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脂肪烃教案
第一节:脂肪烃学案
高二化学1100×0.13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学案一、烷烃和烯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
通式:(n≥1)(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n≥2)乙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子中6个原子在上,键角约为。
2.物理性质(1) 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相对密度;(2)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
(3)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 烃的密度比水,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基本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2) 加成反应;(3) 聚合反应:下面是我们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乙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②乙烯和溴的反应:③乙烯和水的反应:④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4.由于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不同,使其在很多性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填写表格加以对比总结。
5.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①CH2=CH—CH=CH2+Cl2→②CH2=CH—CH=CH2+Cl2→③nCH2=CH—CH=CH2→二、烯烃的顺反异构1.异构现象的产生由于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不同。
2.异构的分类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反式结构。
如:顺—2—丁烯:;反—2—丁烯:。
3.性质的异同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例1:对于C F2Cl2(商品名称是氟利昂—12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有非极性键C、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D、是一种制冷剂例 2 :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C.③>①>②>⑤>④D.④>⑤>②>①>③三、乙炔1. 分子中含有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一节 脂肪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第一节脂肪烃 (2)技能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方法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重点炔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难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烯烃的顺反异构1、顺反异构2、形成条件:(1)具有碳碳双键 (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三、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1、乙炔的结构:分子式:C2H2,实验式:CH,电子式:结构式:H-C C-H,分子构型:直线型,键角:1802、乙炔的实验室制取3、乙炔的性质: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1)氧化反应:可燃性(明亮带黑烟)2C2H2 +5O24CO2 +2H2O 易被 KMnO4酸性溶液氧化(叁键断裂)(2)加成反应: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教学过程备注练习写出戊烯的同分异构体:思考以下两种结构是否相同?二、烯烃的顺反异构讲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象。
当 C C 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1、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2、形成条件:(1)具有碳碳双键 (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讲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 cis-),分居两边的为反式( trans-)。
例如,在2-丁烯中,两个甲基可能同时位于分子的一侧,也可能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侧。
投影顺丁烯反丁烯的结构图三、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推测乙炔可能的化学性质小结乙炔的组成和结构1、乙炔 (ethyne)的结构分子式:C2H2,实验式:CH,电子式:结构式:H-C C-H,分子构型:直线型,键角:180 投影乙炔的两钟模型2、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22H2O CH CH Ca( OH)2 (2)装置:固 -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高中化学脂肪烃教案
高中化学脂肪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脂肪烃的结构特点;
2. 掌握脂肪烃产生和性质;
3. 了解脂肪烃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
1. 脂肪烃的结构特点;
2. 脂肪烃的性质;
3. 脂肪烃的用途。
三、教学内容:
1. 脂肪烃的定义和分类;
2. 脂肪烃的结构特点;
3. 脂肪烃的产生和性质;
4. 脂肪烃的用途。
四、教学过程:
1. 脂肪烃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
- 脂肪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三类。
2. 脂肪烃的结构特点(15分钟)
-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烯烃的通式为CnH2n,炔烃的通式为CnH2n-2,其分子都是碳原子通过单、双、三键相连而构成的链状结构。
3. 脂肪烃的产生和性质(20分钟)
- 脂肪烃主要从石油中提炼得到,具有不溶于水、易燃烧等性质。
4. 脂肪烃的用途(15分钟)
- 脂肪烃广泛用于化工、燃料等方面,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实例;
2. 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六、教学评价:
1. 提问回答;
2. 课后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脂肪烃的结构特点、产生和用途,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脂肪烃的性质教案
专题3 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一课时脂肪烃的性质【学习任务】1、了解烃、脂肪烃的概念﹐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2、掌握烃的分类标准、烷、烯、炔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3、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概念【学习准备】1、烃是如何分类的?根据结构中有无苯环叁键等不饱和键——_______——烷烃、环烷烃不含苯环————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_________——烯烃、炔烃含有苯环————________2、“西气东输”中的“西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3、用塑料袋将青色的生香蕉密封扎起来就能快点变熟了,是什么原因?【学习思考】1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1、烷烃分子的沸点为什么会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呢?学习活动2:取代反应【实验探究3】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80mLCl2,用灯光照射混合气体,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____________ 被其他_____________ 所取代的反应。
学习活动3:加成反应【问题1】乙烷、乙烯和乙炔能否使溴水褪色? 为什么?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_____(或______ )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__________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练习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①与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Br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与HCl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写出乙炔与溴水、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问题2】CH3-CH=CH2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呢?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当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HX)发生加成反应时,通常H加到含H较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一侧。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吉林省县级优课)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根据烷烃、烯烃的学习,引入一种新的不饱和烃—炔烃。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认识。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重要内容总结,你收获了什么?
