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数学家的小故事

(完整word版)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第三册数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可以接着数再数下去吗?九九歌九九歌就是我们此刻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宽泛使用。

在当时的很多著作中,都有对于九九歌的记录。

最先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 36 句。

由于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因此取名九九歌。

大概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大到“一一如一” 。

大概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次序才变为和此刻所用的同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此刻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 45 句的,往常称为“小九九” ;还有一种是 81 句的,往常称为“大九九”。

对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故事:春秋期间,齐桓公建立招贤馆搜集各方面的人材,等了好久,向来没有人来应征。

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

齐桓公感觉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取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的确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假如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妙的人材不会接连而来吗?” 齐桓公感觉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

果真不到一个月,四周八方的贤士都接二连三了。

镜子题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

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10 点50 分。

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实的时间吗?假如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假如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仍是笨蛋!”沸羊羊想了好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 10 点 50 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质物体是相反的。

(完整word版)根号二故事

(完整word版)根号二故事

根号二的故事古希蜡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叫毕达哥拉斯,他对数学的研究是很深的,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他成立“毕达哥拉斯学派”。

其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万物皆数”,他们认为:“人们所知道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数,因此,没有数就既不可能表达,也不可能理解任何事物”。

其中,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仅指整数,而分数是被看作两个整数之比,他们相信宇宙万物总可以归结为简单的整数和整数之比。

毕达戈拉斯首先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证明了这个定理后,他们学派内外都非常高兴,宰了100牛大肆庆贺,这个定理在欧洲叫“毕达戈拉斯定理”或“百牛定理”,我国叫勾股定理。

可是,他的观点和发现的日后使他狼狈不堪,几乎无地自容。

毕达戈拉斯的一个学生西伯斯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

一天,他研究了这样的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他根据毕达戈拉斯定理,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长度之比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即现在所说的有理数)表示,也就是找不到一个数(指整数或整数之比,即有理数)使它平方后等于2,即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的不可公度性(所谓线段的可公度性是指:对于两条给定的线段,能找到某第三条线段,以它为单位线段能将给定的两条线段划分成整数段)。

他既高兴又感到迷惑,根据老师的观点,根号2 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对角线有客观地存在,他无法解释,他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了老师,并请求给予解释。

毕达戈拉斯思考了很久,都无法解释这种“怪”现象,他惊骇极了,又不敢承认根号2 是一种新数,否则,这就动摇了他们“万物皆数”的根本信念,整个学派的理论体系将面临崩溃,他忐忑不安,最后,他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下令封锁消息,也不准西佰斯再研究和谈论此事。

西佰斯在毕达戈拉斯的高压下,心情非常痛苦,在事实面前,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他认为根号2 是客观存在的,知识老师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它,这说明老师的观有问题。

二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

二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

二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小明的二年级学生。

小明是一个聪明而好奇的孩子,尤其对数学感兴趣。

一天,他在学校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故事中说,有一只小猪和一只小鸭在大草坪上玩耍。

小猪对小鸭说:“我有5个苹果,你有3个梨,我们一起把它们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呢?”小鸭聪明地算了一下,回答道:“一共有8个水果!”小猪和小鸭高兴地合作,把水果分了一半,每个人都有4个水果。

小明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

放学后,他决定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来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明发现自己口袋里有7个巧克力,桌子上有2个糖果。

他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食品。

小明开始认真地计算,最后得出结果:一共有9个小食品。

小明感到非常满意,他学会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故事让小明更加热爱学习数学,他觉得数学不再那么难了。

从此以后,小明在学习数学时更加认真和努力,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这个简单的数学小故事,小明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也学到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他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关于世界的奇妙探索。

数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想象力,也可以引领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小明在数学的旅途中坚定地前行,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等待着更多数学的故事,更多关于数学的精彩发现。

数学,就是这样一个神奇而美妙的领域,让我们在其中尽情享受智慧的乐趣,让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感受无穷的快乐和成就。

数学,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简短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简短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简短
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两只小猫咪,它们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绳子弄断了。

于是,它
们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绳子,想要把它剪成两段,一段长一段短。

但是,它们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剪断这根绳子才能保证两段的长度之和最大。

小猫咪们思考了一会儿,想到了一个办法。

它们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来测量绳子
的长度,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剪断。

