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论1 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摘要】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被启蒙思想家们记录下来。
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因为距离遥远,资料有限,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
为探究他们对于中国不同解读的源起,本文将对其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藉此揭示中国研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即启蒙思想家试图从东方找寻促进法兰西民族觉醒的精神良药。
这种辩证的文化智慧对于中国处理当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极具借鉴意义。
[Résumé]La tendance de la « Sinomania » a atteint son apogée en France au XVIII e siècle. . All Rights Reserved.Cette rencontre des civilisations orientale et occidentale a été enregistrée par les penseurs desLumières. La sinologie a fait l’objet d’étude importante de ces penseurs, mais à cause de la longuedistance et des informations limitées, ils se sont divisés en deux groupes: les sinophilesreprésentés par Voltaire et les sinophobes représentés par Montesquieu. Afin d’étudier les originesdiverses de leurs interprétations sur la Chine, cet article va analyser et comparer le contextehistorique, la biographie et les textes concernés des penseurs, dans le but de dévoiler les liensinternes entre la sinologie et le mouvement des Lumières, c’est-à-dire que les philosophesde l’époque essayaient de trouver un remède spirituel dans l’Orient pour susciter l’éveil de lanation française. Cette sagesse dialectique en face des cultures pourrait servir d’exemple à la Chinepour résoudre les contradictions entre la culture locale et la culture étrangère.【关键词】中国热中国学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十八世纪不仅仅是欧洲启蒙运动发展的高潮时期,也堪称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蜜月期。
第三十一课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第三十一课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18世纪兴起的法国启蒙运动在规模和影响上都超越了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
(1.法国等级制度森严2.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3.英国革命已完成4.自然科学的发展)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著作:《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
他认为,存在着一种人的“根本理性”,“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权利腐化和专制暴政。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著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泛的。
在政治上是温和的改良主义者,也是反教权的坚强斗士。
1.伏尔泰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信仰自由。
《论容忍》:”呼吁欧洲的良心“,呼吁其他学者为受迫害的平民仗义执言。
2.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实行政教分离3.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伏尔泰把避免革命的希望寄托在能够实行改革的开明君主身上。
并推崇中华文化,赞赏儒家学说。
对伏尔泰的评价: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它使人类的理性寻思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也是教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探索怎样解决社会中的不平等,不自由的问题入手,最终得出革命的结论。
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1.天赋人权卢梭对社会做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认为,财产私有制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而是要求保护相对平等的小私有制)2.社会契约(政府权力的来源)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但是注入了新的内容。
认为个体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
(卢梭强调的“公意”是全体公民,至少是绝多数公民的意志。
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按照法律行动,法律是“公意”的运用)3.人民主权人民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纠正和撤换。
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引言在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
本文将探讨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的定义和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定义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是指在启蒙时代,法国作家运用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以及对知识和科学的追求,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人的理性和审慎思考的重要性,倡导人类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法国启蒙文学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压迫,主张人民的平等和自由。
特点1.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
启蒙作家认为人的理性是最高的权威,应该用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他们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倡导人们用理性思维来看待世界,指导个人的行为和判断。
2.对知识和科学的热情追求启蒙时代被看作是科学革命的时代,法国启蒙文学反映了对知识和科学的热情追求。
启蒙作家鼓励人们通过教育和自学来获得知识,以此拓宽个人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他们相信科学的进步可以带来社会的进步,推动人类迈向更加文明和繁荣的未来。
