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专项课题研究工作组,研制、形成了较完善 的政策、制度和相关实施方案。
加大各项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师
的新课程培训,使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有了
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积极开展资源建设,补充教学设施,为新
课程实验创造有利条件。
2、积极发动,广泛宣传,努力 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通过广播、 电视、报刊等途径向社会宣传实施新课程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和学生做好新课 程的宣传和介绍工作。
5、教师积极支持,学生普遍欢迎, 教学活动出现新气象。
调查问卷显示:74.1%的教师认为普通高中课程 改革很有价值,75.3%的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满 信心,91.9%的教师表示将积极而公开的支持 课程改革,89.6%的教师表示将通过自己的教学 实践来体现新课程。 教师们正在积极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尽快 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商、理解、调整、不断生 成。
关于学生观:
•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权威之下 的被动学习者
•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 合作、交流、反思、批判
关于课程观:
• 教育内容应充分关注学生 的兴趣与生活经验 • 教育内容应与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紧密联系
•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专业支持力量 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课程资源的开 发满足不了新课程推进的需求。 • 政府、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的标准还 没有完全适应新课程的需求。
另外:
• 用于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不 足; • 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问题,编制紧缺问题; • 班额过大,办学条件差。 以上这些本不属新课程自身的问题, 也在课程改革中凸显出来,亟待解决。
研究新课程实施方案,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学生选课 机制。 制定校本教师培训方案,全面实施校本教研制度,鼓励教 师开展全方位的教学研究活动。 研究探索新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标准。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校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心态和热情 不尽相同:部分重点学校持观望或等待的态度,许多办学 条件一般的学校(如农村高中)却有很强的机遇意识和锐 意进取的勇气,其改革力度大,各项工作都比较扎实。
课堂教学活动已经开始出现新的气象:课堂气 氛热烈,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等方式开始在课堂中呈现出来。 学生对新课程普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 认为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选课充满挑战且有助于其未来发展。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遇到的问题
部分地区,包括行政领导认识不到位,还处于 等待、观望的状态; 部分地区对培训工作重视不足,效果不明显, 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缺乏宣传和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正面声音。
Leabharlann Baidu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内部问题:
•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目 前尚不能立即适应新课程的需求,教师感 到有压力,工作量增大。
• 对全面推进农村课程改革,在明确各级教 育部门的责任、调研现状、制定政策和策 略、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面上推广等方 面的问题上有待于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明确 的工作部署。
省级教育部门:规划、组织开发、审 定、指导使用、评估、激励。
实施农村课程的政策与策略
• 收集、开发和整理适合农村的课程 资源,指导农村中小学使用 •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 • 在农村地区实行学区协作教研机制,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3. 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加强 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支持
• 确定学科的核心内容
• 选择有衍生性的教育内容
• 培养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
• 进行蕴含丰富价值观的教育 • 充分反映文化、时代背景 • 反映多元文化的视角 • ……
关于学习观:
实践证明,放任自流、“放 羊”不等于探究和自主学习。学
生应该在教学设计和教师的引导
下,发现问题、探究、合作、交
在课程内容上
切实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 问题 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和 科技进步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学习方式上强调:
独立思考、主动质疑 亲身实践、动手实验 小组学习、相互启发 学会宽容、理解、接纳、反思
…… ……
综观中央8号文件对加强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教育的各方面要求,分析新课程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从改革蓝图设 计到实验操作层面,均系统地体现了它 是以学校为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是贯彻 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抓手。因此,必 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
新课程特别强调:
体现科学发展观,通过课程改革实现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全面渗透,强调实效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体现科学发展观,在课程改革 中实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维目标的确立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 成功 关注每一个教师的成长,帮助每一个教师 成功
1.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启动学校评价的工作。 启动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监测工作。 深化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 建立各省新课程实施状况年度评估报告 和反馈制度。 大力推进中考改革

