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和悲剧主题试以结构主义方法解读《西游记》
《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和悲剧主题试以结构主义方法解读《西游记》一、本文概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
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方法,对《西游记》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其叙事结构的奥秘和悲剧主题的深远内涵。
结构主义方法强调对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认为文本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意义来自于文本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等主要人物构成了叙事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
同时,这些人物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悲剧,也体现了作品深刻的悲剧主题。
通过结构主义方法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层次感。
作品以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为起点,通过遇见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等人物,逐步展开西行取经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徒四人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实现了五圣成真的目标。
这一叙事结构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苦难和修行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
在悲剧主题方面,《西游记》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面临着种种困境和磨难,如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唐僧被妖怪捉走等。
这些悲剧性的事件不仅推动了叙事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生中的无常和苦难。
这些悲剧也展示了人物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敢和坚持,从而赋予了作品以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以结构主义方法为指导,对《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进行深入解读。
通过对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将揭示这部古典名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二、《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叙事结构之精妙,情节之丰富,人物之鲜明,都为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解读。
从整体结构上看,《西游记》采用了典型的“英雄历险”模式。
名著阅读(二)
名著阅读(二)17.小说家根据创作的需要或审美的设定,采取不同角度讲故事,其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请从下列备选作品中选择一项,从叙事视角上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备选作品:《简·爱》《我是猫》《变色龙》示例一:《简·爱》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简·爱》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所思所想,更加成功地塑造了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形象,表现了她对于自由独立与爱情的勇敢追求。
作者通过描写“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让读者清楚地掌握了事情发展的线索,了解简·爱的所思所想,以及作者强烈的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示例二:《我是猫》以自称“咱家”的猫作为叙事的主体,从动物叙事视角讲述日本明治时期以知识分子苦沙弥及其周围人群为缩影的社会众生相。
这是一只不甘寂寞的猫,对于它见到和听到的人和事,又总是要从其“猫”的角度来揣度人的心理,从“猫”的立场发表一番见解和议论,观人所不能观,言人所不能言,通过猫的视角的介入和猫的议论的掺和,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性。
示例三:《变色龙》中叙事者全知全能,通过这样的叙述可以清晰有效地传达出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与故事发展有关的信息。
如新闻镜头一般的冷静视角,客观记录了奥楚蔑洛夫在“无知无畏”“既知无耻”之间不停变化脸谱的荒唐嘴脸,叙述者没有任何态度流露,然而事实胜于表态。
像这样的摄像式视角具有较强的逼真性和客观性,能引起很强的悬念。
18.学校举行名著活动,从下列活动中选择一个参加。
(1)名著活动系列1——经典诗歌我来诵运用下列朗读技巧,仿照示例,为你选择的诗设计一个朗读脚本。
【朗读技巧:重音、停连、节奏、语速等】示例:《沁园春·雪》朗读脚本:开篇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以沉稳大气之声高唱而入,语速缓慢。
“冰”“万”“雪”三字重读,“飘”字延长,向听众铺展开茫茫北国白雪飘飘的景象。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1、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为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圈点批注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2、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3、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般是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4、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
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2、以默读为主。
3、眼睛的视域要宽。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纪实作品的阅读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名著阅读设计及实例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名著阅读设计及实例摘要:随着中考名著阅读分值的增加和名著阅读考查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名著阅读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一线教学迫切需要基于现存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推动并促进名著阅读从粗放式走向精耕细作的深度学习之专题探究。
