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doc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https://img.taocdn.com/s3/m/b66d35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f.png)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是刑法中两个重要且密切相关的概念。
它们都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设立的法律规定,但在具体适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条件以及适用范围。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与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指当人面临即将受到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合理手段采取的一种避险行为。
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法侵害的发生,避免由此造成的危害。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 即将受到不法侵害:紧急避险适用的前提是面临即将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
这种不法侵害可以是危害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行为,例如遭遇抢劫、暴力袭击等。
2. 合理手段:紧急避险需要采取的手段必须是合理的,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即在遭遇不法侵害时,只能采取符合法律规定和人类道德的方法进行避险,不能过度伤害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
3. 无过当行为:在紧急避险过程中,行为人的行为不能过当。
过当行为指的是在进行紧急避险时,采取的行动超过必要范围,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明显不相称的损害。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情况下,为了防止正在被不法侵害的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种合法防卫行为。
它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和财产免遭不法侵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 合法情况下:正当防卫只有在合法情况下才能进行。
合法情况包括在法定权利范围内、履行公务、依法执法等正当情况下的防卫行为。
2. 正在被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的前提是行为人正在受到不法侵害。
这种不法侵害可以是违法犯罪行为,例如被他人攻击、抢劫等。
3. 必要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只能采取符合法律规定和人类道德的防卫行为,不能过度伤害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
三、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都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设立的规定,但在具体适用上有一些差异。
刑事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刑事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https://img.taocdn.com/s3/m/452153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f.png)
刑事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在刑事法领域中,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是两个常被提及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它们在处理紧急情况下个人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概念、原则和适用条件,并分析其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情况。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及原则紧急避险是指在遭遇紧急危险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紧急避险原则的核心要素包括紧急、避险和必要三个方面。
首先,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处于紧急状态下,即危险威胁突然出现,且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思考和考虑。
这种紧急情况下的行为属于主观上的正当紧急避险。
其次,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是达到一定的避险效果的。
也就是说,为了规避危险,采取的行为必须具备避险的实质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或阻止危险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必要的。
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是相对合理的、理性的,并且在避险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他人的伤害。
在进行避险行为时,不可过度或过渡地侵犯他人利益,否则就会逾越正当避险的界限。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原则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与紧急避险类似,正当防卫也有主观上的正当性以及客观上的必要性要求。
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包括被侵权人的正当性、不得过度反击以及保护的忍耐义务。
被侵权人的正当性要求他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合理行使正当防卫权。
不得过度反击意味着被侵权人只能采取必要、适度的防卫措施。
此外,被侵权人还应当尽量遵守保护的忍耐义务,即在可预见侵害时,寻求和平解决纠纷的方法。
正当防卫的客观要件包括遗漏正当行为要求以及房屋占有性要求。
遗漏正当行为要求指的是被侵权人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且反击行为应当在侵权行为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
房屋占有性要求指的是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发生在被侵权人的住宅、办公场所或所有权范围内。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https://img.taocdn.com/s3/m/88d3e4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6.png)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是刑法领域中涉及个人权益保护的两个重要概念。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非常危险情况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利益而采取紧急行为。
