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16-18世纪服饰及装饰元素

合集下载

18世纪的欧洲服装优秀课件

18世纪的欧洲服装优秀课件
第六章 18世纪的欧洲
本章知识点
18世纪欧洲艺术风格——英国的田园风格、法国 的洛可可风格、法国的古典主义风格的特色;法 国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代及法国大革命时期主 要的男装与女装款式及特征。
学习目标
了解洛可可艺术对服装发展的影响,掌握法 国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代以及法国大革命 时期典型的服装样式。
帕尼埃(pannier)
19
20
路易十五时代 (1730-1770)洛可可 鼎盛期
1. 帕尼埃:前后 扁左右宽的椭圆形裙 撑托起的向两侧突出 膨大的臀部,腰部以 下呈长方形;由紧身 胸衣将躯干在腰部以 上束裹成平挺的圆锥 体,正视呈倒三角形, 有丰富装饰的肚兜强 化了倒三角型的轮廓。
21
22
23
(lace)、花朵(flowers)、蝴蝶结 (bow)、缎带(ribbon)、堆褶(puffed up)这种花样繁多的装饰物在服饰上的大量 运用就是洛可可时期典型的服饰特点。 其装 饰效果突出了女性的妩媚、娇柔和男性的细 腻、精致 ③: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开化都 对洛可可时期的文化发展起到影响和促进的 作用。
1770-1789)洛可可衰落期 洛可可→新古典主义 服装:人工形→自然形 波兰式罗布:体积变小,裙长变短。
41
1、男子服饰
➢ 1760年,男士上衣开始 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 再夸张,缓解了紧束的 腰身,这时上衣称为 “夫拉克”(frock),最 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 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 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 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 在晨礼服的始祖。
36
37
38
39
整体特点: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 柔美化、繁复化。

英国服饰

英国服饰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

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

无论哪个时代,服装文化总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来看看英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国服饰有着怎样的变革吧。

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画像来看,此时英国皇室的着装不仅富贵华丽,而且透露出享乐主义的萌芽。

天鹅绒的外套上镶嵌珍珠,头饰华美,衣领处的蕾丝花边与头饰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丝花边叫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整个16世纪的英国君主和贵族都是极其偏爱蕾丝的。

另外,在整个16世纪,英国人服饰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

英国人注重帽饰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公元1423年动笔、1430年才完稿的一部《大事年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头饰与服装大胆配合在一起的色彩强烈的效果。

有一位男人头戴苹果绿色的小罩帽,身披天蓝色斗篷,还有朱红色上衣穿在深蓝色夹衣的外面,他的同伴身穿红色上衣,下身则是蓝、白两色的长筒袜,第三个人的装束是一顶玫瑰色高筒小帽,上身是天蓝色过膝长衣,下身是朱红色长筒袜。

英国妇女也将着装热情较大地倾注于头饰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应有尽有。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在两鬓上方各缠成一个发誓,然后分别用发网罩住,再用一条美丽的缎带系牢。

于是,有人曾恰当地称其为鬓发球。

发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据自己头发的多少而定,后来有了罩在发球上的金属网,发球大小就可以随意而定了。

15世纪初叶,阿兰德伯爵夫人,还在鬓发球上侧配装弯曲向上的金属丝,一方面用以支撑大面纱,另一方面又构成两个触角状的外轮廓。

后来,半圆球状的鬓发球演变为盒式,再以后又从盒式演变为贝壳形状,上面罩以华丽的围巾。

鬓发球和围巾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和经济实力,装点上各式珍宝。

到了16世纪,由于英国人潜心学习古希腊的文明,文学、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英国贵族的头饰也极尽富贵、夸张和繁复,加入了大量文学、戏剧化得色彩。

西方16-18世纪服饰及装饰元素

西方16-18世纪服饰及装饰元素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其特征是 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 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 起罗 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 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 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 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 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 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 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 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 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 状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 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 +克尤罗特 ——(图-6)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 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 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 frac,英 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 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 (tsil 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 ( moning 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 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1780年,英国出现 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 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 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 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 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 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 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 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 的布料或里子制作。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 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 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 前身。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 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虽然承袭矫 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 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 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西方服装发展及风格历史

