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

合集下载

环境法的体系

环境法的体系
我国已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精选完整ppt课件
23
3.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是指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标准以及其他环境保护 工作而制定的各种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以及关于采样、 分析、试验、监测的方法。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 是否合法的根据。
11
1、环境污染防治法
这类规定是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之下的单行法,是传统的环境 保护法中最重要的规范,在单行法中数量也最多。
我国污染防治单行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质保护、噪声控制、 废物处置、农药及其他有毒物品的控制与管理。也包括其他公害如 震动、恶臭、放射性、电磁辐射、热污染、地面沉降等防治单行法。
(2)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 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 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 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3)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 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精选完整ppt课件
16
(一)环境标准的分级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国家环境 保护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基础和方法标准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1.环境质量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四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四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依据《矿产资源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包括矿山勘探、开发和运营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坚持依法、科学、综合、可持续原则,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止和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实现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第二章矿山勘探第四条矿山勘探应进行充分的地质调查和评价,确保勘探活动符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求。

第五条矿山勘探活动应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应采取防护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六条矿山勘探活动涉及到水、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应优先保障地质环境保护。

第三章矿山开发第七条矿山开发应依法获得矿山开发许可证,按照矿山开发计划进行施工。

第八条矿山开发应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减少对可耕地、生态保护地和水源保护地的占用。

第九条矿山开发应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防止土壤侵蚀、水体污染等问题发生。

第十条矿产资源采选活动应合理利用,并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第四章矿山运营第十一条矿山运营应依法获得矿业权,按照矿业权许可证和相关规定进行运营。

第十二条矿山运营应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

第十三条矿山运营应进行工况监测,及时掌握矿山运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十四条矿山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对地质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环保人员,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七条矿山企业应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应及时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应及时加以推广和应用,促进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提高。

2023年环境资源法题库选择题版

2023年环境资源法题库选择题版

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1. 请问环境与资源两个概念的关系是:________A:并列关系 B:包含关系 C:相交关系 D:对立关系2.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环境进行不同分类,下面哪一项不是根据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的分类:__________A:大气环境 B:水环境 C:自然环境 D:土壤环境3. 由于自然界自身变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A:第一环境问题 B:第二环境问题 C:第三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4. 以下哪项不属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__________A:全球化 B:综合化 C:高科技化 D:伦理化5. 第一次正式而系统地提出可连续发展理论的报告是:__________A:《我们共同的未来》 B:《零增长论》 C:《21世纪议程》 D:《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答案:1~5:B C A D A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6. 下面属于狭义的环境资源法的是:_________A:《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B:《民法通则》 C:《环境保护法》 D:《水法》7:以下哪个时期是我国环境资源法发展的黄金时期:___________A:1949~1972 B:1973~1979 C:1979~1989 D:1989至今8:以下哪个不属于环境资源法的合用范围:___________A:适地 B:适人 C:适事 D:适时 E:适法9:环境权的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_A: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要素;B:是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C:是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D:是国家,国家机关,法人,公民。

10: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不涉及:___________A:环境资源法的一般理论问题 B: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C:污染防治法 D:国际环境保护法 E:环境经济法学答案:6~10:D C E A E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11. 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A. 污染者付费. 开发者保护. 运用者补偿B.公众参与原则C. 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原则D.“三同时”原则12. 法的规范根据其抽象限度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5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5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 62 12.8 10.5 2.9 2.2 1.8 1.5
菲律宾 0.8 埃及 0.7
各 国 人 口 前 位
( 亿 人
10
土耳其 0.7 泰国 0.6
7 俄罗斯联邦
8 孟加拉国 9 日本 10 尼日利亚
) 2002
1.4
1.4 1.3 1.2
澳大利亚 0.2

法国
0.6
世界
新加坡
46 意大利
191 马来西亚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3. 自然资源条件
一般,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 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
为突破口,高效利用有 限资源。
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和产
业结构。
美国政府从1975年开