正当防卫则是指基于合理自保目的,经过必要的限度,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人采取必要的抵抗行为。
在正当范围内的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行为是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
紧急避险的特点在于情况紧急、危险性、自愿性以及较短的持续时间。
而正当防卫的特点则在于被侵害行为的非法性、自卫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刑法中,对于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合法性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对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进行探讨。
紧急避险是一种在面临危险时为了自身或他人的利益采取的自愿行为。
紧急避险行为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其中的三个要素:存在非常危险的情况、行为的自愿性和采取行为的必要性。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在危险前或正在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的行为,而正当防卫是在正在受到侵害时采取的行为。
紧急避险的法律效果通常是免责。
也就是说,在满足紧急避险的要求下,如果行为人无法提前得到法定的允许或采取其他手段避免危险,他的紧急行为将不构成违法,并被认为是合法的。
当然,紧急避险的合法性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自身或他人的保护而采取的必要限度内的抵抗行为。
正当防卫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被侵害行为的非法性、自卫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正当防卫必须在现实威胁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即不能是预防性的。
而且,正当防卫的手段和限度需要考虑到侵害行为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卫行为的合理性。
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使行为人免责。
也就是说,在正当防卫的范围内,行为人采取的抵抗措施是合法的,不应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然而,正当防卫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应当在依法予以必要限度的范围内进行。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法律效果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具体规定和解释,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法律制度进行理解和适用。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解析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8e83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e.png)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解析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含义、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案例。
一、正当防卫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当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合法防卫对象、合理防卫手段和必要防卫限度。
合法防卫对象是指防卫行为的对象必须是非法侵害自己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例如,当某人被盗窃威胁时,采取防卫行为是合法的;而当某人主动攻击他人时,对方采取的防卫行为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合理防卫手段是指防卫行为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即不能采取明显过度的手段。
例如,当某人受到轻微的侵害时,不能采取过度的暴力手段进行防卫,否则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必要防卫限度是指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例如,当某人受到攻击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进行还击,但不能采取过度的手段造成对方严重伤害。
二、正当防卫的相关案例1. 某市民在夜间回家途中,被一名持刀抢劫犯威胁。
市民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使用自己携带的防身器械将抢劫犯制服,并报警。
经法院审理认定,市民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符合合法防卫对象和合理防卫手段的要求。
2. 某人在家中发现有陌生人闯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安全,使用枪支将闯入者击伤。
经法院审理认定,该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符合合法防卫对象和必要防卫限度的要求。
三、紧急避险的含义和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指在遭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非人为因素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而采取的紧急行动。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紧急情况、合理行为和必要限度。
紧急情况是指遭遇的威胁必须是紧急的、无法预见的,并且存在着危及生命安全的可能。
例如,当地震发生时,人们为了逃生而采取的行动属于紧急避险。
合理行为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动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即不能采取明显不合理的行为。
解读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解读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eef268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0.png)
解读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法律概念,用以规范人们在自我保护和紧急情况下的行为。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读,并探讨它们在刑法中的适用条件和限制。
一、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合法权益的保护而采取的合理手段,当遭受非法侵害或即将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防卫,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限制。
