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依从性的影响_王丽君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康复科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中的应用效果
( Wo r k e r ’ S Ho s p i t a l o f Xi s h a n Co a l a n d El e c t r i c i t y Gr o u p, S h a n x i 0 3 0 0 5 3 Ch i n a )
关键词 : 品管 圈; 康 复科 ; 口服 药 ; 规 范 管理
・
2 2 7 8 ・
CH I NE S E NURS I NG RE S EARCH J u n e , 2 0 1 4 Vo 1 . 2 8 No . 6 C
品管 圈活 动在 提 高 康 复 科 住 院病 人 口服 药 规 范 服 用 率 中的应 用 效 果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Qu al i t y Oo n t r ol Ci r cl e Ac t i v i t i e s i n i mp r o v i n g s p ec i f i c a t i o n t a ki n g
品管 圈 ( Q C C ) 活动 是 以 全 员 参 与 的 方 式 , 持 续 不 断 地 推 行
管 理 及 改 善 自己 的工 作 场 所 , 提 高 护 理 质 量 的工 作 方 法 , 从 尊 重
要适 中、 医院赏识 、 圈 以 自豪 的标 准 进 行 打 分 , 最 终 选 定 得 分 最 高 的题 目“ 提 高 住 院 病 人 口服 药 规 范 服 用 率 ” 为活 动 的课 题 。 1 . 2 . 3 现 状 调 查 及 设 定 目标 自行设 计 问 卷 调 查 表 , 根据 每 日 服药次数发放调查表 , 平 均 每 例 病 人 4次 。统 计 病 人 在 住 院 期
中 图分 类 号 : R 1 9 7 . 3 2 3 文献标识码 : C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6 4 9 3 . 2 0 1 4 . 1 8 . 0 5 8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的效果。
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为活动主题,选取本院2015年5月~6月对活动前科室住院患者口服用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做出效果评价。
结果科室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影响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因素较多,品管圈活动有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有效地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的准确性,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健康,能够有效地增加护理人员的协作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品管圈(QCC)是指同一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员工自发结合的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绩效改善之目标。
口服用药是患者在住院期间需服用的药物,按时给药,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及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的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4月,本院康复科正式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共有成员8名,年龄为21-37岁,年龄平均值为28岁,平均工作年限10年,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期8个月,病区护士长为品管圈圈长。
1.2方法1.2.1确定活动的主题正式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由圈长主持召开会议,对科室第一季度的护理质量及病区质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依据存在问题的紧迫性,可行性,上级政策来确定主题。
通过对科室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打分统计,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
1.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2015年5月~6月对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对象为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发放时间准确情况,收集方法为每顿次登记口服用药时间的准确情况,收集总例数1913例,按时发放例数1798例,未按时发放例数115例,全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原因:①医患沟通欠佳,患者擅自外出71例;②工作人员协调不到位,患者正在接受其他检查、治疗29例;③患者正在进食9例;④护士安排患者外出接受其他治疗6例。
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
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靳园园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荆门448000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组成消化内科内科口服药依从性改善圈,提升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口服药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强患者用药安全意识。
方法:设计口服药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口服药的服药依从、药物知识知晓情况,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整理相关数据。
结果: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提高到92.50%。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质量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意识,提高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
关键词:品管圈;口服药;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5)25-0094-0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作为全面品质管理(Total Management,TQM) 的一环,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 手法,全员参与,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
由于笔者所在科室患者年龄大且需1要长期服用口服药、病人不配合等因素,使得口服药未能及时有效的服用。
为了提高口服药的正确有效服用率,增加依从性,我科于2014年9 月6 日成立“携手圈”品管圈。
针对口服药是否正确有效服用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在服用口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调查服用口服药102例(例次)、男62例,女40例;平均年龄61 岁;学历本科6 例,大专10例,中专20例,初中30例,小学30例,文盲6例。
1.2 方法1.2.1 成立品管圈和确立主题由辅导员、圈长、圈员等8人组成“品管圈”,圈名为携手圈,意指科室成员与患者凝心聚力、携手同行为达成工作目标而努力。
医养结合模式下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口服药执行正确率的效果分析
医养结合模式下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口服药执行正确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品管圈在口服药执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科室成立关于提升口服药执行正确率的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手法,通过科室自行设计口服药查对登记表来把握口服药执行现状,分析缺陷原因,拟定对策、不断完善口服药执行流程和效果确认。
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口服药执行缺陷人次从改善前的46次到改善后的11次,口服药执行缺陷率由2014年5-10月0.0997%下降到2014年11月至2015年04月30日0.0221%。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提升口服药执行正确率,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医养结合;品管圈;口服药;执行正确率[中图分类号] R18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090-01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庞大且患病的多,2亿多老年人中有近1.5亿人患慢性疾病,失能老人近4000万。