西方服装发展及风格历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
.
目录
古代服装 中世纪服装 近代前期服装 近代后期服装 20世纪服装(上) 20世纪服装(下)
.
古代服装
古代西亚
苏美尔服饰
男人 - 裹裙, 一直到缠绕到底部边缘, 露肩, 而 其余的织物从挂在腰间 - 皮带 - 赤脚 - 长头发, 成流苏状
女人 - 包裹服装,不露肩,就像一整块布,
由于宫廷画家瓦托选择了这种女装造 型作为其绘画的对象, 故此被称为瓦托 罗布。
这种优雅的样式特别受到路易十五的 蓬巴杜 夫人喜爱, 宫廷及贵夫人竞相穿 用而流行了几十年。
.
近代前期服装
1730 1770
洛可可时期
女子服装
路 易 十 五 时 代 ( ~ )
一百多年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 并成了后来几十年中女服不可 缺少的重要道具。
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 它打破理性的宁静 和谐,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非常强调 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在服饰上也一改以前灰暗而直板的艺术风 格, 把目光从人体移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上。 服装变得自然、松弛的同时, 装饰得到了 很大程度的重视并趋向奢侈。
.
近代前期服装
巴洛克时期
前期男子服饰
荷兰式服装的特色为3L -- 蕾丝、皮革、长发。
尔 波 万 、
男子的希克拉斯(外)和科特
.
中世纪服装
哥特式服装
主要服装
穿希克拉斯外衣的少女和骑士
科塔尔迪和曼特的王妃
.
中世纪服装
哥特式服装
主要服装
U形艾 斯科 菲恩 头饰 吾普 朗多 外衣 及科 塔尔 迪的 女子
萨科特女子和两色肖斯、尖头鞋、普尔波万的男子
.
中世纪服装
哥特式服装

洛可可时期服装风格

洛可可时期服装风格

二、 洛可可服饰整体造型的特点

18 世纪中后期以后, 洛可可女装造型上最醒目的特征是由裙撑托起的向
两侧突出膨大的臀部,腰部以下呈长方形;由紧身胸衣将躯干在腰部以 上束裹成平挺的圆锥体,正视呈倒三角形,有丰富装饰的肚兜强化了倒
三角型的轮廓。 这种视觉上像圆弧形穹顶一样的整体造型就是洛可可时
期人们相互追捧的夸张的造型。
篮”,在这个花篮里除了鲜花、蕾丝,还有蝴蝶
结和缎带。 它不仅运用在女装中,还大量频繁地
出现在男装中,创造了男装装饰的鼎盛时代,装
点着男装的浪漫飘逸。18 世纪服装的装饰重心
转向女装,缎带、蝴蝶结被女装采纳,并成为最
典型的洛可可女装的装饰元素。
褶边、荷叶边

褶边、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女装在装饰手法上另一重要特色。 褶边是指将窄条形的面料捏叠成褶,在面料上整烫固定,形成两侧起伏 的褶饰。 褶边这种装饰常用于衣身边饰或者一些特殊的部位,比如前胸、 裙边等这样的表面装饰。

洛可可服饰成为西洋服装史上的一支奇葩。 凝聚了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洛可可 女装样式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的, 它所演绎的精致、华丽、优雅的 性感,夸张的造型与装饰艺术风格始终是时装设计的灵感源泉。

其流畅的裁剪、夸张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术都是现代服装立体裁剪制作的 始祖,极大影响着现代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及制作工艺。 洛可可女装 的外在人工装饰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因此,洛可可服饰在历史上的地 位和对今天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花样繁多的装饰物在服饰上的大量运用就是洛可可时期典型的服饰 特点。其装饰效果突出了女性的妩媚、娇柔和男性的细腻、精致。 至此, 大量装饰物的使用表现出以男性特征为主的巴洛克风格时期到以女性特 征为主的洛可可风格时期的转变。

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

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

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17世纪服装风格——巴洛克18世纪服装风格——洛可可19世纪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20世纪时装化多样化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丝绸服饰,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料自给,纹样端丽,织物风格偏向厚重;二是造型夸张,尤以西班牙风格最为极端,填充、束身、撑垫等塑形手法广泛使用;三是装饰繁复,多刺绣、切缝和金银珠宝,总体风格浓重奢华;四是品种多样,从礼服长袍、帽子头饰到手绢丝袜,应有尽有。

16世纪初,德国人从雇佣兵的军服上得到灵感,切缝的装饰和剪裁,在男子的服饰中尤为流行,并发展成复杂而极端的样式,盛行于英、法等国,丝绸服装也不例外。

女装的领口上移,抽出碎褶,袖子变瘦,使上身在视觉上缩小,同时,加强下身裙部的膨胀丰满。

这个时期,德国已经强调用填充物塑形,并基本确立了男子服装以上体为重心、女子服装以下体为重心扩张的基础。

文艺复兴是西方知识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指从1350—1550年在意大利形成的、源于对古典、特别是对古希腊罗马雕塑和建筑的兴趣而持续发展成的一场规模宏大、涉及广泛、并在16世纪上半叶传至北欧的文化、思想、艺术和科技运动。

