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重点

交通工程重点

1、交通工程定义:

答: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丄程发展回顾:

答:1.步行时代2?马车时代3.汽车时代4. 高速公路时代5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

答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和复合型 4 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

4.7918 网—

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 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 万km

5交通工程特性分析:|

①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

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②交通特性分析既要研究交通系统各要

素自身的特性,又要研究交通流的特性以及交通要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特性。

6、驾驶员的色感:|

红色光刺激性强,易见性高,使人产生兴奋、警觉;黄色光亮度最高,反射光强度最大,易唤起人们的注意;绿色光比较柔和,给人以平静、安全感。故红色灯为禁止信号,黄色光为警告信号,绿色光为通行信号。

7、路网密度:—

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面积。一般的讲,路网密度越高,路网总容量、服务能力越大,但这不是绝对的。8、交通量定义:|

答:交通量是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一般不加说明是指:来往两个方向的机动车交通量。

9、交通量的时变化:|

(1)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日内以小时计的交通量的最高值,是影响道路交通畅通的一个重要因素。常用高峰小时流量比来描述高峰小时交通量的特征。

(2)高峰小时系数PHF :高峰小时交通

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PHF5 , PHF15)

10、设计小时交通量:|

1.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 :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这样满足99.67 %时间的交通需求,拥挤时间仅占

0.33%,经济合理。

2.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间的比值,一般较为稳定,在12%?18 %之间

11、行驶车速::|

这是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的车速,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

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12、行程车速—

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小路归根结底是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13、设计车速:

在道路交通和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具有中等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舒适的最大行驶速度。作为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14、交通调查定义:|

交通调查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即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15、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交通流要素调查(交通流理论研究)(2)交通需求调查(交通规划)(3 )交通

事故调查(交通管理)(4 )交通环境调查

(城市建设)

16、交通量调查的目的:|

(1)预测交通量及发展趋势(2)为道路规

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数据(3)评价服务

水平和交通管理效果(4)掌握交通实态和变

化规律(5)推算道路通行能力和计算运输成

本(6)制定交通法规和科研提供基础数据

17、交通量调查的种类:

(1)区域交通调查― '区边界线交通调查

(3)核查线调查(4)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

调查

18、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

器测定法、仪器自动计测法,摄影法

19、速度调查的主要方法:

(地点速度)(1)路段速度:无干扰的直线

路段(2)交叉口速度:信号影响范围内

(3 )事前、事后调查:前后同一位置

(4)事故调查:进入区域的速度

20、跟驰理论:

是运用动力学方法,探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

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

态,并且借助数学模式表达并加以分析阐明的

一种理论。

21、道路通行能力~

是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的能力。通

行能力是指所分析的道路、设施没有任何变

化,还假定其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路面条件

下的通行能力,如条件有任何变化都会引起通

行能力。

22、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1)道路条件(2)交通条件(3)管制条件

(4)其他条件:有气候、温度、地形、风

力、心理等因素。

23、服务水平:|

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

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服务程度或服

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方

便、驾驶人视野,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能得

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24、基本通行能力:|

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

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实际通行能力:是指已知道路设施在实际的道

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该路的某车道或断面上

的特定时间段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通常

以pcu/h表示,在混合交通的路上,通行能力

以实际车辆(辆/h)计.

25、交织:

是指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或

多股车流,沿着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于交

通管制与指挥设备,自主进行

合流而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26、交织区长度" |

从入口段三角端部0.6m处至出口三角端宽度

3.6m处之间的一段距离。一般不小于50m并

且不大于600m。

27、交织区类型:|

I类交织区:出口不增加车道(常见)口类交

织区:出口处增加车道(不常见)交织运行参

数:交织流量比:交织交通量与总交通量之

比;交织比:交织交通中较小的交织交通量与

较大的交织交通量之

28、匝道:

连接不同高程上两交叉线路、供两线路车

辆实现方向转换的连接道路,是互通式立

体交叉的主要组成部分。

29、匝道分类:|

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直接式、半直

接式和间接式匝道

30、平面交叉口【定义】: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内相

交称为平面交叉。2&影响因素:面积形

状、入口引导车行道的条数、宽度、几何

线形成或物理条件,相交车流通过交叉口

的运行方式、交通管理措施3&分类:

