心 率 变 异 性 ( HR V) 时 域 及 频 域 指 标 ,并 进 行 猝 死 危 险性 评 价 。结 果
A MI 组D C、AC值 与对 照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1 ) ;两 组 D C、A C 与 HR V 各 指 标 之 间 均 有 相 关 性 。两 组 随
手术快速完成 。
3 . 6 主 刀 医 师 的 培 养 意 识 :手 术 初 期 ,由 于 配 合 不 默 契 , 手 术 不 顺 利 时 ,主 刀 动 辄 责 骂 扶 镜 手 ,不 但 于事 无 补 , 而 且
造 成 扶 镜 手 的 厌 烦 、 自卑 甚 至 于 抵抗 心 理 ,反 而影 响冷 静 扶
福 建 医药 杂 志 2 0 1 6 年 1 2月 第 3 8卷 第 6 期
F u j i a n Me d J , De c e mb e r 2 0 1 6 , V o 1 . 3 8 , No . 6
察 ,选 取 过 低 ,膈 肌 遮 挡 影 响 观 察 。对 于 矮 胖 型 患 者 ,因 膈 肌 位 置 相 对 较 高 ,可 将 观 察 口选 择 在 上 一 肋 间 。做 好 切 口 后 ,注 意 切 口彻 底 止 血 , 以免 切 口渗 血 ,玷 污 镜 头 ,导 致 术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三 明第 一 医 院 心 电诊 断 科 ( 三明 3 6 5 0 0 0 ) 苏 桂 珠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无 创 性 心 率 减 速 力 ( DC )检 测 对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患 者 猝 死 预 警 价 值 。方 法 选 择 冠 脉 造 影 确 诊 为 冠 心 病 的 急 恒 心梗 患 者 8 O例 ( AMI 组)和冠脉造影正常者 6 O例 ( 对照组) ,两 组 均 进 行 2 4 h动态 心 电 图检 查 , 由计 算 机 软