以《简·爱》为例,通过专题探究设计与实施,可以让学生达到深知阅读方法、深培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目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名著阅读;专题探究;《简·爱》自名著阅读被纳入中考范围以来,试题分值逐渐增加,考查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促使名著阅读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研究近三年重庆市中考名著阅读考查方式及考查内容可以发现,目前的名著阅读考查涉及的大多是重要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分析等。
在这样的导向和中考压力下,当前名著阅读教学势必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名著阅读试题化。
教师将名著内容高度浓缩后灌输给学生,甚至直接将网络上或辅导书中的现成内容教给学生去复习,通过展开海量的试题训练应对中考名著试题。
二是名著指导随意化。
有些教师或不读名著,或泛泛阅读名著,名著阅读教学淡漠化、随意化,自然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致使名著阅读效率低下,名著阅读指导沦为“皇帝的新装”。
三是名著阅读教学浅层化。
绝大多数教师从根本上缺乏对名著阅读价值取向的整体把握和细部研究,面对庞大的整本书阅读内容,找不到恰当的教学切入点,缺乏适切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流于表演展示、思维导图等形式化的方式,对名著的领悟与解读人云亦云,停滞于浅层化。
以上现状和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不读名著或伪读名著,对名著内容不熟悉,更缺乏研究。
于是,在整体框架上,难以帮助学生建构名著内容体系,明确名著的价值取向;在局部精华上,难以抉择在何处生发,以及如何展开细读与鉴赏。
显然,就名著阅读教学现状看,适时推动并适当改善名著阅读教学,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需要致力思考并解决的核心问题。
以名著阅读专题探究为抓手,展开深度学习,可以很好地推动教师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指导学生在已有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读“透”名著,读“活”名著,读“用”名著。
以阅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
以阅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
经典名著有着深刻的文学思想内容,读者要想多层次地领会、消化并加以利用,就必须学会摘抄和做笔记。
以下是一些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
一、摘抄
1. 在具体场景中:应在抓住关键细节的基础上,摘抄人物说话、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他要点,这样有助于开拓想象空间。
2. 在文学技巧上:要注意作者隐含的文学技巧,重要的句子和叙事方式可以摘抄下来,以便以后加以研究分析。
二、笔记
1. 从文章中全面抓住文学思想和文学技巧,相关细节可以用自己的话简短地描述出来,也可以用引用的形式写下原话,以便以后回忆和查资料。
2. 要记录下读书时觉得有趣的地方,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写下来,有利于以后的分析和研究。
3. 同时,要熟悉作者的背景、行文风格等;熟知其他人对该作品的批评观点,可以把自己的见解融入到笔记之中,拓宽自己的思路。
以上就是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作品中的精神美,深度思考作品,从而更加理解作品,增强文学素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者地位及其作品在海内外的流传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2、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了解圈点和批注,并能运用到读书过程中;3、运用圈点和批注,初步阅读《骆驼祥子》片段,感知祥子形象,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介绍《骆驼祥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习圈点和批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老舍(1899~1066)字舍予,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人,著名作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
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一。
2、《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
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
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二、主题思想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纯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三、主要人物形象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身上反映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2、虎妞: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具有双面性。
一方面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3、刘四: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性格刚强,残忍霸道,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作文指导——《童年》名著阅读与场面描写
二.注意运用“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中,不仅要注意写好“点”,还 要注意“点面结合”。“面”就是对整体情 况的概括。前面《拔河比赛》中“‘加油加 油!’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助威声,这是我们四年 级的同学正在紧张地进行拔河比赛。以及 “这时,操场上又响起了阵阵喊声。”都是 对整个场景的概括描写。有了这样的描写, 拔河比赛的场面就是显得更加的热烈了。
双方大约僵持了七、八秒钟,四二 班同学齐心合力,迸发出一股巨大的力 量,猛地将绳子拉了过去,红色的标志 一下子过了河界。随着裁判的哨声一响, 四二班的同学扔下了绳子,全都跳了起 来。“哦,我们赢了!我们赢了!”一 旁助威的同学也跑了过来,大家抱在一 起又喊又跳,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我们来找一找,哪些地方属于场 面描写?
“靠边点!靠边点!”只见王明拎着一个 大拖布走进教室里。他拖地面最认真,挥动着 湿淋淋的拖布,把地面擦得干干净净。张芳同
学负责摆桌椅,你看,她摆的桌椅横看一条线, 竖看一条线,谁见了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卫生委员让我擦玻璃,我拿起抹布登上窗台, 就开始一下一下地擦。刚下过雨,玻璃上有许 多小泥点,擦起来可费事啦。我先用湿抹布擦, 又把干抹布裹在手指上,擦拭窗框的四周。嘿, 那泥点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透过明亮的玻璃 窗,看见校园里的小树正在向我点头笑哩!