不加任何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中央设圆形

的环形交叉口,设置色等信号交叉口。

31、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两条不同方向的车流通过平交路口时产

生车流的转向、交汇与交叉,平交路口可

能通过此相交车流的最大交通量就是平面交叉

口的通行能力。

|32、环形交叉口:~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

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

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

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环形交叉口优点:①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

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

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②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

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③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

交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

效。

缺点: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

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造价

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33、交通规划定义:|

广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交通

运输组织管理规划、生产经营规划等。狭

义: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

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

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情形下,交

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

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等

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推荐

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

程。

|34、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

1组织准备2制定目标3综合调查4分析预测

5制定方案6评定和选择7连续规划|35、OD

调查方法- |

(1)家访调查;(2)发表调查;(3)路

边询问调查;(4)公交月票调查。

|36、交通分布预测:|

根据现状OD分布量及各区经济增长、土地开

发而形成的交通量增长,来推算未来各区之间

的交通分布。

|37、交通分配预测:|

把前面预测的各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

分配到具体的道路上。

|3 8、交通管 ~

就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法规、政策、条例等

的规定和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运用各种

手段、方法、设施、工具、措施等科学合理疏

解、协调、禁限、约束、组织和指挥交通;

39、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以下五个方面=*

1技术管理2行政管理3法规管理4交通安全

教育与培训考核5交通监控

140、道路交通标志—|

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

特定信息,预示前方道路交通设施、气候、环

境情况,表示交通管理指令设施状况,是道路

交通法规的组成部分和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

(1)制定依据:交通标志须有高度的显示

性、清晰可见与良好的易读性和广泛的公认

性。

(2)交通标志三要素:(1)颜色;(2)形

状;(3)符号和文字|42、道路交通标线:|

由表画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

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路边轮廓标等所组成的交

通安全设施。是保障交通安全、改善行车秩

序的重要措施,是道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具有强制性、诱导性和服务性。

|43、道路交通信号: |

凡是在道路上用以传达具有法定意义、指

挥交通行、止、左、右的手势、声响、灯光等

都是交通信号,目前最普遍、效果最好的是灯

光交通信号。

|44、感应式信号控制工作原理- | 在感应式信

号控制的进口,均设有车辆到

达检测器,一个相位起始绿灯,感应信号控

制器内设有一个“初始绿灯时间”,到

初始绿灯时间结束时,如果在一个预设的时间

间隔内没有车辆到达,则变换相位;如果有车

辆到达,则绿灯延长一个预设的

“单位绿灯延长时间”,只要不断有车辆到

达,绿灯施加可继续延长,直到预设的

“最长绿灯时间”变换。

45道路建设哪些方面考虑汽车交通性|

能:|

(1)坡度大小,太大汽车上坡动力有

限,下坡时制动问题要考虑

(2)坡长,特长纵坡度较大时更要考

(3)半径大小和弯道加宽,汽车在便

行驶时,轮迹是要加宽的,特别在小半径弯道

上明显

(4)路面表面抗滑系数,考虑汽车的制

动距离,特别是雨天,由此引申的最小视距也

是必须的

(5)弯道超高,为了克服汽车转弯是

的离心力

46交通设施中那些情况考虑驾驶员的交~

(1)栅栏,防止汽车失误驶出路外,同时

也用它来阻止行人穿过马路使人车分开,保护

作用(2)照明设施(3)视线诱导标志(4)

公路反射镜(5)公路情报板

(6)停车场(7)天桥(8)公路监测系统

(9)公共汽车停靠站(10 )信号灯

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

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

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48、延误种类—

(1)基本延误(2)运行延误(3)行车时

间延误(4)停车延误

49、延误产生的原因:|

(1)基本延误主要产生在车辆通过交

叉口时,这种延误与交通流动特性无关,是

由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及平交道口等原

因造成的

(2)运行延误是因受其他车辆或行人

扰而产生的

50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

(1)等待时间(2)忙期(3)队长

51交通信号机控制的产生标志:|

1886年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装煤气照明

灯,用以控制路口马车的通行。

52.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温馨提示: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驾驶

