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含例题)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

°C010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姓名 班级【要点1】物质的三态1.水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水固态有冰、雪、霜、雹_,液态有_水、雾、雨、露_,气态有水蒸气_。

2. 通常情况下,所有物质一般都有三态: 。

【要点2】酒精灯的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a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_____加热。

b 、绝对____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c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_____禁止盖灭,不能吹灭。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______盖灭。

【要点3】温度1. 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

云、雨、露、雾、霜、雪、雹就是水的状态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 有关。

2. 温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要点4】温度计1.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测量的。

(测温液体是水银、酒精、煤油。

)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二看清、四要、一不)(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________(测量范围)、________(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_____。

(3)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_________。

3.操作过程:(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等温度计的系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5)取出温度计 (6)整理器材【例题1】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

图21020℃℃3837(a)(b)【例题2】下列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步骤,请你将正确的实验顺序填写在横线上A. 取出温度计B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C. 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分度值D .估计被测水的温度E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例题3】右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

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资料

初二物理苏科版初中物理8级上考前复习【例题选讲】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速与路程成正比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C.速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与时间或路程无关2.从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 A.平均速与路程成正比B.平均速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与时间或路程有关3.炒菜时不小心突然发生油锅起火的现象:为尽快灭火: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A ) A.将要炒的菜赶紧倒入油锅B.赶紧往锅中浇一碗冷水C.迅速将油锅从火炉上移开D.立即关闭火炉4.物体被“毛玻璃”遮住后就看不清了:其原因是………………………………..…….( C ) A.物体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被全部反射了B.物体射向“毛玻璃”的光:一部分被“毛玻璃”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C.物体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产生了漫反射和折射D.“毛玻璃”是不透光的5.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如图所示。

关于细杆AB的像A’B’的粗细和指向:应该是右图中的………………..( B )6.小明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

当他距离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请你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B)A.2m B.4m C.小于2m D.大于4m7.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显微镜物镜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B.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焦距很长:目镜焦距很短C.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D.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主要是减小视角8.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总结复习(第1课时)(课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总结复习(第1课时)(课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④压力的大小: 压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茶杯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方向
与地面垂直,作用点在地面上.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F ,其方
向与斜面垂直,作用点在斜面上.
G
F
F
压力F=G
G
压力F<G
第1节 压强
知识点一、压力
2.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重力G
压力F
一、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示意图
定义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

S实<S鞋印,根据p= 可知估测的压强偏小.
第1节 压强
【例题3】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受困者伏在其背部用力即可从淤泥里
成功脱离,这与压强的知识有关。图甲模拟受困者双脚站立时的场景,他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000Pa;图乙模拟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的场景。当受
困者完全伏在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5 m2。受困者与
物体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产生原因
地球吸引
推、挤、压等都能产生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重心
作用在被压物体表面
第1节 压强
【例题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有关书对桌面的压力,
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书上的
1

600N
1 = 1=15000Pa=0.04m2
1
②受困者完全伏在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对地面的压力
F2=G1+G2=600N+50kg×10N/kg=1100N
此时消防员对地面的压强
p2 =
2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回声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回声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回声一.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二.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 以上的两个声音。

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 ,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三.利用回声测距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2tt '=,则2ts v =⋅,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一.核心考点:回声★★★二.重难点和易错点1.物体对声音的反射效果与物体本身有关,音乐厅和电影院中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

人耳能分辨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 ,如果小于0.1s ,则回声和原声夹杂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2.回声的计算参照例题,包括发生体静止和运动的情况,关键是找清楚题干中的等量关系。

回声 ·知识精讲··三点剖析·题模一:生活中回声的利用例2.1.1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如图9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答案】回声【解析】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内,会使原声加强。

例2.1.2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B【解析】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题模二:声音的计算例2.2.1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____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题模精选·【答案】 振动;1360【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距离的计算,都属于基础知识.(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2)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利用s=vt 可计算出闪电处距人的距离.(1)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2)由v=s t可得,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s=vt=340m/s×4s=1360m; 故答案为:振动;1360.例2.2.2 人在峡谷中呼喊之后,会听到回声,如果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5s ,则反射声音的峭壁距呼喊者m 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则人若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障碍物至少要 m 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 s ).运用声纳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纳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 接受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 ,(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 s ),但是,超声波声纳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答案】 850;17;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 (1)声音从峭壁传到人耳的时间:15 2.52t s 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v m s =, ∵s v t=,∴峭壁离喊话的人的距离:340/ 2.5850s vt m s s m ==⨯=. (2)时间间隔为10.10.052t s s ==,人离障碍物至少的距离:340/0.0517s vt m s s m ==⨯=; (3)根据题意由于经过4s 后收到回波,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1422t s s =⨯=, 那么海底的深度为1500/23000s vt m s s m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点附练习讲义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点附练习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根底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苏科版_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_总体复习

