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上课)

合集下载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 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 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 9日,吴玉 章为秋瑾烈 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满江红
秋瑾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 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 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 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他总是给我惹麻烦,又让我没有面子, 我不喜 欢父亲 ,更不 喜欢变 傻后的 父亲。 可我越讨厌,傻父亲好像就越喜欢我。 后来干 脆每天 就在学 校门口 等我放 学,像 个小孩 一样黏 着我, 对我撒 娇耍赖 ,说我 不在家 他就难 过,他 想每天 见到我 。 我很生气,心想您可是从来都不会来学 校接我 的,从 幼儿园 开始就 没来过 学校一 次,同 学们都 以为我 是没有 父亲的 单亲家 庭,现 在倒好 ,我不 需要了 ,您却 每天跑 过来, 那么大 年纪, 还要像 个小孩 子,拉 我的手 ,说想 我。 为了不让其他同学知道我有一个傻父亲 ,我只 能等到 天黑再 出去, 没想到 他竟等 着我到 天黑, 在夕阳 的最后 一抹余 晖中, 他佝偻 的身躯 渐渐成 为一道 黑色的 剪影。 我的鼻 子突然 酸了一 下,一 种说不 出的感 觉在心 里蔓延 ,很奇 怪。我 终于妥 协,同 意他在 学校附 近的那 条偏僻 小路等 我,他 开心的 蹦起来 ,却跳 不高, 还差点 摔倒。 回家的路上,他总要牵着我的手,就像 小时候 我牵着 母亲的 手一样 。我从 一开始 的排斥 到渐渐 习惯, 想想这 样也好 ,至少 他不会 再管着 我了, 他现在 不过是 一个五 六岁的 孩子, 又不能 对我造 成“威 胁”, 我何必 对一个 孩子计 较。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实用PPT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实用PPT

秋容如拭(shì)
苦将侬(nóng) 蛾眉(é)
胸襟(jīn)
莽红尘(mǎnɡ)
朗读停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 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2)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 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__莽__红__尘__、__何__处__觅__知__音__?__青__衫__湿__有误的一句是( B )
A.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 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B.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 的地位。 C.“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 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D.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 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 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 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整体把握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明丽秋色,并表现自己的矛盾 心理。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 中原回首肠堪断!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妇女解放的追求。

教学时,应着重分析词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难点: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情景引入:播放《满江红》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然后,提问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词的背景,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这首词的动机。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让学生领略词的艺术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满江红》中的名句,分析其含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词,提高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请学生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5. 课堂互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秋瑾背景:外国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主题:愤慨、担忧、追求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抒发真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满江红》,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

答案:略2. 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1)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1)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满江红》。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与解析,对作者秋瑾的背景介绍,诗词中表现手法和情感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满江红》的朗读技巧,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并理解秋瑾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满江红》的朗读节奏,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诗词中意象的解读,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满江红》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探究: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了解作者秋瑾的背景。

3. 讲解:教师详细解析《满江红》的每一句,分析诗词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意象:例如“红”字在诗词中的作用。

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作者:秋瑾意象:红、马、剑等手法:对偶、排比、设问情感:爱国、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满江红》。

选取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进行解读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诗词背诵:学生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意象解读:示例:“红”字象征着革命热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2)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2)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满江红》(秋瑾),该诗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以及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详细解读这首词的背景、意境、用词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满江红》,使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背景及其词作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诗意、诗境及诗中的关键词汇。

难点:分析秋瑾的词风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历史背景为切入点,介绍秋瑾的生活年代以及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引发学生对《满江红》创作背景的好奇心。

2. 诗文解析:(1)朗读《满江红》,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3)讲解秋瑾的词风,如婉约、豪放等,并与其他词人进行对比,突出秋瑾的独特地位。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诗中所描述的画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1. 诗文2. 诗人:秋瑾3. 创作背景:民族危亡、列强瓜分中国4. 诗意:表达作者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和反抗精神5. 词风:婉约、豪放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为《满江红》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示例:《满江红》是秋瑾在民族危亡之际,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一首词。

词中“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内心的愤慨和无奈。

17.(上课用)《满江红》(秋谨)

17.(上课用)《满江红》(秋谨)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 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 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 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 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相关评论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纪念场所

秋瑾烈士 纪念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母之命,媒妁之言。 礼给儿子王廷钧jūn提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亲。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满江红
秋瑾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与周恩来、鲁 迅并称为“绍兴三杰”。原名闺 瑾,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 湖女侠.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 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 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 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 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翻译: 因为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 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你能看出诗句化用了哪些典故吗?作用?

《满江红》(秋瑾)教案教学教材

《满江红》(秋瑾)教案教学教材

《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③“不因人热”,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传承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培养责任感
鼓励学生追求真理与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追求真理与进步
谢谢
THANKS
象征手法:诗中通过黄花、中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强烈的爱国情怀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担忧,体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
民族精神的彰显
词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秋瑾作为女性词人,在词中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呼吁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
《满江红》是一首词,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它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这首词风格豪迈、气势磅礴,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同时,它还融入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格特点
诗歌体裁
文本解读与赏析
《满江红》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满江红》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抱负和精神。这首词风格豪迈,虽写儿女情长,却不失刚健之风,其中更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2023秋瑾《满江红》优秀标准课件

