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观风险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传导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风险防控之宏观审慎——从当前的金融危机说起

金融风险防控之宏观审慎——从当前的金融危机说起
融 产 品 风 险 相关 资料 .并 且据 此 构 建 统 计 指 标 来 从 宏 观 审 慎 的 视 角 来 描 述 整 个 金 融 系 统 的 风 险 。 一 步 来 讲 , 然 过去 的经 验 清 楚 进 虽 的 证 明 房 地 产 价值 的 波 动 明显 影 响金 融 系统 ,但 是 房 地 产 行 业 的
这 种 方法 集 中 于减 少 单 个 金 融 机 构 的 风 险 ,可 以视 为基 于微 观 审
慎 的 一种 反 应
最 近 的 金 融 危 机 引 发 了金 融 机 构 关 于 资 金 短 缺 的很 多 论 题 ,
参考文献 :
… Mar rd nea dtecnrl ak sec yMrMaa— copu ec n et n :p ehb . sa h ab
t e E r p a e t lB n , o d n 1 e e e 0 9 h u o e n C n r a k L n o , D c mb r2 0 a 1
础 的资 本 率 作 为 评 判 标 准 时 ,主要 金 融 机 构 的放 贷 量 至 少 从 表 面
k hrk w ,Go en ro h n fJ p n tte S mia fte iS i a a a v ro fteBa k o a a ,a h e n ro h
S c rt sAn lssAso it no a a , o y , 2 D c mb r 0 9 e ui e ayt i s cai fJp n T k o 2 e e e2 0 o
其 中值 得 注 意 的是 银 行 借 贷 增 长 最 显 著 的并 非 传 统 银 行 业 务 。例 如 . 融机 构在 交 易 账 户 中持 有 高 风 险 的 证 券 产 品 , 是 它 们 在 资 金 但 本充 足 性 规 定 中的 权 重 却很 小 。 日本 的交 易账 户 规 模 在 总 资 产 中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微观分析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微观分析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微观分析[摘要]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逐渐加速,经济发展中特别是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不稳定性因素必然随之增加,宏观金融不稳定不仅成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且对中国经济也产生着重大影响。

文章首先论述了宏观金融不稳定对经济的影响,接着从微观角度对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不稳定;非理性行为;市场预期 1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含义及影响1.1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含义关于金融稳定和金融不稳定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一般认为,宏观金融稳定是指一国金融体系没出现大的波动,金融的各种功能能有效发挥,不仅金融业自身能稳定协调发展,而且要注重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至于宏观金融不稳定,米什金在《全球金融不稳定:分析框架、现象和问题》一文中曾给出如下定义:当金融体系所受的某些冲击已经明显干扰了信息传递,进而导致金融体系不再能有效地将资金传输给生产性投资机会时,金融不稳定就发生了。

所以说宏观金融不稳定,是指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冲击,金融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状态,严重时则表现为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

1.2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分析由于当前经济的高度虚拟化和金融化,金融不稳定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金融不稳定会使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扭曲,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受阻,这不仅影响金融业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金融企业的效益,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融资受阻,生产经营受到限制,收入和利润下降,进一步会造成居民就业困难,收入和消费支出下降。

另外,一国金融体系不稳定,还会引发资本外流,本币汇率下降,直接加大进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强人们对该国经济的不良预期,从而使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所以说宏观金融不稳定会导致经济大幅波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宏观金融不稳定特别是金融危机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失,不仅是本国金融和非金融企业受到直接经济损失,且会给国民和社会带来很高的间接成本和强烈的负外部效应,甚至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

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现代经济学家研究经济波动的成因和解决方案,不仅限于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控,而且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

本文将探讨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并探讨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

首先,企业投资决策是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经济处于低迷期,企业投资意愿可能降低,从而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举例来说,当企业预期到经济增长乏力或出现衰退风险时,它们往往会放缓扩张计划,减少对新技术和设备的投资。

这将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消费支出下降,形成一种"投资-支出-就业"的恶性循环。

其次,企业创新与技术进步也是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在一个创新活跃的经济体系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会激发其创新潜力,他们更有可能投资于研发、开展新产品研制等。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效率和效益,还通过刺激市场需求和就业增长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总是线性的。

根据市场竞争的程度和机构环境的不同,企业行为可能会出现非线性反应。

例如,当某个行业竞争激烈时,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可能会降低价格,这往往会导致利润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创新行为。

这种非线性反应可能进一步扩大宏观经济的波动。

此外,金融领域的企业行为也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融市场的波动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和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投资和扩张计划。