【1】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护理、照护、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老年专科医院。
我院有常年在院长者300余名,他(她)们记忆力、自理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处于生活照护期的患者,他(她)们均需要长期服药,并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具有药物剂量精确、剂型多、服药时间严格等特点,并存在自带口服药的现状。
这些差异使传统或是先进的智能摆药方法已不能满足医养结合模式下患者的需求。
我院现由中心药房药师凭每日医嘱发送记录及科室转抄的服药卡为患者摆放口服药,自带口服药由科室专人统一管理摆发。
由于流程较多、人力等因素,我科口服药执行存在缺陷,因此我科开展了主题为“提升口服药执行正确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品管圈活动,对近期我科口服药执行现状进行分析,从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口服药执行流程,让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口服药执行操作规程,杜绝用药差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01日至2015年04月30日常年在我科住院及进行生活照护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每日口服药查对登记表,统计每日医嘱处理、服药卡转抄、口服药摆放及发放存在的缺陷次数。
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
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
方法对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进行比较。
结果开展品管圈之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5.49%)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口服药漏服率(12.91%)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了口服药发放流程,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
关键词:品管圈;口服药;漏服率口服药是住院患者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保证住院患者正确服药,才能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科室老年病人居多,记忆力减弱,常集多种疾病于一身,药品品种多,有时忘记服药,或因检查不能按时服药,导致发生口服药漏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室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主题为“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的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织的一个工作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1]。
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7年3月20日到2017年4月14日在我科住院患者需进行口服药的服药总次数3360次设为对照组(活动前),将2017年6月5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我科住院患者需进行口服药的服药总次数2475次设为观察组(活动后),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2组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调查,2组患者的年龄及服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小组我们于2017年2月初成立了品管圈,圈名确定为“源粒圈”,共有10名成员组成,其中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8名(均为护师)。
1.2.2主题选定和拟定活动计划品管圈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激烈讨论,根据主题的重要性、迫切性、时效性及圈员能力以评价法对主题进行评价,5分为最高分,3分普通,1分最低,最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获得了最高分,从而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中的实践与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中的实践与应用摘要】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况把握,分析自服药错误原因,设定改善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由活动前的30%下降到6.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保证用药安全,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中图分类号] R18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317-01 品管圈活动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一般由5-12人组成。
[1]提高用药安全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自服药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我科为肿瘤内科,中老年患者居多,自服药正确率有待提高。
本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开展“提高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服药正确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成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0月成立品管圈,采取自愿报名原则,圈员共1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6人。
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2.3岁,护龄2-26年,平均护龄12.6年。
活动前调查2014年11月1-30日住院期间有自服药的患者166例,活动后调查2015年2月1-28日住院期间有自服药的患者200例。
1.2方法1.2.1组建品管圈。
由辅导员、圈长、圈员等11人组成品管圈,确定圈名为希望圈,辅导员由肿瘤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担任,民主选举产生1名圈长(主管护师)主持工作,圈员各有分工。
每周进行1-2次品管圈活动,每次0.5-1小时。
[2]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四个方面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自服药正确率。
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意义初探
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探讨了日常医疗工作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隐 患,包括口服药品种错误,服用方法错误,住院患者漏服,服药对象差 错,住院患者拒服,护士误发,服用剂量错误等因素,在表格中还有一 些因素没有列出,例如,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欠佳,责任心不强, 医护人员的干预程度不够重视,双方沟通不足。
将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 服药差错率较实验组高,采用品管圈活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住院患者 口服药服药差错发生率。
作者简介 :许锦红,唐县人民医院。
分组
品种错 方法错 患者漏 对象差 患者拒 护士误 服用剂
误
误
服
错
服
发 量错误
总计
空白对 照组
2
1
7
1
2
4
4
21
观察组 0
0
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内共同协作,共同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服药 差错发生率,是组内团队成员的高度凝聚力体现,在活动开展中,住 院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保障了用药安全 ;医护人员不仅提高了专业 能力素养,而且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核心力量,提 高了团队凝聚力,调动了各自的创新思维方式,激发了日后的工作热 情 ;对于医院自身而言,保障了口服药服药的安全性,提高了住院患 者的满意度 [3]。
5
0
3
1
2
11
பைடு நூலகம்x2
12.33
品管圈活动提高日间病房自备口服药发放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提高日间病房自备口服药发放及时率目的提高自備口服药发放的及时率,提高工作效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QCC 小组,确定主题,召开小组会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
