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生产管理要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大纲及关键知识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大纲及关键知识点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安全生产管理的定义•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利二、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和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分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素质要求三、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的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责任划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四、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五、安全生产管理的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原则和措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六、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七、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与评估•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安全生产管理的评估与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总结与分享八、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与装备•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装备和设施九、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与考核•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到人和考核机制•安全生产管理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以上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大纲及关键知识点的概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企业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点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他损失。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伤1—9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以下。
B/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50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五千万。
C/重大事故:死亡10—30人,重伤50—100人,直接损失:五千万—1亿元D/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损失:1亿元。
6、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
重大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危险程度=风险度,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8、海因里希法则: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9、危险源:第一类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企业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企业生产管理知识要点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生产管理Production & Operation Management第一章导论生产运作管理1、生产运作的概念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从创造社会财富的角度看,除了农业、工业、采矿业等传统产业的劳动被称为生产之外,财政、房地产、公共事业、医疗卫生、商业、运输、通信等其他各种服务性行业向顾客提供服务的劳动也属于生产.从一般意义上讲,生产运作是指将一系列的输入按照特定的要求转化为一定输出的过程.人们习惯称提供有形产品的活动为制造型生产,而将提供无形产品即服务的活动称为服务型生产.过去,西方学者把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作“Production”,而将提供服务的生产统称为“Operations”.后来将两者合起来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表示它的统一性输入-转化-输出典型系统2、生产运作职能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职能企业的运行有三大基本职能,即生产运作Operations、理财Financing、营销Marketing.生产运作: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理财:为企业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需求的过程.3、生产运作系统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物质基础,这就是生产运作系统,或简称为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使转化过程具有增值性是生产系统的基本功能4、生产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的含义简单地说,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的总称.它包括生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生产系统设计:生产系统设计是对厂址选择包括工厂、配送中心、门店等的选址、能力规划、生产部门布置、产品和服务计划、设备布置等的决策过程.生产系统设计一般在新建或改建、扩建生产单位或营业场所时进行的.生产系统是有效实现由输入到输出转化的依托和物质基础.因此,生产系统的转化效率对实现企业目标有直接影响.生产/服务设备与设施的布置也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生产周期.生产系统运作管理:生产系统运行管理主要涉及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方面,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需求管理、预测编制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库存控制、人员调配、作业调度、质量保证等.生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内容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使输出要素产品或服务在交货期、质量、成本、柔性和服务等几个方面都取得最优效果.确保交货期包括交货日期和交货期限两层含义减少在制品占用量最有效的措施使减少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停放时间、合理设计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主要是提高人与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的目标,只有按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的成本水平在市场上销售,企业才有可能盈利.提高质量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基本条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生产类型生产类型是生产系统结构类型的总称,是产品的品种、产量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的技术、组织、经济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不同的生产类型所对应的生产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是不同的,相应的生产系统运行管理方法也不相同.1、制造型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1根据生产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特点,可以分为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连续性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又称流程式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肥料等、冶金、炼油、冲洗胶片等.离散性生产:由离散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零部件以各自的工艺过程通过各个生产环节,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 因为这类制成品都是先加工出零件,再将零件装配成产品,所以又称加工-装配式生产.如:汽车、柴油机、电视机、洗衣机等2按产量策略划分的生产类型根据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可以把生产过程分为大量生产、单件生产和成批生产类型.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又称为重复性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产品生产重复程度高.适合于采用高效自动化货半自动化专用设备,组织流水生产,是一种生产经济性好的生产方式.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长达19年生产T型车一个车型.成批生产Batch Production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产量,各种产品在计划期内成批轮番生产.“成批轮番生产”是与大量生产的主要区别.每种产品都按一定批量分批生产,以满足对不同生产的需求,保持了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而有定期重复生产的特点.