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相关财政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作者:苗凤英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

为了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政府将取得的财政收入对企业实施相应的财政补贴。

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对企业组织实施财政补贴时,由于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管理和规范财政补贴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财政补贴;政府一、我国财政补贴的意义财政补贴对我国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也是非常有利的,它会弥补我国市场的失灵现象。

比如一些处于幼稚时期的行业,由于它们的起点低又起的较晚,在社会中本来就是优胜劣汰,竞争力相当强大,为了壮大我国的民族工业企业就要依靠财政补贴来保护他们的健康持久的发展。

优化的财政补贴也需要与我们的时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们要将把财政补贴的范围扩展到任何关系到我国人民切身利益的范围。

优化的财政补贴政策对营造出一个有活力而且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是很有利的,对树立现代化的商业文明,促进整个经济的高效率运行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一)财政补贴的方式不合理,缺乏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补贴政策,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要求。

从财政补贴的效应角度来看,部分补贴政策积极地效应正逐步减弱,消极的效应逐渐增强。

我国财政补贴支出很多是通过物价补贴形式,这种补贴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稳定物价,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个人分配以计划体制为基础、城镇居民工资水平普遍很低的情况下,国家为了补偿城镇居民的收入损失,通过价格补贴的形式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保障了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这种价格补贴,具备非“排他性”,它产生了“包含性”的错误,因为很多无须补贴的消费者也是因为这项政策而获益,而且富裕的消费者因为购买力强是价格补贴最大的获益者。

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在某些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党和政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积极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我国的民生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重点民生领域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应该看到,在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中,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财政理论。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政府财政收入减缓的情况下,如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集中力量把民生财政支出投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领域,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的经济社会效应,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

与我国丰富的民生实践相比,民生财政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

本文在充分借鉴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和共享发展的理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现实情况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进行了研究。

本文研究的思路是:首先,通过梳理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明确民生财政的定义,其政治经济学内涵,以及其支出范围;其次,从规模、结构等角度考察了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现实情况;再次,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从促进居民消费和创业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民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和潜在的作用;复次,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民生财政支出在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作用;最后,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与民生相关财政支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相应的启示。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是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和帮助,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提供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福利金,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从而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

其次,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等福利服务,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

最后,社会福利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当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得到保障和帮助时,他们会更加认同社会制度,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贫困人口依赖性增加,减少他们自我努力的动力。

例如,过高的福利补贴可能会让一些人选择不去工作,从而增加社会的负担。

其次,社会福利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例如,一些国家因为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而导致财政危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

最后,社会福利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

例如,一些人可能会通过虚假申报等手段获取不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福利,从而增加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兴衰的试金石。

”——史蒂文斯。

“社会福利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但也需要避免滥用和依赖。

”——罗斯福。

经典案例,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被认为是全球最为完善的,通过提供全面的医疗、教育和福利服务,这些国家的公民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高福利支出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

中国农村财政支出现状研究分析

中国农村财政支出现状研究分析

中国农村财政支出现状研究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

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大。

从我国农民收入现状,比较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支出以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支农支出,最后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财政支出;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8)12-0一、中国农村以及农民收入现状中国农民的数量大、底子薄。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

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大。

九亿农民和其余五亿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无疑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

按照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来看,就现在而言,相同数目的财政支出,政府投入到农村所获得的福利,满意度及社会效益很可能比投入到城市多很多。

二、中国的公共财政的支出状况中国目前处在中低收入的国家的阶段,需求的无限性和财政收入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中国政府对财政这种经济资源的使用的取舍十分艰难。

目前的中国,财政支出总是偏好城市,并且一直以来未得到很大的改善。

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却主要用于公务人员的新增工资分配和投资城市建设,包括用于消除城市贫困现象,使城市得到较大的发展。

这时财政分配仍然严重的向城市倾斜。

显然,上述财政支出状况不仅造成了城乡居民严重的不公平,而且在一方面上促进了城乡二元化结构,加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三、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我国与美国农业自然资源相当,现在我国也是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怎样能像美国一样实现成功的转变呢?以下不妨从从财政支农方面探讨一下美国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1.美国实行对农业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农业补贴制度。

