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百度文库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目 的
为起降场地的选取、航线规划以及
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提供资料。
5.1.2 现场测量坐标
测量并记录起降场地(待定)和重要目标的坐标位置。
目 的
为无人机航摄飞行确定起飞点高程坐标,以计算相对飞行高。
无人机紧急迫降时,避开地面的重要设施、人口密集区。
2
标准内容
第 一 部 分 标 准 解 读
一、目的和意义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的规定和国家测绘局有关文件精神, 增强测绘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基础 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和动态更新能力, 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本标准规定了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的要求、作业流程、主要工作内容和 方法、安全保障措施等,有助于提升无人机航摄的管理和操控水平、提
6.3.1 飞行平台检查 6.3.2 油量电量检查 6.3.3 机载设备检查 6.3.4 存储数据检查
⑴ 每次飞行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有可能对无人机及机载设备产生影响,
说 明
飞行后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处理。 ⑵ 有利于及时发现无人机及机载设备受使用环境的影响情况,以决定是 否改变飞行设计方案、或对无人机设备进行调整。 ⑶ 有利于及时发现航摄成果是否合格,以决定是否重摄补摄。
5
第 一 部 分 标 准 解 读
四、技术与应用现状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无人机航摄系统软硬件技术难点不断突破,已达到实用化阶段, 成为航空遥感的重要补充手段,在测绘及其他众多领域得到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与安全相关的一些问题急待解决 认识程度不够、准备不充足,对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解决方案。 技术骨干缺乏、操作不规范,为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设备集成化、工程化不高,产品缺少严格的专业检测和充分的实地验证。
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1.背景介绍无人机航摄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然而,无人机航摄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和数据质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其中就包括了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2. 3001-2010标准概述3001-2010标准是由我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规范》,主要包括了飞行员资质要求、装备要求、飞行作业要求等内容,旨在规范无人机航摄作业,提高飞行安全和数据质量。
3. 飞行员资质要求无人机航摄作业的飞行员需要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经历,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相关飞行经验、熟悉无人机航摄作业程序和安全规范等。
4. 装备要求在进行无人机航摄作业时,无人机及相关设备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认证,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也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5. 飞行作业要求3001-2010标准对无人机航摄作业的飞行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起飞前的检查程序、飞行路径的规划、航拍时的高度和速度控制、紧急状况的处理等,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飞行风险,确保飞行安全。
6. 安全管理措施无人机航摄作业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飞行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包括飞行区域、飞行路径、飞行高度等;同时要进行现场勘察,排除可能的飞行障碍和飞行危险;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飞行规定,确保无人机航摄作业的安全与顺利完成。
7. 结语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的出台,为无人机航摄作业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对于提升作业质量和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标准要求,不断加强飞行安全意识,确保无人机航摄作业的安全与稳定进行。
8. 飞行风险防范措施3001-2010标准对于飞行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制定了详细的措施。
在飞行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气象条件评估,确保飞行天气符合安全要求,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飞行造成意外。