3.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压迫18世纪的法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压迫。
法国启蒙文学作家批判了这种压迫,并倡导人民的平等和自由。
他们主张废除特权制度、取消贵族的特权地位,推动社会的平等和民主。
他们反对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并主张思想的自由和宗教的宽容。
4.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在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中,作家们运用了不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都被广泛使用。
其中,小说成为一种特别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例如蒙田的散文小说《人类的细微变化》和卢梭的小说《忏悔录》。
5.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作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作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知识和思想,鼓励人们通过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智慧。
这些作品不仅给予读者新的思维方式和见解,还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并为他们提供实用的人生指导。
法国启蒙时代对现代思想的影响
法国启蒙时代对现代思想的影响18世纪的法国启蒙时代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法国的知识界和文化界呼吁以理性和科学为中心的新观念,对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反思和批判。
这些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西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今天仍然存在。
一、新的哲学观念法国启蒙时代对现代思想的最显著影响是哲学思想的变革。
启蒙哲学家们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自由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伏尔泰(Voltaire)、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和狄德罗(Denis Diderot)。
他们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对当时欧洲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批判,并推动了民主、人权和自由主义等新的政治思想的发展。
伏尔泰在他的许多著作中提出了自由主义和人权的观念。
他反对专制主义和宗教的压制,并强调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卢梭则强调了社会契约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并认为人民有权利并应该参与政治决策。
狄德罗则强调了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并参与了广泛的百科全书项目,以鼓励民众的阅读和批判性思考。
二、新的文学思潮法国启蒙时代也在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倾向于关注上层阶级和宗教主题,而启蒙时代的文学作品则更注重人类心理以及社会和政治关系。
文学作品引入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即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随后几个世纪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田(Montaigne)的散文和拉封丹(Francois-Marie Arouet de Voltaire)的讽刺小说是法国启蒙时代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些作品强调了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思想自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学理念——人性文学,即以描写人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出了启蒙时代的思想状况,并在欧洲文学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三、新的艺术运动法国启蒙时代也为艺术运动带来了新的元素。
启蒙时代的艺术家强调了理性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并发起了一种新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
法国启蒙时代文学中的理性思维与自由精神的崛起
法国启蒙时代文学中的理性思维与自由精神的崛起一、引言在18世纪之际,欧洲迎来了一场知识和思想的革命。
作为其中重要一部分,法国启蒙时代随着文化和思想活动的兴起而展开。
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以其对理性思维和自由精神的高度重视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法国启蒙时代文学中理性思维与自由精神崛起的背景、主要特点,并通过具体作品来进一步说明其影响。
二、背景1.文艺复兴思潮的推动:法国启蒙时代是在文艺复兴思潮之后产生的,其借鉴了人文主义和古典传统,强调人类理性能力和智慧的发展。
2.科学革命与新观念:随着科学方法论的形成,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观念,并逐渐尝试用理性去解释世界。
这种科学革命精神也渗透到了文学创作中。
三、主要特点1.理性思维的崛起:法国启蒙时代文学注重用理性的方式探索人类问题,强调对现实和社会秩序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通过知识来解决问题。
2.自由精神的强调:启蒙时代文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自主创造力,并反对权威主义和专制统治。
这种自由精神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具体作品1.《危机论》- 让-雅克·卢梭这本著作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并批判了当时法国封建专制政治体系,呼吁人们要追求个体自由与平等的公正社会秩序。
2.《百科全书》- 迪德罗这部巨著集合了当时各个领域的知识,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以及推动公共教育,为推动启蒙思想做出了伟大贡献。
3.《哲学沉思录》- 蒙田这本作品阐述了作者在理性和人生目标上的思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并反对盲从和信奉权威。
五、启蒙文学的影响1.开创了许多社会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对法国和欧洲的政治、教育和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激发了人们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
3.引领了后续文化运动,如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在思想上延续并发展启蒙时代的理性与自由精神。
结论法国启蒙时代文学中理性思维与自由精神的崛起不仅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人类思想解放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其强调理性,并注重个体权利与自由的观念成为后世思想家们探索自由、平等与公正的基石,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
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
