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合集下载

西方翻译流派

西方翻译流派

西方翻译流派: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西塞罗首次提出解释员式翻译,演说家式翻译=直译,意译自西塞罗以来,翻译开始看作文艺创作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贺拉斯翻译不要墨守成规,必要时创作新词或引进外来语第一部标准拉丁文《圣经》哲罗姆区别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文艺学派翻译是一门艺术德莱顿翻译三类:逐字翻译,意译,拟作《论翻译的原则》西方翻译理论第一部专著泰特勒译作英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翻译三原作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翻译三分法:语内语际,符际布拉格学派雅各布森《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创始人)对等观念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语义翻译逐字翻译原文,原作者伦敦学派(作者)直译客观,准确,过译忠实翻译重内容轻效果,纽马克归化交际效果交际翻译意译主观,译入语,欠译(读者)地道翻译译入文化语言学派重效果轻内容翻译的科学翻译即交际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交际理论奈达翻译过程:分析--转换--重组--检验翻译是交际活动思想概括翻译主要是意译为了意译,须改变语言形式赖斯(创始人)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性法则德国功能学派弗米尔目的论翻译行为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创始人《研究翻译的名与实》早期霍姆斯描写翻译研究翻译研究理论翻译研究应用翻译研究翻译研究学派定义:将翻译理论概念置于更大的文学,社会和多元系统学派和文化框架之中考察,引进文学符号。

佐哈尔:创立术语多元体系描写学派图里:翻译规范(译语文化规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勒弗维尔:翻译-重写重写—操纵文化转向文化学派巴斯奈特:翻译等值女权主义翻译理论:谢莉西蒙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翻译是帝国的殖民工具翻译观阐释学派代表《通天塔:语言与翻译面面观.斯坦纳理解即翻译翻译步骤:信任-攻占-吸纳-补偿突出译者中心解构学派。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姜秋霞 《中国翻译》168期 P10
西方翻译理论沿革
翻译理论的奠基人 古罗马的Marcus Tullius Cicero被认为是西方翻译理论
的奠基人,他明确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Sense for sense”而非“Word for word”的翻译策略,这一理论恰 恰影响了整个14到17世纪内翻译实践活动。 马丁•路德的贡献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是现代德语之父马丁•路德, 他把《圣经》翻译成高地德语,在翻译过程中他系统 总结了自己的翻译方法,概括出了翻译过程中词序转 换、助词使用、引入意动词、短语运用、隐喻的转换 及解释精确性和文本变体等概念。
西方翻译理论沿革
浪漫主义时期的翻译研究
如果说17世纪的译论强调模仿,18世纪的译论强调译者对 原作精神的再现,那么19世纪早期则更加侧重于可译与不可译 的讨论。(Munday, 2001:27)
德国的Schlegel认为“有必要抛弃仅限于字面精确的忠信”, 因为“真理应该是译者最高级的——事实上也是唯一的——委 令。”
Linguistics-based Translation Theory 对等理论
对等理论大师Eugene.A.Nida 40多部著作,250多篇 论文。 主要作品: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1964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1969 (with Charles R. Taber)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1986 Language and Culture, 1993 Context in Translating, 2003
功能对等的原则:
1. 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翻译,可能会引起对所指意义的误解, 那么(a) 就要在译文中作一些修改,(b) 保留原文形式,加脚注 说明可能产生的误解。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入语文化新的交际行为中的独立信息传递工具,后者指翻 译作为原文作者和原文接受者在源语文化交际中的文献。
2021/6/16
22
翻译研究学派
主要代表 • 早期翻译研究学派与霍姆斯 • 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 • 描写学派与图里 • 文化学派与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 • 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殖民主义
2021/6/16
•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 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 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 就翻译过程提出“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 的四步模式。
奈达翻译思想概括: • 翻译是交际活动;翻译主要是译意;为了译意,必须改变
语言形式。
2021/6/16
西方翻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 ◆ 优秀的译作必须使读者领略原作的优点,并得到“同样强
烈的感受” 。 ◆ 翻译三原则: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
的风格和手法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 具有的通顺。
2021/6/16
9
翻译的语言学派
◆ 奥古斯丁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符号”理论,提出了语言 符号的“能指”、“所指”和译者“判断“的三角关系, 开创了西方翻译理论的语言学传统。
2021/6/16
11
布拉格学派与雅各布森
一、主要翻译论点: 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 2、翻译必须重视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
方面的比较。 二、雅各布森(Roman Jokobson 1896-1982) 1、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为该
派开山之作。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和翻译的关系、 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详尽的分析 和论述。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理论流派翻译是一们很重要的学问,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他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大体的了解。

