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贾平凹)阅读答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fd5e20482fb4daa58d4bae.png)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1、请您联系教学实际,以某一学段或某一种语文能力目标为重点,谈谈达成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与原教材的主要区别何在?试结合您以往的教学经验,谈谈新教材的功能。
3、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 分)对月贾平凹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
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
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
你的存在,你的本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4192a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7.png)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空间特性的认识,是古人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空间观念,研究科技史,有必要对之加以探讨。
空间有限与否,直到今天仍然为现代宇宙学所关注,也是古代哲人讨论的热点。
古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有多种说法,其中很多人主张空间无限。
例如,《管子·宙合》即说:“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橐天地。
”天地囊括万物,宙合又有橐天地,大之无外,这样的空间,应该说是无限的。
引文的最后特别指出,无限性是表现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的。
这一认识非常深刻。
《列子·汤问》同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空间性质进行探讨,认为它“无极无尽”。
“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
……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这里借夏革之口,讨论了空间的“极”“尽”问题。
极,指空间的外部边缘;尽,指空间的内部破缺。
《列子》认为,如果空间是虚无,它就没有边缘,是无限的;如果空间由具体物质组成,它的内部就会有尽处,即空缺,这样,空间的无限性就是不完全的。
但是在无穷大的宇宙之外,不可能再有无穷大的空间;在光滑连续的纯粹空间之内,也不会再有空缺。
《列子》主张空间不能等同于物质,它是容纳具体物体的,是无限大的,内部也是连续的、光滑的,没有空缺。
第24课《月迹》- 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 (统编版)
![第24课《月迹》- 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 (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e03d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3.png)
第24课月迹分层作业【参考答案】1.lěi lèi niǎo chángé jídù【解析】略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词语使用错误。
面面相觑:你瞧我,我看你。
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用于表演时演员的状态不恰当。
B项词语使用正确。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C项词语使用正确。
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D项词语使用正确。
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3.D【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字词的含义是否相同,平时要多做题。
“袅袅”:1.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炊烟~。
2.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垂杨~。
3.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余音~。
A项:句中写歌声婉转不绝,“袅袅”意为“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B项:句中写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袅袅”意为“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C项:句中写垂柳枝条随风摆动,“袅袅”意为“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D项:句中写茶的香味缭绕,“袅袅”意为“形容烟气缭绕上升”,与“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中的“袅袅”意思相同,故D项正确。
4.我们一眨眼,不知道那只小鸟去哪儿了,却疑心这云儿是小鸟变的。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小鸟儿变的,会一声鸣叫飞跑了呢。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5.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我们掌握所学课文内。
回顾所学可知,《月迹》一文中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
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9578869b6648d7c0c74622.png)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一:月迹笔记答案月迹笔记1、作者:贾平凹贾平凹(wāo) :陕西丹凤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月亮的别称: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3、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常健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款款(kuǎn )满盈(yíng )屏b?ng气面面相觑qù 倏shū忽袅袅(niǎoniǎo) 玉砌(qì)嫉妒(jídù) 酥酥(sū) 掬(jū) 粗糙(cāo) 相依相偎(wēi)5. 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6.寻月过程:(1)、中堂里镜中望月(2)、院中望月寻月(3)、院外河中月(4)、瞳中见月。
7、文章段略化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你们快去寻月呢”);写月亮匆匆来去。
第二部分:(从“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写寻月过程。
第三部分:(从“我们坐在海滩上”——最后);写海滩议月8、找一些词替换下面斜体字,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跑出门去,他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答:“玉玉的”、“银银的”,符合孩童的视觉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
9、阅读课文第18-26段,然后做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杯中饮月。
(2)、“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825e671fe910ef02df830.png)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10分)①奶奶说: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3分)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
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小题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分明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小题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3分如是原文.酌情扣分)小题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回答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仔细揣摩对话时的语气,感到一种无比美妙的境界。
