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气压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思考】若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能形成吗? 提示:不能。不考虑地转偏向力,赤道和极地之间只能形成单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填一填] ①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气压带名称: A_赤__道__低__压__带__, C_副__热__带__高__压__带__, E_副__极__地__低__压__带__,H_极__地__高__压__带__。 ②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风带名称: B_信__风__带__, D_盛__行__西__风__带__,F_极__地__东__风__带__。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海__陆__热__力__差异大。 2.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4.亚洲季风环流:
西北
夏威夷高压
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5.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基本呈带状分布。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 ②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势力弱,冬季风的势力强。( √ ) ③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 ) ④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 )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常涉及不同视角图,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典例示范】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课结束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据图可知,a为东南风;东南季风是受海陆热 力差异的影响而形成;b为西南风;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 转而形成的。第(2)题,a季风、b季风均为夏季风,在其影响下的天气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高中地理新教材
南移、1月
北移、7 月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B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①地球不自转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②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单圈环流
①地球自转, 考虑地转偏向力 ②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 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3.大气环流形成原因
太阳辐 射的纬 度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 热量差异
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 高低纬间的气压差
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假设一:
(二)单圈环流
方向
对风速、风向的 影响
理想
风向
高空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 于等压线 高压 指向 低压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 垂直
既影响 风向 又影响 风速
只改变 风向 不影响 风速
垂直 受两力, 于等 风向与等 压线 压线
平行
受三 力,风 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摩擦力
与风向 相反
既降低 风速 又影响 风向
表示风的符号
5.图中L3所示纬线可能是(B)A.0° B.60° N C.60° S
D.30° N
A
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属于热力原因 B.乙地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属于热力原因C.丙地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 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属于热力原因D.丁地空气堆积下沉,属于动力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2)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3)若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⑥ 受热不均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6.北半球所有气压带都呈块状分布。 ( ✕ ) 北半球冬季呈块状分布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夏季呈块状分布的气压带是副热 带高压带。 7.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的结果。 ( √ )
|气压带和风带实例分析
航海家很早就发现,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常年盛行东北风,而南半球低纬度地 区常年盛行东南风。这种风年年如此,非常“讲信用”,因此称为“信风”。商船 依靠信风来往于海洋上进行贸易活动,因此信风也被称为“贸易风”。早期航海家 发现,当船队沿北纬30°在大西洋航行时,海面上非常寂静,没有风,闷热异常,帆船只能 在原地打转,马匹因长时间缺水而病倒、死亡,水手们不得不成批地将死马扔进海洋。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大气环流促使全球水热平衡。 ( √ ) 2.气压带和风带就是大气环流。 ( ✕ ) 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在近地面的表现形式。 3.极地东风是东北风。 ( ✕ ) 北半球的极地东风是东北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是东南风。 4.赤道低压带是动力因素导致的。 ( ✕ ) 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导致的,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 带是动力因素导致的。 5.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 √ )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教学目标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争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麦哲伦带着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
船队进入30°S四周海疆时,安静无风,酷热少雨。
离开该海疆后,沿途始终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慢慢减弱,进入赤道四周海疆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四周海疆时非常困难?[新课教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师: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时学过的热力环流,同学们还有印象吗?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假设,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太阳直射赤道,那么赤道受热会发生什么?〔请跟热力环流联系一下〕生:赤道受热,导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而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带。
师: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说一下此时极地的状况?生:极地由于接收不到太阳辐射气温降低,气压上升,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带。
师:此时在没有任何因素的干扰之下,气流的运动是怎样的?〔赤道与极点之间〕生:在近地面,气流由极点流向赤道,在高空那么相反。
师:由此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但是这是在我们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的状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状况目前是不存在的。
那么我们再说在地球自转的状况下,会有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①低纬环流:赤道四周,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缘由〕,所以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到了北纬30度四周由南风偏转为西南风,导致气流不能连续向南流淌,在此处气流积累,导致空气密度增加,气压上升,在高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缘由〕。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②④分别
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若①为高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
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巧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口诀法:高低相间,北撇南捺
“高低相间”指南北半球气压带一高一低相间分布,如图甲中H为高压带,L 为低压带。“北撇”指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撇上,“南捺”指南半球三 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捺上(如图乙)。注意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即风向的箭 头方向要指向低压。