心率减速力及临床意义

心率减速力及临床意义
Lewek J. Clinical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covariates of deceleration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l J. 2009;16(6):528-34.
取白色的点,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
临床应用
Ricca-Mallada R. Exercise training slows down heart rate and improves deceleration and acceleration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 Electrocardiol. 2012 May;45(3):214-9. Epub 2012 Feb 15.
他也是窦性心率震荡(HRT)技术的发明者
概念及定义
DC检测:自主(迷走)神经张力 通过24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判断心率减
速能力,定量评估受试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 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 技术 Holte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生机制
自主神经支配特点:迷走神经占优势,迷走王国 清醒状态:迷走神经作用占优势 运动状态: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交感相对增强
Birkhofer A. The deceleration capacity - a new measur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Eur Psychiatry.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96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1月 第20卷 第1期 Chin J Geriatr Heart Brain Vessel Dis,Jan 2018,Vol 20,No.1
·综述·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 美 玲 ,姚 亚 丽 ,康 宏
关 键 词 :心 率 ;减 速 ;心 血 管 系 统 ;心 肌 梗 死 ;心 电 描 记 术 ,便 携 式
健康成年人的 DC>4.5ms,年龄、性别、昼夜节律、心率 等是 主 要 的 影 响 因 素[2]。Zhao等[2]研 究 了 636 例 健 康 成 年 人 DC 的变化规律,年龄18~70岁,其中300例 男 性,336 例 女性,每10岁为1个分 层 年 龄,18~29 岁,30~39 岁,40~ 49,50~59岁,60~70岁,研究结果发现,随年 龄 增 长,DC 呈下降趋势,DC 分别为(7.52±1.66)ms,(7.47±1.79)ms, (7.28±1.63)ms,(6.61±1.38)ms,(6.18±1.93)ms,年 龄 <
2006年 Bauer等首次提出了心率减速力(DC)在 心 肌 梗 死后猝死预警方面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位相整序 信号平均技术检测 DC,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及功能受损程度, 从而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及预后。DC 是指在动态 心电图记录的24h心电信息中,相邻 的 2 个 心 动 周 期 中,后 1个较前延长 时,出 现 心 率 减 速 现 象。DC>4.5 ms为 死 亡 低风险,4.5~2.6 ms为 死 亡 中 风 险,<2.6 ms为 死 亡 高 风 险,中高风 险 的 人 群 猝 死 风 险 较 高 ,预 后 较 差 。Guzik 等[1] 在此研究基 础 上 提 出 连 续 心 率 减 速 力 (DRs)。DRs定 义 为 在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信息中,连续出现心动周期逐渐 延 长 的 现象,DR1是 2 个 相 邻 的 心 动 周 期 中,后 1 个 发 生 心 率 减 速 现象,DR2是 连 续 3 个 心 动 周 期 中,后 2 个 发 生 心 率 减 速 现 象,以此类推 DR10 即 为 连 续 11 个 心 动 周 期 中,后 10 个 心 动周期依次发生心率减速现象。心率减速的意义在于评估 迷走神经对心率的整体调节能力,自主神经的调节作 用 体 现 在每一次心率的变化中,而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通 过 数 学 方法,将这细微的调 节 数 字 化,使 我 们 直 观 的 评 价 自 主 神 经 功能状态。DC 表 明 单 个 心 动 周 期 的 减 速 能 力 ,而 DRs表 示 连续发生心率减速现象,2者互为补充,DRs是对 DC 的深入 扩展。该检测方法的优 点 在 于 简 便、无 创、经 济、可 重 复,敏 感性及特异性均较 好,不 受 杂 音 及 不 平 稳 信 号、人 工 伪 差 等 干扰,优于传统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根据推测死亡风 险 的 流 程图,DR2、DR4、DR8 这 3 个 相 对 值 与 死 亡 风 险 相 关 度 最 高,故 用 这 3 个 指 标 推 导 死 亡 风 险。 低 分 险 为 DR4> 0.05%,且 DR2>5.4%、DR8>0.005%;中 风 险 为 DR4> 0.05%,DR2或 DR8在边界值以下,即 DR2≤5.4% 或 DR8≤ 0.005%;高风险为 DR4异常,DR4≤0.05%。若 DC 与 DRs 对 死 亡 风 险 评 价 不 一 致 ,以 较 高 级 别 的 分 层 为 主 。 1 DC 和 DRs在健康人群中的特点

心率减速力测定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猝死的价值

心率减速力测定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猝死的价值

心率减速力测定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猝死的价值张帆;宫志华;吕立阳【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31)7【摘要】目的:对176例经Holter心电图监护所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率减速力(DC)检测,评价其对心脏猝死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美国DMS公司的12导联同步描记Holter心电监护仪,对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受检者进行24~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

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92岁,平均53岁;随机选取性别和年龄与观察组相仿的182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以心率减速力<4.5ms为异常和<2.5 ms为显著异常的标准,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异常率分别为50.6%(89/176)和4.4%(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6,P<0.05);两组的心率减速力显著异常率分别为33.0%(58/176)和0%(0/182),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5.6,P<0.05);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HRT和HRV检测指标(χ2=106.4,P<0.05;χ2=58.6,P<0.05)。

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测定,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

%Objective Through detecting the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 (DC) and other indicators, so as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C in clinical prediction of SCD. Methods The 5612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underwent a 24-72 h Holter ECG,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arrhythmiaand ST segment monitoring indicators,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inus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 index of RR interval standard deviation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ardiac room(SDNN). The Holter ECG was recorded directly from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mong the 1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14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9 cases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3 cases. Acoording to gender and age they were randomly selected,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76 cases) and matched controls (182). Results The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4.5ms anomaly and <2.5ms for significant standard,the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value anomaly rates in two groups were 50.6% (89/176) and 4.4% (8/182)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96.6,P<0.05);the abnormal detection rate for the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was 33%(58/176) and 0%(0/182)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χ2=75.6,P<0.05);the a bnormal detedtion rate for V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HRT and HRV indexes(χ2=106.4,P<0.05;χ2=58.6,P<0.05). Conclusion DC of VT patient is more effective in detecting clinical prediction of HCD in patients.【总页数】3页(P577-579)【作者】张帆;宫志华;吕立阳【作者单位】266071 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266041 山东青岛,青岛市中心医院;250022 山东济南,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J], 宋旷蓉;冷永群;卢佳佳;张硕;涂婉华;叶静2.心率减速力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同分级风险预测的探讨 [J], 张文芝;张园园;王红宇;刘桂芬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减速力测定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J], 刁军;祁春梅;武维恒4.心率减速力测定对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 [J], 孙海燕5.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J], 林晓明;杨希立;赖玉琼;高耀铭;刘宇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分析作者:解祥民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19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9.73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分析。