结果自备口服药发放及时率由改善前的60.78%提高到改善后的85.26%。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自备口服药发放的及时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集体荣誉感及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increase the timely rate of self-prescribed medications among Day-ward patients through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Methods A QCC was set up,and etermine the theme,team meetings,using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ten steps to implement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Results The self-prescribed medications to issue timely rate rose from 60.78% before improving to improved 85.26%. Conclusion QCC activities help to increase the timely rate of self-prescribed medications,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the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and participate in the enthusiasm of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emb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Self-prescribed;Medications;Timely rate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1],一般由5~12人组成,每次QCC活动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主题。
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率
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率的效果。
方法选取了我院于2020年10月1日到2020年11月4日收治的100例自备口服药的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的患者护理人员未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选取我院于另一时间段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了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率。
结果观察组的服药间隔时间规范率、服用剂量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漏服率和擅自停药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服药间隔时间规范率和服用剂量规范率,降低漏服率和擅自停药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老年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率随着我国不断工业化、城市化,新时代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当前老年人的患病率和慢性病发病形式愈发严峻。
因此,口服用药成为较为普遍的给药方式。
众多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自备口服药的状况,而与此同时,更增加了医务人员进行口服药服用管理和安全保证的难度。
而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能帮助患者更加有效、更加规范地使用自备口服药,本院引进了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对老年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服用规范率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200例本院收治的自备口服药的老年住院患者,按照是否采取品管圈活动管理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未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观察组则相反。
对照组中男患者55例,女患者45例,年龄在6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2±4.56)岁;观察组中男患者53例,女患者47例,年龄在6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54±4.81)岁。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的作用。
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选取2015年3—10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科有自备药的患者50例为改善前组,共调查1 780次。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科的患者48例为改善后组,共调查1 700次。
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患者在口服自备药中产生漏服现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结果有形成果,改善前组的自备口服药漏服率为 5.00%,改善后组的自备口服药漏服率为1.53%,改善后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口服自备药的漏服率,且明显低于改善前组。
无形成果,提升了圈员QCC 手法运用,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的漏服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优化了自备药管理流程,保证了自备药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标签:品管圈;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基层人员自发组成的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以PDCA 循环的方法,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
口服药给药方便、安全,且相对副作用较小,已成为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主要用药途径。
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有些药的品种和规格不齐全,所以在临床中自备药的使用仍不能完全杜绝,尤其是口服自备药的使用现象仍比较普遍。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之前的服用情况让其继续自行服用,但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减退,自我主见大等多方面原因常常不能有效服用自备药。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给药过程中处于第一线[2],如何提高患者服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护士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该文运用品管圈的手法对老年住院病房的口服自备药进行管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准确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准确率的应用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准确率的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日常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导致口服药服用差错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差错率明显降低。
结论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的准确率,促进患者健康。
标签:品管圈;口服药;准确率品管圈(Qcc)就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组成的小集团,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循环法作为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活动[1]。
将其应用于护理工作,可以达到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口服用药是一种最普遍的给药方式[2]。
