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4a9c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b.png)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内容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乱世枭雄”曹操的形象,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雄才伟略、爱惜人才、慷慨豪迈。
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不是简单的“奸”与“雄”的相加,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曹操的双重性格,而有时“奸”与“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性格的多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显特征。
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中的“奸”——诡谲狡诈、玩弄权术、猜疑多变、心狠手毒与“雄”——机警多智、雄才伟略、爱才若渴的两个方面来分析曹操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两面性有机统一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典型,向来有所谓的“三绝”的说法,就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三国演义》中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
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
作者罗贯中吸取以“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国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
一、“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表现在多个方面:诈伪,善作表面文章;残忍,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多疑,猜忌之心重;善变,诡计多端等等。
(一)诡谲狡诈、玩弄权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曹操一出场,首先介绍他的“劣行”: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https://img.taocdn.com/s3/m/04348cd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3.png)
1
曹操的智慧和胆略
1 曹操的智慧和胆略
曹操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胆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善于 运用权谋,精于兵法,懂得经济,通晓文学,甚至对科 学技术也有一定兴趣。在三国鼎立的时期,曹操以其卓 越的才干和胆略,逐渐崛起于群雄之中
曹操的智慧体现在他的政治手腕上。他善于运用权谋, 精于兵法,懂得经济,通晓文学,甚至对科学技术也有 一定兴趣。在政治上,他能够看清形势,把握机遇,不 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军事上,他能够制定出精妙 的战略和战术,带领军队取得胜利。在经济上,他注重 发展生产,加强水利建设,推行货币改革,使得魏国的 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文化上,他提倡文学艺术, 设立了"文学馆",聚集了众多文人雅士
3
曹操的矛盾性格
3 曹操的矛盾性格
曹操的矛盾性格是他的魅力所在之一。他既有着豪放的气质,又有着细腻的情感。他既有 着坚强的意志,又有着脆弱的内心。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他在处理事务时既有果断干练的 一面,又有犹豫不决的一面。这种矛盾的性格也使得他在对待人际关系时表现出复杂多变
的一面
曹操的矛盾性格还体现在他对人才的态度上。他既需要人才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对人才 有着强烈的嫉妒心和控制欲。他既懂得尊重人才的价值,又常常对人才进行打压和控制。
2
曹操的狡诈和残忍
曹操的狡诈和残忍
曹操的智慧和 胆略并不意味 着他没有缺点
相反,他的狡 诈和残忍也是
众所周知的
在《三国演义》 中,曹操经常使 用狡诈的手段来 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善于利用人性 的弱点,通过欺 骗和背叛来获得
自己的利益
同时,他也表现出残 忍的一面,对待敌人 和反对派毫不留情, 采取了各种残忍的手 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20XX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58d51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8.png)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edf35bf01dc281e53af03a.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摘要:《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全书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曹操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奸”和“雄”的统一。
文仅就《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性格中的“奸”和“雄”作分析。
关键字:曹操;奸;雄;性格一、曹操性格之“奸”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也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他奸的一面:奸诈狡猾,虚假伪善。
1、奸诈狡猾曹操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
在小说第四回“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董卓弄权,天下共愤。
曹操欲为天下人除害,先是屈身事卓寻间图之,后向司徒王允借宝刀一口,欲去刺杀董卓。
本来,要杀董卓,一般刀剑即可,曹操却偏要借宝刀,说明他早已为行刺不成准备了退路,其心思之细密,又非常人可及。
当机会来到,他拔出宝刀就要下手时,不料董卓看见拔刀动作,回身而问,吕布又已回到阁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操立即跪下,献上宝刀,把事情轻轻遮掩过去。
随即又以试马为名,逃出洛阳,其.奸诈狡猾的本领,确实令人惊叹。
2.虚假伪善曹操把虚情假意用到了极至,对同窗好友亦是如此。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许攸来降”。
官渡大战时,曹操与袁绍二军相持,旧友许攸前来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然后许攸就问曹操现在有多少存粮啊,曹操回答用一年绰绰有余。
许攸笑说,只怕未必。
曹操又说起码也够半年。
许攸洗刷道:大家都说你曹操奸诈,果然不假。
曹操挨着许攸的耳朵说军中还有一个月用的粮食。
许攸高声大气地说,你的粮食已经没有了。
曹操大惊,你怎么知道?由此可见曹操虚假伪善。
许攸以诚相投,虽曹操表面上热情相迎,但接着一本正经的“真言”竟是满口假话。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