无人机航测 技术规格书(1)
供货范围、技术规格、参数与要求一、货物需求一览表二、工作环境1.工作环境温度0℃-40℃2.工作环境风速小于5m/s三、技术参数及要求1.无人机功能参数(1)重量(含桨和电池):1391g;(2)轴距:350mm;;(3)最大起飞海拔高度:6000m(4)最大上升速度:6m/s(自动飞行);5m/s(手动操控);(5)最大下降速度:3m/s;(6)最大水平飞行速度:50km/h(定位模式); 58km/h(姿态模式);最大可倾斜角度:25°(定位模式); 35°(姿态模式);(7)最大旋转角速度:150°/s;*2.相机技术参数(1)相机传感器:1英寸CMOS;有效像素2000万(总像素2048万)(2)镜头:FOV84°;8.8mm/24mm(35mm格式等效)光圈f/2.8-f/11;带自动对焦(对焦距离1m-∞)(3)ISO范围:视频100-320(自动) 100-6400(手动)照片100-3200(自动)100-12800(手动)* 3.地面基站四、技术要求飞行器技术要求:1.飞行时间:约30分钟;2.工作环境温度:0℃至40℃;3.工作频率:5.725GHz至5.850GHz(中国,美国);4.悬停精度:启用RTK且RTK正常工作时,垂直±0.1m 水平±0.1m; 未启动 RTK时,垂直±0.1m(视觉定位正常工作时); ±0.5m(GNSS定位正常工作时)。
水平±0.3m(视觉定位正常工作时),±1.5m(GNSS定位正常工作时);5.图像位置补偿:相机中心相对于机载D-RTK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体轴系下:(36,标已补偿。
体轴系的XYZ轴正想分别指向飞行器前、右、下方;相机技术要求:1.机械快门:8-1/2000s2.电子快门:8-1/8000s3.照片最大分辨率:4864×3648(4:3);5472×3648(3:2)4.录像分辨率:H.264,4K:3840×2160 30p5.设计总画幅:5640×37106.有效画幅:5472×36487.视频最大码流:100 Mbps8.照片格式:JPEG9.视频格式:MOV10.支持存储卡类型写入速度≥15 MB/s,传输速度为 Class 10 及以上或达到 UHS-1 评级的 microSD 卡,最大支持 128 GB 容量。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规程1.1总体安全指标(1)设计飞行高度应高于摄区和航路上最高点100m以上;(2)设计航线总航程应小于无人机能到达的最远航程。
1.2实地采集信息工作人员需对摄区或摄区周围进行实地踏勘,采集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以及周边的机场、重要设施、城镇布局、道路交通、人口密度等信息,为起降场地的选取、航线规划、应急预案制订等提供资料。
1.3起降场地坐标实地踏勘时,应携带手持或车载GPS设备,记录起降场地和重要目标的坐标位置,结合已有的地图或影像资料,计算起降场地的高程,确定相对于起降场地的航摄飞行高度。
1.4场地选取:根据无人机的起降方式,寻找并选取适合的起降场地,非应急性质的航摄作业,起降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距离军用、商用机场须在15km以上;(2)起降场地相对平坦、通视良好;(3)远离人口密集区,半径200m范围内不能有高压线、高大建筑物、重要设施等;(4)起降场地地面应无明显凸起的岩石块、土坎、树桩,也无水塘、大沟渠等;(5)附近应无正在使用的雷达站、微波中继、无限通信等干扰源,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应测试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如对系统设备有干扰,须改变起降场地;(6)无人机采用滑跑起飞、滑行降落的,滑跑路面条件应满足其性能指标要求。
1.5飞行检查与操控1.5.1飞行前检查每次飞行前,须仔细检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检查工作应按照检查内容逐项进行,对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的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执行机构以及航路点数据等应重点检查。
每项内容须两名操作员同时检查或交叉检查。
1.5.1.1设备使用记录记录使用设备的型号和编号(见表1),用于设备使用时间的统计、故障的查找和分析。
表1设备使用记录表1.5.1.2地面监控站设备检查检查地面监控站设备并记录检查结果(见表2),存在问题的应注明。
表2地面监控站设备检查项目1.5.1.3任务设备检查检查任务设备并记录检查结果(见表3),存在问题的须注明。
无人机 通用技术标准
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一、引言。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一种新兴的航空器,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无人机的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广泛,因此需要制定一套通用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无人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无人机的通用技术标准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通用技术标准内容。
1. 飞行性能。
飞行性能是无人机的核心指标之一,包括最大飞行速度、最大爬升率、最大飞行高度、最大续航时间等。
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应符合国际航空标准,以确保其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飞行。
2. 航拍效果。
无人机在航拍领域应具备良好的拍摄效果,包括图像分辨率、视频稳定性、拍摄角度等。
同时,无人机应具备智能识别和跟踪功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航拍需求。