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人口爆炸,环音污染等现实背景以
及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直接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的形成,第一个标志是:1972年以梅多斯为首的专家小组向 罗马俱乐部提交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 限》。这一报的问起,标志着人类地传统增长方式理论上的 怀疑,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也印证了 这种怀疑:①南北差距继续扩大;②人口剧增;③生态环境 恶化。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形成了贫困—— 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的恶生循环。
5.1.2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1. 人口条件
(1)人口规模要合理。 (2)人口增速要稳定。 (3)人口结构要合理。
性别比例失调将影响人口
增长率的稳定。 幼龄化和老龄化人口结构 都不利于人力和智力资源的 高效率持续开发利用。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第七讲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第七讲
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 一、确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 1、环境方针 ① 环境方针的定义 ② ISO14001:2004关于环境方针的要求 ③ 确定环境方针
8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
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 一、确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 2、环境目标和指标 ① 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定义 ② ISO14001:2004关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③ 确定环境目标和指标
22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
第四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三、体系的实施 (四)目标、指标和方案 (五)环境特性的例行监测和测量 ① 方案的监测和测量 ② 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监测和测量 ③ 环境绩效的监测和测量 ④ 合规性评价 ⑤ 监测和测量设备控制
23
17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
第三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三、批准和发布体系文件 ① 系统性评审 ② 逻辑性评审 ③ 适宜性评审 ④ 文件审核 ⑤ 批准
18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
第四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一、体系的建立 (一)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计划 (二)配备相应的资源及调整必要的组织结构 ① 人力资源 ② 设施资源 ③ 环境资源 ④ 完善组织结构
19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
第四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一、体系的建立 (三)完善相应文件 (四)制备记录表格、各种标签和指示牌 (五)发放文件 ① 发放文件的原则 ② 发放文件的策划
20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
第四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一、体系的建立 (六)文件培训 ① 全员培训主要内容 ② 岗位培训

人教版地理选修6章末知识整合: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章末知识整合: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含答案)

地理·选修6(人教版)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章末知识整合专题环境保护中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

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

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

因此,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例如,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洋流、动物的迁徙等自然过程,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会不同程度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地方的环境状况,危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自然的变化过程和相互影响是不受国界和地区界线限制的,经常存在着大量的由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共同管理的资源环境,如毗邻国家的界河、界湖、界山等。

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这些共管资源和环境在利用和保护上就要求有关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一定的规则来遵守。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已经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

各国在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往来频繁,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以资源环境为物质基础的。

环境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也制约着由各国参与形成的国际经济和贸易活动。

因此,国际社会对环境资源进行国际保护也是维护和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其次,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的利益冲突。

这些利益冲突主要是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利益冲突会妨碍各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协调行动,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克服这些障碍,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最后,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

所有国际环境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都是国际合作或经过斗争达到合作的过程。

只有合作,各国才能克服利益冲突和政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表现为各国之间协调意志的国际环境法,并有效实施国际环境法。

(环境管理)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环境管理)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第二节经济效率的实现第三节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第四节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第五节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其要点有:以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

其要点有: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的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

于是,人们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价。

⏹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经济政策或经济制度是否合意。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

消费者偏好⏹一、商品组合⏹例:消费者每月购买食物与衣服的组合⏹ A 食物20 衣服30⏹ B 食物10 衣服50⏹ C 食物40 衣服20⏹ D 食物30 衣服20⏹ E 食物30 衣服40⏹ F 食物10 衣服40二、基本假定⏹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环境监管管理制度

环境监管管理制度

环境监管管理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确保可持续发展,各国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监管管理制度。

环境监管管理制度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用以管理和监管环境保护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环境质量达标,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监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法规:各国政府根据国情和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制定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通过立法,确立了环境监管的法律基础,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 管理机构:各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或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环境监管管理工作。

这些机构拥有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监测环境质量,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3.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

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站点,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监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新项目、新政策或新规划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只有通过环境评估,才能保障项目或政策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 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环境监管管理制度的根本任务。

通过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实施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同时,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督机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环境法律和规定。

6. 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开是环境监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环境监测数据、环境治理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企业环境安全管理指南

企业环境安全管理指南

企业环境安全管理指南第1章企业环境安全管理概述 (4)1.1 环境安全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4)1.1.1 合法合规: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有助于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法律风险。

