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杂质研究方法详解

合集下载

药物(杂质)质控方法的研究

药物(杂质)质控方法的研究


对于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可以根据已有的标准 制订相应的杂质限度 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其杂质限度确定参照创新药物 的要求。 改变剂型不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如果能获得上市的 对照样品,可参照仿制药的研究思路,在详细的质量 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杂质的限度。如果不能获得 对照样品,应按照创新药物的要求确定杂质限度,或 通过详细的安全性试验来证明已有的杂质限度是安全 的。
化学药物杂质
质控方法的研究
化学药物杂质质控方法的研究



一、杂质的定义与分类 二、杂质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杂质分析方法验证 四、杂质限度的制定原则
一、杂质的定义
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药物中存在的,化学结构与该药物不一致的任何成分 中国药典: 附录(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 凡例 对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系指在按既定工 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 的杂质。
可分为限度试验和定量试验两种情况1定量试验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强调专属性准确度和定量限2限度试验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侧重专属性和检测限专属性系指在其它成分可能共存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杂质的特性杂质可得最难分离物质的分离试验粗品中间体分离试验辅料与杂质及主成分的分离试验杂质不可得强制降解试验酸碱氧化高温光照与另一成熟方法对比峰纯度如二极管阵列灵敏度系指试样中能被检测或定量的最低量通常用检测限及定量限表征可通过直观评价信噪比基于响应值的标准差和工作曲线的斜率等方法获得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之间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试验来进行验证
二、杂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基本方法 有机杂质:HPLC、TLC、GC、CE、LC-MS 无机杂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阳离 子)、离子色谱(阴离子)、炽灼残渣法(不挥发 性)。 残留溶剂:HS-GC,GC-MS

化学药品杂质谱的研究及控制

化学药品杂质谱的研究及控制

化学药品杂质谱的研究及控制化学药品的质量是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杂质是影响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和控制化学药品的杂质谱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杂质的概念、类型、研究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研究药物的杂质谱是了解药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该研究工作可以通过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质谱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进行。

其中,质谱分析是辨别和定量分析药物杂质的重要手段。

质谱技术通过对样品中的分子进行加热裂解或电离,然后对产生的离子进行质量-电荷比的分析,可以得到杂质的质谱图谱信息,从而确定其结构和含量等特征。

质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质谱仪、质谱数据分析系统和质谱数据库等。

质谱仪主要有质量分析仪、离子阱质谱以及飞行时间质谱等,其中质量分析仪和离子阱质谱在药物杂质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

杂质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合成工艺,减少杂质生成的机会。

合成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和辅料,高效地控制反应条件,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二是加强工艺研究,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杂质水平。

特别是要关注易生成的杂质,制定合理的探测方法。

三是改进贮存和包装条件,及时清除药品中的氧和水分等引发药品降解和产生杂质的因素。

四是建立完整的质保体系,强调杂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落实质量管理的责任制。

五是加强检测手段的研究,提高杂质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总之,研究和控制化学药品的杂质谱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减少杂质的产生和控制杂质水平对于保证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都应该重视杂质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合理使用和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药物。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加过量硫氰酸铵,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检验Fe2+和Fe3+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第28页
(4)铁盐检验时,加过硫酸铵可氧化 Fe2+为Fe3+,同时可预防光线使硫氰酸铁还 原或分解褪色。
(5)比色方法:同置于白色背景上,自 上向下观察。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第29页
3. 干扰及排除
为了提升灵敏度或供试管与对照管色调不 一致时,可用正丁醇提取后,分取正丁醇 层比色。
药品合格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药品不合格
第7页
二、杂质限量检验法与计算
杂质限量检验 :不要求测定其含量,而只检 验杂质量是否超出限量
1.对照法:不需测定杂质准确含量 2.灵敏度法 3.比较法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第8页
对照法
原理:
供试品
标准溶液
供试溶液 对照溶液
同一条件下反应
颜色 浑浊 色斑
比色 比浊 比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斑
依一法检验,结果微孔滤膜过滤后比 较色斑。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第40页
普通杂质检验法区分
标准溶液
• 氯化物检 氯化钠 验
• 硫酸盐检 硫酸钾 验
• 铁盐检验 硫酸铁铵
• 重金属检 硝酸铅 验
• (第一法)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酸性条件 硝酸
试剂 硝酸银
稀盐酸
氯化钡
稀盐酸
硫氰酸铵
醋酸盐缓冲 硫代乙酰胺 液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第9页
杂质限量计算 杂质限量 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100%
供试品量
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分析
第10页