美国对农业实行关税保护以及各种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社会福利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保障和关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方式。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社会福利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其次,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如果社会中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将会加剧,而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可以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减少社会矛盾。

最后,社会福利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如果一个国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将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将影响到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和健康水平,从而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反方观点:社会福利虽然可以帮助一部分弱势群体,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养懒人”现象。

一些人可能会依赖社会福利,不愿意去努力工作,这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其次,社会福利可能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如果社会福利项目过多,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这些项目,这将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财政赤字。

最后,社会福利可能会减少个人的责任感。

如果人们知道政府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他们可能就不会再去努力工作,这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对弱者的态度中看出来。

”——罗素。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福利对于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称之为文明社会。

”——尼尔斯·博尔哈。

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福利对于一个国家是否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

经典案例,北欧国家是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通过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使得国家整体的幸福指数较高,社会矛盾较少,经济发展也较为稳定。

这表明了社会福利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财政竞争与社会福利:一个理论述评

财政竞争与社会福利:一个理论述评

在经济学 中, 有关财政竞争 的思想可追溯到亚
当 - 密 , 其不 朽 的 著作 《 斯 在 国富 论》 , 中 他分 析 了政
府 税收 对 可移 动要 素和 不可 移 动要 素 的影 响 , 进而 对 君 主和 社会 收 入 的影 响 。然 而 , 只有在 分 权 化 的 财政体 制 内 , 才会 出现 真正 意 义 上 的政府 间 财政 竞
根 据 现有 文献 , 还难 以对政 府 间财政 竞 争 下一
个 简 明扼 要 的定义 。而 且 , 与财 政 竞 争类 似 的 概念
念 也 同样 没 有定 型 , 些 概 念 互 有 关 联 , 要精 确 这 若
还 有政府 竞争 、 度竞 争 、 收竞 争 等等 。 制 税
( ) 府竞 争 一 政 关 于政 府 竞 争 , 比较有 代 表性 的观点 主 要 受 到 加 拿大 多伦 多大学 教 授 布雷 顿 ( rt , let 9 9 B e n A br 1 8 ) o , 竞 争性 政 府 理 沦的 启 发 。布雷 顿 提 出 了“ 争 性 政 竞
各 级政 府看作 某 种特殊 产 品或 服务 的生产 者 。他所 关 注 的问题 不是 政 府应 该 提供 什 么 、 不应 该 提供 什 么, 而是政 府 实 际提 供 的所 有 产 品和 服务 。 布雷 顿
还认为 , 任何 一 个政 府 机构 都 与 上级 机构 在 资 源和
控 制 权 的分 配上 处 于互 相竞 争 的状态 ,与此 同时 ,
2 0 ) 意 到 政 府 竞 争这 一 概 念 的 宽泛 性 , 为 可 0 1注 认 以将 下 列 几 个 在 已有 文 献 中 出现 的类 似 概 念都 作
的提 高 , 还是 否会 造 成 效率 的损 失等 问题 展 开 了激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加快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经济收益开始得到恢复性增长。

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地充实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注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的相互配合。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内容,也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抑制通货紧缩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促进经济景气尽快回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千年。

尽管在新千年纪元的头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趋势好于上个千年里最后两年的曙光已经开始显现。

全球经济增长形势趋好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其国内需求的扩大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深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

从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例如城镇失业及低收入居民阶层收入下降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社会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不振等问题更加显化,加深这些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抑或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矛盾,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下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力度,促进经济景气回升仍然是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之举。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正方辩手观点:
社会福利是一种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关爱,有助于实现社
会公平和稳定。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贫困人群摆脱困境,提高
他们的生活水平。

例如,通过提供福利金和医疗保障,可以减少贫
困人口的数量,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福利可以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

当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和帮助时,
他们会更加融入社会,减少对社会的不满和抵制。

最后,社会福利
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因此,社
会福利是必要的,有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反方辩手观点:
社会福利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过度的社会福利也会带来一些
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公共财政负担加重,
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

