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及其特征
1.1数据及其特征《数据与计算》粤教版
输入→识别→存储→处理
180→ 10110100
数 据
cm→ 现实
世界
各种
图形、图像、音频、视频
数值型 宏
符号 文本(文字、数字、数值、字符) 非数值型 观
途径
计算机 二进 世界 制
0、1
微 01100011 观 01101101
数值型数据是指直接使用自然数或度量衡单位进行计量的具体数值。如10,10cm
非数值型数据处理的对象是文字、图像、声音等类型。
1.1.1数据
1.1.1数据
大数据
重要依据 重要资源
作用
提取信息、做出决策 认识理解客观事物
1.1.2数据的基本特征
数据
基本特征
二进制
以0、1形式存储、加工
语义性
可将数据解释为客观事物
分散性 分别记录不同事物的运动状态
多样性 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
感知性
可听、可看、可感知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
讨论
数据还有哪些特征?
1.1 数据及其特征
如: 可处理性,数据是可以加工 处理的,再产生新的数据。
粤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1.1数据及其特征
1.1.1数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常生活中的概念
举例
信息的 计算机
数 据
符号 记录
客观 事物
载体 人脑
加工对象 180cm
70kg
符号 符号 36.5℃
反映 表达 推理
1.1.1数据
人们使用符号表达客观事物
1.1.1数据
计算机中的概念
举例
符号 总称
1.1 数据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 1.1 数据及其特征一、项目简介1、项目主题 高一开学季2、项目背景高一是一个崭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怀揣着大学的梦想,走进新的学习环境,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同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又美好。
同学们,请结合本单元的内容,通过观察收集相关素材,制作《高一开学季》多媒体作品,记录下这一珍贵的时刻3、子项目一感知、分析《高一开学季》中需要的数据,描述数据特征二、课时内容分析1、主要内容1)感知与认识数据 2)数据的特征2、内容要求 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3、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数据与计算》的开篇,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
三、课时目标分析1、核心素养目标2、项目目标分析《高一开学季》项目需求,在探究过程中感知、分析数据,明确数据在信息活动中,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尊重和保护个人及他人的隐私,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
(信息社会针对的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针对的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主动的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
(信息意识)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与信息的关系,确定信息获取策略 3、学业目标1)具体感知数据; 2)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四、课时教学重难点分析五、学情分析六、教学方法与策略1、基本思路 围绕项目《高一开学季》,分析需求、欣赏作品、探究知识、规划项目2、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协作讨论、讲授演示七、教学准备1、理解数据的概念2、理解数据的特征重点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特征,根据任务要求确定信息获取策略 难点 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类型的数据接触较多,有理解的材料基础,但是对于数据编码认识较浅。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项目活动和日常生活强化理解 知识积累 1)在学习方法上,学生未接触过项目学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学习(2)在协作探究方面,高一学生前期学习条件不同,合作经验欠缺,且新同伴间缺乏了解与合作,需要教师引导与协调。
数据及其特征
点阵汉字
汉
字 0000000110000000
的 0000000110000000
字 0000000110000000
形 0000000110000000
点 1111111111111111
阵 1111111111111111
表 示
1100000110000011 1100000110000011 1100000110000011
1100000110000011
字 1111111111111111
形 码
1111111111111111 0000000110000000 0000000110000000
1.1 数据及其特征
什么是数据?
数据
• 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显示世界 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 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符号:180 CM、70Kg、 36.5℃、优秀、阴雨等,它不仅指狭义上的 数字,还可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字母、 数字符号的组合。
数据以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字、数 字、符号等形式存在。
(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如图形、 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
数据编码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表示的信息, 其信号的幅度,或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 如温度、湿度、压力、长度、电流、电压等等,我 们通常又把模拟信号称为连续信号,它在一定的时 间范围内可以有无限多个不同的取值。
抗干扰能力弱 保密性差
高中信息技术 粤教版 2019(新教材)第一章第一节1.1数据及其特征
运算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其基础是二进制的加法。
0 +0 ——
0
0 +1 ——
1
1 +0 ——
1
1 +1 ——
10
二进制的计算(逢二进一) 1101001+101111=?
