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第一章资源及资源配置一、定义1、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2、经济资源:指必须付出代价带能获得的资源。
3、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4、资源配置: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5、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6、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7、市场配置方式: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形式。
8、价格机制: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市场经济概论》作业3(答案)

《市场经济概论》作业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D、生产商今年计划明年生产的拖拉机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B)。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D、田里收上来的小麦3.在下列四种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d)。
A、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B、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C、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D、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小汽车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C)。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供给生产阶段投入所需产品5.支出法又称(C)。
A、要素支付法B、部门法C、最终产品法D、要素收入法6.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C)。
A、个人乘坐购买小汽车B、个人出行购买游艇C、个人居住购买住房D、个人购买的冰箱7.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B)。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8.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别是( A)。
A、间接税B、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9.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C)。
A、直接税B、间接税C、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10.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是( A)。
A、个人所得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11.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 A)。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C、总需求=消费+投资D、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12.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恒等关系可表为( B)。
A、I+S≡G+TB、I+G≡S+TC、I+G+X≡S+T+MD、I≡S13.政府支出是指( A)。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政府的税收1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四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章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有那些?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大体归纳如下:第一,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实质上就是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一切资源都可以还原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第二,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在这里,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失去了作用,即进入产品经济时代,这时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由计划进行调节。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列宁在对商品经济命运的认识上,赞同马恩的观点。
但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在实践中行不通,不得不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
但他是把市场的经济形式看做是利用资本主义。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概论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人。
他指出,社会主义将实行计划经济。
斯大林在实践中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任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承认价值规律对经济的一定调节作用。
但他有否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在全面所有制内部个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认为消费资料只是存在着商品的“外壳”。
斯大林在其著作中进一步使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观点理论化。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国经济唯一的选择。
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经济又并非经济条件成熟后所必然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这种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种种弊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第三章市场机制

(三)市场价格和价值 市场价格是市场的核心要素, 市场价格是市场的核心要素,因为市场关系实质上 就是商品的价值关系。 就是商品的价值关系。 它的基本内容就是价值的决定和价值的实现。 它的基本内容就是价值的决定和价值的实现。 市场价值是通过供求关系使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相 一致而实现的。 一致而实现的。 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所决定。 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所决定。 例如:黄金比铁贵,因为黄金比铁的价值高, 例如:黄金比铁贵,因为黄金比铁的价值高,所以 黄金的价格比铁的价格高。 黄金的价格比铁的价格高。
第二种:计划经济的配置方式。 第二种:计划经济的配置方式。 由一个社会中心集中统一掌握和支配经济资源, 由一个社会中心集中统一掌握和支配经济资源, “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决策由社会 中心(国家或政府)集中做出, 中心(国家或政府)集中做出,通过自上而下的 行政系统向企业发布指令, 行政系统向企业发布指令,然后由企业去贯彻落 经济责任最终由社会(国家或政府)承担。 实,经济责任最终由社会(国家或政府)承担。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经济体制,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经济体制,基本上属于这 种。
(五)市场竞争 竞争是与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竞争是与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有商品经济 就必然存在竞争。 就必然存在竞争。 竞争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和借以实现的一种形式, 竞争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和借以实现的一种形式, 如果没有竞争,就不可能有市场价格围绕市场价 如果没有竞争, 值上下波动, 值上下波动,也不可能使市场价格在波动中趋向 于市场价值。 于市场价值。 市场竞争包括同一部门内不同部门生产者之间的竞 争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争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二、市场的基本要素 市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就是商品交换活动的当事人。 市场主体,就是商品交换活动的当事人。 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居民(家庭)和政府。 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居民(家庭)和政府。 企业作为买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从事生产经营, 企业作为买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从事生产经营,又作 为卖者在市场上出售商品。 为卖者在市场上出售商品。 居民作为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居民作为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又作为消费者从市 场购买个人消费品。 场购买个人消费品。 政府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作为市场主 体之一,以特殊身份干预市场经济活动, 体之一,以特殊身份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对市场进 行调控时,又是一种市场之上的外在力量。 行调控时,又是一种市场之上的外在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1、企业如何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
第一,企业面向市场和以来市场。
第二,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第三,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条件。
第一,市场信号有序化。
第二,良好的竞争环境。
第三,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2、企业如何确定最佳生产规模?最佳生产规模是总利润达到最大时的产量水平,其衡量标准是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两者相等时总利润最大(利润最大化原则)。
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先下降,然后上升,其上升速度逐渐加快。
只有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企业把该赚到的利润都赚到了,这时总利润达到了最大,此时的产量水平就是最佳生产规模。
3、企业怎样实现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当产量水平或生产规模既定时,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寻找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必须做两方面的比较。
一般而言,边际产量会逐渐减小。
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量是指它的边际成本等于产品价格时的那种数量。
如果生产过程中投入两种以上的可以相互替代的生产要素,那么生产要素投入的调整只有在使不同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时,才会形成最小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什么是消费超前和消费滞后?消费超前是指消费增长过快,超过了本国生产发展的速度,出现早熟消费或消费膨胀。
消费滞后是指消费受到不合理的一直,消费的变化落后于生产的发展,出现市场销售疲软以致阻碍生产发展。
5、比较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代型消费水平的不同特点。
一、温饱型消费水平的特点:(1)消费者没有储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
(2)消费需求变化小,基本上以简单的习惯性消费为主;消费结构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主,消费结构较单一。
(3)消费者现金收入较少,许多生活必需品以实物形式得到。