于是,一只小猫咪躺在绳子的一端,另一只小猫咪开始从绳子的另一端逐渐向前走,直到绊倒为止。

然后,它们标记了这个位置,并将绳子剪断成两段。

经过这样的努力,小猫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使得两段绳子的长度之和最大。

它们学会了在一根给定长度的绳子上找到一个点,使得这个点到两端的距离之积最大。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一根给定长度的绳子上找到一个点,
使得这个点到两端的距离之积最大,还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通过分析、计算来找到最优解。

这不仅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小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更是一个充满乐趣和
挑战的学科。

让我们一起努力,享受数学的乐趣,用智慧和勇气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吧!。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小明是一个非常喜欢数学的二年级学生。

他每天都会在学校里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里也会做一些数学题来练习自己的能力。

今天,让我们跟随小明一起来听听他的数学小故事吧。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小华一起去买水果。

他们在水果摊前看到了一筐苹果和一筐梨。

小明对小华说,“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哪个重。

”于是,他们找了一个称重的地方,把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分别放到了两个天平上。

经过称重,他们发现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斤。

小明好奇地问小华,“如果一筐苹果和一筐梨一共重10斤,那么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各有多重呢?”小华想了想,然后用数学知识算出了答案。

小明听了很高兴,他们一起买了一些水果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小明突然看到了一块空地上有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

他们在地上画了一些数字,然后跳着踩。

小明觉得很有趣,就跑过去问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原来,他们在玩一个叫“数数游戏”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从1开始,每次跳一下,就数一个数,然后跳到相应的数字上。

小明很快就明白了规则,他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小明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回到家里,小明还在思考刚才的问题。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打开了数学书,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开始认真思考。

经过一番努力,小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写下了解题的步骤和答案。

他觉得很开心,因为他又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

小明的数学小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同时,数学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小明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相反,它可以充满乐趣,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像小明一样,热爱数学,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数学小能手吧!。

数学小故事 二年级

数学小故事 二年级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小明和小红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目,小明家有5个苹果,小红家有3个梨,他们一起把水果放在一起,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小明和小红开始动脑筋算起来。

小明说,“我家有5个苹果,小红家有3个梨,我们一共有8个水果。

”小红却说,“不对不对,我们一共有5个苹果和3个梨,一共是8个水果。

”两个小朋友争执不下,于是他们决定向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听完了小明和小红的争论,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算错了,小明家有5个苹果,小红家有3个梨,一共是8个水果,这个答案是对的。

”小明和小红都有些疑惑地看着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答案都是对的。

老师解释说,“小明家有5个苹果,小红家有3个梨,我们要把两种水果放在一起算总数,所以我们要用加法来算。

5+3=8,所以一共有8个水果。

这就是加法的应用,你们明白了吗?”小明和小红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忘记了两种水果要加在一起才是总数。

在数学课上,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出了一道简单的减法题目,小明家有8个糖果,他吃了3个,问还剩下多少个糖果?小明立刻举手回答,“8-3=5,所以还剩下5个糖果。

”老师点了点头,表扬小明算对了。

接着,老师又出了一道乘法题目,小红有3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有5支花,问一共有多少支花?小红想了一下,然后高兴地说,“3×5=15,一共有15支花!”老师再次表扬小红算对了。

最后,老师给小朋友们出了一道除法题目,小明家有15个糖果,他想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多少个糖果?小明想了一下,然后说道,“15÷3=5,所以每个朋友分到5个糖果。

”老师再次表扬小明算对了。

通过这些小故事,小朋友们学会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简单运用,数学课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数学并不难,只要用心去理解,就能轻松掌握。

希望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敢地面对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数学小能手!。

(完整word版)数学名人故事

(完整word版)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知识,发展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其离不开人类历史上的那些数学家们做出的贡献,他们大多终其一生潜心研究并终究发现伟大的数学理论。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则故事简单了解那些伟大数学家们的故事.故事一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故事二说出来也许会使你感到惊奇:今天你所读的几何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2200多年前的《几何原本》(又称《几何学原理》).这本书的作者,便是被誉为“几何学之父"的古希腊着名数学家欧几里德。

欧几里德是第一个把几何学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人.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