如机床厂、中小型电机厂等单件生产Job Shop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但每种产品生产数量少,有时是一件,生产重复性低.2、服务型企业生产类型划分服务业的运作特点服务业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虽然有一些与产品有直接接触,但更多的人都是从事接触产品之外的工作,并且与顾客打交道是其与制造业的最主要区别.3、服务业的运作分类按照服务型生产系统输出提供服务的过程种是否伴随着有形产品,可分为纯服务型生产和一般服务型生产.4、服务业的共同特征与顾客的直接接触以无形的服务为主生产与消费的统一性不可存储性竞争激烈劳动密集性开放性5、服务业与制造业运作管理上的特点比较服务型生产与制造型生产的运作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服务型生产的生产效率难以测量,因为服务型生产的输出是无形的服务型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服务质量难以评价顾客参与是服务型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时顾客就是生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得生产服务过程难以控制制造型生产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库存来处理由于需求变化引起的波动,但服务型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概念生产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劳动过程是利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产品的全部过程.而自然过程是借助于自然力,改变加工对象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过程.1、生产过程的构成1生产过程的要素结构按照生产过程组织的构成要素,可以将生产过程分为物流过程、信息流过程和资金流过程.1物流过程采购过程、加工过程或服务过程、运输搬运过程、仓储过程等一系列过程既是物料的转换过程和增值过程,也是一个物流过程.2信息流过程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其有关的原始记录和数据,按照需要加以手机、处理并使之朝一定方向流动的数据集合.3资金流过程生产过程的资金流是以在制品和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燃料设备等实物形势出现的,分为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资金的加速流转和节约是提高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2、生产过程的功能结构按照生产过程组织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将生产过程可划分为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和附属生产过程.3、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组织生产过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短生产周期.为此,生产过程的组织必须满足: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比例性均衡节奏性准时性柔性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科学管理原理将过去依赖经验进行的生产管理活动上升到科学高度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体现在流水生产方式的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吸收了资源优化理论与方法,形成运筹学.第四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生产管理逐渐称为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第五阶段20世纪7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对服务质量与生产率的关注第六阶段20世纪80年代准时制JIT全面质量管理TQC工厂自动化FA精细生产LP供应链管理SCM业务流程重构BPR第2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一、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产品交货期缩短二、大公司的合并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公司合并案例2001宝洁收购伊卡璐, 完成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2001美国大陆石油与菲利普斯石油合并成美第一大炼油公司2002惠普康柏合并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贸易总额75%,占全球技术贸易额80%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100强中,51个是公司,国家只占49个.其中,日本的丰田公司强于挪威,三菱公司强于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美国的福特公司强于南非,通用公司强于丹麦,即使是排名在第12位的美国瓦尔玛特公司,也比包括以色列、波兰和希腊在内的160个国家要强大三、基于时间的竞争决定制造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价格质量品种服务时间三星电子着名的“生鱼片”理论:一旦抓到了鱼,在第一时间内就要将其以高价出售给第一流的日本豪华餐馆;如果不幸难以脱手的话,就只能在第2天以半价卖给二流餐馆了;到了第3天,这样的鱼就只能卖到原来1/4价钱;而此后,就是不值钱的“干鱼片”了.以此类推,在其它产品比如电子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之中,也蕴涵着同样的道理:在市场竞争展开之前把最先进的产品推向市场,放到零售架上.这样,通过打时间差就能赚取高额的回报.基于时间的竞争减少加工时间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时间重组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先进制造技术的构成硬件组成软件组成1、硬件组成核心部分: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机床计算机数控直接数控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向车……2、软件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3、AMT的集成系统三个层次上的集成系统加工或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战略: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地理等因素来确定,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一、企业战略Do the thing right——如何做好一件事,职能管理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情;决定真正值得投入的重点,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目的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二、战略管理过程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有限的使企业受益的机会以及企业需要回避的风险有限——不是要列出可能影响企业的所有因素,而只是要确认那些需要做出行动反应的关键性变化因素三、外部环境分类一企业宏观的外部环境1、政治-法律因素政局的稳定情况政府政策以及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法律:经济合同法、企业破产法、商标法、质量法、专利法和中外合资企业法等.法规:工业污染程度规定、卫生要求、产品安全要求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直接影响各种战略选择的潜在吸引力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产业集群的存在外国的经济政策国际上的经济-政治联盟3、技术因素引起时代变革的发明——蒸气机、发电机、电报、电话、计算机、互联网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晶体管、PU革、打印机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对企业的影响:新的市场降低成本威胁4、社会因素社会文化习俗社会道德观念社会公众的价值观职员的工作态度人口统计特征环境因素二产业环境——企业外部微观环境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五种力量分析的改进改进--考虑互补企业的影响--更多地考虑政府管制的影响四、内部分析1、产业组织理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建立进入壁垒,改变行业市场的结构,从而达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2、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源泉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独特的资源以及不可模仿和替代的竞争力3、企业内部环境——企业能够加以控制的因素4、企业内部分析的目的掌握企业内部目前的资源、能力状况,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而使选定的战略能够扬长避短,最终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5、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链是指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价值链分析法,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6、两大类活动:1基本活动2支持性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每个产业的价值链上都存在一些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上握有优势的企业往往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例:碳酸饮料五、战略选择一公司战略稳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集中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收缩战略二经营战略1.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体化战略2.快速响应战略基于时间竞争的产物响应的两层含义生产运作系统具有柔性,从而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可靠的按照计划交货生产运作策略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和设计策略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一、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策略二、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和设计策略一产品或服务的选择策略市场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的联系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异二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设计策略跟随者or领导者自己设计or外包花钱买技术或专利基础研究or应用研究三、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一选址物流成本企业发展目标客户二设施布置制造业流水线布置——大量大批生产按功能布置——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固定位置布置——工件不适合移动生产单元布置三岗位设计制定与每个员工工作由广的活动的正规的和非正规的说明,包括岗位的结构和与同事、与顾客之间的联系岗位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案细致分工粗略分工人机分工关系四工作考核和报酬计时付薪按贡献付薪:计件、承包课后案例分析补充知识国际分工的两大战略模式哑铃式橄榄式微笑曲线 smile curve武藏曲线2004年10月,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的所长中村末广就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第三章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引言21世纪企业产品/服务设计的背景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产品/服务开发是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需要技术进步越来越快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用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要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现代企业的研究与方法1、研究与方法的分类研究与方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基础研究进行的是探索新的规律、创建基础性质的工作.