(4)1.1.2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安全管理有助于企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1.1.3 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管理环境风险,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5)1.1.4 社会责任:企业实施环境安全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社会认可度。

(5)1.2 环境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5)1.2.1 预防为主: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5)1.2.2 综合治理:企业应采取多种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5)1.2.3 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优化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环境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5)1.2.4 全员参与:企业应鼓励全体员工参与环境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

(5)1.2.5 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要求。

(5)1.2.6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5)1.2.7 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1.3 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3.1 制定环境方针:明确企业环境安全管理的宗旨和方向,为环境安全管理提供指导。

(5)1.3.2 构建组织结构:建立环境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和分工,保证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1.3.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识别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为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5)1.3.4 制定管理措施:针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污染预防、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方面。

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实务ppt(共18页)

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实务ppt(共18页)
第四阶段:国家环境资源管理职能的深入、全面 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资源与发展的 认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建立新的发展观——可持续 发展观。P155
二、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概念和类型 广义上,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是指运用行政、经
济、政策法律、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对各 种影响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规划、调控和监督,以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 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 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 展的目的。狭义上,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指环境资源 行政监督管理,即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对各 种影响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规划、调控的监督管理 活动。
3、从监督管理内容划分 ①环境质量监督管理 ②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③自然资源监督管理
4、从环境资源要素划分 ①大气环境资源监督管理 ②水环境资源监督管理 ③土壤环境与土地资源监督管理 ④生物环境资源监督管理 ⑤声环境资源监督管理 ⑥辐射环境监督管理 ⑦矿产资源监督管理
5、从监督管理地域范围划分
目前世界各国环境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方式
环境资源行政机关是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 规定设立的,以行使环境资源行政权,对国家环境 资源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监督的机关(分为中央环境 资源行政机关和地方环境资源行政机关);根据法 律授予环境资源行政管理职责的其他组织,包括法 律授权的非行政机构、环境资源行政机关依法委托 授权的非行政机构。
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均由国家宪法、国家组 织法和环境资源法律明确规定。
第二节 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一、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构建的原则
(一)“公共资源”理论
环境资源主要是公共资源,个体对公共资源的自由 选择与利用和社会对公共资源的分散管理,能够产生破 坏性的竞争。从公共管理角度而言,行政管理权力主体 越多、越分散,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就越无力,环境资源 状况就越坏。反过来说,行政权力越统一,越是集中并 趋向于单一中心,责任就越明确,权力主体之间的破坏 性竞争和摩擦就越小。因此,各国在构建环境资源监督 管理体制时,在同一层次的政府级别中,一般是实行统 一指挥,加强集中调控,推行主要管理功能部门的专门 化,确立单一权力结构和单一行政领导系统。

绿色矿山创建管理办法

绿色矿山创建管理办法

绿色矿山创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具体标准是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

第三条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分级管理、稳步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绿色矿山创建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改力度,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

第五条鼓励、支持范围内在产矿山企业参照绿色矿山考核指标,积极参与绿色矿山创建活动。

全市范围内在建、拟建矿山应当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Q第六条自然资源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区)自然资源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按有关要求做好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申报程序第七条新设经营性矿山必须创建绿色矿山,个别地处偏远海岛或其它特殊情况的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不参加创建工作。

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作为经营性矿山准入条件,在招拍挂公告和采矿权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Q工程性矿山企业是否创建绿色矿山由自然资源部门在采矿权设置、报批的同时予以明确。

第八条绿色矿山创建申报工作按以下程序办理:(1)绿色矿山创建企业,须填写绿色矿山创建申请表,并附相关资料,正式行文上报。

申请材料经所在地的县(区)级国土资源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初审复核后,报自然资源部门和市环境保护局批准。

(2)绿色矿山创建申请批准后30日内,矿山企业需委托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绿色矿山创建相关文件,完成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的编制Q自然资源部门对创建方案组织评审,主要评审专家应在自然资源部门绿色矿山评审专家库中选聘,矿山企业按评审通过的方案实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第三章验收及命名第九条矿山企业按绿色矿山创建方案实施后,经自查达到创建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和考核指标后,经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初审检查后,可向自然资源部门提出绿色矿山的验收申请。