口服药的正确服用与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加之所服药物种类繁多,次数频繁,在用药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给药过程中处于第一线[3],如何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地服用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科根据品管圈特点,于2014年5月~9月开展了以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准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5月10日~19日在我科随机抽查住院患者服药人次200人为开展前组,2014年9月20日~29日随机抽查住院患者服药人次200人为开展后组,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口服药服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小组由9名护士组成,圈长由组织能力和专业素质较强的护士长担任,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其余人员为圈员,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2名。
选定圈名“兰心圈”,根据头脑风暴法提出7个候选主题,按照“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选题原则,最终确定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准确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选题理由:内科老年患者较多,常伴发各种疾病,口服药种类多,特殊性比较强,选定这个主题可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效果,掌握药物相关知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为其提供全程、连续不断的护理服务。
品管圈在提升精神科口服用药安全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升精神科口服用药安全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提高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安全、有效地执行口服药医嘱,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主题,运用多种质量工具,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
结果改善前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为38.86%,改善中落实率为85%,改善后落实率为96%,进步幅度为148.8%,目标达标率为147.04%;无给药差错事件发生;将发药流程图纳入标准化。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增加团队凝聚力及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精神疾病口服药发放查对落实率中图分类号:R749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一般由5~12人组成,每次QCC活动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主题。
品管圈被推广用于各行各业,也逐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增强了医务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管理成本,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等[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这类患者主要通过口服药进行治疗[2]。
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一旦应用错误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口服药物发放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安全、有效地执行口服药物的医嘱[3],才能保证治疗有效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我科2020年科室“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质控中最突出的问题为“给药后未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药名、剂量、浓度、给药时间及途径”,该问题占比76.19%,因此提高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12月21日~2021年1月18日抽查护士发放口服药共175人次为改善前组,2021年3月8日~2021年4月5日抽查护士发放口服药共175人次为改善后组,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康复科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康复科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中的应用效果A pp l ication of Qual it y Control Ci rcle Activities in im p rovin g s p ecification takin grate of oral dru g for in p atients in de p artment of rehab i l itation韩美林,郭海洋Han Meilin ,Guo Hai y an g(Worker s Hos p ital of Xishan Coal and Electricit y Grou p ,Shanxi 030053China )关键词:品管圈;康复科;口服药;规范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 .issn.10096493.2014.18.058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6C227802品管圈(QCC )活动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其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提出㊁讨论㊁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1,2]㊂我科为提高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于2013年8月 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满意的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 11月在我科住院的㊁病情和治疗方案相似或相同并且认知㊁语言㊁理解力正常的病人84例㊂其中男64例,女20例;平均58岁;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学44例,中学24例,中专10例㊂2013年8月㊁9月收治的40例病人为对照组(调查服用口服药160例次),2013年10月㊁11月收治的44例为观察组(调查服用口服药176例次)㊂两组病人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1.2.1 组圈 2013年8月,我科护理组成立QCC 小组,设立圈名为 博爱圈 ㊂小组成员8人,其中圈长1人,推选护士长担任,全面负责组织圈内活动及督导工作;秘书1人,负责记录每次活动的内容;资料收集员6人,负责资料收集及原因分析㊂全体圈员平均年龄39岁;学历:专科5人,本科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2人㊂1.2.2 5M 选题 2013年8月,召开品管圈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经全体圈员共同讨论,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集中起来,运用5M 选题法即力所能及㊁有效可量㊁需要适中㊁医院赏识㊁圈以自豪的标准进行打分,最终选定得分最高的题目 提高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 为活动的课题㊂1.2.3 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根据每日服药次数发放调查表,平均每例病人4次㊂统计病人在住院期间服用口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调查336例次,由责任护士负责分发和回收调查表,发放问卷336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㊂QCC 小组资料收集员负责分析数据及定期抽查㊂对照组(即品管圈活动前)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为40.00%,未规范服用口服药96例次(60.00%);其中服药间隔时间不符28例次(17.50%),未按规定剂量服药22例次(13.75%),漏服18例次(11.25%),擅自停药14例次(8.75%),擅自多服8例次(5.00%),服用无医嘱药物6例次(3.75%)㊂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目标为将我科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由40.00%提高至80.00%㊂1.2.4 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展开讨论,并绘制鱼骨图[3],从品管圈的人㊁物㊁方法3个方面,查找影响我科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的原因㊂①病人自身因素:张盘德等[4]认为,康复科的服务对象为各种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㊁老年病病人㊁残疾人等,涉及的疾病非常多,多为神经系统病损为主,病人患有多种疾病㊂本组病人也多为老年人和神经系统病损为主㊁患有多种疾病的病人,加之,我科作为企业职工医院的功能科室,接受康复治疗的企业工伤病人也是本组的主要来源,其治疗手段除康复锻炼治疗外,口服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㊂但由于病人文化层次普遍较低㊁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常导致其对规范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㊁依从性差,自觉症状无改善就擅自停药㊂另外,病人对服用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㊁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掌握不全以及自我健康维繁忙时间段护理人员充足,避免由于护理人力不足发生未严格执行PDA 操作流程而出现有信息无标本或有标本无信息的问题㊂参考文献:[1] 李红,裘珊珊,朱映梅,等.