药物中杂质分析的方法研究

药物中杂质分析的方法研究

药物中杂质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制药和医学领域,药物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药物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准确分析十分必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中杂质分析的方法研究,以帮助提升药物的质量控制。

一、药物中杂质的分类药物中的杂质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杂质两大类。

有机杂质包括有机溶剂残留、杂质化合物等;无机杂质通常为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等。

准确分析药物中的杂质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二、样品前处理方法药物样品通常需要经过前处理才能进行杂质分析。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杂质的类型。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这些方法能够将药物中的目标化合物和杂质分离,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三、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药物中杂质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是最常见的技术。

HPLC可以用于分析药物中的有机溶剂残留、杂质化合物等,而GC则适用于分析无机杂质和揭示药物中的杂质来源。

色谱分析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准确性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

四、质谱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是一种基于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

质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谱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确定药物中的杂质结构,帮助评估其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五、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散射、发射等性质进行分析的技术。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提供药物质量控制的依据。

六、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物质在电场或电位变化下的反应特征进行分析。

电化学方法包括电化学滴定、电化学色谱、循环伏安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定量和表征药物中的杂质,具有快速、灵敏和易操作的优点。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首先,了解药物杂质的发生机理是研究杂质的重要前提。

药物杂质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化学反应、微生物污染、储存条件不当等。

化学反应是最常见的杂质产生途径,包括氧化、加热、光降解等反应。

微生物污染是指在药物生产、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微生物带来的污染物。

储存条件不当则是储存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药物的品质下降。

其次,药物杂质的分析方法也是研究的关键。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核磁共振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质谱法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分析方法,可以用来鉴定和定量药物中的杂质。

核磁共振法则可以通过核磁共振信号来得到药物分子的结构信息。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则是用来分离和定量药物中的杂质,在药物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对药物杂质的控制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应该优先从合理的原料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严格的工艺控制等方面着手,减少杂质的产生。

此外,合理的药物贮存和运输条件也是保证药物品质的重要环节。

针对已经产生的杂质,可以通过工艺改进、纯化阶段的优化或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进行控制。

同时,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加强杂质的监控和检测,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药物杂质的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杂质的发生机理、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控制方法,可以提高药物品质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药物杂质的深入研究。

药物制剂杂质鉴定

药物制剂杂质鉴定

药物制剂杂质鉴定
药物制剂杂质鉴定是指对药物制剂中存在的非目标物质的检测和鉴定。

药物制剂杂质可以来自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或不完全反应产物等。

这些杂质可能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鉴定和控制。

药物制剂杂质鉴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机杂质鉴定: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有机杂质进行检测和鉴定,例如有机溶剂残留、分解产物、杂质物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质谱(MS)等。

2. 无机杂质鉴定: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进行检测和鉴定,如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

3. 微生物杂质鉴定: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4. 残留溶剂鉴定:对药物中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检测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

药物制剂杂质鉴定的目的是确保药品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也是药品注册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杂质鉴定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章 医药、农药分析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第三章  医药、农药分析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标准硫酸钾溶液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2-,本法适 宜的比浊浓度范围为50mL溶液中含0.1~0.5mg的SO42-, 相当于标准硫酸钾溶液1~5mL。
加入盐到可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的生成,溶 液的酸度对浊度有影响,本法以50mL供试液中含稀盐酸 2mL为宜,溶液的pH值约为1,酸度过高会增大硫酸钡的 溶解度使反应灵敏度降低,应严格控制。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4.重金属检验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试 液作用而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铋、 锑、锡、镍、锌等。重金属可以影响医药的稳定性及安全 性。医药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在人体内又易 蓄积中毒,故检验重金属以铅为代表。(实验条件主要指 溶液的pH值) (1)检验原理(硫代乙酰胺法) 硫代乙酰胺在酸性(pH为3.5醋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 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属离子(以及Pb2+为代表) 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均匀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 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2)仪器 ①纳氏比色管 25mL; ②量筒 5mL; ③吸量管 10mL; ④水浴装置。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3)试剂 ①醋酸盐缓冲溶液 pH=3.5; ②硫代乙酰胺试液 取硫代乙酰胺4g,加蒸馏水使 成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1mol/L氢 氧化钠溶液15mL+蒸馏水15mL+甘油20mL)5.0mL;加上述 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于水浴上加热20s,冷却,立 即使用。 ③标准铅溶液(每1mL含10μg铅) 准确称取硝酸铅 0.16g,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5mL与蒸馏水50mL 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 用前准确移取贮备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 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④硝酸。

