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系介绍
2、钻柱力学与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2.1 管柱屈曲理论与复合 管柱优化设计
通过建立和求解井下管柱在压 扭作用下的非线性屈曲微分控 制方程,综合考虑管柱自重、 约束井眼的形状,以及摩擦阻 力的耦合影响,得到了管柱正 弦屈曲和螺旋屈曲构型的系列 解析解及相应的接触力计算公 式;所得解析解与数值解均有 良好的一致性。同时,确定了 管柱保持初始平衡段、弦屈曲 构型段和螺旋屈曲构型段等所 对应的临界载荷及载荷范围, 从而确定了受井眼约束管柱的 后屈曲路径及其内力分布。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井复 合管柱的优化设计。
研究队伍和师资力量
• • • • • • • • 中国工程院士1人(2001年)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2001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次(1998、2001)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次(第四届、第六届)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次(首批 1人、第二批1人) 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次 有1人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全国政协委 员等职 另有1人兼任中国科协委员等职
1、钻井地下压力评价技术
地应力测试与解释技术 • • • • • 深层地应力测试 小型压裂解释地应力技术 偶极测井解释地应力技术 分层地应力预测技术 区域地应力数值模拟技术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与解释 • • • • • 应力应变特性测试 弹性与强度测试 蠕变特性测试 断裂韧性测试 测井解释技术
塔中68 塔中31 塔中12 塔中30 塔中50 塔中62 塔中15 塔中58 塔中69 塔中70 塔中169 塔中4-7-38 塔中52 塔中5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井工程系
(钻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2005年10月
宋先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5年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 5 年成果一览表2013 年 6 月—— 2018 年 5 月所填成果需为近5年(截止2018年5月)、且为在我校任现等级职称以来所获,该表格将作为同行专家评议重要参考,且将在申报过程中向全校公示,请各位申报人员认真如实填写。
学院 石油工程 姓名 宋先知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2.06 最高学位 博士研究生最高学历毕业院校、专业及时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2010.06参加工作时间 2010.07 高 校教 龄8年现专业技术任职时间2013.06所属二级学科 油气井工程 从事专业方向 油气井流体力学与工程近5年教学科研情况教学工作情况讲授课程情况学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课时数(本人讲授学时)授课性质(必修、选修、学位)2017-2018Advanced WellCompletion2017级硕士留学生班32(32)必修2017-2018 完井工程2015级石油工程普通班48(42)必修2017-2018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5级石油工程普通班16(16)必修2016-2017 完井工程2014级石油工程普通班48(42)必修2016-2017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4级石油工程普通班16(16)必修2016-2017 完井工程2015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48(48)必修2016-2017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5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16(16)必修2015-2016Advanced WellCompletion2015级硕士留学生班32(32)必修2015-2016 完井工程2013级石油工程普通班48(42)必修2015-2016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3级石油工程普通班16(16)必修2015-2016 完井工程2012级石油工程普通班48(42)必修2015-2016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2级石油工程普通班16(16)必修2015-2016 完井工程2014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48(48)必修2015-2016 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4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16(16)必修2014-2015 完井工程2011级石油工程普通班48(42)必修2014-2015 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1级石油工程普通班16(16)必修2014-2015 完井工程2013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48(48)必修2014-2015 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3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16(16)必修2013-2014 完井工程2011级石油工程创新班48(24)必修2013-2014 完井工程2012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48(48)必修2013-2014 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2级石油工程双学位班16(16)必修2013-2014 完井工程2010级石油工程5&6班48(42)必修2013-2014 完井工程课程设计2010级石油工程5&6班16(16)必修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硕士生毕业人数 3 在读人数11 指导博士生毕业人数0 在读人数 3负责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五年负责省部级项目 2 项;负责国家级项目 5 项。
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姓名韩国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工程领域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代码:085219是否校外人员兼职是☑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2018年5月12日填√Ⅰ个人概况姓名韩国庆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10 民族汉所在单位(具体到学院、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系联系电话010-89734339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2016.6行政职务副院长任职时间2016.5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最后学位工学博士毕业时间2004.6 毕业学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SPE会员II本人近十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共 1 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一等及以上 1 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 6 项。
