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共包括8个单元,分别为:1.万物皆有声2.能量在转化3.天空的变化4.照亮你我5.身体的机器6.海洋探秘7.回归自然8.探索太空本教案将针对以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

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学会探究和实验2.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和安排单元一:万物皆有声教学内容1.什么是声音2.听觉的机构3.语音可爱4.轻重的声音5.音乐的魔力教学安排1.了解声音是什么,如何产生2.实验观察吸管传声、探究声音的传播3.了解听音过程中涉及到的耳朵和听觉神经系统等4.通过语言的发音和听取进行训练和练习5.理解声音高低与音量大小的区别6.了解音乐的类型、特点,并发现音乐中包含的自然声音元素单元二:能量在转化教学内容1.什么是能量2.直线运动3.圆周运动4.风力转动器5.光能中的秘密教学安排1.介绍能量的定义和作用,并以化学能、机械能和光能等为例进行解释2.了解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对能量转化的影响3.通过风力转动器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认识风能的转化过程4.了解光能的概念以及日光浴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单元三:天空的变化教学内容1.观察天空的现象2.云彩的种类和形状3.雨的形成和周期4.彩虹的成因5.闪电和雷声教学安排1.经过观察、实验、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天空的变化2.了解不同云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天气的影响3.了解雨的形成机制和周期4.了解彩虹的成因,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光的照射、折射和反射5.介绍闪电和雷声的形成机制,以及安全避雷的知识单元四:照亮你我教学内容1.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2.使用小灯泡实验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并通过对小灯泡实验探究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通过实验使用小灯泡,增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连接的理解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包括平面镜和弯曲镜等并进行练习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加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认识单元五:身体的机器教学内容1.生物的构造和功能2.体温调节3.肺和呼吸4.生物的心脏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生物的不同构造和功能,包括人体、动物和植物等2.了解人体对外部环境温度的不同反应和调节方式,掌握身体保暖方法3.介绍肺和呼吸的作用,了解吸入氧气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4.探究人体的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学习与之相关的健康知识单元六:海洋探秘教学内容1.海水的成分及特点2.海洋的动物资源3.海洋的植物资源4.海洋能源教学安排1.了解海水的成分及特点,掌握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了解珍贵的海洋生物和动物资源,并掌握其分布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3.介绍海洋中植物资源的种类和用途4.了解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单元七:回归自然教学内容1.自然与环境2.自然资源开发3.生态平衡4.土壤的保护与利用教学安排1.了解自然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介绍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3.探究生态怎样影响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和经济发展4.介绍土壤的构成、保护与利用方式,提高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单元八:探索太空教学内容1.宇宙探索历程2.太阳和太阳系3.星座和专业术语4.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教学安排1.介绍宇宙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探索太空2.了解太阳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征3.了解星座和天文学专业术语,并进行排布和观察4.介绍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引导学生对宇宙气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本教案的设计和安排是根据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个单元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观察、实验、动画、独立做实验等),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发挥创新思维,加深对科学认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4、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三、教学准备: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 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 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12、做实验册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土壤小草土壤小动物1.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2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和黃瓜的种子,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黃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了解一些种植知识,并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3.通过收集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不同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

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1.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黃瓜的种子、课件、实验记录表、带盖透明玻璃瓶4个、活动手册等。

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谁来说说,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植物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黄瓜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再出示番茄的种子,引导学生将番茄的种子和黄瓜的种子比较起观察来。

看一看番茄和黃瓜种子的特点。

预设:黄瓜种子是乳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比较小,形状细长。

与黃瓜种子相比,番茄种子小,呈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外面有茸毛,形状圆而扁,有点像小耳朵。

教师小结:不仅是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他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1)出示一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的种子各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方面,去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发现他们的特征。

活动二:种番茄1.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下面种番茄的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种番茄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材料:番茄种子、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第2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成分。

2、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第2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共分为12个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了解动物的生存、繁殖和进化的基本规律; - 能够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对人类生活有重要作用的能源; - 能够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并了解实验的意义; - 能够掌握和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观察和描述生命现象以及物理现象; -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 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培养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兴趣爱好; - 培养关注和热爱生命,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培养开放、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生物单元生命的特征、动物的生存与变化、动物的繁殖与进化。

