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福利国家
德国和中国对待残疾人的政策有何异同?

德国和中国对待残疾人的政策有何异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残疾人群体的福利和权益。
德国和中国都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在残疾人福利和政策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德国和中国对待残疾人的政策有何异同。
一、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方面,德国和中国的政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德国是一个福利国家,残疾人享有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政府出钱出力出政策,让残疾人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残疾人在德国享受免费的医疗、康复训练、助听器及其他辅助器具等福利。
此外,德国的残疾人政策,从工作、学习、交通、住房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也在近年来制定了一些残疾人的保障政策,如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以及津贴和福利等等。
但是与德国相比,对于残疾人保障的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在处理残疾人的政策上虽然也重视,但由于经济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限制,福利水平和保障机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二、就业情况在德国,残疾人有工作的机会,政府将就业机会的供应和残疾人的需求相协调,解决了大量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从本质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政府不仅鼓励雇主吸纳残疾人,还提供各类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为残疾人找到合适的职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中国对于残疾人的就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同时,对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服务机构的覆盖率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此外,雇主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也较为普遍。
三、社会融合德国重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尤其是推广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鼓励残疾人学习和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德国政府还提供大量的培训机会和志愿服务,帮助残疾人迈向社会。
在中国社会,残疾人的社会融合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尽管政府鼓励残疾人尽快融入社会,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偏见。
许多残疾人由于学历不高或缺乏职业技能,导致难以融入社会。
同时,残疾人的交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这都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融合的程度。
社会学与福利国家

社会学与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近代社会进步的产物,以提供公共保障和社会福利为主要责任。
福利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的探究和研究,它在福利国家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作用,并探讨福利国家的未来走向。
一、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福利国家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国家社会主义”和英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保险政策,英国也在1911年通过了国家保险法,为失业、疾病和养老等提供保障。
这些政策为福利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至40年代,福利国家逐渐成为欧洲和北美的主流,政府开始出资兴建住房、提供医疗、老年保障、失业保险等。
二战后,福利国家发展到了高峰期。
各国政府开始提供大量的社会服务和福利组织,许多平民和家庭受益于这一政策。
但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福利国家开始面临危机,社会化的福利制度变得越来越无力,愈演愈烈的失业危机、社会保险支付难题、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福利国家陷入财政危机。
二、社会学在福利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它与福利国家建设密不可分。
社会学家通过实地调查,对整个社会的福利、家庭、贫富差距进行研究,从而提供有关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议,为福利国家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社会学在社会福利政策设计和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学家通过调查研究社会问题,揭示了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立法者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社会学家还调查了福利政策的实施效果,阐明了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改进政策实践,增强社会福利的有效性。
三、福利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福利国家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福利国家的模式和形式也将不断发生变化。
未来,福利国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福利国家的公平性。
未来的福利国家将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平等性,提高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
为此,政府将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各个阶层之间的福利待遇将趋于平等。
德国福利(精选)

德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最早的国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备以及高度效率是世界公认的。
根据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1款,联邦德国是一个民主制和社会福利的联邦国家。
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涵盖的方面非常的广泛,从你出生到你死亡,这些福利政策可以说是相伴你一生。
从对孩子出生的育儿补贴,家庭补贴,以及生病护理等医疗保险到住房补贴和各种救济金,德国的福利政策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确保其公民的基本的生活条件。
1、生育福利凡是德国的公民、持有永久居住签证者、获得工作签证者及其配偶都可以享受生育福利。
育龄妇女在怀孕期间及其产后短期间内享受法律保护不被解雇,而且继续享受工资,夫妻双方可共同享受福利,可申请总时间长度为3年的育儿时间,且继续享受部分工资。
如果育龄妇女在宝宝出生前没有工作,那么每月可获得300欧元补贴。
如果申请人在宝宝出生前工作,生育补贴是宝宝出生前后平均税后工资差额的67%,最高不超过1800欧元。
也就是说,如果休假不工作,就拿原工资的67%。
如果为了照顾孩子半职工作,损失的这部分税后工资的67%由生育补贴补足。
生育补贴最长领到孩子满12个月。
此外,孕妇从怀孕到生产后的调养等一系列费用皆由保险公司承担。
2、育儿福利《联邦子女补贴金法》规定,凡德国籍、持有德国永久居留签证及工作签证者的子女均有权享受儿童补贴。
在德国出生的新生儿从出生之月就开始算起,而外国移民来的儿童则从入境德国的当月开始算起。
儿童补贴金是按月领取的,具体为:第一个孩子184欧元,第二个孩子184欧元,第三个孩子190欧,第四个孩子215欧。
每个孩子都可以拿到18岁,18岁以后如果要继续读书,可以拿到25岁,如果没读书也没找到工作,可以拿到21岁。
18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年收入超过7680欧元,则不能拿儿童补贴了。
3、免费的教育德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它的公立学校是免费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都不收取学费。
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
德国的福利制度