1.适用条件(1)非法侵害:正当防卫要求存在非法侵害行为,即他人对个人、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实施非法侵害行为。
(2)必要性:正当防卫要求采取的防卫手段必须是合理、必要和属于紧急情况下的一种反击手段。
(3)当时防卫:正当防卫要求防卫行为必须与非法侵害行为同时发生或紧接其后。
2.限制(1)过当防卫:正当防卫原则上应当以必要的力度进行,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的程度,造成了对侵害人的过度伤害,就构成过当防卫,不再享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2)主动进攻:如果受害人主动进攻了非法侵害人,就不能再借用正当防卫的名义进行反击。
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紧急危险情况下,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合理行动,排除或减轻危险,属于一种紧急而必要的行为。
为了能够充分理解紧急避险,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紧迫性紧迫性是紧急避险的基本条件之一,即面临的危险是当下即将引发的,无法通过其他手段加以解决或减轻。
2.必要性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是合理、必要且不违背法律法规的。
紧急避险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例如在火灾中破坏他人财物以逃生属于紧急避险的一种行为。
3.效果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能够排除或减轻危险,只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行为才能符合紧急避险的要求。
总结起来,紧急避险是一种面临危险情况下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的紧急行为,其适用条件包括紧迫性、必要性和效果。
与正当防卫相比,紧急避险更注重保护自身的安全,并且没有必要与非法侵害行为同时发生。
需要明确的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并非可以无限制地适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法律责任。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https://img.taocdn.com/s3/m/bd675c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4.png)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在刑法中,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涉及到人们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如何行使自卫权利,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本文将详细探讨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案例。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与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危险威胁时,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紧急避险是一种对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其合法性与必要性成为判断的关键要素。
紧急避险行为合法的适用条件包括:存在危险威胁、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危险、行为人的方式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被满足,紧急避险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合法。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配送员,某天在工作中突然遭到歹徒的袭击,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他使用自己的快递包裹里的水果刀进行反击,并成功将歹徒制服。
根据情况,小明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因此是合法的。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超市保安员,她目睹一名顾客窃取商品并试图逃离超市。
为了阻止窃贼逃跑,小红使用腿部绳索绊倒窃贼,导致其受伤。
根据情况,小红虽然符合紧急避险的存在危险威胁和目的是为了解除危险的条件,但使用腿部绳索绊倒他人的方式并不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因此其行为不被认定为合法。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防卫措施。
正当防卫是对非法侵害行为进行自卫的一种合法权利,但其行使需符合一定的条件。
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适用条件包括:存在非法侵害、行为人的防卫行为仅限于必要范围、防卫行为的方式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被满足,正当防卫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合法。
案例一:小明正在路上行走,突然有一名陌生人拿刀冲过来欲抢劫其财物。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小明立即对陌生人进行了推搡,并及时报警,最终成功防止了抢劫。
根据情况,小明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因此是合法的。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商店店主,她发现一名顾客偷走了商店里的商品。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资料讲解共55页文档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资料讲解共5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35988500b4c2e3f572763a9.png)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7e290a232f60ddccda38a07c.png)
事先防卫 事后防卫
乙听说之后到甲 家杀了甲。 甲杀乙时,搏斗 中乙将甲杀死。 甲逃跑时乙从 后面追上去将甲 杀死。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 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 减轻或免除处罚。
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郑某的行为不符 合紧急避险的条件,以玩忽职守罪判处 郑某有期徒刑六年。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 1.危害来源不同 • 2.损害对象不同 • 3.实施条件不同 • 4.限度标准不同
薛某案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危险可能来自四个方面:
a:来自人的危害。
b:来自自然界的力量。
c:来自动物的侵袭。 d:来自人的生理、病理原因。 饥渴的旅行者私取饮食≠偷窃
为抢救重伤员强行拦截汽车送往医院≠抢劫
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损害的利