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控制方法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控制方法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控制方法研究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药物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成分给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带来了挑战。

因此,研究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控制方法对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引言杂质是指药物制剂中存在的非活性成分,可能来源于原料、生产过程或储存条件等环节。

这些杂质可能会对药物的药效、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确保杂质的控制是药物制剂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杂质来源与分类药物制剂中的杂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原料、催化剂、反应控制剂、媒介物、残留溶剂以及化学反应的副产物等。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杂质可以分为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微生物杂质等。

三、杂质控制方法研究1. 分析技术为了准确地检测和确定药物制剂中的杂质含量,各种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研究中,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等。

这些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量药物制剂中的杂质。

2. 药物制剂配方优化合理的药物配方对控制药物制剂中的杂质含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优化药物组分的比例和使用适当的辅料,减少或消除杂质的产生。

此外,合适的制剂工艺和工艺参数也对杂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3. 清除杂质工艺清除杂质是药物制剂中杂质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超滤、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技术清除药物制剂中的杂质。

这些工艺需要在不破坏药物活性的前提下,将杂质从药物制剂中有效地清除。

4.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药物制剂中杂质的控制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可以制定严格的药物制剂质量标准,确保药物制剂中的杂质含量在安全范围之内。

此外,制定规范的药物制剂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也有助于降低药物制剂中杂质的生成。

五、结论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物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药物的杂质检查及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

药物的杂质检查及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
条件:硝酸酸性条件(稀硝酸10ml) 反应试剂:硝酸银试液 1.0ml 杂质对照:NaCl (10µg/ml) 灵敏度范围: 50~80 g / 50ml 讨论:选择稀硝酸反应条件的意义。
注 意:
1. 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 2. 平行操作原则。 3. 若供试品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检查。
source and sorts of impurities
1. 制备过程中产生
(C6H10O5)x+ H2O H+ (C6H10O5)y
淀粉
糊精
H2O, H+
C12H22O11 麦芽糖
酸度:水解试剂带入
2C6H12O6 葡萄糖
乙醇中不溶物:水解中间体(糊精)
SO32-:产品用H2SO3漂白 可溶性淀粉:水解不完全
C= 10μg/ml V=5.0ml S= 25 2.0 100=0.5g
L 10 5.0 106 100% 0.01% 0.5
第二节 一般杂质检查方法
一 、氯化物(Chloride )检查 原理:
药物:Cl AgNO3 H N O3 AgCl白色浑浊
对照:NaCl(c,V) AgNO3 HN O3 AgCl白色浑浊
)干扰及排除
供试品有色处理方法
(1)外消色法:如高锰酸钾中氯化物的检查, 可先加乙醇适量,使其还原褪色后再依法检查。
(2)内消色法:倍量法
二 、重金属(Heavy Metals )的检查
1、第一法 硫代乙酰胺法
适用对象: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原 理:
Pb2+ + 醋酸盐缓冲液
+ 硫代乙酰胺(CH3CSNH2) PbS (黄~棕黑) 条件与一定量(S)药物供试溶液在相同条 件下处理后,比较反应结果,以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 过规定。

药物杂质分析与控制

药物杂质分析与控制

药物杂质分析与控制药物杂质是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预期化学物质,它们可能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药物杂质的分析与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物杂质的分类、分析方法以及控制策略。

一、药物杂质的分类药物杂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 有机杂质:包括有机溶剂残留、杂质化合物以及与药品相互作用产生的附加物等。

常见的有机杂质有溶剂、催化剂、反应中间体、杂质杂质化合物等。

2. 无机杂质:包括金属离子、无机溶剂残留等。

无机杂质主要来源于药品原料中的杂质或者在制剂过程中的杂质。

3. 微生物杂质: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残留。

微生物杂质可能导致药品变质、降解或者感染患者。

4. 残留溶剂:药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可能残留在最终制剂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二、药物杂质的分析方法为了准确鉴定和测定药物中的杂质,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

