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合集下载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起着重要的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以及维持机体内稳定的功能。

白细胞的计数与分类是临床血液学中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疾病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进行深入介绍。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的体积内,计算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手工计数法和自动计数法。

手工计数法是通过显微镜下人工统计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数量,相对较为繁琐,但结果准确可靠;而自动计数法则是利用血细胞计数仪来测量血液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速度快,并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按照形态特点和功能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类。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也称为多形核白细胞,其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常呈珠链状排列。

中性粒细胞在人体中的比例最高,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淡紫色的细胞,其细胞核很大,占细胞的大部分空间。

淋巴细胞的比例一般占总白细胞的20-40%。

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产生抗体来识别和抵御外来抗原,发挥着重要的抗体免疫功能。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细胞核形状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

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约为3-8%。

单核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的功能,能够吞噬和清除老化的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细菌等,发挥着重要的清除作用。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分叶状结构,呈弯曲形状。

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一般为1-5%。

嗜酸性粒细胞含有大量的粒状颗粒,这些颗粒可吸收和降解组织中的异物和寄生虫,对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起着重要的作用。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常分叶状,呈杆状或弯曲形态。

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一般占总白细胞的0.5-1%。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一、白细胞的概述1. 白细胞的定义2. 白细胞的功能3. 白细胞的来源和分化二、白细胞的分类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嗜酸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c) 嗜碱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T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巨噬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肥大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三、白细胞的计数方法1. 显微镜法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2.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四、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意义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增多i. 感染ii. 应激状态iii. 某些血液病b)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ii. 寄生虫感染iii. 某些血液病c)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i. 慢性髓系白血病ii. 某些寄生虫感染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增多i.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i. 某些病毒感染b) T淋巴细胞增多i.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i. 某些病毒感染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b) 巨噬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增多i. 某些病毒感染b) 肥大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五、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和处理2. 仪器校准和维护3. 结果解读和报告4. 临床综合分析六、总结1.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重要性2.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3. 持续关注白细胞的研究进展科学性评估课件中的白细胞分类和计数方法描述是否与当前医学研究和技术标准相符。

需要确保所有的信息都是基于可靠的医学文献和权威机构的指导原则。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讲稿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讲稿
对值都低于正常,但无明显形态学改 变。
骨髓异常增生
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 增加,伴有原始、幼稚细胞、形态 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
有时也会因细胞成熟及释放障碍使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和形态异常。
(3)应激
如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 肌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 胞破坏等,由于应激,多导致中性粒细 胞增加甚至核象改变。而应激又经常导 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在检验医师正式签发的血液检查报告 单中,白细胞手工分类结果为:Nsg 86%, Nst9%,L5%。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 及空泡变性,还有中性晚幼粒细胞1%。
该血象说明了什么?
2.某女,半年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一 直口服他巴唑治疗。最近一次复查时,血 液检验结果为:
RBC4.0×1012/L,Hb120g/L,Hct0.36, MCV90fl,MCH30pg,MCHC333g/L, RDW14%,WBC3.2×109/L,LCR42%, MCR13%,SCR45%,Plt135×109/L。 血片上红、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基本正常。
(1)该血象是否异常?可能原因是什么? (2)若明确诊断,还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3)是否有必要进行白细胞手工分类?预
期结果如何? (4)对该病人的情况应如何处置?
3.某男,16岁,因“感冒、发烧”静脉点滴 青霉素和病毒唑,3天后不见好转。
手工法白细胞检查结果为:WBC6.2×109 /L, 中 性 分 叶 核 粒 细 胞 5 2 % , 单 核 细 胞 4%,淋巴细胞44%。改用“菌必治”5天 后症状无缓解,且出现咽部疼痛、乏力等 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腺Ⅰ度肿大。
2.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群
3.其他分析技术(VCS、激光法、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也被称为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们是我们身体抵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概念、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它通常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况和检测某些疾病。