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利益。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 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 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起 因 条 件
紧 急 避 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 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的危险,不得已 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权益以保护 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
时间 条件 限度条件 状况 条件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 人的合法利益免遭危险而采取 必须是面临着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 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
试分析薛某是否负刑事责任。
要点提示
第六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六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cc741f29af45b307e8719720.png)
A、2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 “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B、2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 “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C、3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 “防卫过当” D、3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 “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2、特殊防卫权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0559多】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 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 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 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关于刑法对特殊 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
(一)防卫起因 ——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
2、不法侵害是现实存在的 否则,属于【假想防卫】 (1)行为人有过失,且刑法规定为过 失犯罪的,按照过失犯罪处理。 (2)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按照意 外事件处理。
(二)防卫意图
1、防卫意图的概念 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 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 态。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周文友故意杀人案
04年7月27日晚,周文友与妹夫李博因家庭 纠纷在电话里发生争执。次日凌晨1时许,李博邀 任毅、杨海波、吴四方等人乘坐出租车来到周家。 周文友见状遂持尖刀走出房间来到坝子,与持砍 刀的李博对打。在周文友与李博相互对打,结果 李博死亡;周文友左手腕被砍断(重伤)。重庆 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周文友犯故意杀人罪, 判处有期徒刑8年(自首、被害人重大过错)。周 文友以正当防卫为理由上诉,重庆市高级人民法 院维持原判。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https://img.taocdn.com/s3/m/41f1d9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2.png)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是中国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保护个人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定义、条件、适用范围以及刑事法律责任等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条件紧急避险是指由于无法预见、无法避免的危险情况,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合法权益,做出的不得已行为。
紧急避险的行为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利益而采取的,因此一方面要求危险情况的无法预见性和避免性,另一方面要求避险行为是必要和合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危险情况的无法预见性和避免性,即避险人无法合理预见或避免危险的发生;二是避险行为是必要和合理的,即在危险情况下,采取行动是保护自己或他人利益的必要手段;三是避险行为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即不能过度使用不得已手段。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或面临即将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必要且合理的行为,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安全至关重要。
依据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防卫必须是合法的,即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是面临的危险必须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即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三是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和合理的,即通过防卫行为可以达到合法权益保护的目的,同时不过度使用力量;四是临时限度的防卫,即在危险消除后立即停止防卫行为。
三、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有所区别。
紧急避险适用于捍卫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合法权益,而正当防卫适用于保护个人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在实践中,如何判断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需要考虑具体情况。
关键是根据行为人的立场、合法权益受到的侵害程度以及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否符合条件来进行判断。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a9e2b2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09.png)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体系中,刑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中,“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作为两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们为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或紧急危险时提供了合法的自我保护途径。