3. 遥控系统。
遥控系统是无人机的操控核心,应具备稳定的信号传输、精准的操控响应和可靠的遥控距离。
遥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的干扰因素,并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自主导航。
无人机应具备自主导航能力,能够实现自动起飞、航线规划、避障避障、自动返航等功能。
自主导航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能力,以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飞行。
5. 安全保障。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应具备多重安全保障机制,包括故障自检、紧急降落、电池管理、飞行限制等。
同时,无人机应具备防丢失和防盗功能,以确保其飞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6. 数据传输。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实时传输图像和数据,因此应具备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数据传输系统应具备高速、低延迟的特点,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数据需求。
7. 维护保养。
无人机的维护保养对其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无人机应具备易于维护的设计,包括可拆卸零部件、易更换配件、自动诊断系统等。
8. 环保节能。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具备低噪音、低排放、高能效的特点。
同时,无人机的能源管理系统应具备智能节能功能,以延长其续航时间。
三、结语。
无人机航摄技术简介
测绘技术解决了这一根本性难题,不需要人员进场测量,即可得到测区的全部高程优势
以前
现在
四、免像控应用优势 此外,企业正在转型升级、着眼为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逐步专 注于水环境生态建设,先后在杭州西湖,昆明滇池,洱海,官渡河,星云湖,锦江,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免像控无人机航测作业效率提升 明显,尤其是在地形复杂,人员不易进场的环境下 比野外测图及传统航测节约人力成本显著。
五、项目实例
1. 雄安新区航飞 2017.5-2017.7月,共计完成白洋淀区域170 平方公里的航飞任务,生产3平方公里的DLG, 0.1m分辨率的DOM正射影像30余G,录像50 余G 。
(d)四周边点组均匀布设 (e)四周均匀布设 ,少量内部控制
(f)四周点组布设 ,加少量内部控制
二、无人机航测之痛
沙 场 深 坑
丘 陵 地 带
山 区 河 流
二、无人机航测之痛 像控点布设之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困难地形人为进场布设困难。
(2)布设要求和布设原则不易达到规范要求。
(3)飞行布控人员和内业刺点人员往往分开作业,配合存在问题。 (4)成熟的刺点内业人员培养往往需要2年以上时间。
天狼星无人机产品优势:
美国拓普康定位系统公司联合德国玛芬( MAVINCI) ,结合玛芬奇在全球无人机飞控系 统设计方面多年的领先技术优势,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内置RTK 实时测量的无人机航空 摄影平台-天狼星,改变了传统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大量布设地面控制点的作业流程,实现 了1:500大比例尺无人机免像控技术。 其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 1、免像控技术 1)缩短航测生产工期:从月缩短到天,实现一日成图。 2)生产工期可控:外业工作减少,受天气影响减弱(靠天吃饭)。 3)减少对内业空三人员的依赖:免像控省去像控点布设及刺点过程,经过短期培训即可 完成作业。 2、设备运输便利 随人转场,不需额外运输,快速的响应能力。 3、设备环境适应性强 国际上首创的自适应高度飞行,解决地形起伏大造成的安全问题和测图精度降低的问题。
倾斜摄影无人机航拍采集建模要求
倾斜摄影无人机航拍采集建模要求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携带各种负载设备为地理信息应用提供了海量的多元数据基础,其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近年来最热门的应用技术。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通过无人机低空摄影获取高清晰影像数据,通过重建软件生成三维点云与模型,并结合无人机定位信息、相机姿态信息,获得地形、地面物体等三维坐标值,实现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
是地理信息测绘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和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调查、农村地籍测绘、河湖治理、不动产确权、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农业林业、智慧城市、交通规划、BIM 设计、GIS 信息系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实际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人机倾斜摄影是通过无人机搭载五镜头倾斜摄影相机,同时从垂直、倾斜等不同角度采集影像获取地面物体全方位准确的信息。
倾斜摄影具有以下特点:
1、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反映地物真实信息,极大地弥补了基于正射影像应用的不足。