方法:收治心房颤动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心房颤动患者的LVEF值和DC值明显降低。

结论:LVEF值和DC值与房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减速力临床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detection of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Xie XiangminInternal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u County,Shandong 276500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detection of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90 case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LVEF and DC value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The LVEF value and DC value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Key words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Clinical analysis心房颤动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心率减速力

心率减速力

2.心率加速力的计算公式
AC=[X(0)+X(1)-X(-1)-X(-2)]×1/4 (单位为ms) 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交感神经对较慢心 动周期进行调节时,能使下一个心动周期缩 短的程度。
2. 心率减速力与加速力的比较
多数患者经上述方法计算的DC 值和AC 值十分相近,只是AC 结果为 负值,同时两者的图形成反像。
两者的结果呈分离状态,图形也不呈 反像,这种情况的发生率约15%
3. DC 值检测结果临床意义的判定
根据相应的临床随访结果DC 值分为三种:
(1)低危值:DC 值>4.5ms 为低危值,提示患者迷 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 (2)中危值:DC 值2.6~4.5ms 为中危值,提示患 者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的能力下降,患者属于猝 死的中危者。 (3)高危值:DC 值≤2.5ms 为高危值,提示患者 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对心率调节的减速力显著下 降,结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显著下降,使患者属于猝 死的高危者。
(1)入组标准:
年龄<75 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入组第二周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并 对记录的RR 间期进行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的处理。
(2)研究方法:
①所有患者均进行DC 检测,并得到有效结果; ②随访时间平均2~3 年; ③患者的临床转归与DC 检测结果对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都采取单盲法, 即医生只知晓临床随访结果,研究人员只知晓DC 检测结果; ④分别与LVEF(经超声、核素、左室造影法测定)和HRV 结果(Holter 法)进行猝死预警作用的比较; ⑤一级终点:全因死亡。
六.心率减速力检测技术的优势
1、方法简单易行:DC 检测技术和Holter 检查同时进 行,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记录时间短,24h 则能完 成检测。检测时不需附加另外的条件。 2、定量分析:该技术属于一种定量测定迷走神经和 交感神经作用强度的新技术,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 的单独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3、检测结果可靠:队列研究的结果表明,DC 检测的 低、中、高危值的预警作用与随访期结果的相关性 强,结果可靠。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应用价值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应用价值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应用价值
郑丽凤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2(018)003
【摘要】心率减速力(DC)检测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所作的一项新的检测,国外的一些研究已证实DC检测能定量、独立地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DC对猝死的预警有较强的使用价值.我国少数学者近年来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得出类似结论.DC技术的推广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总页数】3页(P389-391)
【作者】郑丽凤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应用价值 [J], 郜玲;石亚君;陈韵岱
2.心率减速力检测在预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俸艳英;阳志军;彭旭;蒙一嫚;凌虹
3.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检测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陈旺
4.心率减速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陈吉漂
5.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检测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陈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风险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风险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风险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何丽【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6(0)9【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DC)的测定,早期识别慢性心力衰竭(CHF)高危人群,尽早给予预防、治疗。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于中铁一局西安医院住院的CHF患者75例作为CHF组,同时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对所选人群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DC值、进行危险分层,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比较CHF各亚组之间DC、LVEDd、LVEF,各危险分层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组间DC、LVED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C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HF患者DC值明显降低,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下降,DC值不仅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评估近期预后的指标。

