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地级市(设区的市)
地级市,指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的市,一般都 设区,包括较大的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 (含计划单列市)。
截止2016年2月,中国大陆省辖地级行政单位 共334个,其中包括293个地级市、8个地区、 3个盟、30个自治州。
按照“省县直辖”的改革方向,地级市要逐步 取消对县的管辖,形成地级市和县都直辖于省 、自治区。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四章 城市规划法 第五章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六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 第七章 城市规划的典型场地设计 第八章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更新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目录
(一)城市与城市解读 (二)城市化的认识 (三)城市化发展阶段 (四)城市化类型 (五)城市发展理论
“大都市圈战略”,或称之为大城市连绵带,源于对欧美国家和 日本城市化经验的借鉴;
“大城市道路”,有关模型分析证明,人口规模在1-4百万之间 的城市,其成本收益最合理;
“优先发展人口低于30万的中小城市”,因为人口少于30万的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比不合理;
“优先发展县城”,作为县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对于本地 人口有很强的吸引力;
4、较大的市
较大的市指的是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制定地方性法律与规章的城市。 其核心就是“立法权 ”。
“较大的市” 是一个法律概念,是为了解决地级市立法权而创设的。 一些没有立法权的地级市经过国务院特批拥有立法权,才能称为“较 大的市”。下面是截至目前国务院特批较大的市(19个):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青岛、 无锡、淮南、洛阳、重庆(1984)宁波市(1988);淄博市、邯
郸市、本溪市(1992);苏州市、徐州市(1993)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国家 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无须国务院审批,自动成为较大的市。
重庆1997年升格直辖市,不再是较大的市。截至目前,共有49个城 市属于较大的市。
根据2015年3月1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国赋予 全国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3、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 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4、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 程度。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社会学 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
3、现代城市特色“贫血症”的根源
客观原因:约束条件少
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建造技术/建设资金
文化交流多 建设量大速度快 干预力度加大
主观原因:干预不当 设计水平不高
附:城市的行政地位
1、特别行政区(港、澳) 2、直辖市(京、津、沪、渝)
3、副省级(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让一些大城市在国 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 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
为应对镇改市的实践,现有的法律法规需要有所变改。假 设我们认为目前的镇改市,属于“县辖市”,则需要宪法 对其进行确认。因为现在的宪法规定,县级行政区辖有乡 、镇、民族乡,没有“镇级市”这一说。
8、村级市?
(二)城市化的认识
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GDP 803亿元,高于 地级市潮州(798亿)、河源(720亿)、汕尾(710亿) 和云浮(623亿)。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公安部、民政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
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 划[2014]1229号),通知提出, “建立行政创新和行政
比重有一个上升时期,或也有停滞和下降,第三产业的比 重不断增加;(配第-克拉克定理) 4.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化的特点:
人口/产业集中; 能源结构改变; 需水量增加; 不透水地面增加; 绿地减少; 交通便捷; 信息传递快速; 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
县辖市地位与乡、镇相当。由于未达省辖市标准, 其重要性又高于镇,因此创制县辖市的行政区。
截至2014年,台湾当局共设有18个县辖市,其中以 桃园县拥有6个县辖市为最多,而桃园县县治桃园 市人口达40.6万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县辖市。
*注:2015年桃园升直辖市,各市改区;苗栗县头份镇、彰化县员林镇,皆因人口 达十万,改为苗栗县头份市、彰化县员林市。)
对其思维特性的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 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城市规划的“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现象,大部分 是由城市规划的理论思维造成的。
规划的实施者们也并没有意识到城市规划尤其是总 体规划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是一种理论思维, 它建立在对城市未来的某种假设和推导之上。
篇章目录
2、城市发展动力
--城市增长模型的启示
启示:需求力量创造了城市增长的最初激励,而供给因素则 决定了城市扩展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
城市定位要准确,注意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比较 优势”的产业和形成自身的城市特色。
从长期看,城市增长动力在于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城市在 人力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加 速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1、城市是什么? 2、什么力量主导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3、历史上城市为何千姿百态?现在为何趋同?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这个城 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
——伊利尔 • 沙里宁[美]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 一座城市的抱负。 ——伊利尔 • 沙里宁[美]
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顾启源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2、城市发展动力
--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总量因素与速度、结构、效率因素 体制因素与管理因素
2、城市发展动力
--动力因子归纳