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过高的福利支出已
经成为国家财政的一大隐患。

其次,过度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削弱个
体的努力和创造力,导致社会整体的惰性和依赖。

正如英国前首相
丘吉尔所说,“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于最终会用完别人的钱。

”最后,
过度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社会福利的发展中保持平衡,避免过度和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同时,避免过度和滥用。

只有在平衡好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基础上,社会福利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在许多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可以提供贫困家庭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困境,实现自身发展。

其次,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社会福利的分配,可以减少贫富差距,让社会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最后,社会福利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国内,提高国家整体的竞争力,促进国家的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虽然能够帮助一部分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但是过度的社会福利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人们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一些人会依赖社会福利来维持生活,而不愿意去找工作,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下降。

其次,过度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

如果社会福利支出过高,会导致国家财政赤字加剧,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最后,过度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一些人可能会滥用社会福利资源,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现象。

名人名句与经典案例:名人名句,约翰·肯尼迪曾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福利应当是相互帮助的,而非单向的依赖。

经典案例,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被认为是全球最为完善的之一。

这些国家通过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稳定,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经济竞争力。

这一案例表明了社会福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社会福利,并努力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福利模式下社会政策的优势与挑战

福利模式下社会政策的优势与挑战

福利模式下社会政策的优势与挑战在福利模式下,社会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福利,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然而,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面临着一些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福利模式下社会政策的优势与挑战,并分析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优势1. 促进社会平等: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致力于缩小社会福利差距,实现社会的平等。

通过提供普惠性福利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政策能够降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2. 提高社会安全感: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安全感。

例如,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能够降低人们在面临风险和困境时的不安全感,增加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保障。

3. 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培养。

通过提供免费教育、职业培训等福利措施,社会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提升社会稳定: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通过解决社会福利问题,减少社会冲突和动荡的发生,社会政策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维护,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二、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挑战1. 资金压力: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社会福利项目的实施和维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政府在财政预算方面面临压力和限制。

如何保证资金的持续投入,成为福利模式下社会政策面临的重要挑战。

2. 人口老龄化: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福利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对社会政策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福利模式下社会政策的重要课题。

3. 制度运行不畅:福利模式下的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制度运行不畅的挑战。

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机构的有效配合和人员的专业能力,然而,由于制度安排和管理不善等原因,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不如预期,影响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这一趋势不仅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动,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

财政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财政政策与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政府能够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分配,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

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提升社会福利等。

二、财政政策与稳定增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通过财政政策的灵活运用,政府能够调增或减少财政支出,调整税收政策等,从而达到稳定经济增速的目的。

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可以适当减少财政支出,避免过热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问题。

三、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还扮演着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角色。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政府能够提高社会公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对高收入群体进行适度调节,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减少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发展。

四、财政政策与社会福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还通过提供公共品、纾解社会矛盾等方式提升社会福利。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同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税收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福利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总结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提升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财政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如何平衡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等。

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与分析

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与分析

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与分析社会福利政策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援助,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实现社会公正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管理。

社会福利政策密切关系着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它的实施可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平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增加社会总福利。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与分析。

一、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社会福利政策是涉及国家资源、社会资源和个人资源的重要制度建设,因此,其研究涉及众多学科和领域,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在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中,一般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以案例研究为主,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同时,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取决于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二、国内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政策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态势明显。

从国家层面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儿童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构建了基本医保、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从地方层面上,各省市政府积极为民设立了各种福利机构,如敬老院、养老院、社会福利中心等,以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与医疗等问题。

然而,我国社会福利政策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财政投入不足,为现实所限,很多福利措施存在着缺乏实施的条件和资源。

另一方面,社会福利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某些福利机构中,因为管理不当或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人员素质不高、设施陈旧、服务质量欠佳等问题。

而且,在某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福利机构存在着违规和腐败的问题。

三、国外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与分析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

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政府通过税收、国有企业的集体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渠道,提供各类公共福利保障,如国民医疗保险、长期照护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保障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度及对低福利增长的分析基于功能与能力的视角