思考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增强所学知识的条理化。
【课后作业】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对点训练。
培养学生课后自学能力,加强对课堂学习的重视。
【课后反思】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炔烃的定义,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实验原理,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被氧化,燃烧反应,和加聚反应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学生在练习本完成,给小组派代表在小黑板完成,展示给大家。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推测炔烃结构特点、通式以及化学性质等。
板书:(二)炔烃
1.定义:
2.官能团:
3.通式:
4.化学性质:
提问:将板书内容补充完整。
培养学生类比的推理能力。
【课堂练习】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训练。
独立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Βιβλιοθήκη 题的能力。整理: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检验装置
脂肪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节脂肪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3、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1、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2、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教学重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
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一、烷烃(alkane)和烯烃(alkene)1、结构特点和通式:(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通式:C n H2n+2(n≥1)(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通式:C n H2n (n≥2)[思考与交流]学生阅读表2—1和表2—2:分别列举了部分烷烃与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请你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以分子中碳原子数为横坐标,以沸点或相对密度为纵坐标,制作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的曲线图。
通过所绘制的曲线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投影]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表2-2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动手]绘制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曲线图:[投影结果]思考与交流(1) P28碳原子数碳原子数与沸点变化曲线图沸点-200-10001002003004001357911131517烷烃烯烃碳原子数与密度变化曲线图碳原子数相对密度0.10.20.30.40.50.60.70.80.91357911131517烷烃烯烃[总结]烷烃和烯烃溶沸点变化规律: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2.1《脂肪烃》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一节脂肪烃教学目的:12质。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教程:一、烷烃和烯烃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思考与交流]P28完成P29图2-1结论:P292、结构和化学性质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与交流]P29化学反应类型小结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
得出结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思考与交流]丙稀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导学在课堂P36[学与问]P30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 完成课本中表格[资料卡片]P30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 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P32思考: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CH 2=CHCH 3 B CH 2=CHCH 2CH 3 CCH 3CH =C(CH 3)2 DCH 3CH =CHCl答案:D 三、炔烃 1)结构: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CaC 2+2H 2O Ca(OH)2+C 2H 2↑ 实验装置: P.32图2-6 注意事项:a 、检查气密性;b 、怎样除去杂质气体?(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c 、气体收集方法—C —C —H HH H CH 3 CH 3 —C —C —HHH H CH 3CH 3 第一组CC =HHH 3C CH 3 C C =H HH 3CCH 3第二组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室制的乙炔为什么会有臭味呢?(1)因电石中含有 CaS、Ca3P2等,也会与水反应,产生H2S、PH3等气体,所以所制乙炔气体会有难闻的臭味;(2)如何去除乙炔的臭味呢?(NaOH和CuSO4溶液)(3)H2S对本实验有影响吗?为什么?H2S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与溴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因而会对该实验造成干扰。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教育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教学设计————————————————————————————————作者:————————————————————————————————日期: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知识前后的联系,挖掘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横向比较、根据事实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材把三类结构不同的脂肪烃放在一起,不是简单的重复代表物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同系列物质的叙述方式,而是具有以旧带新、比较归纳、螺旋上升的特点,并且三类烃的学习各有侧重。
首先,通过“思考与交流”的两个表格复习烷烃和烯烃的部分物理性质(主要是沸点和相对密度),第二个“思考与交流”则从分类的角度让学生复习烷烃和烯烃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取代、加成和加聚反应),再以“学与问”引导学生从分子结构特点、代表物和主要化学性质等方面对烷烃和烯烃进行比较,目的是巩固必修2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强调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比较、归纳方法在有机物类别学习中的重要性。