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好像是曹操的爱才惜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5b758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f.png)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曹操,名字是诸葛亮给的,字孟德,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曾为东汉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因其手段残暴而备受争议。
下面将从曹操的人物形象、战略才能和性格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一个多面的人物。
他是一个政治家,具有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稳定统一后期东汉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东汉政权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操也是一个勇猛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当时最强大的武将之一、此外,曹操还是一个才情出众的诗人,他擅长作词作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次,曹操的战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能够根据局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战略,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
曹操精通兵法,善于兵力调度和谋略部署,旗帜鲜明地实施了“擒贼先擒王”的方略,一方面采取经济封锁和政治手段削弱敌人的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军事行动消灭对手,有效地推进了他的统一大业。
然而,曹操的性格特点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他被描绘成一个冰冷残忍、狡诈奸诈的人物。
他在占据权力后,往往会采取残酷手段对待政敌和不从的人,有时甚至不惜杀戮平民百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的手段虽然为他带来了权力和地位,但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尽管如此,曹操也有一些正面的性格特点。
他有才学和文韬武略,对书法、诗歌都有一定造诣。
他勤奋好学,善于分析问题和思考,并能在危难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曹操对才能和人才有一定的认同和尊重,他喜欢培养有才华的人,如荀彧、郭嘉等。
同时,曹操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对局势的判断往往准确且果断,能够快速做出决策。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多面的人物,其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具有鲜明独特的特点。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他的性格特点也使他备受争议。
曹操的形象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有关领导才能和治国之道的思考。
曹操的性格分析
![曹操的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63ef186c175f0e7cd137f2.png)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性格分析?
一、猜忌。
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二、奸诈。
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
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
先说曹操的奸诈。
三、温情。
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
四、狠毒。
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
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
五、宽容。
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六、报复心强。
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bfec86bd2e3f5727a4e962ce.png)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其中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比较强,所以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既要尊重原著的精神及其思想内涵,同时也不能歪曲历史夸大其词有所失真。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讨论曹操形象的塑造。
一、曹操的人格思想。
曹操是官宦出身,自小受“正统教育” 的影响,有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
同时曹操又生逢乱世,结交广泛,使得他的人格思想具有复杂性。
自信、自卑的双重人格是突出表现。
(一)、曹操待人宽容而严苛,乐观而刻薄,率真而猜忌。
曹操的一生都是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寻找平衡。
曹操的自卑首先来自于其不明不白的身世。
曹操的父亲是曹**,曹**是曹腾的养子。
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
曹操父祖对宦官出身之自卑情结的写照!它深深植根于曹操的潜意识中。
曹操的自卑也来自于他的相貌。
《三国演义》中,也只有短短八个字“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难怪匈奴使者来朝拜他时,他会自卑到让相貌出众的崔琰顶替他,自己充当卫士站立一旁,由此留下了“捉刀”的典故。
曹操的自卑还来自于他极度的猜疑。
最能反映曹操多疑性格的事件是他逃亡途中杀吕伯奢一家。
相较于隐性的自卑感,曹操的自信更流于外表。
建安四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并没有借此报仇,反而执起张绣的手,为他盛宴欢迎,而且让其子娶张绣的女儿,拜扬武将军,表现了非同寻常的气度。
曹操最突出的自信表现是对陈琳。
陈琳原是袁绍帐下的文书,在声讨曹操的檄文当中,把他祖孙三代骂了个狗血喷头。
对此,曹操不仅不生气,反而从纯文学的角度来加以欣赏。
(二)曹操胸襟宽广,却又心胸狭窄。
1、《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能写出如此大气诗句的人自然不应该是小心眼,可曹操偏偏还是小心眼。
荀彧,是大家公认的三国时期正直的化身,他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杀;杨修,是因为他总提示曹植而不顾曹操的面子而被杀;许**,为曹操**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人物,因为指着曹操的鼻子大叫“阿瞒,如果没有我你会如何如何”折了曹操的面子而被杀;孔融,一个大才子,因为曹操嫉妒其才华而被杀;更荒唐的是,曹操居然因为华陀不肯留在许都做他的专职医生而被杀,由此截断了中国最早的外科手术,让中国的外科医学晚成熟了一千年。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a8b0f4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a.png)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其中最具争议和矛盾性格的人物之一就是曹操。