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理论研究中开发的新知识、新理论应用与具体领域.技术开发研究是将应用研究的成果经设计、试验而发展成为新产品、新系统和新工程的科研活动.2、新产品的分类新产品是指在技术、性能、功能、结构、材质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改进型产品对老产品的改进与完善,创新程度最小的一类新产品换代产品产品基本原理不变,因部分采用新技术使产品性能有重大突破创新产品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所开发的产品,它是创新程度最高的一类新产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1、一般产品开发过程由以下三阶段构成:产品构思结构设计总体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2、产品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1总体设计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性能、设计原则、技术参数、概略计算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的分析.2技术设计将技术任务书中确定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参数具体化,根据技术任务书所规定的原则,进一步确定产品结构和技术经济指标,以总图、系统图、明细表、说明书等总括形式表现出来.结构设计过程3工作图设计根据技术设计阶段确定的结构布置和主要尺寸,进一步作结构的细节设计,逐步修改和完善,绘制全套工作图样和编制必要的技术文件,为产品制造和装配提供确定的依据.3、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设计是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从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说明.是结构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之间的桥梁工艺过程的结果一方面反馈给产品设计用以改进产品设计;另一方法作为生产的依据.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的程序包括: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拟订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4、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产品设计和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服务设计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强的产品设计鲁棒性Robustness强的产品设计绿色产品考虑环保要求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组织方法一串行的产品设计1、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串行设计:从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一直到加工制造和装配是一步步在各部门之间顺序进行.2、产品开发工作流程:串行产品开发过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以部门为基础的组织机构严重地妨碍了产品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知识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加入设计的阶段越早,降低费用的机会越大.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和能力缺乏理解,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二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该方法力图使产品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并行工程并行工程是一种强调各阶段领域专家共同参加的系统化产品设计方法,其目的在于将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可制造性、可维护性、质量控制等问题同时加以考虑,以减少产品早期设计阶段的盲目性,进可能早地避免不合理因素的影响,缩短研制周期.并行工程的主要思想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设计结果产生产品设计规格和相应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准备文件.设计过程中各活动并行交叉进行不同领域技术人员的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高效率的组织机构并行产品开发流程特点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注意粒度和清晰度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演化产品设计过程和工艺设计过程是并行展开,同时进行.三并行工程技术1. 虚拟设计面向并行工程的DFx设计模式体现了开发的集成过程PDM发展成为CAD/CAPP/CAM系统的集成平台Internet使设计集成的范围更加广泛STEP 标准作为设计开发集成的标准接口2.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3. 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4.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GT5. 减少变化的方案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应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少产品设计中出现的错误的概率,节省了修补失误所消耗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开发周期,提高响应速度.第四章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优化选址决策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将直接受到其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对于制造业企业,地理布局决定着某些直接成本的高低.对于服务业企业,选址问题直接影响着供需关系如客流量.选址的问题还影响着员工的情绪、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关系等.1、选址决策的基本概念设施选址Facility Location,就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综合平衡各种因素,确定在何处建厂或建立服务设施的过程.设施选址不仅关系到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建设的速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和经济效益.选址决策与物流系统一个企业的选址决策,与供应商、消费者及其他相关因素有密切关系.理想情况下,一个企业作出的选址决策应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至少应使物流处于控制之中.从物流系统出发,就是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使得物流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能达到最优.2、影响选址的因素经济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运输工具:航空铁路水路管道运输陆路企业选址要考虑是否接近原材料产地还是消费市场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
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精简版)
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生产管理做为一个高层管理者,他的工作从点到在,从基层生产工人到管理者,再到对于生产机械的管理,可谓内容繁多,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列述出详细的生产管理工作内容,可供参考。
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三是价值管理。
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生产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
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1、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各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
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制度。
公司经理和生产厂长等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设备生产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
要有一名副经理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总机动师或分设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
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在主管经理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
车间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
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