思考感悟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季为何以西北风为主? 提示 冬季,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华北大部分地区位于亚洲高压的东 南部,故以吹西北风为主。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 答案 √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答案 ×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3)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唯一原因。( ) 答案 × 形成季风环流的原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丙: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②风带(北半球)
要点笔记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 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气压传动
气压传动§1 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机械能气压能气压能机械能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2 气源装置压缩空气的净化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空压机的工作原理图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气缸§3 气缸薄膜式气缸*双作用气缸气——液阻尼缸。
气液阻尼缸§4 气动辅件气动三大件雾器组合在一起使用,通称气动三大件。
分水滤气器减压阀调压阀的工作原理:p1p2*溢流式减压阀,*减压阀油雾器是一种特殊的注油装置。
其作用是使油雾器油雾器a油雾器消声器§5 气动控制阀简介气动控制阀、减压阀(调压阀)、安全阀(溢流阀)安全阀的工作原理A(2)开启状态顺序阀的工作原理单向顺序阀P O A单向顺序阀流量控制阀排气节流阀,是安装在执行元件的排气口处,调节12345678排入大气中气体流量的一种控制阀。
排气节流阀不仅能调整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由于它带有消声器,因此也起减小排气噪声的作用。
方向控制阀KO POPAO PAK双气控换向阀ABA BPA B K 1K A B P ABPO 1O 2ABPO 2O 1先导式电磁换向阀ABPO 1O 2O 3PABPO O其它换向阀单向型控制阀)梭阀(又称或门)C C A快速排气阀思考题。
第一部分第三章第3讲气压带、风带-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课件
返回目录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2. 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冬、夏季海陆温度、气压形势出现较大差异,这就造成海陆分布 形势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发生变化。下面两图反映了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 中心对气压带的[4] 切割 作用。
返回目录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返回目录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考点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以 [1] 赤道 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如下图所示:
返回目录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
成因和类型
极地
南北纬90° [2] 热力 原因。终年寒冷,气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目录
Contents
01
考点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 移动
02
考点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 带的影响
03 热点帮 关注热点 迁移应用
04 读图帮 掌握技巧 快速读图
05 练习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 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返回目录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1)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气压分布 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1] 快 ,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海洋气温相对较
高,气流上升,形成[2] 低压中心 。
返回目录
第3讲 气压带、风带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气流(上升/下沉)
赤道低 压带
赤道附近
④_上__升_
副热带高 南北纬30°附近 压带
副极地低 南北纬60°附近 压带
极地高 压带
极地附近
⑥_下__沉___ ⑧__上__升__ 下沉
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降水) ⑤_高__温__多__雨__ ⑦___炎__热__干__燥___ ⑨_温__和__湿__润__ 严寒干燥
2.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 太__阳__辐__射_、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 洋__流___等
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 | 气候与自然景观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 气候 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 气候类型 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 同的影响。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都表现出气候湿润特征。 ( ✕ ) 若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位于背风坡处,则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 2.中亚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受高压带控制。 ( ✕ ) 中亚地区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气候干旱。 3.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实际上降水稀少。 ( √ ) 4.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 ✕ )
部分地区处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信风控制下,也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 气候,比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 8.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一样,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 )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
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每年6—9月,东非塞伦盖蒂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获 取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 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 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由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 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草原。
3.3 课时2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课件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北球锋面气旋卫星云图
低
低
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
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
总结规律不迷路 不管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左边是冷锋,右边是暖锋。 不管冷锋还是暖锋,冷气团一侧降水,暖气团一侧晴朗。 北半球北侧是冷气团,南半球南侧是冷气团。
1.完成教材P82活动1。
图 3-38 北半球气旋(左)、反气旋(右)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
2006年5月18日2时地面天气图
4.完成教材P82活动4。 (2)在右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参考答案: 低压系统(气旋)、高压系统(反气旋)、 冷锋系统、暖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等。
2006年5月18日2时地面天气图
4.完成教材P82活动4。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分别出现了怎 样的天气状况?结合左图,说明其形成原理。
单位: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
北半球气旋
气压中心:低气压 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垂直运动:上升 天气状况:阴雨
下 沉 气 流 高
风向
单位: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
北半球反气旋
气压中心:高气压 水平运动:中心向四周顺时针辐散 垂直运动:下沉 天气状况:晴朗
半 球
东部:偏南风(西南风) 西部:偏北风(东北风)
2. 在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大气的运动情况不同,因而天气状 况各有特色。以北半球为例,议一议,气旋和反气旋东部、中心、西 部的天气特点有何差异?