在金融危机期间,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金融条件,包括信贷紧缩、债务违约等风险。

这将导致企业削减投资,减少雇佣并且压缩经营规模,进一步削弱整体经济。

为了研究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学家使用了各种宏观经济模型和统计方法。

其中,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宏观经济波动的源头和传导机制。

这些模型通常包含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的细节,可以模拟和预测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性。

金融市场的宏观风险与微观表现

金融市场的宏观风险与微观表现

金融市场的宏观风险与微观表现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宏观风险与微观表现的关系。

宏观风险指的是全局性的经济、金融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而微观表现则是指个体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具体行为和表现。

首先,宏观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宏观风险主要包括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等因素。

当整体经济处于衰退周期时,市场的风险偏好会下降,投资者更加谨慎,资金的流动性会受到限制。

这会导致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减少,资金成本增加,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导致实际收益下降,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

利率的波动会影响到借贷者的借款成本,从而改变他们的投资行为。

其次,宏观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微观表现来观察。

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行为表现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比如,在衰退周期中,银行往往会更加谨慎地审查和批准贷款申请,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作。

同时,投资者也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减少风险资产的配置,转向相对安全的资产。

这种行为表现在市场中往往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下跌,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交易量减少。

此外,宏观风险还会引发市场的情绪波动,造成市场的波动性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的表现。

然而,微观表现也会对宏观风险产生反馈作用。

金融市场中的各个参与方在进行投资和交易时,其行为往往是有着一定的理性基础的。

当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情绪恢复时,市场的表现往往也会得到改善。

例如,如果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可能会增加对风险资产的配置,进一步推动市场上涨。

另外,在市场表现较好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也会放宽对融资的限制,从而促进企业的融资活动。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的宏观风险与微观表现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反馈的关系。

宏观风险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表现则是宏观风险传导和反馈的重要渠道。

稳定与效率:我国金融开放风险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稳定与效率:我国金融开放风险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念 , 少 应 包 括 ( )金 融 主 体 准 人 和退 出 的 开 放 , 至 1 这 是 人们 议论 最 多 、 响 最 大 、 击 最 为 现 实 的一 影 冲 个 问题 。在 金 融 业 对 外 开 放 的条 件 下 , 对 我 国 刚 面 刚 起 步 的 金 融 市 场 和 极 具 潜 力 的 发 展 前 景 ,外 资 金 融 机 构 的 大 举 进 入 是 一 种 必 然 出现 的 局 面 。 同 时 按 照 市 场 化 规 则 ,金 融 主 体 的 退 出也 必 须 按 照 国 际 惯 例 看 待 ,因 此 金 融 主 体 的 进 入 和 退 出将 成 为金 融 市 场 的一 种 常 态 。 ( ) 2 资本 流 动 的开 放 。我 国加 入 WT O之 后 ,资 本 项 目将 逐 步放 开 ,国 内金 融 市 场 与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在 资 金 流 动 上 将 走 向对 接 。 3 汇 率 形 成 机 制 的 开 放 。 国加 入 WT 虽 然 () 我 O, 并 不 承 诺 汇 率 市 场 化 。但 必 须 承认 , 想 构建 一 个 要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汇 率 市 场 化 将 是 无 法逾 越 的 阶段 。 () 币价 格 形 成 机 制 的 开 放 。货 4货 币 价 格 也 即利 率 的 形 成 机 制 ,并 不 在 我 国对 外 开 放 的承 诺 范 围之 中 ,但 考 虑 到 国 内金 融 市 场 提 高
金 融 开 放 的 基 本 含 义 金 融 开 放 实 际上 是 一 个 内 涵 非 常 丰 富 的概

方 面 的 , 金 融 微 观 主 体 、中央 银 行 货 币政 策 、国 对 民 经 济 运 行 均 会 造 成 巨 大 的 影 响 ,这 些 影 响 就 本

试析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试析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试析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作者:韩美波来源:《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02期摘要:我国金融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市场需求较大。

过快的发展进程导致目前我国金融行业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金融行业规则的制定也有一定的不完善。

本文基于试析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一、金融企业存在的风险类型企业风险是指对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

企业风险分类:第一,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包括静态金融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风险主要考虑社会政治环境正常情况下,由于自然力量的非常变动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是可以通过转移方式控制。

动态风险主要考虑与社会变动有关的风险,或者是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风险,这些风险及早发现是可以规避的。

第二,按照金融风险涉及的范围划分,包括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运行情况决定;第三,按照机构的类别划分,包括银行风险、证券风险、保险风险、信托风险等,这些类别的风险是由各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决定。