GC主要用于分离和鉴定有机杂质,而HPLC适用于测定溶剂残留以及其他溶质的含量。

2. 质谱分析:包括质量光谱(MS)和质谱/质谱(MS/MS)。

质谱分析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信息以及定量分析。

3. 核磁共振(NMR):NMR可以用于鉴定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的结构,尤其是对于复杂结构的杂质。

4. 红外光谱(IR):IR可以用于鉴定杂质的官能团和特征基团,提供杂质的结构信息。

5. 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荧光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定量分析,可以测定药物中的杂质含量。

三、药物杂质的控制策略为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采取控制策略来控制杂质的含量。

以下为常见的杂质控制策略:1. 选择合适的原料:合理选择药品原料,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2.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溶剂选用和反应时间,以减少杂质产生的机会。

3. 使用高效分离技术:通过使用高效分离技术如HPLC、GC等,分离和纯化药物中的杂质。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杂质分析与清除方法介绍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杂质分析与清除方法介绍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杂质分析与清除方法介绍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如细胞、细胞器、酶等)来合成制药产品的一种方法。

在制药过程中,杂质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因此,对于生物制药技术中的杂质的分析与清除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杂质分析是生物制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制药产品中的杂质的种类、含量、来源以及可能的影响。

常见的杂质包括微生物、细胞碎片、代谢产物、残留的培养基成分、溶剂、蛋白质异质体等。

为了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杂质分析需要进行全面、灵敏的检测和定量。

对于杂质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常用的有物理方法、生化方法和分析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对制药产品进行物理性质分析来检测和定量杂质。

例如,通过粒度分析仪可以检测微生物、细胞碎片和颗粒等杂质的大小和分布;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分析细胞内异物和杂质的形态;通过电子显微镜或扫描电镜可以进一步观察杂质的微观结构。

生化方法是通过生物化学技术来鉴定和分析杂质。

常用的生化方法包括多肽质谱分析、核磁共振(NMR)分析、蛋白质电泳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异质体、通过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得到详细的信息。

同时,生化方法也适用于检测代谢产物和其他低分子量杂质。

分析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来检测和定量杂质。

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测定不同种类的杂质的含量,并且常常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此外,分析化学方法还可以通过标准曲线建立和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旦杂质被鉴定和分析出来,清除方法就成为下一步的关注重点。

清除杂质的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来去除杂质。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超滤、离心、超声波、过滤等。

例如,超滤可以去除颗粒和大分子杂质;离心可以沉淀细胞碎片和微生物;超声波可以加速颗粒和气泡的聚集。

药物研发中杂质分析方法和控制标准的建立及依据培训总结

药物研发中杂质分析方法和控制标准的建立及依据培训总结

药物研发中杂质分析方法和控制标准的建立及依据培训
总结
一、研发中杂质的分析方法和控制标准
1、研发中杂质的分析方法
(1)感官分析法:主要是以肉眼观察和嗅觉感测来评估药物中其中
一成分含量的方法。

(2)色谱分析法:指利用色谱仪分离和分析药物中的多种成分的方法。

包括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热偏振光谱分析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
谱法等。

(3)电解质分析法:利用电解分解技术从药物溶液中分离和分析电
解质的方法。

(4)电偶分析法:指利用电偶仪测定溶液中的pH值,从而分析和检
测药物溶液中的一些成分的方法。

(5)类光谱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特殊电磁辐射的反应特性,来分析和检测药物溶液中的特
定成分。

2、研发中杂质的控制标准
研发中杂质的控制标准,是根据药物产品的功能、结构和用途,结合
成分分析,以及对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控制,确定一定的控制水平,
以满足产品安全和有效性要求的制定的一种标准。

1、安全原则。

药物杂质研究和分析方法开发

药物杂质研究和分析方法开发

药物杂质研究和分析方法开发
药物杂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可能对药物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或过敏反应。

因此,研究药物杂质的性质和数量,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药物杂质的方法主要包括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

物质鉴定是通过化学、物理和光谱等技术手段对杂质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和性质。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而含量测定则是通过药物分析技术对杂质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药物杂质分析方法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柱材,优化方法条件,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以及开发新的分析技术等。

在选择仪器设备和柱材时,需要考虑对目标化合物和杂质的选择性、分离度和灵敏度。

优化方法条件是指通过调整流速、温度、pH值等参数来获取最佳的分离和检测结果。

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则需要通过线性范围、检测限、重复性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来评价。

而开发新的分析技术则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检测原理、新的试剂和新的仪器设备等途径来实现。