2014年第6期(总第137期)/十一月号现代哲学MODERNPHILOSOPHYNo 62014/GeneralNo 137/November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张西平【摘要】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第一次真实相遇是16-18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由此,开启了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重要的思想来源。
但当下中国学术界在理解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思想的关系时,要么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否认中国文化对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把西方近代思想的形成说成一个自我成圣的过程;要么将启蒙思想与中国跟传统思想对立起来,无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和思想的联系,从而赋予儒家思想以现代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历史与思想的角度说清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启蒙运动;中国热;中国文化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6-0057-10一、全球史观下新的思考在19世纪后由西方所主导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西方文化是人类思想的中心,它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其根据是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思想都是由西方人所确立的。
西方所以取得现代化的显著成就,获得这样的地位,那是因为西方有一整套的思想文化传统。
文化的优越导致了发展的优越,文化的先进导致了社会的先进。
这样,西方文化的这种地域性的经验就成为全球性的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西方文化的自我表述就成为全球各类文化的统一表述。
西方成为所有非西方国家的榜样:希腊、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西方的道路应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应成为全球所有国家的制度和的理念。
于是就有了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东西之分”、“现代与传统之别”的二元对峙的模式。
东方是落后的,西方是先进的;西方代表着现代,东方或者非西方代表着传统。
这样东方或者非西方国家如果希望走上现代之路,就一定要和传统决裂,就一定要学习西方。
《法国启蒙时代文学与社会变革》
法国启蒙时代文学与社会变革一、介绍法国启蒙时代是18世纪欧洲思想运动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兴起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文学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还成为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法国启蒙时代的背景及其对文学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二、法国启蒙时代背景法国启蒙时代发生在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当时欧洲社会正面临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经过长期的专制统治,在路易十四统治下,人们开始怀疑传统权威体系并追求个人自由和知识解放。
这个时期见证了科学与理性在思想领域中的崛起。
三、法国启蒙时代文学特点1. 反对神权和封建传统法国启蒙文学强调个体权利和平等,并批评教会及封建贵族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作家们呼吁人们放弃迷信和追求真理,主张通过理性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2. 文学形式的革新在法国启蒙时代,文学的表达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德伏尔、卢梭等作家开创了小说和散文的新篇章,同时写作风格更加简洁明快,并以人物典型和情节丰富来传播理性思想。
3.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法国启蒙时代文学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许多作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运动,用他们的笔调批评政府腐败、铲除不平等现象,并提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四、法国启蒙时代文学影响1. 对知识普及的贡献法国启蒙时代文学推动了普通民众对知识和教育的追求。
通过提供易于理解和读者友好型的作品,人们获取到了先前被限制在少数特权阶级内部享受的知识。
2. 对政治和社会改革的推动法国启蒙时代文学呼吁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触动了人们对于民主、平等和自由的认识,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3. 对艺术和文化的创新法国启蒙时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们以独特而创新的方式创造着文学、艺术和哲学。
这些作品成为后世的重要参考,对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法国启蒙时代是欧洲思想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其对社会变革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法国启蒙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是欧洲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大思想家和文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引领了法国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从文学思潮和大思想家两个方面探讨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性。
一、文学思潮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反思旧有的专制体制,提倡自由、理性和人权,这种思想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政治和哲学领域,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创作。
1. 理性主义启蒙时期的法国文学家倡导理性主义,强调人类通过理性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文学家维尔贝尔,他的作品《塞辛芬娜》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呼吁通过理性来改善自身和社会。
2. 指导性文学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致力于启迪读者的思想和道德。
例如,小说家蒙特古在其作品《波尔图加历险记》中揭示了政治权力的腐败和社会不公,呼吁人们要勇于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评和反抗。
3. 风格多样性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许多文学家注重通过散文和小说的形式来传达思想。
另一方面,诗歌也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例如,文学家卢梭通过诗歌表达了自然和爱的情感。
二、大思想家启蒙时期的法国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发展。
1. 卢梭卢梭是一个多产而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教育和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的观念,对后来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蒙田阿方索·蒙田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和文人,他以他的《论怀疑》和《随笔集》而闻名。