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整理学习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整理学习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风险的管理。
小编在此整理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一1.危险有害因素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八个方面分析1)按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2)按事故类别分类(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10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2.重大危险源1)爆炸性物质:硝化甘油1吨,硝酸铵5吨2)燃烧性气体:乙炔1吨,氢5吨,其他基本50吨3)燃烧性液体:苯50吨,汽油200吨,甲苯、甲醇、乙醇、丙酮500吨,4)自然物质:烷基铝、戊硼烷1吨,黄磷50吨5)遇水易燃物质:钾1吨,钠10吨,电石100吨6)氧化性物质: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20吨,其他100吨7)毒性物质:甲醛、硫化氢、氯5吨8)蒸汽锅炉压力≥2.5MPa,蒸发量≥10t/h;热水锅炉温度≥120℃,功率≥14MKW9)压力容器,介质为中度毒性以上的三类,P≥0.1MPa、PV≥100的易燃介质3.安全生产检查1)类型:定期、经常性、季节性及节假日、专项、综合型、职工代表不定期2)内容:①软件:查思想、意识、制定、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②硬件:查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3)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4)程序:准备、实施、综合分析4.隐患排查治理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1)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经营单位是责任主体3)应建立制度,并逐级落实4)应保证资金5)定期组织排查6)应建立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7)发包、出租的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8)积极配合监督检查9)统计分析并定期报告10)组织整改11)治理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12)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13)重大隐患治理后要评估5.安全评价1)基本程序:前期准备、辨析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2)评价内容:①预评价:准备,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②验收评价:准备,参考预评价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验收评价结论6.职业危害评价1)类别:粉尘、生产性毒物、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致癌物、生物因素、其他2)控制:工程控制技术、个体防护、组织管理3)前期预防:职业危害申报、三同时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4)过程管理:材料和设备、作业场所、作业环境、防护措施、履行告知义务、健康监护、培训、应急救援7.安全技术措施1)防止事故发生的: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2)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3)通用措施: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员培训、持证上岗、防护用品、安全检查、警示标志、应急预案4)防火防爆措施: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消防设施5)防电气事故措施:绝缘、屏护、间距、安全电压、漏电保护、防雷、防静电6)职业危害控制措施①粉尘:原材料,工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防护②毒物:密闭通风排毒,局部排气,气体净化③噪声:消除或降低,消除或减少传播,个人防护④振动: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限制时间和强度⑤辐射: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个人防护7)机械防护措施:危险部位(旋转类型、接近类型、通过类型)的防护8)危化品运输安全措施:资质、运输工具,审批许可,押运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二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1)高危行业,其他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设置安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或委托2.制度体系内容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特种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管理制度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同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制度管理: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每年审查和修订,3—5年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4.教育培训1)主要负责人:①内容: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重大危险源、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先进的经验,案例分析②时间:高危行业48学时,再培训16学时;其他32学时,再培训12学时2)管理人员:①内容: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先进的经验,案例分析②时间:同主要负责人一样3)特种作业人员: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证书6年有效期,3年复审一次,连续10年无事故经同意可延长至6年一次,复审前培训8小时4)其他人员:高危行业72学时,再培训20学时;其他24学时,再培训8学时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使用合格的特种设备2)使用登记3)建立档案4)维护保养5)检验检测6)报废注销7)应急预案8)持证上岗9)教育培训10)消除故障6.相关方安全管理1)四个要求:资质证书,人员资格,工器具、安全设施,管理机构和人员2)安全协议: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规章制度,奖惩规定,事故报告、调查、责任划分,安全教育,资质条件审查,不得擅自转包或分包,不得擅自更换关键人员3)现场要求:全面安全技术交底,危险作业前做好分析,制定措施,教育培训,开工手续办理,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多个承包商应明确责任,严重不符停工整顿4)承包方安全管理:根据自身能力和资质承包相应工程,完善规章制度,责任界定清晰,现场安全措施的核示和确认,安全教育培训,危险或交叉施工,设置专职人员监护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三1.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求:1)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3)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4)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考核5)特种作业人员6)三级教育7)工伤保险8)设施、设备、工艺9)职业危害防治10)安全评价11)重大危险源12)应急救援2.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内容: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与周边其他单位或居民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自然条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3.安全标准化: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4.安全文化1)基本要素: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2)操作步骤: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3)评价程序: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下达《评价通知》,调研、收集与合适基础资料,数据统计分析,撰写评价报告,反馈企业征求意见,提交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四1.体系建设1)应急体系框架:①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②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③法律基础:法律、条例、政府令、标准④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2)建设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托现有、资源共享,一专多能、平战结合,功能实用、技术先进,整体设计、分布实施2.预案制定1)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2)编制程序:①成立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②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标准、同行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等③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可能发生婲 Ee 剉 {| 媁孴 T 済 I{ / p >。
GMP生产管理知识[1]
生产管理一、批与批生产记录◆批与批号1.批的定义:经一个或若干加工过程生产的具有预期均一质量和特性的一定数量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或成品。
为完成某些生产操作步骤,可能有必要将一批产品分成若干亚批,最终合并成为一个均一的批。
在连续生产情况下,批必须与生产中具有预期均一特性的确定数量的产品相对应,批量可以是固定数量或固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
2.生物制品的批或批次冻干产品以同一批配制的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3.生物制品批号和亚批号确定的原则(参照药典三部《生物制品分批规程》)成品批号应在半成品配制后确定,配制日期即为生产日期。
非同日或同次配制、混合、稀释、过滤、灌装的半成品不得作为一批。
制品的批及亚批编制应使整个工艺过程清晰并易于追溯,以最大限度保证每批制品被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一致的。
单一批号的亚批编制应仅限于以下允许制定亚批的一种情况:◆半成品配制后,在分装至终容器之前,如须分装至中间容器,应按中间容器划分为不同批或亚批。