二年级下册数学故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故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故事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一些故事吧!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小明和小红去买水果的。

小明和小红一起去水果摊上买了一些水果,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梨子,小红买了4个梨子和1个桃子。

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呢?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简单的加法和数量的概念。

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接下来是一个有关小猫咪的故事。

小猫咪家里有一些鱼和一些奶酪,它每天都吃一些鱼和一些奶酪。

如果小猫咪一共吃了5份食物,其中3份是鱼,那么它吃了多少份奶酪呢?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学习简单的减法和分配的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小朋友们一起分糖果的。

小明、小红和小华一共有12颗糖果,他们要平分这些糖果。

如果小明拿了4颗糖果,小红拿了3颗糖果,那么小华能拿到几颗糖果呢?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简单的除法和平均分配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小兔子家的胡萝卜。

小兔子家有一些胡萝卜,它每天都吃一些胡萝卜。

如果小兔子一共吃了8根胡萝卜,其中有5根是红色的,那么黄色的胡萝卜有几根呢?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学习简单的乘法和对比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孩子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能够更加喜欢数学,更加喜欢学习!。

2018-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数学小故事-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8-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数学小故事-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8-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数学小故事-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故事:一元钱哪里去了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

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的2元总共29元。

那一元钱到哪去了?分苹果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

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

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

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小马虎数鸡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马虎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二年级数学故事

二年级数学故事

二年级数学故事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关于二年级数学的故事。

小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他在家里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了妈妈2个,留给自己3个。

然后,他又从冰箱里拿出3个橘子,放在了桌子上。

接着,他又拿来了4个香蕉。

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呢?小明想了一下,然后开始用手指头数起来。

他先数了数苹果,数了数橘子,又数了数香蕉,最后把这些数加在一起。

最后,他得出了结论,小明一共有14个水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可以在我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数学,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如算账、分配物品等等。

而且,数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数独、填字游戏等等。

这些游戏既能锻炼我们的大脑,又能让我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思考。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会有多种解法,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当然,学习数学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反复思考,反复尝试才能找到答案。

但是,当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我们会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开心。

总之,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希望大家都能爱上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30字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30字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30字
在学校里,有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小明,他热爱数学,总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座石桥长度为30米,他每分钟可以走5米,那么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走完石桥?
小明意识到这是一道数学题,他开始认真思考。

他想到了一个方法,用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计算。

于是他拿起笔,计算起来:30米除以5米/分钟,结果是6分钟。

第二天,小明把这道题带到了课堂上,和老师分享了他的解题过程。

老师表扬了他,并告诉全班同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小明听了非常高兴,从此更加热爱数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在课堂上重要,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以致用。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数学就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数学教育小故事

数学教育小故事

数学教育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叫做小明的小男孩,他对数学一直都感兴趣。

不过,小明的数学成绩却不是很好,常常拿着试卷回家被父母责备。

小明很苦恼,他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提高数学成绩。

有一天,小明的数学老师给他讲了一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小红的女孩,她也和小明一样,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但小红并没有放弃,她每天晚上都坚持做数学题,找老师请教不懂的地方,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

慢慢地,小红的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了,最后她考了满分,成为了班级的数学小达人。

小明听完这个故事后,感到很受启发。

他决定像小红一样,坚持不懈地学习数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于是,小明开始每天晚上认真做数学题,课余时间也积极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数学成绩开始慢慢提高,考试成绩也慢慢变好了。

最后,小明考试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他高兴地拿着试卷回家,父母看到他的成绩也很开心,纷纷夸奖他。

小明觉得,只要有毅力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明的数学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

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像小明一样,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精编范文】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word范文 (3页)

【精编范文】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下面就和一起看看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吧。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一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为几何?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

”全班震惊,老师也点头称赞。

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

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

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

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一些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淡。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

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

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

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

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

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大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自修了英语和法语。

接着,他的数学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

数学故事二年级

数学故事二年级

数学故事二年级小明是一个非常喜欢数学的二年级学生。

他喜欢用有趣的故事来学习数学,因为这样可以让他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小明的数学故事吧!故事一,小明和苹果。

