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电荷与电流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一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一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掌握电流的形成原因,理解电流的方向。

3.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原因。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静电现象?谁能举例说明?(2)引导学生回顾静电现象,为学习电荷和电流打下基础。

2.学习电荷的基本概念(1)讲解电荷的概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介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学习电流的形成原因(1)讲解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形成过程。

4.课堂实验(1)实验一: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实验步骤:a.准备两个轻质小球,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接触小球。

b.观察两个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c.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电流的形成。

实验步骤:a.准备一个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灯泡。

b.闭合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

c.断开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

d.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的形成原因。

5.课堂小结(2)强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流的方向。

6.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关于电荷和电流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电流的形成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课堂讲解可能过于枯燥,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1.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那电荷之间会有怎样的规律呢?生:我们猜想可能也会像磁铁一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 电荷与电流 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 电荷与电流  教案

电荷与电流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2.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增强科学兴趣教学重难点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摩擦起电的形成原理课前准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验电器,小纸屑,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摩擦起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你怎么知道物体带电?实验:用玻璃棒摩擦丝绸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使物体带上电荷。

问题:为什么摩擦之前物体不能吸引纸屑?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带正电荷,一种带负电荷。

通常情况下,带电量相等,所以相互抵消。

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能吸引纸屑?摩擦是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

这些物体所带电荷不能定向移动叫静电。

同步尝试1.自然界中只有_____种电荷。

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_____上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_____上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2.请你从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材料:两根塑料吸管(提示: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荷),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轨道。

探究(1)提出问题:两种电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建立假设: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设计,进行实验1.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带正电),另一位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带负电),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之上,该实验在小学教学中已经涉及。

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2.两位同学都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都带负电),同时将两物体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3.如果两个物体都带正电,那么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结论:同种电荷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4.1《电路图》(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特点《电路图》为初中电学首节知识,与小学的电学相比深度和难度大大提高,从心理角度分析,如果这里孩子们没有喜欢上电学知识,没有学习电学知识的愿望,那么可能孩子将一辈子学不好电学知识。

另外从知识的角度《电路图》作为电学的起始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更是学习八下的《电和磁》、九上的《电功和电功率》《电热器》等知识的基石。

本节两个课时的内容中主要涵盖了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和学会看电路图、画电路图等知识与技能。

我设计的是本节的第一课时,包含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三个部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并能判断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③认识串联、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

④初步学会动手连接单个用电器的简单电路与两个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⑤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挑战中不断获取新课知识。

②采用学生独立动手组内竞争、组内协作和组间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

③教师运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断进行自主知识构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感受电对现代人类的重要作用,形成节约用电意识。

②通过感受电源短路现象,知道短路的危害,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理解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电路状况中的短路和断路以及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教学难点①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用电器不工作的原因。

②会用串联和并联的两种连接方式使两盏电灯亮起来。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小学科学中已初步感知了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对串并联电路有点印象。

不过,除部分参加电子百拼的同学外,大多数同学的印象还是非常模糊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电荷和电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通过实验认识产生静电的原因。

通过阅读并讨论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电荷的种类,并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做产生静电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电学是初中科学课程中较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第一节课,对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至关重要。

虽然,同学们在小学时接触过电学的一些内容,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连接,但小学对电学的学习要求不高。

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打开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大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作用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四、教具准备静电实验盒、梳子、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引入干燥的冬季,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

为什么呢?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静电。

(即一些带电的物体会吸附轻小的物体)。

活动2【活动】新授接着老师用学生手里的水笔套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同学们能说一说有哪些吗?老师补充一些其他的静电现象。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做出静电。

老师强调刚才同学们做静电的时候有什么动作?这时,老师就有疑问了: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呢?是摩擦创造了电吗?带着这些疑问,通过阅读课本知识一步步解决摩擦起电的原因!(从物质的构成去了解)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带电的微粒。

一种叫质子,带正电荷,一种叫电子,带负电荷。

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

八年级科学上册4_1电荷与电流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4_1电荷与电流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4.1电路图教学目标:一、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二、明白电路的大体组成,并明白得每一个元件的大体作用。

3、会画电路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4、明白用开关操纵电路的方式。

重点难点:一、电路的大体组成、明白得各元件的作用二、判定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电路图的连接方式(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进程:【引入】现代社会是一个电气化社会。

在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电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址要用电?电从哪里来,你明白吗?--家庭和工厂用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过来的。