2.推进农村课程改革
出台《地方课程管理指南》,明确:
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
教育部:指导、要求、评估、激励
在课程标准方面
各学科课程标准均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三方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要求,
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
育之中。
学生评价
思想品德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审美与表现
运动与健康
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 了解、尊重学生 教学设计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
学校评价:
学校领导 发展与规划 制度与管理 教学研究
1、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实验省份的联席 会议制度,定期就管理、教学、评价 等专题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 问题的对策。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宣 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新课程推进的社 会环境。 3、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校 本教研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实施 新课程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 教学过程是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
关于评价观:
注重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成长、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学校 教育质量的功能。
评价不再依赖外在的、权威的、 自上而下的鉴定,强调反思、对话、 调整、共同进入转化过程。
三、当前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和今后的任务
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外部环 境尚未形成:
通过这些调研活动,我们认为普 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启动平稳,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新课程理念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 认同,实验校教学工作秩序良好,师 生积极投入改革。实验工作正在向纵 深发展。
(一)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 主要措施
1、各省(区)普遍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形成良好 的政策环境。
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共 同参与,协调配合,全面动员和部署新课程实验 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对基 础教育新课程的认识
新课程旨在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充满
多元视角的系统工程。它的推
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和建立和谐的教育秩序。
制度创新应围绕着改变
封闭、线性、刚性、自上而
下和过于追求量化的倾向, 而转向科学、民主与开放。
和谐的教育秩序强调 依法治教;强调对话、协
下一阶段推进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要构建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政策环境
一切政策和策略的制定都要体现有利于贯 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有利于新课程的顺 利推进,使之成为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
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舆论环境
政府要有引导改革、促进改革的主流舆论。 既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又要有体现素 质教育精神的坚定立场。
有效协作的前提是教师个
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 力和积极态度。
发展教师的新技能,围
绕新课程的理念反思传统的 教学技能,确立新技能,如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 织研究性学习、开发校本课
程、合作研究等。
关于师生观:
• 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 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无知的学生 的授受关系 • 在新知识和新事物面前,面临的 挑战是同样的,教师敢于在学生 面前说“我不知道”
2、切实体现德育为先, 全面渗透,强调实效
在课程结构上
为保障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在不同年龄段设置了: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
为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现实问题,增
强社会责任感,新课程从小学到高中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含信息技术教育)
走向未来
——转型中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朱慕菊 曹志祥 2004.12
一、课程改革的进展与突破
二、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新课 程的认识
三、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
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展
课程改革的进展与突破
形成了一系列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 建立了一套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推进课 程改革的新机制; 探索了一条全方位加强学校德育的有效途 径; 审定了一批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 目标的高质量的教科书; 形成了一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创 新的课程改革骨干队伍; 建设了一批以大学课程中心为主体的基础 教育课程研究基地
7、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 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的规划,分阶段、 分专题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宣传报道。充分 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 和支持。要做到示范有典型、改革有声音、 问题有对策,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地推进 课程改革。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展
今年9月初,普通高中新课程率先在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进行实验。 9月下旬,我司组成4个调研评估专家 组分赴四省(区)考察普通高中新课程的 实验情况;12月中旬,在海南召开普通高 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此外,我们还 组织或参加了其他各种形式和主题的普通 高中新课程研讨、座谈、交流活动。
校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目标的认识需要在
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
和教科书,真正领会新课程的设计意图。
一些出版社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教材培训不到 位,课前不能按时到书,与教科书配套的练习 册、教参存在质量问题,并出现了完全不配套 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策略
由于新课程实验是分批推进的,使现行课程 与新课程在观念、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同时 并行,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致使一些地 方的领导对深化课程改革信心不坚定,目标不清 晰。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部分地方反弹.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 的时间和经历深刻的变革过程,过于功利地期待 课程改革马上取得理想的结果,也在客观上影响 了对课程改革形势的正确判断。
3、大胆改革,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深化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机制。
建立样本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工作局面。
积极发挥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作用,建立了行政、
教研和科研密切配合、协同攻关的工作机制。
建立并逐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深入开展教
学改革和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各校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策略和措 施,力求全面贯彻新课程实施要求。
流、解决问题。
从内容的选择、教学设
计,到学习方式,都以学生
的发展为中心
关于教师发展观:
教师应在改革过程中形成 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自觉地将改 革目标与道德目标结合起来。
辨别为了生存的职业和为 了理想的职业的区别,理解改 革目标与道德目标的关系,抵 制功利性目标的诱惑。
协作能力是教师专业 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而

开展中小学教研员的国家级研修工作,全面 提高教研员参与并指导新课程实施的各项能 力。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84个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

地,以点带面,加快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步
伐。
4、成立国家和省两级教学专业指导委员 会。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在课程改革 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5、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培植典型, 加强示范,全面提升地方课程建设能力。 6、加快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使教师教育 符合新课程的需求。鼓励和动员大学的 专业人员全面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成为重要的专业支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