【总页数】2页(P94-95)【作者】何丽【作者单位】中铁一局西安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2.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3.心率减速力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4.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风险及预后的评估价值5.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周丽;王兴德;申淑荣;程培;陈彬;陈忠【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29【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DC)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4例,给予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其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分为两组:<10%为非杓型高血压组(NDPH组,118例),≥10%为杓型高血压组(DPH组,66例).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应用24 h Holter检测并比较三组入选者的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DPH组及NDPH组DC和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NDPH组全程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24 h内差值>50 ms的连续正常的R-R间期数所占的百分数(PNN50)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DPH组比较,NDPH组DC、SDNN也明显降低,AC明显增高(P<0.05).NDPH组患者DC与SDNN、RMSSD呈明显正相关(P< 0.01、P<0.05),与AC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其中NDPH组较DPH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更加明显,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关心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还应注意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和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s of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DC)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of different circadian rhythm.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treated in theSix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ccording to the descent rate of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patients with descent rate of <10% were taken as non-dipper pattern hypertension group (NDPH group,118 cases),the patients with descent rate of ≥ 10% were taken as dipper pattern hypertension group (DPH group,66 cases).50 healthy subjects taken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24 h Holter was used to detect and compare the levels of DC,ac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AC),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among the three groups,and their relevance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DC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sinus RR intervals (SDNN) in NDPH group and DP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A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ll P < 0.01);the root mean square of standard deviation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RR intervals (RMSSD) and the proportion derived by dividing NN50 by the total number of NN intervals (PNN50) in NDP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DC and SDNN in NDP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DPH group,and A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PH group (P < 0.05).In NDPH group,DC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DNN,RMSSD (P < 0.01,P < 0.05)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 (P < 0.01).