二、企业金融风险的特征为了更好的应对金融风险,企业应深入分析金融风险的特征,以此为依据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具体而言,企业金融风险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损失原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产生原因,而金融风险大多因经济因素导致,比如证券价格、汇率以及利率等变动等,且影响具备双向特征,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亏损,也可能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

二是规避途径,企业一般通过保险公司或投保公司承担可保风险,而企业则主要通过套值保现的方式进行交易,期间需要使用多种类型的衍生工具,具备一定的可变性。

且金融风险多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式出现,只有利用衍生工具控制风险,才可以实现金融风险的跨市场管理。

三是货币偿付,不同于可保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投机性风险,货币偿付的效应存在双面性,可能为正向也可能为负向,市场行情的变动也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额外收益。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和调控的一种制度。

这种监管与传统的微观监管不同,它主要关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风险、风险的传导和短期系统性风险的控制。

本文旨在研究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以及其在实证分析中的作用。

一、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原理是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保护金融稳定。

在金融市场变动的环境下,金融风险始终在升温,这需要让监管机构做好准备,提前进行风险预警和控制。

宏观审慎监管的本质是经济稳定。

当金融市场暴跌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早期预防金融危机显得尤为重要。

宏观审慎监管中的工具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宏观统计分析工具,如通过宏观数据调查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情况;二是宏观风险评估工具,如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市场进行潜在风险评估;三是宏观规范工具,如资本充足率要求和流动性缓冲。

这些工具结合运用,能够更好地保护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安全和稳定性。

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金融体系安全。

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因此对于宏观经济监管的要求很高。

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监管机构应严格管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财务风险暴露;二是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控,监管机构应了解整个市场中的情况和潜在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实证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特别是在避免金融危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欧洲央行欧洲央行在2014年首次推出宏观审慎监管,对欧洲银行进行金融稳定性以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的监管和统计分析。

这项制度的实施,使得欧洲的银行体系更加安全、更加稳定和更加有质量。

2.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意识到了对金融机构监督中的一些重要缺陷,为此,在2009年出台了《发展更具体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这套制度除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之外,还包括了对银行贷款和投资的限制,并且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风险。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财经理论研究2024年 第1期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李岩松,杨素娟(新疆理工学院 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100)[摘 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所认可。

本文通过分析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起源、发展,从政策的假设条件到执行工具的各个层面,研究了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总结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政策工具。

通过构建封闭经济体、静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发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需要在产出、通货膨胀间进行权衡取舍。

从社会整体福利角度出发,宏观审慎政策的确能够避免金融失衡,特别是当经济陷入金融顺周期性时,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改善经济所处的失衡状态,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宏观审慎;微观审慎;逆周期;信贷周期[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24)01-0026-13一、引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作用使得学界、监管当局认识到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以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原微观审慎监管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刻不容缓。

近年来,面临国外纷繁复杂的局势变化,一国金融稳定不再是孤立、偶发的个体事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已经表明,金融危机极易转化为经济危机,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蔓延至实体经济。

在重视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部分观点对过去的金融监管政策提出了批判与质疑,从防范危机的角度,认为现行监管体系无法满足金融稳定的客观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追本溯源,厘清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系,对于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建立现代金融监管、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Mckinnon[1]和Shaw[2]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认为20世纪60—70年代的金融监管措施会导致“金融抑制”,而放松管制则会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与宏观风险监控研究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与宏观风险监控研究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与宏观风险监控研究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监控也越发重要。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主要分为微观风险管理和宏观风险监控两个方面。

一、微观金融风险管理微观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对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为其借款人或对手方违约而遭受的损失。

为有效应对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客户信用评级和额度设置,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框架,控制信贷业务规模和分散度,及时核查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等。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市场波动,导致金融产品价值下降或无法变现而遭受的损失。

为有效应对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制定综合性的市场风险管理规则,建立风险测量和跟踪的体系,采取对冲交易策略等。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人为或系统导致的损失,包括人为失误、操作处理失常、系统错误等。

为有效应对操作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程序,优化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规则,进行人员培训和日常巡检等。

4.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用充足的资金获取所需的财产或资金以满足业务需求而导致的损失。

为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流动性危机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制定盈利与风险平衡的策略,规范资金流动和资产负债管理等。

二、宏观风险监控宏观风险监控是指监测压力测试、宏观审慎评估等综合性风险,了解市场整体风险态势,采取对策应对系统性风险。

1. 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指设计scenario,考虑突发事件下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实验和模拟。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压力测试,评估自身在不同情况下的资本实力、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抵御能力,从而制定应对策略。