其次,突出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通过对比顺、反-2-丁烯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使学生了解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炔烃的介绍则比较全面,先是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入炔烃的概念,然后提供代表物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除杂)及性质实验的有关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通过学与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炔烃的结构特点,并与烯烃作对比。
对于三类脂肪烃的来源及用途则通过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让学生自主阅读、巩固。
建议:1、教师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每一环节学习前应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结束时要有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小结。
2、结合球棍模型或计算机演示顺反异构体的空间结构,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3、乙炔的学习可以从结构出发,围绕“实验证明乙炔的不饱和性”这一主题,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实验进行整合教学。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已经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2.能力目标:(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烯烃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难点: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正确书写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已经一年之久,所以对已学过的乙烯知识已经大多忘却,仍然必须重点复习,要帮助学生将乙烯的结构性质知识迁移到烯烃。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脂肪烃》的教材内容,初步把握各类烃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了解乙炔的制取方法,并填写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内教学,课前准备好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用品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通过抽查各层次的学案,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引入烃的有关概念,引入新课。
(见PPT)(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宁 夏县级优课)
“烯烃”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烯烃是烃的一种重要代表物,以烯烃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该节内容既是有机化学核心知识的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后续有机物的知识基础和方法理论基础。
化学2中已经介绍了烯烃的代表物乙烯,为了避免重复又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本节采取了“复习与提升”的设计策略。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在必修2初步学习了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对本节内容烯烃的组成结构及性质有一定的认识,故教学时采取复习回顾——拓展延伸的方式。
在方法能力方面,学生在在上节课系统学习了脂肪烃中的第一类物质烷烃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一类物质组成结构及性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适时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储备和方法基础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并得出结论,为后续学习有机物的性质奠定方法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烯烃的结构特点;2. 了解烯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3. 能以典型代表物乙烯为例,理解烯烃的化学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 掌握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2. 通过将乙烯的结构性质迁移应用到烯烃的结构性质,提升演绎思维、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生活中的“烯烃”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2. 通过闵恩泽先生与催化剂的故事,体会科学发展的漫长与艰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烯烃的结构特点;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烯烃的加成反应。
五、教学流程(一)引入[视频]水果催熟的方法[提问]视频中提到了一种水果的催熟剂——乙烯。
乙烯含有哪种官能团?它属于哪一类物质?(二)烯烃的组成及结构[学生活动]复习讨论,完成乙烯的①分子式②最简式③结构式④电子式⑤结构简式⑥空间结构[小结]1.分子组成及结构①分子式C2H4 ②最简式CH2③结构式④电子式⑤结构简式⑥空间结构:平面四边形[思考]1)乙烯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键角?2)丙烯(CH3CH=CH2)分子中至少有多少个原子共面?至多有多少个原子共面?3)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的通式?(三)物理性质[讨论]结合烷烃的物理性质,类比分析烯烃的以下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目变化的递变规律:①沸点②状态③相对密度[小结]2.物理性质①沸点:a.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烯烃的沸点升高。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天津市省级优课)
环节三: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
【板书】:2.结构和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2】:学生回忆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3】:书写乙烷与氯气生成一氯乙烷的反应方程式,乙烯与溴的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4】