西洋服装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大约是14世纪到16世纪,服装展示出与中世纪传统的割裂。

现实生活的影响,超越了宗教成见的阴霾,服装成为社会身份、地位的显现;新兴中产阶层出现,渴望向贵族一样炫耀他们的财富。

这个时期由于快捷的交通运输,大大加快了时尚的传播速度;纺织业正欣欣向荣;裁缝同业工会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海外贸易带来奢侈的服饰配件;自我意识的增长使个人的偏好融入时装;建筑艺术也试图在裁剪中得到回应和遵循——从罗马时代以来一直是奢侈品代言的丝绸,不吝成为富庶阶层的用料首选,这时期的丝绸服装以尊贵的血统更彰显出时代梦想的特征。

1、丝绸面料实现产销自给自从552年君士坦丁堡获得制作的秘密后,拜占廷人就自己动手生产出一系列丝绸织品来为皇室制作服装,8世纪的家庭手工作坊已经能够生产出相当复杂的提花织物,丝织业迅速成为拜占廷帝国的主要工业。

巴洛克风格时期的服饰

巴洛克风格时期的服饰
2020/4/30
• 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 袖子花边了,带马刺的 靴子也成了时髦,还有 羽毛大帽子和佩剑。
•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 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 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 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 身。
2020/4/30
• 朗葛拉布---裙裤“朗葛 拉布”在此时出现,长 及膝,基本型是宽松的 半截裤。
• 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 1715~1730)
• 此时女装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
• 1、是在后背领窝处有份量 很大的箱形襞褶,从肩部直 至地面,造型优美流畅。
• 由于宫廷画家瓦托选择了这 种女装造型作为其绘画的对 象,故此被称为瓦托罗布。
• 这种优雅的样式特别受到路 易十五的 蓬巴杜 夫人喜爱 ,宫廷及贵夫人竞相穿用而 流行了几十年。
2020/4/30
2020/4/30
洛可可服饰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
• 洛可可服装的必备要素包括 夸张的裙撑、打褶的花边、 繁复的缀饰、低胸衬裙、印 花布料。
• 洛可可风格的服装给人优雅 、梦幻、浪漫、柔美的女性 化时装感觉,属年轻类的流 行时装。
• 洛可可风格服装在造型设计 上多以古典优美的X形轮廓 为中心,运用合体且古典式 的紧身形造型,强调裙及袖
2020/4/30
• 3)巴斯尔样式---1780 年,出现臀垫取代裙撑 ,后臀部又一次膨胀起 来,这种前腹稍平后臀 翘起的裙形称为巴斯尔 样式。
2020/4/30
发型及服饰品
• 男子发型---洛可可初期,男子继续流行的白色假发较 路易十四时代小。到路易十五时代,流行灰色假发, 向后梳,在脑后梳成辫子或做发髻,发髻装在丝绸袋 里,系上黑缎带。
• 2)紧身胸衣---经过改良 ,胸衣由后面系戴,下 部呈尖三角形,鲸须竖 直嵌入,尺寸贴身,比 较舒适。

欧洲服饰发展史.

欧洲服饰发展史.
14-16世纪,在文艺复兴思 潮影响下,人们开始反 对封建神学,反对教会 的禁欲,提倡个性、人 性解放,这些思想、文 化、艺术等各方面对服 装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服装开始改变了用符合人体的自然形 态来表现服装的做法。越来越无视人体,走向极 端的追求服装个性造型美道路。从中世纪对女性 美避而不谈的宗教禁欲阴影走出来的女人们为了 突出自己的曲线美,开始让坚硬的紧身胸衣和庞 大裙撑组合来完成自身的曲线美。
巴斯尔样式
19世纪末,欧洲女装又开始流行在裙子 里面穿臀垫,这与上个世纪的“巴黎 臀垫”相似,都是将臀部造型向后夸 张,用裙撑将重心移到高高翘起的臀 部。我们可以从一幅名画来看看19世 纪末这个时期巴斯尔样式女装。
大 碗 岛 的 星 期 天 下 午
新艺术思潮时期服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地区的新艺术运动崛起。该艺术 是由英国伦敦传播到欧洲大陆的。该艺术运动从本质上可 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它讲究趣味的精致与优雅,并且含有 世纪末的颓废倾向,但它对设计从实用艺术向现代又起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常被用在建筑装饰和工业设计领域,在 服装发面特点是否定传统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 线性装饰风格。
巴洛克服饰
巴洛克,17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样式,特点 是宏大、绚丽、夸张、激情、宗教感。这一时期服 装充满生气和律动,强调装饰性、恢弘性,是缎带、 花边、皮革、长发的时代。以法国路易十四执政时 期是其巴洛克风格成熟时期。并且没有任何一个时 期的男人像这个时候那样妩媚化。
男性穿着
“拉巴领”是 巴洛克早期 流行荷兰民 俗风格的花 边大领子, 因为荷兰人 擅长针织, 所以这种花 边领绣工繁 琐精致
女性穿着
早期古希腊罗马时代胸衣是平面的,妇女是用麻布、羊 毛或皮革做成来进行身体约束保护的。到欧洲中世纪时 期胸衣变成质地厚的背心,这才视对欧洲女性产生了重 大影响的紧身胸衣雏形。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紧身胸 衣有了完备的形制,当时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曾一 度倡导束腰,这就深深影响了当时那个时代以及之后五 个世纪之久的女性。

