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3)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培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根源。

(2)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主题,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笑”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出作者。

(2)简单介绍《孔乙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3)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表明孔乙己既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又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

(2)分小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小说主题。

(2)难点:把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修辞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和阅读欣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小说主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阅读欣赏: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2.2 教学亮点(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讨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阅读欣赏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不足在课堂讲解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小说主题。

今后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

2.4 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 求如下:1.请同学阅读全文,找到生字生词,查字典 或看课后注释,能做到正音释义。例如:舀蘸荤菜阔绰 笔砚颓唐附和惋惜不屑置辩 2.查阅作品《呐喊》中的 《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 Q 正传》 《社戏》等。3.与同学讨论《孔乙己》的阅读心得, 教学策略选 思考问题,每人针对文本提出 2—3 个问题。4.利用书 择与设计 刊网络查阅资料,准备撰写主题研究报告的资料,设计 研究客观评分表一份。导入新课: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 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的,也无不被这个 苦命人的形象所撼动。据鲁迅的朋友回忆,鲁迅在世的 时候,对他创作的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为 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怎样来塑造这个苦命人 的形象的呢?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
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请同学 阅读全文,找到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后注释,能做 到正音释义。例如:舀蘸荤菜阔绰笔砚颓唐附和惋惜不 教学过程 屑置辩 2.查阅作品《呐喊》中的《孔乙己》《药》《一 件小事》《故乡》《阿 Q 正传》《社戏》等。3.与同 学讨论《孔乙己》的阅读心得,思考问题,每人针对文
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2.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 教学目标
己的体验;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3.激发学
生对鲁迅小说的研读兴趣。
)默读诵读、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深入体会人物的 学生学习能
内心世界,从典型人物的身上读出作者的态度,读出人 力分析
情的冷暖,读出世态的炎凉。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圈点批注、讨论分析等 多种方法结合。
书刊及互联网上查阅有关《孔乙己》的评论以及关于作 者鲁迅的资料。(可附图、文)2.课外阅读:选择自 己喜欢的鲁迅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第二 课时一、活动导引请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鲁迅及其创作 历程或特点。(可附图片等辅助说明)导入课文:人们 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 公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说:“悲 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一般是催人泪下 的,而我们读了《孔乙己》之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 而是内心感到一阵阵的痛楚。这究竟是命运的悲剧,主 人公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二、诵读品味 1.学生 活动与要求请学生速读课文,圈画出用词精当传神的语 句,诵读,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2.教师辅助策 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重点 品味、思考,例如:(1)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 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面报告”及师 生讨论部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钥匙; 课例研究综 淡化知识点,留有空白,激发学生自己阅读研究的兴趣 述 热情。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就 是学生们自主阅读、写作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尝试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在文章哪一部分,即小说的高潮部分,请你概括出来。
4、你觉得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死。“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说(总结:“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学生动脑动手完成试题,可以讨论。
检验学生对课外现代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类题的做题方法与技巧。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热衷功名——科举失败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孔乙己》一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让学生思考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性。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会感受文字的力量,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孔乙己》全文,并进行内容理解和细致分析。

2. 学生逐段分析文章中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深入探讨作者的意图和文学技巧。

3. 学生讨论《孔乙己》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及对人性的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4. 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创作,例如写一篇读后感、角色扮演或改编剧本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发兴趣 (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幻灯片,展示一些关于《孔乙己》的图片,例如书籍封面、电影剧照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询问学生对《孔乙己》的了解和感受,并进行简短的讨论。

步骤二:阅读与分析 (20分钟)学生开始阅读《孔乙己》全文,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孔乙己的人物特点是什么?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何?通过《孔乙己》中的细节描写,你能推测出他的内心世界吗?步骤三:深化理解 (2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讨论,重点讨论孔乙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以及作者鲁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教师可以以学生分享的方式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步骤四:写作创作 (30分钟)学生根据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创作。

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重新演绎故事情节,或者改编剧本等。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的指导和范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步骤五:分享与总结 (10分钟)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可以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

《孔乙己》阅读教案设计

《孔乙己》阅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理念本教学设计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阅读《孔乙己》这一传统文化名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社会风貌以及坚韧不拔的人性精神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同时,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文学的魅力、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和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2.理解《孔乙己》所表达的“真、善、美”的价值观;3.发掘《孔乙己》的文学形式与结构特点;4.感受《孔乙己》所展示的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5.掌握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小说,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在染坊打磨石磨的孔乙己和几个酒肆中的顾客不幸的故事。

本文中主人公孔乙己虽是一个没有家庭和财产的良心人,却在酒肆与人起了争执,最终曾被杀害。

本文既表现了封建社会下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也表达了对草民、人性、世道的思考与关注。