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度及对低福利增长的分析基于功能与能力的视角

内容摘要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政策,优化不同地区、不同 人群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内容摘要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制度体系,为社会 福利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内容摘要
最后,强化家庭保障功能。通过宣传和引导,加强家庭在社会福利保障中的 作用,形成政府、市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福利供给模式。
内容摘要
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东部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而中西部地区相对匮乏。此外, 城市人口享受到的福利设施普遍多于农村人口。
内容摘要
再次,制度建设滞后。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等领域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低收 入人群的福利改善。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社会福利水平对于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 和国家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准确测度中国社会福利水平,以及 分析低福利增长的影响因素,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焦点。本次演示将基于功能 与能力的视角,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内容摘要
对于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度,首先需要明确测度的指标。考虑到社会福利 的广泛性,本次演示选取了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和福利设施等五个方面的指 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次,本次演示利用《中国 统计年鉴》等权威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福利 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对中国分区域城镇 居民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对于了解各地居民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制定相应的福利政 策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我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本模板】

浅析我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本模板】

浅析我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共筑中国梦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将来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也逐渐提上了议事的日程,而且在近些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关于特殊儿童社会福利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的现状据有关统计至2013年末,我国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共有22329万人1,是世界儿童总数最多的国家。

由于儿童所处地位特殊,长久以来我国从事儿童问题研究的阵容强大,研究范围广泛,而且成果累累。

但是,关于特殊儿童社会福利领域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

特殊儿童是指孤儿、聋哑、智力低下和肢体残障等儿童,他们在生理或精神上存在不同的缺陷,但他们和普通儿童一样都是祖国独特的瑰宝。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让特殊儿童和其他的正常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的成长。

根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中国残疾儿童为504。

3万人,占总残障人口的6.08%,城镇的残疾儿童占19。

20%,农村则占到80.80%2.儿童是社会的弱者,这些数量庞大的特殊儿童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中更为脆弱的弱者,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和照顾。

2010年被称之为儿童福利元年,在这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并建立孤儿国家保障的制度旨在切实保障孤儿的权益,与此同时部分特殊儿童也被纳入低保、五保、优抚对象,这些说明国家对特殊儿童越来越重视。

但是,总体上我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水平偏低,保障范围较小。

由于我国社会福利总体发展缓慢,这也影响到特殊儿童社会福利的发展,而且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二、我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儿童福利机构供需矛盾明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的总数及工作人员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1.我国儿童福利机构供需矛盾突出首先,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的数量不足。

是否应该废除国家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家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家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国家社会福利。

首先,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些人利用社会福利制度进行舞弊,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现象。

例如,美国曾经出现过一些人通过虚假身份和信息来获取社会福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废除国家社会福利可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可能会削弱个人的努力和动力。

一些人依赖社会福利过活,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动力,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资源的浪费。

正如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所说,“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最后你会耗尽别人的钱。

”因此,废除国家社会福利可以激发个人的努力和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最后,废除国家社会福利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当前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已经成为了国家财政的一大负担,导致了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例如,希腊曾经因为社会福利支出过高而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因此,废除国家社会福利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国家社会福利。

首先,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是保障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通过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国家不是那些有钱人的国家,而是那些有人民的国家。

”因此,保留国家社会福利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其次,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政府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例如,瑞典等北欧国家通过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因此,保留国家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最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的需求越来越高。

废除国家社会福利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保留国家社会福利是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需要。

财政资源整合的实现方案研究

财政资源整合的实现方案研究

财政资源整合的实现方案研究财政资源整合是指将各种财政资金进行统一配合,使投入的资金更加高效地利用。

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旨在提高政府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提供质量,让民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财政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国纷纷探索财政资源整合的实现方案。

一、背景财政资源的整合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财政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我国的政府不断寻求新的方式来实现财政资源的整合,以更好地适应需要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水平。

二、困难和挑战然而,实现财政资源整合并不容易。

现代经济体系庞大、复杂,需要动用的财政资源多样性和分散性,而且还存在行业条块和地区分割等复杂问题,这都让财政资源的整合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什么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为这是各个国家都要面对的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多数国家已经尝试了多种方式来实现财政资源的整合。

但即使这样,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是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分析和实践,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国际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国外借鉴经验。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财政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