2、可直接基于成果影像进行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角度、坡度等三维测量。
3、三维建模利用航空摄影大规模成图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三维建模成本。
实景三维模型成果的数据格式可采用成熟的技术快速进行网络发布,实现共享应用。
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高空航拍,对指定区域进行三维空间影像采集,并上传采集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建模,完成最终的三维模型构建。
一般的三维建模包含哪些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2023标准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规定、航摄作业、外业测绘、内业处理与成图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323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无人机unmanned air vehicle(UAV)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具有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种飞行控制方式3.2无人机航空摄影aerial photography of UAV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以影像传感器为任务设备进行的航空摄影。
4基本规定4.1航摄作业前应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形图、影像等资料和数据,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飞行区域的空域条件、设备的适应性,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4.2航摄作业前应进行测绘备案登记。
4.3航摄作业前应遵循相关空域管理规定,获得有关空域管理部门的飞行批复文件。
4.4所配置无人机的航程、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性能应能满足摄影任务的要求。
4.5无人机应配置必要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航空摄影测量设备等。
无人机技术参数要求
备注:加“☆”的参数为关键参数,需提供具有CNAS认证的国家级第三方检测
机构针对此机型出具的检测报告(将此报告上传至电子询价响应文件),并在提供的检测报告中标注出“☆”的参数的位置。
加“#”的参数为重要参数,需提供相关材料(将相关材料上传至电子询价响应文件)来证明所投产品满足这些重要参数的要求。
证明材料的形式包含宣传册、产品手册说明书、图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在提供的相关材料中标注出相关重要参数的位置。
二、交货期限:成交结果公告后7天内完成供货。
交货地址是安徽省黄山市屯
溪区。
三、成交人需要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付款条件:商品验收合格后,7天内向成交人支付成交货款的30%,2个
月后向成交人支付成交货款的60%,剩余10%留作质保金,一年后若无质量问题付清余款。
五、本项目的专家评审费需列入报价,由成交人支付,不提供发票或者收据。
轻量化无人机航拍建模系统技术要求
轻量化无人机航拍建模系统技术要求一、项目主要功能需求一种便携轻量化无人机航拍建模系统,满足远场建筑物、钢结构等的高精度摄影建模要求。
二、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无人机相关指标➢★GPS悬停精度:不低于±0.3 m➢★最大水平飞行速度不低于90 km/h➢★最大起飞海拔高度:普通浆不低于2500 m,高原浆不低于5000m;➢最大可承受风速不小于10m/s➢★最大飞行时间不少于25min➢工作环境温度-20°C至40°C➢★轴距不大于620 mm(不含桨,降落模式)➢★单机重量(含浆含电池):不大于3.5kg➢最大起飞重量不小于4kg➢★遥控器配高亮屏或航迹规划专用minipad➢最大信号有效距离:⏹ 2.4GHz:7km(FCC)/3.5km(CE)/4km(SRRC)➢视频输出接口:USB、HDMI➢供电方式:内置锂电➢★水平、垂直避障功能2、机载高清拍摄云台系统➢云台角度抖动量:不大于±0.005°➢云台安装方式:可拆式➢云台可控转动范围:俯仰:+40°至-125°;平移:±300°;横滚:±20°➢★相机动态范围不小于14档➢★像素不低于2400万(满足2400万像素每秒20帧RAW连拍)➢★相机传感器有效像素不低于24MP➢6K CinemaDNG➢传感器信噪比不低于46dB➢★支持的存储卡类型MicroSD 卡:传输速度达到Class 10 及以上或UHS-1 评级,写入速度为15MB/s 以上的Micro SD 卡,最大可支持128 GB 容量➢图像储存格式: DNG, JPEG, DNG+JPEG➢工作模式:拍照模式,录像模式,回放模式➢快门速度:1/8000 – 8s➢★镜头要求⏹16mm广角镜头⏹最大光圈F2.8⏹最小拍摄距离不大于0.4m⏹8K解析能力⏹带ND滤镜三、配套软件相关要求➢提供无人机数据采集规划航线控制软件四、其他要求➢提供无人机系统应用培训:内容包含无人机操作培训,软件操作培训,项目化作业培训➢完成不少于5人的内业、外业培训,并满足甲方验收;➢提供不少于10场次外场飞行,并交付完整建模任务(提交清单包括:原始作业数据、处理完成的建模产品)、并经甲方验收通过;➢不少于2年的无人机及相关系统设备原厂保险;➢项目提供3年非人为因素保修服务;➢交货期:不超过45天。
无人机技术参数
负载
பைடு நூலகம்
高清云台摄像机
台
1
快门速度 机械快门:8 – 1/2000 秒 电子快门:1/2000 – 1/8000 秒 工作温度 存储温度 -10 至 40℃ -20 至 60℃