(1)思考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程中分子组成及结构的变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绎归纳教学法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引入
【课题引入】观看奥运圣火视频,引入新课。
师生互相交流
倾听、思考
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环节二:烷烃、烯烃物理性
【板书】一、烷烃与烯烃
1.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1】P28页思考与交流
观察、分析及思考
阅读、深入理解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演绎思维,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重点
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
学习有机化学基本方法的建立
教学方法
式
归纳整理知识
从乙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演绎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性质的差异是结构差异的反映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环节四:知识小结
【归纳小结】:
请同学们分小组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归纳小结,要求语言精炼,要点清晰。
(2)思考乙烯发生加成反应过程中分子组成与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 脂肪烃(第一课时)
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掌握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2、通过分析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有机物的合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三、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四、教学方式讨论、探究法一、烷烃和烯烃1.烷烃的物理性质2.烷烃的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⑵取代反应3.烯烃的物理性质4.烯烃的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⑵加成反应⑶聚合反应5.碳原子的sp2杂化与乙烯的结构二、烯烃的顺反异构1.顺反异构的含义2.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3.顺式结构与反式结构4.烯烃的同分异构体课后作业:1、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哪些试剂的洗气瓶?()A.澄清石灰水、浓H2SO4B. 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C.溴水、浓H2SO4D. 浓H2SO4、酸性KMnO4溶液2、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A.丙烷 B.丁烷 C.异丁烷 D.新戊烷3、光照按等物质的量混合的甲烷和氯气组成的混合物,生成的物质的量最多的产物是()A.CH3ClB.CH2Cl2l4D.HCl4、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C.③>①>②>⑤>④D.④>⑤>②>①>③5、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物叫硅烷,它的组成与烷烃相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C.甲硅烷(SiH4)的密度大于甲烷D.甲硅烷的热稳定性强于甲烷6、下列物质中与丁烯互为同系物的是( )A.CH3-CH2-CH2-CH3 B.CH2 = CH-CH3C.C5H10D.C2H27、下列有机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A.CH3CH3 B.CH2=CH2 C.CH3CH=CH2 D.CH3CH=CHCH38、有二种气态烃, 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这二种气态烃的混合气10mL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各36mL(以上气体均在同温同压下时测定), 试计算并推断这二种烃的分子式以及混合物中二种烃的体积比?答案:1C 2D 3D 4C 5D 6B 7D8、C4H8,C3H6 3:2 或 C4H8,C2H4 4:1。
脂肪烃(示范课教案)
( (课题: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烷烃和烯烃《脂肪烃》(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的物理性质; 2)理解烷烃、烯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掌握烷烃、烯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深化对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图和识图培养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学习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预测推理、归纳总结和信息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要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二烯烃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意图高一我们学习过甲烷和乙烯的知识,我们回顾甲烷、乙烯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回复习 甲烷 乙烯忆已有知识, 旧知结构简式聆听激活学生的 结构特点思考认知结构,为 引入 空间构型 学习后续课 新课化学性质程搞好铺垫。
甲烷乙烯属于烃,甲烷和卤素的取代产物和乙烯与卤素、卤化氢的加成产物属于卤代烃,烃和卤代烃是我们第二章将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甲烷属于烷烃、乙烯属于烯烃,链状的烷烃、烯烃、炔烃都属于脂肪烃,本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脂肪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1节脂肪烃我们首先学习烷烃和烯烃【板书】一、烷烃和烯烃1、物理性质根据表格数据完成图2-1分培养学生观察图表,分析让我们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P28【思考与交流】,析曲线图找出规数据的能力。
以期对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
律巩固烷烃同各组探究任务:思考、回答系列物理性1组:绘制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变化的曲线图,并【归纳总结】烷烃质的递变规总结有关规律;2组:绘制烷烃的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变化的曲线图,并总结有关规律;和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律3组:绘制烯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变化的曲线图,并递增,呈规律性变新课讲解总结有关规律;4组:绘制烯烃的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变化的曲线图,并总结有关规律;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5组:结合表2—1、2—2研究烷烃和烯烃的状态随在状态,由气态逐碳原子数变化的规律;渐过渡到液态、固丰富学生对6组:查阅表中沸点数据,思考碳原子数为多少的烷态。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乙炔》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以乙炔为例,理解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中脂肪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