三.注意抓动态的场景来写
活动或比赛都是人来参加的,而且都是动 态的,因此,场面描写就要重点描述人物的活 动情况,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 反映“点”或“面”状态,从而使人了解整个 活动或比赛情况。
在描写事件发展,活动过程的时候,还要 注意将人物的活动情况,包括语言、动作、神 态以及心理活动进行相应的描写,这也是写好 场面的一个方面。
拔河比赛
“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 片助威声,四年级的同学正在紧张地进 行拔河比赛,有四一班对四二班。比赛 刚一开始,四一班先发制人。只见他们 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使足了劲,双手紧 握绳子,身子往后倾,双腿用劲蹬着地。 四二班的同学没有防备,绳子一下子移 过了中点,向四一班慢慢移动。这下, 助威加油的同学们忍不住了,呼喊声一 阵高过一阵。“四二班加油!四二班加 油!”他们一边跺脚,一边挥舞着拳头, 仿佛自己也是参赛的队员。
西游记的叙事手法
西游记的叙事手法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瑰丽的神话世界和强烈的叙事张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是其广受好评的关键之一。
一、借物言志突出主题
《西游记》叙事手法的一大特色就是借物言志,通过描写主人公和各类神仙妖怪的形态特征,来渲染主题。
例如,孙悟空的形象相信是最受读者喜爱和认可的。
从最初长得丑陋、性情暴躁,到后来的绣花鞋、金箍棒、七十二变等,孙悟空的形象愈加鲜活,也让读者意识到这本书中追求的是不断超越自我、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东西。
二、环环相扣构建情节
《西游记》以极富创意和想象力的手法将人物、时间、地点及各种事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地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情节。
在小说的描写中,情节不仅是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还带有隐喻,使人在读懂情节的同时,同样收获了深刻的思想启示。
三、主旨突出,反复升华
在小说中,作者再三强调人间最可贵的是人性,而这是要求人类表现出“诚敬”、“礼义”、“廉耻”等美德的,要求人类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的良好传统,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谐社会的目标。
是以形形色色的人物为脉络,构成主线,不断升华而揭示主题,故受到广泛的关注。
四、富有变化的叙事语言
《西游记》的叙事语言非常丰富多样,它充分运用了口语化的描写
手法、音韵俱佳、效果显著的修辞手法、充满想象力、富有调侃的语
言组合等,让读者阅读时能够感觉到叙事语言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充
分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总之,有了这些叙事手法的配合,小说才得以丰富无比。
《西游记》这本作品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瑰丽的神话
世界和强烈的叙事张力,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层次价值观。
名著的阅读方法
名著的阅读方法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于读者来说,如何正确地阅读名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名著的阅读。
一、了解背景与作者在阅读名著之前,了解背景和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二、注意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其核心。
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等方面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同时,要关注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转折,分析其中的冲突和发展,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支线。
三、注重细节与意象名著的细节与意象往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名著时,要注重抓住细节和意象,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隐喻、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掌握文学技巧与风格名著往往以独特的文学技巧和风格展现出来。
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掌握作者的文学技巧和风格,如描写手法、叙事结构、语言运用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名著的艺术魅力。
五、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名著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是一个有益的阅读方法。
通过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名著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
可以从题材、风格、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名著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异同。
六、与他人进行讨论与交流阅读名著不仅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听取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可以组织读书会、参加文学讲座等形式,与他人共同探讨名著的内涵和意义。
七、反复阅读与思考名著往往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在初次阅读后,可以多次回顾和反思,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可以逐渐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用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边城》
用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边城》懂点叙事学,再来读《边城》作为一曲人性美的田园牧歌,《边城》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进入江苏高考语文文科附加名著目录后,它更引起高中生的广泛阅读。
为达到阅读有效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泛读精读都是方法,但本文想以叙事学的叙事性要素为切入点,从叙述话语的时间、意象、叙述内容的结构等方面对《边城》作一些导读分析,以便更好帮助学生总体把握文本,阅读理解这部作品。
一、时间第四章是倒叙,回忆两年前的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和二佬就是这时候认识的,第五章回到现实中,但在其中又插叙了翠翠对第二个端午节的回想,也表明翠翠心中想着二佬,而且大佬也是出现在这个节里,再往后就是本文时间的序列与故事序列就一致了,在最后一章中又补叙了杨马兵追翠翠妈的事情。
“叙事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把自然时间人文化的过程,叙事作品所描写的某些独特的时间刻度,也受到非常深刻的人文化了。