曹操是这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精明和果断让人又爱又恨。
他的性格复杂,深受历史学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在本文中,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曹操的性格。
首先,曹操是一个极为聪明和机智的人。
他以才智和智慧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世人瞩目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的聪明才智表现在他打败敌人的战略和策略上。
他总能迅速判断敌人的意图,从而做出相应的策略应对。
在许多战役中,他凭借聪明的头脑和精良的计谋取得了胜利。
同时,他还善于用计瓦解敌人的士气,从而使自己在战争中占据上风。
其次,曹操是一个极富野心和权力欲望的人。
他渴望统一天下,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民。
曹操对自己的权力嗜好无法抑制,他以权谋和暴力手段掌控着曹魏政权,残酷地对待那些反对他的人。
他的统治手段常常令人不齿,这也是人们对他的不满和厌恶之源。
然而,曹操的性格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他也有一些积极的性格特点。
首先,曹操是一个勇猛无畏的将领。
他在战场上总是英勇无畏,率军冲锋陷阵。
他常常以一敌十甚至一敌百,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实力。
其次,曹操也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提倡农桑政策,注重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他还注重教育,培养人才,为曹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曹操的性格也有着一些矛盾之处。
在他身上既有魏武大帝曹操的威严和权威,又有曹公曹操的人性温暖。
曹操可以狠毒无情地对待敌人,然而对待自己的亲信,却又充满关爱和体谅。
这样的矛盾性格也使得人们对他产生了更多的猜测和评价。
综合来看,曹操是一个极富才智和野心的人,他的性格复杂而矛盾。
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他对权力的欲望也让他不择手段地追求统治。
然而,他的勇气、远见和关心人民的一面也值得我们肯定。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曹操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
![曹操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ca28f6d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c.png)
曹操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建立者。
他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性格特点1. 聪明机敏: 曹操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分析。
他能够准确地看清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勇猛果断: 曹操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勇猛果断、敢于冒险。
在战场上,他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使自己的军队战无不胜。
3. 谋略高超: 曹操善于谋略,精于心计。
他经常运用计谋和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智慧和巧妙的布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 坚定果断: 曹操有着坚定果断的性格。
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他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从容应对。
5. 独断专行: 曹操在处理事务时常常独断专行,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这一点使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主要情节1. 扬威官渡: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负的重要战役。
曹操依靠自己的军事才华和谋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2. 讨伐吕布: 曹操发现吕布的野心和威胁,决定讨伐他并最终将其击败。
这次军事行动表明了曹操的决心和勇气。
3.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抓住了袁绍和刘备的弱点,以挟持皇帝为借口,使各方势力臣服于他的统治。
这一行为显示了曹操的智慧和政治手腕。
4. 谋害孙权: 曹操一直试图消灭孙权这个南方的势力,他多次谋划并暗中安排陷害孙权的计划。
尽管未能成功,但显示了曹操对敌对势力的尽力消除。
5. 临终遗诏: 曹操在临终时留下了《曹瞒挟天子降诸侯表》,表达了他对子嗣和曹魏政权的重要指示。
曹操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和统治者的能力。
他的军事才能、智慧和坚定意志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44df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7.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复杂和多面化。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才能、军事战略、个人品质以及形象转变等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人物。
在领导曹魏建立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
他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并对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注重民众的生活和福利,为了提高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减税措施。
曹操还善于借助外交手段解决国际问题,与外族稳定关系。
这些政治才能使得曹魏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了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其次,曹操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通过和创新,使得曹魏的军队成为当时最为精锐和强大的部队之一、曹操善于制定作战计划,善于运用兵法的原则和战术,通常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他善于运用奇兵和伏兵,善于诱敌深入陷阱并夺取战机。
他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曹魏的势力得以巩固和扩大。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正面的。
曹操在权力面前常常会表现出极端的冷酷和无情。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述为“奸雄”和“寇贼”。
他对待敌人和叛逆者都采取了极其严厉和残忍的手段,保持了高度的威严和统治力。
曹操还表现出一些狡诈的一面,在内部斗争和政治策划中常常使用阴谋手段和政治手腕。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既令人敬畏又令人恨恶的形象。