2. 宏观审慎评估宏观审慎评估是指对金融系统整体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对经济、金融、信贷和市场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评估,以评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公司治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公司治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下 , 国公 司 主观 上 有优 化 公 司治 理结 构 的强 烈 跨 动机 。优 化公 司治理 结构 是跨 国公 司并 购活 动 的

及 对外 部投 资 者 的保 护 能 力 等 。例如 , 逆 向选 在 择 的框 架下 , 我们 可 以看 到一 个 更 好 的会 计 标 准
和更及 时 的信 息披 露要求 将 大大减 轻经理 人 与外
包括 Fse , en n e和 E kt n以及 Sn i 一 i rB ra k h cs i e ia 都
LPr a ot a等人 进行 的跨 国实证 分 析 发现 , 不 同地 对
区和国家 的法律 保护 和会计 标 准的测度 显示 了很
直强调 “ 金融 市场 的不完 备 性 在传 播 和 扩 大 商业 周 期 导 致 的 经 济 波 动 中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 ¨
统能够形成 更好 的筹 资 渠道 , 一 点对 于促 进 那 这
些依 赖 于 外 部 筹 资 的 企 业 成 长 尤 为 重 要 。
Wuge 也 发现 , 那 些 金融 系统 发达 的 国家 里 , rl r 在
实 际投资行 为对那 些投 资机 会 质量 的测 度 ( 如 例
加 。因此 , 金融 加 速器 提 高 了初 始 冲击 对经 济 的 影响 。金 融加速 器机制 对货 币政 策 的运 作也有重 要 的启示 , 同在 传统 的分 析框 架 下 , B C模 如 在 C
宏 观经 济学 的经 济增 长 模 型 主 要是 从 技 术 、
劳动力 和资 本投 入角度 来建 立模 型 , 如索 罗模 型 、
的经济体 系 ( 俄 罗 斯 ) 而 当各 种 制 度要 素得 如 。
以 提 升 时 , 业 的 筹 资 能 力 将 随 之 提 高 J 企 。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控——基于杠杆作用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控——基于杠杆作用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控——基于杠杆作用作者:刘著袁艺芮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6期从我国金融体系来看,居民、企业、政府的负债率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资产比重不断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敞口变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越来越重要。

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下,央行需以其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角色发挥宏观审慎监管的功能。

本文简要论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演化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各类金融风险的分布,最后分析央行如何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及演进机制(一)概念辨析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微观个体内部的不可消除的系统性风险不同,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宏观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涉及到所有微观个体,其主要特征是顺周期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快、危害大。

虽然历史上每一次的金融风险的爆发通常以一家或几家金融机构倒闭为明显特征,但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不是由单一事件或某一家金融机构引起的,而是关联整个金融系统内部,单一个体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并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资金和资本等金融资产,影响面广泛,同时市场对于资金的流动性极为敏感,一旦众多金融机构的资金出现短缺,在没有其他保证情况下,会不断出现大量挤兑和债务违约等事件,面临金融系统的崩溃。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由单一的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到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新型金融机构不断出现,整个金融行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那么金融危机的发生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快传染到其他产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二)演进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顺周期性,积累过程与经济发展周期基本一致,但又长于经济周期。

在经济发展初期,宽松的宏观环境使微观个体对经济发展持有乐观良好的预期,顺应经济发展向好趋势,投资者们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投资的边际产出与边际回报不断增大,也使资产价格迅速上涨,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从而激励再投资,市场呈现一片“繁荣”。

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控

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控

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金融风险监测和防控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控,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全面的风险监测体系为了准确把握金融市场的风险情况,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监测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监测指标,以及涵盖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监测范围。

在宏观层面,我们可以通过监测经济指标、市场价格指标等来判断整体金融市场的风险水平。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向,以及全球经济的宏观风险。

在微观层面,我们需要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行监测。

这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以及各种金融产品,如信贷、债券、衍生品等。

通过对这些机构和产品的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二、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风险监测工作的关键在于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及时获取各类风险信息,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在信息收集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收集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相关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在信息分析方面,可以运用数据分析和风险模型等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手段,我们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防范。

三、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金融监管是保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控,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首先,要强化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框架。

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和义务。

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经营,防范各类违规行为。

其次,要完善监管手段和措施。

通过制定有效的监管规定,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管理风险。

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此外,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干预,防止市场异常波动和不良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作者:杨公遂高艳兰来源:《上海企业》2012年第04期一、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分析目前我国宏观环境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国际方面,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欧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但不会演变成为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国内方面,发展形势较好,但通货膨胀、结构失衡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宏观调控侧重点开始转变。