这里所讲的独特的`时间刻度,在中国作家笔下经常采用的是:生日和节日,他们把节日视为人类与天地鬼神相对话,与神话,传说,信仰,娱乐相交织的时间纽结。
”[1]《边城》的叙事过程正是这样,与端午节息息相关。
翠翠与二佬的爱情故事集中在春夏季节,而高潮往往是端午节这些天,没有这个节日,他们不会相识、相爱。
第一次端午节,描写翠翠看龙舟赛,结果与爷爷走散,正好遇见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傩送派人将翠翠送回家,两人在相处中彼此产生了朦胧的好感;第二次端午节,翠翠不能忘记上个端午节遇见傩送的事,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上去看赛龙舟,后遇大雨,为避雨,祖孙两人到船总顺顺家,没有见到傩送却遇上了大佬天保,这就为日后兄弟两个唱歌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端午节场景出现时,翠翠听闻傩送要娶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女儿。
这对翠翠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她对傩送的爱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生长了。
作家通过这三个相似的端午节场景巧妙记录了翠翠与傩送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
南通2010届三模卷就出过关于三次端午节的题目。
文学名著中的叙事技巧与文体形式分析
文学名著中的叙事技巧与文体形式分析1. 引言在文学创作中,叙事技巧和文体形式是作品表达和传递内容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究文学名著中的叙事技巧和文体形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文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名著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运用到的叙事技巧和文体形式。
2. 叙事技巧2.1 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以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起伏。
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以第一人称自述他与荣府、官场等各种环境下的奇遇和体验。
2.2 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由一个旁观者或故事讲述者来描述事件,并对角色进行客观描写。
这种方式常用于展现多个角色之间关系复杂的情节发展。
例如,《傲慢与偏见》以第三人称叙事,透过讲述者的视角展现了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误解和爱情发展。
2.3 反转叙事反转叙事指在故事中出现的意外或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
通过这种技巧,作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加强作品的戏剧性效果。
例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经常使用他独特的推理能力进行反转叙事。
3. 文体形式3.1 小说小说是最常见且广泛流传的文学形式之一。
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环境和事件来塑造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
不同类型的小说有着不同的文体特点,如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
3.2 散文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灵活的文字表达方式,更注重对情感和思想的精细描绘。
散文多以散发个人感悟或抒发心情为目的,具有比较宽松和灵活的文体特点。
3.3 诗歌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特点的文学形式,通过形象艺术与语言的优美结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类型的诗歌有着不同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4. 文学名著案例分析4.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写贾宝玉及其家族命运起伏为主线。
该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方式,通过贾宝玉视角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个人命运的压迫和影响。
叙事类与非叙事类的名著阅读教学比较
说明这本写生活话题和历史话题 的书,是一本“非虚构”[湘且流露出 真情的书。所以教学上,想方设法 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故事”或
“已知信息”同文本“联结”起来㈣,
以达到真正理其中深奥道理的 目的。
三. 教学模式比较 1.《红楼梦》教学模式 作为长篇叙事作品,《红楼 梦》的内容和结构均具有“整体 性”特点。故在教学模式上,笔者 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环环相扣的 “四个阶段”:通读质疑-精读答 疑T研读解疑T重读表达国。 2•《蒙田随笔》教学模式 作为选集型的书籍,《蒙田随 笔》虽然由各自独立的单篇文章 组合而成,但在思想、编排和布局 上,所有单篇仍与整体存在着或 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基于此,笔者 在执教《蒙田随笔》时采用了如下 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精读单篇, 提出疑惑T联读多篇,寻找异 同T回文验读,归纳总结成果 展示,探究升华。 四. 结语 上述比较,侧重于分析文类 乃至具体文本教学之间的差异, 至于作为名著阅读教学的共通之 处一如“学生学习动机”[叭“教 师教学方法”洌、“高中和高校名著 阅读教学之异同”㈤、“名著与名篇 阅读教学之异同”削等等,或者是 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 用一括语言[叭思维凶、审美 叭文化[34]等侧基本上未涉及。另
一 教学 . 设计比较 《红楼梦》和《蒙田随笔》的阅 读都属于高难度的阅读行为,其 对“考试至上主义”回背景下课业 压力大的高中生来说,仅“阅读时 间跨度大”蚀就是一个不小的挑 战。故此,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必 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使整个 阅读活动顺利开展。 1.《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篇幅长、内容博,学 生大部分阅读活动只能在课余时 间进行,故课外阅读是每周一课 时教学安排所应考虑的首要因 素。教学方案的设计为:第一阶段 通读全书(7周),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完成教师制作的“每日学案”表 格(含阅读章节、日期、时长、内容 概述、好词佳句积累、阅读感悟、 疑惑之处)填写;第二阶段精读部 分(2周),以问题解答的方式进 行;第三阶段研读质疑(3周),以 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第四阶段 评价交流(1周),学生将自己的阅
巧用学生读书笔记 激活名著导读教学——“《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指导”教学实录