例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财政资源整合机制,这些机制在政府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但也需要我们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四、国内实践财政资源整合是一个难题,但是难题当中也存在机会。

中国的财政资源整合,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实现。

但是,随着当前经济体系的变化,以及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财政资源整合的实现方案一定会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目前,我国的财政资源整合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不够协调,各级财政部门之间工作实践缺乏协作互动,财政制度不够灵活、成分过多等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步比较晚,且面临着理论落后于实践、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指导思想前瞻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

本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今后深化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对策。

【关键字】社会保障体制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其作用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

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化制度。

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社保制度改革至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则明显落后,仍存在着诸多缺陷。

现在从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㈠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主要保障机制的建立是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三条主要途径,并辅助住房补贴的发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低息贷款的支持等。

但是,解决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的这三条主要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推向市场进程缓慢,供应总量偏小,其最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1政府过于强调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规定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住宅困难的低收入住户。

财政分权的原因研究综述

财政分权的原因研究综述

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及原因研究综述摘要:财政分权问题早已成为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和政府决策部门的重大课题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财政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不断取得丰富成果。

本文将从财政分权的必要性为角度,梳理相关财政分权理论的文献综述,进一步的把握财政分权的原因,期望能够对财政分权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财政分权理论必要性财政分权原因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基本框架如果按新古典经济学的原理,中央政府能够完全根据居民的偏好、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以及资源禀赋供给公共品,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出现多级政府,也就没有必要讨论财政分权。

但是,现实是地方政府不仅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作用很大,基于此西方财政分权理论逐渐产生,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以蒂布特(Tiebout)1956年发表的《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为标志,然后马斯格雷夫(Musgrave)、奥茨(Oates)等经济学家对此作出补充和发展。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各项财政职能及相应的财政工具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核心观点认为: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从而加强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央政府在财政政策中存在的不倾听地方公民意见的状态。

(一)穆斯格雷夫(Musgvare)分权理论.穆斯格雷夫和RB.穆斯格雷夫从考察财政的三个主要职能:配置、分配与稳定出发,来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他们根据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空间限度的性质,将财政结构划分为各级行政单位。

他们认为,公共产品的关键特征是具有受益范围的空间限度,它表现为一部分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如国防;另一部分的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是地方性的,如地方上的消防服务等。

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理论要求:公共部门必须提供公共产品,其所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成本必须与相关收益区域居民是偏好相一致,是由该地区的居民通过纳税和交费进行支付。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制度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因此应该废除。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导致了财政负担过重。

政府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来维持社会福利制度,这对于国家的财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例如,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非常高,这导致了国家财政的不稳定和负担加重。

其次,社会福利制度造成了人们的依赖心理。

很多人依靠社会福利来生活,而不愿意去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

这种依赖心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着滥用和腐败的问题。

一些人利用社会福利制度来获取不当利益,这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还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尽管社会福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废除社会福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手段。

没有社会福利制度,很多弱势群体将无法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其次,社会福利制度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可以更好地分配资源,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社会福利制度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

名人名句与经典案例。

“公平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价值,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而不是废除它。

”——某知名社会学家。

“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将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这不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

”——某政治学家。

经典案例,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北欧国家一直以其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而闻名于世。

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同时,北欧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证明了社会福利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因此,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我们应该努力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正方,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的重要手段。

首先,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社会福利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缓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正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以用来衡量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

”社会福利的完善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中,贫富差距不可避免,而社会福利的存在可以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来弥补这种不公平。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所说,“一种社会的伟大程度,应该以它对弱者的照顾程度来衡量。

”社会福利的建设可以提高社会的公平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福利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医疗保障、教育补贴等福利措施,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例如,丹麦作家安德森说过,“一个国家的富强程度,不是用黄金和银子来衡量的,而是用它的公民是否幸福来衡量的。

”因此,社会福利的建设可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反方,社会福利是对个人责任的消极回应。

首先,社会福利的存在会削弱个人的责任意识。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会得到社会的帮助,那么他就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从而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

正如美国总统里根所说,“福利是社会的最大毒药,它会让人们丧失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