最后,在《三国演义》的结尾,曹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他在临终前大放厥词,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横溢而未能光大事业的遗憾和悔意。
他将自己的家族托付给了司马懿,表示自己对司马氏的信任。
这种转变显示出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使得人们对他的看法不再一致。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92ca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9.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三国的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人性弱点以及艺术形象四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
曹操出身豪门,他具备出众的智慧和头脑,善于用计谋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通过利用朝廷的权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协调,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曹操还善于用英才,并以所用人才非常有眼光而著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的重要谋士。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曹操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善于权衡利弊,尤其擅长对敌人用计,令敌人无从应对。
其次,曹操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善于统帅和调度军队,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众多胜利。
他精通兵法,擅长诱敌深入、分化瓦解敌军的战术。
曹操在合肥之战中以少战多,成功阻挡了孙权的进攻;在官渡之战中精心设计,击败了袁绍的强大军队;最终又在赤壁之战中,破坏了孙刘联军的合作,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他还创新性地组织和训练军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建立了许多军事制度,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人性弱点。
曹操在政治上以权谋著称,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以铲除异己为手段。
他对待手下亦善变,既能以德报德,也能出尔反尔,因此他在部下之间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
曹操一生中也犯过错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于董卓之乱的态度。
他先后担任过董卓的部下和将领,却未能抵制董卓之暴政,使得汉献帝被迫迁徙,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最后,曹操在艺术形象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冷酷威严形象的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服饰以及浓密的胡须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
他坚毅而不轻易显示情感,骨子里的野心和冷酷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e0a6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1.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
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军事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他曾经以其卓越的军事智慧、敢作敢为的勇气以及深厚的爱国心等在中国史话中“成仁取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历史学家们推崇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典范。
《三国演义》这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著作,以及热衷于文学和历史的大众,对曹操形象的认知至关重要。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作为主角之一,是个知书达理、英明睿智、胸怀宽广、一心志存统一的人物形象。
他有着出色的政治能力,毅力强,在政治上彰显出杰出的魄力,他以一个清醒和聪明的大主帅的头脑来统一三国,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和压服力。
他甘冒一切危险,采取军事措施,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
此外,曹操懂得如何使用政治手段来获取胜利,并得到了成功的结果。
他运用复杂的政治机器,智取魏蜀吴,动摇宋楚的统治,运用文官将士的制度,进行学习政治技巧的指导,在军事上取得重大的胜利,是一个真正具有伟大战略思想家的精神形象。
此外,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有着很强的英雄气概,他有胆大心细的性格,勇气无比,深知天下大事,果断而精明,思想活跃,不进不退,智勇双全,他热心于民生。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c131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5.png)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研究与分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史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权力争夺与战斗。
其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本文旨在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他的性格、行为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鲜明而复杂。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既能武功出众,又能政治谋略高超的统治者。
他勇猛善战,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同时,他还秉持“专权统治”的理念,建立了聚敛大量财富的政权。
这种形象塑造使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二、曹操的性格及行为曹操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具有果断、自信和坚毅的特质,善于判断形势,采取有利的措施。
然而,他也有独断专行的一面,以至于经常忽视他人的建议。
此外,曹操还被描绘为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物。
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自身权力和财富。
但是这也导致他被视为一个强权统治者,甚至被视为一个暴君。
三、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国理念和战略思维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他的政权被西晋继承,奠定了中国政权演变的基础。