西方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

西方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
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而且男女同质同型。用卡 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 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着卡吾拉凯斯腰衣的石雕
女子饰物
巴比伦服饰——以棉、亚麻为衣料,取代了原来的羊毛衣料,衣服的垂褶更 加丰富。缠绕式的服装,衣长至膝下,男子露右肩,女子不露肩,注重服 装的用色。
汉 莫 拉 比 法 典 石 柱 上 的 石 雕
男子上衣下裤,头戴罩帽披肩,身后则垂吊帽尖。垂 袖、下裤是紧身的连裤长筒袜。
•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特点——人体曲线成为 了服装的审美关键
男士服装造型为上后下轻。
女士服装恰好相反,重心下移,上身则收细腰, 下身被夸大使身体像铜钟。这种风格上加上东方 丝绸、折扇,以及精巧的服饰配件,构成了文艺 复兴时期服饰的主旋律。
流 苏 装
这个时期的服装更加注意服装外表的装饰设计,流苏 装饰得到频繁的运用
亚述女头像
波斯服饰——除去了不便于灵活的缠绕式穿着形式,减省了多 余的流苏装饰。坎迪斯,袖子呈喇叭状,在后肘做出许多褶裥, 形成有没得下垂造型
穿坎迪斯的男子
北非古埃及的主要服饰有——腰衣、筒形衣裙、褶纹衣、组合装束 等等。 腰衣:主要是男性
20世纪80年代——推出各种风格的时尚作品
许多20世纪70年代的另类东西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和整合,加上女权运动,服饰设计理念在这一时期有 了重大突破。许多“另类”、“不合理”的概念都运 用到了设计之中。
20世纪90年代——风格多元化、时尚发布中心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初服装发展呈现多元化,加上高科 技迅速发展,服装风格和时尚元素的流行复杂和 多样性是这一时期主要特征。
组合装束:即上衣和下裙或裙衣 和围巾构成的一套装束,常为女 性穿用。
克里特岛区——克里特岛男子服饰简素而独特,和古埃及一样,腰衣仍是主 要样式,其长至大腿中部,是经过缝合后包裹臀部和胯部的衣服,左右不对 称。而妇女典型样式是紧身上衣和钟形裙,一条腰带吧服装分为两部分,上 半部分使后背直立并裹住双臂,前胸袒露;钟形裙的宽大下摆,有力衬托胸 腰部位的线条。

(完整版)西方服装史

(完整版)西方服装史

蹒跚裙
二、20世纪20年代的服装
1、女装现代形态的确立 职业女装:简洁且轻柔,无花边无累赘,裙子变 短露出膝盖,忽略腰、臀、胸部曲线。 女装中性化 2、时尚与流行 男孩风貌:平胸、松腰、束臀的男性化外观 小黑衫:夏奈尔作品,“时装界的福特”,无袖 无领的连衣裙,纯粹、利落、帅气、潇洒。 妆饰:各种妆容,指甲蔻丹、棒状口红、防水睫 毛油等等面世。 牛津裤:裤型宽大、裤口翻卷。 3、名师 可可·夏奈尔:设计风格简练、流畅、雅致等, 代表作“无领粗花花呢套装”、“黑色连衣裙”、 “真假珠宝混合的项链”。夏奈尔作品
洛可可末期男子装束
3、妆饰与饰物
假发时代
假发庞大要用支架支撑,形式多种多样
18世纪60年代后半期,女子盛行高发髻,
发髻上装饰各种饰物,做成模型;但是高
发髻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裙撑一样引起人们
重视,因其违反自然,很快就消失了。
法国香水称为时尚
扣子受到青睐
黑色缎带索立台儿