目前主持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项目或重大横向委托课题共 2 项近五年科研经费共 500 万元,年均 100 万元III本人近十年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序号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时间本人单位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人总排名及在本人单位人员中排名1 油气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件研究与应用省部级、一等、2013.1 1、2、2IV本人近十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序号] 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授权日期[1]韩国庆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多分支井实验模型、系统及填砂方法(ZL 201210180178.X) 授权日期:2016.06.06[2] 韩国庆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于井筒油藏一体化的泡沫吞吐排砂实验装置及方法 (ZL 201310280949.7) 授权日期:2015.12.16[3] 韩国庆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井井筒煤粉沉降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及方法(ZL 201310007963.X) 授权日期:2015.08.05[4] 韩国庆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裂缝内煤粉运移规律可视化实验装置及其方法(ZL201210521199.3) 授权日期:2015.07.29[5] 韩国庆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复杂结构井渗流规律的电模拟系统及方法(ZL 201110436034.1) 授权日期:2014.10.28[6] 韩国庆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物理模拟可视化实验装置及其形成方法(ZL 201110439549.7) 授权日期:2014.2.14V本人近十年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获得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技成果介绍和社会评价等)名称采油采气工程优化设计与决策支持系统完成时间2016本人及其所在研究团队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完成“采油采气工程优化设计与决策支持系统”,并取得如下成果:1.基于先进的分析模型与设计理念,开发了功能齐全且适用范围宽的油气井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网络版软件。
硕士导师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备案的38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截止2009-12-2,以后的,再跟进更新】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石大京研〔2008〕13号)、《关于评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实施办法》和《关于聘请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的实施办法》(中石大京研〔2008〕14号)的有关规定,【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四日】经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将各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的38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予以备案,名单如下:一、重新认定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51名)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鲍志东、纪友亮、季汉成、金振奎、李儒峰、刘洛夫、王贵文、谢庆宾、张琴、钟大康、朱筱敏、朱毅秀地球化学陈践发、刚文哲、王春江、王飞宇、王铁冠、张枝焕、钟宁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王嗣敏、朱才伐构造地质学陈书平、漆家福、汤良杰、童亨茂、杨明慧、杨桥、于福生、曾联波、周建勋环境科学尹秀英、张强斌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周子勇矿产普查与勘探白国平、高岗、高先志、郝芳、黄志龙、姜振学、刘成林、刘小平、刘震、柳广弟、吕修祥、庞雄奇、邱楠生、王英民、王志欣、吴欣松、向才富、曾溅辉、邹华耀、李素梅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曹思远、车小花、陈小宏、戴世坤、狄帮让、高杰、黄捍东、焦翠华、鞠晓东、柯式镇、李国发、李洪奇、李景叶、李生杰、刘洋、毛志强、乔文孝、沈金松、宋炜、孙赞东、陶果、王润秋、王尚旭、王守东、魏建新、吴文圣、吴锡令、肖立志、谢然红、岳文正、张元中、周辉地质工程侯加根、康永尚、王志章、吴胜和、徐怀民、徐樟有、尹志军岩土工程刘福江、王克雄、王芝银、张广清结构工程王庆扬(兼职)、张劲、周建萍油气井工程陈勉、邓金根、樊洪海、高宝奎、高德利、金衍、李根生、李军、柳贡慧(兼职)、谭春飞、汪志明、王镇全、翟应虎、张辉、赵雄虎、郑力会油气田开发工程陈民峰、程林松、程时清、董平川、韩国庆、何顺利、侯吉瑞、姜汉桥、李春兰、李相方、梁景伟、廖新维、刘慧卿、刘月田、马新仿、宁正福、裴柏林、祁大晟、檀朝东、吴晓东、吴亚红、谢传礼、杨胜来、姚约东、岳湘安、张红玲、张士诚、张遂安、赵凤兰油气储运工程邓道明、宫敬、侯磊、黄启玉、李鸿英、李晓平、李兆慈、梁永图、吴长春、邢晓凯、于达、宇波、张帆、张劲军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杨进工程力学李云鹏、帅健、张宏机械电子工程段礼祥、焦向东(兼职)、梁伟、林立、刘录(兼职)、吴世德、俞建荣(兼职)、张蓬机械设计及理论陈家庆(兼职)、段梦兰、李振林、刘忠、王德国、喻开安、曾鸣、张仕民、赵宏林、朱宏武材料学车俊铁(兼职)、陈长风、崔立山、高万夫、高伟、李鹤林、张瑛、郑雁军、周海(兼职)、周琼热能工程姬忠礼、张永学、赵洪滨信号与信息处理曹旭东、姜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梁华庆、梁志珊、罗雄麟、双凯、徐宝昌、左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刘得军、钱步仁安全技术及工程樊建春、张来斌无机化学孙乾耀有机化学郭巧霞物理化学陈玉化工过程机械毛羽、时铭显、孙国刚、魏耀东、吴小林化学工程陈光进、郭绪强、胡玉峰、刘艳升、卢春喜、马庆兰、孙长宇、张锴、朱建华化学工艺陈胜利、段爱军、高金森、蒋庆哲、柯扬船、李瑞丽、刘植昌、史权、孙学文、徐春明、许志明、张文慧、赵锁奇、赵震、周红军、周亚松生物化工王靖、张忠智应用化学董朝霞、高芒来、郭继香、郭绍辉、柯明、李明远、李术元、林梅钦、刘爱贤、刘红研、彭勃、宋昭峥、汪树军、王大喜、俞英、岳长涛、郑晓宇工业催化鲍晓军、窦涛、巩雁军、黄星亮、刘百军、刘昌见、申宝剑、沈志虹、魏伟胜、徐建、余长春环境工程陈进富、吕荣湖、阎光绪、詹亚力金融学刘林、王震、吴志勤产业经济学刘毅军、孙竹、熊苡经济法学徐英华、周茜管理科学与工程董秀成、宫雨、张宝生、周庆会计学郝洪、孙梅、王琳、张先美、郑仕敏企业管理陈大恩、方红、梁喜书、马义飞、牛琦彬、杨久香、殷建平技术经济及管理冯连勇、罗东坤、孙仁金计算数学刘建军、张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穆铮、李晓童应用数学梁景伟、刘奋、石军、肖磊、张毅理论物理王爱军、张鹏凝聚态物理卢贵武、王芳、钟寿仙声学邵长金光学赵昆无线电物理孙为、唐炼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路游计算机应用技术李国和、王新、王智广、朱丽萍马克思主义哲学董贵成、董立河、李卫红、秦佺柱国际政治韩英军、庞昌伟、王鸣野、徐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丁英宏、饶恒久思想政治教育曹培强、陈桂刚、葛南、刘韵秋、赵庆海高等教育学胡庆喜英语语言文学戴卫平、单小明、董静萍、郭青、江淑娟、裴文斌、孙旭东、田惠芳、王忠智、徐方富、张希永、张志勇、赵秀凤二、重新认定兼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121名)海洋地质王英民、李素梅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守东、魏建新、刘洋、沈金松、曹思远、陈小宏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李儒峰、朱筱敏构造地质学邱楠生环境科学王铁冠