尽管两者均属于法律上的正当化事由,但在适用条件、行使方式及法律后果方面却有着显著差异。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发生的对国家、公共利益或个人权利的不法侵害,采取适当的防御行为,对侵害者造成损害的行为。
其核心在于防御和制止,且防御行为必须是在必要范围内,并保持力度的适度性。
例如,若小偷入侵住宅盗窃时被住户发现,住户采取捆绑等手段将小偷制服并报警处理,此过程中若未使用超出必要范围的暴力,则可视为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则是指在发生紧急危险,即不立即采取行动将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情况下,采取的避免危险的行为。
与正当防卫不同的是,紧急避险通常涉及牺牲某一方较小的利益以保全较大的利益,且这种牺牲是无奈的选择。
举例来说,当航行中的船只突遇风暴,船长为了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决定抛弃部分货物以减轻船的重量,这种情况下抛弃货物的行为可以视为紧急避险。
从法律后果来看,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均可能对第三方造成损害,但由于这些行为是为了保护更大利益的必要措施,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为人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正当防卫超出了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或者紧急避险所牺牲的利益明显超过了被保护的利益,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虽然都是刑法中公民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但它们的适用场合、行为标准和法律后果各不相同。
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对于保障个人合法权益,防止不法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每位公民都应增强法律意识,面对危险和侵害时能够合法、合理地进行自我保护,同时也要明确行为的界限,避免因过度防卫或避险而产生新的法律问题。
第四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第四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d5b3656b1ed9ad51f01df296.png)
但也不排除对财产(如动物)的打击 或防卫行为造成第三者法益的损害的
1)防卫行为导致第三者财产损失的处理 2)防卫行为导致第三者伤亡时如何处理?有 不同观点: ①成立正当防卫。缺陷:让无辜的第三者必 须忍受防卫行为缺乏合理性 ②成立紧急避险。缺陷:二者的条件不同, 一概认定为紧急避险有疑问 ③或成立紧急避险,或为故意犯或过失犯 ④ 成立假象防卫(阻却故意责任)。在“不 得已” 情况下成立紧急避险
1.在斗殴过程中,张逃跑,并试图翻门逃跑,可 见已无继续打斗的意思.这时李等三人仍紧 追不舍,可见已不是一般的打斗,而是这三 人对张的不法侵害 2.在三人对张殴打过程中,张某不但在身体上 处于弱势,而且在心理上也处于弱势.此时 在心理极度恐惧的情况下,拔刀刺伤对方, 并不存在伤害上的故意 3.李,乔等三人对张拳打脚踢张某的要害部位 (头部)
第四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相关法理]
某种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结
果,但行为实施的实质目的是为了保护国 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或是为了保全更大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 因而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依法不构成 犯罪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就是这样的行为
第一节
例如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自动中止、逃 离现场等、不法侵害已经造成侵害结果并 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结果等 不过,在财产性违法犯罪中,行为虽已经既 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认 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实行正当防卫。 即被当场发现并受到追捕的财产性违法犯 罪的侵害行为,一直延续到不法侵害人将 其所取得的财产藏匿至安全场所为止。
2002年6月7日晚8时许,李某与苏某、乔某在森林公园旁 的扎啤摊上喝酒,李、苏各喝了10几杯扎啤,乔喝了5、 6杯,6月8日凌晨1时许,李某出去方便,在森林公园西 侧10多米处,与正在行走的张某的肩膀碰了一下,两人 即产生口角并互相撕打在一起,李喊苏、乔过来帮忙, 张某看来了帮手,就扭头往西跑,3人在后面追,当张跑 到森林公园西侧苗圃大门门口,准备爬上铁门翻过去, 当爬到铁门一半时,被乔拽了下来并绊倒在地,三人对 张的身体拳打脚踢,张躺在地上抱着头,三人对他头部、 身体又打又踹,在三人对其殴打的过程中,张用右手从 左腰拔出随身携带的铜把匕首,朝李的肚子捅了一刀, 李被捅后捂着肚子跪在地上,乔、苏停止殴打问李某怎 么了,张趁机逃跑了。匕首遗留在现场,现场还遗留了 张的手机、身份证、名片等物。经法医鉴定,李某腹部 之伤构成重伤。 张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故意伤害、还 是纯粹的故意伤害?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2b6760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a.png)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重要的法律概念,用于界定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
在特定情况下,当个人面临非法侵害或危险威胁时,可以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界定和适用,对于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当防卫是指在合理的限度内,为了制止当前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首先,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为了制止非法侵害,即个人必须面临违法犯罪行为的攻击或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即防卫行为不得超出必要的限度,不能构成过度的反击。
最后,在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的对象必须是正在实施非法侵害的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自身或他人避免即将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合理行动。
与正当防卫相比,紧急避险是在危险即将发生时采取行动,而非已经发生的侵害行为。
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合理的,即在紧急情况下,个人可以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危险。