教学案例巧用学生读书笔记激活名著导读教学■贾厚明[理念阐释]这节关于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读后指导课,其个性化之处在于全课基于学生读书笔记实施教学,并努力寻求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语言,在积累品析中建构;方法,在迁移学用中内化;情怀,在连通比较中厚植。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并做了6篇读书笔记。
谁来解读一下这个书名的含义?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要点回顾师:《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因此,阅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事实。
(板书:把握事实)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名著事实的把握情况。
(一)人物竞猜师:《红星照耀中国》里记录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领袖将领,小到普通老百姓。
我们来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
老师从同学们的读书笔记里选了一些大家摘抄的佳句,我点出句子,你们来竞猜!我们采取抢答的形式。
开始!(媒体显示)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出自姜心语笔记)生1:毛泽东。
那个新来的将官,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这窟窿应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
(出自吴雨荞笔记)生2:徐海东。
师:徐海东唇齿间的窟窿从何而来?生3:(他)骑马时马受惊撞到树上导致的。
他是中等身材,却是十分雄赳赳,所以当他走到我身边,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就吓得我眼睛一眨。
(出自吴明菲笔记)生4:邓发。
师:你怎么知道是邓发的?生4:我从“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这句话知道的。
师:这人特别有力量。
他是地下工作者,国民党曾悬赏五万要他的首级!然而他丝毫没有龙钟的老态,跟他的同寅谢觉哉一样,他有着轩昂有力的步态,明亮而愉悦的眼睛,一双曾在长征中使他爬过很多高山,兼职编辑崔智博E-mail:*****************——“《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指导”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渡过很多大河的健腿。
呼啸山庄叙事手法
呼啸山庄叙事手法
名著《呼啸山庄》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呼啸山庄》前后共叙述了三十一年的故事,艾米莉打破了当时常用的平铺直叙、直线叙述模式,创造性地采用了当时罕见的“时空倒错”的多角度叙述方法,从几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故事从中间年的冬天开始叙述,然后故事情节朝两个方向发展:一边是过去——倒叙,一边是未来——顺叙。
这种“时空倒错”的多角度叙述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读名著的方法
读名著的方法
首先,要有耐心。
名著往往篇幅较长,情节复杂,需要花费较
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放慢节奏,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感受每一个情节,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其中
的内涵和情感。
其次,要有批判性思维。
名著往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人性、
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思考,对书中的观
点和观念进行分析和思考,不盲从不偏听偏信,要有自己的判断和
看法。
另外,要注重背景了解。
很多名著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
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了解这些背景对于我们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背
景等,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此外,要注重情感共鸣。
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能
触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
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
地领会作品的魅力。
最后,要有交流分享。
阅读名著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但如果能
与他人分享交流,会让这种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可以和朋友、同学一起读同一本名著,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可以开阔自
己的视野,也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作品,领会作品的多重意义。
总之,阅读名著是一种需要耐心、批判性思维、背景了解、情
感共鸣和交流分享的过程。
希望以上方法能对你在阅读名著时有所
帮助,让你更好地领略名著的魅力。
叙事类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叙事类名著阅读方法指导本学期的课本为同学们精选了三部著作,其中《朝花夕拾》是散文,《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小说,它们都是叙事类文学作品。
下面就结合这三部著作,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叙事类文学名著。
一、思考主题拿起一本书,我们首先关注的一定是情节。
然而,在大致了解了情节之后,我们便应该在此基础之上,思考整部小说或者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如,《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在读完整部集子里的散文之后,我们便可思考,作者描写他童年的一些往事,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主题?通过阿长对我无私的关爱,藤野先生对我不倦的教诲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对爱的赞颂;而从《五猖会》里孩子的失望,《狗•猫•鼠》里正人君子的描写,可以读出对伤害人天性的道德和制度的批判,总结起来,它的表达核心就是对爱的称颂。
二、感受人物人物是在阅读中和情节同等受关注的要素。
人物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要素。
经典作品塑造的人物通常都具有令人难忘的性格特点。
感受人物主要从他的性格特点和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着手。
例如《骆驼祥子》里的祥子。
读完整部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有着底层人的朴实和坚强,以及对平稳安定生活的向往。