、张枝焕、钟宁宁、曾溅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狄帮让、鞠晓东、柯式镇、王润秋矿产普查与勘探王嗣敏地质工程曾联波流体力学樊洪海、汪志明、宇波、宫敬、杨胜来、岳湘安岩土工程董平川、杨进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宫敬油气井工程李相方油气储运工程张宏、帅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高德利、王克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赵宏林机械电子工程刘得军、张来斌、樊建春、陈家庆(兼职)、王德国、曾鸣、张仕民机械设计及理论张来斌、林立、刘录(兼职)、焦向东(兼职)、车俊铁(兼职)材料学林立热能工程李振林、朱宏武信号与信息处理梁华庆、双凯、钱步仁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吴世德、梁志珊、左信系统工程罗雄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刘得军安全技术及工程段梦兰、高万夫、高伟、李鹤林、帅健、张宏有机化学刘植昌、高芒来、王大喜化工过程机械姬忠礼、卢春喜、张锴化学工程毛羽、时铭显、孙国刚、魏耀东、魏伟胜化学工艺孙乾耀、陈光进、郭绪强、卢春喜、柯明、鲍晓军应用化学郭巧霞、蒋庆哲、赵锁奇、周亚松、黄星亮、刘百军工业催化赵震环境工程刘艳升、朱建华、王靖、郭绍辉、彭勃、俞英、郑晓宇金融学郝洪、熊苡产业经济学吴志勤、徐英华、董秀成、方红、梁喜书管理科学与工程王震、刘毅军、马义飞、牛琦彬、冯连勇、罗东坤企业管理王琳、张先美、董秀成、张宝生、孙仁金、罗东坤技术经济及管理张宝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石军无线电物理赵昆、卢贵武计算机系统结构王智广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李国和、李洪奇计算机应用技术李洪奇、路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董贵成、李卫红、庞昌伟思想政治教育丁英宏高等教育学葛南、刘韵秋三、新增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5名)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鲜本忠地球化学李美俊矿产普查与勘探李潍莲油气井工程黄中伟油气田开发工程代金友、顾岱鸿、王瑞河(兼职)机械电子工程曹建树(兼职)、冯音琦(兼职)、吴立志(兼职)、薛龙(兼职)机械设计及理论蔡晓君(兼职)、戴静君(兼职)、齐俊林、罗晓兰材料学郑树启化工过程机械陈建义化学工程刘梦溪化学工艺姜桂元、孟祥海应用化学黄海燕工业催化范煜产业经济学郭庆方企业管理张海霞计算数学杨立敏应用数学陆晓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吴冲凝聚态物理张万松声学林春丹光学陈少华、赵嵩卿计算机应用技术鲁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饶胜文高等教育学薛谦、张云祥四、新增兼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4名) 海洋地质邱楠生固体地球物理戴世坤构造地质学向才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高杰地质工程童亨茂、吴欣松流体力学程时清结构工程刘福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李兆慈油气田开发工程邵长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王芝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曹旭东安全技术及工程陈长风、李相方、王德国高分子化学柯扬船化学工艺李术元、罗雄麟、宋昭峥生物化工柯扬船应用化学赵震工业催化王大喜环境工程郭继香、刘昌见、张忠智金融学孙竹经济法学陈大恩管理科学与工程孙梅、殷建平凝聚态物理孙为、张鹏、赵昆声学乔文孝高等教育学季汉成、肖磊。
中石油专业学校推荐信(3篇)
第1篇您好!我谨以此信向您强烈推荐我国石油工程专业的一所知名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这所大学在我国石油行业享有极高的声誉,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我衷心希望贵校能够给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一、学校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青岛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第一所以石油开采为特色的高等学府。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突出、校园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大学。
二、专业优势1. 优秀的教学资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高。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实习和科研机会。
2. 严谨的学术氛围: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石油工程领域,学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优秀的就业前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毕业生签约了世界500强企业或服务于国家能源行业。
学校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三、特色学科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该学科在我国石油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地质工程师。
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该学科是全国评估中获得A评级的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3. 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在全国评估中获得A-评级,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四、推荐理由1. 学校在石油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为我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实习和科研机会。
3. 学校与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综上所述,我强烈推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贵校的合作伙伴。
最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日期:2016-11-182016-2017学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以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为契机,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加强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明确培养目标,稳定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本科生源质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立足石油、服务社会、走向世界”的服务面向定位;提出了造就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具有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优秀专门人才的本科培养目标。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7个,2017年招生专业26个。
2017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共15066人,其中本科生7676人,占全日制在校生的50.95%。
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见表1。