同时,紧急避险行为的目的应当是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合法权益。
然而,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并不容易。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面临判断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的难题。
因此,法律对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界定进行了一定的规定。
例如,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具体的要件和条件,以便确保这些防卫行为不会滥用或被滥用。
首先,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必要的防卫或救护行为。
这意味着个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或危险威胁时,应当尽量选择最适当和合理的手段来进行防卫或避险。
不能使用过度的暴力或危险的手段,以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当时的防卫或救护行为。
也就是说,个人采取防卫措施或救护行为的时机应当是在违法行为或危险发生的同时或即将发生的时刻。
不能事后追溯或提前预判,否则无法符合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要求。
最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合理的行为。
这意味着个人所采取的防卫或救护行为应当符合普通人的常识和判断。
了解刑法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了解刑法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69be1e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7.png)
了解刑法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和财产的安全也越来越关注。
在法律的保护下,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成为了人们维护自身权益和保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刑法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含义、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增进大家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
一、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在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时,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依法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使不法侵害行为遭受抵制或制止的辩护权。
正当防卫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 面临不法侵害:正当防卫必须是在自身或他人面临不法侵害的情况下采取的。
不法侵害可以是对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
2. 即时性和现场性:正当防卫要求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即时的和现场的。
意味着必要的防卫行为应当是在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或即将发生时采取的。
3. 防卫限度必要:正当防卫要求采取的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的,并且不应超过必要程度。
也就是说,必要的防卫行为应当属于合理范围,不能使用过度的防卫手段。
二、紧急避险的含义和条件紧急避险是在自然灾害、事故、禽畜兽医疫病传播、流行性传染病等紧急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紧急避险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 面临紧急威胁:紧急避险必须是在紧急威胁下采取的。
紧急威胁可以是自然灾害、事故等非人为因素引发的危险,也可以是疫病、传染病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危险。
2. 即时性和现场性:紧急避险要求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即时的和现场的。
意味着必要的避险措施应当是在危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时采取的。
3. 措施必要和合理:紧急避险要求采取的措施应当是必要和合理的。
也就是说,采取的避险措施应当是在当前情况下适用的、可行的,并且不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损失。
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适用范围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非法侵害行为的防卫。
也就是说,在面临他人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进行保护。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283b7dff9b89680203d825bf.png)
此点和是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
二、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六)禁止条件——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 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二、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七)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不应有的损害
避险所造成的损害
避险所造成的损害
‹
危险所带来的损害
危险所带来的损害
避险过当
不同种类的利益之间的比较
(二)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开始时间:已经着手实施侵害行为 但在不法侵害的威胁十分紧迫的情况下,也视为 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张某的次子乙经常打骂张某。一日,乙与 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 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 刺向张某。张某逃,乙紧追。张某的长子甲 见状,拿扁担将乙打昏在地。张某回过身来, 捡起地上的石头猛砸乙头,致其死亡。 问:张某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两权相害 取其轻
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 相同点
1、两者主观目的是相同的,一个是防卫意图, 一个是避险意图 2、两者的客观效果也是一样的:有益于社会 3、两者在法律规定当中都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区别