技术、环境条件几方面考虑)

|53.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的瞬时速度。

|5 4.运行车速: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

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

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用于评价

道路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

|55 .临界车速指到达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

|56.交通密度:单位长度的道路上某一瞬

间的车辆总数。

|57车头间距:同一车道同一方向同一车流前

后两辆车之间在某一瞬间的间隔距离。

|58空间占有率:在某一瞬间一定的观测路段

长度内行驶的车辆总长度占该观测段长度的百

分比。

|59.时间占有率在某一时间段内,车辆通过某

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该段时间的百分比。

60. 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

排队过程、服务方式

61. 非自由行驶状态:在道路上行驶的一

对高密度汽车,车间距不大,车队中任意一辆

车的车速都受到前车的制约,驾驶人只能按

前车所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车速。

特性: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

62. 主要标志就其含义不同分为六种:警告

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

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163.交通预测分为四

阶段: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

|64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Q、行车速度

V、车流密度K __________

65. 按照交通流特性的变化,可将快速路和

高速公路分为: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及通

道连接点

66. 运输系统分析的三个基本要素:社会经

济系统、运输设施服务系统、交通活动系统

交通工程学重点

2.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范围:①交通特性分析技术;②交通调查方法;③交通流理论;④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⑥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⑦交通安全技术;⑧静态交通系统规划;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⑩交通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 3.交通工程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 4.“5E”:工程、法规、教育、能源、环境。 5.交通工程学研究领域:①交通流模型;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③减少交通能耗与环境污染的基础理论;④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基础理论; ⑤实验交通工程理论与信息技术;⑥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动力学基础理论。 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①视力;②视野;③色感。 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3.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地区的总面积之比,一般路网密度越高,路网总的容量、服务能力越大。 4.道路线形: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传统上分为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 5.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6.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7.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间段的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8.行车速度:行车速度既是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车辆运营效率的一项主要评价指标,对于运输经济、安全、迅速、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9.行车速度包括:①地点车速;②行驶车速;③运行车速;④行程车速;⑤临界车速;⑥设计车速。 10.行驶车速:由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的的车速。 11.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12.交通密度:交通密度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1.交通调查包括:①交通量调查;②车速调查;③交通密度调查;④行车延误调查;⑤通行能力调查;⑥起讫点调查(O-D调查)。 2.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是为了获得人、车在城市道路或公路系统的选定点处运动情况的数据,以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为交通运行分 析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3.延误: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 4.行车延误包括:①固定延误;②停车延误;③行驶延误;④排队延误;⑤引道延误。 6.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 1.排队论: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等待行列的现象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 学理论。 2.“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顾客,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排队系统”:不仅包括了等待服务的顾客,也包括了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3.M/M/1系统:排队等待接受服务的通道只有单独一条,也叫“单通道服务”系统。 4.在相同通道数目条件下,M/M/n系统明显优于n个M/M/1系统。 5.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个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出行的公路。 6.匝道的组成:①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②匝道车行道;③匝道与横交公路连接处。 7.对自行车道路段的服务水平建议使用骑行速度、占用道路面积、交通量负荷与车流状况等 指标。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②现状交通系统调查与分析;③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城市道路交通网 络规划方案设计;⑤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评价;⑥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调整与优化;⑦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实施计划。 5.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模型:对于交通需求预测,常用“四阶段”模型,即把交通需求预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出行生成、出行分

北京市交通工程中级职称考试《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试题

一、简答题 1、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IVH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或者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2、边坡防护与边坡加固的区别,边坡防护的类型以及适用范围。 边坡防护: 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