”因此,过多的社会福利会对个人的责任意识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社会福利的存在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

大量的社会福利支出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已经占据了国家财政的大部分开支,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社会福利的存在会对国家的财政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福利相关财政问题研究社会福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一直滞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的发展,并存在着体系残缺、多元分割、制度紊乱、功能异化等缺陷, 越来越不适应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城乡居民福利需求全面升级的需要。

中国社会福利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但财政问题的研究缺乏分析,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上进行初步探索。

一.对社会福利的认识社会福利是国家法度和社会服务融合交叉的一个领域,社会服务至少有三重含义: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要为公民提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保障其生命权益和生活水平的一套政策和法律;二是指社会服务的事业组织的设立和硬件投入;三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上支出和投入。

社会福利是文明和理性的象征,一国的社会福利越完善,则国家的政体越稳定,人民的幸福指数越高。

《财政学》书中将社会福利项目归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我国民政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

在各项民政社会福利项目中,社会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精神病福利院等)、烈属和残废军人抚恤金以及孤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属于社会保障。

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体系的速度,先后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福利制度。

在迅速升温的“社会福利热”中,需要更为冷静地思考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

二.中国社会福利的成就1.完善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法律法规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福利交叉的法规, 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教育康复等法规。

第二类是直接的社会福利法规, 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伤残抚恤、社会福利募捐、福利彩票、福利企业、儿童收养、五保供养、救助站管理等。

这些法规属于规章制度的范畴。

第三类是指导社会福利的相关法律,包括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三项权益保护法。

这些法律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和规范, 为社会福利提供了一般性指导, 确立了发展方向。

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社会福利法律体系。

2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的逐渐加强.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责任进一步强化。

政府责任不再是简单的“直管、直属、直办”, 而是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制定社会福利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 提供资金保障和加强监管等。

具体而言, 一是加大对社会力量举办福利事业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支持“政府购买服务”; 三是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指导和规范力度。

政府已经不再是社会福利的监督者,而是执行者与参与者。

政府对于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也是逐年增加。

3.社会福利从狭义的“民政福利”向广义的“社会福利”转变,创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平台.在搞好福利机构建设的同时,大力探索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新平台建设。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又普遍开展社区建设,使社区福利服务的平台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到2004年,全国共有各类城市社区服务设施19.8万个,便民利民网点70.4万个,社区服务中心7804个(其中国家办1732个,占22.2%,集体办5000个,占64.1%,民办1072个,占13.7% ),基本建成了各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为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拓宽了社会福利社会化途径。

如上海市、广州市东山区等地,依托社区这一平台,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深得社区老人欢迎,目前发展势头看好。

为推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的建设,民政部还于2001至2004年实施了“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全国共投入了134.86亿元,在城镇广大社区建成了3.2万多个“星光老年之家”。

这些“星光老年之家”立足社区、小型分散、面向老人、方便实用,为广大老年人乃至社区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生活照料、康复医疗、体育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务,较好地缓解了城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星光计划”的成功实施,拓展了社区福利服务平台,有效地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被誉为是造福民众、福荫老人的民心工程和凝聚党心民意的德政工程。

可以说,社区服务是社会福利面向全体公民的最佳载体。

三.中国社会福利出现的问题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就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目标体系而言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尚不完全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目标是使社会成员能够获得物质的、精神的和服务的福利需求的满足, 其中有和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方面, 有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模式相一致的地方, 又有救助弱势群体、尊重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弱势群体的福利满足, 是不能依靠经济手段、竞争机制来实现的。

如果社会福利制度不能适应经济体制转轨作出改革, 仍然维持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行模式, 就无法获得出路; 社会福利制度如果完全成为经济体制的附属物, 就失去了其本来效用, 也无法获得发展。

社会福利不仅仅是自成体系的问题, 而是逐步从经济体制中独立出来, 既不脱离经济体制的大背景, 也不再是经济体制的附属物, 应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