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全文(1996年12月18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7年5月31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根据2015年5月2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15年12月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因行政区划调整修改〈广州市建筑条例〉等六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

制定政府环境保护任期目标及年度实施计划,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市、区政府应组织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

第五条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应当优先安排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重大环境科研课题,鼓励推广、应用环境保护科研成果。

第六条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环境监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各自职能对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职责分工第七条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执行和监督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二)拟订和监督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计划;(三)组织对城市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等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论证;(四)监督检查防治污染设施的使用情况、行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权、对征收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实施监督管理;(五)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和宣传教育工作;(六)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调解环境污染纠纷,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七)协调、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八)依法进行其他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范文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保障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建设工程、农林牧渔业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有序开展、保护优先的原则。

第四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行政,加强行为监管,严禁超过法律规定的环境容量。

第五条对于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追缴违法所得,对环境恢复和损失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二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划第六条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划,明确区划、控制用地总量和类型,保留重点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建设工程、农林牧渔业等活动,必须依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划,申请相应的批准文件。

第八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划应该结合实际,确定适当的生态保护措施,并保留生态修复与环境修复的空间。

第三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监督执法力度。

第十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应对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建设工程、农林牧渔业等活动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符合环境要求。

第十一条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建设工程、农林牧渔业等活动单位和个人应按照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申请相应的批准文件,并按照批准文件的内容开展工作。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监督第十二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建设工程、农林牧渔业等活动的监督执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肃追责。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与完善有关政策与措施。

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哪些?【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条国家采取措施,抑制资源消耗,遏制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破坏。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产业经济,并促进节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第六条国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第七条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环境标志制度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和单位参与环境保护,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第二章生态文明建设第九条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防治土地沙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

第十条国家制定和实施植树造林、地表覆盖工程、湿地保护等措施,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第十一条国家加强对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警,采取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十二条国家制定并实施节水、节能、减排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章环境资源保护第十四条国家坚持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第十五条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

第十六条国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

第十七条国家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和使用矿产资源。

第十八条国家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第十九条国家加强水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

第二十条国家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提高土壤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关注。

为了合理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环境
保护监督制度至关重要。

监督目标
1. 保护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预防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促进企业和个人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监督职责
1.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制定监管
措施。

2. 监督机构应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环境保护行为的监督和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3. 公众应积极参与监督,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监督措施
1. 强化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及时获取环境数据,为监督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确保监督机制的有效性。

3.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提高大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监督效果评估
1. 定期评估:对环境保护监督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并及时反馈,增强监督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和强化监督措施,提高监督效果。

结论
环境保护监督制度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监督职责、实施监督措施和评估监督效果,我们能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公众的参与和合作也是环境保护监督制度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的核心: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关 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品课件
总结: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资源环境退化 3. 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精品课件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 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 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 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 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 说,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固有的局限 性,因此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 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 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 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精品课件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 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 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
牧民甲:10头x1000升/头=10000升 牧民乙:20头x 1000升/头=20000升 牧民丙:10头x 10升/头=10000升
总计:40000升。
精品课件
前提: 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 产奶1 000升。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 升。
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 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 产奶量将下降。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
接管理环境

环保法

环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丽水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丽水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丽水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优化环境资源配置,规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行为,促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09〕47号)、《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10〕132号)及《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7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及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主要污染物是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及氮氧化物(NO x)四类污染物。

其它污染物实施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是指排污单位按排污许可证许可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向环境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有偿使用,是指在区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排污单位依法取得排污权指标,并按规定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交易,是指在区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排污单位对依法取得的排污权指标进行交易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初始排污权指标,是指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有总量控制要求的现有排污单位,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分配的方式取得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单位,是指按照排污许可证管理规定有总量控制要求的工业排污单位。

第五条排污单位的排污权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确认,最长期限不超过5年,期满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定和分配。

