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专用地理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一篇 专题一 考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含解析

2021届山东专用地理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一篇 专题一 考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含解析
2021届山东专用地理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一篇 专题一 考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含解析

考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考查内容考查方式考查素养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

2.日影朝向的变化规

3.昼夜长短与生活生

产的关系

以与昼夜长短有关的

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为背景,考查昼夜长

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落实地理实践

力、区域认知和

综合思维的学科

素养

(2017·全国卷Ⅱ)汽车轮胎

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

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

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

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

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

月。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

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陷阱1: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期间包括12月22日和3月21日两个特

殊日期,特别是3月21日容易被忽视。

陷阱2:测试场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处于

北极圈内;海陆位置处于北冰洋南岸,约

250 km。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

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

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

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

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

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

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

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

闪耀着亮的白光。”读图完成

1、2题。

1.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

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4.中山站本次极昼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

( )

A.2019年12月22日

B.2020年1月15日

C.2020年3月22日

D.2020年5月19日

下图是我国江西境内一幢乡村住宅

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图,该地6

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

于8月。据此完成5~7题。

5.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C.③地

D.④地

2.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

能在( )

A.3月

B.7月

C.9月

D.12月

2019年11月28日,我国

南极中山站(69°22′S,

76°22′E)驻守站点的科考

队员们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

第一次“日不落”。据此完成

3、4题。

3.“日不落”范围位于观测

者的(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6.该地6月日照时数少于8月的原因是因

为6月( )

A.白昼短

B.云量

C.风力强

D.气温高

7.图示日出太阳光线最可能出现在

(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2)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

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3)对称规律。

①纬度对称规律。

同一天,纬线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全相反。如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上昼长13小时24分、夜长10小时36分,南回归线上夜长13小时24分、昼长10小时36分。

②日期对称规律。

若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如:a与b 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则二者昼夜长短相等。

若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

2.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1.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

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

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

注意:所给时间是否是地方时,若只给出日出或者日落时间的非地方时,需要换算成地方时才可计算该地的昼夜长短。

2.正午太阳方位及日影朝向的判断方法:

首先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直射点所在纬线分成三种情况进行区别: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日影朝正北(北极点上影子朝正南)。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南,正午太阳在正北,日影朝正南(南极点上影子朝正北)。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在正上方,无日影。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

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2.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专题一地球运动

考点2

///真题再研析·提升审题力///

B 测试期多在冬半年,该地有段时间出现极夜,故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错误,测试只能在夜间进行;该地纬度高,临近北冰洋,距大陆高压中心较远,故受东方寒潮影响较小;11月至次年4月,该地有段时间出现极夜,白昼时长为0,4月份该地进入夏半年,白昼时长大于12小时,故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1.C

2.B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离开P地时,正处于日出,太阳日出方位在偏东方向,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上,说明出发的P地偏东方向临近湖泊,图中四地中,①地和③地符合题意;读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巴尔喀什湖, 因此东南部地势较高,雪山和雪峰应在图示区域的东南部,如果从①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西南,不可能在远处能见到雪山和雪峰;如果从③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东南,有可能在远处见到雪山和雪峰,因此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③地。第2题,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驾车出发地为③地,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图中显示③地东北方向临近湖泊,由此推知,该日

当地日出东北,直射点在北半球。

3.C

4.B 第3题,据材料可知,11月28日南极中山站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日不落”,即中山站11月28日开始进入极昼期,即该日由69°22′S向南到90°S都出现极昼(“日不落”),所以,“日不落”范围位于观测者的南边。第4题,据材料可知,11月28日南极中山站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日不落”,即中山站11月28日开始进入极昼期,12月22日南极圈及其以南都出现极昼,11月28日至12月22日相差24天,因此中山站此次极昼结束的时间应该是12月22日之后24天,时间为1月15日。

5.A

6.B

7.C 第5题,江西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位,前阳台门正对着的方位是在正午光线向东偏离15°,故为东南方位。第6题,日照时数与昼长情况和天气状况有关,与风力和气温无关;6 月太阳直射点位置较 8 月更偏北,广西 6 月的昼长大于 8 月;6 月恰逢梅雨时节,多阴雨天气。8 月正值伏旱,多晴天,故日照时数 8 月更多。第7题,由图可知,日出太阳光线在正午太阳光线(正南)的东侧 105°位置,可得日出太阳光线在东北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7月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