2社会福利支出不平衡,民办福利投资阻力大以宁夏、湖南、浙江为例,2004年三省区共完成收养性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分别为43.3万元、2281.2万元、2174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分别为0元、1237万、7413.3万元;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床位数分别为3885张、53085张、98815张,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0.7‰、0.8‰和2.1‰,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福利机构的床位数占城镇福利机构总床位数的比例分别为5.1%、7.6%和20.4%。

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占6.8%、12.5%、21.2%。

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从业人员素质密切相关,亦有较大的差别。

从全国来看,这三省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程度也分别代表着欠发达、较发达、发达地区的特点。

横向比较而言,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宁夏、湖南和浙江社会福利社会化分别处在萌芽、生长和蓬勃发展阶段。

政府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培育不到位,使社会福利社会化程度比较低。

尽管近20年来在政策上并不排斥民办福利事业的发展,但实际上制约因素仍很多。

首先,由于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利润率低,资金投入和回收时间长,如果单纯按照成本核算,在创办初期基本处于亏损状况。

这种现象就会影响社会力量举办福利机构的积极性,就会使许多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其次,政府部门垄断民办机构的成立权,给民办机构的成立设置一个很高的“门槛”。

目前国家对民间组织登记实行双重管理,新办机构在登记之前需要一个同级政府部门初审,由这个部门作为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从政策上束缚了民办福利机构的生成。

再则民办福利机构事实上受到歧视,一些民办福利机构收养孤寡老人、孤儿、弃婴却不能与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院一起分享政府的福利资源,也不能为孤儿、弃婴上户口,从而严重地挫伤了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的积极性。

因此,机构成立的门槛高,政府福利资源的垄断,相关待遇上的不平等,表明了国家对民办福利事业的培育还不到位,而这恰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最大阻碍因素。

3社会福利投入的资金障碍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国家财力的增强,国家财政对福利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增长,2011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支出2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来自中国统计摘要2012)。

但需要指出的是,改革20多年来国家财政对福利事业的投入虽然绝对数在增长,而占GDP 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福利事业本来就基础薄弱、欠账过多,这势必更加拉大福利事业供需矛盾。

而另一方面,大量福利设施又必须加紧兴建和改造,国家财力又无力承担这笔巨额资金。

福利服务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收养人员的不断增多,又使福利机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但财政拨款的增加却很少,大多是按几年前的数字核定人头经费和生活费,没有考虑人员增加、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福利机构举步维艰。

目前国家包养的“三无”对象人头经费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

在这种情况下,福利机构大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谈不上去发展,去实行社会化。

四.社会福利发展对策针对以上问题,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提供社会福利有关财政问题的解决对策:1.增加经济发展,继续加大财政对社会福利支出根据福利本意以及各国福利发展经验来看,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是处理好发展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包括了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社会福利以及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我国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为社会福利重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已属中等发达国家,更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支出以缓和贫富差距,这也与我国经济向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特征有关。

国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要适当增加福利事业的支出,要挤出资金来用在社会福利这个刀刃上。

要用在对更多福利对象、侧重于“三无”对象服务需求的资助上,逐步增加对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的资助。

各级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常性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2.努力解决社会公平,兼顾公平与效率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单位福利的逐步退出, 社会弱势群体已经不仅仅是三无人员、孤老残幼。

面对高昂的房价、教育、医疗压力, 面对下岗、失业等风险随时存在,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越来越多的人群陷入了生活困境。

积极有效的社会福利制度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 其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社会公平。

因此,未来在构建社会福利的目标选择上应注重经济与社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

注重社会公平,减小各地区福利水平不平衡。

政府还应鼓励民办福利投资,减轻民办福利准入条件,但应加大对民办福利资金的监管,保证福利资金准确投入到其需要的地方。

从而缓解政府财政对社会福利支出的压力。

3.加大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宣传,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气大力宣扬社会福利政策可以使更多的人关注当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可以促进更多的人投身社会福利工作事业中,从解决低层次温饱问题为目标向民生问题全面升级并要求获得全面改善的时代转转变,在收益人群上以社会弱势群体为重点,逐步让全体国民共享社会福利,最终逐步形成一个“今天我助人,明天人助我”的良好社会风尚,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相一致的。

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与国家财政息息相关,而推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不仅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与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