参考答案:
东部 中心 西部
气旋 暖锋锋前降雨
阴雨 冷锋锋后降雨
反气旋 晴天 晴天 晴天
3.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天气系统
第三章 第三节第2课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章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思维导引
解析第(1)题,观察图甲,图中等压距为2。根据等压线分布,M点外围等压线 数值为1 008或1 006,若M点位于低气压中心,则M点数值为1 004~1 006;若 M点位于高气压中心,则M点数值为1 008~1 010。B正确。第(2)题,读图可 知,图中N地风向由东南风转为偏南风。结合等压线的疏密可知,N地风力 变小。D正确。 答案(1)B (2)D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位置大致是7月偏 北,1月偏南。
方法技巧 局部图中如何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判断季节
气压带和风带局部分布图中,如何正确判断南北半球、移动方向、气压带 和风带名称,关键抓住两点:①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作为判断气压带 和风带名称、移动方向的依据;②依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如上图所示。
课堂篇 主题探究
探究一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问题探究
下图为某年4月20日12时及21日12时亚洲东部地区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结合材料探究: (1)自20日至21日,甲地风向是如何变化的? (2)自20日至21日,黄土高原北部风力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1)20日吹东北风,21日吹偏东风。 (2)风力变大。理由:该地20日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1日等压线变得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增大。
探究二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问题探究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该半球反映的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理由是什么? (2)图中哪些气压带的形成与热力作用无关?分析其成因。 提示(1)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理由:图中风向向右 偏转,因此为北半球。 (2)②③的形成与热力作用无关。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被迫下 沉形成的。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与暖而轻的盛行西 风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形成的。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3)第三节天气系统 (21)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必备知识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特别提醒]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G 为极地高气压带(2个),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4)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北半球:B 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带⎩⎨⎧北半球:D 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极地东风带⎩⎨⎧北半球:F 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微思考]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第三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后习题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1年)
第三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第1~3题。
1.降水季节安排最匀称的是〔〕A.①B.②C.③D.④2.以下地区与②气候成因相同的是〔〕A.上海B.开普敦C.伦敦D.新加坡3.以下关于⑤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成因是受高气压的掌握,气流下沉B.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C.降水稀有是由于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D.该种气候类型典型的分布国家是地中海沿岸各国读某地年气温柔降水量分布图,完成第4~5题。
4.对该地气候特点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气温年较差小B.最冷月均温大于18℃C.降水季节分布匀称D.夏季降水丰富5.依据图中气温柔降水数据,推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气温与降水量存在肯定差异。
读图,完成第6~8题。
6.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自然景观是〔〕A.北半球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C.南半球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7.三个观测站局部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缘由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A.赤道低压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8.依据气温资料,可以推想三个观测站的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A.甲站—乙站—丙站B.甲站—丙站—乙站C.乙站—甲站—丙站D.乙站—丙站—甲站读几种气候类型气温柔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第9~10题。