表1: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学生类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预科生总计人数7676 5620 1253 455 62 15066 比例%50.95% 37.30% 8.32% 3.02% 0.41% 100.00%专任教师正高职称副高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总计人数240 376 292 47 955 比例% 25.13% 39.37% 30.58% 4.92% 100.00%专任教师博士硕士本科总计人数753172 30 955比例% 78.85% 18.01%3.14% 100.00%专任教师34岁以下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总计人数239 337 307 72 955 比例% 25.03% 35.29% 32.15% 7.54% 100.00%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本科专项实验经费本科专项实习经费总额(万元)7459.46 3118.76 1075.2 264.67生均(元)5119.036508 2140.242 737.8534 181.62922.校舍建设情况学校近年来通过购置、租赁、新建楼宇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展办学空间。
庞雄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庞雄奇-中国⽯油⼤学北京申报⼯程博⼠研究⽣指导教师简况表姓名庞雄奇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程领域名称:地质⼯程代码:085217是否校外⼈员兼职是?否中国⽯油⼤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2018年5⽉14⽇填√Ⅰ个⼈概况姓名庞雄奇性别男出⽣年⽉1961.08 民族汉所在单位(具体到学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联系电话89734236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1995.9⾏政职务任职时间最后学历研究⽣最后学位博⼠毕业时间1991.07 毕业学校中国地质⼤学(北京)毕业专业⽯油地质与勘探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科技部,国家“⼗三五”科技创新资源领域专项规划编制专家;科技部,国家863项⽬油⽓勘探开发领域召集⼈兼主题评审专家;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常规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学会理事,⽯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与化⼯联合会,国家⼗三五油⽓勘探开发领域技术预测研究⾸席科学家。
II本⼈近⼗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总排名前3)共 7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等及以上 7 项作为第⼀发明⼈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 13 项。
⽬前主持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重点⼯程类科技项⽬或重⼤横向委托课题共 2 项近五年科研经费共 1488 万元,年均 297.6 万元III本⼈近⼗年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总排名前3)序号项⽬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时间本⼈单位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总排名及在本⼈单位⼈员中排名1 2 3 4 5 6 7 叠合盆地复杂油⽓藏成因机制与预测⽅法及应⽤成效;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藏成因机制、预测⽅法及其在库车坳陷的重⼤发现;渤海地区油⽓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复杂油⽓藏相控预测及其重⼤应⽤成效;油⽓临界成藏理论、评价⽅法与重⼤勘探成效;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辽河探区西部凹陷深化勘探理论与实践;省部级、⼀等、2016.11省部级、⼀等、2014.11省部级、⼀等、2014.11省部级、⼀等、2013.01省部级、⼀等、2012.03省部级、⼀等、2012.02省部级、⼀等、2009.101、1、11、1、11、1、11、2、21、1、11、2、21、1、1IV本⼈近⼗年以第⼀发明⼈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序号] 发明⼈,专利权⼈,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期,授权⽇期[1]庞雄奇;王阳洋;沈卫兵;肖爽,中国⽯油⼤学(北京),含油⽓性盆地有效储层的分析⽅法和装置,ZL201410752113.7,2017.05.03,2017.05.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德育》
【年(卷),期】2019(000)002
【摘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6月,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总页数】2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程师学院为例 [J], 雍太军;曾溅辉;詹健;伊璨
2.高校美育中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J], 李玲
3.中国近代地质史话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论坛"交流报告 [J], 刘瑞珣;童亨茂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 郝龙帅;刘梦頔;张瑛媛
5.石油工程本科全英文留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本科全英文留学专业为例 [J], 隋微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庞昌伟简介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庞昌伟简介庞昌伟,国际政治学博士,教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历:1983.09-1985.07,齐齐哈尔师范院黑河分院外语系,一二年级1985.09-1987.07,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国家重点学科),三四年级本科1992.08-1995.07,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苏俄经济史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1999.09-2002.0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系,副译审,博士学位研究生2010.3-2010.3,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能源系统研究所博士后访问学者工作简历:1987.07-1992.09,齐齐哈尔师范院黑河分院(黑河学院)外语系,助教、讲师;1995.9-1999.9,黑龙江省北亚集团,翻译;2002.07- 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科院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1992年9月评为讲师,2001年9月评为俄罗斯研究副译审,2005年评转为副教授,2006年6月晋升国际政治学教授。
2009年6月晋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方向)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俄罗斯中亚能源问题、大国关系、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等。
2002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俄罗斯能源外交:理论与实践》。
学缘为俄语本科、世界史(俄罗斯经济史)硕士、法学博士、能源资源经济学博士后。
教学与研究生培养:承担研究生学位课《国际石油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概论》;人文素质课《国际石油政治学》、《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
