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材循环使用所面临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教材循环使用所面
临的问题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紧急呼吁:关注“教材循环”
所面临的问题
·刘清华
2007年12月28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公布。意见提出,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实行循环使用。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中《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如此看来,教材循环使用政策只是拿素质教育学科的课本来循环,节约的是财政在素质教育上的投入。教育部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77亿人,教材的循环使用与他们的学习息息相关,对他们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家长的辅导进而对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势必造成巨大的影响。
据一份针对永顺县松柏乡全员寄宿制学校、永茂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民办学校湘西雅思实验学校的62位教师和283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对象当中,赞成教材循环使用的教师有16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25.8%,学生74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6.2%;认为循环使用教材弊大于利的,教师有39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62.9%,学生159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6.2%;难以权衡利弊的教师有7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11.2%,学生50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6.7%。在被调查对象中,不赞成教材循环使用的人数占到接近60%。
在较早实施教材循环使用的成都市青羊区和山东省青州市,根据记者的实地调查,在被接受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愿意使用循环教材的比例为39%,不愿意使用的为43%,表示无所谓的占18%。
尽管教材循环制度是出于环保的目的,但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
一是这次出台的教材循环使用文件,已造成社会公众对政府核心价值取向的误读和对素质教育学科的严重歧视。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已遭到国际国内舆论的普遍质疑,目前政府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音乐、美术等学科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学科。现在有关部门却以音乐、美术史非高考科目为由而拿来循环,已在广大学生和公众心目中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违背了国家加强艺术教育的政策。“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教育部于2008年教师节前夕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提出六条意见以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但意见也同时指出: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短缺、资源匮乏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然而,参加高考的学科不使用循环教材,不参加高考的学科使用循环教材,本身又体现了教育部对音、美、体等“副科”的轻视。据一项对成都、青州两地的调研,艺术学科的教师都反映教材循环后作为教师与主科教师相比更加边缘化,旧的教材也使得学生更加不重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艺术类课本循环之后,农村孩子几乎再无条件和机会接触到艺术类读物,这等于要求农村学生在每周极少的课时里完成艺术的启蒙教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材的循环使用,不仅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国民艺术素质的提高,也制约了教育和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是教材循环制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据教材循环试点地区成都市青羊区学校的老师们反映:音乐、美术的循环措施是由教师在每学期初从学校图书室借出一定数量的课本,教师在上课时发给学生,在下课时收回,若有缺失由教师个人照价赔偿。课本的发放、回收、登记和保管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负担。而教材在循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导致不能使用,无法保证人手一册,也为学校排课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教材上做笔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辅助手段,可是按照教材循环的规定,不能在教材上写字无疑对学生施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书上写写画画,反倒成了污损书本的行为。这么战战兢兢捧着课本,心怀畏惧,这样一来如何能够亲近课本和知识呢?他们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为了维护教材的“形象”而牺牲学生的学习自由,有舍本逐末之嫌。成都市青羊区和山东省青州市接受调查的音乐和美术老师就反映,自从开始使用循环教材后,学生普遍诉苦,上音乐课时要从教材上把五线谱抄下来,美术课上学生只好复印画作,这样做损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增加了他们的开支。现行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要求学生不断温习课本,循环使用阻碍了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此外,部分学生甚至直接和学生干部或教师攀关系以图得到每学期更换的新课本,其他使用旧课本的学生因此感觉不平等,从而使社会不良风气毒害学生们的心灵。而学生家长普遍不愿省下十几、二十几元的课本费用而使自己的孩子忍受学习的不便和健康上的隐患。
教材循环使用的现实表明,循环使用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节约纸张、促进环保的初衷,在现有条件下反而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麻烦和负担,其结果只是国家财政节省了在免费提供教材方面的投入。教材的使用、消毒、增添、淘换、保管等一系列环节,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设备,对循环课本的回收、消毒、无菌储备,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用到化学药剂及耗能设备,生产和使用这些材料,反而消耗更多的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更大。
三是教材循环与内容更新相矛盾。目前的中小学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新的课程标准将在2009年颁布实施,现有的教材将面临大范围的修订与调整,这也会造成2008使用的教材无法循环使用。同时,教材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教材出版机构应根据社会发展教师及学生的意见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更贴近时代的教材。对成都青羊区、山东青州市两地的调查显示,高达79%的教师认为课本内容或版本的变动给教材循环和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旦版本更换或内容修订,只能全部重新
配置教材。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教材要保持三年不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是意见规定的消毒要求在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无法施行。据调查,循环教材的严格消毒措施在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执行。大部分学校不具备专门供循环教材存放和消毒的场地和设备,没有能力为此进行资金和人员上的投入。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成都市青羊区的学校,对教材的消毒流于形式,只是在夏天晾晒一下。循环教材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对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处于发育期的孩子的卫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循环教材的安全,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引起家长们的极大忧虑。即使具备专业消毒设备的学校,也根本无法做到所有的教材经常消毒。
五是印刷成本与教材价格严重背离。按照国际上对循环教材的印制要求,教材成本将达非循环教材定价的5倍以上。上海地区在2005年使用的音乐循环教材,其印制远未达到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但价格已达到国内音乐教材的五倍。随着纸张、运输、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教材价格却被限定在极低水平,致使出版商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采用低档纸,从而使循环教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终造成循环教材无法循环。按三年一个循环周期来综合计算,使用循环教材并不节约。如要保证循环教材的质量,普通教材使用的速生木浆和草浆便不能再用,而优质木浆消耗的则是优质木材,如此一来既谈不上环保,也谈不上节约。
与此同时,教材循环使教材开发、服务也难以为继。自国家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出版机构围绕课标教材的立项、编写、送审、推广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学科培训任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教材利润在经过教材多次调价及招投标之后已极其微薄,将导致部分教材质量优良的出版机构难以生存,更无法继续修订、完善教材以及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