白细胞计数的常用单位是每升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计数每升)。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在4,000-11,000每升之间。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手工计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

手工计数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白细胞。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可以自动进行计数和分类。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级技术,可以对某些特定的白细胞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类。

2. 白细胞分类计数除了总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也很重要。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各种类型的白细胞的数量。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血液样本来进行。

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将血液样本涂片染色,并使用显微镜分析和计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

一些先进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可以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3. 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意义。

它们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表明感染、炎症或其他免疫反应的存在。

相反,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系统缺陷或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白细胞计数是许多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更细致地评估免疫系统的状态。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不同的疾病和炎症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类型和进展,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618100在医学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是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用于评估机体免疫状态、诊断和监测炎症、感染和许多其他疾病,白细胞计数指的是测量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则进一步细分白细胞的类型和相对比例。

这些指标对医生来说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将为大家科普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

一、白细胞计数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白细胞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血液中白细胞的总体数量信息,对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非常有价值。

以下是白细胞计数在医学检验中的几个重要作用:1.评估免疫状态: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免疫功能较弱,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而较高的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机体正在进行免疫应答,例如感染或炎症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白细胞计数提供了评估免疫状态的一种指标,但它并不足以完全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多种类型的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相关细胞和分子。

因此,在评估免疫状态时,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免疫参数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等。

2.检测感染和炎症:许多感染和炎症状态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感染性疾病和炎症反应时,免疫系统会释放更多的白细胞来对抗病原体或处理组织受损。

因此,通过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并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白细胞计数的动态监测,可以评估治疗对感染和炎症的影响。

随着治疗的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通常会导致白细胞计数的下降。

例如,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白细胞计数的下降可能表明感染正在受到控制。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3.监测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可用于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例如,在抗生素治疗感染期间,白细胞计数的下降可能表示感染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3白细胞分类和计数

3白细胞分类和计数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一.白细胞计数 试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计数池的结构原理及技 术方法。 2.熟练使用一次性微量定量吸管。 3.掌握目视法计数白细胞的原理及方法。
1.改良牛鲍计数板计数池计数原理
一定稀释倍数的血液或者体液,混匀后滴 入具有固定体积和精密划分刻度的血细胞计 数板中,在显微镜下对所选择区域中的细胞 进行计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换算成单位 体积内的细胞数.
操作步骤:
1.加入稀释液:0.38ml。 2.吸取血液20ul加入到稀释液中混匀。 3.充池。 4. 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 细胞总数。 5.计算:
白细胞=[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量(N) /4]x10x20x106=(N/20)x109/L
注意事项:
1.充池不能有气泡,充好后不能随意移动。 2.计数池内细胞应该分布均匀,各大方格细胞数相 差不应大于8个,两次重复计数误差不超过10%。 3.细胞数量过多或者过少时应增大或减少稀释倍数。
牛鲍计数板的结构
大方格
中方格
1个大方格容积=1mm x 1mm x0.1mm=0.1mm3=0.1ul
中方格
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细胞充池后应充分沉淀后再计数.
2.凡压线的细胞按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 则,避免漏数或重复计数。注意识别非细胞成分。
2. 微量吸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倒掉染液)
123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李 四
血涂片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 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分类计数:体尾交界处。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
[质量控制]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6页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A 反应性 1)急性感染或炎症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失血
4)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
B 异常增生性 1)粒细胞白血病
2)骨髓增生性疾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4页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 ×109/L [临床意义] 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5页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于 油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一分别计数,得出各 种白细胞百分率。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可间接求 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绝对值。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6页
3、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增多 4.淋巴细胞 增多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排斥反应 相对性增多 降低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7页
5.单核细胞 增多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8页
血小板计数
❖ 原理 ❖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 临床意义 (1)降低
生成降低 破坏或消耗过多 分布异常 (2)增多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9页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1页
中毒颗粒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2页
空泡形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3页
杜氏小体