有一天,小明去果园摘苹果。

他一共摘了9个苹果,然后把它们分成了3堆。

每一堆有多少个苹果呢?小明想了一想,他知道9除以3等于3,所以他把9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堆,每一堆有3个苹果。

小明很高兴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觉得数学真有趣!故事二,小明和数学游戏。

小明的老师给了他一个数学游戏,要求他把10个小球分成两堆,每一堆至少有一个小球。

小明该怎么做呢?小明想了一会儿,他知道10除以2等于5,所以他把10个小球平均分成了两堆,每一堆有5个小球。

小明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他觉得数学游戏真有趣!故事三,小明和数学图形。

小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他觉得这些图形很有趣,于是他决定做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小明拿来了一张纸,画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然后他用尺子测量了它们的边长,发现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而三角形的底边长是3厘米,高是4厘米。

小明很开心地发现,原来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边长还可以相等呢!故事四,小明和数学测量。

小明在家里帮妈妈做饭,他需要用一个容器来盛放水。

他找到了一个容量为500毫升的杯子,然后用这个杯子往锅里倒水。

小明倒了5杯水,然后他问妈妈一共倒了多少水进去了。

妈妈告诉他,一杯水是500毫升,所以5杯水一共是2500毫升。

小明很高兴地学会了用容量单位来测量水的多少。

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小明不仅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而且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学故事不仅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像小明一样,通过数学故事享受数学的乐趣!。

(完整word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

(完整word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

亲爱的同学们:紧张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轻松欢快的寒假来到了,在这一个月的假期生活中,老师常常会想起你——我最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给了老师工作的乐趣。

假期休息之余,你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题目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数学故事”来研究相应的题目,每日1题,希望你能坚持20天。

如果你既有兴趣,又有时间,就可以从头开始,逐题挑战!【数学故事1】小狐狸学数学看到舒克和贝塔那么受小朋友的欢迎,狐狸非常羡慕!为了改掉自己的坏名声,它也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于是它就去向山羊老师请教。

山羊老师对它说:“孩子,你要为大家做好事,就得有本领,你学学数学知识吧,它可是很有用的!”从森林学校毕业后,狐狸开始卖鸡蛋了!一天,花公鸡来买鸡蛋,狐狸热情地招待了它。

狐狸笑着说:“花大叔,你买鸡蛋做什么?”花大叔回答说:“我们想孵一些鸡宝宝。

”花大叔付了钱后就走了,过了一会儿花大叔又返回来了,对狐狸说:“怎么办啊?我现在买了24个蛋,可是家里只有4只母鸡,平均每只母鸡应该孵多少个鸡蛋呀?”狐狸急忙说:“花大叔这好办,你看我来给你算算。

”“用24除以4,应该得6。

”狐狸一边说,一边分。

花大叔一数觉得每份确实一样!“啊,算得很对!”花大叔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它感激地对狐狸说:“别人都说你嘴巴馋,我才不信呢!你真是聪明的孩子!”狐狸连忙向花大叔道谢,心里想:学好数学,真的可以帮助好多人,我以后还应该学更多的知识!1.在长25米的一条路两边栽树,从一端起,每隔5米栽1棵树,路的两头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2.有一个周长是45米的水池,在水池周围每隔5米栽1棵柳树,在2棵柳树之间又栽了2棵梅花树。

问水池周围一共栽了多少棵柳树?多少棵梅花树?3.一个小组同学排成一列队去参观,前后两人之间都保持1米的距离,这个小组一共有19名4.实验小学庆祝校庆,在大门口的道路两边插了20面彩旗。

相邻两面彩旗之间都相隔4米,两头都插,校门口这条道路长多少米?5.公交汽车总站向一条线路上每隔8分钟开出一辆车,第一辆车早晨6时整开出,6时48分时,一共开出了多少辆车?【数学故事2】苏步青爷爷做过的一道题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爷爷,在上学时做过的一道题。

二年级数学故事简短

二年级数学故事简短

二年级数学故事简短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二年级数学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小明和小红的
故事,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对数学学习都很感兴趣。

有一天,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参加了一个数学比赛。

比赛的第一道题是这样的,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那么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明马上就算出了答案,他说,“5个加上3个,一共是8个苹果。