作品主人公孔乙己拥有良心、热情、正直,颇具一种悲壮而独立的豁达精神。

鲁迅借寻常事物,展现出社会中居于最底层的人物的特殊价值,鲜明地表述了作家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1.前置问题导入法针对学生审美模式的差异,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阅读的氛围。

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共同关注文本细节、深入文本奥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2.课堂讨论法在阅读完成后,师生通过问答形式的互动展开课堂讨论,由师生共同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通过交流反馈,探讨文本背后的世界和人性。

通过讨论,助力学生从多元的角度思考文本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形式。

3.写作指导法课后浸淀阅读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课后通过写作指导法和批改修改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用于判断事情的标准、评价事物的方法和标准,以进一步探究本次阅读所需的审美标准和规则。

比如问学生,看完一部电影或一部小说后,我们通常会如何进行评价?2.阅读指导学生精读鲁迅的《孔乙己》,并且仔细阅读和理解小说背景、人物造型、结构、语言和风格等要素。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本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课文《孔乙己》的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品析文本。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时代的图片和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
2.课文精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关键情节和语言特色,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和作品主题。
-设计意图:精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细节,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注重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激发他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2.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情节梳理:详细讲解课文的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题:《孔乙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掌握故事情节2.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教学重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掌握当时的社会背景。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酒店的格局特点?2、文中介绍了酒店两种类型的顾客,这两种类型的顾客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再读课文,研读文本3、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明确: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人际关系,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4、小说的前三个小自然段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

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反映出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作铺垫,试他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孔乙己教学反思简短范文(精选5篇)

孔乙己教学反思简短范文(精选5篇)

孔乙己教学反思简短范文(精选5篇)【篇1】孔乙己教学反思简短我读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

这篇文章使我略有所思。

当时的科举制度残害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

孔乙己的科举道路没有走通,这就意味着他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没有丝毫成果。

他只会死读书,读死书。

又不会“营生”,成了一个彻底的废物,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相反,文中的“丁举人”,侥幸通过科举,获得了社会地位,同为读书人的他,便可以肆无忌惮的“严惩”一个“偷书贼”他私设公堂,将孔乙己吊打了大半夜,导致孔乙己在悲痛孤独中死去。

晚清的科举制度,只会把更多的读书人,变成一个又一个“孔乙己”,而把少数的“成功者”变成“吃人的恶魔”!封建社会通过八股取士。

读书人为了通过科举,他们费尽心血,但所研究,所掌握的都是些毫无用处的、酸腐的东西,他们还如获至宝。

诸如茴香豆“茴”的四种写法。

晚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常冷漠。

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自私麻木,孔乙己这样一个被科举制度所摧残的知识分子,境遇是如此悲惨,不但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相反,被众人所挖苦嘲笑。

《孔乙己》这部短篇小说,写成于1919年三月份,离著名的五四运动仅有两个月之差,当时中国孕育着巨大的社会变革,作为新文化运动先行者的鲁迅先生,他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敲响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丧钟,用之锋利的笔刃刺下了致命的一击!【篇2】孔乙己教学反思简短人们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人们眼里,悲剧一般是催人泪下的,可是当你读了《孔乙己》之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内心感到一阵阵的痛楚,这究竟是命运的悲剧;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呢?要我来说,这应当是社会的悲剧。

孔乙己读过书却未能“进学”,虽然不能当上官,但是却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一脑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落后思想,死守读书人的“清高”。

孔乙己教案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孔乙己教案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孔乙己教案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孔乙己形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2.提问:同学们对《孔乙己》这篇课文有什么初步印象?(二)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提问:同学们觉得孔乙己这个角色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2.讨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

(三)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的社会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讨论孔乙己的形象。

2.提问: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二)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孔乙己形象的现实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让学生对孔乙己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社会意义。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孔乙己这样的人物?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版本: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一、教材分析:《孔乙己》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该单元是小说单元, 以体悟所折射的社会生活为主题, 通过小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映, 使读者对讽刺的人、事进行反思, “小”人物、“小”事件是该单元文选特征。

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反映, 这篇文章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求, 学习小说解读方法。

二、学情分析:经过八年级的语文阅读训练,九年级的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但对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的认知还比较浅显。

三、导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以及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分析文中写“笑”的句子,理解孔乙己和“看客”的人物形象。

2.了解孔乙己生存环境的残酷,认识鲁迅先生鞭挞国民冷漠麻木劣根性的主题。

四、导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对于鲁迅先生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鲁迅先生一生一共写了33篇小说。

但他曾对好友孙伏园先生说:“在他创作的所有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

”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

(二)初识孔乙己: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假如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孔乙己那个年代,你能在咸亨酒店众多的酒客中,一眼就认出哪个是孔乙己吗?请根据文中的话说说理由。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人?明确:“靠柜外站着,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站着喝酒的是哪一类人——短衣帮,劳动者。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1.2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培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形象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分析: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2.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如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4.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5 总结要点: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思考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创造性。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孔乙己》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6.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3 视频资料:可以播放相关的小说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4 讨论话题: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朗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2. 理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参考文献。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新课产生兴趣。