小题3:试题分析:从多种角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从奶奶教育孩子的角度,从奶奶的童心等角度。
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2025届大理州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第一次复习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5届大理州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第一次复习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3982a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32.png)
2025届大理州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第一次复习统测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语言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
保护语言资源,无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语言生活的丰富、语言研究的推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如今,方言变化速度加快,弱势方言趋于濒危,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际交往频繁,语言生活活跃,城镇化进程加快,都给方言带来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县域及乡镇的弱势方言,变化尤为显著,有的面临消亡的境地。
比如湖北大冶的金湖方言,“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原先叫“父、阿爹、阿母、家公、家婆”,现在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变化无疑是在向普通话靠拢。
大冶方言的变化只是汉语方言变化的一个缩影。
方言不像地下矿藏,可以定格固化,永久保存;如不及时抢救,科学保护,将会成为永远消失的历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方言保护要特别关注县域方言,尤其是乡镇方言。
在南方方言区,特别是在方言复杂的地区,“十里不同音”很常见。
湖北东南部是赣语区,县域内乡镇与城关、乡镇与乡镇之间,方言都有区别,有的差异显著。
对于方言的保护,过去往往比较重视的是上海、广州、厦门、武汉等大城市的强势方言。
其实,县域、乡镇方言更能反映方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目前,县域、乡镇方言有的处于两种境况:一是受普通话和强势方言的影响,变化速度在加快;二是新生代可以听懂方言,但有的小孩不说或根本不会说方言。
这些县域、乡镇方言这种迅变、衰微的趋势,使它们面临着更大的消亡危险,因此更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方言保护要在科学性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通过科学手段,全面准确规范地记录方言事实,保存方言面貌,并做到有效开发利用。
就目前实施的“语保工程”而言,可谓成效显著,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月迹课后题答案
![月迹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b49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2.png)
月迹课后题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读后感、观后感、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月迹课后题答案月迹课后题答案《月迹》这些散文意韵之深远,恰似“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令人“欲辩已忘言”。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70050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b.png)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
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
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义的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李贽主张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也实现了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
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
因为淡化了常与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
到了公安派,公安三袁与江盈科继承了李贽关于常奇观念、常奇关系的思考,将这一思想发展得更加细密、更加体系化,并进一步运用到文人人格、文学审美等诸多领域中。
在人格领域中,他们欣赏遗世独立的宗教奇人、经世致用的豪杰之士、骨趣兼备的文人才士,但究其本质,这种欣赏都源于一种对这些人物独立人格与超常才华的钦佩。
竟陵派虽然也推崇奇人,但和公安派赋予奇人以狂者本色不同,竟陵派的奇人更多具有一种狷者的特点。
这表现在奇人在钟惺、谭元春的笔下往往具有严冷的性格底色、深细的性格特征、深厚的道德修养与好古的学术追求,而奇人的生活环境也以幽静为主。
在晚明文言小说领域,由于许多著作大量记录神怪异事,这和传统“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传统观念形成了一种矛盾与张力,为了消解这种文化压力,晚明文人对“奇”的生成与存在、“奇”的独特功能等进行了颇成体系的言说。
高二10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高二10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https://img.taocdn.com/s3/m/65475f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a.png)
语言文字运用Ⅰ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阿巴和云丹突然明白,姑娘设定的时间是那个时间。
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的那个时刻。
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
还有三分钟的时候,姑娘手扶拐杖站起身来,第一次面朝云中村的废墟,迎面吹来的风使她后背上的衣服鼓胀起来。
静默。
静默。
时间一秒一秒走动。
当那个时间点来到的时候,她扔掉了拐杖,用一只腿支撑着身体,开始舞蹈。
那不是阿巴熟悉的云中村的土风舞,土风舞的每一个动作都①。
姑娘扭动的身体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而且是绝望的挣扎,是愤怒、惊恐,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
向右,向前,也够不到什么。
手向上,上面一片虚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攀缘,单腿起跳,再起跳,还是够不到什么。
于是,身体震颤;于是,身体弯曲,以至紧紧蜷缩。
双手紧抱自己,向着里面!里面是什么?温暖?里面有什么?明亮?那舞蹈也不过两分钟时间,只比当年②的毁灭长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姑娘已经③,热汗和着泪水涔涔而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9.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请分析文中画曲线的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4分)20.文中画双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表达通顺,不得改变原意。
(3分)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1947年到2021年,顺着时间线打开《见笑集》,仿佛①着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史。
已然远去的黄永玉先生化作满天星斗中的一颗,遥遥为后人们讲述着别样的记忆和感悟。
越了解黄永玉其人其作,越敬佩其维持生命鲜活的能力。
清醒地②世间百态,又难得糊涂。
由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从容的一种——深情给予在乎的人,认真献给值得的生活。
绝不背着包袱过日子,摔倒了,记得爬起来义无反顾、大步向前。
2019版语文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 第二章 贾平凹 含答案