各类电池(熟悉各类电池:干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等)可供各类小电器用电。

一、电路【设问】电灯什么缘故会发光?如何才能使电灯发光呢?【实验】图4-3小灯泡发光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前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看小灯泡是不是还能继续发光。

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试探】通过观看实验,让同窗试探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份组成的?一、电路的组成: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途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不管何等复杂,也不管何等简单,都是由这几部份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份,电路都可不能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份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动身,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操纵电路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电能的;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操纵电能有无的。

二、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继续适才实验演示,咱们能够发觉,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两种电荷”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两种电荷”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两种电荷”教学目标和“两种电荷”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两种电荷”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度和责任感。
4. 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荷与电流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团队合作:在分组实验和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1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电荷与电流”的起始课,内容涉及“两种电荷”的概念。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正负电荷,并对比它们的特点。本节课是学生从直观现象过渡到电学理论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电学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两种电荷”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两种电荷”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两种电荷”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1)正电荷、负电荷(2)排斥、吸引(3)电子的转移(4)创造、消灭、不变

4.1电荷与电流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 对于电流方向的理解,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流向和作用,如使用电流表观察电流的方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流的存在和作用,从而加深对电流方向的理解。
3. 对于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推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等,从而推理出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5. 学生将培养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将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培养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6. 学生将培养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自信心。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1. 填空题:
(1)电荷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
(2)电流是由电荷的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按照__________的移动方向定义的。
2. 选择题:
(1)以下哪种现象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A. 摩擦起电
B. 磁铁吸引铁钉
C. 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D. 阳光透过玻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电荷与电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电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 科学态度: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电荷性质的掌握和电流方向的理解。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电荷与电流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区别。

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理解电荷的转移和中和现象。

3.认识电流的形成,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守恒定律,电流的形成。

2.难点:电荷的转移和中和现象,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棒、丝绸布、毛皮、验电器、电流表、导线等。

2.课件:电荷与电流的相关图片、动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气球和塑料棒进行摩擦,让学生观察气球吸附塑料棒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电荷与电流的知识。

二、电荷的基本概念1.讲解电荷的定义: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示例:用丝绸布摩擦过的塑料棒带有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有负电荷。

3.演示:用验电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让学生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三、电荷守恒定律1.讲解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示例:用丝绸布摩擦过的塑料棒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观察电荷的转移和中和现象。

3.讨论: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电荷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四、电流的形成1.讲解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讲解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4.演示:用电流表测量导线中的电流,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五、课堂实验1.实验一:用导线连接电流表和电源,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

2.实验二:用导线连接电流表和电阻,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守恒定律和电流的形成。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1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与磁》的第一节“电荷与电流”。

详细内容包括:电荷的概念、电荷的分类、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掌握电荷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 了解电流的形成,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概念、电荷的分类、电流的形成及测量。

难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荷实验装置、电流表、导线、电源等。

学具:电荷实验盒、电流表、导线、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荷实验,让学生观察带电体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概念。

2. 讲解电荷的概念、分类和相互作用规律,举例说明电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介绍电流的形成,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演示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电荷和电流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电荷和电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荷与电流2. 主要内容:电荷的概念、分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方向和测量电荷和电流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电荷?电荷有哪些分类?(2)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3)简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3)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的第一节“电荷与电流”。

详细内容包括: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的种类与性质;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规定;欧姆定律的引入与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荷的种类及性质。

2. 掌握电流的形成,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理解电流大小与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电荷的概念,电流的方向规定,欧姆定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测试仪,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电荷测试仪,导线,灯泡,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电荷测试仪检测物体带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概念。

2. 讲解电荷的基本概念,种类及性质,让学生了解电荷的相关知识。

3. 演示电流的形成过程,讲解电流方向的规定,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

4. 引入欧姆定律,通过实验验证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荷与电流电荷:带电体具有的性质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荷的概念及种类。

(2)解释电流的形成,并说明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阻R=10Ω,电压U=20V电阻R=20Ω,电压U=10V电阻R=5Ω,电压U=15V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荷、电流、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课堂实验操作是否熟练,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的重要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Unit 4 Teaching Plan学年:2020学年学期:第一学年(秋季)版本:浙教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级:八年级科目:科学备课人:编者:第四章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因为电子转移。

通过分组实验,知道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建立摩擦起电的本质的模型,初步形成“模型”的科学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通过分组实验,分析推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知识可解决实际问题。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