独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8人,2007-2011级国际石油政治研究生13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生2人。
科研成果:负责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情况: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2项,其他横向项目2项。
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和级别起止年限承担任务1、2、3、4、5、《俄罗斯能源资源战略与油气外交研究》《东北亚能源安全对话机制》《中国与全球油气资源重点区域合作研究》《俄罗斯地区投资规划研究》俄罗斯中亚地区能源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03BGJ023)2006年吉林省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3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3-20102006-20072009-20122009-20102009-2012主持人第一负责人子课题1主持人主持人代表性作品:1、《中亚里海油气管道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态势分析》《俄罗斯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06年第2期;2、《俄乌天然气危机与里海油气流向博弈分析》《国际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06年第3期;3、《俄罗斯人口危机与移民政策透视》《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6年2月号总第47期,(香港中文大学主办、教育部核定CSSCI);《哈斯布拉托夫论十月革命、苏联解体、叶利钦和普京体制》《外国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5、《中亚里海油气地缘政治博弈》香港《中国评论》2006年第6期;6、《携手共寻全球能源安全》《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第7期;7、《里海油气管道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态势分析》,人大复印,《国际政治》2006第10期,CSSCI;8、《巴杰管道贯通里海增添石油出口大动脉》《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1期;9、《五国石油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分析》《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年第1期;10、《俄白“友谊”不能承受之重》《中国石油石化》2007年第2期,第一作者;11、《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华网理论版“政治前沿”2007.10.25.;12、《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流向与大国在中亚博弈》《外国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13、《油价补贴:肥水流向国际游资》《中国与世界观察》(清华大学)2008年第2期;14、《美元贬值是油价飙升主因》《国际融资》2008年第6期;15、《新疆与中亚合作:前景广阔意义深远》《中国经贸(中亚俄罗斯版)》2008年第10期;16、《发展低碳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7、《土库曼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政策与决策分析》《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6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18、《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能源战略转型》《求知》2009年第9期;19、《纳布科项目与美欧俄及里海新兴资源国能源博弈》《国际展望》2010年第2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导师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导师简介姓名朱建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2博导属性□院士□校外兼职博导□跨专业博导工作院系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10-8973 3711电子邮箱rdcas@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邮政编码102249学历简介学历毕业院校专业毕业时间本科郑州工学院无机化工1983.7硕士郑州工学院化学工程1986.7博士天津大学化学工程1990.12专业名称化学工程研究方向介绍1.催化反应工程聚丙烯反应器的安全稳定性分析,稠油催化改质技术及新型水合物反应器的开发。
2.强化分离过程原油深度预处理脱金属技术研究,液化气及丙烯精密脱硫技术研究。
3.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混合二元酸酯化生产可生物降解的高档润滑油添加剂,高矿化度卤水的综合利用,铀矿溶采技术研究,炼油工业废水及生活用水的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开发。
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开发出原油深度预处理脱金属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油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减缓金属元素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毒害作用,提高液收及掺炼比,降低石油焦的灰分,提高石油焦的档次,为稠油及劣质原油的加工提供支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及山东恒源石化股份公司,效果优于美国Bake Huges的同类产品,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发出丙烯吸附精密脱硫技术,为降低聚丙烯催化剂的消耗,提高聚丙烯单体的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文名称发表时间刊物名称The study on demetallizationtechnique for high viscous crudeoil in Liaohe oil field200607 Energy & Fuels甲烷—四氢呋喃—水体系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的实验和模型化研究200605 化工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导师简介
(内容更新时间:2011年3月)
姓名 吴小林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7 博导属性 □院士 □ 校外兼职博导 □ 跨专业博导 工作院系 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10-89734336 电子邮箱 wuxl@ 通讯地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办 邮政编码 102249 学历简介 学历 毕 业 院 校 专 业 毕业时间 本科 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化机专业 1985 硕士 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化机专业 1988 博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2007 专业名称 化工过程机械 研究方向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相流分离技术与装备,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石油化工领域的多相流分离技术,主要研究聚丙烯装置中聚丙烯与氮气的分离;(2)天然气输气管道分离技术,研究天然气输气管线上气固、气液分离技术研究;(3)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 