最后,曹操在文化领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他培养了许多文人学者,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
他的勇武和政治智慧成就了他的成就,但他的专权和冷酷也使他备受争议。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对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肯定他的贡献,也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批评和反思。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97010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7.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首先是曹操,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用兵如神的人物。
他思维敏捷,对瞬息万变的战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曹操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拨和安抚措施,尽量保持内部的稳定,以统一国家。
他的战略思维非常独到,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信息优势,设计了很多出奇制胜的战略,从而一度令他的势力迅速扩大。
然而,曹操的性格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他心机深沉,果断无情,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权谋手段,常常伤害到自己的亲属和部下,使得他培养的人才不愿投效。
曹操的这种权术和权力的欲望,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国家的动荡。
这个人物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其次是刘备,他是一个非常坚韧、正直的人。
他始终有着为民请命的思想,致力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
他结交的朋友和提拔的人才,多是一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他相信“人才是国家宝藏”。
刘备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亲人、朋友和部下都非常宽容和仁厚。
然而,刘备也有较大的缺陷,他常常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对权谋和政治并不熟悉,导致他在很多战略和政治决策上犯了重重错误。
尽管他的心意是好的,但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这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追求理想和公正的道路上,除了有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愿,还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最后是诸葛亮,他是一个智慧超群、忠诚正直的人。
他自小崇尚礼仪和学问,研究兵法和政治学,并且敏于察觉事物蕴含的本质。
在蜀汉时期,他担任军师,为刘备建立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和策略。
他遵循着“道法自然”的思想,不仅懂得权谋,也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他和士兵、百姓都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深受大家喜爱。
他非常尊重刘备的决策,无论是对是错,都会全力支持并尽其所长去完成。
诸葛亮的品质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忠诚,更重要的是他能放下一切个人私欲,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才智。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8fbba3e240c844768eaee89.png)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将相的风云故事,刻画出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着多向的意义。
而小说中最能引起人们讨论的人物应该就是曹操了。
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价众说纷纭;有用“奸雄”概之的;有用“英雄”概之的;有用“奸贼”概之的;有用“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概之的……评价很多, 争论十分激烈,说明了曹操这个形象是罗贯中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形象。
作者认为不能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把曹操的形象概括完整,因为曹操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他亦奸亦雄、智慧卓越、品质优秀,是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
一、曹操人物形象中的性格特征1、奸诈。
提到曹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诈形象。
为什么一提到曹操,人们就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人呢?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就比较奸诈吧。
在三国演义的很多回合中都能看出曹操的奸诈。
①在第一回中就有写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又不满叔父管束,于是就用欺诈的手段挑拨父亲和叔叔的关系,只为了达到自己放荡的意图,这充分说明他天生狡猾,善于阴谋,从小就具有政治家的资质。
曹操一出场,就给人一个狡诈的形象,尽显了他奸诈的本色。
②在第二十回中中描写到:“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
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
”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
”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
”“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
”这回说的是当曹操擒住张辽之后,张辽不肯投降,曹操大怒要杀了张辽,经刘备、关羽等苦苦求情,他听了之后又马上掷剑换上一副笑脸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并亲自给张辽松了绑,还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这就是曹操,用他的“巧诈”成就了自己的功名。
③在“借头压军心”中也尽显曹操狡猾与奸诈。
话说曹操的十七万大军在外而粮草将绝,曹操面临着一个军事家最大的忌讳他是如何解决的呢?他首先用了第一个欺诈手段就是用小斛来发粮,如果不用小斛发粮的话,根本就闯不过当前的难关。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a4e9fd3482fb4daa48d4b01.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多元复杂。
论人英才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作为奸雄,曹操的性格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既要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也要看到他的奸邪伪诈。