乙炔是炔烃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物质之一,其结构和性质也是本课时的重要内容。
学好乙炔,不仅可以巩固、理解烷烃和烯烃的知识,而且可以为今后学习苯打好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甲烷、烷烃、乙烯、烯烃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和烯烃在物理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会了较系统地学习某一类烃的方法,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的不饱和烃的性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不饱和烃的性质特点,并且让学生树立“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观。
3、本节内容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乙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和主要用途。
让学生掌握乙炔的制备及其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能和溴以及HCl发生加成反应的主要化学性质。
在介绍乙炔的结构时,充分利用模型,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增强生动感和形象感。
在学习乙炔的性质时,则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
让学生将乙炔和乙烯的性质作对比,通过观察乙烯发生氧化、加成和乙炔发生氧化、加成实验现象中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结论。
使学生了解模型、对比、类推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设计理念:脂肪烃——炔烃这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乙炔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先以小魔术“冰的燃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这部分以制取乙炔为目的在学习其原理之后引导学生探讨实验室制取乙炔的装置图:制取装置、除杂装置和收集装置。
根据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比较讨论乙炔的化学性质。
完成讨论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
最后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炔烃的化学性质。
整个教学过程以讨论归纳和实验为主要形式。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脂肪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一、教学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二、内容结构第一节脂肪烃教学目的: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教程:一、烷烃和烯烃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思考与交流]P28完成P29图2-1结论:P292、结构和化学性质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与交流]P29化学反应类型小结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
得出结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思考与交流]丙稀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导学在课堂P36[学与问]P30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完成课本中表格[资料卡片]P30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H H H CH 3 CH 3 第一组 C C = H H H 3C CH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P32思考: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A CH2=CHCH3B CH2=CHCH2C H3C CH3CH=C(CH3)2D CH3CH=CHCl答案:D三、炔烃1)结构: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CaC2+2H2O Ca(OH)2+C2H2↑实验装置: P.32图2-6注意事项:a、检查气密性;b、怎样除去杂质气体?(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c、气体收集方法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室制的乙炔为什么会有臭味呢?(1)因电石中含有 CaS、Ca3P2等,也会与水反应,产生H2S、PH3等气体,所以所制乙炔气体会有难闻的臭味;(2)如何去除乙炔的臭味呢?(NaOH和CuSO4溶液)(3)H2S对本实验有影响吗?为什么?H2S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与溴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因而会对该实验造成干扰。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乙炔[新课引入]趣味实验视频:容量瓶中放类似石灰石物质,加入水后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用气球收集后,点燃可爆炸。
思考: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获取乙炔?[过渡]这节课,我们将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循着历史的脚步,逐步加深对乙炔的认识。
1836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发现乙炔为碳氢化合物。
[新知学习]1、乙炔是什么样的气体,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出乙炔相关的物理性质。
2、乙炔可以燃烧,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描述乙炔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甲烷、乙烯和乙炔的燃烧现象。
[过渡]由于乙炔制法的限制,它的发现并未引起当时化学家的重视。
1892年加拿大的炼铝厂主发现电石和水反应可以产生乙炔并申请了专利。
很快,乙炔成为当时矿用灯、街道灯、手提灯的燃料。
电石和水反应也是实验室制备乙炔最主要的方法。
播放视频:取几块电石在烧杯中,滴加水,用温度计测量实验温度。
思考:描述实验现象。