路易十六,玛丽安

托瓦内特王后持续
六、20世纪70年代服装
1、时尚与流行 朋克风:廉价低俗的衣服、乱七八糟的 饰物。 牛仔裤:国际性 热裤、喇叭裤、高底鞋 2、名师 三宅一生:运用披挂、包裹、缠绕、褶 皱,风格十分独特;代表作“Pleats please”系列。 山本耀司:主张披挂、缠绕;代表作, 与阿迪合作的Y-3品牌。 高田贤三:多元文化,以简洁的线条体 现幽默、青春和超意识得交融,凸显宽松、 舒适与无束缚。
曼特尔
三、哥特式服装(新奇、怪诞与修长)
1、主要服装
(1)丰富的外衣:
筒形外衣科特 男女同型(布里奥演变)
套头式筒形外衣修尔科 (内衣演变)

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

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

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欧洲的黎明时代见证了一场文化风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中国风的设计影响。

17-18世纪,欧洲开始对远东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融入到建筑、绘画、家具及时装等方方面面。

这些中国风设计不仅风靡贵族社会,还凭借他们的独特魅力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

中国风设计在此时期充斥着奢华、瑰丽和神秘的元素。

真实的中国并非人们所见,而是通过海上贸易和传教士等途径传到欧洲。

从中国进口的文物与货物展示了中国的独特艺术技巧以及华美细致的手工艺。

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引起了欧洲人的深深兴趣,他们迫切想了解中华帝国的文化和艺术。

在建筑领域,中国风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的园林设计潮流,如威廉·坎特布里亚和查理斯·布利波尔的作品。

这些花园模仿了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曲折的小径、花卉和水景。

借鉴了中国的理念与元素,这些园林设计营造出一种神秘、诗意和宁静的氛围,成为当时社交精英从日常忙碌和生活压力中解脱的场所。

中国风的设计技巧也在室内装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欧洲的王室和贵族拥有一些中国风格的房间,这些房间大多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

墙壁上的装饰常常有中国传统的云龙、麒麟和花卉图案。

镜框、家具和瓷器上也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的雕刻和图案绘制技巧。

这些房间的设计让人们感受到了异域的魅力与奢华。

17-18世纪的绘画也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

许多欧洲画家开始模仿中国的传统画风,学习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技巧与构图。

这些画作所展现的场景多为中国风景、宫殿和人物,意图呈现出中国文化的神秘氛围。

这些中国风绘画具有细致的线条与用色,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观众们的青睐。

在时尚界,18世纪的欧洲贵族们也热衷于中国风的装饰。

中国贵族的服饰开始直接影响当时的欧洲时尚趋势。

某些时装设计师开始模仿中国丝绸和传统服装的样式,并在欧洲社会中引起轰动。

中国的材料、颜色和样式成为了欧洲时装的新宠儿,贵族们纷纷穿着中国风的服装去参加社交活动。

欧洲贵族服装史概述

欧洲贵族服装史概述

工业革命时期服 饰19-20世纪
01中世纪服饰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拜占庭服饰
• 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样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 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并以丝绸 为贵为尚。 • (一)服装款式分为:大斗篷样式、拼贴样式、刺绣样式。
大斗篷样式、拼贴样式、刺绣样式
华伦天奴
香奈儿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公元14-17世纪
• 反对封建神学,反对教 会的禁欲,提倡个性、 人性解放
• 从中世纪对女性美避而 不谈的宗教禁欲阴影走 出来的女人们为了突出 自己的曲线美,开始让 坚硬的紧身胸衣和庞大 裙撑组合来完成自身的 曲线美。
重点来了:紧身衣
• 1、早期古希腊罗马时代胸衣 • 麻布、羊毛或皮革 进行身体约束保护的。 • 2、欧洲中世纪时期胸衣 • 质地厚的背心 • 3、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紧身胸衣有了完备的形制,当时的英女 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曾一度倡导束腰,这就深深影响了当时那个时 代以及之后五个世纪之久的女性。
中世纪服饰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公元1417世启蒙时期服饰公元1718世纪18c中叶新古典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服饰1920世纪浪漫主义服饰01中世纪服饰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拜占庭服饰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样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并以丝绸为贵为尚
工业革命时期服饰19-20世纪
• 以十九世纪为背景 电影《战争与和平》
浪漫主义时期
• 1814年拿破仑退位,路易十八等 位,从此波旁王朝就此复辟,复 辟的日子里,知识分子们是苦闷 的,于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掀起 了浪漫主义思潮。这时期服装与 浪漫主子的文学和绘画一样,充 满热情,充满幻想,在造型上又 开始夸张起来。