一、曹操的多元性格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亦正亦邪之人,性格多元复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曹操的雄才大略:曹操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广纳人才、仁德宽厚等方面。
当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曹操性格整体性中所显示的不同侧面。
我们来看看雄才大略的曹操。
1. 有仁德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
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
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
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
”之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回想“不追关公”一事,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爱将惜才:爱将惜才是曹操多重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之处。
其着眼点,在于吸引一大批忠于自己的有为之士,以完成独霸天下之大业。
司马光曾赞扬历史的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这里道出了曹操能够囊揽各方奇才的博大胸怀,而真诚地、慷慨地爱将惜才则是其主要原因,《三国演义》对此作了较好的描述。
他两祭典韦,厚爱徐晃、蔡文姬的情景就让人感动至深。
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夫人,曹操不惜重金将其赎回,并把都尉董祀配其为夫。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沙》中所说:“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二)曹操的奸险诈伪: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上曹操还存在着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等元素。
我们来一一探究:1. 利己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说,唯己是欲,是曹操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他意图追求的根本。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毛宗岗的评语指出,此二语说出奸雄心事。
疑虑和凶残是利己欲本性的两方面,利己则必是损人,骗人,害人,杀人,这就表现为残暴狠毒;损人者则必畏人,损己,欺己,害己,这就导致猜忌。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性格解析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性格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a2d0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2.png)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性格解析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备受争议。
有人将其视为阴险奸诈的权谋家,也有人将其视为能干果断的政治家。
曹操到底是何种性格?本文将从历史记载和文学描写两个方面,对曹操的性格进行分析。
一、历史记载方面曹操是东汉末年乱世英雄之一,他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历史记载中,曹操被描述为才智过人、谋略出众的人物。
他善于分析形势,能够准确判断敌我力量对比,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无论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机会,还是以一敌多、以弱胜强,曹操都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
然而,曹操的才智也显露出他的阴险和狡诈。
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诱敌深入、联合外族、挑拨离间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对敌人和部下的行动密切监控,任意处罚胆敢违抗他的人,甚至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清洗。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眼中变得阴险狡诈,毫不留情。
然而,曹操并非全然恶徒。
他对待敌人曹操常常能够照顾到他们的生活和安全,与他们和平共处。
他对待人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多次采取措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的形象更为复杂。
二、文学描写方面《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对曹操的性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权谋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他聪明机智,善于制定计策,深谙军事。
他能够吸引优秀的将领和文化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起严密的控制体系。
然而,小说也揭示了曹操的孤独和忧愁。
他身陷困境,孤注一掷地寻求生存和发展。
他渴望和解英雄之间的矛盾,但又因时机和利益的约束而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
他对亲人的关怀和思念也在小说中得到了体现,这使得曹操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结:综合历史记载和文学描写,曹操是一个聪明、机智、果断,同时又阴险狡诈的人物。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因其手段而备受争议。
他对待敌人和人民有着不同的态度,既能照顾对手的生活和安全,又能在政治上采取强硬手段。
曹操的性格在历史和文学中都有不同的描写。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https://img.taocdn.com/s3/m/8d6cfe0014791711cc791791.png)
一、天资聪慧、谋略过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
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
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
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相信了。
作者罗贯中采用此种方式向世人介绍幼年的曹操,就是想告诉人们曹操的奸诈是天性,与生俱来的,然而世人也就这么认为。
一个小孩子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不是躲藏,而是想办法不与其谋面,这不是一般小儿所为,仅凭这一行为就说其“奸诈”,未免太过牵强了些,充其量只能说明其顽皮,从另一层面看又恰恰说明了曹操幼年时的天资聪慧。
曹操征战张绣的途中,天气炎热,道上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
此时曹操心生一计,用鞭策指前方说:“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