德国的福利制度德国的福利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完善和健全的之一,广泛涵盖了各个社会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德国福利制度的介绍。
首先是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实行着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所有的德国公民及合法居民都必须参加这些保险计划,并按照收入比例缴纳保险费。
这种制度保障了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权益和需求,确保他们在老年、疾病和失业等困境中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
其次是德国的福利援助制度。
德国的福利援助包括社会救助和失业救济。
社会救助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通过工作获得经济收入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用和住房补贴,确保他们不会陷入极度贫困。
失业救济则是针对失业的人提供经济援助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德国还注重教育和培训的福利。
德国的教育系统十分发达,包括免费的公立学校和大学。
免费教育让每个家庭都能够负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德国还鼓励人们参加职业培训和进修,提供相应的培训补贴和津贴。
德国还非常重视住房福利。
住房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德国政府通过提供廉租房和住房补贴来帮助那些无法负担高额房租的人们。
此外,政府还鼓励社会住房建设,增加住房的供应量。
在德国,还有各种各样的家庭和儿童福利制度。
政府通过提供婴儿津贴、育儿津贴和家庭补贴等多种方式,帮助那些有孩子的家庭解决育儿和家庭承担方面的经济困难。
总之,德国的福利制度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并在社会和经济困难中得到必要的帮助和保障。
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德国成为一个富有公平、正义和社会温暖的国家。
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发展趋势探讨论文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
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发展趋势探讨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发展趋势探讨全文如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
这套福利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网”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法律责任。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多子女津贴、孕妇津贴、母亲津贴等是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
林林总总的各种福利,使民众不必为衣食住行分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
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于促进西欧各国社会平稳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连续几十年的高福利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似乎已难以为继。
西欧为何会出现福利国家的危机? 福利国家未来走向如何? 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探讨。
一、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福利国家于二战后在西欧各国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要求构建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积累的两级分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与社会购买力持续降低的尖锐矛盾。
于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普通劳动者的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危害增大。
德国与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解读

德国与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解读德国与美国是两个具有不同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
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美国则更注重激励个人努力和市场自由竞争。
首先,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通过国家提供健康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和社会救助等手段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德国的社会保障系统是由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支出的。
国家通过法定的社会保险机构来收取社会保险费用,并根据缴费情况向公民提供相应的福利。
这种制度可以保证公民在面临生活困境时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障。
与此不同,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更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竞争。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和私人保险公司来满足公民的需求。
美国没有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大部分人通过私人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或者通过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来保障健康需求。
养老金方面,美国也主要依靠个人的个人储蓄和401(k)退休金计划来保障退休生活。
失业救济方面,美国则更注重市场自由,鼓励个人通过就业来获得收入,并提供一定的失业救济金作为暂时的帮助。
其次,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更强调社会公平和平等。
德国的社会保障系统通过纳税方式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福利,例如贫穷人口、老年人、失业人员等。
德国的社会救助机构也提供了一系列补助金和援助措施,确保没有一个公民因为生活困境而陷入贫困的境地。
相比之下,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更强调个体责任和自由选择。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鼓励个人通过努力获得财富和福利,并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网以应对突发状况。
虽然美国也有一些社会救济措施,但更侧重于暂时性的帮助,而非长期的福利保障。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德国和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所不同,但两国的社会福利都是来源于共同的价值观和核心原则,即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公平。
无论是德国的福利国家模式还是美国的市场自由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体幸福和社会稳定的追求。
综上所述,德国和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概念、实施方式和政策导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简析20世纪联邦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本科生课程论文题目:简析20世纪联邦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 2012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三年十一 - 十二月摘要: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和主要内容,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紧密地联系起来,主张公民通过缴保险税换取享受保障的权利,强调助人以自助。
注重市场经济的西德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本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对统一后的东德实现其体制转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联邦德国社会福利德国的社会福利向来被人们认为“从出生管到死亡”。
如果在德国出生,从呱呱落地就已经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了财富,因为父母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到一笔补贴,也就是所谓的“奶粉钱”;到了上学年龄,虽然德国政府不会再发额外的补贴,但从小学读到大学,整个教育阶段全程免费;假如失业了,政府也会给予相应的失业救济金。
所以那么多的福利支出,长期以来已经成了政府繁重的负担。
提高税率,纳税人反对,减少补贴,受益人更反对。
最近联邦议会已正式通过了备受争议的总额近800亿欧元的财政削减法案,其中计划到2014年共节约福利开支200亿欧元。
联邦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紧缩计划来缩小财政赤字。
德国社会福利的形成历史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德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历史悠久,它源于警察、宗教界、社会团体举办的慈善事业。
15世纪,德国业已形成具有社会互助性质的保障形式,至18世纪末期,普鲁士王国政府开始介入社会保障领域。
1871年德国统一后,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更高阶段。
为了对付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铁血宰相"俾斯麦采用"鞭子加蜜糖"的政策,依据德国历史学派和社会政策协会的思想,主张在普鲁士矿工基金制度的基础上,于1883年一1889年期间先后颁布了疾病、工伤、老年三项保险法案,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社会保险制度的发祥地。
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严重的贫困。
德国实行什么制度