2008-2010年,在国外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3篇,完成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两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近三年代表性论文 论 文 名 称 发表时间 刊物名称 天然气净化用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性能 2010 化工学报 高压下多管旋风分离器压降模型 2010 化工学报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vestigations on particle sampling for high-pressure natural gas 2008 Fue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a cyclone separator performance at an extremely low particle concentration 2009 Powder Technology 天然气净化用多管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 2010 过程工程学报 陶瓷滤管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特性测定与分析 2010 过程工程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于公布2011年校级培育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为推动学校基层教学团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教学水平,依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中石大京校〔2010〕9号)文件,我校组织了2011年校级培育教学团队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经各单位申报、评审专家评审,共评出30个校级培育教学团队,现将结果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表。
希望各培育教学团队能够经过两年的培育和建设,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在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取得预期成果,为其它团队的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零一一年七月六日
2011年校级培育教学团队名单
1 / 1
1 / 1
1 /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附件清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附件清单一、教学团队成员情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成员表二、主要授课情况1、2009级石油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表2、团队主要成员2009年度课程表三、教材建设情况1、近年来编写主要教材一览表2、“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油层物理学》3、“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第二版)》4、“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5、“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工程流体力学》6、“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石油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石油工程概论》7、北京市精品教材《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上、下)8、北京市精品教材《流体力学》9、北京市精品教材《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10、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钻井液工艺学(第四版)》11、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完井工程》、《石油科学概论》公布文件1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方法》13、教材《现代试井分析》14、教材《热力采油技术原理与方法》15、教材《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6、教材《完井工程》17、教材《石油工程实验指导书》18、教材《油层物理》英文版19、教材《钻井工作流体导论》四、主要教学获奖情况1、2009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证书2、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证书3、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证书4、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中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人才支撑体系的探索与建设》证书5、2005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石油工业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证书6、2004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石油工业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证书7、2004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规格、多元化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研究》证书8、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石油高校流体力学实验室创新体系研究》证书9、2004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点面结合阶梯式动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证书10、2001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石油主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证书11、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教材证书12、1999年第二届石油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证书13、1999年第二届石油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改革教学管理优化培养模式》证书14、2009年北京市精品课程《油层物理学》证书15、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采油工程》文件16、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油藏工程》证书17、2006年北京市精品课程《采油工程》证书18、2009年北京市精品教材《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证书19、2009年北京市精品教材《流体力学》证书20、2009年北京市精品教材《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证书21、2006年北京市精品教材奖《油层物理学》证书22、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奖《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证书23、200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体力学实验中心》证书24、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公布文件25、2007年张士诚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证书26、2002年刘慧卿被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