运用SHEL 模式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J ].护理学报,2010,17(6):2426.[2] 姜岩涛.3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6):55045505.[3] 吴媛媛,安晓霞,赵云萍,等.血液标本采集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0):814.[4] 葛秀春,孙红,高志芳,等.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J ].护理研究,2012,26(5A ):11901193.[5] 麻春英,裴丽萍,李美慧.95例血标本类差错的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 ].全科护理,2012,10(9A ):23592360.作者简介 王冬梅,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范改萍(通讯作者)单位: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219)(本文编辑寇丽红)㊃8722㊃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une ,2014Vol.28No.6C护意识差,对疾病了解不充分,重视不够,也常导致病人不能规范服用㊂②医护人员:一方面是由于医生开医嘱不规范,未及时下医嘱,导致病人漏服;另一方面是由于科室护士责任心不强㊁自身业务水平不足,而导致其对涉及病人口服药物的相关知识宣教不到位,不能提供有效的服药指导㊂另外,由于低年资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其对老年病人㊁记忆力差及神经系统病损等特殊人群的宣教不够深入,效果不佳,监管不到位,从而影响此类特殊人群口服药的规范服用㊂③口服药物:药物的形状相同不易区分㊁副反应以及由于欠费㊁检查要求空腹而导致病人漏服或停服,不能规范服用㊂④宣教方法:日常护理工作中,我科服药护理常采用口头宣教的方式,进行口服药服用知识的普及,但由于病人多同时服用多种口服药物和宣教过程中常涉及多种专业术语,护士宣教后,病人对相关药物服用知识仍难以正确记忆㊁理解与掌握,而影响到病人口服药物的规范服用㊂1.2.5对策及实施[4,5]1.2.5.1普及口服药规范服用知识,提高病人对口服药规范服用的重视程度和服药依从性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口服药规范服用的相关知识,帮助病人提高对口服药规范服用的重视程度和服药依从性㊂告知病人只有遵医嘱规范服药,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减轻自身经济负担㊂如果用量不足达不到应有的疗效,用量过大会发生中毒,有些药物只有按恒定的间隔等量给药才能保持恒定的血药浓度,获得稳定的疗效,使病人认识到口服药的规范服用不容小觑㊂针对老年病人㊁记忆力差㊁文化程度低㊁理解力不高的病人,采用群体分散介绍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㊁耳熟能详的事例㊁简单易行的途径,帮助病人掌握相关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方法㊁时间㊁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形成遵循规范服药的意识㊂1.2.5.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责任意识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口服药物说明书,要求其掌握科室常用药物的适应证㊁禁忌证㊁规格㊁常见不良反应㊁注意事项等,并要求护理人员随身携带小记事本,将未掌握的药及新药登记清楚便于随时翻阅,同时将各类药物说明书分类装订,放在指定地点,以便随时查阅;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沟通技巧培训课程,提高低年资护士对老年人㊁神经系统病损㊁记忆力差等特殊人群病人的沟通能力;明确科室口服药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口服药护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落实个人责任,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将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护理工作扎实地落到实处;加强与管床医生的沟通,提醒医生及时开具医嘱㊂1.2.5.3优化药物发放管理流程,减少漏洞发生改善口服药物发放管理流程,做到 发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 ㊂做好服药规划和形状相似药物的标识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减少漏洞发生㊂①在床头张贴醒目的标识牌,上面写清楚每种药物服用的剂量㊁时间及注意事项,使病人了解自身服药情况,并加强巡视,及时回答病人有关口服药物的疑问和相关知识的普及㊂②对形状相似药物制作醒目标识㊂③对药物的副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其真正理解药物的副反应远小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并且停药后会自行消失㊂④对于因检查要求空腹而漏服口服药的病人,加强关注,使其及时补服㊂⑤通过设置科室备用药房,解决由于欠费而产生的漏服㊁停服口服药的问题㊂1.2.5.4 改善宣教方法,提高宣教效果我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采用口头宣教的方法进行口服药规范服用知识的传播,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改善宣教方法,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通过科室宣传栏㊁护患座谈会㊁宣传短片等多种手段,营造传播口服药规范服用知识的良好氛围,使病人无时无刻不在感知和学习口服药规范服用的知识,领会到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形成主动遵循规范服药的意识㊂1.2.5.5活动监督与管理责任护士每日自查分管病人的服药情况,圈员每日不定期抽查并将抽查结果登记上报护士长,圈长每周抽查,每两周圈员开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㊂对频发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改进重点㊂2结果观察组调查服药共176例次,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为86.36%;未规范服用口服药24例次(13.64%),其中服药间隔时间不符12例次(6.82%),未按规定剂量服药3例次(1.70%),漏服6例次(3.41%),擅自停药0例次,擅自多服0例次,服用无医嘱药物3例次(1.70%)㊂两组住院病人口服药规范服用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2,P< 0.01)㊂3体会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病人口服药规范服药率提高,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不仅充分发挥了全体圈员的工作智慧,还使我科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执行力以及团队意识㊁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提升,也使其工作满足感㊁成就感明显上升,有效提高了住院病人口服药护理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我科护理人员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意识的养成,并有效带动和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和意识,使病人满意度有了明显上升㊂参考文献:[1]李旺君,王利香. 品管圈 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2]冯艮娇,叶柳红,吴洁珊,等.QC小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08,15(7):9091. [3]隽芳芳,俞超,叶青青,等.品管圈指导下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规范化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10B):27622763.[4]张盘德,张薇平.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病人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0):681685.[5]张毓,周艳,唐晶.品管圈模式在护理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2B):527528.作者简介韩美林,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053,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郭海洋单位:030053,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224;修回日期:20140605)(本文编辑寇丽红)㊃9722㊃护理研究2014年6月第28卷第6期下旬版(总第470期)。