安装方式 可拆式 可控转动范围 俯仰:+30°至-90°,平移:±320° 主要 配件 四旋翼飞行器电池 高亮显示屏 工作环境温度 -20℃至 40℃、充电环境温度 5℃ 至 40℃ 遥控器显示屏≥7.8 英寸、 IPS 屏幕,支持多点触控、 亮度≥ 1000 ²、 cd/m 接口 HDMI (支持 3840*2160 输出) , 双 MicroSD 卡槽, Micro-USB and USB-C、内置 gps 陀螺仪 指南针 扬声器 组织采购人淮安本地培训 1 次:进行理论知识、飞行知识、实际操 作、养护与维护、应用方向讲解。 块 个 6 1
培训
本地化培训
项
1
飞行 器
图像分辨率 3:2,5472×3648 视频分辨率 H.264,C4K: 4096×2160, 23.976/24/25/29.97/47.95/50/59.94p @100Mbps,4K: 3840×2160,23.976/24/25/29.97/47.95/50/59.94p @100Mbps 图像存储格式 视频存储格式 DNG,JPEG,DNG+JEPG MOV,MP4
无人机技术参数
类别 型号 技术参数(性能要求) 具备前视和下视双目视觉系统、GPS 悬停精度垂直:±0.5 m(下 视视觉系统启用:±0.1 m) 水平:±1.5 m(下视视觉系统启用:±0.3 m) 四旋翼无人机(含 飞行器*1 遥控器*1 螺旋桨 (对) *4 智 能电池*4 充电器 *1 充电管家*1 电 源线*1 tf 卡*1 (128gb class10) 视觉标定板*1 快 拆桨座套件*1 外 包装箱*1 电池保 温贴纸*4) 为了便于携带,飞行器对称电机轴距需≤650mm,包装箱长宽其中 一边需≤400mm 飞行环境最大抗风能力≥5 级 最大水平飞行速度≥90km/h 最大爬升速度≥5m/s 最大相对飞行高度≥500m 最大飞行时间≥25min 最大负载重量≥800g 支持存储类型≥SSD 高速存储卡 遥控器最大信号有效距离 7 km、1080P 图传分辨率、视频输出接口 USB, HDMI、 协同功能支持多机互联、 工作环境温度-20℃ 至 40℃、 具有一键返航功能,按下返航按钮无人机能自主返航至起飞点、可 实时显示无人机的拍摄画面,位置,剩余电量,飞行剩余时间,航 向,飞行姿态,可用卫星数,飞行速度,高度,拍摄状态,存储卡 剩余容量,异常报警提示等信息 传感器 CMOS,1" 有效像素:2000 万 镜头 F/2.8-11,8.8mm(35mm 等效:24mm) 套 1 单位 数量
无人机航拍摄影技巧
无人机航拍摄影技巧如下:
1. 合理规划航线:在正式拍摄前,使用空旷区域的测试飞行来计算并规划最佳航线。
2. 避免垂直拍摄:无人机飞行时尽量避免垂直拍摄,最好让无人机保持在水平位置进行拍摄。
3. 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根据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近距离拍摄时选择较低的高度,而远距离拍摄时可以选择较高的高度。
4. 使用“跟随”模式:开启无人机“跟随”模式,可以保持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稳定。
5. 充分利用地景:通过利用地景,能够为照片或视频提供透视感和深度。
6. 对好曝光参数:返回到预定的拍摄地点并开始飞行前,务必检查和设置所需的曝光参数。
7. 设置合理的速度和灵敏度:控制无人机的速度和灵敏度,避免飞行过程中产生抖动。
8. 使用三脚架:如果条件允许,使用三脚架可以帮助保持无人机的稳定性。
9. 选择合适的天气:飞行无人机时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如无风晴天,这样可以确保照片的清晰度。
10. 遥控距离保持一致:尽量保持与无人机的遥控距离一致,以避免飞行过程中的抖动。
遵循以上技巧,可以有效提升无人机航拍摄影的质量。
《无人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技术规范》标准文本-终版
8.1 航线规划 按照实际需要的地面分辨率进行设计,航线能完整覆盖整个航拍区域。需根据无人机的性能参数
如巡航速度、续航时间、有遮挡及无遮挡环境下可控距离以及航摄地区的地形特征等,规划无人机的 飞行航线及规定单架次飞行的最大飞行距离以保证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另外航线规划亦应符合GB/T 6962-2005中3.2.5的规定。 8.2 飞行环境 8.2.1 起降场地
图 1 无人机外业技术流程
2
5 前期资料搜集要求
GDEILB 007—2014
前期主要搜集测图区域的现有地形图、影像资料、测区范围等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核查, 评价资料的可信度与可利用度。前期资料搜集应符合CH/T 3007.1-2011、CH/T 3007.2-2011及CH/T 3007.3-2011的相关规定。
834航向重叠航片航向重叠为606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56航向重叠需符合gbt69622005中411的规835旁向重叠航片旁向重叠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3旁向重叠需符合gbt69622005中411的规836像片倾斜角像片倾斜角不宜大于2个别最大不应大于4在同一航线上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不得连续超过三片相机旋偏角不大于9
起降场地一般为平坦的空地或宽阔的道路面,其周边无高压线及高层建筑,起降方向与当时风向 平行,无人员或车辆走动。当测区无起降条件时,则采用手掷起飞或弹射起飞,伞降或拦阻网降落。 8.2.2 天气
航摄要求在天气晴朗、低空(1000 m以下)无云雾、风速在8m/s以下、能见度大于5 km、太阳高 度角大于45°时进行。 8.3 技术参数 8.3.1 地面分辨率
定。 8.3.5 旁向重叠
航片旁向重叠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3%,旁向重叠需符合GB/T 6962-2005中4.1.1的规 定。 8.3.6 像片倾斜角
无人机技术参数要求
备注:加“☆”的参数为关键参数,需提供具有CNAS认证的国家级第三方检测
机构针对此机型出具的检测报告(将此报告上传至电子询价响应文件),并在提供的检测报告中标注出“☆”的参数的位置。
加“#”的参数为重要参数,需提供相关材料(将相关材料上传至电子询价响应文件)来证明所投产品满足这些重要参数的要求。