9.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10.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为〔〕A.亚马孙平原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西西伯利亚地区D.西欧地区11.读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图1〕和世界局部地区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完成以下问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2022
分布
季节 风向
南亚
东亚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我国东部、日本、
我国西南
朝鲜半岛
1月(冬季) 7月(夏季) 1月(冬季) 7月(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性质
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夏:温暖湿润,多降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的差异
学生探究
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
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位 置
影响气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被切断的 气压带
气压中心的变化
亚欧大 陆
太平洋
北
海陆热
1月
副极地低 压带
半 力性质
球
的差异
7月
副热带 高压带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块状) 地低压带
热低压 保留副热
(块状)
带高压带
南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
半 占绝对优势 球
气流垂直运动与天气状况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90
极地高气压带
80
极地东风带 70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苔原气候 全年少雨
寒全 冷年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少雨且集中于夏季
冬
冷
5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盛行西风带
40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全年多雨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
大陆性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
2022高三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备课组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科学概论:第3章3.4 节连续方程和气压倾向方程
变化微分算符顺序, 并考虑到
u dx ,v dy , w dz
dt dt
dt
流体体积随时间的 (相对变化)率
1 d (V ) u v w
V dt x y z
x,y,z 0
u u , v v , w w x x y y z z
得0—xyz坐标 系的连续方程
d ( u v w) 0
v )dz g
(w) dz
t h x y
h x y
h z
Z 时,无质量逸散,故
w 0 便有
Ph
t
g(
u
h x
v )dz g(u
y
h
x
v
y
)dz
h
gwh
上式为气压倾向方程 。反映某一高度上气压的局地变化。
Ph
t
g ( u
h x
v )dz g(u
y
h
x
v
y
)dz
h
gwh
x
z
p p z x z x
令 x 0,z 0
p ( x )Z
(
p z
)
Z
(
z x
)
p
p
p z
( x ) Z ( z ) Z ( x ) p
下标Z表示沿等高面取导数,下标P表示沿等压面取导数。将静力方程 代入得:
1 p
( x
)Z
g( Z x
)
p
同理,气压梯度力的y分量为
1
(
p y
)
Z
g
(
Z y
u)
h x
(v))dz
y
h gwh
在地面,h=0,如果没有地形抬升作用,垂直速度可以认为等于零,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 7
§3.2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PC
1000hPa 等压线 996hPa 等压线
PB PA
992hPa 996hPa 1000hPa 海平面
上
992hPa 等压线
海平面
992hPa 等压线
§3.2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996hPa 等压线
1000hPa 等压线
8
等压线――用海平面去截海平面附近的一组等压面,在海 平面上得到的一组截线,不同截线上气压不相 等,而同一条截线上,每一点的气压值相等, 这些截线称为等压线(Isobar)。
§3.1气压的定义及时空变化
6
3.2
海平面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上
一、空间等压面 和等压线 等压面――空间 由气压相等的点所 组成的曲面。 等压面上凸的地 区,其气压比同高 度四周围高; 下凹的地 区,其气压比同高 度四周围低。
992hPa 996hPa 1000hPa 海平面 PC
PA>PB>PC
PB
§3.2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4、高压脊(Ridge) ――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未闭合 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一方凸起的部分,简称脊。 脊线(Ridge line)――在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 大处的连线。 5、鞍型区(Col) ――相对并相邻的两高压和两低压组成的中间区域, 简称鞍,其空间等压面的形状类似马鞍。 鞍型区内气压分布较均匀,又有匀压区之称,主要天 气特征是风小。 6、高压带 ――相邻两低压之间的过渡区域。 7、低压带 ――相邻两高压之间的过渡区域。
§3.3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17
二、温压场不对称的系统 不对称的低压东暖西冷;不对称的高压东冷西暖; 高、低压中心轴线随高度升高向西倾斜。 北半球:低压中心轴线向西北方向倾斜;(趋冷) 高压中心轴线向西南方向倾斜。(趋暖)
南半球:低压中心轴线向西南方向倾斜;(趋冷) 高压中心轴线向西北方向倾斜。(趋暖)
海平面,中心 暖,周围冷
1500米高度,中 心气压比四周高
§3.3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海平面 15