1101001 + 101111
————— 10011000 1101001+101111=10011000
R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要转换成十进十进制的方法相加即可得到十进制数(注意,小 数点右侧相邻位的权为R-1,从左向右,每移一位,幂次减1)。
小试牛刀
(1507.1)8=(?)10 (2AF5)16=(?)10
2
整数部分:“除基取余倒排序”。 用十进制数除以目标进制基数,直至商
1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43 2 1 0
二
10 1 11
转
= 1*24+0*23+1*22+1*21+1*20
十
= 16 + 0 + 4 + 2 + 1
= 23
即:(10111)2 =(23)10
进制的转换
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按位权展开
(17)16=1×161+7×160=16+7=(23)10
二进制运算用竖式计算
10110011 + 101001
11011100
10110011 - 101001
10001010
10110011
×
101
10110011 + 10110011
1101111111
1.1数据及其特征-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设计
B. 中位数
C. 方差
D. 平均数
答案:D
解析:平均数是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度量,可以通过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来计算。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教授的是《数据及其特征》这一课,看着学生们认真听讲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准备的课程还是相当成功的。我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各种类型和表示方法,同时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们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数据意识、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学习数据及其特征,学生将培养对数据的认识和敏感度,增强信息意识,能够主动发现和收集信息。同时,学生将掌握数据表示方法和特征分析技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发挥创新思维,运用数据特征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数据及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1.1数据及其特征-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1.1数据及其特征。内容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类型、数据表示以及数据的特征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数据的各种类型,如数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以及这些数据的表示方法和特征,如数据的大小、数据的变化趋势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
数据及其特征-教案
数据及其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概念,能够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2)掌握数据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等基本统计量;(3)学会利用图表展示和分析数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3)图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3)图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2)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工具,如PPT、统计表、图表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2)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2. 知识讲解:(1)讲解数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2)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数据;(3)讲解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工具。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练习题背后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4. 课堂小结:(2)强调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收集一组数据,并尝试进行分析;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收集和整理数据?2. 教学拓展:(1)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概念和应用,感受数据的力量;(2)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1.1 数据及其特征
➢数据及其特征 ➢数据编码 ➢世界,信息和数据无处 不在,在线互联无往不利,人 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革命。 在中国,炙手可热的信息领域, 正在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从 偏远山村到现代都市,从古老 的传统行业到新锐的试验场,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 量子通讯等最热点的领域探索 带来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我们 将在《信息》这一集看到创新 力量引导的数字变革以及它所 描摹的未来图景。
请打开《部分食品价格调查表》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和处理。
数据的基本特征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二进制
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加工。
语义性
语义是将数据符号解释为客观世界的事物。符号本 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赋予含义的符号才能够被 使用。
分散性
数据是分散的记录,分别记录不同客观事物的 运动状态。
多样性和感知性
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 感知的,如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提取信息描、摹做的出未决来策图景的。 重要依据,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重要资源。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
1.1 数据及其特征
➢ 数据
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它不仅是指狭义上的数字,还可以是 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 信息。
1.1数据及其特征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
1.1 数据及其特征
➢ 1.1.3 数制
一、常用数制: 十进制数:用0,1,2,3,4,5,6,7,8,9这十个符号来描述。计数规则是逢十进一。 二进制数:用0和1两个符号来描述。计数规则是逢二进一。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用0,1,…,9和A,B,C,D,E,F(或a,b,…,f )16个符号来描述。 八进制数:用0,1,2,3,4,5,6,7组成。计数规则是逢八进一。 生活中常用的其他进制数:12进制数,60进制数,……
1.1 数据及其特征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
1.1 数据及其特征
➢ 1.1.1 数 据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了解 社会。例如,《创新中国》系列纪录片对收集的大量数据 [ 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 文本(文字、数字、数值、字符)] 进行存储、挖掘和分析后,以多媒体记录新闻事件, 满足人们对信息直观化、可视化的需求。