2023秋瑾《满江红》优秀标准课件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知识掌握情况
评价自己对秋瑾生平、《 满江红》词牌及创作背景 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参与情况
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听讲、发言、讨论 等方面的积极性。
学习收获与不足
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 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 施。
作业布置
作业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要求结合自己 的理解和感受,对《满江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的情感和主题。
分析词中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 法,深入理解秋瑾的内心世界和
情感表达。
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探讨 秋瑾在词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和
革命精神。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扮演秋瑾,其他成员扮演词中的相关人物或场景。
通过表演、朗诵等方式,模拟秋瑾创作《满江红》的过程,展现词人的创作背景和 心境。
主题思想
词的上片写与丈夫有“几番离合”,而今终于决裂。在四顾茫然之际,她不禁百感交集,万绪纷至。词的下片写 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诗歌体裁与风格特点
体裁
《满江红》是一首词牌名,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 后片四十六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 平韵体始于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格调沉郁激昂。
•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词人 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四面歌残”暗指国家沦亡,“八年 风味”则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此句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被迫扮演女 性角色的苦闷和不满。“蛾眉”代指女性美貌,“殊未屑”则表明词人对此并 不屑一顾。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词四首《满江红.秋瑾》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词四首《满江红.秋瑾》优质课件  PPT

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
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
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
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
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
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
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
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秋瑾(1877-1907)
•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 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 细腻”,又有男儿的 “豪迈劲爽”,刚柔相 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 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 为前后期。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 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 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 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练习检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 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 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 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原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用为女子的代称。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2024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2024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解析•艺术手法鉴赏•跨文化对比研究目•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录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

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满江红》创作背景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中秋节秋夜她遥望明月,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填了这首词。

文学地位与影响《满江红》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而著称。

该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满江红》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02诗词内容解析《满江红》原文呈现全文展示首先,PPT上展示《满江红》的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时代背景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背景。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句子解析针对词中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词义、修辞手法、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意境再现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再现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词作的意境。

阐述词中所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感女性意识革命精神分析词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探讨秋瑾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解读词作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030201主题思想阐释03艺术手法鉴赏秋瑾运用豪放派词风,通过大气磅礴的笔触展现词中意境,抒发内心情感。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主要成就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 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词作于1903年,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 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陆游的《示儿》
推荐阅读陆游的《示儿》,体会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音乐课程中相关歌曲欣赏及演唱活动安排
欣赏《满江红》歌曲 安排欣赏《满江红》歌曲,感受其旋律的激昂与歌词的深 情。
演唱《满江红》歌曲 组织学生演唱《满江红》歌曲,体会其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其他爱国歌曲欣赏与演唱 推荐其他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安排欣赏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满江红》秋瑾优秀 ppt教学课件
目 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挖掘 • 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设计 • 拓展延伸与跨学科融合探索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主要成就
秋瑾生平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 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 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
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和激昂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秋瑾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和性别平等观念倡导

满江红秋瑾 - 上课

满江红秋瑾 - 上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021/5/27
1
作者介绍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自 称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2021/5/27
10
品读诗词
1.诗词中哪一句词或者哪个字是 对作者形象的完美写照?谈谈你 的理解。
2021/5/27
11
品读诗词
2.诗词中还有哪些字词或词句能 丰富秋瑾“烈”的形象?
2021/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
12
品读诗词
3.请采用以下句式,与词人秋瑾进行一番心 灵对话。 句式:秋瑾啊,你说(诗句),(分析)。
2021/5/27
9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 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 雄健,将即将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豪 情万丈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 胆”“英雄末路当磨折”等词句脱口而 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 健质朴。
2021/5/27
4
译读诗词
请注意《满江红》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 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借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 冲破家庭的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 是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制 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满江红--秋瑾-上课版

满江红--秋瑾-上课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 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语言简略却如掷地金石, 令人心动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 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 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 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 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 的心意?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 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 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 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 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 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 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 即东渡日本留学。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 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的!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 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 “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 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 视。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 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 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爽”,刚 柔相济,阴阳相和,体 现了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女性 情怀”。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 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 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 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娆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 有魅力的女人 •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我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滋味, 无限感慨!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指女子。
殊未屑!
特别轻视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激烈,强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但是我的报国之心,比男子的还要强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 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 肠堪断!
字里行间充满了秋瑾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心, 表达了她决心以死报国的赤诚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自己平生赤胆忠心,国 家民族常让我热血沸腾 庸俗之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磨难,挫折 茫茫人世 流泪沾湿衣襟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莽莽红尘之中, 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 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 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 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 啊!
•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 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 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 救国救民的责任。”两 人吵得互不相让。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 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 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 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 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 的先驱。
生平简介
•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
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 敢说敢为。
•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 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 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 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 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 6、中考链接: •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 “终破楚”比喻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 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
•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 眉”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女子”,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9 日,吴玉章 为秋瑾烈士 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⑦!
秋 瑾 的 家 庭
•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 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 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 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 之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 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 弃子,女扮男装,东渡 日本,去追求另样的生, 去追求民族振兴的方法, 把“最有豪气的女人” 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 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 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 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 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 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 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 《百家姓》、《神童诗》等,但 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 笔记传奇。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 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 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 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 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3、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 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 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 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 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秋瑾的创作
•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共二百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作。 可分为前后期。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 前期:1891-1904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 后期:1904-1907 忧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京城之美称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
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 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八年风味徒思浙。
“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 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 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 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 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 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 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 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 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 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 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 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 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 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 •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 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 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 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 亡。 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 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1、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 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 •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 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 于冲破家庭牢笼 •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 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 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试体会这 种复杂心情。 •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 者 的心情,我是从 一句话 中体会到的。这句话 。 (按照“ 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 回答)
苦闷忧愁: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喜悦激动: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赏析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 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 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 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别具匠心。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 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 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 •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 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 开阔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