”军士们听了无不口内生津,便不知渴了, “望梅止渴”之事更是表现出了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
再比如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却来个跪地献刀,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保全性命,反应如此机敏足以证明其聪慧过人。
正如鲁迅所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
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
”二、胸怀大志、勇于进取董卓作乱,公卿大臣们措手无策、只得抱头痛哭,此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
不料行刺失败,后来在逃回乡里的途中,被中牟县令陈宫所擒。
陈宫问到:“我听说丞相非常器重你,你怎能行刺与丞相?”曹操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你既然已捉到我了,就应该去丞相那里领赏。
问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啊!”又说:“我曹氏祖宗世受皇恩,而今董卓篡权,祸害朝廷,如果不杀贼报国,不就是禽兽了吗?”曹操这一番说辞表达了其远大的志向,令陈宫深受感动,弃官追随曹操而去。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思想性格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思想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a721e2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f.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思想性格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格。
他立志报效国家,振兴中国,以实现其国家的繁荣。
他对外交政策极为精明,勇于冒险,把握机遇,展现出他的智慧和勇气。
他认为,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稳定,因此他努力加强军事力量,建立起统一的军事体系,把自己建立起来的魏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此外,他还重视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支持文学艺术的发展,以此来提升国家的素质。
总之,曹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格,他精明能干,勇于冒险,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注重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
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既定的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如下: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在镇压黄军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
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魏帝。
曹操先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罗列地主阶级中下人物。
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他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
他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从上面这段对曹操的生平史料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历史上的目面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作者个人写作的艺术倾向,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不但他的语言行为已经偏离了历史的真实,而且侵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
作者在艺术加工的同时.无意之间把曹操的人格复杂化了。
在曹操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三国那个动荡的特殊历史环境在这个人物身上的折射,我们不着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来欣赏一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
一.超凡的领袖才能《三国演义》的第一回里这样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如何人?,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操闻大喜,许邵概括了曹操的最大优点,那就是领导才能。
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伏笔。
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
他的领导气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行事果段②豁达自信③知人善任。
初入仕途,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之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二.任人唯贤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他颁布的用人政策能最大程度的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但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求贤令,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
周泽雄的《青梅煮酒》里这样记载:即使你有“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有能力,仍能重用。
.他在《短歌行》里写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抒发诗人优礼贤才的决心,并以周公自比,以天下为己任,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
思贤之心,可见一斑。
三.狡猾奸诈曹操的性格虽是多面的,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狡猾奸诈。
《三国演义》中,曹操无论做事还是为人,无时无刻不体现他的这一个性。
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败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曹操说:“吾哭郭奉孝。
如他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将,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的诈术,因为他大哭的结果是,“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四.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有时很难分辩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本性使然。
《三国演义》中他那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识人之准,用心之深,令人惊叹。