德国实行什么制度德国实行的制度主要包括联邦制度、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制度。
这些制度在德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根据德国基本法,德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每个州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联邦制度保障了地方政府的权力,并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联邦制度也确保了各个地区的利益平衡,使得整个国家的决策更加合理和公正。
其次,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的经济体制。
德国注重经济的社会责任和公平分配,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劳工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环境保护。
与此同时,德国也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支持自由市场的竞争和经济的增长。
最后,德国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
在德国,公民享有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家庭津贴等福利待遇。
这些福利政策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公民的福利权益,也增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德国的制度体系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邦制度的存在,保障了地方政府的权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社会市场经济的实施,既保护了经济参与者的权益,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福利国家制度的设立,保证了公民的基本福利需求得到满足,增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不过,德国的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联邦制度下,地方政府的权力过于强大,导致政策决策效率不高。
同时,福利国家制度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福利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财政稳定性。
总之,德国的制度的确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联邦制度、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制度共同构成了德国的制度框架,推动了德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挑战的出现,德国的制度也需要不断适应和改进,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欧洲福利国家知识讲解

英国福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
国民医疗保健制度 社会补助制度 社会救济制度
退休年金 疾病津贴 产妇津贴 寡妇津贴 工伤与伤残津贴 战争抚恤金
住房津贴 疾病Βιβλιοθήκη 护补助图7-2 英国福利制度
3
(二)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按照“哈尔茨”第四阶段就业改革方案,德国失 业者在失业后一年之内可以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净 收入60%的失业金,如果一年之后还没有找到工 作,就可以领取二级失业救济金,德国人简称其为 “哈尔茨四”救济金。“哈尔茨四”救济金领取 者每月将获得359欧元,另加房租补助。此外,有 工作能力的“哈尔茨四”救济金领取者都必须接 受“一欧元工作”,工作内容多数为社会福利性 质,如除草、修剪枝叶等,每小时工资一欧元。 一个月下来能够有200欧元左右额外收入。
政府对社会上福利的需求持被动态度,即社会不断高 涨的福利需求导致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社会保障内容不完整,主要是针对劳动力市场。
这些特点与瑞典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相适应,工业化 起飞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经济基础还 比较薄弱,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福利保障。
二战后到50年代这期间是瑞典福利政策演进的重要时期。 这期间,瑞典的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形成,政府正式成为社 会福利的主要提供者,雄心勃勃实行全民福利制度。经济 的迅速发展为它提高社会福利提供了可能性。
2004年3月针对法定退休金的法案修改。 2005年,默克尔及其领导的黑红联盟政府执政后,也
积极进行福利制度改革,而默克尔推行的这些改革尤 其是拟实施的医疗保险体系改革,也引发了医保机构 医疗人员的大规模罢工。可见,福利制度改革对于每 个执政者而言,都是一道棘手的难题。
[方案]德国福利制度总结三版
![[方案]德国福利制度总结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fb5f7087c24028915fc3cc.png)
[方案]德国福利制度总结三版德国福利制度总结1122027036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12级吴香凝一. 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二. 具体内容(一)、德国福利制度概述(二)、德国福利制度历史(三)、德国社会保险分类及特点(四)、莱茵模式(五)、福利制度的优缺点(六)、关于哈茨四方案(七)、德国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八)、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三.德国福利制度的总结一. 选择德国福利制度这一主题的原因因为老师把德国概况这门课分成不同的主题放在不同的周进行讲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到许多关于德国的知识,大部分知识在平常难以获得。
恰好我和另外一位同学打算讲多元化社会这一个部分,所以决定讲一下德国的福利制度。
第一,福利制度比较具体,不会非常空泛;第二,对福利制度可以做到有话可讲,内容不会匮乏。
二.德国福利制度的具体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把幻灯片里面的内容整理总结一下,也包括自己查到的一些其他资料。
(一)、德国福利制度概述社会福利无论是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的德国公民都可以享受。
德国实行的福利制度,是由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以普通税收收入为来源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构成,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事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社会救济、住宅补助、子女补助和教育补助等,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项目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社会成员。
至于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公民的社会安全为目标所颁布的法规、所建立的管理机构和所采取措施的总称。
狭义层面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险制度。
即,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以及其他灾难的发生而使其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德国福利制度始末在19世纪末,工业迅速发展使产业工人人数剧增,工人几乎处于无保护地位;工资很微薄,勉强可以温饱,遇到疾病或事故则家徒四壁。
当时帝国宰相俾斯麦开创了社会福利法,这项法规为现代社会福利保险奠定了一定基础。
德国穷人福利制度