◆半成品配制后,如采用不同滤器过滤,应按滤器划分不同批或亚批。
◆半成品配制后直接分装至终容器时,如采用不同分装机进行分装,应按分装机划分为不同批或亚批。
◆半成品配制后经同一台分装机分装至终容器,采用不同冻干机进行冻干,应按冻干机划分为不同亚批。
同一制品的批号不得重复;同一制品不同规格不应采用同一批号。
4.批号的定义: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次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
生物制品的批号应由质量部门审定。
6.生物制品批号和亚批号的编制方法批号的编码顺序为“年-月-年流水号”。
年号应写公历年号4位数,月份写两位数。
年流水号可按生产企业所生产某制品批数编2位或3位数。
某些制品还可加英文字母或中文,以表示某特定含义。
亚批号的编码顺序为“批号-数字序号”。
如某制品批号为:200801001,其亚批号应表示为:200801001-1,200801001-2,……。
药品生产管理知识
药品生产管理知识1. 引言药品生产管理是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协调和监督,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
药品的生产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质量控制、清洁卫生等。
本文将介绍药品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要点。
2. 药品生产管理流程2.1 原料采购药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原料采购。
在原料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可靠的供应商:选择有资质、信誉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要求。
•原料质量检验:对采购的原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原料储存:合理储存原料,防止交叉污染和变质。
2.2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指药品生产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在制定生产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工艺流程:制定清晰明确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配方、混合、加热、冷却、过滤等步骤。
•工艺参数:确定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pH值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
•生产设备:选择适用的设备和仪器,确保其功能完好并进行定期维护。
•工艺记录:对每个生产批次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料使用量、操作步骤、检验结果等。
2.3 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以下是一些管理要点:•设备选择:选择适合生产要求的设备和设施,并确保其功能完好。
•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备清洁: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设施管理:对生产场所进行布局设计,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
2.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药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工艺控制: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质量记录:对每个生产批次进行详细的质量记录,包括原料检验、产品检验、过程控制等。
2.5 清洁卫生清洁卫生是药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加工中心生产管理管理知识
加工中心生产管理管理知识一、引言在加工中心的生产管理中,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加工中心生产管理中的管理知识做一些探讨和总结,以帮助生产管理者更好地掌握管理要点,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生产计划管理1. 生产计划制定•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要考虑到客户订单、原材料库存、设备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节点。
2. 订单跟踪管理•实时跟踪订单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订单按时完成。
3. 资源调配•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设备资源,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三、质量管理1. 质量控制•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不良品处理•设立严格的不良品处理流程,及时排除不合格品,减少损失。
四、人员管理1. 岗位培训•对生产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2. 激励机制•设立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五、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 故障处理•设立快速响应的故障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减少生产中断。
六、成本管理1. 成本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成本高的环节并加以优化。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管理知识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七、风险管理1. 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八、总结加工中心生产管理管理知识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只有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生产管理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本文对加工中心生产管理者有所帮助,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水平。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管理知识1.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1.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是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4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方面5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
6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7事故: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8企业工伤事故分为二十类分别是,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它伤害,9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以上重伤,或者1亿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 10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以上100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以上1亿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上5000千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 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0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汇总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汇总安全工程师是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人员,他们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负责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检查等工作。
下面是注册安全工程师需要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的汇总(以输入小姐一直输入的1200字为上限):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法》、《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法》等。
了解国家安监局的职责和工作重点。
3.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了解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技术,能够通过风险评估对重点领域进行风险控制。
掌握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危险性等级划分方法。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备编制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能力,包括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安全工作记录等。
了解安全管理制度的运行与检查评价方法。
5.安全生产责任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构建与实施方法,包括责任人的确定、责任划分和责任追究等。
掌握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方法和评价指标。
6.安全培训教育:了解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能够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安全培训计划。
掌握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编制和培训方法的设计等技巧。
7.安全检查与评价:具备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的方法与技巧,能够独立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工作。
了解安全检查的程序与方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
8.事故调查与分析:了解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工作。
掌握安全事故的分类与认定、调查方法的选择和事故分析报告的编写等技术。
