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精编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定稿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一【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分小组学习。
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___,下至_______时共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分______书、______表、______本纪,______世家,______列传,共______篇,50余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3、积累常见文言语法及例句学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司马迁与史记1、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2、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史记体例与内容1、本纪:12,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2、世家:30,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
3、列传:70,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4、表:10,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5、书:8,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三、初读感知问题1: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明确]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完璧归赵②渑池之会③负荆请罪问题2: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四、完璧归赵(一)、人物简介(第1节)A、重点语句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思考:在介绍人物出场时,作者采用何种方法?1、出场身份:一贵一贱2、人物介绍:一详一略(二)、完璧归赵的起因(第2-3节)A、重点字词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徒见欺即患秦兵之来可使报秦者何以知之窃计欲亡走燕以此知之而君幸于赵王乃亡赵走燕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臣请完璧归赵B、重点语句翻译(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5)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通过对文本的研习,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学习流程】模块一、情境引读1、文学常识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其后的文学家们无不熟读《史记》,把它当作文章的典范。
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魅力悠久深厚的传统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
2、基础字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使人遗()赵王书可与不()臣愿奉()璧往使大王见臣列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舍相如广成传()舍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乃使其从者衣()褐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臣请就汤镬()请奏盆缻()模块二、整体感知1、文章梗概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梳理并把握文章整体思路,回顾人物写作手法,重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2、分析掌握人物形象。
3、回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这是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学习要点(一)简介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1.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也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官至太史令。
司马迁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资料。
名山大川壮其气,古迹佚事富其闻。
后继父任职太史令,得以阅读国家所藏图书。
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奋完成所著史书。
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2.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起传说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130篇,50多万字。
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
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时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
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
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二)课文内容1.内容结构课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廉蔺其人。
此部分第1层(第1自然段)写廉颇功大威勇,第2层(第2自然段)写蔺相如本宦者令舍人。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廉颇、蔺相如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情境,体验他们的决策过程。
其次,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廉颇、蔺相如的决策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参与度很高,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课程中加入更多关于历史文化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行为。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成果分享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的理解较为深入,他们能够把握住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意识到需要更加细致地解释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通过例句和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可以设计一些词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印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史记》中人物列传的基本特点。《史记》是我国古代纪传体通史的代表作,人物列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其性格特点和历史价值。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司与迁与《史记》。
②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③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④学习并探究人物传记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
2、鉴赏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
3、学习并归纳本课人物传记的写法,提高写作技能。
〖课前预习〗将全班学习分为四组,每组任命组长一人,主持一人,分别完成对作家作品及背景、字词句知识点归纳、分析情节、鉴赏人物四项任务。
课前搜集整理的材料制作成演示文稿,供课堂上交流。
〖学习内容〗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教师提示:翻开历史,溢满书香;增长智慧,考鉴兴亡。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风流人物。
那么,在弱肉强食、英雄乱世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请同学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史记》中的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多媒体显示及学习内容。
二、了解任务,明确目标多媒体显示:模块一:知人论世学习任务:搜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了解时代背景。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内容预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教学难点、重点分析 ]学习目标2、3【学习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不仅如此,《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你还没。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路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参照《名师一号》进行整理、识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避匿 ( ) 汤镬( ) 肉袒 ( ) 盆缶 ( ) 案图 ( )可予不 ( ) 渑池( ) 诈佯 ( ) 列观 ( ) 皆靡( )传舍 ( ) 甚倨 ( ) 不怿( ) 衣褐 ( )( ) 睨柱 ( )3、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4、参照《名师一号》85页,梳理文言现象。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并适当拓展。