二、小康型消费水平的特点:(1)消费者有了些储蓄,但数量不是很大,消费者必须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2)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每隔一段时期都会发生变化,消费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3)消费者现金收入增加,消费的自主选择性增强。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目录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版书后主要定义及简答题答案分析..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 (37)高频考试题归纳 (37)名词解释 (37)简答题: (40)论述题: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 (51)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市场机制的核心是(C)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D)A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B货币发行量为基础C竞争为基础D价值为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C)A商品流通部门中进行的B服务性行业中进行的C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D第三产业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
商品市场包括(A)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姓资不姓社)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5.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C)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A.繁荣市场B.发展生产C.增加税收D.追求利润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B)A.政府B.企业C.市场中介机构D.市场管理机构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A.国家B.企业C.个人D.中介机构1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用(C)A.股份制B.合伙制C.公司制D.业主制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A)A.产权制度B.组织制度C.管理制度D.财务制度1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D)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C.保证公平分配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4.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约束机制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B)A.由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B.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C.由生产者自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D.由国家规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
a.市场信息的真实性 要求:价格真实、买卖意愿真实、成本真实、质量和服务真实等 原因:定价不准确、反馈不及时、交易双方议价能力不平等等
b.市场信息的充分性 获取定价信息足够多,判断价格变动信息足够全
c.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市场竞争要求:自由竞争、平等竞争、适度竞争(没有垄断等) 当出现垄断时,需要反垄断立法和必要的政府干预,否则价值规律调节
行为较保守。
商品经济 概念: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产生条件
a.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 行业和部门,产生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
b.生产资料属于彼此独立的、不同的所有者,或者同一所有者的生产 资料,委托不同的人占有和使用。
作用
a.突破自然经济的界限,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生产。 b.生产者独立自主经营,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具有内在动力。 c.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进行商品交换,促进平等。 d.促进生产者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重视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鼓励其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取更大利益;b.强化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自律意 识,迫使其审慎决策,谨慎行事,遵从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改善经营 管理,以规避风险。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与范围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
概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指通过价值的决定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
作用无法发挥。
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主要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领域外,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有限,调节效果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a.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规划和利用等,超出商品生产者个体范围,关
国开电大作业:谈一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参考答案

国开20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论述题: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以及外国投资,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交易、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全面发展,保障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保隙和公共服务质量,扩大内需,拓展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防止资本主义的侵蚀和剥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经济领域中的体现和贯彻,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真正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引自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所谓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集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成为真正的主体和动力,从而不断达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
实际上,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民本经济。
其基本运行模式是:劳动人民自我创业+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宏观调控=共同富裕。
基本运行特征是:市场配置资源,人民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搞好服务。
在这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使劳动人民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使富民强国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政府推动、政府投资、政府立项,政府天天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业广西大学院系:姓名:学号:导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市场经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完全形成?答:市场经济,是指依靠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各类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
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向,并依靠市场力量形成均衡价格;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
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与自然经济的产品经济相对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称。
商品经济按发展程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化形式和发达形态。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商品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融会于世界经济之中,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什么社会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它又有哪些缺陷?答: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使市场上长线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平衡,从而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是有利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所以,只要是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除此以外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谈一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参考答案三

国开20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论述题: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以及外国投资,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交易、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全面发展,保障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质量,扩大内需,拓展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防止资本主义的侵蚀和剥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要不要市场,如何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100多年来社会主义者苦苦探索的一个命题。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在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992年6月,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概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四个方面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即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最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第一章资源及资源配置一、定义1、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2、经济资源:指必须付出代价带能获得的资源。
3、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4、资源配置: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5、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6、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7、市场配置方式: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形式。