(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经济危机集中反映出发达经济体多年来在经济发展方式、贫富差距过大、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和财政结构等各个层面存在严重扭曲。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均采用了大量非常规刺激政策,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这些刺激政策在短期内有阻止经济急剧下滑的作用,但不宜常态化,经常使用将对微观经济主体带来很大副作用。

如今,这些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近期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这无疑给艰难恢复过程中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

从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再到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是一个必然态势。

(二)国内环境:希望很大,问题也不少,更加注重增长的内涵与质量2011年10月份数据显示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工业生产稳步回落,消费增长平稳,但出口呈下滑趋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地方投资热情高涨。

我国货币发行规模巨大,广义货币余额在2009年即已在总额上超过美国。

2011年美国10月10日公布的货币供应量M2为9.621万亿美元,而截止到9月末,中国的M2余额为78.74万亿元,折合12.335万亿美元。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超过美国28.2%,而同期经济规模却只有美国三分之一。

如此海量的货币发行必然导致购买力下降和物价上涨。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相当明显,CPI上涨率持续高位运行,前三个季度平均为5.6%。

从2010年1月起,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此回收市场过多流动性,抑制物价上涨。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考点: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考点: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考点:微观金融风险管理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考点:微观金融风险管理微观金融风险管理是从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审慎经营,以及运用既经济又适用的方法,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考点:微观金融风险管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一是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将风险消除或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二是损失控制目标,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一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做到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制定内部运行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关的制度,规范操作行为;三是采取保证约束措施,如签订合同等;四是运用科学手段来缩小或转嫁风险。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1.衡量系统2.决策系统3.预警系统4.监控系统5.补救系统6.评估系统7.辅助系统(四)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四个步骤: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三个方面:一是分析研究哪些项目存在风险,受何种风险影响,受影响的程度;二是分析各种风险的特征和成因;三是衡量和预测风险的大小,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明确需要处理的缓急程度。

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4.金融风险的评估与总结拓展阅读:中级审计师考试攻克各种题型技巧汇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一是要掌握必要的现代经济学基本知识。

现代经济学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重要区别在于,现代经济学有其一定的假定前提和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如使用一些图表、数学公式和模型,用以说明某个经济学理论。

由于许多考生缺乏基本的现代经济学知识,回答问题往往就事论事,或者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现象,而不能使用规范化的经济学语言把问题论述清楚。

如曾经有一道论述题要求考生用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首先应充分了解西方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宏观经济感知、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

宏观经济感知、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

宏观经济感知、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一、概述宏观经济感知、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是金融学和经济学领域中紧密相连的三个概念。

宏观经济感知指的是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环境、趋势和政策变化的感知和反应,它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则是指企业在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变化时,如何调整其投融资策略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宏观经济感知、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我们将分析宏观经济感知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包括企业如何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其投融资策略,以及这种调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我们将研究宏观经济感知与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联合影响,以及企业在面对复杂经济环境时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通过深入研究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本文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融资决策。

二、宏观经济感知与企业投融资行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往往不仅仅基于其内部财务状况和市场微观环境,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宏观经济感知,即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市场预期等宏观因素的认知与判断,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有着深远影响。

宏观经济感知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

当企业感知到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如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上升、政策收紧等,其融资需求可能会相应下降。

此时,企业可能更加依赖内部融资,或者寻求成本更低的外部融资方式,如发行债券等。

相反,当企业感知到宏观经济环境宽松,如经济增长强劲、货币政策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裕时,其融资需求可能会上升,企业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寻求外部融资,如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

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原因分析

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原因分析

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原因分析1. 引言1.1 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定义宏观杠杆率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债务与资产的比例,是评估宏观经济风险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微观杠杆率则是指个体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是评估企业或金融机构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微观杠杆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或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在定义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宏观杠杆率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是一个宏观指标;而微观杠杆率则关注个体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是一个微观指标。

两者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因为它们所关注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在理论上,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密切,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在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因素,以更好地评估整体经济风险和管理个体风险。

【2000字】1.2 研究意义《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原因分析》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是金融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研究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有助于深化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研究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还可以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工具和策略指导,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效率。

深入研究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差异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的计算方法宏观杠杆率是指国家整体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国家债务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微观杠杆率是指个体企业或家庭的债务与其收入或资产的比率,是评估个体偿债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金融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稳定性分析

金融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稳定性分析

金融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稳定性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金融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金融体系不仅对个体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也对宏观经济运行和整体社会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金融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稳定性进行分析。