第六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工作的统一指导、监督和协调,负责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排污权交易规则等具体规定,具体负责由其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工作;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工作。

第五章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五章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二 节
自助式学习菜单
第 五 章
中国 环境 管理 政策 体系
课时达标验收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法规中的地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明确 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与考核对象,明确了各省区 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及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奖惩措施等, 此举标志着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的正式确立。
④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 A.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______政 策 A.预防为主 C.强化环境管理 B.三同步 D.三统一 ( )
解析:第 4 题,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属于建立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其评价的范围。第 5 题,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 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 了“预防为主”的政策。
量,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统一
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 ①主要针对社会公众反 污染限期 题采取强制性措施:①限定 映强烈的污染问题;② 治理制度 治理时间;②限定治理内容; 考虑限期治理的资金和 ③限定治理效果 技术的可能性
3.强化环境管理
主要制度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
主要内容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 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投资总额/ 国家预算 企业自筹 其他/% 亿元 内资金/% 资金/% 174.48 20.83 4.29 74.88
188.37 221.79 308.11 458.19 22.28 8.45 4.50 1.70 4.25 64.00 73.81 78.93 73.47 27.55 21.69 19.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体制和职权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监督,各级政府负责、领导,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 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 环境资源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 管理与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中央级监督管理与 地方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
1950年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 1952年地质部成立。 1970年地质部并入国家计委,下设地质局。 1975年改设国家地质总局。 1979年又将国家地质总局改为地质部。 1986年《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颁布,中国土 地和矿产两大自然资源的管理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 此后单项资源管理职能逐渐趋于加强和集中,法律意 义上的单项资源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开始形成。 1998年主要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 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的国土资源部成立,标志 着我国国土资源相对集中管理体制开始构建,基本实 现了中央一级国土资源管理由部门分散管理向相对集 中管理的过渡。
第二阶段:环境资源管理为国家专门性职责。20世纪 50年代,人们认识到资源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 专项自然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体系;环境问题已是社会 “公害”。解决环境资源问题需要国家直接的干预,一 些政府部门开始拥有有限的专门性环境管理职能。
第三阶段:环境资源管理为国家的基本职能。20世 纪60年代末,人们认识到环境资源问题是一个与政治、 社会、经济、技术和观念等密切相关的综合问题,需 要设立国家专门部门进行综合管理。
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均由国家宪法、国家组 织法和环境资源法律明确规定。
第二节 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体制
一、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构建的原则
(一)“公共资源”理论
环境资源主要是公共资源,个体对公共资源的自由 选择与利用和社会对公共资源的分散管理,能够产生破 坏性的竞争。从公共管理角度而言,行政管理权力主体 越多、越分散,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就越无力,环境资源 状况就越坏。反过来说,行政权力越统一,越是集中并 趋向于单一中心,责任就越明确,权力主体之间的破坏 性竞争和摩擦就越小。因此,各国在构建环境资源监督 管理体制时,在同一层次的政府级别中,一般是实行统 一指挥,加强集中调控,推行主要管理功能部门的专门 化,确立单一权力结构和单一行政领导系统。
三、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制
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进行环境资源监督 管理的组织结构、职权结构及这些组织和职权的运行方 式。广义上讲,包括立法体制、司法体制和行政管理体 制等;狭义上讲,专指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包括 :
⒈各种环境资源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相互关系 ⒉各种环境资源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划分 及其运行机制 ⒊协调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事务中有关权力、责任、 相互关系的方式等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 2.1301:46:2501 :46Feb -2113-Feb-2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1:46:2501:4 6:2501:46Satur day , February 13,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2.1 321.2.1 301:46:2501:4 6:25Feb ruary 13, 2021
根据我国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各主要机构及 其职责分工如下: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1.2.1 321.2.1 3Satur day , February 13, 202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 1:46:25 01:46:2 501:46 2/13/20 21 1:46:25 AM
谢谢大家!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 021年2 月13日 星期六 1时46 分25秒Saturday , February 13, 2021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1. 2.13202 1年2月 13日星 期六1 时46分2 5秒21. 2.13
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统一监 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环境行政管理体 制。