然而,社会却慢慢地把他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全部消除、破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内心里的自私与脆弱便暴露出来,这导致了他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这样,一个性格丰富的城市贫民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围绕在祥子周围的人物,也各有特点。
虎妞的霸道和丑陋,刘四爷的自私,小福子的纯洁善良,共同组成了一幅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
三、赏析手法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或者任何一种文学文类,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表达手法。
而经典作品,在手法方面,更是别具匠心。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里有大量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也是很多外国小说的特征:善于在心理描写里展现人物的性格。
同学们在阅读时,便可细心体会心理描写的细腻与真实。
例如保尔一个人思考人生意义的那一段,它从保尔的角度,回忆了自己度过的岁月里经历的一切,反复揣摩人生究竟应该把意义放置在哪里,它让我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个革命者如何选择这条道路,以及他在选择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犹豫,从而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题。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案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导读教案设计【教学分析】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西游记》应该非常熟悉。
可是他们大多只是对人物基本了解,对故事情节大体熟悉,而对《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等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欣赏,提高其文学修养。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以重要人物的解读和片段的赏析带动学生对整部小说的阅读;通过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借助叙事学中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人称等方面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的趣味。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解读主要人物;通过人物的解读、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通过人物的解读和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导读设计:一、整体感知,全面了解1.介绍你了解的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2.作家补充介绍。
吴承恩出身在一个小商人家庭。
“性敏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观)之风。
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人物志》)。
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中,直到45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地方官学选送国子监学习的生员)。
60多岁时,因家贫母老,无以赡养,谋了一个浙江长兴县丞。
由于不愿向上司折腰,不久又拂袖而归。
晚年写了《西游记》。
其他诗文著作很多,死后大多散失了。
后来,他的亲戚邱正纲收集他遗存的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
3.成书情况补充介绍。
《西游记》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
叙事风格探索:名著中的叙事技巧分析
叙事风格探索:名著中的叙事技巧分析引言叙事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承载着作者的创意和故事的发展。
不同的作家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因此名著中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
本文将探讨几本影响深远的名著,并分析其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与手法。
1.《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一部风靡全球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马尔克斯巧妙地运用了非线性时间结构和代际传承等手法,通过描绘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一个奇幻而超现实的世界。
2.《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巨匠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运用了多视角叙事和描写战争场景的生动细节等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3.《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冒险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故事。
该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直接参与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当中,加强了读者对主角遭遇和情感变化的共鸣。
4.《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著名爱情小说。
这本小说以女性视角展示社会风气、阶层观念和婚姻制度等问题。
奥斯汀通过巧妙地运用对话和描写人物细节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错综复杂而又浪漫迷人的恋爱过程。
5.《1984》《1984》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反乌托邦小说。
在这个架空的世界中,奥威尔精细地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细节和恐怖现实。
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视角叙述,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压迫与恐惧,还对人类自由意志及思想审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论名著中的叙事技巧是作者展现故事情节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和《1984》等名著中运用的不同叙事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们所传达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
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与叙事手法