8、价格机制: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华盛顿共识”:由以华盛顿为基地的机构设计给拉丁美洲国家的各种政策建议的最低公分母,其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
“北京共识”:“北京共识”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创新的价值;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自主发展理论。
等级规则: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与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
产权规则:指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
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由权力中心推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含义是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与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与力量对比。
宪法秩序: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它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诺思悖论”: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是指一种有别于供给主导型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是指个人或一群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预期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制度创新的制度变迁方式。
二、简述题1、比较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异(1)激进式改革激进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多党制;二是在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三是在经济政策上采用休克疗法。
(2)渐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化的改革;二是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4、产权:指拥有某种财产或资源的所有者所享有的权利和责任,包括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和转让权等。
5、恩格尔系数:指家庭在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例的指标,可以反映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6、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程度,分为价格弹性和价格不弹性两种情况。
7、市场中介组织: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中介机构,如经纪人、代理人、批发商、零售商等。
8、市场进出规则:指市场中各种市场主体的进入和退出所遵循的规则和制度,包括准入门槛、资质要求、退出机制等。
9、宏观经济调控:指国家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10、社会保险: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11、市场主体:指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交易的各种经济主体,包括企业、个人、政府等。
12、现代企业制度: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13、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服务的组合情况。
14、社会救助:指国家对生活困难的人员给予的一定救济和帮助,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
15、价格机制:指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供求关系的一种机制。
二、___答题1、企业应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以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效率和公平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效率强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平则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两者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3、市场经济的特征包括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自由选择和竞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等。
4、市场失灵表现在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价格机制失灵、市场竞争不充分、外部性问题等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A) 个人私有财产权的保障B)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C) 劳动者的自主选择D) 把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相结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A) 政府的引导和调节B) 市场自由竞争C) 劳动者的努力和创造力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A) 市场供求关系B) 政府调控C) 生产成本D) 社会需求决策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A) 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B)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C) 实现雇员的福利D) 以国家利益为重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作用是什么?A) 资源配置的机制B) 平衡生产与消费关系C) 维持社会秩序D) 保护消费者权益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 所有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C) 劳动者享有自主创业权利D) 企业自由竞争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保护私有财产权益B) 控制市场价格C) 提供公共服务D) 限制企业竞争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政府的引导和调控B) 良好的法制环境C) 劳动者的创造力D) 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案例是什么?A) 中国的改革开放B) 苏联的计划经济C)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D) 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收入分配不均B)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C) 政府干预过多D) 私有企业发展困难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公司法[精]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公司法[精]](https://img.taocdn.com/s3/m/3073b295700abb68a982fbde.png)
(二)国有独资公司设立的特殊规定
1.公司章程。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由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或者由董事会制订报国有 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2.组织机构。国有独资公司只设董事会与监 事会。
(三)公司申请上市的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 公开发行;
2 . 公 司 股 本 总 额 不 少 于 人 民 币 3000 万 元 ;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 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 的比例10%以上;
(一)股东会
1.股东会的职权
股东会的职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法定职权;另一 部分是章定职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职权主要有以下几 点:(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2)选举和更换 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 酬事项;(3)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4)审议批准监事 会或者监事的报告;(5)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 决算方案;(6)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 案;(7)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8)对 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9)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 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10)修改公司章程;(11)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案例分析3-1
甲乙丙三人共同募集设立某股份有限责任 公司,三人协商公司注册资为1000万元,其 中甲说,2014年实施的公司法最大特点,就 是取消公司注册资本,于是其主张1000万元 完全向社会募集。乙说,三个人将公司章 程制定并三人签字盖章后,公司章程即发 生法律效力。丙说,由丙负责向社会公开 募集股份,这就需要他到银行以自己的名 义开设的账户。
于股东会的职权。
(三)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1、什么是不完全产权?
随着产权的流动与交易,产权发生分解,出现不完全产权。
债权是典型的不完全产权。
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绝大多数是不完全产权。
不完全产权是市场中产权转让、买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产权形态。
2、什么是产权交易及产权交易的方式?
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财产权(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处置权、收益权)的经济性流动。
根据交易形式划分的产权交易方式有购买式、承债式、吸收入股式、控股式、人员接受式等等。
根据交易主体划分的产权交易方式有兼并、租赁、拍卖、转让、合并、收购等等。
3、试述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主要区别。
在表现形式方面:个人私有产权制度是一种小生产者企业;自然人企业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公司;法人产权制度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合作制企业制度是一种劳动合作企业,即合作社。
个人私有产权制度以小商品生产为特征,是企业的初始形式。
这类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依托,因而其产权结构和组织状况比较简单。
现代法人产权制度,是在继承自然人产权制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两权分离、统一和再分离的复杂过程。
对于合作制企业制度,虽然从其非自然人制度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法人制度,但它同公司法人制度至少有如下明显区别:(1)它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坚持一人一票表决制,不是以资本权利为主;(2)法人成员没有股权代表资格,法人机构为社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3)分红和资产增值份额均失去资本报酬的典型性质,而以劳动合作收入或积累为主。
4、试述产权制度的功能和保护产权的重要性。
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产权制度能够有效地界定和规定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产权制度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每个人的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和“公地悲剧”。
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姜是毁灭性的。
产权保护应该是无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