药物分析-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总结

药物分析-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总结
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
杂质检查方法
类别
特点
化学法
显色反应检查法
多为目视比色或对照法
沉淀反应检查法
比浊法或重量法测定杂质含量
生成气体的检查法
滴定法
色谱法(首选)
薄层色谱法
1.杂质对照品法
2.供试品试液自身稀释对照法
3.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并用法(多个杂质)
4.对照药物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1.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检测灵敏度性好,可准确测定色谱峰面积
酸碱度检查法
酸碱滴定法
指示液法
pH测定法
物理性状检查法
1.臭、味
2.挥发性
3.颜色
4.溶解性
5.其他物理属性(旋光性、黏度等)
2.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
3.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对照法(适用于已知杂质)
4.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对照法(适用于没有对照品的杂质)
5.面积归一化法(杂质含量的初略考察)
气相色谱法
1.测定药物中挥发性杂质,尤其是残留溶剂
2.可采用“标准溶液加入法”
毛细管电泳法
酶类药物中的酶类杂质
光谱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红外分光光度法(IR)
主要用于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检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主要用于金属杂质的检查
其他方法
热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TGA)
记录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差热分析(DTA)
记录式样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与温度关系,以温度差对温度作图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记录输给待测物与参比物的能量差与温度间关系,分功率补偿型和热流型

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

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

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是确保药物质量和纯度的重要步骤。

药物杂质可分为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两大类。

有机杂质主要是与药物原料相伴随、源于药物合成过程或药物保存条件相关的有机物质,而无机杂质则主要是药物原料或药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无机物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物杂质检查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杂质检查方法,可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有机杂质。

该方法通过将药物样品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高压将其注入到色谱柱中进行分离。

利用色谱柱内的不同反相材料和溶剂体系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定量不同的有机杂质成分。

2.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药物中有机挥发性杂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药物样品挥发为气态,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GC方法的主要优势是对有机挥发性杂质的分离和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3.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药物杂质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重金属等。

该方法通过将药物样品通过电离技术转变为离子状态,然后利用分析仪器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

质谱法的主要优势是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微量杂质,并可以通过比对谱图的方式确定杂质的种类。

4.红外光谱法(IR)红外光谱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药物中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药物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中,利用红外光的吸收特征来分析药物中的杂质。

每种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特定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比对样品谱图和已知标准的谱图,可以确定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5.热重分析法(TGA)热重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杂质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无机杂质和水含量。

该方法通过逐渐升温样品,同时测量样品的重量变化,可以在热重曲线中观察到不同杂质和水的特征峰,从而确定药物中的杂质含量和纯度。

综上所述,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热重分析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杂质研究方法详解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杂质研究要求不断提高,杂质的分析技术以及研究方法正发生着重要的改变。

在对杂质建立分析方法时,清晰的杂质研究过程是方法建立的基础,而且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也至关重要。

杂质的来源分析药物中的杂质可能来源于药物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图1)。

根据ICH 指导原则可将药物杂质分为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以及其他杂质。

本文主要针对有机杂质进行探讨。

对药物杂质研究时引入“质量源于设计( Quality byDesign,QbD)”的理念,可在药物生产之前根据具体工艺的合成机制、起始物料及各中间体的基本结构,初步勾画出产品的杂质谱。

杂质来源分析是制定药物杂质控制策略的基础,尤其是在对毒性杂质来源分析时,应分析所有合成和生产工艺中的试剂、中间体、副产物,推测可能产生的潜在杂质以及分析实际存在的杂质。

在原料药合成结束后,药物的活性化合物虽然经过毒性分析已不含有“警示结构”(alerting structure),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含有警示结构的化合物则还需考虑其遗传毒性。

杂质的研究方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杂质的分析是关键。

因此,在杂质研究中清晰的杂质结构研思路(如图2)以及合适的杂质分析技术可极大地缩短杂质研究时间,推动着药物研究的快速发展。

1、杂质前处理技术杂质的前处理是伴随着药物活性成分前处理而存在的,然而药物中杂质的含量低且其结构与主成分差异较大,因此常规药物活性成分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如初始流动相溶解后直接进行HPLC-UV 分析)并不一定适用于药物杂质,应针对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的前处理技术。