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植物护坡: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边坡加固:为保持边坡坡体稳定而采取的人工补强的工程措施。边坡加固方案是根据对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加固工程的技术经济条件以及工程的预期效果综合分析后作出的。如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土钉加固、预应力锚索加固。 3、浮动车法的内容及特性; 由英国道路研究试验所的Wardrop和Charlesworth于1954年提出,它可以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等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调查技术。 调查时需要一辆测试车,应尽量避免使用警车等有特殊标志的车辆。调查时,一名调查人员(除驾驶员外)记录对向开来的车辆数量,另一名调查员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和超越测试车的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交通工程学考研试题

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1 试题名称:交通工程学基础 1992年: 一.在一条长度为24公里的干道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观测到汽车100辆通过,设车流是均匀连续的且车速V=20公里/小时,试求流量(q)、时距(h t)、空距(h d)、密度(K)以有第一辆汽车通过此干道所需时间(t)[以分钟或小时计均可]。(15分) 二.某路段10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有2起交通事故,问此路段明年发生事故5起的概率是多少?又某交叉口骑自行车的人,有1/4不遵守红灯停车的规定,问5人中有2人不遵守交通规定的概率是多少?(15分) 三.某交叉口信号周期为40秒,每一个周期可通过左转车2辆,如左转车流量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受阻),如有延误,试计算占周期长的百分率,无延误则说明原因(设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20分) 四.试说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的定义及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的关系。(15分) 五.简述交通事故的定义与主要指标并就其是否合理予以简评。(15分) 六.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与主要作用。(20分) 1993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 二.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三.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 四.某高速公路拟建立收费站。已知车辆是随机到达收费站的,其到达率为2000辆/小时,每辆车交费所需时间符合平均时间为6秒的指数分布。在采用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情况下,请用具体计算指标比较说明在应该收费站设2个、4个及6个收费口的效果。五.已知某十字交叉口,其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分别供左转专用、直行和直右混行; 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分别供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种比例,大车:小车=2:8,车头时距为2.65秒。信号灯周期为125秒;绿灯时间,东西向为70秒,南北向为50秒。路口折减系数取0.9。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和10%;南北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34辆/小时;直右车道上允许的右转交通量为185辆/小时。 请按停车线法计算应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1994年: 一.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请扼要阐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三.某停车场,到达车辆数是50辆/小时,停车场的服务能力为80辆/小时,其单一的出入道能容纳5辆车,问此出入道是否合适? 四.若在5公里长的公路上随机40分布辆汽车,求任意500米路段上有5辆以上的概率。五.何谓高速公路合流部分、分流部分的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 1995年: 一.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二.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时间平均车速”与“区

十三五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国家“十三五”交通建设重点工程高速铁路 加快完善高速铁路网,贯通哈尔滨至北京至香港(澳门)、连云港至乌鲁木齐、上海至昆明、广州至昆明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北京至香港(台北)、呼和浩特至南宁、北京至昆明、包头银川至海口、青岛至银川、兰州(西宁)至广州、北京至兰州、重庆至厦门等高速铁路通道,拓展区域连接线。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高速公路 加快推进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提高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密度和服务水平,推进高速公路繁忙拥堵路段扩容改造。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 ●“四沿”通道 基本贯通沿海高速铁路、沿海高速公路和沿江高速铁路,加快建设沿边公路,建设和田至若羌铁路、东北沿边铁路和川藏铁路等沿边铁路。推进与周边国家跨境通道和“一带一路”沿线通道建设,建设乌鲁木齐、兰州重要节点城市铁路国际班列物流平台。建设深中通道。 ●民用机场 打造国际枢纽机场,建成北京新机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建设哈尔滨、深圳、昆明、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国际航空枢纽,强化区域性枢纽机场功能。实施部分繁忙干线机场新建、迁建和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郑州等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 ●港航设施 优化提升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加快长江、珠江—西江、淮河、闽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大力推进上海、天津、大连、厦门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沿海港口集装箱、原油、液化天然气等专业化泊位建设,稳步推进海南凤凰岛等国际邮轮码头建设,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 ●城市群交通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 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 (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 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交通运输工程复习次重点章节省略