首先,金融体系在宏观层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金融体系中的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金融服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通过贷款和信贷活动,能够满足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同时,证券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和股权融通的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资金,并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

保险业的发展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减少了个体和企业在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

可以说,金融体系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资金的流动,为各个经济主体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金融体系在微观层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金融体系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同时也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例如信用卡、POS机等,方便个人和企业进行支付和结算。

这些金融工具的发展提高了支付的效率,缩短了交易的时间,促进了消费和投资的活动。

此外,金融体系还为个人提供了各种储蓄和理财产品,提高了个人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加了个人的财富积累。

这些积累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和投资选择,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金融体系也存在影响社会经济稳定性的问题。

首先,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固有风险之一。

金融风险来源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当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或系统性风险出现时,金融体系可能会出现崩溃的危险。

近年来,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凸显了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经济稳定性的冲击。

其次,金融体系也容易出现利益集团的形成和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金融业的高利润和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可能会对风险和监管产生漠视,进而导致违规操作和金融市场的扭曲。

“短融长投”的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微观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

“短融长投”的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微观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

研究创新•Research and innovation“短融长投”的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微观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叶承辉【摘要】企业“短融长投”的资金期限错配行为,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自身承担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抑制程度等方面分析资金期限错配现象,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的目标 与要素,从微观层面探讨其对企业资金期限错配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 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限制管理者自利的投资行为,从而防范破产风险等路径作用于资金期限错配。

完善 的内部控制体系能优化企业投融资决策并有效抑制“短融长投”,有助于从企业主体角度落实“六稳六保”、优 化营商环境,并对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资金期限错配短融长投金融风险融资约束—'引言在货币银行学理论中,期限错配(maturity mis­match) 是金融行业对存贷资金进行运作配置 、资本 增值的重要手段,即将融得的短期资金运用于长期 项目,不但降低了资金成本,还能获得收益。

反观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显示,2010年至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额年均约为5.64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披露数据显示,该 阶段长期贷款年均增加额约为3.40万亿元,仅占固 定资产投资贷款额的60.28% (孙凤娥,2019)。

由此可以看出,除商业银行等金融行业普遍存在资金 期限错配问题外,我国非金融行业企业中也存在大 量资金期限错配的“短融长投”现象。

“短融长投”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异化现象,以短补长、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很可能引致企业在融 资约束上的负面棘轮效应。

即债权人会依据企业的 债务规模、还款能力等作出相应的贷款限制,而企 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越大,其面临的融资约束也愈加 严重。

一旦到期债务不能获得展期或再借新债受阻,企业就会彻底陷入财务困境,进而波及合作公 司和更多的金融机构。

企业财务危机与金融风险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传导

企业财务危机与金融风险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传导
产生 如下 关 系 :

产生, 主要来 自实 体 经济 。 企业 是 实体 经济 中最 重要
的微观单 元 ,企业 发 展 的好坏 直接 影 响经济 金融 的
健 康状 况 。 业作 为 商 品的生 产者 和经 营者 , 企 其运 行 中的基本 风 险是 商 品的价 值 实现 风险 。如果 企 业生 产 的商 品 的价值不 能 实现 。将 会带 来 企业财 务状 况 的恶化 ,进 而导致 其 融 资主体— — 银行 等金 融 机构 资产状况 的恶化 。单 个企 业 经营 的好坏 可 能对 宏观 经 济影 响不 大 ,但 是 如果某 一 段 时间 出现 大量 的企
分析 研究 。
5 6
二、 企业 财务 危机 向宏 观金 融 的传 导
( ) 业财 务风 险 与财 务危 机 一 企
通 过信 用关 系传 导 。 资 产 负债表 上看 , 从 信用是 一种
短 期债 权融 资 的行为 ,信 用关 系双 方构成 应收 应付 的债务 关 系。 旦信 用关 系破 裂 , 将导致 信用 关 系 一 必
款 无钱 投放 , 力对 经济 进行 有 效 的调控 支持 , 致 无 导 了企业 资金 紧 张 , 约 了企业 的发展 , 阻碍 了 自身 制 也
的商业 化转 化 。
行联 系 , 款业 务 往 来 、 资 业 务 往来 、 内业 务 往 存 融 国
收稿 日期 :0 1 1- 8 2 1- 1 1 作 者 简 介 : 朝 阳(9 0 )男 , 金 17 - , 河南 光 山人 , 国石 化 青 岛炼 油化 工 有 限 责任 公 司财 务 部会 计 师 , 要 从事 企 业 财务 管 理 和财 务 状况 中 主
关键 词 : 业 ; 务 危 机 ; 融 风 险 ; 导 企 财 金 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微观风险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传导分析*崔毅1,杨卫2,邵希娟3(1,3.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2.珠江船务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反思和分析,研究微观的企业财务风险是如何传导蔓延引发宏观金融危机;提出宏观财政体系、金融体系与微观企业财务体系在财务结构上具有同构性的观点;指出资产结构和经营风险的关系、财务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多种杠杆作用对风险的传导与放大作用以及不可忽视杠杆对企业和社会的正负双向影响作用;特别提出要防止微观经营主体将自己的风险向社会转嫁,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从源头上化解风险,防止微观风险对宏观金融的传导、放大和扩散。