他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使他成为法国启蒙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3. 狄德罗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时期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观点涉及到政治、文化和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百科全书》致力于收集和传播知识,为当时的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迪。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02(考试版)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黄金卷0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秦始皇灭六国后,改革行政体制,将原称作“邦”的王畿改称为“都”,原来的王畿长官邦尉、邦司马等则改称为郡尉、郡司马。
这体现出当时()A.中央官员受到了约束B.郡县制得到有效推行C.秦对六国制度的沿袭D.分封制在全国被废除2.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
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3.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4.传统宋词称为“雅词”,所以豪放词被称为“壮词”。
金人攻破汴梁,靖康之变骤然降临,北宋灭亡。
家国仇恨助推了雄浑悲壮之气,豪放词一时风行。
代表人物如辛弃疾、陆游、岳飞等。
这一现象体现了()A.忧患意识、出世精神是古人家国情怀的重要标识B.社会安定、家给人足是古人家国情怀的浅层表达C.忠孝一体、家国同构是古人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D.忧国忧民、民族兴盛是古人家国情怀的情感追求5.雍正朝开辟贵州东南苗疆后,当地人开始以汉族“六礼”的程序来实现婚姻的缔结,且逐渐形成“文字凭据”的观念。
地方政府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积极参与人们婚姻的缔结与变动,婚姻监督与监管权从亲属向政府地方代理人转换。
这一现象表明()A.朝廷重视改土归流成效B.政府行为推动民族融合C.国家权力渗入边疆治理D.儒家思想强化婚姻观念6.有学者指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涉及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采矿、保险等,鼓励科技发明和保护发明专利,立官司理工商税……构划了一个开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析“中国礼仪之争”对法国启蒙文学的影响郭丽娜/康波【英文标题】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and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作者简介】郭丽娜,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康波,中山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国礼仪之争/东学西传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the spread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o the West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提出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或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启发。
“中国礼仪之争”是东学西传的起始,从17世纪下半叶起,它的进展就与法国早期启蒙主义思潮的发展相互作用。
传教士的文本争论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文学典籍及其负载的思想文化,主要是儒学和宋明理学在法国的广为传播,并进而在思想内容方面影响法国文学;但是,中国古典文学并未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对法国启蒙文学产生过影响。
比较研究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advocating deism or atheism and advancing the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was, to some extent, inspired by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was the origin of thespread of Oriental literature in the West.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is process began to interact with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ideological trend in France. The controversy over missionaries' texts contributed to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France, thereby enabling Confucianism and the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o influence French literature ideologically, though no Chinese influence in literary genre and style was seen in the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形式,全面诠释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主张,批判封建社会,宣传社会理想,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以其深刻的思想性风靡欧洲。
《中国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
《中国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中国孤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写的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孟德斯鸠通过描绘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俗,以及中国人的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展现了他对中国文明的向往和对欧洲社会的批判。
本文将分析《中国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探讨其在小说中的体现和对欧洲社会的启示。
儒家思想在《中国孤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孟德斯鸠通过主人公索福斯的旅程,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的儒家教育和思想。
在中国,儒家思想是主导的文化观念,崇尚仁者爱人、诚实守信、孝道尊亲等传统价值观念。
索福斯在中国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学习了儒家经典,尊重师长,注重礼仪,崇尚孝道,努力追求道德修养。
这些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索福斯在中国社会中获得了尊重和认可,同时也使他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中国孤儿》中,孟德斯鸠对儒家思想的讴歌并非一味的赞扬,而是从欧洲人的角度深刻地思考和探讨了儒家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他通过对比欧洲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中国社会的良好风俗,暗示了儒家思想对欧洲社会的启示。