表面上,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可以嘻嘻哈哈,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而且入骨三分。
大家知道,刘备最会装吧,在诸葛亮面前装弱智,在百性面前装厚道.装仁慈,在曹操面前装什么呢?装熊.装窝囊。
当年吕布攻下小沛之后,刘备无奈跑到许昌投奔曹操,刘备在他的手下一再的韬光养晦,装聋作哑,一天到晚,足不出户,只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
连关羽张飞都说:“大哥,为什么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做这等小事”。
刘备!只说:“我自有道理。
”一天,曹操引刘备登上一座小亭。
侍者把酒给他们斟上,两人就对喝起来,正喝着,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大雨将至,云层里好像有龙在翻腾。
曹操就和刘备到栏杆边观望,他们从龙的变化谈到当世英雄。
曹操说:“你去的地方很多,遇到的人也不少,谈谈看,谁是当世英雄?”刘备说:“我才识浅薄,如何识得英雄?说说听嘛,.刘备犹豫道“:淮南袁术,兵多粮足,可谓英雄”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袁术,坟墓里的枯骨,我早晚要除掉他”。
刘备说:“河北袁绍,虎踞冀州,部下多谋士勇将,一定是英雄了”。
曹操摇头:“袁绍,好谋无断,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不能算英雄”。
刘备又提了几个,曹操听了不住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称不上英雄,刘备说:“除了这些,我简直想不出来了”。
曹操回到桌边坐下,满满的喝了一杯,笑道:“一个英雄人物,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对于天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刘备忙问:“这样的英雄,谁能称得?”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暗吃一惊,手上的筷子啪的一声当场就掉在了地上。
也许曹操不该把这话当着刘备的面说出来,但这可以理解成他的坦诚,也可以理解为火力侦察,敲山震虎,意思是说:“你别再跟我装孙子,咱谁都不比谁差。
果然刘备再也装不下去了,找了个机会就逃之夭夭了。
岂不知当时的袁术气焰是多么的嚣张,袁绍又是多么的不可一世。
而眼前的这个人,先前只不过是个卖草鞋的,而此刻又寄人篱下。
可见,曹操的洞察力是多么的敏锐。
不过,由于一时的坦诚相告,放走刘备,使曹操犯下了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
五.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当年,曹操谋杀董卓未遂,反被追杀,逃至中牟县,被守关士兵抓获,半夜里县令陈宫提审曹操,他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陈宫被曹操的壮举感动,放了曹操,自己也弃了官,收拾盘缠,与曹操一同逃跑。
两人走了三日,到了成皋。
成皋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好友,两人便到吕家投宿,吕伯奢问过情形,便骑驴到西村打酒去了。
两人坐了好久,忽然听见有磨刀的声音。
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他这样出去很可疑,我到庄后去听听他们想干什么。
”两人偷偷来到草堂后面,只听见有人道:“绑起来杀了吧?”曹操道:“原来如此,如不先下手,定被捉去领赏!”于是两人拔剑直入,见人就杀,一连杀了8个,搜到厨房,却看到一头猪绑在那。
才知道误杀了好人。
两人赶紧骑马出庄,走不到二里,吕伯奢骑驴带着酒菜迎面而来,问:“贤至与使君为何要走?我已让家人杀猪款待”。
曹操不答,只顾前行,没走几步突然拔剑回头,砍死吕伯奢。
陈宫责怪曹操乱杀好人。
曹操道:“他回到家,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岂能善罢甘休?一不做,二不休。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陈宫便不作声。
晚上投宿旅店,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原以为曹操是个好人,所以弃官跟他,哪知他竟是这般狼心狗肺的东西。
本想杀他,后来又想,不如另投他人,于是,不等天明上马而去。
后来投靠吕布,死心塌地的帮吕布打曹操。
等到吕布战败被缢,陈宫成了俘虏,曹操对陈宫有留恋之情。
可能此时的曹操也意识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重要,宽宏忍让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
哪知陈宫不但不买帐,还对他破口大骂:“老贼曹操,我与你势不两立”。
曹操大哭:“宫台啊宫台,你死了你的母亲怎么办呢?”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他人的父母,我母亲怎么样你就看着办!”曹操说:“好,宫台啊宫台,你死了你的老婆孩子怎么办?”陈宫又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他们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你看着办吧”!曹操说:“那好吧”。
陈宫死后,曹操把陈宫的老小都接到家中,对待他们比陈宫与他翻脸前还好。
猜忌多疑,心胸狭窄。
如果说吕伯奢是他这种性格的牺牲品,那么完全可能成为他谋士的陈宫的背叛,才是对他这种个性的极好惩罚。
六.疾贤妒能曹操一方面思贤若渴,另一方面他又疾贤妒能。
容不得他人强于自己。
主簿杨修,聪明过人,才华出众。
每每曹操的心思和旨意,他都是第一个知晓和领会。
一次,曹操叫人新建一个园门,修好后请曹操过目,曹操只在上面写了一个“活”字,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
杨修见了,就让工匠拆门,工匠不解,杨修说:“这门内一个‘活’字,分明是‘阔’嘛,主公是嫌门宽了,快拆吧!”还有一次,曹操与众谋士闲聊,侍者呈上一礼盒,只见曹操在上面写了三个字:“一盒酥”,然后放在那,杨修二话不说,拿起就吃,众人不解,大惊。
杨修说:“这上面不是写着‘一人一口酥’吗?”随着类似的情形增多,他那张扬的个性让曹操过早的意识到:此人才智不在他之下。
渐渐的,一丝不易被他人察觉的忌意在心中慢慢升腾.弥漫。
待到曹操与刘备两军交战,定军山失守,追至阳平关,方收兵扎于斜谷界口,曹操正进退犹豫不定,侍从送上鸡汤,碗中有鸡肋,正在此时,夏侯敦来问夜间口令。
曹操随口道:“鸡肋”!主簿杨修听到后就叫军士收拾行装,夏侯敦惊问何故。
杨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话,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此时,曹操心神不宁,无法入睡,独自提刀夜行,看到军士收拾行囊,问夏侯敦,夏侯敦就把杨修的话说了一遍。
曹操早就有杀他之心,借此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杨修之死,与他平日里的恃才放旷分不开,但主要原因还是曹操的疾贤妒能。
综上所述,曹操这个人是很复杂的。
他狡猾奸诈,又坦诚老实;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他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又宽宏大度;他思贤若渴又疾贤妒能,坦诚中带着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层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能让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了他活生生的复杂的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狭。
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他的这种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