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of different circadian rhythm have impaired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and itsimbalance in NDPH group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in DPH group.In clinical practice,physicians should not only care for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autonomic function and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rhythm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总页数】4页(P61-64)【作者】周丽;王兴德;申淑荣;程培;陈彬;陈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13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13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13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13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13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陈卫文;林靖宇;李景霞2.心率减速力与心率昼夜节律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J], 白梅;李学文;彭瑞华;米小龙3.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 [J], 刘纯;陈珍严4.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和心率昼夜节律分析的临床意义 [J], 郭五一;白梅;彭瑞华;王海涛5.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和心率昼夜节律分析的临床意义 [J], 马燕明;胡雪松;黄新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神经及其介导的各种生理反射性调节,这一作用
被形象地称为心率调节的“最后公路”。因此,窦性心 率的快慢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神经直接与反射性二种 调节的结果。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是心脏的加速 神经,其兴奋性增加或张力增高时心率变快,心率加 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 AC)增强。相 反,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其兴奋性增加时心 率变慢,心率减速力增强。心率减速力的检测是通过 24h 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 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 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减速力降 低时提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相应之下,其对人 体的保护性作用下降,使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反 之,心率减速力正常时,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 性较强,受检者属于猝死的低危者。 二.检测方法与技术
3.3(3.1)
48.1(14.2) 38.8(18.1)
95(35)
77(44)
芬兰组
存活(523) 死亡(77)
5.3(2.6)
3.4(2.3)
45.9(8.8) 99(32)
41.1(11.0) 83(27)
根据相应的临床随访结果 DC 值分为三种: (1)低危值:DC 值>4.5ms 为低危值,提示患者迷 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 (2)中危值:DC 值 2.6~4.5ms 为中危值,提示患 者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的能力下降,患者属于猝 死的中危者。 (3)高危值:DC 值≤2.5ms 为高危值,提示患者 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对心率调节的减速力显著下 降,结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显著下降,使患者属于猝 死的高危者。 四.心率减速力的测试机理 1. 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特点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心脏,两者分别 从相反的方向调节心脏进而满足和适应机体的需 要。心脏自主神经的双重支配作用强度并不对等,在 清醒的人体和动物都以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占优, 运动时心率的增快主要是迷走神经紧张性的减弱,
检测技术分成以下几步 (1)动态心电图记录:受检者记录全天 24h 的动 态心电图(图 2)。
图 2 将 24h 的动态心电图转化成以 RR 间期为纵坐标的序列图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
· 60 ·
(2) 确定减速周期及加速 周 期 并 做 标 志(an- chor):将 24h 的动态心电图经 120 Hz 数字化自动处
3. DC 值检测结果临床意义的判定 资料表明,心肌梗死随访期中存活者心率减速 力的均值为 5.3~5.9ms,而随访期死亡者,该均值为 2.8~3.4ms(p<0.0001)(表 1),而随访期存活与死亡者 心率加速力测定的均值,分别为-8.0ms 和-7.4ms,P 值为 0.0005。
表 1 队列研究中 DC 值与死亡率的关系
(6)计算:分别计算 X(0)、X(1)、X(-1)、X(-2) 的均值后,再将结果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上述 6 步的检测流程汇总于图 5。
图 5 DC 与 AC 的检测流程图
· 62 ·
三.结果判定 1. 心率减速力的计算公式 DC(心率减速力)=[X(0)+X(1)-X(-1)-X(-2)]×1/4,
期延长者,称为减速周期,可标注为黑点,相反,比前一 个心动周期缩短者为加速周期,可标注为白点(图 3)。
图 4 确定心率段的数值(B)和位相整序中心点并做信号平均(C)和计算(D)1 期
为减少人工伪差造成的误差,当实测的 RR 值比前心 动周期值延长或缩短超过 5%时,该周期则自动被剔 除。因此,24h 记录的 10 万左右的心动周期,约有 4 万个周期将被标注减速周期或加速周期的各自标 志,并予编号。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9,Feb.18.No.1
理系统转化为以心动周期 RR 值为纵坐标的序列图 (图 2)。随后,将每一个心动周期的 RR 值与前一心
图 3 确定减速与加速周期并分别标注
动周期比较,确定该周期属于心率减速或加速的心 动周期,再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志。比前一个心动周