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2、难点:摩擦起电现象的原因及模型的建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旋转支架、纸屑、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二、教学过程(一)摩擦起电播放视频:“电闪雷鸣”师:雷电是怎么发生的呢?生:……………(设计意图:探测学生已有的认知,为接下来的教学服务。

) 问题:生活中有这样类似的现象吗?生1:用梳子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会吸引轻小的纸屑。

生2: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

教师演示实验:1. 先用塑料尺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2. 然后用头发摩擦后,再靠近小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再展示你的记录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和补充。

师: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是一种物质属性)师:刚才的实验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 生:师: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的第一节“电荷与电流”。

详细内容包括:电荷的概念、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形成及其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41页的1.1至1.4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掌握电荷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2. 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形成及作用。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测试仪、电流表、电路实验器材。

2. 学具:电荷测试板、导线、电池、小灯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荷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荷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a. 展示电荷测试仪,让学生观察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b. 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强调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荷测试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电流的形成及作用:a. 讲解电流的概念,演示电流的形成过程。

b. 通过电路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电荷和电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荷与电流2. 主要内容:a. 电荷的概念、种类、相互作用b. 电流的形成、作用c.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b. 画出电流的形成过程,并说明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c. 计算题:某电路中的电流为2A,电阻为10Ω,求电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荷与电流的概念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 拓展延伸:研究电荷与电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优质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优质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 电荷与电流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1课《电荷与电流》。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电学基础知识》中第一、二节,详细探讨电荷概念、性质、分类以及电流形成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概念、性质和分类。

2. 解电流形成和作用。

3. 学会使用验电器、电流表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性质和电流形成。

2. 教学重点:电荷分类、电流方向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验电器、电流表、导线、电池、小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验电器、导线、电池、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验电器检测物体带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概念。

2. 例题讲解:(1)电荷概念、性质和分类。

(2)电流形成、方向和作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验电器检测物体带电现象,并判断电荷种类。

4.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电荷性质、分类及相互转化。

(2)通过实验演示电流形成和方向。

5. 学生实验: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和方向。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荷与电流》2. 主要内容:(1)电荷概念、性质、分类。

(2)电流形成、方向、作用。

(3)验电器、电流表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是电荷?电荷有哪些性质和分类?(2)电流是如何形成?它方向和作用是什?(3)简述验电器和电流表使用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荷和电流概念有深入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但在判断电荷种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解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2)深入学习电流大小、单位及计算方法。

(3)拓展电流微观解释,如电子定向移动等。

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电荷与电流基本概念,为后续电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 电荷与电流 学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 电荷与电流  学案

电荷与电流【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电流形成的条件;3.初步了解通路、断路、短路。

【学习重点】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了解通路、断路、短路。

【学习难点】电流形成的条件;了解通路、断路、短路。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课中交流活动一: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笔杆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注:物体内有种带电粒子,一种是,带电;另一种是,带电】【演示】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带电,丝绸带电;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带电,毛皮带电。

思考:1.整个物体为什么没有呈现带电性?2.电荷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发生转移,被转移的电荷是什么类型的电荷?3.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为什么玻璃棒会带正电?活动二:阅读书本活动的内容,完成书本上填空。

(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总结: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思考: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已知A球带正电荷,试判断B.C两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活动三:通过提供的仪器(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压表等),使小灯泡发光。

思考:要使小灯泡发光一般应具备哪些仪器?画一画:将上面的仪器装置按顺序画在右框内,并标出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

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A.电源B.用电器C.开关D.导线二、小结:1.电流的形成:。

2.电流方向的规定:。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路的状态【达标检测】1.根据图1可知,此时电路为状态。

当灯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流向是,此时电路一定为状态。

八年级科学浙教版电荷和电流精品教案

八年级科学浙教版电荷和电流精品教案

电荷和电流的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能够描述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2)理解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所产生的现象。

(3)了解电流的单位安培,能够计算电流强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电荷和电流的现象。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的原因。

(3)通过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关注电荷和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在电磁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2)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电现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列举出一些电现象,如灯泡发光、电风扇转动等。

2.输入新知:(1)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将两个带电体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引导学生总结:“这种相互作用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吸引和排斥。

”(3)提出问题:“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是由于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电场的作用。

”(4)讲解电荷的概念:“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5)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所产生的现象。

”(6)通过实例与学生共同探讨电流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产生的。

3.梳理知识点:(1)讲解电流的单位安培,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2)总结电荷和电流的关系。

4.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家用电器的工作、电路中的电流等。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究电荷和电流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5.实践探究:(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1课“电荷与电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电荷”,详细阐述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电流”,介绍电流的形成、电流的计算以及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电流的形成、计算方法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电荷与电流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流的形成及计算方法。