数据是显示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符号来 表达客观事物,世界任何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离不开符号的表达和基于符号的 逻辑推理。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
1.1 数据及其特征
➢ 数据
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它不仅是指狭义上的数字,还 可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经过 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对所有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文字、数字、数值、字符)等数值性和非数值性符号, 都可以被计算机转化为二进制数,进行各种逻辑运算,处理成有意义的数据;然后将计算机 运算的二进制数转换成现实世界的视、听、触等各种感觉的信息。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
1.1.2数据的基本特征
二进制 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加工。
语义性
语义是将数据符号解释为客观世界的事物。
分散性
数据是分散的记录,分别记录不同客观事物的 运动状态
多样性与感知性
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 可感知的,如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 等。
位图编码
最小单位:光栅点(像素),位图也叫点阵图 (像素图),采用16进制编码
1(Byte)字节=8bit(位)数据存储的最小单 位
几色图像的图像位数:2^n=2/16/256, n=1/4/8
位图文件大小
文件大小=文件头(14)+信息头(40)+颜色 表项(2/16/256*4)+图像分辨率*图像量化位 数/8 (单位是字节/1024kb)
二者区别
模拟信号幅度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信号幅度 取值是离散的;
模拟通信保密性差,抗干扰能力弱,数字通信 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强,但占用频带较宽,技 术要求高,进行模数转化时量化有误差。
1.2.2 编码的基本方式
1.文字编码 (1)ASCII 创始人:香农 128个编码 a>A>数字>符号
3.声音编码
(1)采样 常用的采样频率:44.1kHz(CD),
22.05kHz(广播),11.025kHz(最低) (2)量化 (3)编码(二进制位数越多,数据量越大)
声音存储空间
声音存储空间的大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 道数*时间/8
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位的立体 声,1s声音所需字节数为
(2)国标码
ASCII码不能表示汉字,我国设计了用于处理 汉字的简体中文的GB码和用于繁体中文的 BIG5码。
数据及其特征范文
数据及其特征范文数据的特征是指数据所具有的一些固有属性或特性,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和区分不同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数值型、字符型、布尔型等。
数值型数据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整数型、浮点型等。
不同的数据类型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
2.数据结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如表格、二维矩阵、图形、文本等。
不同的数据结构决定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
3.数据规模:数据的规模指的是数据集中包含的数据量的大小。
数据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方法的选择。
4.数据精确度:数据的精确度指的是数据的准确程度。
数据可能存在采集错误、测量误差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精确度对结果的影响。
5.数据分布:数据分布指的是数据在不同取值或范围上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数据分布形式包括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
数据分布的形式对于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有重要影响。
6.数据关联:数据关联指的是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关联程度。
数据关联可以通过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方法来衡量和描述。
7.数据维度:数据维度指的是数据的特征个数或属性个数。
数据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多维的。
维度的多少决定了数据的复杂程度和处理方法的选择。
8.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可用性、可信度和完整性等方面的属性。
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数据及其特征在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数据分析和挖掘来说,了解和理解数据及其特征是进行有效分析和模型构建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数据及其特征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数据及其特征教案
第一节数据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2)理解数据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数据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识数据,能够准确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首先通过多媒体广播演示系统向同学们呈现《大数据时代——数据大爆炸》微视频。
以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数据,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学生思考1:什么是数据?我们身边有什么数据?回答: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70cm,这瓶水的价格是2元,明天天气的气温是26摄氏度......2.学生思考2:(1)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数值。
(2)数据只是数值吗?数据可以表现为数值,也可以表现为文字。
比如说一张图片,图片也是数据,它并不能直接用数值进行描述。
3.引出数据的概念,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对所有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的统称,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文字、数字、数值、字符)等数值性和非数值性的符号。
(三)任务驱动任务一:请同学们思考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学生自主讨论,教师课堂巡视。
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通过PPT呈现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一般过程。
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一般过程:现实世界的所有符号→计算机转为进制数→可被感知的信息(视听触等)任务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计算机中数据的基本特征,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描述。
数据的基本特征:(1)二进制;(2)语义性;(3)分散性;(4)多样性与感知性。
(四)知识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预习数据编码。
1.1 数据及其特征 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1
信息技术 必修1
1.1 数据及其特征
数据及其特征
①
逐
渐
递 进
②
③ ④
四者概念与关系详见书本27~28页
理解
数据及其特征
什么是数据?数据仅仅就是指数字吗?
数据及其特征
什么是数据?数据仅仅就是指数字吗?