第一章运输和交通系统 一、运输、交通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 运输:运输是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载运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载运工具在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区别与联系 ?交通关注载运工具的流动情况,包括流量大小和拥挤程度等; ?运输关注载运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和物的多少和输送的距离等。 习惯上将“交通”和“运输”二词合并使用,合并起来可以理解为 ?载运工具在交通网上流动和载运工具载运人和物在两地之间位移 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运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促进生产的地区分工 产品的产地和销地,制造业,原料产地 2)鼓励生产规模的扩大 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运费越低,越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生产 3)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煤炭开发,矿山开发,石油开发,西部开发 4)加速土地开发 交通便利,土地升值 5)促进与交通运输相关工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器仪表业等 6)平衡物价 高运费导致高物价 7)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私家车出行,公交车出行等等 8)影响环境 汽车尾气排放,占用耕地,破坏生态 二、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概况 Ⅰ、铁路运输 高速铁路的定义: ?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为高速铁路是指运营时速达到200公 里的铁路系统。 ?2008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定义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 个条件:新建的专用线路、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 车控制系统。 ?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本国高速铁路的概念,在既有 线上提速改造,时速达到200km以上,也可称为高速铁路。 如何看待7﹒23这种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事故 此题目可以结合本课的内容并加以自己适当的发挥,主要再说阐明高铁在兼顾速度的同事更要注意其安全性,言之有理即可。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交通工程学》复习 要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 一.试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点: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1、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性和交通流的整体特性:(1)人的交通特性:人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应当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车的影响。(2)车辆特性:(1)车辆拥有量:车辆拥有量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具体体现,主要研究车辆历年来的增长率、按人口平均的车辆数、车辆增长与道路增多的关系、车辆组成以及车辆拥有量的发展趋势。(2)车辆运行特性:研究车辆的尺寸大小与质量,以及其操纵特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特性。(3)路的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工程学研究道路规划指标如何适应交通的发展,研究线形标准如何满足行车要求,研究线形设计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研究道路与环境如何协调。 2、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交通流特征参数来描述不同状态交通流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评定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3、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项内容,这些是交通工程学的基本调查项目,是展开交通分析的基础。为满足什么要求而调查、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4、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民地点的分布,研究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以及车辆出行的次数与流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交通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如何分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初步方案,研究城市客运和货运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分布图,维修正规划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5、交通法规是搞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和进行交通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搞好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的依据。交通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

交通工程学考试知识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 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4 一、考试性质 (4) 二、评价目标 (4)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4 1、答卷方式?4 2、答题时间 (4) 3、试卷结构?4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5 一、绪论................................................................ 5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5) 2、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5 3、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5) 4、我国的交通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二、交通特性 (5) 1、人车路的基本特性................................................. 5 2、交通量特性?6 3、行车速度特性?6 4、交通密度特性?6 三、交通调查?6 1、交通量的调查?6 2、车速调查 (6) 3、交通密度调查?6 4、行车延误调查?6 5、通行能力调查 (7) 6、起讫点调查(OD调查)?7 四、道路交通流理论 (7) 1、交通流特性?7 2、概率统计模型 (7) 3、排队论模型?7 4、跟弛模型 (7) 5、流体理论模型?7 五、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7 1、概述 (7) 2、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8 3、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8 4、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8 5、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8 6、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8 7、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8) 8、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 (8) 9、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8 六、道路交通规划?9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9)