品管圈护理用于结核患者对其口服药漏药率的影响
品管圈护理用于结核患者对其口服药漏药率的影响摘要:本文以降低结核患者口服药漏药率为主题,探讨了品管圈护理在结核患者口服药漏药干预中的实施步骤和实践应用。
首先介绍了品管圈活动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品管圈活动在结核患者口服药漏药干预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组建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现状调查、制定与实施对策等。
接着结合相关文献,评价了品管圈活动在结核患者口服药漏药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指出品管圈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药物认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护患沟通效果,从而降低结核患者口服药漏药率。
最后总结了品管圈护理在结核患者口服药漏药干预中的优势和意义,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结核;漏药率;口服药;品管圈结核病患者多存在不良情绪问题,加之其对药物的认知有限,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导致漏药风险较高。
对结核实施药物治疗期间,常规的护理模式无法切实解决患者存在的各项问题,作用有限。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结核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能通过系统、全面且科学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药物认知,最终达到降低口服药漏药率的作用[1]。
1品管圈活动的概念品管圈活动是一种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持续改进为原则,以员工参与为特征的管理活动。
品管圈活动最早起源于日本,后来逐渐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和应用。
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主题、分析现状、制定对策、实施对策、评价效果、总结经验等六个步骤。
品管圈活动的主要优点有: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促进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组织竞争力等。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社会信誉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基本要求。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护理过程和护理结果进行监测、评价和改进,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满足患者需求的一系列活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治疗饮食依从性中的应用
存放基数和存放位置不合理等 , 易导致用药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 加强 I C U用药安全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特别是在人 员进出频繁 , 新护士较多的情况下。我科积极发挥专职主班护士的 作用 , 保证 了 I C U用药安全 。现报告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2 0 1 3年 I C U科 内进出护士情况 , 见表 1 , 2 。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5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5 ) 0 8 — 0 1 8 1 — 0 2
I C U是集中收治各种急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 , 其收治的患者具 有病种多 、 病情危急 、 复杂多变的特点 , 其用药种类 繁多, 急救药 品 及用品多 、 联合用药多 、 出现不 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会较普通患
探 讨 品 管 圈在 提 高 消化 内科 住 院 患者 治疗 饮 食 依 从 性 中的 应 用。 方 法
知识 掌握 情况进行调 查, 找 出患者对饮 食知识掌握 不足的原因 ,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 续质量改进。结果 经过品管圈 3个月的 良性 干预 , 患者对治疗饮 食的依从 性有 了较 大提 高。结论
1 . 2 方 法
项 宣教积极 完善 ; A: 将饮食处方作为健康 教育 的流程纳入 科室
管 理中。
1 . 2 . 5 . 2 及时通知患者治疗饮 食 的改变
P: 使 患者饮食 完全
符 合病情需要 ; D: 完善工 作流 程 , 责 任护 士根据 医嘱 结合 患者
品 管 圈 成 员 采取 自愿 报 名 ,
品管圈对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规范护理管理分析
品管圈对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规范护理管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提升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规范护理管理。
方法:将我科于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此研究中,创建品管圈小组,并对方案进行选取以及确定,对无法规范用药的原因进行探究和患者并未进行品管圈之前进行对比。
结果:患者实行品管圈后,其未服用率和未规范率明显低于实行前,数据之间经过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
结论:品管圈可以提升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对患者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品管圈;自备口服药;服用率就目前而言,到院就诊的患者会出现自带口服药现象。
而多数患者从医院外部带来的药物和我院药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加大了口服药管理的困难程度。
而护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均为观察人员和执行人员,怎样使患者安全合理的服用药物为当前主要难题。
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患者采用品管圈进行管理,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科于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此研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60:40,年龄区间为20-60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0.3±10.1)岁。
1.2方法(1)品管圈组成。
创建品管圈小组,其小组成员为8人,辅导员由护士长进行担当,对组员指导专业技术,并对其进行监督,1人为秘书,需要详细记录会议记录对工作进行统计,剩余人员为资料收集员,主要工作则是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探究其原因。
全体成员将活动主题暂定为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规范护理管理。
(2)现状。
选取我院自制自备口服药物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100%。
经过调查可知,不规范用药的因素包含间隔用药时间不符、并未根据规定剂量进行用药以及服用出现遗漏现象。
所以此品管圈对上述因素产生的用药问题进行分析。
(3)确定因素。
①患者。
患者对药物并无充分的认识,同时对自备药物的知识了解程度不充分。
运用品管手法提高住院病人口服药依从性
运用品管手法提高住院病人口服药依从性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在自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自动自发的不断的进行落实和改善。
在解决护理问题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手法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我科住院患者多为尿毒症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尿毒症患者病情重,口服药种类多;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种类很多,每一类都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加上其他因素造成我科住院病人口服药依从性不高。
经护士长工作检查发现约低于80%。