”比赛的裁判看到小明的
答案,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回答正确。

小红也很开心,她看着小明说,“你真厉害,我也要加油,下次一定要超过你。

”。

接着,比赛的第二道题出来了,小红有7个橙子,她吃掉了4个,那么她还剩
下几个橙子?小红听到这个问题,马上拿起笔算了起来,她说,“7个减去4个,
还剩下3个橙子。

”裁判看到小红的答案也是正确的,他再次笑着点了点头。

比赛进行到最后一道题,这一题是,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0个香蕉,他们分别
拿了多少个香蕉?小明和小红面面相觑,他们都觉得这道题有点难度。

但是他们决定一起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明说,“我们可以先猜一下,然后再验证一下。

”小红点了点头,他们开始合作思考。

最后,他们得出了答案,小明拿了6个香蕉,小红拿了4个香蕉。

裁判看到他们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他非常开心地宣布他们两个都是优胜者。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只要我们用
心去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小明和小红一样,对数学充满兴趣,勇敢面对数学学习中的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年级数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案例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二年级数学案例。

这个案例涉及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梨。

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法来解决。

我们可以将小明的苹果和梨的数量相加,即5+3=8。

所以,小明一共有8个水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减法的例子。

小红手里有8颗糖果,她分给小明3颗。

请问,小红手里还剩下多少颗糖果?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

我们可以将小红手里的糖果数量减去分给小明的糖果数量,即8-3=5。

所以,小红手里还剩下5颗糖果。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案例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们相信孩子们会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也会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案例,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册
数青蛙童谣
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

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
“大九九”。

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设立招贤馆征集各方面的人才,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

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

齐桓公觉得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拿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确实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如果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明的人才不会接连而来吗?”齐桓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

果然不到一个月,四面八方的贤士都接踵而至了。

镜子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

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10点50分。

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正的时间吗?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如果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还是笨蛋!”沸羊羊想了很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10点50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际物体是相反的。

”沸羊羊说:“那会不会是2点20分呢?”喜羊羊说:“不。

实际的时间和镜子里的时间加起来是12点。

”沸羊羊也开窍了,说:“我明白了,实际时间是1点10分。


乐乐球里的数学
小舒看电视里做的乐乐球的广告,觉得乐乐球挺有意思,就跟爸爸妈妈说,她想要玩乐乐球。

星期天,爸爸带小舒到玩具店买回了乐乐球。

回到家,她急忙打开塑料袋,拿出来玩。

可拿出记分卡后,她愣住了。

心里想:“这怎么记分呀?”只见记分袋里装的是写着这样一些数的8张卡片:1、2、2、5、10、10、20、50。

小舒急得喊:“爸爸,快来呀。

”“干什么?”爸爸说着走过来。

小舒指着卡片说:“你看这怎么记分呀?一次得1分,可就这么几张卡片也不够啊,是不是这袋子里装错了?我们快去商店换吧。

”爸爸不紧不慢地说:“没有错,可以记的,你再仔细看看动动脑筋。


小舒皱起眉头,把8张卡片放在桌子上,看着,一会儿又动手摆了起来。

突然眼睛一亮:“对了,爸爸我知道了。

”小舒说:“你看,得1分时用1,得2分时把1拿回换上2,得3分时再加上1,得4
分时拿回1,换上2,…… 这样用这8张卡片可以记100以内的所有分数,真有意思。

”小舒高兴了。

爸爸说:“那我考考你,48分怎么记?”小舒拿起1张写着20的卡片,又拿起2张写着10的卡片,说:“这就是40。

”说完又拿起写着数字5、2、1的3张卡片说:“这些放在一起不就是48了吗。

”爸爸笑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
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

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

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可是,现代的工具非常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不须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

小朋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只小狗、一袋砂石、一颗苹果、一卡车的木头、一台货柜车,分别要用什么工具来称重最适当?
逻辑推理
喜羊羊和沸羊羊走了一个悬崖峭壁前面,发现前面有三条独木桥。

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一张纸,上面写着小明、小刚和小红各拿着一本书,书名是《语文》、《数学》和《品德》。

已知,小明拿的不是《语文》,小刚拿的又不是《语文》又不是《数学》,小明的编号是1,小刚的编号是2,小红的编号是3。

谁拿着数学书,就走他的编号的桥。

他们应该走几号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