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事

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

用中,教师的诚实以及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幼儿安全感、

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

研究者发现,师幼关系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行

为与学业成绩的期待有密切关系,幼儿学业的好坏取决于他们的社

会性技能与自信,而这两方面与师幼间的互动、幼儿对教师的情感

以及教师对自身与幼儿关系的洞察力密切相关。那么我们该如何去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信任幼儿。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常规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表现对孩子的

信任,要相信孩子能自觉遵守规则,让孩子感受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当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我会在

活动前就提要求:请小朋友在活动后主动自觉整理用具,谁能不需

要老师提醒主动整理的,就可以去玩滑梯。在孩子整理过程中老师

不再给予提醒,只是在观察有哪些孩子在做,之后我就请这些小朋

友自己到操场去玩滑梯,当然我也估计过这样是否安全,那时我们

的教室在靠操场的二楼,能看到孩子玩滑梯,但我不会一直看着他们,主要是管好留在教室里的其他孩子。当我把自己对他们的信任

放在孩子面前时,就连平时调皮的孩子也觉得一定要管好自己,我

对他们说:“你们整理得特别棒,奖励你们自己下去玩。”哈,那时他们的样子在其他孩子看来真是神气极了!我请他们一个个排好队伍,并请一位小朋友当组长,有监督和上报的权限,要求轻轻走下楼,不能奔跑,在看到我发出的信号后就要马上回来。这样充分信任孩子的方法非常有效。我在楼上看,孩子们真的整齐而安静地排队下楼。听到指令后马上回来。但这样没有老师带领下的活动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在10分钟之内。第二,这样的奖励方式应该是奖励少数人,让这些少数者成为多数者的榜样,激发多数人去努力争取这样的机会。

在中大班幼儿常规的培养中,老师还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来规定。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幼中、幼大班,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把成人对孩子的要求强加给他们,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培养孩子常规上,对待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教师可以发挥孩子的自主权,由他们来制定一些班里的常规要求。如,在玩具区游戏时,我会和孩子们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共同商讨出在玩玩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玩完玩具时该怎样收玩具等等,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师生共同讨论,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主人,对于和老师共同商定的常规要求会很重视,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更积极主动。在外出时我会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出去排队伍的方式,是喜欢一个跟着一个走,两个跟着两个走,还是自由走,但不管是选择那种方式都要求能安静有次序走,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决定其中的一种,孩子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后,遵守规则时的情绪就愉快多了。

二、要支持幼儿。

(一)有效的物质支持——材料与工具

教师不可能随时照顾到每个幼儿,所以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活动前应充分预知、设计,明确自己将要对哪类幼儿提供哪些支持以及怎样支持,然后创设具有针对性的环境,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和准备材料、工具,进行探索和交流。材料最好是常见易得的,使幼儿明白“科学就在身边”。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聪明的蓝精灵”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这一现象。为此,教师不仅提供了米汤、面粉水、碘等主要材料,还准备了幼儿常见的香蕉、苹果、黄瓜等作为备用品。当幼儿进一步提出可否用碘来找含淀粉的东西时,教师便鼓励幼儿从各种材料中自由选择并制作实验用的“溶液”(如香蕉汁、黄瓜汁等),以寻找含有淀粉或碘的东西。

(二)必要的方法支持——猜想与验证

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猜想与验证是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尽量为幼儿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与同伴互相质疑,并在操作活动中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或独立进行,或与同伴合作,不断用观察到的新现象强化、丰富和调整原有认识,逐渐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

(三)生动的情感支持——认同与惊异

教师应以接纳的态度为幼儿创设平等、自由、令人惊异的探索氛围。一方面,教师在提供帮助前应向幼儿表示认同和理解,使他们明白教师也曾有过类似感觉,所以懂得他们此刻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可对某一事件表现出惊异,从而引发师幼的情感共鸣和幼

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例如“聪明的蓝精灵”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这一现象。教

师组织幼儿记录验证结果,当幼儿A提出“黄瓜汁遇到碘会变蓝”时,有幼儿立刻表示反对。这时,教师表露出很惊奇的神情:“哦?

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这引起了幼儿的议论。一个幼儿提出:

“一定是哪里出错了,再试试吧!”第二次试验,幼儿A的结果与上

一次大相径庭。经反复尝试,他终于找到了原因:“刚才我蘸黄瓜

汁的棉签碰到米汤了,所以遇到碘才会变蓝。”

(四)多向的行为支持——关注、参与和交流

教师应积极关注每个幼儿,对幼儿的发现、失败和冲突都保持

高度的敏感性,给幼儿一种支持感。活动中,教师应适时、适宜地

参与幼儿的活动。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延迟反应,给他们独

立面对问题的时间,同时观察他们是如何尝试解决问题的。若幼儿

对遇到的困难确实力所不能及,教师可及时介入,通过提问、提供

类似经验、提出多种建议等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点拨,或者以活动伙伴的身份进行示范。最后,教师可鼓励幼儿之间

进行积极、充分的言语和情感交流。此时,教师要善于倾听,真正

理解和包容幼儿的不同观点,并通过及时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

反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为幼儿提供一些新线索,使幼儿有充分

的时间和空间思考与行动,保持探索的信心。例如,在讨论“恐龙

有多大”时,幼儿甲说:“我认为恐龙的腿跟天花板一样高。”教

师看看天花板,表情疑惑地问:“你是指所有恐龙还是有些恐龙?”

幼儿乙看看天花板道:“不可能是全部恐龙,也许只有雷克斯暴龙。”在这里,教师用极其简明的头部动作、眼神和简洁的问题帮

助幼儿反思,使幼儿理清了思路,体会到了科学的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