9.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了解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原则与方法,能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置。
掌握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等技巧。
10.安全技术措施:了解常见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防护措施、隐患排查和安全设施的使用与管理。
掌握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11.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熟悉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运行,能够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各行业生产管理知识汇集
各行业生产管理知识汇集1. 引言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生产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在各行业中,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影响着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汇集各行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各行业中的生产管理实践与方法。
2. 制造业生产管理知识2.1 生产计划与调度在制造业中,生产计划与调度是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
它涉及到产品计划编制、生产过程排程以及资源调配等方面。
制造业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有效安排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常用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方法有MRP(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以及APS(高级计划与调度系统)等。
2.2 质量管理在制造业中,质量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方面。
制造业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生产流程,改进品质控制措施,提升产品质量。
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质量控制图、品质成本分析和六西格玛等。
2.3 运作管理运作管理是指对制造业企业整个生产运作过程进行管理。
它包括生产线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运作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常用的运作管理方法有精益生产、价值流映射和供应链协同等。
3. 零售业生产管理知识3.1 库存管理在零售业中,库存管理是控制产品供应与销售之间平衡的关键。
它包括库存订货、库存盘点和库存回笼等方面。
零售业企业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提高服务水平。
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有ABC分类法、EOQ(经济批量订货)模型和安全库存策略等。
3.2 门店布局与陈列在零售业中,门店布局与陈列是影响销售额和顾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它包括门店位置选择、货架布置和商品陈列等方面。
零售业企业通过合理的门店布局与陈列,提高顾客购物参与度和购买率。
常用的门店布局与陈列方法有位置矩阵法、ZARA 模式和金字塔陈列法等。
3.3 顾客关系管理在零售业中,顾客关系管理是促进顾客忠诚度和提升销售额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大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大全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预防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生产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它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1.保护生命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是保护生产人员的基本权益,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2.保护财产安全:事故对企业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安全生产管理能有效减少财产损失。
3.促进生产效率: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生产工艺的规范性,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制定预防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2.全员参与:所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3.综合治理:从管理、技术、人员、设备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安全问题。
4.分层负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5.连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
四、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2.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管理规范等。
4.安全设施和装备:采购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5.安全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6.事故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加强事故应对能力。
7.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技巧1.风险识别能力: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全面观察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2.安全预防能力: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应急处理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4.团队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以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目标,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下面是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重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
及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
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推进。
3.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以降低事
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为目标,评估和监控安全状况。
4.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安全培训与教育: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对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掌握。
6.事故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责
任人的职责和行动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安全设施与防护措施:对生产场所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8.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
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9.事故调查与分析:对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0.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是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重点,企业应该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背诵要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背诵要点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对于注册安全工程师而言,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必备的职业素养。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背诵要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事故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理解事故的定义要明确其突发性、意外性和危害性。
2、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危险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4、风险风险是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严重程度的乘积。
5、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 1:29:300,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 29 件轻度的事故,还有 300 件潜在的隐患。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1、系统原理包括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
2、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3、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 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本质安全化原则。