血常规

血常规

RBC 4.1 HGB 122. HCT 0.377 MCV 91. MCH 29.5 MCHC 324. RDW 15.3
T/L g/L
L/ L fL pg g/L
%
血细胞体积分布范围
WBC体积分布
RBC体积分布 PLT体积分布
LY 35~90 fL MO 90~160fL GR 160~450 fL 36~360 fL 正常人为80~100 fL, 正态分布 正常多分布在2~20 fL之间
• 溶血性输血反应
Rh- 受血 者 + Rh+ 供血 者, 第 二 次受血溶血
• 新生儿溶血症
母Rh- + 子Rh+, 溶血
红细胞测定(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网织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比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 减少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异形淋巴细胞 (abnormal lymphocyte)
Ⅰ型(泡沫型)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增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等
(五) 单核细胞
(monocyte, M)
增多
■ 某些感染 SBE、疟疾、活动性结核
■ 某些血液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35-90 90-160
160-450
36-360 2-20
第二节 贫血的其它检查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红细胞比积及相关数值测定
● 红细胞比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成人 (4~10)×109/L (4千~1万/微升)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 (11-12)×109/L
整理版ppt
9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成人白细胞分类 百分比 (%) 绝对值(×109/L )
中性杆状 中性分叶 嗜酸 嗜碱 淋巴 单核
1~5 50~70 0.5~5 0~1 20~40 3~8
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 功能:
(一) 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
生理性增多:儿童 某些感染 血液病
(二)单核细胞减少(monocytopenia)
无意义
整理版ppt
27
七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产生的 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白细胞大多明显增多,甚或伴随外周血幼稚白细胞出现。 常见于感染、恶性肿瘤; 急性中毒、以及外伤、休克等应急状况。
整理版ppt
6
血细胞分析仪 与手工法血细胞计数的差异(1)
巨大血小板误认为红细胞或白细胞
整理版ppt
7
血细胞分析仪 与手工法血细胞计数的差异(2)
WBC 14.1 ×109/L, N 37.1%, L 6.4%, B 2.1%, E 53.5%, M 0.2%
整理版ppt
8
一.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整理版ppt
31
整理版ppt
32
不明显
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血小 板数可增高,晚期均减少 极度增生,粒系细胞占0.90以 上,以晚幼及中幼粒为主,早 幼粒+原粒不超过0.10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
可见于90%以上病例 30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参考值】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相对值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7)×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0.05~0.5)×109/L嗜碱性粒细胞0%~1%(0~1)×109/L淋巴细胞20%~40%(0.8~4)×109/L单核细胞3%~8%(0.12~0.8)×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高于参考值上限称白细胞增多,低于参考值下限为白细胞减少。

其增多和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白细胞总数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可将白细胞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白细胞的特点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如下: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

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清晨为高。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情绪激动和剧痛都可使白细胞暂时性增多。

妊娠中晚期及分娩时白细胞增多,于分娩后2~5天恢复至孕前水平。

病理性增多见于:①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此外,某些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病毒(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真菌和放线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梅毒)、寄生虫(肺吸虫)等都可使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梗塞)等,多在36h小时内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起着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作用。

对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判断疾病情况,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和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方法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样中计算白细胞个数。

常用的方法有:1. 血液像差计数法:通过像差计数仪对样本进行分析,根据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学差异来计数。

2.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利用自动分析仪器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胞分类和计数,速度快、精确度高。

3. 血片计数法: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手动计数。

这种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操作者进行操作,准确性较高。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白细胞总数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对各类白细胞进行计数。

常用的方法有:1. 血片涂片法:制备染色的血液涂片,根据特定染色剂的作用,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手动计数。

2.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计数。

3. 流式细胞术:利用特定抗体与细胞表面的特定结构或抗原结合,通过激光流式细胞术仪器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进一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及其意义:1. 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和感染的主要指示物,计数过高可能表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2. 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计数过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3.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相关。

4.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通常与过敏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白血病有关。

5. 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的增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相关。