关键词 亚洲金融风暴;企业;风险;杠杆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01(2002)03-0025-03始于97年7月泰国金融崩盘的亚洲金融风暴在经过三年的肆虐之后,似乎才尘埃落定,受害各国初显复苏迹象。

此次风暴除对东南亚各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冲击以外,还给我们留下深刻教训,也给予了我们许多有益的警示。

引起这次风暴的起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结构失衡,货币政策不当,经常项目赤字,金融制度不健全,以及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再加上国际金融投机商劫掠性的阻击和冲击酿成了亚洲这场经济灾难。

本文试图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这起风暴的成因,从亚洲金融风暴反观企业微观风险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和风险传导机理。

一、宏观财政体系、金融体系与微观企业财务体系在财务结构上的同构性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前的东南亚各国以及韩国等国家,在财务体系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无论在政府的宏观财政帐户,还是金融体系,抑或企业资产负债水平上都缺乏健全的财务结构。

政府财政体系、金融体系、企业财务体系虽在形式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但在财务结构上都具有同构性,即存在预算约束,要求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这种同构性体现出一切经济活动都存在货币资产的运动,货币资产的运动渗透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始终。

财务管理源于企业经营活动,主要是针对企业经济活动而言,但其基本原理对金融和国家经济活动同样适用,健全的财务结构不仅对个别企业,而且对金融业乃至一国的经济活动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财务管理中,资本结构和营运资本的管理是最基础的概念,也是管理理论异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严格讲,资本结构与财务结构是不同的。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如何筹资取得,即企业全部资产的对应项目,系指资产负债表右边全部项目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

与财务结构密切相关的是资本结构,它是指企业长期性筹资的各有关项目,主要有:普通股权益、优先股股本、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等筹资项目,不包括短期筹资项目,即资产负债表右方除去短期负债以外的全部项目构成及比例关系。

虽然长期负债所占比例在讨论资本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不讨论营运资本的情况下,可以笼统地用资产负债率(即负债占总资产之比)来说明健全的资本结构之重要。

一般来说,企业在确定其资产负债率或资本结构时,是基于对风险和杠杆作用的分析。

二、资产结构与经营风险的关系在确定资本结构时所考虑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经营风险,它是指企业在不考虑债务时所需承担的资本风险,这种风险是由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变量很多,任何公司投资决策都存在失败和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可收稿日期:2002.3.20作者简介:崔 毅: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广州,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数量经济;杨卫,硕士研究生,珠江船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香港,研究方向:公司理财、投资决策;邵希娟,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广州。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数量经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企业风险与微观经济杠杆之关系研究[2001/01-2003/12]项目编号:B5-306-40725Sept,2002Vol.10 N o.3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 RNAL OF SHANXI INSTITU TE OF ECONOM IC M ANAGEM ENT2002年9月第10卷第3期能,无论企业有无借贷,这种风险都存在。

二是财务风险。

广义财务风险可理解为财务活动中一切筹资、融资和收益等理财活动引起的各类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可能丧失举债能力,以及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它是企业因借贷而产生的额外风险。

首先让我们看看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就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有:第一,需求的变化,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其经营风险越小。

二是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变化大的企业要比同类价格稳定的企业承担较高的风险。

三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生产要素价格不稳定的企业也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四是相关产品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变化,相关产品价格变化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大。

五是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即经营杠杆。

如果一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很高,那么在需求下降时成本降不下来,造成了企业较高的风险,这就是经营杠杆作用。

经营杠杆的实质是指企业固定成本比率对利润的影响作用,如企业固定成本比率大,则在销售量发生变动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也随之变动,从而造成利润的大幅度变动,造成较大的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即EBIT 。

经营杠杆的数学表达式为:DOL =EPS/EBITQ/Q共中: EBIT 息税前利润的增量Q 销售量Q 销售量的增量DOL (1,+ )在财务管理理论中,较高的经营杠杆意味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较小的变化可导致营业收入较大的变化。