![2019版语文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 第二章 贾平凹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846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9.png)
贾平凹一、简介贾平凹,男,原名贾平娃。
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
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的早期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意韵发展,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以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
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的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
在贾平凹的文中,不难发现其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
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制造声音贾平凹我去采访这个州刚刚离休的专员。
采访结束后我们坐在客厅喝茶,他却放了一段录音问我听到什么,我说是风里的树声。
是树声,他说,你听得懂这树声吗?有树风就有了形状,但风里的树是要说话的.你知道,这个州是一个贫困的地区,当组织上安排我来,我就想提前离休,或者调往省城寻一个清闲的部门,拈弄笔墨,句读里暗度春光罢了。
但到任后的那年秋天,我改变了心态,就一直在州里干了五年.一日下午,我们从城南××县回来,才要步行去视察我们的商厦,十字路口那里就拥了一堆人,听得很嘶哑的喊声:“树会说话的!树真的会说话的!"只见一个70岁左右的老头,个子高大,但枯瘦如柴,头发和胡子已成毡片,浑身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酸臭味。
《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通用8篇)
![《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51a4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2.png)
《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通用8篇)《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月迹》通过对“月亮是每个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希望,也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和世界的观点。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月迹》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月迹》阅读题原文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月迹》阅读题题目1.细读选段,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
(1)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2.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3.请问作者描写月亮是从什么角度结合什么事物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月迹》阅读题答案1.答案:生活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级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级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372dc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7.png)
大连市重点中学2023年4月高二年级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材料一: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为网络文学如何面对“自然增长的红利日渐微薄,面临自我‘升级’的大考”指明了方向——除了要发挥娱乐、消费的载体功能,还要创作“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以此为契机,从创作上看,在保持传统类型热度不减的情况下,现实题材开始崛起,幻想类作品一家独大的格局发生变化。
网络文学的主题趋向更加契合时代精神。
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革命史,反映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巨变和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是现实向作品的主要题材选择。
《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以“穿越”的手法书写发生在上海的革命行动,并通过对比展示新旧时代的沧桑变幻;;;;《特别的归乡者》书写脱贫攻坚……它们在不同的领域里描绘着日新月异的中国面貌。
反映五千年文明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类作品,以及以东方神话元素为基础的幻想类作品,是传统文化“两创”在大众文化领域里的具体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由此被激活。
《燕云台》《大汉光武》用进步的时代历史观在波诡云谲的传奇故事中展现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功绩;《廊桥梦密码》创新民间故事的新讲法,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廊桥的传统技艺;《大道朝天》《剑来》等融玄幻、仙侠、武侠和历史、悬疑等为一体,大量化用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文化元素,营造出浓郁的传统美学气韵。
近十年来,网络作家队伍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呈现出作家“四代同屏”、代际叠加且迭代加速的喜人景象。
此外,据《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统计,网文作家从年龄上来说,已迎来“九五后”时代,网络作家职业覆盖种类达到一百八十八种。
多种类职业背景和生活背景,带来了新鲜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感受。
网络文学的社会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彰显了网络作家的贡献,也提升了他们的地位,不仅完成了从“写手”到“作家”的转变,那些卓有成就的作者还步入“主流文学”殿堂。
《月迹》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月迹》同步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b51eafc4ffe473268abd3.png)
《月迹》同步训练题及答案篇一:【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月迹》阅读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七、《月迹》【片段阅读】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觉察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芒,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举例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用了拟人的手法,哪些地方用了想象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017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月迹》课文解读
![2017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月迹》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8c91eebf90f76c661371a31.png)
2017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月迹》课文解读2017年02月17日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进入黄金备考阶段,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教材解读(一)课文简说《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本课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