综上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通过对白细胞数量和分类计数的分析,可以评估免疫功能、判断炎症程度以及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课件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课件

白细胞计数值限度分级
( 4 )如在血片分类计数过程中发现较多有 核红细胞时,
● 计出血片中有核红所占 % 率,即以校正原 WBC 计数值减去有核红所占比例,求出外 周血中 WBC 总数值,
● 另作 WBC 分类计 100 个过程中遇到多少 有核红细胞,即有核红细胞 个 /100 个 WBC ,
● 或作血片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包括有核红 细胞),计出有核红细胞所占 % 率。
异形淋巴细胞示意图
异形淋巴细胞示意图
异形淋巴细胞示意图
异形淋巴细胞常见病因
• 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等
• 药物过敏 • 输血及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后 • 其他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放射治疗,粒细
胞缺乏症等
其他类型细胞
• 单核细胞增高:生理性增高,某些感染, 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增高

• 病理性增高异常增生性增多(以原始或幼稚细胞为
反应性增多见于:

• 急性感染或炎症
反应性增多见于:

• 广泛的组织坏死或损伤
反应性增多见于:

• 急性溶血中毒
反应性增多见于:

• 恶性肿瘤及其它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减少
• 白细胞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 • 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称粒细胞减少症 • 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
• 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 泡形成,核变性
•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棒状小体(Auer小体) • 球型包涵体 • 其它异常(与遗传有关)



核溶解
核固缩
核碎裂

实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实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白细胞L N N /1050*4
20*10*49==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第一临床医学院 08中七(2)班 董盼攀 20081150226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及方法数的方法
掌握显微镜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方法及各种白细胞的正常形态
二、实验方法
白细胞计数
加稀释液 用吸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 于小试管中。

吸取血液 用微量吸管吸取新鲜全血或末梢血20ul ,擦去管尖外部余血。

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白细胞稀释液的底部,轻轻放出血液,并吸取上层白细胞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
混匀
将试管中血液与稀释液混匀,待细胞悬液完全变为棕褐色 冲池 再次将小试管中的细胞悬液混匀。

用滴棒蘸取细胞悬液1滴,充入改良Neubauer 计数板的计数池中,室温静置2-3min ,待白细胞完全下沉。

计数 在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
计算
白细胞分类 染色 将血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冲洗干净,自然干燥后待用
低倍镜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白细胞的分布和染色情况
油镜观察 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着色良好的区域,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对所见到的每一个白细胞进行分类,并用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做好记录,共记录100个白细胞。

计算 求出各类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三、实验结果
3.1 白细胞总数 ×109/L
各类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表1、5种白细胞的百分数
细胞类型百分数(%)中性粒细胞(N)61
嗜酸性粒细胞(E)0
嗜碱性粒细胞(B)0
淋巴细胞(L)35
单核细胞(M) 4。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退行性左移——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核左移: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幼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1)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2)
核右移:巨幼贫、化疗后
01
中毒性改变:感染、中毒
02
巨多分叶核:巨幼贫、药物
03
棒状小体(Auer小体):AML
04
球形包涵体:严重感染
05
与遗传有关的畸形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棒状小体(Auer小体)
2
正细胞性 80-100 27-34 32-36
5
单纯小细胞性 <80 <27 32-36
4
小细胞性 <80 <27 <32
3
大细胞性 >100 >34 32-36
血细胞比容测定
02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03
GVHR、GVHD
04
AA(相对增高)
05
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
A
E
D
B
C
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
吞噬RBC及清理炎症反应场所
调节WBC生成
抗肿瘤活性
诱导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功能
某些感染:疟疾、TB
血液病:M5、MDS、粒缺恢复期、恶组
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增多:红系增生旺盛 减少:造血功能减低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01
RDW-CV 11.5%-14.5%
02
增高表示红细胞大小不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BC体积分布宽度
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uer 小 体 常 见 于 骨
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DS) ( MDS ) 及急性非淋 巴 细 胞 白 血 病 M1~M6。 ~M6
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 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 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 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消失。
• 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
见的原因。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 见的原因。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 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 以及血管栓塞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使组 织严重损伤者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 核右移:分叶过度。