当企业经营杠杆程度较高时,销售量的增长将带来营业利润更大幅度的增加;销售量的减少则会导致营业利润的大幅下降。

因此,较高的经营杠杆通常伴随较大的经营风险。

三、财务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在企业的资本结构里,负债所占比例及其影响叫做 财务杠杆 。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全部负债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关系。

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借款利息率的情况下,企业适当运用财务杠杆,可以使企业在不增加权益资本投资的情况下,获取更多利润,从而相应提高企业权益资本利润率。

但是,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时,财务杠杆的作用则恰恰相反,它将侵蚀企业的权益资本利润率,使权益资本利润率低于投资利润率,这便是财务杠杆的负作用。

负债对企业所有者来说将面临比基本的经营风险更高的风险,因为负债与自有资本不同,它需要付利息,利息是固定支出,而且债权人对企业资产求索权拥有比所有者更优先的地位,即在企业倒闭时,债权人具有优先索偿权,因而所有者的风险就更大。

企业对债务所必须按时支付的固定利息费用称为财务固定成本,这类财务费用便成为财务杠杆作用的支点。

财务杠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并影响企业的每股净收益(earnings per share,EPS),但并不影响企业的税、息前利润(earning s before interests and t ax ,EBIT ),财务杠杆的数学表达式为:DF L=EPS/EPSEBIT /EBITDF L [1,M ] M 某一上界常数财务杠杆是衡量企业运用需要支付固定财务费用的负债融资时,对自有资本每股盈利所带来的影响,即公司税息前利润(EBIT )变动所引起的盈利变动的百分比。

企业使用债务时,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自有资本收益的变化率要大于营业收入的变化率。

四、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对风险的传导与复合作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实际是相互影响和关连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可称为复合杠杆作用。

复合杠杆的作用可以超越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的单独作用,量化地表示:复合杠杆系数(DT L )等于经营杠杆系数(DOL )与财务杠杆系数(DF L )的乘积,即:DT L =DOL DF L=EPS/EPS Q/Q通过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及其复合杠杆作用对企业或国家的收益产生成倍的放大或缩小作用。

经济繁荣时,高经营杠杆可以大大提高收益,高财务杠杆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企业产品滞销、积压或一个国家出口急剧减少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却是雪上加霜。

杠杆效应无疑是一把 双刃刀 ,繁荣时,企业收益(国家的经常项目收入)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加速增长;衰退时,则又在其反作用下加速递减。

如果企业负债率过高或国家的债务过重,尤其是短期债务过多,则企业连续倒闭或整个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就势不可免。

日、韩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浪潮,以及泰国、韩国陷入债务危机即源于这种杠杆作用机理。

五、微观风险的传导蔓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图1 企业风险的传导机制示意图企业风险的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

理论上说,262002年9月第10卷第3期 崔毅,杨卫,邵希娟:企业微观风险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传导分析Sept,2002Vol.10 N o.3企业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应该是普通股东,但现实中,企业经常会把风险转嫁给政府、债权人、社会公众,从而影响到宏观金融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严重时会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东南亚和韩国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风暴发生前,由于欧美国家产业升级,东南亚和韩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80年代有了很大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国家的企业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使经济结构中固定成本的比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其资本有机构成大大提高。

在出口顺畅、经济增长较快时,较高的固定成本使其收益的增长高于销售量增长。

企业的兴旺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但9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之成果开始在欧美的传统产业(即东南亚和韩国出口的产业)中得到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些国家出口竞争力遇到了挑战,与此同时,中国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出口也对上述国家构成了巨大压力。

其结果是东南亚各国的出口增长趋缓,甚至大大低于进口增长。

例如,泰国经济96年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接近40%的情况下,其出口却由上年的增长22%转为负增长。

根据经营杠杆原理,出口价格不变,出口的大幅减少(实际上是各个企业销售量减少)就使营业利润的减少大幅递增,而且东南亚各国在出口产业结构上的相似性,各国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以增加出口,导致企业的营业利润更低。

经营杠杆明显向着负的方向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其后果是企业收益大幅减少,政府的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长,外汇储备减少过速。

同时,这些国家及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外大举借债,财务结构中的负债率极高。

例如,韩国30家大企业集团95年的负债金额占资本额的比率高达400%以上。

97年,韩国外债达1500亿美金,占GDP 的30%以上;泰国外债是900亿美金,占GDP 的50%以上(国际通行警戒线是20%);印尼则超过100亿美金;马来西亚也有290亿美金外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