德国穷人福利制度(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概述二、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三、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实施效果四、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启示正文一、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概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在许多年内发展起来的,它的高度效率也得到了外国的公认。
1997 年社会福利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社会福利费用份额)为 34.4%左右。
1996 年的全部社会福利费用约为 1.236 兆马克。
其中将近 1/3 用于年金保险,1/5 为法定医疗保险。
国家以这些社会福利完成了基本法的一项委托。
根据基本法第 20 条第 1 款,联邦政府有责任保障公民的生活。
二、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疾病保险等。
这些保险为穷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确保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足够的经济支持。
2.社会救助:德国政府为那些无法从社会保险中获得足够帮助的人提供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子女补贴等;另一种是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
3.福利补贴:包括教育补贴、育儿补贴、交通补贴等。
这些补贴旨在帮助穷人减轻生活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4.住房政策:德国政府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和建设社会福利住房等方式,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5.教育政策:德国政府重视教育公平,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教育,确保他们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三、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实施效果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有效降低了贫困率,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同时,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
四、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启示德国穷人福利制度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1.政府应承担起保障民生的责任,加大对穷人的扶持力度。
2.福利制度应注重公平与效率,确保资源合理分配,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3.社会福利制度应根据国家经济水平和民众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其可持续性。
移民德国后可以享受的福利待遇

【导语】德国建⽴了⼀个全⾯的“从出⽣到死亡”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使德国成为很好的社会福利国家。
以下是整理的移民德国后可以享受的福利待遇,欢迎阅读!【篇⼀】移民德国后可以享受的福利待遇 ⼀、⼯作保障福利 ⼯资只加不减;企业⽋薪,政府先还;意外⼯伤,企业全赔;禁⽌休息⽇上班;⼯作187天,休息178天;夫妻分居有补助;优质的职业培训;优厚社保,保障失业后⽣活。
⼆、⽣育福利 1.职业保护 育龄妇⼥在怀孕期间及产后育⼉期间享受法律保护不被解雇; 夫妻双⽅可共同享受育⼉假期长达3年,可领取原薪资的67%。
2.⽣产福利 孕妇在产前产后的检查费、⼿术费、医药费、调养费都由保险承担; 政府会给孕妇发放⽣产所需的营养品。
3.⽣育、⼉童福利 出⽣补助:政府给予最低1000欧元; 育⼉贴⾦:从出⽣⾄1岁可领取100欧/⽉,2-3岁可领取150欧/⽉。
奶粉补助:0-18个⽉的婴⼉,可领取300欧/⽉的奶粉补助。
⼉童补贴⾦:第⼀、⼆个可领取194欧/⽉,第三个200欧/⽉,第四个可领取224欧/⽉,可领⾄25岁。
免费教育:德国公⽴学校全部免费,包括教材费和餐费;德国⼤部分公⽴⼤学都是免费的。
4.养⽼福利 65岁之后,每⽉最低可领取750欧/⽉的养⽼⾦。
连续缴纳5年社保则达到退休年龄(男65,⼥60)后可以享受标准养⽼⾦的1/3,即每年可以有⼀万多欧元退休⾦; 连续缴纳15年,则可以享受标准养⽼⾦,达到退休年龄后每年可以领取3万多欧元(按照5万年薪计算) 只要缴纳⼀年以上的社保,就可领取最低⽣活补助,每⽉约900欧元。
三、德国教育 初级教育: 1.凡年满6周岁的⼉童必须上学,残障⼉童则上为他们开设的特殊学校,并进⾏职业培训。
2.从1960年起德国的公⽴中⼩学不仅不收学费,⽽且还免费提供部分课本、⽂具等。
2018年起德国公⽴幼⼉园也全部免费。
3.德国的⼩学⼀律实⾏四年制,根据学⽣的兴趣、爱好、能⼒、特长和成绩进⾏选择适合他们的中学。
德国福利政策弊端措施