(反应剧烈、产生气泡、放热反应)补充: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思考:乙炔本是无色无味气体,臭味从何而来?(电石中含S、P等杂质,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产生H2S、PH3等气体)思考:写出电石(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乙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CaC2 + 2H2O Ca(OH)2 + C2H2装置:固+ 液气仪器:锥形瓶(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收集装置:排水法思考:1、为什么使用饱和食盐水?如何使液体顺利的滴下?2、使用长颈漏斗好吗?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吗?[过渡]1895年,一篇论文指出“乙炔与氧气按1:1燃烧产生的温度可达3000℃,可以加以利用”。
经过6年的研究,炔氧焰诞生。
播放视频:炔氧焰思考:1、乙炔能和空气、氧气反应?能和其他物质反应吗?2、展示乙烯和乙炔的球棍模型,写出乙炔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预测乙炔可能的化学反应(酸性KMnO4、Br2/CCl4、Br2/CCl4、H2、HCl、加聚反应等)。
播放视频: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Br2/CCl4、Br2/CCl4,三个装置中溶液均褪色。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乙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烷烃、烯烃和炔烃是三类重要的脂肪烃,本节是在学习了甲烷和烷烃、乙烯和烯烃之后的第三类烃,也是必修2中没有出现过的一类烃,又是选修5完整学习的第一种有机物。
此前,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和有机物的研究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对常见的有机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也有了初步认识。
在本节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在学习烷烃和烯烃时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是要注意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炔烃与烷烃、烯烃在结构、性质方面的异同,形成较完整的脂肪烃知识网络。
同时加深对有机化学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为后续各章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其中乙炔的化学性质教学,是从乙炔的分子结构分析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方式,观察、分析得出,这样的知识传授方式使乙炔的结构与性质联系起来,从而突出了官能团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乙炔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②从微观结构角度理解碳碳三键加成反应的特点。
③了解乙炔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①应用有机化学的核心思想“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研究乙炔,然后由性质确定用途。
②体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体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乐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操,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认识并改造世界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科素养,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加成反应的特点。
第2章第1节脂肪烃教案
第二章第 1 节脂肪烃课前预习教案一、预习目标1、认识烷烃、烯烃代表物的构造和性质等知识2、认识乙炔和炔烃的构造、性质和制备等知识3、认识烯烃的顺反异构观点、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根源二、预习内容<一)、烷烃和烯烃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联合成,碳原子节余的跟氢原子联合的烃叫烷烃。
烷烃的通式为,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2)2、烷烃和烯烃<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构成的通式为 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2)<3)<3)顺反异构的观点<二)乙炔1、乙炔的分子式,最简式,构造简式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3、乙炔焚烧时,火焰光亮并伴有浓郁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 <1)<2)<3)<三)脂肪烃的根源依据课本 P36 页【学与问】,阅读课本 P35~36,达成下表:石油工艺的比较:工艺原理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常压分利用各组分的 _______不一样石油馏气,_______,,分馏,减压分利用在减压时,____(,馏降低,进而达到分别目的, _>将重油 <白腊)在催化剂作催化裂化用下,在必定的温度、压提升汽油的产量强下,将 ________ 断裂________.又称 ______裂化,使短链裂解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________催化重整提升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芬芳烃三、提出迷惑同学们,经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迷惑,请把它填在下边的表格中迷惑点迷惑内容课内研究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量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3、认识烷烃、烯烃、炔烃的特色构造、烯烃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4、让学生在复习、怀疑、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增添技术,学习重难点: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代替反响2、烯烃的加成反响、加聚反响、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3、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响原理及反响特色二、学习过程研究一:烷烃、烯烃的熔、沸点阅读 p28 思虑和沟通思虑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的关系<a)跟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添,熔点、沸点渐渐,相对密度渐渐;<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c)烷烃的相对密度水的密度。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乙炔》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甲烷、烷烃、乙烯、烯烃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和烯烃在物理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会了较系统地学习某一类烃的方法,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的不饱和烃的性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不饱和烃的性质特点,并且让学生树立“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球棍模型,引导学生掌握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对学生进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教育。