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沙滩议月;寻月的过程描写得也趣味盎然,尤其是那些洋溢着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语言与朦胧幼稚的审美标准读来回味无穷,加上神话传说穿插其中,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美妙意境。
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文章脉络以及语句解析1.对字词的理解面面相觑qù: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讶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瞧。
袅袅niǎo niǎ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嫉妒jí dù: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
偎wēi: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锨xiān噢ō掬jū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问题:①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着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这是为什么?②孩童们寻月过程中见到了哪些景象?③寻月过程中又体现了孩童们怎样的心理变化轨迹?④如何理解“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一句含义?⑤文中“奶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拨:①不满足——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组合保分练40(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组合保分练40(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510abd7f1922791688e8aa.png)
小题组合保分练40(时间:20分钟满分: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________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
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________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
要知,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
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________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一语破的清贫偃旗息鼓B.一针见血清苦销声匿迹C.一语破的清苦偃旗息鼓D.一针见血清贫销声匿迹解析:选B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一般不带宾语。
清苦:贫苦。
清贫:贫穷。
清苦的范围比清贫广,更符合语境。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意思与前面的“退却”重复。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这与“退却”构成递进关系,符合语境。
2.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甲:怀才不遇型乙:田园隐逸型丙:羁旅漂泊型①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②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③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⑤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A.甲:①④乙:③⑥丙:②⑤B.甲:③⑥乙:②④丙:①⑤C.甲:④⑤乙:①③丙:②⑥D.甲:⑤⑥乙:①②丙:③④解析:选C ①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的是隐逸情怀;②中“天共远”“月同孤”表明羁旅漂泊;③中“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表达的是隐逸情怀;④中“徒有”“羡”两词暗示怀才不遇;⑤中“屈平”是指屈原,屈原怀才不遇,诗人往往通过吊屈原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⑥中“飘飘”“沙鸥”表现的是羁旅漂泊。
精选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
![精选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db8e42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2.png)
精选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测试卷及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黑体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阴晦(huì) 束(sù)缚嗤(chī)笑气氛(fèn)B.蠕(rǔ)动阴翳(yì) 五行(xíng) 脊(jǐ)梁C.伛(yǔ)偻恣(zì)睢强(qiǎng)迫浣(huàn)女D.归省(xǐng)鄙夷(yí) 翕(xī)动折(zhé)本2.用课文原句填空。
(5分)(1) ,莲动下渔舟。
(2)挥手自兹去,。
(3) ,佳木秀而繁阴。
(4)别离后,,。
3.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虽然大地还在战粟,但玉树军民已积极展开震后的“生命救援”。
B.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C.面对大家质疑的目光,他开始变得惶恐起来。
D.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时刻在告诫我们,需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4.给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4分)(1)世博河北馆的多媒体展演,继承了衡水内画的艺术风格。
(2)历史名人争夺之风不但劳民伤财,也背离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B.一过关头(一段古城墙),赫然地望见了滹沱河。
C.我问祖母:“这是什么动静”?D.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6.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填序号)(3分)在《故乡》中,我们读出了鲁迅目睹家乡变化的;在《滹沱河和我》中,我们读出了牛汉对家乡的;在《想北平》中,我们读出了老舍对家乡的。
A.挚爱B.眷恋C.痛楚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保定4月17日电今晚,点点烛光闪烁在保定军校广场,来自驻保各高校的数百名青海籍大学生手捧蜡烛,自发为遭遇地震灾害的青海玉树祈福。
2023年4月淮南市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4月淮南市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06e5d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d.png)
2023年4月淮南市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2023-04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它就成为一个独立而客观的存在。
评论家有必要抛开世俗的私心杂念,依照自己的认知与体悟,对作品的价值进行阐发。
唯有这样,他才能有新发现、新收获,评论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实效。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需要一种为达真理无私无畏的勇气,褒贬出自公道,推论源自真凭实据。
评论家也务必坚守学术良知,把研讨限定在文学的界域之内,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持论有据。
作家最要紧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进行文学评论,再三再四的文本细读自然必不可少,而评论者与作者双方的沟通交流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彼此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对作者而言,通过这种推心置腹的交流对话,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幽微角落抑或潜意识层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对自己作品的结构设置、推进节奏、语言技巧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常常会有不期而遇的顿悟。