① 经济实力(发展水平、速度、市场容量、消费状况) ② 人力资源(数量、结构、潜力、质量) ③ 资本(资本实力、利用程度、投资结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 ④ 科技(科技创新、科研投入、科技转化能力、科技实力) ⑤ 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工业化水平、产业高级化程度、产业关联度) ⑥ 制度(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市场化程度、利益分配制度) ⑦ 政府管理(政府规模水平、管理水平、管理效率) ⑧ 开放度(引资能力、外资利用度、外贸依存度、利用外来劳动力) ⑨ 资源环境(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水资源、绿化、环保投入) ⑩ 基础设施(海陆空、信息化程度、投资增长)
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我国的城市化之路,要转移农村大量的剩余人口是城 市化的动力,也是压力。
大量的人口要转入城镇,这条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
前车之鉴!——很多发展中国家曾出现的情况,在大城市外 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的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墨西哥城、 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城市。
城市化主要有5种路径可供选择:

在城市中,文化传承与创新、设施完备与高效、环境污 染与犯罪、危机与希望并存…
2、城市发展动力
--城市增长概念模型
需求角度:
城市增长的动力来源取决于外部市场对城市产 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促使城市基础产业部门的建立 和发展,从而带动服务部门的发展。
供给角度:
城市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若供给 基础好,就可以将资金、劳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吸引到城市中来,从而促进 城市经济的增长。
6、县级市(不设区的市)
县级市,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市,宪法所指 的“不设区的市”。
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 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 方式建立。
县级市,由省直辖,一般由地级行政单位代 管。
7、镇级市(县辖市)
县辖市在我国仅存于台湾地区,目前没有在中国大 陆地区设置。解放区内也曾出现过县辖市。
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 政两分,无须上缴省级财政。
现在的副省级市是由计划单列市转化而来。即市直工作部 门为副厅级,内设机构为处级。
中国目前有5个计划单列市,从北向南依次是:大连、青岛 、宁波、厦门、深圳。
副省级市(15个):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 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 门、深圳。
城Biblioteka Baidu化的概念:
1、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人口向城市地域聚集和乡村地域转 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即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 现象及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 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也可以称为城镇化,因为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 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的不同。
城市化阶段划分:(城市化快速增长区间:30-70%)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30-70%)——稳定阶段
“纳瑟姆曲线”: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
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 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 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 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
1、城市是什么?
✓ 重要的自然地理空间--交通起迄点或中途站,多为
经济因素产生,少数由政治、军事目的产生。
✓ 高强度的建设空间--拆迁、改造、新建活动频繁。 ✓ 繁荣的经济空间--生产、交换、服务、消费的优越
场所
✓ 极度紧张的社会空间--异质人群高度集聚 ✓ 独特的政治空间和管理空间--需要特殊的管理方
2、城市发展动力
--发展表象
从形态看--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地域空间扩大
从经济看--资本在城市聚集,城市功能增强,市场繁荣
从社会看--文化不断升华,生活方式不断演进,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
发展规律:阶段性规律(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 聚集与扩散规律(集聚经济、始显点理论$2500-$4000) 与工业化的互动规律(产业空心化的后果) 地区差异规律(初始条件、政策作用、资源环境差异)
(一)城市与城市解读
城市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没有形成被各学科广泛接受的概念。 许多学科从其起源、景观、形态、功能、空间等 某一方面来定义之。
城市是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 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 设立的市和镇。
——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解读城市
本课程的课件资料在每章 结束后发到课程公共邮箱,请 同学们及时下载:
课程公共邮箱及密码:
mingshui2016
前言
城市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心。 当代世界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数目
不断增大,城市机体日趋复杂,城市问题越发突出。
城市规划学的学科属性:
作为一门科学,城市规划学在城市规划、建设 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口学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的过程: 一是城市数量增加;二是城市人口规模增加。
经济学 地理学
城市化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人 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 集聚的过程。
城市化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3. 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的比重持续下降,不可逆转,工业的
从其学科背景看,城市规划学源于人文社会学 科,具有典型的人文社会学科思维的特性。
现代城市规划学属人文社会工程科学,是一门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城市规划所依据的思维特性:
实体思维特性:即它的目的是筹划理想性实体来满足 价值主体的需要;
非逻辑复合性:即对逻辑地发现的主、客体属性进行 非逻辑的复合。 -非逻辑思维包括顿悟、灵感、直觉和想像等等, 它主要由发散性思维与复合性思维组合而成。“非逻 辑的复合性思维”并不排除逻辑思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