苏科版_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_总体复习

第九章力与运动1、通过改变什么关系可以控制物体的浮沉?答:可以通过改变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2、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答: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大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上浮;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浮力小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下沉3、物体的漂浮条件是什么?答: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4、如何通过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答:对于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1)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体上浮,静止时到漂浮;(2)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浮体悬浮在液体中;(3)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体下沉,静止时沉底。

5、改变物体浮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改变物体自身重力;(2)改变液体的密度;(3)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6、什么叫做悬浮?答: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时,既不下沉也不上浮,可以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称为悬浮。

★7、打捞沉船的方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答:浮筒法;原理是:浮筒下沉---增大排水体积---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减小重力---重力小于浮力,沉船上浮。

8、什么叫密度计?其原理是什么?其刻度特点是什么?答: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

原理是:利用漂浮条件来工作。

刻度特点:上小下大、上疏下密、刻度不均匀。

刻度数值是: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9、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过改变自重实现浮沉。

水舱进水,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下潜;水下航行时,浮力等于重力,潜水艇悬浮;水舱排水,浮力大于重力,潜水艇上浮。

10、气球和飞艇的原理是什么?答:气球和飞艇的升降主要靠改变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及自重来实现的。

球和飞艇的气囊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它们利用空气的浮力工作。

11、使密度大的物体漂浮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答:将物体做成空心,增大排水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初二物理 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判断标准:物体是否振动。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传播速度,V固体>V液体>V气体(V软木比较特殊);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传播介质有几种,就能听到几个声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乐音的特性乐音通常是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轻声细语,扩音器等都说的是响度。

2.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振动的快慢)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例如:这首曲子的音太高,其中音就指的是音调。

3.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由于它们的材料不同、结构不同)。

例如: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三、噪声噪声通常是指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用声强级来客观的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响度),它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噪声的控制或减弱噪声的办法:1.在声源处采取措施。

例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等。

2.在声音传播途中采取措施。

例如:道路旁种植的行道树、高架桥旁的隔音屏。

3.在人耳(接收)处采取措施。

例如:戴耳塞、耳罩、头盔。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分类。

2.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成多个力。

4.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5.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等于垂直作用力的大小除以面积。

二、物体的密度和浮力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2.浮力的原理和计算: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升推力称为浮力,浮力等于排挤的液体的重量。

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2.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3.物体的加速度和力:一些物体的速度改变量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速度改变量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牛顿第一定律和摩擦力:物体在受力为零时,速度将保持不变;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受力大小与物体的载荷和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5.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此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力和能量1.功和功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的位移;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2.势能和动能:物体由于位置上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3.能源与能量:能源指的是能够转化为人类需要的能量的物质或物理现象,能量是一种属性,不会被消耗或产生。

4.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总是守恒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从不存在的地方产生,也不能消失。

五、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电性的属性;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相等/不相等)6.提出新的问题7.交流与合作(评估)第1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5——大气压强教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5——大气压强教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5——大气压强教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会测量大气压强。

【复习重难点】大气压强【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及典型例题1、大气压强的测量例题1.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_________。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___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Pa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_________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_____(摩擦力/大气压力)为0.3N.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了大气压的值。

例题2.下列情形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A.高原上用普通锅不易煮熟米饭B.用吸管吸饮料C.“玉兔”号在月球上留下“足迹”D.马德堡半球实验二、举一反三1.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发明的,其原理如图所示,中空玻璃管与玻璃泡相连,玻璃管中水柱上方密封部分空气,用玻璃泡测量物体的温度。

当大气压不变,被测物体温度升高时,水柱会。

当被测物体温度不变、大气压变小时,水柱会。

(两空均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1)通过表1、2推断海拔五千多米处水的沸点可能是______。