证书27、2005年张士诚《采油工程》被评为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品牌课程证书28、2004年《加强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人才》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29、2004年《油层物理学》(教材)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30、2007年《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教材)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31、2007年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与建设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证书32、2007年大学生学风建设理论与实践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五、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情况1、2000年国家级教改项目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结题验收登记表2、2007年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批准文件3、2005年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基础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程质量监控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批准文件4、2006年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石油类高校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适应石油石化企业跨国经营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批准文件5、2007年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石油科技概论〉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实践》批准文件6、2008年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仿真平台,探索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批准文件7、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石油工程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研究》、《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质量标准研究》批准文件六、主要科研获奖情况近年来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一览表2、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高德利等)证书3、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振空化射流技术与应用》(李根生等)证书4、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层盐膏岩蠕变规律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邓金根等)证书5、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高抗挤套管与复合管柱技术》(高德利等)证书6、实用新型专利《高水头小型流体力学多功能实验仪》(曹文华等)证书7、发明专利《膨胀管的旋转膨胀工具》(高德利)证书8、2009年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陈勉、金衍等)证书9、2009年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化学固壁和保护油气储层的钻井液技术与工业化应用》(鄢捷年等)证书七、主要教改论文1、建设本科主干特色专业培养高素质石油石化人才,张士诚等2、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内容改革,张士诚等3、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张士诚等4、多规格、多元化“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汪志明等5、本科课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张士诚等6、认清双重意义,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张士诚等7、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培养石油石化国际化人才,张士诚等8、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翟应虎等9、坚持行业特色走特色大学发展之路,翟应虎等10、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杨胜来、李燕11、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实习质量的研究与实践,杨胜来12、浅谈石油工程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刘慧卿、姜汉桥13、《油层物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杨胜来八、主要科研课题团队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九、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获奖一览表。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保障。
为了增强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国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推进产教融合,引导人才流动等方式,逐渐构建起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下面就是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十大典型案例评选。
首先是北京中芯国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案例。
中芯国际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硅片制造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公司建立了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从技能操作员到高级工程师,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全面的成长机会。
其次是长城汽车的技能大师培养案例。
长城汽车利用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技术资源,打造了技能大师培养计划,通过与高校合作,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批扎实的汽车技能大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个案例是上海机床的师傅工作室建设案例。
上海机床通过创建师傅工作室的方式,将老一辈技能精湛的工匠和年轻一代的员工紧密结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完成技术的传承。
师傅工作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个案例是世茂集团的产教融合案例。
世茂集团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将高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了一批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第五个案例是深圳水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案例。