西方服饰简介

西方服饰简介
比---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造型同前, 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使臀部外 张,在衣摆里加马尾衬和硬麻布或插入鲸须。 后中缝和两侧缝在下摆都有开禊,一般无领 或装小立领。
服饰特点(洛可可,男子):
夫拉克---18世纪中 叶,男上衣去掉多余的 量,衣摆不则向外张, 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 上衣称夫拉克。
服饰特点(20世纪):
20世纪30年代,女装 “男孩似的”风格开始消 失,直线被曲线所代替, 女性身体的优美线条又重 新显现。
特别是晚礼服,后背袒露 几乎至腰,无袖,腰和臀 部都是紧裹的,有时在肩 部还要饰以狭窄的缎带或 硕大的人造花,至臀部展 宽。
20世纪50年代的女装更 加趋向随意、自由。这期 间,除了出现腋部宽松, 袖口收紧的“主教袖”以 外,直立衣领重新出现。
西方服饰简介
西方服饰史
古代服装 (年~世纪) 包括: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服装
中世纪服装(世纪~15世纪) 包括:拜占廷时代、欧洲文化黑暗时代、罗马式、
哥特式时代服装
西方服饰史
近代前期服装(15世纪~18世纪) 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服装
近代后期服装 (19世纪) 包括: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新洛可可时代、
哥特式时代
哥特式:
肖修 斯尔 (科 霍) 兹的 )少 的女 男和 子普
尔 波 万 、 男子的希克拉斯(外)和科特
哥特式:
穿希克拉斯外衣的少女和骑士
科塔尔迪和曼特的王妃
哥特式:
U形艾斯科 菲恩头饰 吾 普朗多外衣 及科塔尔迪
的女子
萨科特女子和两色肖斯、尖头鞋、普尔波万的男子
服饰特点(哥特式):
服饰特点(巴洛克,女子):
丢弃了宽大的裙撑,腰线上 移,收腰不十分明显

第十四章西方近世纪服饰

第十四章西方近世纪服饰

第十四章西方近世纪服饰第十四章西方近世纪服饰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本章主要内容: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一文化运动于15世纪后半期扩及欧州许多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随着禁欲主义的衰落,人文主义又复兴了,在服饰上体现为:男子服饰强调上体宽大魁伟和下体的瘦劲,构成箱形造型:女子服饰强调细腰丰臀,形成倒扣的钟式式样,同时,出现了宽大的袒胸低领口,并不再羞羞答答用饰布遮住。

这种两性服装截然不同的特征一直影响西方服饰近500年的发展。

一、意大利风格时期服饰(1450年至1510年)1.1时代背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意大利服饰完全受哥特服饰影响。

设计师从宫殿建筑的圆拱形顶、矩形门窗以及水平线上取得灵感,设计了与西欧各国完全不同的服装款式,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

但是,意大利已不再流行丝织品,而是崇尚金银线交织品。

1.2典型服饰意大利服饰风格特色是从面料开始的。

在各个局部都可以窥见白色亚麻内衣。

1.3女子服饰女子的典型服饰为“罗布”,是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

领口开得很大,有方形领、V字形领和一字领,胸口袒露得很多,高腰身,群摆拖地,袖子有紧身筒袖和一段段扎起来的莲藕式袖型,在上臂和肘部有许多裂口,露出里面白色的“修米兹”。

女子的外衣是有华丽刺绣的曼特尔,色彩明快、腰身很高。

袖子一般是作为装饰的垂袖,披在身上,也可以摘下替换颜色。

1.4男子服饰意大利风格时期,男子腿部装束分为两部分:短裤和筒袜。

短裤较短,即使穿着有下摆的外衣还是可以看得到,短裤结合长筒袜是当时的特色。

1.5服饰品及形象1.5.1发型与头饰男女都带一种无檐帽,女帽较男帽装饰多一些。

女子的整体造型重点在下半身,头饰与之呼应,小巧玲珑。

头发向后梳或中分,颈后挽髻,露出宽宽的额头,时兴在头上束缎带,并在缎带的正前方装饰一颗珍珠。

金色假发最为时髦,染金色发也很流行。

1.5.2鞋子由于裙子越来越肥大,为了在视觉上取得比例上的协调,威尼斯开始流行穿高跟鞋,成为“乔品”二、德意志风格期服饰(1510年至1550年)2.1典型服饰德意志风格的主要特色是“撕拉修”。

十六世纪服装特点

十六世纪服装特点

十六世纪服装特点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化一、文艺复兴的服装:意大利风、德意志风、西班牙风。

(1)意大利风时代: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女向横宽方向反展,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

在关节处留出缝隙用绳或细带连接,出现了可以摘卸的袖子,袖子开始独立剪裁,独立制作。

1.男装仍为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内衣修米兹变短,英语称为夏次shirt。

普尔波万衣长及臀底,系腰带,有圆领、鸡心领、立领、高立领。

衣身向横宽发展,肖斯很紧身,穿半长靴,外穿大翻领嘎翁和曼特,装饰有假袖子和毛边装饰。

2.女服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叫罗布,领口很大,胸口袒露很多,高腰身,衣长及地,袖子有紧身筒袖和莲藕似的袖子,在肘部、上臂部、前臂部有许多裂口,露出修米兹。