德国福利政策弊端措施引言德国是一个有着完善福利政策的国家,其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金等多个方面。
然而,就像任何一个国家的福利政策一样,德国的福利政策也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将重点探讨德国福利政策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弊端一:高福利支出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的福利支出一直是其财政压力的主要来源。
德国政府每年耗费巨额财力来支持福利项目,这导致了高额的社会保障费用和税收负担。
尽管高福利支出有助于减轻社会不平等,但也给德国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措施一:优化福利发放机制建议德国政府优化福利发放机制,确保福利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流向真正需要的人群。
通过加强福利申请审核程序,提高对申请人的审查力度,减少滥用福利的现象。
另外,建议采取差别化的福利发放政策,根据不同人群的经济状况和需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以确保福利资源的合理分配。
措施二: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为了减轻福利支出给国家财政带来的压力,德国政府应该努力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和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
同时,应该加强税收征收和内部管理,减少税收逃避和财政浪费现象,提高财政收入的规模和效益。
弊端二:不公平的福利分配尽管德国的福利政策致力于减少社会不平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人群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福利发放标准的不合理和不透明也容易导致一些人滥用福利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措施一:建立公平的福利发放标准为了解决不公平的福利分配问题,德国政府应该建立公平的福利发放标准。
建议制定明确的福利发放指南和规则,明确每个人群的福利申请条件和发放标准。
同时,建议加强福利管理和监督,确保福利的发放过程公正透明,杜绝滥用福利和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措施二:加强福利宣传和教育德国政府还应加强对福利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福利政策的了解程度。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1. 引言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被认为是全球最为完善的之一。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护理保险等。
本文将概述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和运作机制。
2. 医疗保险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采用了社会保险模式。
所有的工作人员和雇主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计划,并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
医疗保险计划为德国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就诊、住院、药品和治疗等。
医疗保险费由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摊。
同时,德国政府也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补助。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和雇主都必须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便在退休时获得养老金。
养老金的金额根据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缴纳的保险费和工作年限确定。
此外,德国政府还为那些无法工作的人提供社会福利养老金。
4. 失业保险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援助和就业机会。
失业人员可以领取一定期限的失业救济金,同时接受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失业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金额根据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
德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保护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因事故或职业病而受伤的权益。
工人受伤后可以获得医疗治疗、康复和伤残赔偿等福利。
工伤保险费由雇主独自缴纳,金额根据公司的风险等级确定。
6. 护理保险德国的护理保险制度为需要长期护理的人提供经济援助。
护理保险费由工作人员和雇主按一定比例缴纳。
护理保险可以用于支付护理服务和康复设施的费用,包括护理人员的工资和护理用品的购买等。
7. 结论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套完备的保障体系,旨在为德国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护理保险等多个领域共同构成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这些制度为德国人民提供了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了他们在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基本权益。
欧洲福利国家知识讲解