许易幸负见引顾就因以探究提高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3、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4、“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当堂检测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君幸于赵王幸:宠幸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如果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示:给……看2、“负”字在本文中多次出现,下面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贪,负其强负:凭借,倚仗B.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负:背着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负:担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大王亦幸赦臣②十恶不赦B.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②前倨后恭C.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口诛笔伐D. ①且相如素贱人②素不相识4、下面的句子为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 ( )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求人可使报秦者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 大王见臣列观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B.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②左右欲刃相如C.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②舍相如广成传舍阅读14——16段,完成下列问题。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高一2部使用时间:2017.03【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疏通朗读障碍,3.阅读第一段,梳理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落实第一段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体会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52万字,包括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以“,”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后人尊称“史圣”。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3.背景链接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熟读课文,疏通障碍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字音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 ) 可予不()渑池()叱()之列观()皆靡()睨柱()传舍()甚倨()不怿()衣()褐遗()赵王书赦()免二、自主学习第一段1.字词解释1)拜为上卿拜: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闻: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2.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理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3.批判性阅读,客观评价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意义。
相关资料:《史记》和司马迁,时代背景,查阅《鸿门宴》导学案。
自主学习:一、通假字(挑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可与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二、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⑸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三、古今异义词⑴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今义:⑵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古义:今义:⑶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今义:⑷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古:今: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1)宁许以负秦曲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大王必欲急臣怒发上冲冠严大国之威(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舍相如广成传舍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左右欲刃相如臣乃敢上璧(3)卒廷见相如奉璧西入秦怒发上冲冠间至赵矣五、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3)求人可使报秦者(4)君何以知燕王王问:“何以知之?”六、重点句子翻译⑴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⑵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七、整体感知,划分层次⑴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哪三个故事?⑵请把文中第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概括。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分析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和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请概述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1)第1~2段:(2)第3~13段:(3)第14~16段:(4)第17~21段:二、自练自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臣请完.璧归赵 ()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 ()8.左右欲.刃相如 ()9.秦王恐其破.璧 ()10.毕礼而归.之()(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请人遗.赵王书遗:古义:今义: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 古义:今义:3.宣言..曰宣言: 古义:今义:(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于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2.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
3.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4.蔺相如两次外交斗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一个舍人平步青云,竟位居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的廉颇之右,他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文中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5.本文通过三件事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但在历史上对“完璧归赵”这一事件有着不同的评价,如王世贞就认为,赵国因一璧之故,加重了秦王对它的仇恨,也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课前预习】1、自读全文2、自己解决本课的生字、生词,写在积累本上。
课上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3、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编年体《资治通鉴》1、《史记》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
其父死后,司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C艰难发愤在受宫刑后发愤写出《史记》,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
3、《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是纪传体史书。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3)“前四史”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司与迁与《史记》。
②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史记》相关文学常识及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学习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积累文学常识。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探究。
【知识链接】☆关于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人。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之后,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对以后编写《史记》有很大帮助。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
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
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
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传记导教案(一)课型:新讲课主备人:高一 2 部使用时间:【教课目的】1.认识司马迁及《史记》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疏导朗诵阻碍,3.阅读第一段,梳理文言现象。
【教课要点】疏导落实第一段要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课难点】领会廉颇蔺相如以全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知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 篇, 52 万字,包含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此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样典章制度记礼、乐、乐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以“,”一语来称道其优秀的文学价值。
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有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后代尊称“史圣” 。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草拟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文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收藏的大批图书、档案和文件。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诚匈奴的李陵辩白而被捕坐牢,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奋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3.背景链接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盛,它要一致中国,采纳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踊跃对外扩充。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物归原主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应付楚国,因此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攻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矛盾,就是在这类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熟读课文,疏导阻碍讲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字音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 ) 可予不()渑池()叱()之列观()皆靡()睨柱()传舍()甚倨()不怿()衣()褐遗()赵王书赦()免二、自主学习第一段1.字词解说1) 拜为上卿拜:2)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闻:3)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2.特别句式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1、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三、学习重点、难点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3、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四、学时安排:3课时五、学习步骤(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常识填空: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8 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2、给下列字词注音:缪贤舍人()西河渑池()秦王不怿()3、解释词语。