2.物理单元太阳能、能量与物质、声音与光线、物体的运动。

3.化学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生物单元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规律。

2.物理单元能量的转化和光的传播规律。

3.化学单元实验探究方法和物质的分类原则。

五、教学方法本教材运用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设计,操作性强。

教学还需要运用生活化的例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参与互动中学习。

六、教学安排单元课时数授课时间生命的特征2课时9月1日-9月2日动物的生存3课时9月3日-9月5日动物的变化3课时9月6日-9月8日动物的繁殖2课时9月9日-9月10日动物的进化2课时9月11日-9月12日太阳能3课时9月13日-9月15日能量与物质3课时9月16日-9月18日声音与光线2课时9月19日-9月20日物体的运动3课时9月21日-9月23日实验探究方法3课时9月24日-9月26日物质的组成2课时9月27日-9月28日物质的分类2课时9月29日-9月30日七、教学内容1.生命的特征课时1-什么是生命•知识内容:生命的一般特征;和非生命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1《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课题 幼苗长大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 目标科学知识1、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2、根、茎、叶的作用分别是吸收、运输、制造养料 科学探索1、测量幼苗的成长,观察幼苗结构2、实验探索或查阅资料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养成勤于观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 重点 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难点实验探索植物营养器官的作用2、种子的萌发离不开水。

( )3、播种种子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 )4、果实里有种子,没有种子的不是果实。

( )5、寒冷的冬天种子不会萌发。

( )6、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干燥的地方。

( ) 五、拓展提高1、种子和果实有什么不同?(展示图片) 【提示】果实都有果皮,内部有种子。

2、辨一辨:哪些是果实六、作业布置收集5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特点。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栽培植物的知识,并学着栽培;运用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让我们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种下的番茄种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图片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探索讲授新课一、观察番茄幼苗1、番茄的幼苗每天都在长大吗?【提示】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2、番茄的幼苗观测记录测量时间幼苗高度得出结论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提示】幼苗每天都在生长。

3、拓展幼苗期是指植物从长出第一片叶开始到第一朵花蕾出现。

4、番茄的幼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二、根的作用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根?2、引导学生给这些植物的根分类。

【提示】2、在栽小葱的活动中,你发现根的作用了吗?【回顾实验】试管里装一定量的水,滴上一层油,插入小葱,用彩笔标记水面高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教材。

本教材以认知为中心,以问题为引领,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其属性和重要性。

2.掌握动物和的形态、生殖、生活习性以及重要性。

3.掌握植物的结构、生长规律和重要性。

4.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能够表述问题并运用科学思想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质的变化和相应的标志。

3.物质的混合和分离。

4.物质的保存定律和重要性。

教学安排第一课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了解物质的概念,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进行简单实验,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和相应的标志1.探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2.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标志,观察和分析化学变化的示例。

第三课物质的混合和分离1.了解物质混合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物质分离的原理和分类。

3.进行简单实验,学习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第四课物质的保存定律和重要性1.探究物质不灭定律的由来和基本内容,学习物质的转化过程。

2.探究物质保存定律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生活习性教学内容1.动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2.动物的生殖方式、特点和意义。

3.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

4.动物与人类的的关系及其保护。

教学安排第一课动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1.学习动物的分类体系。

2.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形态和习性。

3.进行动物现场观察,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

第二课动物的生殖方式、特点和意义1.学习动物的生殖方式。

2.学习生物的繁殖与物种的保存。

3.了解人工繁殖和动物保护的意义。

第三课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动物的某个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某个特征对其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某个特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动物的某个特征,如羽毛、鳞片等。

2. 导学(10分钟)•引导学生围绕某个特定的动物特征展开观察,如鸟类的羽毛。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或板书等方式,讲解动物的某个特征如何帮助其生存和适应环境。

•示范解释和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其他动物的某个特征,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其作用和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文字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5. 知识拓展(15分钟)•调查和研究其他动物的某个特征,并进一步了解其作用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依赖;2.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植物生长过程的某个阶段,如幼苗期、开花期等。

2. 导学(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学生可以观察班级内的植物,或带来自己家中的植物进行观察。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或板书等方式,讲解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对环境的需要。

•示范解释和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其特征和对环境的依赖。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文字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5. 知识拓展(15分钟)•调查和研究其他类型的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一步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的学生们,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了解和探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学习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学会用观察的方式认识和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