销售数据 医学影像数据
交通数据 视频监控数据
数据
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180cm 70kg
200m2 600m3
36.5℃ 120km/h
身高、体重、体温 面积、体积、速度
建筑物 学校 灵璧县第二中学
下雨的声音 海洋的声音 风吹麦浪的声音
▶ 48:50
水母 鲨鱼 珊瑚
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都属于数据
(文字、数字、数值、字符)
数据
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图形 视频
数据的其他特征
5、客观性:数据是客观存在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可变性:数据是变化的,即使是同一数据源获取的数据也是变化的。 7、可记录性: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如手工记录、计算机记录等。 8、可分析性: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挖掘其中的价值。 9、可传输性: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输,如网络传输、文件传输等。……
文本符号
图标符号
图像符号
数据的基本特征
3、分散性:数据是分散的记录,分别记录不同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
37.58km/h 120km/h
113km/h 50km/h
30cm/天 320km/h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复习提纲必修一《数据与计算》复提纲第一章数据与信息1.1 数据及其特征1.数据的概念: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2.数据的表现形式:数据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值型和非数值型符号,如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文字、数字、数值、字符)等。
3.数据的基本特征:1)二进制: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加工。
2)语义性:语义是将数据符号解释为客观世界的事物。
3)分散性:数据是分散的记录,分别记录不同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
4)多样性和感知性: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如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
1.2 数据编码1.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息,常见的模拟信号应用包括有线相连的电话和无线发送的广播电视。
2.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字化表示,常用有限位的二进制数表示,常见的数字信号应用包括开关电路中输出电压和电流脉冲的信号。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优缺点对比:名称优点缺点模拟信号简单容易实现保密性差,抗干扰能力弱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可靠性强技术实现复杂,占用频带宽4.文字编码:常见的文字编码包括ASCII码、国标码和统一码。
其中,ASCII码将英文字母A的编码定义为xxxxxxxx (十进制数65),后面的字母依次往上加1.5.进制换算:常见的进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进制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数位分解和除二求余倒排法实现。
6.图像编码:图像编码包括位图和矢量图两种,其中位图的最小单位为光栅点(或像素),位图数据文件大小可以通过图像分辨率、图像量化位数和单位字节数计算得出。
7.声音编码:声音编码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声音存储空间可以通过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和时间计算得出。
1.3 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具有意义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
(完整版)1.1数据及其特征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看到一个案例,能正确的分析他的特征,并能形成一种能
正确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
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 技术,参预信息活动的态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数据特征的认识,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特征的认识
(低位) (高位)
10
基数和位权
基数
一种进制就规定了一组固定的数字,数字的个数就是这种数制的基数 如:十进制规定了,0,1,2,3,4,5,6,7,8,9共10个数字,则十进制的基数就 是10
位权
3333=3000+300+30+3=3*103+3*102+3*101+3*100 这里个(100)、十(101)、百(102),称为位权,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
二进制的表示方法
①由0、1两个数码来描述。如11001,记为11001(2)或者 (11001)2
②进位方法,逢二进一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方法:除2反序取余法 例:(29)10=(?)2
结果:(29)10=(11101)2
2 29 2 1427源自23 21……1 ……0 ……1 ……1
0 ……1
一、数据
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 的对象。现实世界的各种符号,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文 字、数字、数值、字符)等数值性和非数值性符号。
例1:180cm、70kg、36.5℃可以分别表示人体的身高、体重、体温 情况,200m2、600m3、120km/h可以分别表示物体的面积、体积、速 度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优点
缺点
模拟 信号
信息密度更高,对自然界物理量的 真实值进行尽可能逼真的描述
当达到相同的效果,模拟信号处 理比数字信号处理更简单。
抗干扰能力弱 保密性差
数字 信号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更高 的抗干扰能力,更远的传输距离, 且失真幅度小
加强了通信的保密性
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
算法复杂
进行远距离传送时哪种信号比较好?
1111111111111111
1100000110000011
1100000110000011
1100000110000011
1100000110000011
字
1111111111111111
形 码
1111111111111111 0000000110000000 0000000110000000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提取信息、做出决策的重 要依据,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重要资源
点阵汉字
汉字
的字 0000000110000000
形点 0000000110000000
阵
0000000110000000
表示 0000000110000000
1111111111111111
客观世界
符号化
计算化
计算0和1 化
自动化
客观 世界
符号 化
计算 化
计算0 和1化
自动 化
组合、 抽象、
构造
构造 化
集成 化
数据
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对所有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 符号的总称,是联系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途径
数字传输适用于较远距离的传输,也能适用于性能较差的线路
0000000110000000
0000000110000000
数据的基本特征
在探索现实世界时,用数据记录自然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寻找数据的基本特 征和规律,就是探索与提示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具有以下特征: 1、二进制 2、语义性 3、分散性 4、多样性与感知性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