尿毒症和糖尿病人治疗过程中,口服药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提高病人的口服药依从率,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改善。
特别是糖尿病人,口服药依从率低将直接影响病人的血糖值。
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低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1]。
根据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
”我科运用品管圈十大步骤对口服药依从性进行改善。
1.现状把握2014年7月16日—7月22日,通过圈员在早、中、晚对全科住院病人口服药缺失项目查检,结果显示当前住院病人口服药依从性为79.59%。
绘制成柏拉图表1:表1 改善前口服药缺失项目柏拉图由以上柏拉图看出,根据二八法则,此次改善重点为:不按规定时间服药、服药方法不正确。
2.目标值设定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计算得出依从性要达到的目标值为91.01%3.解析通过运用鱼骨图分析发现,不按规定时间服药的要因为:护士宣教不仔细、忘记发药、无人提醒病人忘记吃药、病人自己长期养成的习惯、未系统培训护士口服药给药流程、宣教资料服药知识不全面;服药方法不正确的要因为:护士宣教不仔细、护士未监督服药、未系统培训护士,服药方法宣教不到位、药品用法多样,药杯不够摆药、病人按自己经验服药。
4.对策拟定通过圈员头脑风暴拟定对策,并将对策整合,表2。
表2 对策整合表5.对策实施与检讨从2014年9月15日开始,依次实施每一个对策并在实施完一个对策后就对该对策进行一周的效果确认,对策有效再实施下一个对策,以此类推完成4个PDCA循环。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服自备药依从性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服自备药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服自备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西安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有自备药患者65名(改善前),对患者服自备药情况将进行调查并记录,对依从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然后由心内科护士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之后再随机选取2018年11月住院有自备药的患者58名(改善后)对其服自备药情况将进行调查并记录。
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患者在服自备药中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结果进行干预后住院患者服自备药的依从性由改善前63.13%提高到改善后96.12%。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服自备药的依从性,提升了护理质量,优化了自备药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关键词】品管圈;服自备药;依从性。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基层人员自发组成的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以PDCA 循环的方法,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
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以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诊断入院,都是慢性病,不可逆,且高龄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一般都需要长期不间断服药来更好地控制病情,在药物治疗时由于部分药因患者外院带回或需冷藏保存等原因,所以部分口服药由患者自行保存,但又因患者年龄大,记性差或无家属陪护等原因,自行保存的药存在未按时服用现象,又因药物治疗对心内科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意识不到服药的重要性,而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给药过程中处于第一线[2],如何提高患者服自备药的依从性便是护士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所以针对我科患者具体情况,组织一期品管圈活动,现将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7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病区患者65名,共计服药255次为改善前组,2018年11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病区患者58名,共计服药232次为改善后组(两组患者年龄36-90岁,平均年龄66.96岁,前后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有形成果 活动结束后,对 2015 年 4 月的住院患者自备
口服 药 物 依 从 性 进 行 调 查,显 示 完 全 依 从 性 为 78. 6% ,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 2015 年 1 月的患 者自备口服药物依从性 49. 6% 相比,显著提高, 达到了目标设定值,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 的措施有效。 2. 2 无形成果
参考文献
[1] 潘海燕,颜波儿. 品管圈活动在 ICU 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 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10) : 2154.
[2] 汪四花,林芬,沈国霞. 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 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 1) : 60.
[3] 张辛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 浙江大 学出版社,2010: 25.
[7] 吴晓霞,董敏,吴玲燕.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 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 ( 9) : 1649.
中,最终确 定 得 分 最 高 的“提 高 自 备 口 服 药 有 效 服用率”为本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 1. 2. 3 计划拟定: 本次品管圈活动按照主题选 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制 度、对策实施与指导、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 进 10 个步骤进行。遵循 PDCA 法则,即 P 阶段 ( 主题选 定、活 动 计 划、现 状 把 握、目 标 设 定、解 析、对策制度,占整个 QCC 活动的 50% 的时间) 、 D 阶 段 ( 对 策 实 施 与 指 导,计 划 分 配 17% 的 时 间) 、C 阶段( 效果确认,占 17% 的时间) 与 A 阶段 ( 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占 16% 的时间) ,计划 6 个 月完成( 2015 年 1—6 月) ,制作 QCC 活动工作计 划表。 1. 3 现况把握和目标设定 1. 3. 1 调查现状: 2015 年 1—6 月品管圈活动选 择病区服用自备口服药的住院患者作为样本,对 住院患者的自备口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遵 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为服药依从,有 1 次或 1 次 以上错服、漏服、拒服即为服药不依从。本组资料 显示,病区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物依从性低,2015 年 1 月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物依从性仅为 49. 6% 。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统计,依据柏拉图 统计表分析,绘制鱼骨图。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 暴法从医生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 4 个方面进行要因分析,最后经讨论确定护士年 轻化、思想不重视、缺乏药物相关知识、缺少相关 管理制度、监管力度不够为主要改善方向。 1. 3. 2 目标设定: 据计算公式: 目标值 = 现况值 + [( 1 - 现况值) × 累计百分比 × 圈能力],把握 圈能力状况,圈能力定位 80% ,将目标设定为将 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物依从性升至 77. 8% 。 1. 4 对策拟定及实施 1. 4. 1 拟定对策: 全体圈员针对以上造成住院患 者自备口服药依从性低的相关因素,根据“80 - 20 原 则”及头脑风暴法,经过充分讨论与分析,从可
[4]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 浙江大 学出版社,2010: 159.
[5] 潘建芬. 持续质量改进在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 理,20ll,9( 33) : 3072.
[6] 孙多妹,王玉秀. 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初探[J]. 中外医学研究,2012,lO( 5) : 99.