1998年将环境保护局升格为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作为国务院的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直属机构, 同时撤销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并把国家科委的国 家核安全局并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同年6月,经国 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 人员编制规定》,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职能、内设 机构、人员编制等作了具体规定。
(二)效率原则 随着管理化的公共行政的发展,效率原则成为评
价政府活动及体制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认为,管理系统的专门化和管理体制的单一
权力机构,有助于减少决策和办事过程中的消耗,可 以提高效率,克服无责任性和混乱性。
(三)公众利益与民主决策原则
环境资源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环境资源的分配与 控制。在对这种资源供给的分配中,不仅需要有效,也 需要公正、合理,使这种分配有益于实现社会的共同利 益,即公众的长远利益。要实现长远利益必然要求合作 和参与决策。因此,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便成为应用正 义与公平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合理、公正的环境资 源管理体制应存在于民主决策与功能权力集中的复合结 构之中。多元的决策权力与单一的控制执行中心相结合 即“决策多元化与执行专门化”的结构构成了环境资源 管理体制。
环境资源监督管理分类: 1、从监督管理主体划分:
①立法机关监督管理 ②司法机关监督管理 ③行政机关监督管理 ④社会监督管理 ⑤企业监督管理
其中,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是主要类型,其机构设 置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2、从监督管理的对象从事的影响环境资源的活动划 分
①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如工业、农业生产。 ②流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如金融、保险、 商业、服务业、交通、医疗等。 ③生活活动的监督管理。如社会生活、日常生 活。
通过这次改革,明确了国土资源部为国务院主 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 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职能部门。
同时,明确了国家海洋局是由国土资源部管理 的监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依法维护海 洋权益、组织海洋科技研究的行政机构。
明确了国家测绘局是由国土资源部管理的主管 全国测绘事业的行政机构。
中国的自然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经历了三次重 大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集 中统一的微观企业式管理”,自然资源管理体制高度 集中统一;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的微观企业式和宏观 调控式相混合的管理模式;现阶段,随着中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正在建立政企分开、政事 分开、集中高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二、国外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 制
三、中国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一)体制发展与相关立法概况 我国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是随着经济体制的
演变而变化的,现今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资源集中统一 管理与分级、分区、分流域管理相结合。 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4年12月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标志着中 国现代环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的起步。 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明确规定了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及其职责和三项环境管理基本 制度。 1982年12月,国务院撤销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将其业务并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该部内设立环 境保护局。 198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988年成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局。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1年2月13 日星期 六1时4 6分25 秒01:46:2513 February 2021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 时46分 25秒上 午1时4 6分01:46:2521 .2.13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2.1 321.2.1 301:46 01:46:2 501:46:25Feb- 21
第四阶段:国家环境资源管理职能的深入、全面发 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资源与发展的认 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建立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 展观。P155
二、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概念和类型 广义上,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是指运用行政、经济、
政策法律、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对各种影 响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规划、调控和监督,以协调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 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保 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的目的。狭义上,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指环境资源行 政监督管理,即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对各种 影响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规划、调控的监督管理活 动。
其中,环境资源行政管理机构是环境资源行政管 理体制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环境资源 行政机关和根据法律授予环境资源行政管理职责的 其他组织。
环境资源行政机关是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 定设立的,以行使环境资源行政权,对国家环境资 源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监督的机关(分为中央环境资 源行政机关和地方环境资源行政机关);根据法律 授予环境资源行政管理职责的其他组织,包括法律 授权的非行政机构、环境资源行政机关依法委托授 权的非行政机构。
第五章 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
第一节 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概述
1.一、环境资源国家监督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从总 体上看环境资源领域中的国家管理,大致分为 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环境资源管理为国家的一般职责。20世纪 50年代以前,国家对自然资源主要进行行业管理和经济 管理,将环境污染主要看做技术经济问题。环境领域的 国家干预与管理只是间接方式,主要为国家的保护公众 健康的一般职责。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1年2月 13日上 午1时4 6分21. 2.1321. 2.13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 1年2月 13日星 期六上 午1时4 6分25 秒01:46:2521.2.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