一:尤金;奈达(1976)根据各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与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四个基本流派。

二: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

三、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2000)在《西方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全市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四、谭载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四大学派。

五、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文学-文化学派;结构学派;社会符号学派。

下面将一一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1、创始人:马希修斯(Vilem Mathesius)、特鲁贝斯科伊(Nikolay S. Trubetskoy)与雅可布森(Roman Jakobson)。

2、主要成员:雅可布森、列维、维内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主要论点:(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与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

3、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罗曼•雅可布森。

简介: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二战时迁至美国,加入美籍。

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之中。

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的重要性、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精辟的论述。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第一次《翻译理论》课作业:Classifications of Schools of TranslationTheories参阅了美国翻译理论家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之后,了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可划分为5大流派,即:TheNorth 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 The“Sc ience”of Translation,Early TranslationStudies, Polysystem Transla tion, Deconstruction.(1)北美培训学派(TheNorth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侧重实践,强调译文的品味及文学价值,但译论局限于美学经验和指令性翻译规则,缺乏系统化理论。

代表人物有: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理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

(2)翻译科学学派(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也可称额为翻译的语言学派,其特点就是有加强翻译的理论研究的意识,并想使之称为一门“学科”,但结果又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成为了别的学科的附属,具体点就是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才有人把这段的翻译研究称为“语言学派”或“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有:Jakobuson, Nida, J.C.Catford, Wolfram Wills, Newmark,Reiss,Vermeer(3)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Translation Studies):该学派兴起于70年代的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主要探讨译文产生与作用。

该学派主要采取译入文学文化研究手段,侧重直观法和文学翻译,到80年代,该学派学者Jose Lambert转向了译学客观描述个案研究,英国的SusanBassnett,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为Translation Stud ies 和比利时学者Andre Lefevere,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则转向文化研究模式(4)多元体系学派(Polysystem Translation):其翻译理论反战与早期研究学派,是翻译研究学派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翻译流派

翻译流派

• • • • • • • • •
西方翻译理论分为九大类型: 等值和等效理论(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翻译转换方法(The translation shift approach) 翻译的功能理论学派(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话语及语域分析方法(Discourse and register analysis approaches) 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ies) 文化研究的类型(Varieties of cultural studies) 异化翻译:翻译的隐身(显身)(Translation the foreign: the invisibility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哲学理论(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 J. 曼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Schools this course will cover:
• • • • • • •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功能学派 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 翻译的目的论学派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女性主义翻译与后殖民翻译理论
Homework:
(1)西方古典翻译理论 (古代至中世纪结束)
• • • • • • 西塞罗(Cicero) 贺拉斯 昆体良 哲罗姆 奥古斯丁 但丁
• • • • • •
语文学派:德莱顿、泰特勒 诠释学派:施莱尔马赫、斯坦纳 语言学派:奈达、纽马克 目的学派:弗米尔、诺德 文化学派:霍姆斯、埃文-左哈尔、图里、朗贝尔 解构学派:本雅明、德里达、德曼、文努迪、欧 阳祯 ----陈德鸿 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 翻译的文艺学派 • 语言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早期翻译研究学派、多元系统学派、描写 学派、文化学派、中和学派以及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 殖民研究) • 翻译阐释学派 •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 • 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 • 法国释意理论学派 ---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
语义理论的双重功能: (1)规定或描述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 (2)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
12
纽马克 (1916 ---):英国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他提出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和关联翻译。他的观点大多反映 在近二十年来发表的论文中。
4
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Prague学会 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Dwight Bollinger
Prague 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 发了音位学(phonology)。
他们对语言的基本观点是:
1. 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万万毫不相干 的孤立现象的汇合。因此,要分析语言成分 与其他成分的关系,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 功能,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和评价成分。
该学派把对语言所持的观点御用到翻译研究上。 他们对翻译的主要观点是:
6
1. 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识功能、 表达功能、工具功能等;
2.翻译必须重视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和文 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该翻译观在Prague学派的主要成员Jacobson和 后来的穆南、维内、马尔勃兰克、列维等重要 的翻译理论家的著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3. 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
8
首次提出了翻译中的对等概念。 在语际翻译中,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符号与符号 之间的对应(即逐词对应),而且也关注符号与 符号组合的对等。
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符号的对等信息,因此 他把翻译定义为:
用另一种语言的语符解释语言符号
他认为双语符号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对 等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因此语际翻译 不是符号转换。而是信息转换。
3
有学者对翻译的语言学派做了起止时间的划分, 认为是从1959年Jacobson发表他的著名论文 《翻译的语言观》开始到1972年结束的。