证明材料的形式包含宣传册、产品手册说明书、图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在提供的相关材料中标注出相关重要参数的位置。
二、交货期限:成交结果公告后7天内完成供货。
交货地址是安徽省黄山市屯
溪区。
三、成交人需要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付款条件:商品验收合格后,7天内向成交人支付成交货款的30%,2个
月后向成交人支付成交货款的60%,剩余10%留作质保金,一年后若无质量问题付清余款。
五、本项目的专家评审费需列入报价,由成交人支付,不提供发票或者收据。
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看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精选文档
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看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摄影测量指的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传统摄影测量学定义: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是:利用摄影像片上的影像信息来测定地面上各点的位置和绘制地形图。
无人机航摄系统是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的有力补充,具有灵活机动、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等特点,在小区域和飞行困难地区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新农村建设和应急救灾等方面的测绘保障服务。
1、摄影测量的分类摄影测量学的分类根据摄影时摄影机所处的位置的不同,摄影测量学可分为地面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航天摄影测量。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摄影测量学又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与非地形摄影测量两大类。
根据技术处理手段的不同(也是历史阶段的不同),摄影测量学又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2、航空摄影测量的特点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主要工作在室内进行,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所摄影像是客观物体或目标的真实反映,信息丰富、形象直观,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所研究物体的大量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可以拍摄动态物体的瞬间影像,完成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测量工作;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绘,成图快、效率高;摄影的影像具有很好的时相性:产品形式多样,可以生产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等。
3、航空摄影测量现在的状况航空摄影测量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它的第三个阶段——数字摄影测量阶段。
它对整个摄影测量的教学、科研、生产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且,它的影响远远不能认为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发展、一个生产设备的改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事实上,数字摄影测量的许多概念,以及它在整个地理信息产业的影响,都远远超过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变革。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百度文库
本文由cp0099贡献pdf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CH/T 3002 - 2010<br />CH<br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br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of Unmanned air vehicle aerial photography system<br /> 国家测绘局<br />发布<br />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省第三测绘院讲解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孙杰<br />1<br />目<br />第一部分标准解读<br />一、目的和意义二、标准的使用说明<br />录<br />第二部分<b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br />标准内容<br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基本构成及要求飞行平台飞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任务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发射与回收系统地面保障设备质量保证规定产品信息要求<br />2<br />第一部分标准解读<br />一、目的和意义<br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和国家测绘局有关文件精神,保障无人机航摄系统装备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增强应急测绘、灾害监测的保障能力,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br />有利于规范无人机航摄系统设备的生产和制造、提高设备的工程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明确系统的配置和性能要求、统一术语和名称,为系统设备的选型和应用提供重要保障。