深圳水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班、引进水务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做强做优。
第六个案例是浦东机场的职业技能竞赛案例。
浦东机场利用职业技能竞赛的平台,鼓励员工争先创新,通过参与竞赛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七个案例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养项目,为企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第八个案例是武汉轨道交通的技能比武案例。
武汉轨道交通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活动,不断激发员工的工匠精神,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企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会计》示范性双语课程师资队伍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
该师资队伍经过多年的管理会计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水平,能驾驭整个双语教学过程。
该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均衡,学缘结构具备本领域不同学科的教学背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科学合理,师资配置充足,发展趋势良好。
教师在认真完成授课安排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发表了相关教学研究论文。
戚艳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系讲师,管理学博士(2006
年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注册会计师。
曾在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授课,分别讲授了CFA 英文版教材《财务管
理分析》(双语)(Financial Management Analysis )、英文版《管理会计》(Managemental Accounting )。
2006年至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
管理学院先后讲授《管理会计》(双语)、《税收会计》、《税收理论与实务》、《会计学原理》、《会计英语》等课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主要研究领域: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会计等。
在《财
政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财贸研究》、《财经论丛》等杂志上发
表论文20多篇。
2005 年在财政部会计司实习,参与财政部内课题的编写以及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前期工作;国家“十五”级规划教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的副主编;参与中石油财务公司与清华
大学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编写;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营
利组织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的主要参与人;为财政部重点会计课题“政府会
计准则准则体系研究”(2008-2009)的主要参与人。
张先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主任、会计学专业负
责人、会计系支部书记,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会计系。
主要研究领域: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石油天然气
会计和投资经济与财务管理。
多年来,一直从事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讲授的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高级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
计等。
对石油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会计理论与实务与会计控制均进行
了相应程度的研究。
已完成《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加强成本控制》、《采油厂组
织结构整体优化研究》和《辽河石油勘探局“十一五”规划外部环境研究》等横
纵向课题10 余项,在《财务与会计》、《石油企业管理》等刊物上公开发表
论文数篇,2006 年9 月《试论油气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的问题及措施》一文
被评为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优秀论文并收录。
完成《采油厂成本管理研究》一书的编著,参与《成本会计学》和《运筹学》等书的编著工作。
孙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1991,7 北京科技大学管
理科学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4,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
管理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石油天然气会计和投资经济与
财务管理、石油经济,先后给本科生开设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技术经济等课程,先后给研究生开设技术经济学、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
曾参与《青海
油田环境·效益·对策》一书的编写,近期在《辽宁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有
关教育和石油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十余篇,曾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并发表英文
论文。
参与《BGP 国际业务竞争力分析》、《世界物探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
和BGP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问题研究》、《胜利油田老油区维护运行机制研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中油集团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等十余项
课题研究。
荣获2000-2002 年石油大学(北京)优秀教师,参与的课题获得商务部三
等奖、胜利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石油大学 (北京) 年科技进步三等奖、青
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石油企业管理优秀著作三等奖等。
王珮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工商管理学院财务会计系讲师。
2004 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并获得管理学硕士。
曾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石油系统对外合作人员培训班讲授《管理会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税收会计》、《税收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教学经验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受到各类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主要研究领域: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和税收理论与实务研究等。
先后主编和参编过《金融工程学》、《国际财务管理》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