A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⑵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⑶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B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C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D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E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F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G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4、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类型:a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b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①何以知之.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拜送书于廷5、找出本文中的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精编版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2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幸、引、负)虚词(乃、以) 2.强化文言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复习安排:1.早自习30分钟,完成“课前自学案”部分 2.课上答疑、迁移并辅导 3.课后学生 学习过程:课前自学案(请用10分钟复习课文与相关笔记,然后用15分钟完成下面的题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课堂提升案(请用30分钟完成下面三段文言中划线部分以及课内重点语句的翻译)(一)(2009江西卷)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
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答:(2分)课内知识勾连:1.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二)(2009年辽宁卷)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以治干.称。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答:(4分)课内知识勾连: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三)(2009年全国卷Ⅱ)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点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境意识”很重要哦课后巩固案(请在18分钟内完成下面题目)链接最新高考题:(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统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③帖:安定,顺从。
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B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不求闻达于.诸侯C 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 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A 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B 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C 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D 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
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
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3分)译文:(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4分)译文:(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3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译文:作文素材积累:◆想一想本文可用来论证什么话题呢?一、蔺相如的角度1、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可论证: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
2、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论证:多一点宽容。
二、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1、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论证:要勇于认错、改过。
2、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
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者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
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
——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领导者戒之三、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1、从事件本身来看:(1)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2)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3)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
可论证: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
2、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
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
可论证: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
3、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
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
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
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
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试着形成片段吧:例:“面对差异”作文片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北国风光磅礴的美;细流涓涓,炊烟袅袅,这是南国风情阴柔的美。
两种风景看似天差地别,但却共同组成了锦秀河山,两者须得共存。
美各有千秋,要让它们展现的淋漓,就要学会求同存异。
廉颇骁勇善战,“以勇气闻于诸侯”,为赵国打下半壁江山;蔺相如能言善辩,庭叱秦王,完璧归赵,终成美谈。
两人性格迥异,一文一武,一刚一柔,差异如此之大。
然而一个人难以拥有全部的优点,二者共存却可刚柔并济。
他们找到了彼此的共同之处——保卫赵国。
于是抛弃前嫌,优势互补。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此两人在也。
面对个性的差异,将相优势互补保全国家,这是求同存异的智慧。
(青岛九中高三八班何山)参考答案:课前自学案部分一、纪传体《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二、其它重点字词:1.白白地:徒见欺只: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2.之:这,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3.倨:傲慢前倨后恭4.间:偷偷地,秘密地道芷阳间行/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侯生乃屏人间语5.靡:倒下所向披靡课堂提升案部分(一) [解析]划线句子第二个分句中“名”是一个意动用法,但缺少主语,通过上文“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和下文“尽取所偿负还之”的语境可以很清楚推断出卖酒者邀请客人玩博弈游戏是一种刻意的关心行为,目的是为了让客人可以无所顾忌大吃大喝,因此博弈的发起者应该是卖酒者的行为。
因此正确译文应该是:天冷非常寒冷,(如果我)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课内部分:依据上下文注意“鄙贱之人”之前的主语添加,注意“不若也”前后主语和宾语的添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二)[解析]划线句中要注意“清洁”“礼”“异”“效”四个关键词。
上文语境中叙述孙谦“强力为政,吏民安之”“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很清楚表明他施政有方,因此“嘉”应该是赞许、赞赏之意;而“清洁”应该是指孙谦的品行,所以在句子中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礼”也就顺理成章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厚待、礼待;异,是高祖的一种看法,所以是意动用法,本意是不同、有所区别,可以译为认为(他)不一般,很奇特;效,前面的词是自,自效,不可能是自己仿效自己,所以否定仿效的词义,引申为验证、证明。
因此整句可以译为:(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用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不一般。
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课内部分:依据上下文,注意“详”、“待”、“不行”几个重点词语的翻译。
(三) [解析]这句话是原平对别人的劝告的回复,因此要准确翻译划线句子,可以从上文语境中别人劝告的内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