裁剪上上下分离,是把整件衣服分成若干个部分构成的基本构想。

3.女子外衣是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托裾,有装饰性袖子,曼特领子很大。

4.高底鞋-乔品,16世纪后半叶,乔品被高跟鞋取代。

(2)德意志风时代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斯拉修装饰,即裂口、剪口。

1.德国男服中,普尔波万与哥特式时代在构成上基本相似,有普利兹褶,立领、内衣领很高,有细小褶饰,这是大褶饰领的先兆。

普尔波万此时称达布里特,外穿裙身茄肯,最外穿夏吾贝(法语的曼特),衣长及膝或踝,衣身、袖子很宽松有毛皮里子或毛皮边饰,大翻领,有假袖子。

2.男子下半身穿膨臌起来的短裤-布里齐兹,中间用一块楔形布(科多佩斯)遮挡住裆部,后来发展成小口袋,装饰有斯拉修、填充物。

3.德国女服初期模仿意大利,方形低领口,装饰着着带立领的小披肩-科拉Koller,后变成高领,科拉变成有碎褶的小领饰,是后来大领饰的先兆;最初袖子很大,后领口变小、袖子变瘦,袖子有斯拉修装饰;裙子用很多普利兹褶或穿好几层衬裙使量增大,再罩上有普利兹褶的围裙。

女服腰节较高,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

(3)西班牙风时代西班牙服装的外观特征: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可可时期女装中的几种罗布:法国式罗布, 波兰式罗布,等……。
18世纪的著名画家布歇,1756年为 蓬帕杜夫人画了一幅肖像画,当时夫人 已经35岁,穿的是典型的法国式罗布。 那紧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罗布和下面的 衬裙是用艳丽的蓝绿色缎子做的,胸部 V字形打开,露出倒三角的胸挡“佩爱 斯·迪斯托玛”这是胸挡是用丝绸做的, 每次穿衣时用线缝在罗布上,胸挡上面 常有精美,或者装饰着宝石,蓬帕杜夫 人的这个胸挡从上到下按大小顺序依次 排列着十个玫瑰色的缎带蝴蝶结,非常 豪华,而且女性味十足。胸挡上的缎带 蝴蝶结同进反复装饰在罗布的开禁处、 衬裙下摆、左胸前、头顶和袖口处,取 得呼应。袖口那三层飞边是用最高级的 蕾丝做的,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 欧洲女装中流行的独特装饰,当时袖长 及肘,肘部在袖口处用纤细的蕾丝或经 过抽纱刺绣的细棉布做的三段波浪状飞 边装饰,十分奢华。这种典型洗练、精致和纤 细的美。(图-9)
V型收腰和大开的领子及花边领口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肖像
路易十四时期是巴洛 克风格成熟期
男子的手套
在男子服裝與形貌上,由之前的「陽剛之氣」轉而朝向「陰柔虛華」的方向來發展。
男士在面容形貌以「蓄留長而捲曲的頭髮;留八字山羊鬍」為特色;且深具浪漫的 色彩。
蓄留長而捲曲的頭髮
八字山羊鬍
巴洛克时 期的高跟 鞋
服装的象征价值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一个人的服装可以 标明其特殊的社会阶层,并决定其在那一阶层中的地位、作用及 权利。例如,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着装上辨认出皇室家族成员。妇 女的曳地长裙通过其颜色及使用的材料表明其特殊意义。服装同 时可以在进入宫殿走廊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的正 式宫廷服装当然就是西方文化史中最奢华的部分。
洛可可风格的基莱
1747年英国 制作 的外套
18世纪中后期流行于欧洲 的花卉与中国 花瓶纹印花 织物纹样
18 80
男子假发
的 各世 种纪 帽 饰年