<br /> 3<br />第一部分<br />1.<br />二、标准使用说明<br />本标准根据国内民用无人机航摄系统软硬件的生产现状、应用情况<br />标准解读<br />和航测业务需求等,对用于航测的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br />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cp0099贡献pdf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CH/T 3002 - 2010<br />CH<br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br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of Unmanned air vehicle aerial photography system<br /> 国家测绘局<br />发布<br />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省第三测绘院讲解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孙杰<br />1<br />目<br />第一部分标准解读<br />一、目的和意义二、标准的使用说明<br />录<br />第二部分<b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br />标准内容<br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基本构成及要求飞行平台飞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任务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发射与回收系统地面保障设备质量保证规定产品信息要求<br />2<br />第一部分标准解读<br />一、目的和意义<br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和国家测绘局有关文件精神,保障无人机航摄系统装备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增强应急测绘、灾害监测的保障能力,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br />有利于规范无人机航摄系统设备的生产和制造、提高设备的工程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明确系统的配置和性能要求、统一术语和名称,为系统设备的选型和应用提供重要保障。
<br /> 3<br />第一部分<br />1.<br />二、标准使用说明<br />本标准根据国内民用无人机航摄系统软硬件的生产现状、应用情况<br />标准解读<br />和航测业务需求等,对用于航测的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br />规定。
<br />2. 3.<br />侧重于规范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指标要求。
主要分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均单独列条款规定,按照组成、功能、性能指标的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便于使用。
<br />4.<br />应用单位在选型时,可在本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航摄任务性质和应用地区,细化系统的配置和性能指标要求。
<br />5.<br />本标准按照集成后的系统设备提出技术要求,对于系统设备中使用的电子、光学、传感器等元器件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br />4<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1. 范围<br />? 规定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备的技术要求。
<br />? 本标准适用于以固定翼轻型无人机为飞行平台、以数码相机为任务设<br />备、能用于测绘成果生产的无人机航摄系统的选型,旋翼轻型无人机航摄系统、无人飞艇航摄系统的选型以及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参照执行。
<br />“固定翼轻型无人机航摄系统”在本标准“引言”中进行了定性的描述。
<br />5<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2. 规范性引用文件<br />? GB/T 17626 ? CH/Z AAAA 电磁兼容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br />6<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3. 术语和定义<br />3.1 任务载重<br />role load<br />飞行器在正常飞行时可以承受的最大任务设备载重。
<br />3.2 无人机<br />unmanned air vehicle<br />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具有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种飞行控制方式。