A.75℃ B.83℃ C.92℃ D.100℃表1:海拔与大气压的关系表2:大气压与水的沸点的关系(2)如图18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拔更高的乙地,发现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19),瓶内气体在甲地的密度为ρ甲,在乙地的密度为ρ乙,根据公式ρ=_________,得ρ甲_______ρ乙(选填“>”、“=”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及答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及答案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测试试卷一、选择题1. 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是 ( )A. 先称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 把1粒米放在一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C. 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仔细测量D.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2. 通常人们说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A.铁质量比棉花大B.铁的体积比棉花小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铁的比热容比棉花大3. 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B.体积C.密度D.表面积4. 没有天平,只有量筒,要取0.2kg的煤油(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 ]A.用量筒取200ml煤油B.用量筒取160ml的煤油C.用量筒取250ml煤油D.用量筒不能解决问题5. 有A、B两个实心球,A球的质量是B球质量的4倍,A 球的体积是B球体积的2倍,那么A球的密度是B球密度的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理想》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人生寓言》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我的信念》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初一物理上册大纲人教版初一英语期末复习要点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案人教版初一英语上学期6---10单元试题人教版初二物理期末试题人教版初二英语上册单词表(一)人教版初二英语上册单词表(二)人教版初二英语上册单词表(三)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卷答案。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附练习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附练习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稳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知道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走进分子的世界1.分子:〔1〕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大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那么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3.解释固、液、气的性质:1.不同物质内局部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方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3.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有关。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m时,这个距离称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 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很小。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要点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会利用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重难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及典型例题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例题1.如图4所示,小红手撑雨伞走在路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将发生严重变形。

下列判断推理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B.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C.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例题2.根据下图情景,结合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1.当风沿着窗外的墙顶吹时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的流速室内空气的流速,窗外空气的压强室内空气的压强(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铁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将突破3万千米,高铁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都标有安全线,人必须站到安全线以外区域候车,当有列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到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因为()A.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B.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C.流体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小D.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大小无关二、当堂反馈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用细线容易分割熟鸡蛋属于增大压强②堵住茶壶盖的小孔,水不容易被倒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③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④教室的门窗打开时,“过堂风”会把门关闭是由于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2.如图所示,将一根玻璃管制成粗细不同的两段,管的下方与一个装有部分水的连通器相通。

当从管的一端吹气时,连通器两端A、B液面高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A液面上升B.A液面下降C.B液面下降D.A、B液面高度均不变3.2018年10月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C600水上首飞成功。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第1章 声现象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 的物体叫作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可以在 固 体、 液 体和 气 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介质 。

(2)形式:声音是一种波,即声音是以 波 的形式传播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 发射 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测距原理2vts(v 为声速)。

3、声速(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2)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4)15℃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5)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6)声速随介质的温度升高而增大。

(7)实例1:百米赛跑,先看见发令枪冒烟,过一段时间才听到枪声。

(8)实例2:雷雨天气总是先看见闪电,过一段时间才能听见与闪电同时产生的雷声。

4、声能声音具有 能量 ,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例如: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超声波钻孔机能加工坚硬的玻璃等。

考点2 乐音的特性1、乐音(1)定义:通常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是声源做 有规律 振动产生的。

(2)三要素: 响度 、 音调 、 音色 。

2、响度(1)定义:声音的 强弱 。

(2)影响因素:响度与声源的 振幅 有关,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还与 听者与声源 的距离有关。

(3)实例:震耳欲聋、窃窃私语、声音洪亮、放声歌唱、调节音量等。

3、音调(1)定义:声音的 高低 。

(2)影响因素: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频率 有关, 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符号 Hz 。

(4)实例:男低音、女高音、声音的“粗”、“细”等。

4、音色(1)定义:声音的 品质 。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含例题)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含例题)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转换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一个鸡蛋约50g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地理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例1 一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为20kg,把这个物体搬到月球上,那它的质量为()A.大于20kgB.小于20kgC.等于20kgD.无法确定例2 在调节托盘天平时,游码置于零刻度线处,指针仍右偏,此时应将天平右端的螺母向边调。

例3 用托盘天平测量一邮票的质量的正确做法是()A.把一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移动游码来测量B.先测100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得一邮票得质量。