(1)检测灵敏度低的样品对检测灵敏度低的样品通常使用衍生化的前处理方式,比如引入生色团产生紫外响应,或增加易离子化基团增加离子化效率等。

虽然常规衍生化方式能够满足日常检测的需求,但是为了实现对低浓度的基因杂质进行快速筛选和定量,可对传统的衍生化试剂进行改变以增加其专属性和灵敏度,也可使用气-固衍生化来弥补液-固衍生化的不足。

(2)低浓度的杂质低浓度杂质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根据其杂质类型所决定,如降解产物利用强制降解等方法提高降解物的浓度等,但是常规的降解方法往往会引入其他杂质,因而会干扰特殊杂质的杂质谱研究,为了得到单一的杂质研究机制,Ueya-ma 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药物氧化降解平台,该平台排除了常见氧化方式(例如H2O2 主导)引起的水解、溶剂解或热效应等,可用于氧化降解机制的特异性研究。

(3)易污染仪器的样品不同仪器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因此对复杂样品进行前处理工作能够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例如质谱检测器不能使用含有非挥发性盐的流动相,因此在建立液质联用条件时可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在第一维将各峰进行分离并将样品保留至样品环中,第二维液相使用质谱可接受的流动相以及脱盐柱来洗脱样品环中的样品从而实现了被分析物“脱盐”来保护质谱。

2、杂质分离技术杂质在药物中含量较低,利用直接测定法无法实现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因此,应对杂质进行分离以获取杂质的单一成分,从而实现对杂质的检测。

近年来,液相色谱技术以及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较为迅速。

(1)液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HPLC 作为最传统的方法在杂质分离中仍然使用得最多。

通过各种色谱柱技术以及联用技术能够对绝大多数化合物实现分离、分析。

为了解决与紫外检测器联用灵敏度低的问题,新型二维高效液相色谱(2D-HPLC)利用了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和富集的特点提高了对低浓度杂质的检测能力。

目前,HPLC 无论采用正相洗脱还是反相洗脱都需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这对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因此提出以水或其他环境友好的试剂为主要洗脱溶剂的新型液相色谱技术正得到广泛的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HPLC) 为了应对药物研发的需要,UHPLC 作为一种快速分离的色谱技术已经出现在各种药物的开发上。

Dong 等根据UHPLC 的使用方法,讨论了如何针对不同样品建立稳定的UHPLC 方法。

手性分离方面,UHPLC目前并没有大量小于2 μm 粒径的商品化手性色谱柱,但是利用传统的手性流动相添加法也可实现对手性杂质进行分离。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分析实验室目前仍以HPLC 为主要研究仪器,但为了获得类似于UHPLC 分离效能,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优化HPLC系统同时使用核壳型色谱柱实现了快速分离。

(2)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以液态CO2 为主要流动相的SFC 技术,由于其与紫外联用检测灵敏度低,其发展一直非常缓慢,但质谱检测器(MS)的普及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使SFC 能用于分离手性杂质。

虽然SFC 与质谱联用技术用于杂质分析已有相关报道,但商品化的SFC-MS联用仪器并未大量出现。

3、杂质制备与纯化技术为实现对杂质的定量及定性分析,需要获取高纯度单一成分的杂质,然而杂质在药物中含量较低,利用分析型液相色谱技术制备杂质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利用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等方法可提高高纯度杂质的获取速度,加快杂质研究工作。

(1)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和制备型SFC技术经纯化的杂质可获得更高质量的图谱,但药物中杂质含量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杂质单体的获取速度。

利用液质联用方法可获得杂质的来源与简单结构,再利用强制降解、结晶母液或直接合成等方式可制备出杂质单体制备技术上。

为了克服常规一维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以及制备型SFC 色谱技术的方法建立困难、制备时间较长等缺点而提出制备型的二维液相色谱技术(Prep 2D-LC)以及二维SFC 色谱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Zhang 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rep 2D-LC,该仪器首先通过一维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初步分离,并用质谱相对分子质量监控和中心切割的方式将目标物保存在样品环(Sample loop)中,再利用在柱洗脱(at column dilution)的方法将样品环中的样品进样至第二维液相色谱中,第二维液相色谱通过使用与第一维相同或者不同的流动相对样品进行进一步分离同时使用质谱监控方法即可得到更高纯度的目标物这种新方法不仅替代了一维制备型液相色谱,同时解决了传统制备2D-LC 系统高压以及峰展宽的问题。