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文艺学派
d)在意大利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家是勒欧纳 多·布鲁尼·阿雷蒂诺,他以译者、译文语言为 中心,强调译者在处理原作方面的自由,这实际 是人文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他被认为是西方翻 译史上人文主义者最早的代表之一。
16
a
e) 综观整个中世纪,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仍缺乏系 统性。翻译家一方面强调古代西塞罗、贺拉斯、 哲罗姆的观点,一方面又围绕直译与意译,以及 民族语言的发展展开讨论:翻译必须严格模仿原 文的语言风格和文法;翻译必须尊重译文语言的 自然规则,使用百姓中流行的口语,因为只有这 样的语言形式才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10
a
2)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末期另一位基督教神学 家、哲学家、拉丁教义的主要代表。翻译启蒙文 本需要朴素的风格,颂扬上帝的文本需要典雅的 风格,他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符号学说,认为翻 译应考虑“所指”、“能指”、和译者“判断” 的三角关系。他被称为西方翻译史上语言学派的 鼻祖。
由上所述可见,在罗马时期便已出现西方两
13
a
2) 英国早期的阿尔弗烈德国王和阿尔弗里克的 翻译观点在中世纪早期更流行。前者主要从事宗 教翻译,翻译者应有较大灵活性,用大众语言。 后者从事宗教翻译,主张采用面向民众的原则和 方法,多用意译,少用逐字对译,目标是使译文 “简明易懂”,不用华丽词藻。
3) 欧洲中世纪翻译史上最令人注目的是《圣经》 的民族语翻译和英国学者罗杰·培根、意大利诗 人但丁和翻译理论家阿雷蒂诺等发表的有关翻译 的观点。
6
a
3) 罗马帝国初期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 贺拉斯认为“忠实原作的译者不会逐字死译”, 在创作和翻译中不要墨守陈规,必要时可以创造 新词或引入外来词。
4)古罗马另一位翻译家昆体良认为,翻译也 是创作,这种创作必须与原作媲美,译作应力争 超过原作。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
18
3. 语义翻译semantic 和交际communicative翻译 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 语义翻译:集逐词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 优势,指在目的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 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 文的上下文意义。 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地道的翻译的优势, 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 等同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二者的区别:
3. 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
8
首次提出了翻译中的对等概念。 在语际翻译中,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符号与符号 之间的对应(即逐词对应),而且也关注符号与 符号组合的对等。 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符号的对等信息,因此 他把翻译定义为: 用另一种语言的语符解释语言符号 他认为双语符号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对 等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因此语际翻译 不是符号转换。而是信息转换。
1. 语言意义: 他从语言意义入手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中某一语言单或 片段,即文本或文本的一部分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 行为”
13
纽马克把意义归纳为以下三种:
a. 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 b. 交际意义(communicative meaning) c. 关联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每一种意义又包含更加细微的意义变体,他进而把 这些意义类型及变体层次概括为四种: a. 语言学意义 (linguistic meaning),包括同义 词和阐释意义,翻译最能体现这种意义。 b. 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a. 文本所体现出的作者个人的风格和个人习语;
b. 题材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 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
c. 表达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特有的内容的词汇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理论流派

2011级外语(2)班:郑乾 1104015231翻译理论流派翻译是一们很重要的学问,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他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大体的了解。

一:尤金;奈达(1976)根据各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四个基本流派。

二: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

三、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2000)在《西方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全市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四、谭载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四大学派。

五、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文学-文化学派;结构学派;社会符号学派。

下面将一一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1、创始人:马希修斯(Vilem Mathesius)、特鲁贝斯科伊(Nikolay S. Trubetskoy)和雅可布森(Roman Jakobson)。

2、主要成员:雅可布森、列维、维内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主要论点:(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和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

