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痛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比对照组24.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腹腔镜;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腹症,多发于老年人,但目前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该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上老龄化人数的不断增多,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发病人数及接受胆囊切除术的人数也不断的增加,并且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出现一定的老化及脏器的相关功能逐渐的衰退,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较为低下,这些均使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的严重度及进行手术的危险性增加。本研究为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选取了2009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分别行传统开腹切除术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67~82岁,平均(74.3±2.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9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66~83岁,平均(74.5±1.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9例,且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胆囊结石。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相关标准,且经过CT扫描、B 超等辅助检查被确诊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

1.3 方法

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如下:首先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并用三孔法进行穿刺以探查腹腔内情况,若操作存在困难,则可增加第四孔,并建立气腹,气腹压需控制在10~12 mm Hg,然后,根据胆囊的具体情况进行切除手术,最后进行术后止血、冲洗以及消毒处理,并在适当位置放置引流管,以免引发并发症。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采用全麻或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其右侧肋缘下作一切口,依次切开腹壁各层、皮下组织以及皮肤,以观察患者的腹腔情况,使其胆囊得到充分暴露和分离,并按照相关的手术标准进行胆囊切除术[2]。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指标变化和腹痛评分变化,临床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等,腹痛评分与腹痛程度成正比,同时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胆汁外漏、胆管损伤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指标变化

行不同手术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组别时间白细胞计数(×109/L)碱性磷酸酶(U/L)总胆红素(μmol/L)

研究组(n=53)治疗前15.3±5.2 145.6±14.7 43.2±14.8

治疗后 7.1±3.1 104.6±13.6 22.3±12.3

对照组(n=53)治疗前15.4±4.7 146.7±15.8 44.2±14.1

治疗后 11.3±4.1 123.4±14.5 34.6±12.3

2.2 治疗前后两组腹痛评分变化

行不同手术治疗后,两组的腹痛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的腹痛评分变化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n=53) 5.2±1.3 2.1±0.8

对照组(n=53) 5.4±1.5 3.4±1.6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行不同手术治疗后,研究组中仅4例(7.55%)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13例(24.53%),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腹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严重威胁着该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化的脓性胆囊炎一般多是由于饱食、进食比较油腻的食物等因素所引起的,患者多数情况下是在出现胆汁的淤积、胆管的梗阻及一些细菌感染等基础上使患者表现出胆囊水肿、充血或者炎症浸润等急腹疾病症状,急性胆囊炎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从单纯性的胆囊炎逐渐的发展成为化脓性的胆囊炎,而高龄患者因自身机体相关功能的逐渐减退,一般在患有单纯性胆囊炎时未曾表现出特异性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而随着疾病进一步的发展、加重成为化脓性胆囊炎时才表现出腹痛、高热、黄疸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症状,此时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急性化脓性的胆囊炎进行治疗才能避免疾病发展成为坏疽性胆囊炎或者出现胆囊穿孔等不良症状。目前,虽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仍不确定哪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3]。传统上对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方式多是进行开放的手术,并且一度的认为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禁忌证,然而,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上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而且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因此,对于身体机能比较差、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的高龄患者的治疗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选取的10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行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指标变化和腹痛评分变化,发现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腹痛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可协助手术操作分清胆总管和胆囊管的关系,使胆囊粘连组织得到有效分离,并可彻底吸除胆汁和脓液,降低其胆囊张力,从而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同时,由于腹腔镜手术可迅速解除胆囊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