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概述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第一单元:认识物质,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单元:认识热量,探究热量的传递和利用•第三单元:认识光,探究光的传播和变化•第四单元:认识电,探究电的产生和应用•第五单元:认识声音,探究声音的传播和应用教学方法本学期的教学将采用启发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探究,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掌握。

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课什么是物质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存在形态•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物质概念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周围存在着哪些物质,学生可以自己列举并说出来。

拓展到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物质,哪些不是。

2.发现环节发现物质的存在形态,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物质,如:水、空气、橡皮、木板、铁丝、砖头、玻璃等。

3.总结环节请学生总结物质的基本概念,并自己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作业:回家寻找家里的物品,分辨哪些是物质,哪些不是,并且归纳总结一份表格。

第二课物质的性质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不同性质•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教学过程1.提问环节老师将提出以下问题并让学生回答:2毫升的水和2毫升的酒精是一样的吗?水和油混在一起了会出现什么情况?一个弹珠和一个棉花球哪一个更沉?2.实验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如:水和油的混合实验,弹珠和棉花球的称量实验。

3.总结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物质的不同性质。

作业: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归纳并记录下这些物质的性质。

第三课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变化•能够通过实验和案例学会掌握物质的变化教学过程1.端思考环节请学生观察实验图,根据盛水的容器情况预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第2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课件、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
学生材料:每组放大镜1个、小铲子1把、报纸1张、抹布1块、记录纸1张,学生准备肥料袋材料(菜叶、蚯吲、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新学期刚开始不少同学都带来了茂盛的绿色盆栽,不仅美化了教室,也愉悦了心情。可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的盆栽将面目全非、尸骨无存啊。大家来讨论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想!
4.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土壤”(板书:土壤)并齐读。
5.师:那么同学们认为哪有土壤呢?
生:花盆里有!
生:农村有!
生:我姥姥家到处都是……
6.师:对,农村有很多土壤,不过我们这里也有土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土壤(板书:我们周围的)。
7.师:大家讨论一下: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知道,我们基本的生活离不开什么吗?
生:水……
生:空气……
生:阳光……
生:食物……
2.师:很好。那么植物基本的生存又必需什么呢?
生:也是水,空气,阳光……
生:还有土壤。
3.师:对!植物生存必需物除了水、空气、阳光等,还有土壤。土壤为植物提供必需的“食物”。那么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呢?土壤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
2.师:很好,咱们一起总结一下好吗?土壤中有蚂蚁、蜗牛、蚯蚓、小虫子等多种小动物,上面的土壤比下面的土壤颜色淡一点,湿润度也小一点,是因为在表层的原因。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生长在土壤的里面……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板书设计:1.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4、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三、教学准备: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

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猜测,花生。

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

师:你们说的很对。

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

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生: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

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

3.师: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生:大小、颜色、软硬、表面......师:从这些方面观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种子都具备什么特点呢?生:蚕豆: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小黑点;苹果: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红枣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师:(出示玉米)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种子的特点,接下来请找一找,玉米的种子在哪里?生:猜测玉米粒是种子。

师:玉米豆可不是玉米的种子哟!它是玉米的果实,玉米豆外皮剥掉,里面才是它的种子哦!师:(出示草莓)你知道它的种子在哪里吗?生:草莓上面的小点点是种子。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草莓的种子不在草莓里面,而是长在草莓的外面!师:(出示香蕉)香蕉有种子吗?生:猜测没有种子。

师:香蕉的种子就在香蕉内部黑色的地方,只是香蕉可以用其他方式繁殖,久而久之,香蕉的种子就退化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多样性。

通过特殊种子的举例,使学生会找种子。

]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知道种下去的种子,想要萌发时必须需要哪些条件吗?生:大胆猜测: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合的温度......师:要想知道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咱们就这样猜测可不行,还得亲自试试呢!看,这是什么?生:豆芽。

师: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绿豆种子、有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等材料,和大家一起利用绿豆来研究一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要想确定这些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那么咱们还是得用实验来进一步的验证。

你们想如何设计呢?生:设计对比试验。

在6个瓶子里各放2张纸巾。

(出示图片)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师:如果设计对比实验,接下来的几组你想如何设计?生:交流。