(2)通过乙炔的实验室制备,使同学们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和除杂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球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乙炔的空间结构。
(2)通过实验法使学生掌握乙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3)由于乙炔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因此本设计主要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对比论证的方法。
(2)通过学生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
(3)对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难点:乙炔的实验室制备。
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来看一新闻视频:电石车起火设疑:电石车着火为何不能用水灭火?电石和乙炔有何性质?板书:乙炔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乙炔的结构展示:乙炔的球棍模型板书:一,乙炔的结构学生活动:根据球棍模型书写乙炔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强调在结构简式中碳碳三键不可省略)教师:根据球棍模型分析乙炔的空间结构过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乙炔的结构,下面来探究一下乙炔的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展示:在实验室中通过排水法收集半瓶乙炔,请学生归纳乙炔的物理性质PPT: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如何比较乙炔和空气密度大小)过度:乙炔是如何从实验室中制备出来的?板书:三,乙炔的实验室制备阅读:乙炔的发现过程说明:电石与水可生成乙炔,写出反应原理教师:请同学们根据电石与水反应的过程写出方程式学生活动:写电石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过度:由此方程式可知实验室制乙炔,选择的药品为:电石(碳化钙)和水,该反应应该在什么装置中进行呢?学生活动:根据反应物状态选择装置学生演示实验:电石与水反应,描述实验现象:反应过快,气体有臭味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生: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思考:如何减慢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过度:由此可知在实验室中制乙炔应注意以下方面,以减慢该实验的速率PPT:注意:1、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2、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3、用块状电石而不是粉末状4、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钙为糊状所以应在导管口处塞一团棉花过度:实验产生的气体为什么有臭味?学生:乙炔中有杂质过度:乙炔中的杂质是谁呢?我们的来认识下制备乙炔的电石PPT:电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含有少量的CaS和磷化钙等杂质,它们也可与水反应,生成气体过度:由此可知乙炔中混有臭味的气体是H2S气体和磷化氢思考:如何除去乙炔中的H2S和磷化氢?信息:硫化氢和磷化氢的性质学生:可用碱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PPT:H2S+CuSO4=H2SO4+CuS↓展示:完整实验室制乙炔装置图过度:研究了乙炔的结构,物理性质,制备,下面我们来研究乙炔的化学性质板书:四、乙炔的化学性质讨论:结构决定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三、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
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众生:能!甲烷、乙烯、苯。
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一一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板书】一、烷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 —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 > 1)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板书】2、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 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w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1)取代反应光照女口:CH3CH3 + Cl2 —CH3CH2CI + HCI(2)氧化反应3n+1 点燃C n H2n+2 + —。
2 —nCO2 +(n + 1)H 2O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师: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由学生回答高一所学的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二、烯烃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 n H2n (n >2)第一节-脂肪烃教案乙烯丙烯1- 丁烯2- 丁烯第一节-脂肪烃教案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板书】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师: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第一节-脂肪烃教案;1,2 一二溴丙烷;丙烷2——卤丙烷(简单介绍不对称加称规则)氧化反应」匚円加*—必q卄禺o (要求学生观察特(2)点)[烯痉能使酸性KMnO4溶粮紫色褪去個有匚=。
(3)加聚反应:聚丙烯聚丁烯【板书】△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 4 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Bi Irh —力诚反应(:盼CHTKHg+H 眨 - C Hz-CH= CH-CH £Er Brh 2—加威应竝 CH £=CffHZH=ClQ +3r ?—— 血-h —CE 二礎【板书】4、烯烃的顺反异构师: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除了前面学过的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之外,还可能出现顺反异构。