2、冷低压――温度场的冷中心与低压中心重合。 冷低压也是深厚系统。如切断低压、高空冷涡就属于 此类系统。
3、冷高压――温度场的冷中心与高压中心重合。 冷高压的强度随高度升高而明显减弱,到一定高度后 可转变为低压。冷高压属于浅薄系统。冬季大陆冷高 压,如西伯利亚冷高就是浅薄系统。
1000hPa 等压线
996hPa 等压线
992hPa 等压线
高气压H
海平面
低气压L
992hPa 等压线
§3.2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996hPa 等压线
1000hPa 等压线 9
§3.2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基本型式
12
二、海平面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1、低气压(Low pressure;Depression)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 其空间等压面形状下凹,如盆地。 2、低压槽(Trough) ――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未闭合 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一方凸出的部分,简称槽。 槽线(Trough line)――在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曲率 最大处的连线。 3、高气压(High pressure)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区域, 其空间等压面形状上凸,如山丘。 13
CH3
气
压
3.1 气压的定义及时空变化 3.2 海平面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3.3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1
3.1
气压的定义及时空变化
一、气压的定义和单位
大气压强(Air Pressure) ――简称气压,在重力方向上,单位截面上垂直大 气柱的重量。 单位:“百帕(hPa)”、“mb”、“mmHg”。 1标准大气压P0 ――标准情况下(气温O℃、纬度45°),海平面 上,760mmHg高的大气压,P0=l013.25hPa。 1大气压 P=750mmHg=1000hPa。 hPa、mb和mmHg两单位之间有如下关系: 1 hPa=1mb=3mmHg/4 或 1 mmHg=4 hPa/3=4mb/3
§3.3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18
西
东
北半球
500hPa,平均5500 米高度 北
脊
冷平流
槽
暖平流
脊
南
北
高压
低压
南 地面天气图,海平面
§3.3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19
西
东
北
南 半 球
南
北
南 20
§3.3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思考题
1、气压随高度如何变化?当高度分别为0km、1.5km、 3km、5.5km时,对应的气压是多少? 2、单位高度气压差h与空气密度关系如何?在水平方 向上,是冷的地区h大,还是暖的地区h大?在垂直 方向上,高空和低空相比,何者h大? 3、一天中气压出现几个高值和几个低值?最高值和最 低值分别在什么时间出现? 4、气压的年变化中,大陆型和海洋型的最高和最低气 压分别在何季节出现? 5、绘图说明海平面气压场上七种基本型式的气压系统。 6、温压场对称的气压系统中,哪些是深厚系统、哪些是 浅薄系统?
§3.1气压的定义及时空变化
h大 暖区
h小
冷区 5
三、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1、日变化(一昼夜) 地面气压具有两高值:10时(最高)和22时(次高)。 两低值:16时(最低)和04时(次低)。 日较差随纬度变化:低纬最大,中纬较小。
2、年变化 大陆型: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海洋型: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高山型:同海洋型一样,但两者的成因不同 年较差,陆地大,海洋小;中纬大,低纬小。
§3.1气压的定义及时空变化
2
高度Km
0
1.5 3
5.5 9
12
16
20.5 24 30
31 10
36 48 5 1
3
气压hPa 1000 850 700 500 300 200 100 50
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变化规律 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近地面下降快,高空下降慢。 海平面:气压1000 hPa 1500米:850 hPa 3000米: 700 hPa 5500米:500 hPa 在近地面层空气中,高度每升高10米,气压降低值 约为1.31hPa(或高度每上升8米,气压降低1hPa), 用该数据将船台高度测出的气压订正为海平面气压。 例:空盒气压表距离海面高度12m,测得本站气压为 999.0 hPa,则海平面气压为: A. 997.5.hPa B. 997.2 hPa 答案:C C. 1000.5 hPa D. 1000.2 hPa
§3.1气压的定义及时空变化
4
2、单位高度气压差ΔP/ΔZ=-ρg(静力方程) 单位高度气压差与空气密度成正比, 低空密度大,单位高度气压差大,气压变化快; 高空密度小,单位高度气压差小,气压变化慢。 3、单位气压高度差h=∣ΔZ/ΔP∣=1/ ρg 单位气压高度差h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低空密度大,h小,气压变化快; 高空密度小,h大,气压变化慢。 在水平方向上,密度主要受气温影响, 暖区气温高,密度小,h大; 冷区气温低,密度大,h小。
850hPa等压面, 1500米高度
1500米高度,中 心气压比四周低
海平面,中心 冷,周围暖
850hPa等压面下凹 海平面
§3.3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16
4、热低压――温度场的暖中心与低压中心重合。 系统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弱,到一定高度后,低压 消失,甚至转化为高压。热低压属于浅薄系统。 热带风暴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虽属暖性低压,但, 属深厚系统。
§3 气 压
21
§3.2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14
3.3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一、温压场对称的系统 1、暖高压――温度场的暖中心与高压中心重合。 暖高压不仅可以伸展到很高的高度,而且随着高度的 升高其强度加强,故暖高压属于深厚系统。 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都属于深厚暖性高压系统。
850hPa等压面, 1500米高度
850hPa等压面上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