收稿日期: 2015 - 09 - 14
第 22 期
王丽君等: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35·
行性、效 益 性、经 济 性、圈 员 能 力 等 方 面 进 行 评 分[4],拟定出 与 之 相 对 应 的 改 善 对 策,报 护 理 部 审定实施。 1. 4. 2 护理方面: 树立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制定常用口服药 品知识手册,在每周 1 次的科室培训中,对全体护 士进行继续教育,要求每位护士掌握常用口服药 物的相关知识。对科室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入科教 育,定期考核。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制定最佳发药 方案,制定自备口服药提醒表格,全面落实全程责 任制,强化奖惩制度。强化责任护士的宣教意识, 把握健康宣教的时机,强调健康宣教的意义,定期 督查健康宣教情况,纳入考核。 1. 4. 3 管理方面: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及提高自 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原则上尽量减少自备口服 药,开具长期口服药医嘱; 使用自备口服药时,医 生需 开 具 嘱 托 医 嘱,以 便 护 士 管 理,禁 止 口 头 医 嘱; 核对口服药医嘱;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认患 者身份,在患者药盒上标注好信息; 自备口服药更 改剂量时,督促医生对嘱托医嘱进行及时更改; 按 照医嘱服药时间协助患者服药,确保送药到口; 责 任护士对分管床位患者的自备口服药情况需进行 登记( 自备口服药服用提醒登记表) ,按时进行提 醒,督查,以保证患者能按时、按量服用; 责任护士 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认识自备口服药 按时、规范服用的重要性; 外出患者及时联系; 发 现患者随意停药、更改剂量、增加剂量,及时汇报 护士长、管床医生进行处理; 特殊原因导致患者不 能按时服药时,及时予以处理,必要时告知主管医 师,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遇到药理作用、相关注意 事项不清楚的药物,需查证后方可指导患者服用。 1. 4. 4 患者方面: 住院患者因对病情的担忧,缺 少沟通与交流,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心 态,QCC 小组成员应定期进行宣教,掌握沟通技 巧,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 化,给予心理指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建立和谐 的护患关系[5]。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 次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宣教,使健康宣教形式 生动活泼、气氛轻松活跃,患者容易接受。及时获 悉患者未及时服药的原因,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 必要性及漏服药物的危害,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 名称、作用、服用方法、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提高 患者服药依从性。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及病 友交流,改善心境,建立温馨的病房环境,加强患 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口服药物是住院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良好的依从性可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提高住院 患者治愈率。品管圈 ( QCC) 是指同一个工作场 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 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 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 管理[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2015 年 1—4 月本科开展 QCC 活动,针对呼吸内科病区 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依从性进行为期 4 个月的持 续质量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3讨论
住院患者流动性大、数量多、病种复杂,为了 提升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依从性,本次 QCC 活动 制定了一套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物标准化流程: 主管医师开具嘱托医嘱,责任护士认真核对医嘱,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填写自备口服药提醒表格,做 好交接班记录,责任护士熟悉病情及用药,确保送 药到口,定期进行健康宣教。对于未按时服药的 病例予以标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制定对策 并列入下一个 PDCA 循环。
品管圈活动前后,6 名 QCC 成员在运用 QCC 手法、团 队 精 神、专 业 知 识、沟 通 协 调、活 动 自 信 心、责任荣誉 6 项内容进行评分,各项自评平均分 为 6. 6 ~ 8. 8 分,与活动前的 4. 3 ~ 6. 4 分比较,均 有一定程度提高。 2. 3 标准化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病房制定了新的自备 口服药物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了常用口服 药知识培训方案,定期对全科或新进护理人员进 行培训。此外,将口服药依从性纳入交接班内容, 实施奖惩制度。
·134·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王丽君,凡国华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呼吸科,江苏 扬州,225002)
关键词: 品管圈; 住院患者; 口服药; 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 473.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53( 2015) 22-134-02 DOI: 10. 7619 / jcmp. 20152204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 年 1 月在本科住院的 221 例患者
设为对照组( 活动前) ,选择 2015 年 4 月的住院 患者 215 例设为观察组( 活动后) ,对开展品管圈 活动前后 2 组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2 组患 者年龄、服药次数、服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小组成员共 6 名,其 中圈长 1 名( 主管护师担任) 、辅导员 1 名( 由护 士长担任) 、圈员 4 名( 3 名护师、1 名护士) 。辅 导员负责对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圈长负 责对活动进度进行统一管理,圈员参与每个步骤 的实施以及轮流负责某一步骤的计划安排。设立 圈名为“闹钟圈”。 1. 2. 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式讨 论,在首次 QCC 会议上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列成 一览表,提出多个可实行的品管圈主题,全体圈员 根据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 4 个项目 对每个问题 进 行 评 分,采 用“5 、3 、1 ”的 评 分 方 法 汇总[3],得 分 最 高 者 为 本 期 品 管 圈 的 活 动 主 题, 在“降低静脉炎 的 发 生 率”、“提 高 手 卫 生 的 依 从 性”、“提高自备口 服 药 有 效 服 用 率 ”等 多 个 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