1891年,瑞典通过立法为自愿性医疗保险项目提供政府拨 款,标志着瑞典现代福利制度的开端。随后政府出台了一 系列重大政策,包括1901年的企业工伤事故强制性福利基 金,1913年的一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1931年的医疗福 利制度。
这一时期,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
社会保障从传统的教会慈善工作变为政府工作的一部 分;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瑞典具备了经济发展的绝好机遇, 并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瑞典经济进入工业化起飞 时期,社会福利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教会愈来愈不堪济 贫工作的财政重负,济贫逐渐转为地方政府的一项任务。 同时,工业化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遭受风险事故的 概率大大增加,简单的济贫工作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 的要求。
2002年初,德国政府提出了彻底改革德国就业政策的新方 案,期望通过一系列改革,在3年内使德国的400万失业人 口减少一半。
2003年6月1日在柏林召开的社民党全国党代会上, “2010议程”改革纲领得以通过。
福利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通过降低税率增加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刺激消费和投 资;
1
一、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之一,二战后 的“福利国家”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运行良好。
随着经济的持续衰落,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面临严重 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对福利国 家制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张“第三条道路”的工党政府上台 执政,把英国的福利国家改革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工党重新上台执政,工党政府发 表了《我们国家的新动力:新的社会契约》绿皮书,宣布 了新的福利制度的8项原则。“为那些能工作的人服务, 为那些不能工作的人保险”的口号概括了其福利原则:减 少对福利的依赖,增加工作的动力,但仍维持社会福和改革:促进青年就业,帮助弱势群体,鼓励志愿服务 和慈善活动等等。
德国福利制度

德国福利制度:完善保障国民生活德国是欧洲大陆上最早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其福利制度不断完善,保障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保险:德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公民无需支付医疗保险费用,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福利。
医疗保险主要包括住院费用、门诊费用、手术费用、急诊费用等。
2. 养老保障:德国实行严格的养老保障制度,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
德国的养老保障主要包括退休养老金、残疾养老金、家庭津贴等。
3. 失业救济:德国实行失业救济制度,如果公民失去工作,可以通过申请失业救济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失业救济主要包括失业救济金、职业训练费用、家庭津贴等。
4. 学生福利:德国实行学生福利制度,学生可以通过享受学生津贴、学生贷款、学业奖励等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5. 其他福利:德国还有其他一些福利制度,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食品补贴等。
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覆盖面广:德国社会福利制度覆盖面广,涵盖了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医疗、养老、失业到学生福利等。
2. 资金来源充足: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资金来源充足,除了公民缴纳的工资税外,还有政府财政拨款、国际组织援助等。
3. 管理规范: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管理规范,各项福利制度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对于德国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民生活:德国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公民的生活质量。
2. 增强社会凝聚力: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促进经济发展:德国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提高了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意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德国社会福利制度是德国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其完善保障了国民的生活,对于德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德国社会福利

当大学生毕业工作以后,除去固定上税外,还需自己额外支付医疗保险费用, 这也是日后无忧的一种基本保证。如果想多赚点薪水弥补上述开支,最好的 办法是周末及节假日加班加点,或者上夜班——因为根据政府规定,加班津 贴和夜班津贴不用交税,这也算是一种间接福利。没有学费的收入,但是学 校教师们的工资照样得发,付给教师薪水自然是政府;假如失业了,政府也 会给予相应的失业救济金。
Part3. 德国五大保险
• 2.养老保险
德国养老保险分为三种: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 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工人和职员参加法定养老保险; 自由职业如医生、律师、艺术家等一般参加私人养老保 险。 法定养老保险是德国社会福利保障的支柱。 如投保者死亡,家属可得到一定百分比的养老金。 通常年满65岁可开始领取养老金,特殊情况可从 60—63岁开始领取。 此外还有“职业康复”,避免投保者过早结束职业 生涯。
Part3. 德国五大保险
• 1. 医疗保险
几乎所有的国公民都参加医疗保险,职工按不同职业参加不 同公司的社会医疗保险。 职工一旦生病,可到保险公司合作的医院或医生处看病,保 险公司负责支付医疗费用和全部或部分疗养费用。医疗费用还包 括生育补助、家庭补助及病人家庭护理。 职工享有病假工资,病假6周内,雇主发放全额工资,此后, 医疗保险机构支付最长期限7—8周的病休补贴,超过期限者可领 取社会救济金。 德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共济”原则,每人交纳的医疗保 险费用只与其经济能力相关,同时,单身投保人与养家带口的投 保人收入相同,则缴纳一俩保险费用也相同,但后者是“一人投 保、全家受益”。
“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
• 德国高福利制度无论是城市还是乡 村公民都可享受。 • 失业者每月可领取救济金345欧元, 政府还负责支付失业者的住房租金, 每当换季时政府还会发放几百欧的 服装补贴,除此之外还可申请其他 补贴。 • 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申 请实物救济。据报道在社会保障局 的黑板上经常出现“结婚戒指51欧 元”、“洗衣机302欧元”、“卫 生用品61欧元”等申请实物的项目。 • 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 而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各项救济金加 和不比其少多少。
德国福利