4、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三、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包括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等。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4、轨迹交叉理论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四、安全管理计划1、安全管理计划的制定要明确目标、措施、步骤等,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2、安全管理计划的实施做好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写作有哪些
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写作有哪些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现场的管理等诸多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1. 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对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生产计划。
2. 生产过程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控制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控制涉及到生产流程的优化、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管理等方面。
3.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质量管理涉及到产品品质的控制、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验的实施等方面。
4.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库存,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库存管理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物料的管理,需要保持库存水平与生产需求的平衡。
5. 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现场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布局优化、生产流程的合理设计、人员的协作配合等方面进行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率。
综上所述,生产管理涉及到众多方面,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控制、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等内容。
企业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要点(三篇)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要点1、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主持安全工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安全工作,按国家规定配有安全职能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健全。
2、目标管理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执行计划,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安全规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3、安全技术措施和费用计划:制定项目安全保障措施和费用计划,并落实到部门和人员。
4、安全生产与经济挂勾,奖惩兑现:在工资组成或经济承包找那个包含安全生产内容,有具体奖惩措施。
5、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和执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新工人先教育后上岗,特殊工种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6、安全活动正常:正常召开安全例会,定期组织检查并即使记录,对查出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做到定人、定时整改。
7、建立健全安全台帐: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台帐,及时登记,事故按规定实情实报,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1、安全纪律:进入施工作业区的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禁酒后上岗、打闹、擅离岗位。
2、生活区:工棚中严禁使用违禁电器。
电线严禁私拉乱接;环境卫生要处理好,防止食物中毒。
3、作业区:安全警示等各种标志设置恰当,同路畅通,锅炉等压力容器安装使用要符合规定,边通车边施工路段设专人指挥交通并有安全隔离设施。
4、材料堆放、机具停放:材料、构件退房整齐、稳固,机具停放整齐,危险品存放符合规定,库房有门锁。
5、消防设施:有消防安全制度,按照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性能符号要求。
6、取土坑移交前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规范化警告标志,并取土坑在四周打好警示桩、拉好警示线。
1、高处作业人员要求: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建档备查,患有高血压、低血压、严重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等疾病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个体防护:高处作业者必须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穿软底鞋,工作期间严禁喝酒。
3、作业设备架搭设稳固:脚手架、脚手板、栈桥(道)、斜道、梯子、挂板等高处作业设备必须搭设稳固。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2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2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生产管理知识
生产管理知识第一节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1.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工作生产计划是关于工业企业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
它所反应的并非某几个岗位或某一条生产线的生产活动,也并非产品的生产细节问题以及一些具体的机器设备、人力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使用安排问题,而是工业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方面的指标,并在时间上对产品产出进度作出安排。
生产计划工作是指生产计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它将通过综合平衡工作,为生产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优化的生产计划。
优化的生产计划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有利于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第二,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
(客户需求)第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低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生产计划常用方法:(1)批量管制法(Batch control)生产计划以一定的批量加以编号,并作为进度管制的基准,此种方法适用于存货生产型的大量生产的产品,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2)订单管制法(Order Control)此方法适用于订单生产型,每一订单编一个号码(有时一次订单量大,又分批分期交货,也可将订单拆开来开具制造通知单),此种做法是一般企业最常见的。
2生产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1)编制生产计划的准备。
这项准备工作是,预测计划期的市场需求,核算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为确定生产计划提供外部需求和内部可能的依据。
(2)确定生产谋划指标。
根据满足市场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和优化生产计划指标。
(3)排出生产进度。
妥善安排产品出产进度计划,既要从时间上保证生产指标的实现,保证产销衔接,又能保证企业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的稳定。
最后,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填报生产计划表。
3生产管理的工具常见的生产管理工具有:(1)管制图(2)管制看板利用管制看板管制生产线及全厂订单的进度。
(3)制造命令单将制造命令单依据不同的月份给予不同的颜色,易于区别。
(4)生产日报表(5)网络设备如电脑等通讯设备,可以实行瞬时在线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整理的含义与流程1.整理的含义整理是指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事、物,再对不需要的事、物加以处理。
在现场工作环境中,区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工具及文件等物品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整理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首先应对生产现场摆放和停置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用完的工具、报废的设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应坚决清理出现场。
2.整理的流程如图3-1所示,整理的流程大致可分为分类、归类、制定基准、判断要与不要、处理以及现场的改善6个步骤。
对于6S管理来说,整理的流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制定“要不要”、“留不留”的判断基准。
如果判断基准没有可操作性,那么整理就无从下手。
整理的要点整理的实施要点就是对生产现场中摆放和停置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判断基准区分出物品的使用等级。
可见,整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判断基准。
在整理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基准:第一、“要与不要”的基准;第二、“场所”的基准;第三、废弃处理的原则。
1.“要与不要”的判断基准“要与不要”的判断基准应当非常的明确。
例如,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不允许放置私人照片。
表3-1中列出了实施6S管理后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摆放的物品,通过目视管理,进行有效的标识,就能找出差距,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