图 6 同一患者 DC 与 AC 检测结果的比较 图 A、B 为一例随访期存活患者的 DC 与 AC 值,两者的结果相似,图形呈反像;图 C、D 为随访期死亡的一例患者 的 DC 与 AC 值,两者相似,图形呈反像;图 E、F 为随访期死亡的另一例患者的 DC 与 AC 值,两者的结果呈分离状态, 图形也不呈反像,这种情况的发生率约 15%
2. 心率减速力与加速力的比较 多数患者经上述方法计算的 DC 值和 AC 值十 分相近,只是 AC 结果为负值,同时两者的图形成反 像(图 6 中的 A 与 B,C 与 D)。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9,Feb.18.No.1
图 6 中 A 和 B 图为随访期存活的一位心梗患者 的 DC 和 AC 值,两者的结果几乎相同,而图形成反 像。同样,C 和 D 图是随访期死亡的一位心梗患者的 DC 和 AC 值,其 DC 值和 AC 值也十分相近,图形也 成反像,但与图 6A 和 B 患者的结果不同,其 DC 和 AC 值明显较低。图 6 中 E 和 F 图为随访期死亡的另 一位心梗患者的 DC 和 AC 值,其 DC 值明显较低,但 AC 值不低,使两者呈分离状态。DC 和 AC 值在同一 患者出现这种分离情况的发生率约 15%。循证医学的 资料表明,较低的 DC 值与较低的 AC 值相比,前者与 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更明显。
(3)检测时常需附加条件: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 的评价与检测时,常需患者出现一些生理或病理性变 化,引发自主神经对这些变化做出针对性调节时进行 测定,例如 HRT 的检测需要出现室性早搏时才能进 行。自主神经的这些针对性调节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和限制,至今,尚缺乏完全在生理条件下的检测技术。
3. 迷走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检测
计算结果的单位为 ms,例如结果为 5.4ms 时,表示该 患者 24h 的心率调节中,迷走神经对较快心动周期 的调节减速力为 5.4ms。
应用 PRSA 法进行上述信号处理过程时,已经 同时标出了心率加速点(白点),并用同样流程可以 计算出心率加速力 AC 相关的 X(0)、X(1)、X(-1)、X (-2)4 个均值,并经同样的公式计算 AC 值:AC=[X (0)+X(1)-X(-1)-X(-2)]×1/4,计算出受检者的心率加 速力(AC)值。该结果的单位仍为 ms,但为负值,表示 交感神经对较慢心动周期进行调节时,能使下一个 心动周期缩短的程度。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 年 2 月第 18 卷第 1 期
防治研究中,研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占优的迷 走神经将更为重要。过去认为猝死的发生均与交感 神经兴奋性的增高相关,但其本质很大程度上是迷 走神经保护作用下降的结果,尤其对不伴器质性心 脏病的患者更是如此。
2. 对迷走神经调节作用的定量分析 猝死的研究中,一直十分重视自主神经的作用, 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 平衡的破坏都与猝死的各种基质和触发因素直接相 关。目前自主神经功能的几种检测方法存在一些问 题: (1)多数检测的是间接调节作用:目前,临床检测 自主神经功能时,多数是检测其反射性调节作用,是 自主神经经升压或减压反射的间接调节,例如心率变 异性(HRV)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定,其检测和
DC(ms) AC(ms) EF(%) SDNN(ms)
德国组
存活(1385) 死亡(70)
5.9(4.0)
2.8(4.6)
- 8.0(4.5) - 7.4(6.1)
54.7(12.5) 43.5(16.0)
100(16)
78(32)
注:括号中数值为标准差
英国组
存活(590) 死亡(66)
5.9(2.9)
而不是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强,而传统的概念常错 误地强调运动后心率的增快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误区。即使在离体的 心脏标本也是乙酰胆碱(Ach)的心率减速作用比去 甲肾上腺素(NE)的心率加速作用更明显。迷走神经 调节心率的优势不仅表现在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及 Ach 的作用,还表现在自主神经反射性的调节中。例 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一般人群的发生率高达 30%~ 50%,这些人遇到的精神、寒冷、体位变化对机体产 生刺激时,引起迷走神经的减压反射作用远远强于 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升压反射的作用,使最终的净 效应表现为过度的血管和心脏抑制,使血压明显下 降而引发晕厥,在人体和动物试验中都能证明这一 现象和结论。此外,人体发生的窦速,主要是迷走神 经兴奋性降低的结果,而发生严重的致命性室性心 律失常的本质可能是迷走神经受到强烈抑制的结 果,而外观表现则类似“交感风暴”。因此,在猝死的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 年 2 月第 18 卷第 1 期
心率减速力检测
· 59 ·
·心电学相关概念·
郭继鸿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猝死预警 [中图分类号]R541.7 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09)01-59-10
心率 减 速 力(decelera-
· 61 ·
(4)各心率段的位相整序(Phase rectification): 以入选的减速点或加速点为中心,进行不同心率段 的有序排列(aligned)(图 4C)。
(5)对应序号的周期进行信号平均(PRSA: Phase Rectified Signal Averaging):经位相整序后,分别计算 对应周期的平均值(图 4C):①X(0):系所有中心点 的 RR 间期的平均值;②X(1):中心点右侧紧邻的第 一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③X(-1):中心点左侧紧邻 的第一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④X(-2):中心点左侧 相邻的第二个所有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图 4D)。
(3)确定心率段的长短值(segmcnt):位相整序时 应用的心率段是指以每一个减速点或加速点为心率 段中心时,位于其两侧的心动周期依次各取多少,而 左右各取多少周期的具体数值需参考最低心率而 定。当心率段数值确定为 30 个间期时,则意味着以 选定的减速点为中心时,其左右依次各取 15 个心动 周期组成一个心率段(图 4B),图 4B 能清楚地显示, 邻近的心率段之间入选的心动周期肯定有重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