★核左移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胞的分叶以3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胞的分叶以3 叶居多。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叶居多。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 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粒细胞( 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粒细胞(超过 %),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 称为核左移 5%),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 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 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白血病和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 3、急性大出血:白细胞总数常在 急性大出血:
1—2小时内迅速增高。内出血者如 小时内迅速增高。 消化道大量出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 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 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白细胞增 高常较外部出血为显著。因此, 高常较外部出血为显著。因此,白 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 参考指标。 参考指标。 • 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 急性 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 化学药物中毒,生物毒素中毒。 化学药物中毒,生物毒素中毒。 • 5、白血病、恶性肿瘤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改变
中毒性改变; • 细胞大小不均; • 中毒性颗粒; • 空泡(脂肪变性所致); • 核变性(核分裂、碎裂) • 棒状小体(Auer小体): 棒状小体(Auer小体): 只有在白血病的病变细胞中出现,如急性白血病,在早 幼粒细胞中可以达数条或数十条;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常 见一条;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中无小体,可以进行类型分析。
•目前认为中性粒细胞
空泡是脂肪变性的结 果。
中性粒细胞的空泡变性
• 巨多分叶核粒细胞较
正常成熟粒细胞大, 正常成熟粒细胞大 , 核 分 叶 多 , 常 为 6~12 叶 , 多 由 于 缺 乏叶酸或维生素B 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所致。 所致。
• 巨多分叶核粒细胞常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的 血象. 血象.抗代谢药物治 疗时, 疗时,也可引起粒细 胞核分叶增多。 胞核分叶增多。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 20世纪50年代,Coulter研制了电阻抗法血 20世纪50年代,Coulter研制了电阻抗法血
液细胞分析仪. 液细胞分析仪.
直方图
白细胞分类计数
• 根据白细胞特有的形态进行分类并计算每
种的百分比值。 • 1 手工分类:把血液制成血膜,然后用 Wright然后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 Wright然后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 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该 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该 方法是目前主要的分类计数方法。 • 2 仪器分类计数:
• 单核细胞
转化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能力) 具有吞噬能力)
• 淋巴细胞: 80 % 是小淋巴细胞, 生存期 80% 是小淋巴细胞 ,
长,经过刺激后可以进行转化。
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中性粒细胞功能:
有较高的运动能力,较强的吞噬活力,复杂的杀菌系统,可以 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
•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
• 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多见 • 其次是急性中毒、外伤、休克、大面积烧伤等。
• 类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它还有嗜酸
性、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等;
• 按周围白细胞总数的多少可分为白细胞增
多型和白细胞不增多型。 多型和白细胞不增多型。
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 明确的病因 临床表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计数 嗜酸、嗜碱性细胞 中毒性改变 RBC和 RBC和Plt 骨髓像 碱性磷酸酶 有原发疾病 原发病症状明显 中度增高,以分叶和干状 为主 不增多 常明显 无明显变化 一般无明显变化 积分显著增高 慢粒 无 消瘦、乏力、低热、明显脾 肿大 显著增高,可见各发育阶段 的细胞 常增多 不明显 早期贫血,Plt增多,晚期均 早期贫血,Plt增多,晚期均 减少 极度增生,粒系占90%以上 极度增生,粒系占90%以上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单核细胞
白细胞
粒细胞
髓系干 细 胞
粒-单系祖细胞
• 淋巴细胞
淋巴系干细胞
白细胞的破坏
• 粒细胞:在肝、脾及淋巴结等处进入组织,
进入组织的粒细胞不再进入血液,1 进入组织的粒细胞不再进入血液,1-3天 被破坏。
• 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感 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染、某些原虫感染(疟疾,黑热病)。在某些 某些原虫感染(疟疾,黑热病)。在某些 )。 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脓毒血症, 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脓毒血症,以及晚期恶性肿 瘤者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减少, 瘤者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百 分数增高,核左移明显, 分数增高,核左移明显,并有明显的中毒性改 提示预后较差。 变,提示预后较差。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 胞病 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 理化损 伤: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 及化学药物(氯霉素、抗甲状腺药、 及化学药物(氯霉素、抗甲状腺药、免疫抑制 抗肿瘤药、退热镇痛药) 剂、抗肿瘤药、退热镇痛药)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 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
•异常淋巴细胞主要见
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 多症,病毒性肝炎及 风疹等 风疹等。
4、单核细胞增多
• 生理性增多: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
增多。 • 某些感染:疟疾、黑热病、感染性心内 膜炎、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 •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 复期、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 DÖhle 小体又称蓝斑 , 为
中性粒细胞胞浆保留的嗜碱 性区,圆形或梨形, 性区,圆形或梨形,灰蓝或 天蓝色, 天蓝色,呈云雾状多位于细 胞边缘。 胞边缘。此蓝斑为核浆发育 不平衡的表现, 不平衡的表现,常与中毒性 颗粒并存。 颗粒并存。
球形包涵体(Dohle体 球形包涵体(Dohle体)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物质,并吞噬、分泌 组织胺酶,抗过敏。