<br />3.3 无人机航摄系统 aerial photography system of unmanned air vehicle<br />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以影像传感器为任务设备的航空遥感影像获取系统。
<br />7<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4. 系统基本构成及要求<br />4.1 系统基本构成<br />飞行平台飞行导航与控制系统地面监控系统<br />系统构成<br />任务设备<br />数据传输系统<br />发射与回收系统野外保障装备附设设备<br />8<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4. 系统基本构成及要求<br />4.2 一般要求<br />一般要求适用于各分系统设备。
<br />4.2.1 可靠性<br />正常使用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大于200小时。
<br />4.2.2 维护性<br />系统各部件应便于检查和维护。
<br />4.2.3 互换性<br />同型号的系统,系统部件要求具有互换性。
<br />9<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4. 系统基本构成及要求<br />4.2 一般要求<br />4.2.4 环境适应性<br />冲击振动高温低温湿度设备承受的冲击应满足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应能承受振动幅度大于3g(频率20~2000Hz)。
应满足在55℃温度环境中运输、贮存、工作的使用要求。
应满足在-10℃温度环境中运输、贮存、工作的使用要求。
应满足在70%湿度环境中运输、贮存、工作的使用要求。
<br />10<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4. 系统基本构成及要求<br />4.2 一般要求<br />4.2.5 强度<br />无人机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在满载荷下不应有影响工作的弹性变形;设计极限载荷下不应损坏。
<br />4.2.6 电磁兼容性<br />应按GB/T 17626确定,并根据型号产品的具体情况,规定系统的频率范围、发射和接收敏感度要求及其极限值。
<br />4.2.7 应急性<br />应配备伞降设备,在无人机遇到突发故障时,可通过降落伞减缓下降速度、避免或减小对地面目标的冲击和损害、减小飞行平台和机载设备的损伤。
<br />11<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5. 飞行平台<br />5.1 组成<br />机体、动力系统、执行机构、电气系统、起落架以及其它保<br />证飞行平台正常工作的设备和部件。
<br />5.2 功能<br />用于搭载任务设备并执行航摄飞行任务。
<br />12<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5. 飞行平台<br />5.3 性能指标要求<br />a) 任务载重应大于2kg搭载; b) 任务舱尺寸应大于25cm(长)×20cm(宽)×25cm(高);c) 巡航速度60-160km/h ; d) 实用升限高于海拔3000m; e) 续航时间大于1.5h; f) 抗风能力应大于4级。
<br />13<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6. 飞控系统<br />6.1 组成<br />飞控板、惯性导航系统、GPS接收机、气压传感器、空速传感器、转速<br />传感器等部件。
<br />6.2 功能<br />用于无人机的导航、定位和自主飞行控制。
(具体功能参见标准正文)<br />14<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6. 飞控系统<br />6.3 性能指标要求<br />a) 航路点设置数量应多于100个; b) 重量应小于2kg; c) 飞行姿态控制稳度:横滚角应小于±3°俯仰角应小于±3°航向角应小于±3° d) 航迹控制精度:偏航距应小于±20米、航高差应小于±20米、航迹弯曲度应小于±5°。
<br />15<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7. 地面监控系统<br />7.1 组成<br />无线电遥控器、监控计算机系统、地面供电系统以及监控软件等。
<br />7.2 功能<br />a) b) c)<br />可进行飞行任务规划与设计;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地面监控站可以向飞控系统发送数据和控制指令等;可接收、存储、显示、回放无人机的高度、空速、地速、方位、航向、航迹、飞行姿态等飞数据;<br />d) e)<br />能显示任务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发动机转速、机载电源电压等数值;在机载电池电压不足、GPS卫星失锁、发动机停车、无人机失速、飞行数据误差等超限时,有报警提示功能。
<br /> 16<br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br />7. 地面监控系统<br />7.3 性能指标要求<br />a) 监控站主机应选用加固笔记本电脑、或同等性能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 b) 地面监控系统硬件应集成化设计、拆装方便、便于携带与搬运; c) 监控数据可以图形和数字两种形式显示,显示做到综合化,形象化和实用化; d) 无线电遥控器通道数应多于8个,以满足使用要求; e) 监控计算机应满足一定的防水、防尘性能要求,能在野外较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f) 监控计算机的主频、内存应满足监控软件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 g) 电源供电系统应保障地面监控系统连续工作时间大于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