危险来源不同 限制条件不同 对象条件不同 限度条件不同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人为侵害、自然灾 人为侵害 害、动物侵袭等 迫不得已 第三人 小 于 不法侵害者本人 等于或大于
(五)限度条件
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1.新旧刑法关于限度条件的重大改变
79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现行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 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讲课文档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3ac7ad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5.png)
死亡。
2016年12月15日,聊城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此案。2017年2月17日,山东 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案件披露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种观点认为“于欢 为了保证自身和母亲的人身安全及尊严,做出的反抗行为属于 正当防卫,应判无罪”;另一种观点认为“于欢不能正确处理 冲突,持尖刀捅刺多人,致一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 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决合理”。……
老师的观点: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公正法治,更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相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不遥远。
现在十二页,总共十七页。
你认为司机当时的选择对么?为什么?
现在十三页,总共十七页。
紧急避险(P74)
事后,死者黄某家属认为田华的行为属于“过失杀人”,于是 向法院起诉。
现在四页,总共十七页。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认定田华有罪么?为什么?
法官最终认定,本案中,田华对正在进行的抢劫犯罪,采取防 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黄某死亡,不属于过失杀人,不负刑 事责任。田华对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黄某采取的防卫行为,属 于正当防卫。
你认为田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么?为什么?
现在七页,总共十七页。
因此,正当防卫,也必须要满 足一定的条件。
防卫过当 (P72)
正当防卫,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防止防卫权 的滥用。
如果我们的防卫反击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 度,造成重大损害,自己就成了侵害者, 构成防卫过当,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现在八页,总共十七页。
2017年3月26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表示,将在该案二审程序中依法履行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b26b4903964bcf84b9d57b47.png)
2 分钟 提问
新课导入 根据下面这两个案例,分析什么是正当防卫,其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 案例 1:一市民击毙两歹徒 经认定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2002 年 9 月 11 日清晨 6 时许,歹徒黄某、李某驾驶无牌摩托车,窜到深圳宝 安区光明街道办观光公路塘家路口附近,持刀对驾驶摩托车途经此处的事主、 8 分钟 鱼贩苏某实施拦路抢劫,抢走现金人民币 50 元。 例子引用 两名歹徒抢劫得手后,在此路段驾车前往观澜方向约 50 米处,再次 持刀逼停另一名驾驶摩托车的事主、鱼贩潘某,用刀顶住潘的喉咙,恶狠狠 地威胁他交出财物。 潘某表示身上没有钱。闻言,黄某等两名歹徒目露凶光,张牙舞爪 地挥刀朝潘砍去,潘某躲闪不及致头部、手部、臀部等多处被两名歹徒砍伤, 并被他们抢去手提电话 1 部。两劫匪作案后,欲驾车逃跑。潘某大声呼救, 并勇敢地冲上去奋力与两名歹徒搏斗。此时,两名歹徒继续持刀逞凶。赤手 空拳的潘某见状急中生智,迅速从摩托车上抽出用以运载鲜鱼的一根铁管进 行自卫,击中其中一名歹徒的头部。另一名歹徒见同伙被打,持刀冲上前去, 将潘的手背砍伤。 潘某在情急中不得已自卫,持棍又打中这名歹徒的头部。两名被打 倒在地手中仍持尖刀和菜刀的歹徒,先后倒地身亡。案发后,头部、手部和 臀部等多处被歹徒砍伤的事主潘某,被路人送往宝安区光明人民医院抢救。 现在已脱离危险。 经调查,黄某、李某均为吸毒人员。其中,黄某曾于 1998 年 2 月因 抢劫被深圳公安机关处以劳动教养三年;李某于 1994 年 11 月因吸毒,被深 圳公安机关处以劳动教养两年。检查中,发现两名劫匪的大腿处因多次注射 毒品已经溃烂。在黄某身上,还搜出毒品海洛因一小包。而从两名犯罪嫌疑 人身上搜出抢劫所得的钱物,与事主苏某、潘某的陈述相符。 深圳公安机关和检察部门经过深入认真的调查,一致认定事主潘某 击毙两名作案歹徒实属正当防卫,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案例 2:打死小偷被判八年 法院判被告人故意伤害 8 分钟 2002 年 1 月 15 日,甄某发现有人偷拆其停放在住所楼下的汽车,遂拿一铁管 例子引用 至停车处,当拆车人刘某逃跑时,甄某边追赶边用铁管对其击打,当追至一马 路边时,被告人甄某用铁管击打刘某头部一下,刘某当即倒地。当警察赶到 现场时,甄某讲对小偷实施了打击,警察于是将刘某送往医院救治。17 日, 刘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甄某的打击行为是造成刘某死亡的原因 之一。
第十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十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https://img.taocdn.com/s3/m/d4f697e06bec0975f565e22f.png)
(二)防卫不适时
“ 防 卫 不 适 时 ” , 是 指 行 为 人 在 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而实 施的加害行为。
( 1 )“提前防卫”。行为人在不
防
法侵害尚未开始的情况下,对有犯
卫
意表示、犯罪预备而尚无着手实施
不 适
犯罪的人加害的行为。
时
( 2 )“事后防卫”,在不法侵害
结束后采取的报复加害行为。
(1) 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实施完毕, 危害结果已经造成,被侵害的权利已经 不能当场回复。
(2) 侵害者在侵害过程中自动中止 了不法侵害,自动有效地防止了危害 结果的发生。
(3) 侵害者已经被制服,失去了继续 侵害的能力,已经实现了防卫的目的。
(4) 侵害人已经逃离了现场,行为 人逃离过程中并没有新的危害行为,被 侵害的权利也不能当场回复。
如何确定防卫的必要限度, 刑法理论上,对“必要限度”的认定 有三种观点: (1) 基本相适应说。必 要限度指防卫行为在性质、强度、手 段、后果上与侵害行为的性质、强度 及防卫利益等大体相当。
(2) 必需说。这种观点认为,正当防 卫的必要限度指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 害所必需的行为的限度。必需的行为是指 防卫人在制止不法侵害的过程中,如不实 施该行为就无法有效制止不法侵害。
正 当 防 卫 不 能 明 显 超 过 必 要 限 度 , 造成重大损害。
三、不构成正当防卫的几种情况