嗜碱性粒细胞:
状态和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产生组织胺――导致过敏。 状态和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产生组织胺――导致过敏。


单核细胞功能:
具有吞噬功能。


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白细胞计数
• 测定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 1 手工计数 • 2 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计数
• • • •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 正常情况下,杆状核粒细胞 < 5%,分叶以3叶 5%,分叶以3 •
为主。 核左移:出现杆状核增多或(和)幼稚细胞;
– – –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 10%为中度核左移; 10%为中度核左移; >25%和出现幼稚细胞为重度核左移―――白血病或 >25%和出现幼稚细胞为重度核左移―――白血病或 类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巨幼贫。
• 中毒性颗粒常出现在中
性粒细胞胞浆中, 性粒细胞胞浆中,较中 性颗粒大,大小不一, 性颗粒大,大小不一, 分布不均,染蓝黑色, 分布不均,染蓝黑色, 常与空泡变性同时出现。 常与空泡变性同时出现。
中性粒细胞的中毒颗粒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 正常情况下,
胞胞浆不出现空泡。病 胞胞浆不出现空泡。 理情况下, 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 可见单个、多个、大小 可见单个、多个、 不等的空泡, 不等的空泡,一般多在 胞浆中, 胞浆中,有时也可出现 在核上。 在核上。
•1906年Auer首先在 1906年Auer首先在
白血病细胞中发现紫 红色杆状物, 红色杆状物,称为 Auer小体 Auer小体。 小体。
•Auer小体多为杆状或 Auer小体多为杆状或
梭形,1条或多条甚 至成捆, 紫红色。 至成捆 , 紫红色 。 目 前认为系嗜天青颗粒 融合而成。 融合而成。
胞体较大,核圆形或 胞体较大, 不规则形,浆丰富, 不规则形,浆丰富, 多为浅蓝色, 多为浅蓝色,边缘着 色深,似单核细胞。 色深,似单核细胞。
•Ⅲ 型 ( 幼稚型 ) : 胞 幼稚型)
体较大, 体较大 , 核圆形或椭 圆形, 染色质细致, 圆形 , 染色质细致 , 核仁1 核仁 1~2 个 , 胞浆深 蓝色,有的有空泡。 蓝色,有的有空泡。
★⑵中性粒细胞减少
定义: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9 /L为 定义: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 /L为 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 中性粒细胞低1.5X10 /L为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低1.5X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 低于0.5X10 /L为粒细胞缺乏症。 低于0.5X109 /L为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的生理变化
• 年龄之间有差异:婴儿、新生儿、成人 • 不同的身体状态有差异; • 一天内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