德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最早的国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备以及高度效率是世界公认的。
根据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1款,联邦德国是一个民主制和社会福利的联邦国家。
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涵盖的方面非常的广泛,从你出生到你死亡,这些福利政策可以说是相伴你一生。
从对孩子出生的育儿补贴,家庭补贴,以及生病护理等医疗保险到住房补贴和各种救济金,德国的福利政策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确保其公民的基本的生活条件。
1、生育福利凡是德国的公民、持有永久居住签证者、获得工作签证者及其配偶都可以享受生育福利。
育龄妇女在怀孕期间及其产后短期间内享受法律保护不被解雇,而且继续享受工资,夫妻双方可共同享受福利,可申请总时间长度为3年的育儿时间,且继续享受部分工资。
如果育龄妇女在宝宝出生前没有工作,那么每月可获得300欧元补贴。
如果申请人在宝宝出生前工作,生育补贴是宝宝出生前后平均税后工资差额的67%,最高不超过1800欧元。
也就是说,如果休假不工作,就拿原工资的67%。
如果为了照顾孩子半职工作,损失的这部分税后工资的67%由生育补贴补足。
生育补贴最长领到孩子满12个月。
此外,孕妇从怀孕到生产后的调养等一系列费用皆由保险公司承担。
2、育儿福利《联邦子女补贴金法》规定,凡德国籍、持有德国永久居留签证及工作签证者的子女均有权享受儿童补贴。
在德国出生的新生儿从出生之月就开始算起,而外国移民来的儿童则从入境德国的当月开始算起。
儿童补贴金是按月领取的,具体为:第一个孩子184欧元,第二个孩子184欧元,第三个孩子190欧,第四个孩子215欧。
每个孩子都可以拿到18岁,18岁以后如果要继续读书,可以拿到25岁,如果没读书也没找到工作,可以拿到21岁。
18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年收入超过7680欧元,则不能拿儿童补贴了。
3、免费的教育德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它的公立学校是免费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都不收取学费。
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
德意志第二帝国——福利国家的起源