2. 文本分析(15分钟)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孔乙己为什么总是被人嘲笑?2.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了他的命运有何影响?3. 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身边的现象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看法。

2. 选取一个与孔乙己类似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推荐一本关于文学鉴赏的书籍,简述其内容特点及对你的启发。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来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反应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如《阿Q正传》、《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案及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重点】1.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一、听写字词并注音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二、试从课文中勾画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语句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3.孔乙己的结局。

明确: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三、研讨1.理解章法小说的前三个小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任务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可知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独立和阶级对立状况,“我”的职务变动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世态炎凉。

2.分析形象:就文中的“手”的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不断挣扎的生存状态。

明确:①作为一个好逸恶劳的懒散的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长指甲”可以让人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状态不同于靠辛勤的劳动来过生活的短衣帮。

留着长长的指甲的都是些生活安逸或者养尊处优或者好逸恶劳的人。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咸亨酒店,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小说,去认识一位读书人——孔乙己,去听听他的声音,说说他的为人,评评他的人生。

(板书课题:孔乙己)(导入环节使用情境法,把学生先带入情境中,并简单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读孔乙己的声音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很容易辨认,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今天我们先来读读孔乙己的语言,听听孔乙己的声音,说说孔乙己的为人。

(《孔乙己》的品读方法很多,许多成功的案例,有从“半”字入手的,也有抓住“手”做__的,还有抓住“笑”来解读的,这次也是受“一词立骨”的启发,抓住“声音”来拎起全文,品读人物)请大家阅读课文4-11小节。

看看孔乙己都是在什么情境下发出声音的?要求:用——划出孔乙己说出的话或发出的声音,用[ ]划出说话时的神情姿态,外貌动作。

(学生边找边读边小结)生1:在课文第4小节中,别人说他“偷书”时,他辩解了。

师:你能读一读他的辩解吗?生1有模样有样的朗读。

生2:他跟小朋友抢豆时说话了。

师:是“抢”还是?生2:是护!师:你能不能一边做做孔乙己护豆的动作一边读一读他的语言?生2煞有其事地表演读,老师适当指导其动作。

生3:孔乙己还在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话了。

师:你能跟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吗?生3和同桌一起演读生4:孔乙己还在最后一次出现时说话了。

师:大家基本上都找到了孔乙己有内容的声音了,还有一次他被大家说得只能用“之乎者也”这样大家都半懂不懂的语言来掩饰,这是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生5:是在别人嘲笑他没有进学时,他发出的声音。

师:很好,我们通过寻找并朗读找出了孔乙己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境下发出的声音。

一起总结如下:屏显1:1、“偷”“窃”之辩2、进学之痛3、教茴之诚4、护豆之呆5、断腿之悲师:孔乙己从开始还能辩白,到后来的哀求,最后只是在别人的笑谈中用手默默地“走”开了,留下的是一个苍凉的背影。

《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

《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

《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下面是我收集的《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供大家参阅。

《孔乙己》教学反思1《孔乙己》是鲁迅的名篇,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鲁迅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许多困难,如果不让学生真正走进《孔乙己》,而是硬塞给学生许多分析与讲解,那样的做法显然有悖于阅读的真正意义。

理解小说,先要走进小说所反映的社会中去。

咸亨酒店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所有的故事都从这里上演。

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出场的、未出场的,从这里可见证那个社会,影射那个社会。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咸亨酒店。

接着我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典型的环境描写的语句,字斟句酌,揣摩研究: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生开始活动,谈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一个丑恶的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官的为富不仁,可以任意宰割社会上的弱小生灵,以致让孔乙己一步步走入坟墓。

一个虚伪的社会,一个十二的孩子就把潺水当作寻常事。

一个冷漠的社会,人人都可以嘲笑孔乙己,甚至连没有社会地位的短衣帮都可以这么做,笑声的背后是无情的现实。

一个病态的社会,短衣帮连坐的资格也没有,同样被人们看不起,但他们却以嘲笑孔乙己换得片刻的心里轻松……在学生谈了自己的认识后,我进行了及时的小结: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折射出社会的全貌,我们通过咸亨酒店这个小舞台,了解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这个大舞台,文章取材虽小,文章的立意却不小,这就是小说中所谓的通过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课时以感受人物为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爬不上去又不愿甘居底层的另类二、四体不勤,好喝成性的懒汉。

五十多岁的一个高大男子,就是替别人做做小工也足以活下去了,但孔乙己自命清高,怎么能做一些体力活呢?甚而至于胡子不剃,衣服不洗,惰性酒性已深入孔乙己的骨髓,但他不以为耻,总拿“读书人的事”来掩盖,可悲可叹!三、心地善良也做不了好人的可怜人。