顺一2—丁烯烯师:像这种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 (否则就意味着双键的断裂) 而导致分子 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结构的相似性决定 了性质的相似性;并了解了二烯烃的1, 4—加成和烯烃的顺反异构。
★第二课时【引入】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以乙炔为代表的炔烃。
【板书】三、乙炔和炔烃反一2—丁(一)乙炔1、分子结构(展示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分子式:C2H2 结构式:H —C三C—H 结构简式:CH三CH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型第一节-脂肪烃教案等)(3)收集: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演示实验2-1】乙炔的制取和性质(下面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思考):1 .制CH^ CH时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纯水?2 •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CH^ CH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乙炔化学性质?3、物理性质:纯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分步加成)CH=CH+Sr22—二溴乙烯1, 1, 2, 2—四溴乙烷或实验现象:乙炔使溴水褪色再例:(学生填写后校对并给予评价)氯乙烯(归纳:乙炔分子中有碳原子,可以直接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起加,即不饱和成反应。
)L 、J燃烧:火焰明亮’有浓厚黑烟。
係因0沟2氧化反应〔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
源因:易被疋曲氧优)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烃是炔烃呢?(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板书】(二)炔烃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炔烃。
女口:CH = C—CH3 丙炔CH = C—CH2—CH3 1—丁炔通式:C n H2n-2 (n > 2)2、物理性质:递变规律与烷烃、烯烃的相似。
3、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可发生氧化反应,即可以燃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发生加成反应等。
师:以下是大家在高一就有所了解的内容,要求大家课后去阅读。
【板书】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剩下时间解决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课本36页的课后习题第4、5题作为作业。
第二节芳香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3、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善于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因此学好苯的结构和性质尤为重要,而苯的结构和性质,又进一步说明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从而可培养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其性质的思想,增强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师:在烃类化合物中,除了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脂肪烃之外,有很多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在高一已经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大家回忆一下它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板书】第二节芳香烃一、苯1、苯的分子结构(由学生回答)分子式:C6H6 结构简式:最简式:CH (与乙炔最简式相同)(出示历史原因,凯库勒式仍沿用,但它不能正确反映苯的结构)结构特点:12个原子共平面,即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长完全相等, 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2、苯的物理性质(强调)苯水,且苯不溶于水,苯与水混合时应漂浮在水面上。
3、苯的化学性质(重点)(1)可燃性燃烧:与CH4、C2H4、C2H2燃烧时的现象相比较,火焰明亮并带浓烟。
原因:苯分子内含碳量高,常温下为液态,燃烧更不充分。
(2)取代反应A、卤代反应◎— Br+ HBr ;取代反应催化剂Br2 —应注意:苯是与液溴(纯Br2 )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回忆CH4与Cl2 反应,与氯水不反应)•实际催化剂是FeBr3。
从烧瓶到锥形瓶导管长的原因装置导管口在锥形瓶液面上的原因锥形瓶液面附近白雾是何物?如何检验?现象烧瓶内产物颜色,状态(纯溴苯无色,应用NaOH等碱性溶液洗去溶于溴苯中的溴)【板书】B •硝化反应B .与Cl2加成 -反应条件:紫外线反应,+ H 2O应注意:苯是与液溴(纯Br2 )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回忆CH4与°2应注意:•是混酸(浓HN 。
3与浓H 2SO4)而非只有浓HN°3 -温度控制在60C 之下,否则闯易挥发,浓HN°3易分解。
•温度计的位置:测水浴的温度,对比制乙烯时,测反应液的温度时, 温度计位置-要不断振荡 •产物应有的颜色(- 应无色, 混有杂质,显黄色)-的类性,及在工业上的用途(简介)-硝化反应定义【板书】C •磺化反应应注意:反应物只有浓H 2SO 4。
HO —SO 3H-磺化反应定义【板书】(3)加成反应A .与H 2加成反应条件:180〜250C,Ni 催化剂。
IO催化剂浓 H 2SO 4HO —NO 2 — △—NO 2+ H 2O苯磺酸3 H 2环己烷C1-产物: C1C1C1俗称“六六六”,曾作为农药,现已被限制使用,因为它通过食物链积累毒性。
L 可爛性苯的特殊结构决定特殊性质表现在:既有类似饱和烃的取代,又有类似的不饱和烃的加成。
之所以可加成,是因为 从分子式C 6H 6上看,苯的确远远未达 饱和之所以易取代,而不易 加成,是因为大 键极稳定,难于突破★第二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复习了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这节课我们来 学习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结构上的相 似性决定性质上的相似性。
但由于苯环和烷基的相互作用,会对苯的同系物的化 学性质产生什么影响呢?【板书】二、苯的同系物1、结构特点:苯的同系物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
通式:C n H 2n-6 (n > 6)2、通性:物理性质:基本上都比水轻水化学性质:均可燃;均易发生取代反应3、甲苯(1) 分子组成与结构: (2) 与苯不同的特性:【小结】分子式C 7H 8,取我圧卤代反应:易在CH 3的邻位,对位上取代基在CH 3的邻位和对位均有N02(三硝基甲苯, 取代反应硝化反应:俗称TNT,其性质及用途)温度降至30°C 就可反应【演示实验2-2】氧化反应:可使KMnO 4(H )溶液褪色。
釘C 屯K 啊田IgpCOCflI(CH 3 )对苯环之影响CH3上的H 活性增大) 4、二甲苯 1) 分子式:C 8Hl02) 结构式:有三种同分异构体,苯环上两CH3位置依次为邻位、间位、 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