在2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不放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在3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很多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4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放在冰箱里,制作低温环境。

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盖紧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6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瓶外用黑布遮挡,制作无光环境。

师:仔细观察6组种子种植的条件是什么?生:分析条件、完成表格。

2.师:五六天后观察瓶子里的种子。

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1号瓶、6号瓶的种子萌发了。

师:2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生:2号瓶的种子没有水。

师:3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生:3号瓶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啦。

师:为什么4号瓶也没有萌发呢?生:4号瓶放在冰箱里温度太低了。

师:为什么5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生:因为5号瓶瓶盖拧紧了,没有新鲜的空气。

师:那我们看一看1号瓶它为什么可以萌发呢?谁来总结一下?生:1号瓶和6号瓶有空气、温度合适、没有完全浸泡在水里。

3.师:通过实验,谁能总结一下植物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生:种子萌发需要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不一定需要阳光。

师:看来你们真的会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将知识再巩固一下。

生:观看视频。

4.师:我们一起完成活动手册吧!生:完成活动手册。

师:核对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必备的三点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六、拓展应用1.师:特别热的环境种子能发芽吗?生:不能。

师:煮熟的种子能发芽吗?生:不能。

2.师:种子发芽虽然与充足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有关,但是种子本身得是健康的种子才有机会发芽哦![设计意图:通过追问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活的种子才可以萌发。

]【板书设计】1.种子发芽了活的种子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2.幼苗长大了【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并描述西红柿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

通过回顾二年级下册《载小葱》一课中“小葱喝水”实验探究根有吸水的作用,通过玉米不定根的认识了解根有固定等作用。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苗长大了》这一课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学生通过《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经历了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通过《载小葱》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有了初步探究。

学生周围植物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更容易展开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的学习。

但是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观察、描述西红柿幼苗的形态特征,了解幼苗成长的过程。

2.知道植物的根一般生活在地下,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等的作用。

科学探究:2.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幼苗生长过程中每部分的样子。

4.能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根的作用。

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植物幼苗、研究根的作用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常见的盆栽绿植。

学生材料:番茄或黄瓜幼苗生长记录,自己种植的番茄幼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呱呱坠地的婴儿经过幼儿、儿童时期会长成一位翩翩少年。

种下一粒种子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幼苗长大了》来学习一下植物幼苗成长的过程及根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人的一生中早期的成长过程,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点明主题。

]二、认识幼苗1.师:寒假中,老师指导同学们种植西红柿种子,要求同学们观察记录西红柿幼苗的形态、高度等变化,同学们做的怎么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成果吧。

(展示学生记录的番茄成长的数据和照片)2.师:你能说一下这些幼苗有什么变化吗?3.生:幼苗长出了叶,叶子变大了,幼苗长高了,变得健壮了… …4.师:是的,幼苗长出了茎和叶,幼苗长高变大了。

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周龄幼苗和两周龄幼苗新长出的叶子形态,你有什么发现?5.生:幼苗刚开始长出的两片叶子的边缘是平滑的,后来长出的叶子边缘不平滑。

6.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认真!番茄幼苗最初的两片叶子是子叶,之后长出的叶子是真叶,我们生活中所见所说的都是真叶。

观察一下你种的番茄幼叶长大后的形状像什么呢?7.生:像一片片羽毛。

(这些语言的意义何在?)8.师:非常棒,番茄的像羽毛一样的叶称为羽状叶,杨树的叶像心形,枫树的叶像手掌,每种植物的叶都有特定的形状,叶的形状是植物的重要特征。

幼苗长大过程中,地上部分枝和叶生长的同时,根也在努力的生长。

根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植株生长过程的照片和幼苗生长记录表,让学生直观感知幼苗长大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番茄叶的特征。

设疑问引出根的作用。

]三、根的作用1.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栽小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同时我们还做过一个“小葱喝水的实验”,每天记录小葱喝多少水。

同学们你还记得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吗?(这个有何意义?)2.生:小葱的根要发达,水要没过根… …3.师:不难发现“小葱喝水”与植物的哪个器官息息相关呢?4.生:“小葱喝水”与根有关。

5.师:没错,“小葱喝水”靠的是根,这个实验说明根有什么作用呢?6.生:“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能吸收水分。

7.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同时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被根一起吸收。

所以说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