德意志第二帝国——福利国家的起源说到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我们就会想到课本里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或者新闻里的瑞典、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
但是我们经常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德国其实才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福利制度的真正开创者。
也是当今世界上所谓的最大的“福利国家”。
德国从1883年起就开始了近现代的“福利国家”。
那么,为什么福利制度会在相对专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出现?为什么不出现在自由放任的英国、财大气粗的美国、斗争激烈的法国呢?这个问题必须要追溯到拿破仑时代,在耶拿战役和奥厄施泰特战役中,普鲁士引以为傲的军队被拿破仑消灭了,之后,俄国、法国、普鲁士之间所签订的《提尔西特条约》对普鲁士十分的苛刻。
根据这个条约,普鲁士的领土减少了一半,还要支付大量的赔款,军队数量也被限制在4.2万人。
正如德意志诗人海涅在条约后说的那样:“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这导致了随后被称为施泰因——哈登堡改革(这一段历史在我的文章或视频有所提及,欢迎大家收看,所以这场改革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这场自下而上的改革有诸如“农民解放”、“城市自治”、“行业自由”、“废除行会限制”等政策,这次改革在德意志其他各个邦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当然,这意味着德意志人的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撕裂,这就是德国史专家李工真老师说的德意志19世纪社会关系“大裂变”的到来。
施泰因这种割裂是多种层次的,首先是乡镇的割裂,城市化造成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旧有的人际关系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相较于过去,是陌生的,要靠契约关系来维持的。
第二是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随着市场的自由化,无限制的竞争下,马太效应越来越凸显,贫富差距加大。
而随着工业发展,工人被剥削的程度也加大,漫长的劳动时间、巨大的劳动强度、超经济的剥削等加大了这一社会阶层的痛苦,如果遇到意外状况(工伤等问题),工人的生活更会雪上加霜。
但是,经济发展又让富人的生活纸醉金迷,盛行“拜金主义”,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重构福利国家的边界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重构福利国家的边界刘 涛【摘要】论文衔接欧洲福利国家的理论路径,分析德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特征,包括一个中等程度的“去商品化系数”、较高的法团主义系数以及一个带有阶层区分特征的养老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其自身的历史原貌。
在基本制度设计方面,德国将过去的唯一支柱模式转化为三支柱模式,其核心改革措施为建立国家鼓励的私人基金积累的养老制度,其改革的标志事件是建立“里斯特”养老金。
与英伦国家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基金积累模式不同的是,德国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国家严格监管的、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和投资的社会福利市场,打破了过去“国家”和“市场”相互区分的二元模式。
【关键词】法团主义 唯一支柱模式 三支柱模式 “管控式”福利国家【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识码】A. All Rights Reserved.【文章编号】1674-2486(2014)06-0007-21引 言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社会保险制度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帝国首相俾斯麦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背后最重要的“推手”。
1889年,继法定工伤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法律通过后,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伤残与养老保险的法律,德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此得以确立。
不过,在俾斯麦时代,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方式是通过雇主雇员共同筹资并运用基金积累的方式来实现的。
但是,德国的近现代历史充满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德国既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又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败后经济秩序的混乱以及金融市场的资本贬值让积累的养老基金灰飞烟灭,战争失败带来了养老金市场的崩溃,惨痛的历史经验在两代德国人的心中留下刘涛,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BielefeldUniversity)社会学系,讲师。
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意见。
了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Achinger,1953)。
1957年,联邦德国的首相阿登纳的养老保险改革建立了德国现代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德国福利国家——社会市场经济和社会差距
我想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
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
这市场经济的实行还得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惨败,被分成两德。
当时联邦德国第一任经济部长、后又曾担任联邦总理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德国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战后经济复苏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种经济模式的运行模式是通过提高消费者机会、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按劳分配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来使市场中的各种力量自由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它限制市场力量的过分积累,即这种模式在主张市场有序竞争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
说道福利,我想德国是西方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
按照救济法,所有无力自助并无法从其他方面获助者都有资格领取社会救济金来维持生活。
失业者还可得到相当于工资三分之二的失业救济。
、德国在子女补助方面压实慷慨解囊,其出售阔绰的程度也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为了减轻教育和培养子女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德政府颁布了《联邦子女补助金法》。
每个有抚养义务者都可得到子女补贴,补贴从孩子出生发放到18岁,如上学和接受职业培训则发至27岁。
收入低于一定限度的家庭,每个孩子还可得到24个月、每月数百欧元的抚养费。
网上有人算了一下,一个有3个孩子的失业家庭每月领到的各种救济、租房补贴等可达到2500欧元甚至更高,相当于一个高级工程师的月纯收入。
这样看来还不如不去工作等国家养活呢。
这不利于人们积极找工作,易培养好吃懒做靠国家吃饭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工作的人跟没有工作的人月收入一样,那谁还乐意自己辛苦的工作啊,在家享受就好了。
所以说高福利不利于提高人们积极性,其实间接也阻碍了社会发展。
而且高福利的来源毕竟是高税收,本来上班族辛苦挣钱就不容易,还得交税养活不工作的人,这样久而久之难免社会不会发生动乱。
德国税收制度繁琐复杂,税率之高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虽然从今年开始,德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6000多欧元提高到近8000欧元,最低税率由25.9%降为15%,最高税率从53%降到42%,但这仍然处于高水平。
德国领导认为德国的高福利制度使人一生都有生活保障,防止了中低收入者负担过重、贫富差距拉大的弊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安宁。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这一模式滋生了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第一点,高福利使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
目前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17%用于社会福利,政府开支巨大,国债剧增,基础建设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因此减少。
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其次,高福利使无业者悠闲自在、高枕无忧,这不利于社会进步。
第二点高税收又使企业和工作者不堪重负、怨声载道,这不利于发挥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激发就业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高税收使工资附加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昂贵,产品在全球化大潮中失去竞争力。
所以说为什么国外要打击中国商品,污蔑我们搞倾销,只不过我们的东西比较物美价廉罢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
最后一点,高税率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收入减少不利于国内商品的销售,便容易造成内需低迷,影响扩大生产和提高就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德国福利制度弊端严重阻滞了经济发展恐怕,到了非改革经济不能转好的地步,好在施罗德政府于2003年初推出“2010年议程”,决定在这些领域推行改革,减少福利保障。
在野的联盟党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倡议,改革成为德国朝野的心声。
目前,联盟党与社民党正在就建立大联合政府谈判,商讨具体的改革计划。
对不合理领域进行改革、促进就业、振兴经济成了两党联姻的根基。
我相信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带动德国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