类似于2D-LC,该课题组也提出了2D-SFC 制备技术以用于手性和非手性化合物的筛选。

(2)其他制备技术药物中杂质含量低,利用液固吸附分离的方式会造成杂质损失,延长制备时间。

逆流色谱技术(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CCC)通过液液萃取方式使杂质吸附达到最低,样品重现性能够达到100%,而且有报道将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和CCC 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CC对溶解度低的样品的上样能力和高通量能力都优于制备液相色谱。

与CCC 类似的离心分配色(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CPC),利用流体静力分配方式实现对药物的纯化作用,但CPC 在使用中会出现固定相流失以及流速不稳定脉冲的问题,Amarouche 等通过引入顺流洗脱(co-current elution)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成功地对不溶性环孢素A 进行了纯化。

为了实现快速制备与纯化,通过空气加压加速液固分离的快速质谱(flash chromatography,FC)也不失为一种大量制备化合物的方法。

4、杂质检测技术虽然HPLC-UV 技术可对大部分药物杂质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紫外检测灵敏度低而无法实现对极微量杂质的准确定量。

然而,质谱技术拥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优点,近年来由于其具有卓越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能力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同时,减少样品消耗量也是不断推动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动力之一。

(1)质谱技术(MS)定量分析:质谱技术可作为紫外无响应杂质的一种替代定量手段,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能够对紫外单波长检测无法定量的痕量杂质得以准确测定。

但在对某些特殊杂质测定时,由于离子化能力弱仍需要通过衍生化或在流动相加入碱金属离子等方法以获取质谱响应。

常规MS检测器由于分辨率的制约导致对痕量杂质的定量准确性不高,而高分辨率质谱(HRMS)能将被分析物的荷质比(m/z)检测相对误差降到1×10-6~2×10-6,在选择离子扫描定量中提高了对痕量分析物的定量准确度。

HRMS高分辨率的另外一个优点是质量区分更为准确,这可用于区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多种化合物,利用此优势和UHPLC联用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多种杂质的分离定量。

结构鉴定:对杂质单体进行结构鉴定耗时长,因此在药物的杂质谱分析中使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可对杂质结构进行快速鉴定。

该方法是以一级质谱确定的分子离子峰进行二级质谱碎裂分析。

然而,质谱分辨率的不足常使母离子的m/z 判断不准,从而造成杂质的元素组成不明确,同时二级碎片信息量不足也阻碍了对杂质结构的进一步解析。

因此,HRMS、多级质谱(MS n )以及氢/氘(H/D)交换等技术以其各自的优点能够对杂质结构做出准确的解析。

质谱分辨率的提高增加了相对分子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并可准确预测元素组成,同时利用质谱内置软件或其他计算软件可计算出不同分子式得分高低。

质谱分辨率提高也有区分不同同位素的功能,例如相对分子质量为500 左右的分子,只有分辨率达到400000 才能将质谱图中的34S和37Cl两种同位素峰分离开。

(2)核磁共振技术(NMR)NMR 技术在杂质定性和定量应用中主要依赖于获得杂质单体,另外,在特殊杂质质量标准建立时对杂质对照品的标化可利用定量NMR进行。

NMR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质量相关检测技术,使用NMR技术求算校正因子进而校正其他检测器,可实现对反应进程的监控。

NMR技术检测灵敏度依赖着探针的性能。

因此,为了提高NMR检测灵敏度,有研究者发明了致冷探针,这种探针只需微克级别的化合物单体就能实现对化合物检测,这使NMR检测样品消耗量实现了由毫克向微克的飞跃。

同时在线的液相-核磁(LC-NMR)联用技术也能实现药物杂质的快速结构鉴定。

5、新型的分析技术随着快速杂质分析以及结构鉴定准确性的需要,也有一些方法被用于杂质的结构鉴定,如药物杂质直接测定技术、以分子印迹法(MIP)建立同类杂质碎片数据库以及单晶X 线衍射技术等。

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基因毒性杂质能直接作用于人体中的DNA,造成DNA 损伤而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性质。

少量的基因毒性杂质也能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对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已引起了药物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定量分析由于基因毒性杂质危险性极大,美国FDA 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规定了毒理学担忧阈值(TTC):人在长期用药时,潜在毒性杂质每日摄入量不能超过 1.5 μg 。

根据上述规定,每天药物服用剂量是200mg,则毒性杂质的质量分数不应超过7.5-×10-6 ,因此对基因毒性杂质定量分析需要痕量分析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