C.将一邮票与一物块一起称,再减去物块得质量D.只能使用精确度更高得天平来测量2.密度:⑴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光的反射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光的反射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光的反射·知识精讲·一.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光在传播到不同介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2.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γ=(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二.光的反射定律的补充和应用1.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来画一般的光路图:(1)已知镜面和入射光线确定法线和反射光线;(2)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法线和镜面的位置。

三.反射类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1.根据反射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1)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日常见到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电影幕布用粗布,都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

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现象,就是因为黑板比较光滑,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镜面反射,从而射向某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的光线较强,而粉笔字很粗糙,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漫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眼睛中的光很强,所以觉得有些耀眼而看不清字;自行车的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由于光的镜面反射,会把车子、霓虹、路灯等光源发出光反射到司机,使司机能看到前面骑自行车的人,从而避免交通事故。

·三点剖析·一.核心考点1.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分类★★2.光的反射实验★★★二.重难点和易错点1.光的反射概念的理解这里要注意光是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不是所有光都会被反射回来,而可能只有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转换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一个鸡蛋约50g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地理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例1 一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为20kg,把这个物体搬到月球上,那它的质量为()A.大于20kgB.小于20kgC.等于20kgD.无法确定例2 在调节托盘天平时,游码置于零刻度线处,指针仍右偏,此时应将天平右端的螺母向边调。

例3 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正确做法是()A.把一张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移动游码来测量B.先测1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得一张邮票得质量。

C.将一张邮票与一物块一起称,再减去物块得质量D.只能使用精确度更高得天平来测量2.密度:⑴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mvρ=mvρ=m vρ=⑶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纯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为1.0×103kg。

⑷理解密度公式:mv ρ=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②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⑸同种物质的物体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⑺体积测量——量筒(量杯)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使用方法:“看”: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单位:1mL=1cm3 1L=1dm3)“放”: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台上。

“读”:读数时,视线要和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

⑻测固体的密度:①原理: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d.得出固体密度ρ=m/( V2-V1)⑼测液体密度:①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⑽密度的应用:①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②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③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④判断空心实心:例1 相等体积的水银和水,哪个质量大?相等质量的水银和水,哪个体积大?(ρ水银>ρ水)例2 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球的体积实乙球体积的2倍,甲球质量是乙球质量的1/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比是()A.1:4B.1:1C.2:1D.4:1例3 冰的密度是0.9×103kg/m3,180g冰完全熔化成水时,下列关于它的质量和体积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减少了20g,体积减少了20cm3B.质量增加了20g,体积不变C.质量不变,体积减少20cm 3D.质量不变,体积增加20cm 3例4 体积是20cm 3的铝球,质量为27kg,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铝=2.7×103 kg/m 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梳理1.分子⑴ 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

⑵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中。

⑶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例1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2.电荷⑴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⑶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失去了电子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得到了多余的电子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1 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带电小球,已知甲球带负电,且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则丙球( )A.一定带正电B.不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3.更小的微粒⑴ 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电子带 电,原子核带 电)⑵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质子带 电,中子 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 组成的。

4.宇宙⑴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⑵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光年。

⑶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电子带负电,失电子带正电)第八章力知识梳理1.力⑴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⑶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⑷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体积、形状改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⑸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⑹力的测量: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测”:测量时要使拉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⑻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例1用与水平地面成30°的150N的力向右上方拉地面上的物体,作出物体受到的拉力的示意图。

2.弹力⑴弹性形变:形变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叫弹性形变。

⑵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⑷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是: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而且发生弹性形变。

⑸压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存在生活中。

例1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例2下列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的是()①手握瓶子的压力;②绳子对溜溜球的拉力;③磁体对大头针的吸引力;④课桌对书本的支持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重力:⑴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⑷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例1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受力情况是( )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既受踢力,也受重力D.不受踢力,也不受重力4.摩擦力:⑴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⑵ 分类:⑶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⑷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⑸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⑹ 滑动摩擦力:①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②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注意:与拉力大小以及接触面大小无关)5.应用:⑴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例1 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拉力为100N ,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N ;若拉力增大为200N ,则水平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为 N 。

例2用手拿茶杯,手与杯子间的摩擦是 ;拖地时,拖把与地面间的摩擦是 。

例3 球鞋底部留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而自行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刹车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

例4 重为100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在20N 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

若水平推力增大到35N ,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N 。

例5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 、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为 N ;若将A 、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推力F2推A 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推力F2= N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选填 “有关”或“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