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与叙事手法在名著中,故事情节的构建和叙事手法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叙事手法的运用,作家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情感的共鸣,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本文将以几本经典名著举例,探讨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的运用。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斯坦达尔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低贱出身的青年朱尔当上牧师助理,通过勾结上层社会成功攀爬阶梯的故事。
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以客观的视角展示了朱尔的心理和行动。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读者可以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而情节的展开则通过情节交叉和反转的方式,保持了故事的紧凑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部伟大作品。
小说主要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堕落和虚假。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通过叙述者尼克的视角,让读者深入了解盖茨比的真实感受和挣扎。
故事情节的设计将盖茨比的爱情、财富和社会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妄想。
这种叙事手法增强了读者与故事角色的情感联系,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爱情小说。
小说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为视点,通过她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社会对阶级和财富的偏见,以及爱情的冲动和人性的复杂性。
叙事手法上,则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即只展示主角伊丽莎白个人的视角和经历。
这种叙事手法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伊丽莎白的情感之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她的心路历程。
除了以上几本名著,还有许多其他著名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闻名。
例如,《1984》以压抑的社会主题为背景,通过主角温斯顿的视角,展示了权力的无处不在和个体的抵抗精神。
《堂吉诃德》则以讽刺和幽默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堂吉诃德追求理想,不顾一切地追逐风车的故事。
总的来说,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相辅相成,共同贡献了作品的魅力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类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本学期的课本为同学们精选了三部著作,其中《朝花夕拾》是散文,《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小说,它们都是叙事类文学作品。
下面就结合这三部著作,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叙事类文学名著。
一、思考主题
拿起一本书,我们首先关注的一定是情节。
然而,在大致了解了情节之后,我们便应该在此基础之上,思考整部小说或者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如,《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在读完整部集子里的散文之后,我们便可思考,作者描写他童年的一些往事,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主题?通过阿长对我无私的关爱,藤野先生对我不倦的教诲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对爱的赞颂;而从《五猖会》里孩子的失望,《狗•猫•鼠》里正人君子的描写,可以读出对伤害人天性的道德和制度的批判,总结起来,它的表达核心就是对爱的称颂。
二、感受人物
人物是在阅读中和情节同等受关注的要素。
人物是理解的关键要素。
经典作品塑造的人物通常都具有令人难忘的性格特点。
感受人物主要从他的性格特点和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着手。
例如《骆驼祥子》里的祥子。
读完整部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有着底层人的朴实和坚强,以及对平稳
安定生活的向往。
然而,社会却慢慢地把他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全部消除、破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内心里的自私与脆弱便暴露出来,这导致了他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这样,一个性格丰富的城市贫民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围绕在祥子周围的人物,也各有特点。
虎妞的霸道和丑陋,刘四爷的自私,小福子的纯洁善良,共同组成了一幅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
三、赏析手法
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或者任何一种文学文类,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表达手法。
而经典作品,在手法方面,更是别具匠心。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里有大量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也是很多外国小说的特征:善于在心理描写里展现人物的性格。
同学们在阅读时,便可细心体会心理描写的细腻与真实。
例如保尔一个人思考人生意义的那一段,它从保尔的角度,回忆了自己度过的岁月里经历的一切,反复揣摩人生究竟应该把意义放置在哪里,它让我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个革命者如何选择这条道路,以及他在选择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犹豫,从而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的主题。
四、品味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
经典作品是处理语言的顶尖范例。
《骆驼祥子》把充满“京味”的语言生动地呈现给我们。
老
舍化用北京市民通俗浅白的口语,又在这种通俗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创造出简单干净、鲜活纯熟的语言;而《朝花夕拾》的语言则体现了一种随意性、追求“原生味”的语言趣味。
正如鲁迅自己曾说过,如果把只隔一层薄板壁的邻居的高声的谈话记录下来,删除了不必要之点,是可以成为很传神的文学语言的。
透过这种保留生活语言的原生态的风格追求,更好地实现与读者平等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