重点: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荷演示器、电流表、导线、电池、小灯泡等。

学具:纸张、气球、导线、电池、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荷演示器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导入(1)介绍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讲解电流的形成、计算方法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

(2)分析电路中电荷的流动情况。

4. 随堂练习(1)判断电荷间的作用力。

(2)计算实际电路中的电流。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荷与电流2. 板书内容:(1)电荷:概念、性质、种类、相互作用。

(2)电流:形成、计算方法、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给定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2. 答案:(1)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质,具有正负两种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 = 电压U / 电阻R。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电荷与电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计算电流时的掌握情况。

3. 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电荷与电流现象,如静电、雷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

4.1电荷与电流(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②知道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③知道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②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③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4、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启发式教学5、教学准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旋转支架、纸屑、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6、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公益广告:节约用电。

师:电在我们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中还有哪些应用?多媒体投影:电在我们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中的应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的知识。

(板书:第四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与电流)二:新课教学师:如果老师说我们同学自己身上也会产生电,你信吗?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电的魔力。

活动一1.先用塑料尺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2.然后用头发摩擦后,再靠近小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后分组汇报要求:汇报员汇报完后,同组内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进行质疑。

(下同)师: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是一种物质属性)(板书:一、电荷)师:你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生:师: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板书:1. 摩擦起电)师: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生:冬天脱衣服时会有电尤其是晴天。

生:下雨天时没有电生:闪电师:大家说的很好,这些都是摩擦起电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1电路图
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
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3、会画电路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4、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重点难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
2、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和
并联电路)
3、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现代社会是一个电气化社会。

在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电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要用电?电从哪里来,你知道吗?
--家庭和工厂用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过来的。

各种电池(认识各种电池:干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等)可供各种小电器用电。

一、电路
【设问】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怎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
【实验】图4-3小灯泡发光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

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1、电路的组成:
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电能的;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能有无的。

2、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演示,我们可以发现,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将小灯泡取下,即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

必须防止电源短路。

不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二、电路元件和符号电路图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
1、电路元件符号:导线、电池、电池组、灯泡、开关、导线交叉不相连、导线间连接等。

2、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叫电路图。

⑴让同学画出图4-9实验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⑵变换一下图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⑶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实验】图4-10、图4-11,画出实验电路图,引入电路的连接方法
3、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是串联和并联。

如果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法叫做串联,如果把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法叫做并联。

【介绍】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和干路、支路和分支点
【补充】
1.画好电路图应注意的事项
(1)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电路器件。

(2)规范地使用器件符号。

(3)合理地安排器件符号的位置,应尽可能使器件均匀地分布在电路中,画成的电路图应清楚美观。

(4)平直地描绘连接导线,通常用横平、竖直的线段代表连接导线,转弯处一般取直角,使电路图画得简洁、工整。

2.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可以从电路中有无支路入手分析:串联电路没有其它支路,并联电路中有几个支路。

也可以从电路的通断来判别:串联电路中,断开任意一个用电器,整个电路就被切断;而在并联电路中,断开任意一条支路,其余支路仍然是通的。

3.设计电路的方法
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位置。

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还是控制支路);再将开关和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起来,若开关是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

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

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画出电路图。

作图时,电路元件要按照规定的符号画出来。

最后,根据题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

4、连接电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按照一定顺序连接;②各元件与导线间的连接要牢靠;③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④连接电路时,一定要防止用导线把电源直接连接起来。

5、识别串联电路的方法是:
(1)从连接方式去识别:在串联电路中,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

(2)从工作特点去识别。

因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所以流过第一个用电器的电流,要全部流过第二个用电器,若第一个或第二个用电器出现问题,另一个用电器一定受到影响,也停止工作,即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彼此互相影响。

(3)通过实验观察识别。

只用一个电键就可以控制串联电路的各个用电器。

6、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是:
(1)从连接方式去识别:在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是并联在电路的两点间的,所以电流的路径不是一条,而是若干条。

(2)从工作特点去识别:因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若干条,每条路径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电路,各用电器彼此互不影响。

(3)通过实验观察去识别:电路中的开关不只是一个,其中有一个控制整个电路的所有用电器,其余的开关控制各自支路的用电器。

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路图——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用电器短路
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电源短路(烧坏电源和导线)
【练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需要哪些器材(包括名称、数量)?
2)为防止接错或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

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