孔乙己总算是个心地特善良的好人,守信用,不赊账,但他偷也偷不好,经常被逮,他根本不是做流氓痞子的料,所以这个社会最终接纳不了他。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归纳小结阶段:找一二名学生自我小结本堂课的所学所思所得。
(六)、课后作业:根据《孔乙已》这篇小说内容所描写的孔乙已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点去展开合理的想象,主要描写孔乙已离开咸亨酒店以后的情况。要求要突出人物的形象,要能深化原作品的主题,想象要合理。字数在六百字左右。
教学反思:
4、孔乙已的个人遭遇为什么能给酒客和掌柜带来“快乐”?这“快乐”说明了什么?孔乙已的最后结局给你带来什么感想和思考?
(四)、感悟: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已是个热衷于功名,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却又善良诚实的可笑可怜、可有可无的多余人。他的悲惨遭遇,给人既产生同情之感,又有许多教育和警醒的作用,为了能让后人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当时社会的冷酷,老师想给孔乙已塑一个像,请你帮老师做个参谋,说说选用文章的哪一个片断比较好,并能说说选这一片断的理由,以便能打动老师,采用你的方案(自学自教提高阶段)。
孔乙已是鲁迅揭示病态社会中的一个不幸的人,以孔乙已这三个字命名的一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欢喜的一篇小说,那么它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好小说,竟然能连鲁迅先生都喜欢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走近孔乙已,了解孔乙已,从而更好地来理解认识这篇小说复杂的情感内涵(板书课题:孔乙已)。
(二)、初读课文,了解、认识孔乙已(自学阶段)
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认识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并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四、教学重点:
紧扣孔乙已个人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五、教学难点:
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得这一点,明白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呢?我想到了我们平时了解一个人,必须认真地看一个人的档案。那么,我们能否从孔乙已的档案上入手来了解孔乙已呢?虽然他没有档案,但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给他编写档案。可我们编写什么内容比较好呢?也就是说,我们编写什么内容,能更好让学生来了解孔乙已,认识孔乙已,从而更好懂得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于是,我紧紧围绕“能让学生看到什么?能让学生明白什么?能让学生理解什么?”这一中心,设计了孔乙已的档案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在填写孔乙已的档案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孔乙已,了解孔乙已,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民 族
年 龄
文化程度
父亲姓名
母亲姓名
家庭住址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身体状况
交友情况
个人特长
个人爱好
性格特征
职 业
经济来源
品行等第
身 份
活动场所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一遍,标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标出节码,读后根据自己的初步印象,说说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第二遍课文,填写孔乙已档案表,深入思考,谈谈自己对孔乙已进一步的认识,说说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人?(将下表发放给学生)
姓 名
性 别
籍 贯
结 局
(三)、探究:根据填表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孔乙已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孔乙已这一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自教阶段)。
1、孔乙已档案上的有些材料为什么不详?
2、孔乙已是惯偷吗?他为什么要去偷?他偷的是一些什么东西?这说明了什么?
3、他的认罪态度如何?可最终腿被打折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教和自我小结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2、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很远,因此,学习本文时,选取教学的切入口显得非常重要。在反复阅读文本时,我就在脑中思考这样的问题:孔乙已家中还有没有别人?孔乙已的家庭情况怎样?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插叙中适当进行交代?不交代了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反复分析和思考,我觉得作者不交代有些内容,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给读者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文章的主题。正因为如此,我便根据学生熟悉填写个人简历表的实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也来替孔乙已填写个人简历,,其目的通过填写孔乙已的个人简历表,让学生加深自己对孔乙已个人情况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孔乙已这个人物形象,去思考孔乙已的悲剧的根源,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的“凉薄和病态”。
孔乙已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千百万穷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那个社会对于“苦人儿的凉薄”。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孔乙已》这篇文章主题的反映,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于是,我又想到了能否设计一个雕塑,来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呢?在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即组织学生帮老师选孔乙已的生活片断,来给孔乙已塑像,目的是通过这个塑像,让人家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这篇作品的深刻含义。
《孔乙已》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生活现实很遥远,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理解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成了教者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
孔乙已是一个可怜的人儿,可怜在:他没有名字,他没有家庭,他没有人关爱,他没有生活来源;更可怜在:人们不知道他来自从何方,也不知道他已经走向何方。在那样的社会,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爱,没有亲情,没有友情……
六、教学准备:
1)准备音乐《二泉映月》,2)印制孔乙已个人档案表。
七、教学时数:一教时
八、教学过程:
课前放音乐《二月映月》,渲染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沉浸到音乐声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从中去体会和想象。
(一)、导入:文学巨匠鲁迅,在谈到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时说:“凡是愚弱的国民,不管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要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便提倡文艺无能运动了。”因此他的小说,多取材于来自于病态的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