交通运输工程学重点复习资料

1 交通运输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6.信息管理系统 2 现代化运输业有哪几种运输方式构成?并比较一下这几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铁路 适合大宗、笨重的中远程运输;要求准时到过的远程客货运输;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的中远程运输。特点有1.铁路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强。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 2.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 3.运输量比较大。 4.铁路运输成本较低。 5.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 6.初期投资大。 公路 适合少量货物的短途运输;短途客运;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的短途运输。 特点有: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输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 4、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5、运行持续性较差据。 6、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据 水运 适合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特点有:1、通航能力不受限制。 2、运量大,成本低。 3、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经济和友好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 航空 适合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大城市和国际的快速客运;报刊、邮件运输等。 特点有:1 .高速直达性高速直达性。 2 .安全性高。 3 .经济特性良好。航空运输的成本及运价均高 4 .包装要求低。 5 .受气候条件限制。 管道 适合大宗流体货物运输。 特点有:1、运量大。不同于车、船等其他运输方式,输油管道可以连续运行。 2、建设投资相对较小,占地面积少,受地理条件限制少。的限制, 3、由于埋于地下,基本不受气候影响,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4、管道输送流体能源,主要依靠每60~70千米设置的增压站提供压力能,设备运行比较简单,易于就地自动化和进行集中遥控。 5、沿线不产生噪声,有利于环境保护。 6、漏失污染少。 3 简述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及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 答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①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②对于空间、地域与时间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③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交通工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基础》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 简单讲,是对所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容(人、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是把人、车、路、环境、能源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小、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容有哪些? 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交通安全技术,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公共交通,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 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科是哪年诞生的?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93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交通工程师协会,并正式提出了交通工程学的名称,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 (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 (4)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第二章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1、道路交通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车、路。 2、驾驶员的信息处理包括哪几个过程? 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反应 3、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1)视觉特性。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视力的大小决定看清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立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错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红绿色盲患者不能驾驶车辆。(2)反应特性。反应特性用反应时间度量,制动反应时间与事故率成正比关系。(3)疲劳与饮酒。疲劳可引起反应时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4)注意特性。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分配能力不强容易引起交通事故。(5)动态判断。在运动中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对保持行车安全、保持车辆顺畅行驶非常重要。 4、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针对视觉适应的特点,道路照明设置应予以考虑;为防止眩目,可在道路中央设置防眩板、植树等;为驾驶员提供足够开阔视野围;利用不同颜色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的特点,不同的标志、标线采用不同的颜色;利用错觉产生机理来进行交通管理;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各项规标准的取值至少应满足85%驾驶员的需要;道路沿线的各种交通和非交通信息不应过于复杂。 5、行人的主要交通特性是什么? 要求省力、省时、独立、安全。多数人喜欢走捷径;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而避开走,并保持一定速度;有从众心理,易受别人影响而产生强行斜穿和闯红灯等行为;因绕行距离远,而不愿意走过街地道、天桥、人行横道线。 6、乘客的交通特性对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需对平曲线最小半径进行限制;由直线进入曲线(或反之),需设缓和曲线,并对其长度进行限制;路面要平整;在高路堤、陡边坡的路段,应设置护栏或放

交通工程学I考试模拟题目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 第2学期《交通工程学I》复习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2.(汽车)最高车速 3.路网密度 4.视野 5.动视力 6.交通量 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8.AADT 9.MADT 10.WADT 11.高峰小时系数 12.交通量的构成 13.交通流特性 14.交通流基本参数 15.交通量 16.设计小时交通量 17.地点车速 18.行驶车速 19.行程车速 20.时间平均车速 21.车流密度 22.车头间距 23.车头时距 24.临界密度 25.阻塞密度 26.交通量换算

27.空间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 28.延误 29.束流 30.分离 31.排队论 32.非自由行驶状态 33.车流流动理论 34.车流波动 35.道路通行能力 36.服务水平 37.基本路段 38.基本通行能力 39.实际通行能力 40.规划通行能力 41.交织 42.匝道 43.Wardrop均衡原理 44.交通规划 45.交通事故 46.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47.交通安全评价 4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49.交通法规 50.绿信比 51.停车供应 52.停车密度 53.停放车辆指数 54.停放周转率 54. P+R停车换乘系统