3、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罗曼•雅可布森。

简介: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二战时迁至美国,加入美籍。

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之中。

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学派总结

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学派总结

most basic structures of Chomsky’s model,for Nida,kernels are the basic structural elements out of which language builds its elaborate(详尽复杂的) surface structures[用来构成语言复杂表层结构的基本结构成分].Kernels are the level at which the message is transferred into the receptor(受体)language befo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the surface structure in three stages:Literal transfer字面转移--minimal最低度~--literary书面~2)Analysis:generative-transformational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by Chomsky)’s four types of functional classEvent(verb)事件:行动、过程等发生的事Object(noun)实体:具体的人和物Abstract(quantities and qualities,adjective)抽象概念Relational(gender,qualities,prepositions and conjunctions)关系2,Basic factors in translation1)The nature of message:content V.S.form2)The purpose(s)of the author/translatorTypes of purposes identified by Nida:①for information②suggest a behavior③imperative(祈使,命令)purpose3)The audiences(4types):children;new literates;average literate adult;specialists3,Relatedness(相关)of language&culture4,Two basic orientations(方向)in translating1)Formal Equivalence(F-E):focuses on the message itself,in both form and content.•Principles governing F-E:①grammatical units语法单元②consistency in word usage词语用法前后一致,连贯性③meanings in terms of the source context源语语境意义2)D-E(dynamic equivalence):①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Principles governing it)②aiming at complete naturalness of expression;③un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culture.•Economic~can be transferable with cultural~.实际上三种形式均可互相转化。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第一次《翻译理论》课作业:Classifications of Schools of TranslationTheories参阅了美国翻译理论家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之后,了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可划分为5大流派,即:TheNorth AmericanT ranslation Workshop, The“Sc ience”of Translati on,Early TranslationStudies, Polysystem Transla tion, Deconstruction.(1)北美培训学派(TheNorth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侧重实践,强调译文的品味及文学价值,但译论局限于美学经验和指令性翻译规则,缺乏系统化理论。

代表人物有: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理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

(2)翻译科学学派(The “Science” of T ranslation):也可称额为翻译的语言学派,其特点就是有加强翻译的理论研究的意识,并想使之称为一门“学科”,但结果又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成为了别的学科的附属,具体点就是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才有人把这段的翻译研究称为“语言学派”或“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有:Jakobuson, Nida, J.C.Catford, Wolfram Wills, Newmark,Reiss,Vermeer(3)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Translation Studies):该学派兴起于70年代的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主要探讨译文产生与作用。

该学派主要采取译入文学文化研究手段,侧重直观法和文学翻译,到80年代,该学派学者Jose Lambert转向了译学客观描述个案研究,英国的SusanBassnett,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为Translation Stud ies 和比利时学者Andre Lefevere,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则转向文化研究模式(4)多元体系学派(Polysystem Translation):其翻译理论反战与早期研究学派,是翻译研究学派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翻译理论》课作业:Classifications of Schools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参阅了美国翻译理论家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之后,了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可划分为5大流派,即: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 Polysystem Translation, Deconstruction.
(1)北美培训学派(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侧重实践,强调译
文的品味及文学价值,但译论局限于美学经验和指令性翻译规则,缺乏系统化理论。

代表人物有: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理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

(2)翻译科学学派(The “Science”of Translation):也可称额为翻译的语言学派,
其特点就是有加强翻译的理论研究的意识,并想使之称为一门“学科”,但结果又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成为了别的学科的附属,具体点就是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才有人把这段的翻译研究称为“语言学派”或“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有:Jakobuson, Nida, J.C.Catford, Wolfram Wills, Newmark, Reiss, Vermeer
(3)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该学派兴起于70年代的比利时、
荷兰等国家,主要探讨译文产生与作用。

该学派主要采取译入文学文化研究手段,侧重直观法和文学翻译,到80年代,该学派学者Jose Lambert转向了译学客观描述个案研究,英国的Susan Bassnett,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为Translation Studies 和比利时学者Andre Lefevere,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则转向文化研究模式
(4)多元体系学派(Polysystem Translation):其翻译理论反战与早期研究学派,是
翻译研究学派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多元体系借鉴翻译研究学派中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和研究方法,一如“多元体系”这一概念,对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因素及翻译的多元准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领军人物为以色列学者I.E.左哈尔、图里等。

(5)解构主义学派(Deconstruction):解构主义学派不像结构主义那样机械地把原
文看做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认为原文意义不可能固定不变,只是在上下文中暂时地被固定下来。

由于原文意义不能确定,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原文意义,发掘出能事原文存活的因素,利用语言间的转换,使原文得以发展并走向成熟,使译文与原文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而不是传统理论中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

该学派代表人物为
福科、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

解构主义尽管有创新性,但仍由其不足之处,“解构主义者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顽童,他们往往会在捣毁了一个金玉其外的殿堂之后,就拍拍手扬长而去,扔下目瞪口呆的结构主义建设者们”(王东风:《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序,2006)。

而在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中,最具影响的5个不同观点分别为:
(1)严复的“信达雅”,眼福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失真”,中在一个“雅”字,并不十分注重“信”;
(2)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他认为在翻译通顺和忠实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宁信而不顺”;
(3)傅雷的“神似”说,主张翻译必须保存原作的精神和美感特征,做到“神行兼备”、传神达意;
(4)钱钟书的“化境”说是指原作在译文中就像“投胎转世”,躯体换了一个,但精魄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一本对原作应该忠实的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绝不会读起来像翻译出来的东西。

(5)许渊冲先生的“竞赛论”和“优势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