表3-1 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放置的物品要(允许放置) 不要(不允许放置)1.电话号码本1个2.台历1个3.三层文件架1个4.电话机5.笔筒1个 1.照片(如玻璃板下)2.图片(如玻璃板下)3.文件夹(工作时间除外)4.工作服5.工作帽2.“场所”的基准所谓场所的基准,指的是到底在什么地方要与不要的判断。
可以根据物品的使用次数、使用频率来判定物品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才合适,如表3-2所示。
明确场所的标准,不应当按照个人的经验来判断,否则无法体现出6S管理的科学性。
表3-2 明确场所的基准使用次数放置场所一年不用一次的物品废弃或特别处理平均2个月到1年使用1次的物品集中场所(如工具室、仓库)平均1—2个月使用1次的物品置于工作场所1周使用1次的物品置于使用地点附近1周内多次使用的物品置于工作区随手可得的地方3.“废弃处理”的原则工作失误、市场变化等因素,是企业或个人无法控制的。
因此,不要物是永远存在的。
对于不要物的处理方法,通常要按照两个原则来执行:第一、区分申请部门与判定部门;第二,由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处理不要物。
例如,质检科负责不用物料的档案管理和判定;设备科负责不用设备、工具、仪表、计量器具的档案管理和判定;工厂办公室负责不用物品的审核、判定、申报;采运部、销售部负责不要物的处置;财务部负责不要物处置资金的管理。
“整理”强调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在6S管理活动的整理过程中,需要强调的重要意识之一就是:我们看重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原来的购买价值。
物品的原购买价格再高,如果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使用该物品的需要,那么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就不高,应该处理的就要及时处理掉。
很多企业认为有些物品几年以后可能还会用到,舍不得处理掉,结果导致无用品过多的堆积,既不利于现场的规范、整洁和高效率,又需要付出不菲的存储费用,最为重要的是妨碍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的树立。
因此,现场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规范的现场管理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物品的残值处理可能造成的损失。
2.整理的流程如图3-1所示,整理的流程大致可分为分类、归类、制定基准、判断要与不要、处理以及现场的改善6个步骤。
对于6S管理来说,整理的流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制定“要不要”、“留不留”的判断基准。
如果判断基准没有可操作性,那么整理就无从下手。
整理的要点整理的实施要点就是对生产现场中摆放和停置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判断基准区分出物品的使用等级。
可见,整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判断基准。
在整理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基准:第一、“要与不要”的基准;第二、“场所”的基准;第三、废弃处理的原则。
1.“要与不要”的判断基准“要与不要”的判断基准应当非常的明确。
例如,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不允许放置私人照片。
表3-1中列出了实施6S管理后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摆放的物品,通过目视管理,进行有效的标识,就能找出差距,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
表3-1 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放置的物品要(允许放置) 不要(不允许放置)1.电话号码本1个2.台历1个3.三层文件架1个4.电话机5.笔筒1个 1.照片(如玻璃板下)2.图片(如玻璃板下)3.文件夹(工作时间除外)4.工作服5.工作帽2.“场所”的基准所谓场所的基准,指的是到底在什么地方要与不要的判断。
可以根据物品的使用次数、使用频率来判定物品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才合适,如表3-2所示。
明确场所的标准,不应当按照个人的经验来判断,否则无法体现出6S管理的科学性。
表3-2 明确场所的基准使用次数放置场所一年不用一次的物品废弃或特别处理平均2个月到1年使用1次的物品集中场所(如工具室、仓库)平均1—2个月使用1次的物品置于工作场所1周使用1次的物品置于使用地点附近1周内多次使用的物品置于工作区随手可得的地方3.“废弃处理”的原则工作失误、市场变化等因素,是企业或个人无法控制的。
因此,不要物是永远存在的。
对于不要物的处理方法,通常要按照两个原则来执行:第一、区分申请部门与判定部门;第二,由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处理不要物。
例如,质检科负责不用物料的档案管理和判定;设备科负责不用设备、工具、仪表、计量器具的档案管理和判定;工厂办公室负责不用物品的审核、判定、申报;采运部、销售部负责不要物的处置;财务部负责不要物处置资金的管理。
“整理”强调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在6S管理活动的整理过程中,需要强调的重要意识之一就是:我们看重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原来的购买价值。
物品的原购买价格再高,如果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使用该物品的需要,那么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就不高,应该处理的就要及时处理掉。
很多企业认为有些物品几年以后可能还会用到,舍不得处理掉,结果导致无用品过多的堆积,既不利于现场的规范、整洁和高效率,又需要付出不菲的存储费用,最为重要的是妨碍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的树立。
因此,现场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规范的现场管理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物品的残值处理可能造成的损失【案例】甘肃某水泥生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工会主席以及车间主任一行五人专程到北京学习6S现场管理的课程。
回到企业后,他们推行了8个月的6S管理,效果显著,一举成为甘肃省建材行业现场管理的标杆企业。
当时,建材行业协会在这家企业举行了一次现场管理创新大会,这家企业给与会代表发了一份企业推行6S 管理的成果报告。
其中,很明确的一条就是:八个月来共处理了55万元积压物品。
一般人的看法是,55万元物品报废了,应该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但这家企业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感到从中得到了很大好处:没处理这些物品前要找到及取出某个物品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处理这批积压物品之后,整个车间、仓库都用区划线划分,通过标识、定点摆放等手段,找到及取出一个物品只需要十分钟左右。
因此,这家企业注重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
【自检】请您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海南某企业建设了好几个厂房,但没过多久,公司领导发现,空间仍然不够用。
于是,公司开始在厂房之间搭建天棚作为临时仓库,希望等有空余地方的时候再拆掉这些临时仓库。
但是,公司领导却发现,堆放的物品依然越来越多!看完上面这个案例后,您有何感想?您认为这家企业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果您作为这家企业的领导,学习完6S管理的知识后,您打算如何做?请简要阐述您的观点。
整顿(一)整顿的含义整顿是把需要的事、物加以定量和定位。
通过上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最快速地取得所要之物,在最简捷、有效的规章、制度、流程下完成工作。
生产现场物品的合理摆放使得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整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
整顿的三要素所谓整顿的三要素,指的是场所、方法和标识。
判断整顿三要素是否合理的依据在于是否能够形成物品容易放回原地的状态,如图3-2。
当寻找某一件物品时,能够通过定位、标识迅速找到,并且很方便将物品归位。
1.场所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100%设定,物品的保管要做到“定点、定容、定量”。
场所的区分,通常是通过不同颜色的油漆和胶带来加以明确:黄色往往代表通道,白色代表半成品,绿色代表合格品,红色代表不合格品。
6S管理强调尽量细化,对物品的放置场所要求有明确的区分方法。
如图3-3,使用胶带和隔板将物料架划分为若干区域,这样使得每种零件的放置都有明确2.方法整顿的第二个要素是方法。
最佳方法必须符合容易拿取的原则。
例如,图3-4给出了两种将锤子挂在墙上的方法:显然第一种方法要好得多;第二种方法要使钉子对准小孔后才能挂上,取的时候并不方便。
因此,现场管理人员应在物品的放置方法上多下功夫,用最好的放置方法保证物品的拿取既快又方便。
3.标识整顿的第三个要素是标识。
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标识非常简单,但实施起来效果却不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标识的要点。
一般说来,要使标识清楚明了,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考虑标识位置及方向的合理性,公司应统一(定点、定量)标识,并在表示方法上多下功夫,如充分利用颜色来表示等。
整顿的三定原则整顿的三定原则分别是定点、定容和定量。
1.定点定点也称为定位,是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便利性,决定物品所应放置的场所。
一般说来,使用频率越低的物品,应该放置在距离工作场地越远的地方。
通过对物品的定点,能够维持现场的整齐,提高工作效率。
2.定容定容是为了解决用什么容器与颜色的问题。
在生产现场中,容器的变化往往能使现场发生较大的变化。
通过采用合适的容器,并在容器上加上相应的标识,不但能使杂乱的现场变得有条不紊,还有助于管理人员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
3.定量定量就是确定保留在工作场所或其附近的物品的数量。
按照市场经营的观点,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数量,这才是正确的。
因此,物品数量的确定应该以不影响工作为前提,数量越少越好。
通过定量控制,能够使生产有序,明显降低浪费。
4.定点定量的重要工具:形迹管理为了对工具等物品进行管理,很多企业采用工具清单管理表来确认时间、序号、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但是,使用工具清单管理表较为繁琐,而且无法做到一目了然。
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更为科学、直观的管理方法—形迹管理。
形迹管理是将物品的形状勾勒出来,将物品放置在对应的图案上。
如图3-6所示,画出每件工具的轮廓图形以显示工具搁放的位置。
这样有助于保持存放有序,某件工具丢失便立即能够显示出来【案例】2004年12月6日,一家媒体公布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普通员工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达到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