对评论者来说,则会因这种智慧的碰撞而灵光四射,发现新的研究切入点、打开新的研究界面。
研究已经过世的作家,各种史料诸如作家本人的谈话、日记、亲友回忆录、作家年谱等,有必要加以细心研读。
路遥自传色彩很浓的小说《人生》,读者不约而同地认为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原型是作家本人,而对书中女主角巧珍的原型则很少追究。
青年评论家程旸《路遥〈人生〉中巧珍的原型》一文,通过对路遥生平各种史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巧珍的原型有村支书刘俊宽女儿刘凤梅、路遥初恋女友林红、妻子林达等多位女性的投射,亦有路遥自身的影子一面对文化心理强势的北京女知青,路遥在恋爱、婚姻关系中始终是十分软弱和自卑的,其本人在彼此交往、相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种种酸涩苦痛,都为他写活善良、痴情、怯懦的巧珍这一农村女孩形象注入了养分,“路遥在巧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困守乡下无法施展的制度性障碍”。
贾平凹《明月清泉自在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明月清泉自在怀》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21d43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1.png)
贾平凹《明月清泉自在怀》阅读练习及答案贾平凹《明月清泉自在怀》阅读练习及答案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
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
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
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
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
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
③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
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
”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皇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顽童的斧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贾平凹《对月》阅读训练及答案
![贾平凹《对月》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aee37fdd3383c4ba4cd29b.png)
贾平凹《对月》阅读训练及答案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
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
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
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
老和少是圆的接。
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
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
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
贾平凹《满月儿》阅读理解
![贾平凹《满月儿》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729150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4.png)
贾平凹《满月儿》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月儿贾平凹去年夏天,在在乡下老家养病,末了的日子里到姨家去,还未进大杂院,就听见有"咯咯咯”的笑声。
姨告诉我:“这是月儿,十八岁;有个姐姐,叫满儿,是大队科研站的,正在屋里搞试验哩;搞试脸的时候,全家人连她娘也不许惊动的。
”“人家嘛,是全家的重点,要保证重点呢!”月儿说。
“那你呢?”我问。
“咱是万人嫌!哼,我真怀疑我是不是娘从哪儿要来的?”大家都笑了,月儿她笑得最响!月儿开始翻我带的两本书,高兴地说她姐姐也有这样的书,只是没有这么厚;她顶爱听姐姐念那书了,但姐姐偏不让她听。
可是,我刚给她念了半页,她却跑走了,跳上碾芦苇眉的碌碡,一边踩得“呼噜噜”滚,一边“咯咯咯”地笑。
晚上,我正在灯下看外文书,突然听见门轻轻敲了一下,就没动静了,我以为是风吹的,但是,又是轻轻两下,接着就有人问:“陆老师,你睡了吗?”“谁呀?”我拉开了门,是一个二十四五的姑娘倚在门框上,她脸微微一红,低下头摩挲起那长辫子,说:“我叫满儿,这么晚了,打搅你了?”我赶忙让她进来坐,她轻轻闪进来,连个声儿也没有,就稳稳地坐在炕沿上不动了。
她轻轻一笑,“下午我听月儿说你来了,还带了外文书,我喜得……陆老师,原来只说咱农民嘛,学那些个外文干啥用呀?可搞起科研后,才知道多重要哩!自己就开始自学,可惜没个老师,费了好大的劲,才认得几个单词。
”“那我教你吧。
”从此,每天早上我还在炕上躺养,就听见满儿在斜对门的屋里念英文了。
她学得很快,几乎每天晚上的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晚上十点左右,月儿回来了,她在大队农田基建队里,每天没有早回来过;一回来,这来我这儿,立即满满房子是她的笑声了。
当月儿这么又说又笑的时候,那满儿不知什么对候拿了本书进自己的房里去了。
“这死女子!”娘说,十八的人啦,也该生个心啦!你也该学学你姐的样……”“我学不会,她学外语有用,我用不着。
就是用得着,我也坐不住,你不是说我是属猴的吗?”我说:“月儿,你可以给你姐作个帮手嘛! ”她想了想,说:“对,可不知人家稀罕不稀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月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
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
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
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
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
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
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
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
就是这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
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
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
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阅读思考:
1.给黑体字注音,按拼音填汉字
污rǎn( ) 缺陷遗憾永héng( ) xiē( )息短暂 mí( )语
nì( )死旋转
2.填空组词语:
望眼__穿无穷无____然而起锦上__花面__心狠周而__始
3.阅读全文后,说说文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4.文中题目为“对月”,读后说说你对“对”字的理解。
5.作者对着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染 xiàn hàn 恒歇 zàn 溺谜 xuán
2.欲尽勃添慈复
3.文中的月象征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有美满,有不足;象征着人生,有苦辣酸甜。
4.在本文中“对”字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朝着月亮看,一是指对着月亮回答。
5.抒发了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歌颂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6.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又得意就有失意,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把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从容面对来自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