(一)假想防卫 行 为 人 由 于 认 识 上 的 错 误 , 在 事 实 上 不存在不法侵害的情况下,误认为有不 法侵害的发生,实施所谓正当防卫、造 成无辜损害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之 为“假想防卫”。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第 二 , 特 定 的 防 卫 时 间 。 严 重 的 暴 力 犯罪必须是正在进行,才能允许实行特 殊防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9.00)
1.不法侵害尚处于预备阶段或犯意表示阶段,对于合法权益的威胁并未达到现实状态时,就对其采取某种损害权益的行为的,是( )。
(分数:1.00)
A.事前防卫
B.假想防卫
C.紧急避险
D.防卫过当
2.避险过当的,( )。
(分数:1.00)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 )。
(分数:1.00)
A.已经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B.已经着手实施侵害行为
C.已经造成危害结果
D.不法侵害的预备行为已经结束
4.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
(分数:1.00)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大于或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5.某日,韦某被杜某打了一顿,韦某回家后找了他的两个朋友商量对杜某进行报复。
次日,韦某带上他的两个朋友将杜某打成重伤。
韦某的行为是( )。
(分数:1.00)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伤害
D.故意伤害
6.某农村少妇只身居家,深夜12时,一男子闯入其家中,以暴力相威胁欲行强奸,少妇口头答应,男子正做准备,她从炕头上抓起一把剪刀,反身猛刺男子胸腹部两下,致男子死亡。
少妇捅死男子的行为属于( )。
(分数:1.00)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
C.故意杀人
D.故意伤害致死
7.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的合法性条件的是( )。
(分数:1.00)
A.必须有犯罪行为发生
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使本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
C.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针对不法分子本人实施
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8.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
(分数:1.00)
A.过失
B.故意
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9.避险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
(分数:1.00)
A.过失
B.故意
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18.00)
10.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下列人员( )。
(分数:2.00)
A.职务上负有义务的人
B.业务上负有义务的人
C.家庭中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D.负有抚养义务的人
11.对下列哪些犯罪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 )(分数:2.00)
A.杀人
B.暴力取证
C.绑架
D.投毒
12.下列情况不适用紧急避险的是( )。
(分数:2.00)
A.来自自然灾害的袭击
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为避免本人危险
C.来自动物的侵袭
D.损害另一合法权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13.对下列哪些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分数:2.00)
A.合法行为
B.正当防卫行为
C.紧急避险行为
D.意外事件
14.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
(分数:2.00)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
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15.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
(分数:2.00)
A.目的相同
B.行为对象相同
C.前提相同
D.危害来源相同
16.因不满足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是( )。
(分数:2.00)
A.防卫挑拨
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
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D.对意外事件实行的防卫
17.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分数:2.00)
A.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危险的威胁
B.危险必须是即将发生的
C.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是合法权益免遭损害而实施
D.避险行为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时实施的
18.在下列情形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 )。
(分数:2.00)
A.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的反击
B.假想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前防卫
三、{{B}}简答题{{/B}}(总题数:1,分数:6.00)
19.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B}}辨析题{{/B}}(总题数:1,分数:8.00)
20.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规定采用的是基本适应说。
(分数: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B}}法条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
21.《刑法》第21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何理解本条的含义?(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
22.被告人甲,男,17岁,无业。
曾两次因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某日,甲去看晚场电影,怕被打,借了一把三棱刮刀带在身上。
电影散场后,见乙(19岁,与被告人素不相识)正在拦截一女青年,被告人上前劝阻,女青年趁机脱险。
乙认为甲阻挠了自己的“好事”而恼怒,一把将甲揪住,持刀向甲连刺两刀,均被甲躲过。
在乙向甲刺第三刀的时候,甲向乙还刺一刀,刺中乙的腹部。
乙某的同伙丙、丁、戊一拥而上殴打甲,甲又刺丙腿上一刀后逃跑,丁紧追而来,甲又刺丁一刀后继续逃跑,最后甲被戊等人追上。
戊等人将甲按倒在地后扎了四刀,甲也刺了戊两刀。
乙、丙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丁受重伤,戊受轻伤,被告人受轻伤后经治疗痊愈。
问:对被告人甲的行为如何定性,并请简述理由。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