洛可可时期的发型及服饰品 女子夸张的高发型 男子戴假发和女人一样化妆,鞋做得很精细,鞋跟较低;
手杖是同各种各样的木质的,还有用竹和象牙的。
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 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初叶,欧洲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 兴运动,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与中心,其国家的手工 业尤其是毛纺织生产十分兴旺。新生产力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产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都市生活的富庶。在此 经济基础上,文艺复兴新思潮活跃在社会各领域,宣扬人生价值 和人性自由解放,大肆鼓吹现世的享乐和现实的幸福,追求美饰 美物、追求奢华富有的风气日益昌炽。应运而生的意大利花样丝 绒,以其高雅的质感和高昂的价格被视作富贵和奢侈的象征,而 受到社会特别是贵族和富有者的狂热青睐,成为许多重要人物的 服饰穿戴。竟然还有许多著名画家参与了丝绒服饰的设计与普及, 他们的作品在许多重要人物穿戴的丝绒服装上得到印证。
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服装上。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
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这些情 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 的服饰装饰美。
MarieAntoinette以奥地利公主身份出现时,并未梳戴发髻而让金发束带流泻肩上, 天蓝色裙装的造型充份表现出天真无忧与少女娇羞;鲜艳桃红缎面宫廷礼服与羽毛 帽子,好似艳丽绽放已久的花朵期盼被人注视;黑色绒布的宫廷式蓬裙加上白色毛 皮围领,极端对比的华丽材质代表她面对蓬帕杜侯爵夫人时的强烈不悦;带有许多 抓皱裙摆曳地的浅绿色礼服,充满等待丈夫归来拯救自己,高贵优雅却清冷的寂寞 无依;全白蕾丝编织的帽子与礼服,让初为人母的她像是被光辉笼罩般耀眼动人。 而装饰花俏夸张的各式华丽高跟鞋与珠宝饰品,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即使到现在 也是十分抢眼的设计品。高耸发髻上出现的小鸟或帆船发饰,则是将她在服装上的 大胆品位夸饰到了极致。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其特征是 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 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 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 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 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 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 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 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 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 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 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 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 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 状
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 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 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 的骑马用大衣riding coat, 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 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 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 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 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 图-7
洛可可风格的代表服装即礼服大衣夫洛克·考特(Frock coat)、夜晚正式礼服 (Evening dress),即燕尾服。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 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 +克尤罗特 ——(图-6)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 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 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 frac,英 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 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 (tsil 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 ( moning 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 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1780年,英国出现 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 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 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 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 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 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 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 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 的布料或里子制作。
文艺复兴的时候因为用西班牙 硬领(参照莎士比亚画像), 所以男人的头发必须是短的, 到了巴洛克时期领子披下去, 头发于是慢慢变长。后来发展 成带假发。
男帽一般是宽边,帽檐微微上 翘,有大量羽毛,后来又流行 “三角帽”,也就是把帽檐从 三面向上翘,成为主流。帽子 一般是黑色的,镶着大量的花 边。因为带假发,所以一般都 是把帽子折一下夹在肋下,后 来成为一种礼仪。还有便帽, 是在家脱掉假发以后戴的,和 我们现在的运动帽子差不多。





1577年男子拉夫领及拉夫

领的制作步骤

1600年歌剧诞生,1750年巴赫去世,这150年,我 们叫它巴洛克。巴洛克这个词可能来自葡萄牙文 BARROCO,形式不规则的珍珠,是用来称呼那个 时候美术和建筑风格巴洛克时期的。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分成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 期。前者是早期,后者是晚期。
荷兰时期特征主要是领子。因为那是荷兰盛行的 (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也可以看到,那种花边一 般都称为荷兰花边,因为荷兰的针织花边是最有名 的)大的披在肩上带花边的方形领子。这种领子叫 做拉巴领(rabat),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 排扣,同时裤子延长到(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来说) 膝盖,裤腿紧绷着大腿。下面是长袜。
洛可可服装的必备要素 包括夸张的裙撑、打褶 的花边、繁复的缀饰、 低胸衬裙、印花布料。
《绝代艳后》认真地复刻着 洛可可的时尚经典:比如用 假发堆扎起来的高耸发型、 羽毛和假花装饰的帽子、精 致的蕾丝面具与古典折 扇……都是那个时代的贵族 生活写真。
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阿比+贝斯特+克尤罗特三件套样式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 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 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 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 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 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 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 用料 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 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 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 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 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 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 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 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 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 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 四粒扣子固定。
女装的典型服饰之一,大帽子, 带羽毛装饰,高领花边,臃肿 的裙子。身边的小男孩倒是典 型的男装,笑。领子,外套, 靴子。不知道身份是什么,大 概是侍童。巴洛克时期女人流 行带着侍童。侍童分成两种, 一种是身份低贱的,一般往往 是黑人侍童。另一种是贵族子 弟,暂做侍童是为了学习上流 社会礼仪,所以打扮得也格外 华丽。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河可可时期则是女 人的世界。因此洛可可样式集 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 是女性沙龙的中心,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艺术品”和 宠物。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女装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 素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女装的特点就是,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 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其妙 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向,这里的苛尔莱 耐上插入许多条鲸须。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 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 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 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 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 腰显得更细,风俗吏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 那“快乐的谷间”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 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 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 前身。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 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虽然承袭矫 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 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 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