55. ATMS 56. ITS 二、简答题 1.广义交通、狭义交通异同是什么? 2.交通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4.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5.简述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 6.汽车驾驶控制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包括哪些? 7.醉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8.疲劳驾驶的定义与危害。 9.简述自行车流的交通特性。 10.机动车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11.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什么? 12.我国城市道路公路分为哪些等级?城市道路有哪些类别? 13.简述道路的基本特性。 14.路网密度的基本概念 15.路网布局形式有哪些? 16.简述交通系统四要素的相互关系。 17.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如何确定的? 18.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9.交通条件对车速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20.行车速度特性包括哪几种类型? 21.简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22.交通量换算的定义? 23.交通量资料的用途是什么? 24.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25.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6.延误的定义及其分类主要有哪些?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 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 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 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 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 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 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 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 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 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 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 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 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 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 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 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 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第四章 1、什么是速度?请说明几种常用速度的概念及其使用。 2、什么是百分速度?请分别说明15%位车速、50%位车速和85%位车速的概念及其作用。 3、什么是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 4、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车速资料有哪些作用? 6、对长为200m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数据如表4-2所列: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发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 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 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 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刺激信 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 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 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 带、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紧急 停车带、错车道、慢车道、人行 道,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 等附属部分。 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 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8.城市道路网密度、间距的选取 原则: 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 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 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 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 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 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 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 (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 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 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 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 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 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 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 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 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 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 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 .

交通工程学重点

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范围:①交通特性分析技术 ②交通调查方法;③交通流理论;④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⑥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⑦交通安全技术;⑧静态交通系统规划;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⑩交通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 交通工程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 “ ”:工程、法规、教育、能源、环境。 交通工程学研究领域:①交通流模型;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③减少交通能耗与环境污染的基础理论;④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基础理论;⑤实验交通工程理论与信息技术;⑥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动力学基础理论。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①视力; ②视野; ③色感 。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地区的总面积之比,一般路网密度越高,路网总的容量、服务能力越大。 道路线形: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传统上分为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 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间段的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行车速度:行车速度既是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车辆运营效率的一项主要评价指标,对于运输经济、安全、迅速、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行车速度包括:①地点车速 ;②行驶车速 ;③运行车速 ;④行程车速 ;⑤临界车速 ;⑥设计车速。 行驶车速:由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的的车速。 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交通密度:交通密度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交通调查包括:①交通量调查 ;②车速调查 ;③交通密度调查 ;④行车延误调查 ; ⑤通行能力调查 ;⑥起讫点调查( 调查) 。 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是为了获得人、车在城市道路或公路系统的选定点处运动情况的数据,以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为交通运行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延误: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 行车延误包括:①固定延误 ;②停车延误 ;③行驶延误 ;④排队延误 ;⑤引道延误。 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 排队论: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等待行列的现象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顾客,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排队系统”:不仅包括了等待服务的顾客,也包括了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系统:排队等待接受服务的通道只有单独一条,也叫“单通道服务”系统。 在相同通道数目条件下, 系统明显优于 个 系统。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个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出行的公路。 匝道的组成:①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 ;②匝道车行道 ;③匝道与横交公路连接处 。 对自行车道路段的服务水平建议使用骑行速度、占用道路面积、交通量负荷与车流状况等 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②现状交通系统调查与分析 ;③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④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设计 ;⑤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评价 ;⑥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调整与优化 ;⑦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实施计划 。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模型:对于交通需求预测,常用“四阶段”模型,即把交通需求预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及交通分配。 出行生成:通过对城市社会经济资料的分析,预测各交通区的出行发生量及出行吸引量,即 矩阵中的“行和”与“列和”。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尽管各国学者对交通工程学的理解、认识不完全一样,但在两个方面是基本 共同的:交通工程学是从分化出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交通工程学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科学问题。 2、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和。 3、汽车基本特性包括:、、和。 4、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交通量随时间 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 5、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全部车辆的15%是在此车速以下行驶,此速度称为,可用此车速作为道路的。 6、出行分布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 7、交通设施从广义上被分为与两大类。 8、高速公路通常均采用,不控制进入的汽车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的地区采用,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 9、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 10、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 1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和等几个方面体现。 12、根据美国的研究,第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13、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 14、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作为的每小时交通量。 1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和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16、M/M/N排队系统是指、、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 18、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19、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20、根据服务对象划分,停车场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2、高峰小时交通量; 3、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4、临界车速; 5、车头时距; 6、道路通行能力; 7、交通量; 8、高峰小时系数; 9、设计车速; 10、车头间距; 11、服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