在小说中,孟德斯鸠通过儒家思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欧洲社会的弊病和不足,呼吁欧洲人反思自身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进行社会改革和精神重建。
启蒙主义也是《中国孤儿》中的一大主题。
在小说中,孟德斯鸠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对中国社会的赞赏和向往,同时也对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进行了宣扬和推崇。
启蒙主义强调理性、科学、人权和民主,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统治,主张个体自由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孤儿》中,孟德斯鸠对比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优点和欧洲社会的不足,通过主人公索福斯在中国的经历,呼吁欧洲人向中国学习,借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中国孤儿》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文学作品,更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对欧洲社会的启示和警示。
通过对中国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的探讨,可以发现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赞赏和向往,同时也对欧洲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老实人》 老实人 邦葛罗斯 居内贡小姐 “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园子” 德勒兹: “《老实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从莱布 尼兹到伏尔泰,这是思想史上一个根本的时 刻。伏尔泰,这就是启蒙时代,确切地说, 就是光明的制度,物质的生活、理性的制 度……”
3、狄德罗 Denis Diderot
思想家、作家、 戏剧理论家 艺术评论家
它的宗教自由思想最终使欧洲的教会和国家分离;
它提出的平等、自由、博爱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关系的准则。 启蒙主义的局限在于过分强调思想的力量,而忽视 了其他。
◆ 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 度; (2)具有深刻的民主性,描写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反映他们的情感和生活;
启蒙戏剧:也称为“市民戏剧”或“正剧”, 是一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 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兼具悲喜剧的 优点,能够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的新型剧种。 首先由狄德罗提出市民剧理论,并影响到 博马舍,首次用正剧来指称这种戏剧形式。
1、孟德斯鸠 Baron de Montesquieu “三权分立” 《波斯人信札》
(5)关于表演艺术,对演员来说,理解是不够的,必须 感受,必须表达出感情;表演的基调,应该平稳而有 节制,即使表现强烈的感情也是如此。
3、狂飙突进时期(70—80年代)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 规模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来源于克林格的剧本 《狂飙与突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在于主 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返回自然,推崇天才, 主张民族意识的崛起,反对束缚和阻碍人的全 面发展的社会、道德束缚。 代表人物:青年时期的歌德、席勒
粗暴少年伸手摘, 原野上的小玫瑰, 玫瑰自卫去刺他, 还是遭到他采折, 徒然含悲她忍泪。 玫瑰,玫瑰,红玫瑰。 原野上的小玫瑰!
中华文明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之源
中华文明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之源在17-18世纪的欧洲,中国思想的传播,让一批欧洲启蒙思想家都狂热地崇拜中国,如伏尔泰、莱布尼茨、霍尔巴哈、魁奈、歌德、马克思韦伯等。
正如伏尔泰所言:“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发现精神的世界。
”当时西方的学者大部分都是汉学家,都有中国专着,最起码也对中国非常了解,即使是当时标新立异的学者,也要从对中国的批判中树立自己的学术合法性及社会影响力。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人认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伏尔泰是中国思想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一直主导着法国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在他的书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着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还认为:“中国是全世界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他说:“当中国已经成为繁荣而且制度完善的国家时,欧洲还是一小撮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呢!”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他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
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为楷模。
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中国思想在德国的传播在17、18世纪,“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实际上是由数百个骑士国组成。
在各方面都远不如法国,在思想文化上,德国更是唯法国马首是瞻。
当法国人追捧中国的时候,德国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自然也不低。
德国哲学的鼻祖莱布尼茨就勤于研究中国文化,他年轻的时候就阅读了法文版的孔子传记,后来又从传教士手中获得了许多关于中国的第一手资料。
探究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探究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是指一种思想、文艺、科学的流派,发源于欧洲,在18世纪时期达到了巅峰,其基本精神是对传统的敬畏与批评。
启蒙思想的最初提倡者是众所周知的哲学家伏尔泰。
在整个时期内,皇家学院和巴黎学院等学术机构都成为了启蒙思想运动的中心。
这一运动得以成功,除了文化领域的发展外,法国政治形势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启蒙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
启蒙运动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对传统审慎、权威的强烈批判,并主张用人类自身的理性进行思考和判断,推崇人类思维的坚定自信。
在这一思潮中,艺术、文学以及宗教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改革。
对传统信仰与规范的批判,对自由与平等的要求,对客观真理和权力监督的呼吁,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心思想。
在文学方面,启蒙运动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的小说、诗歌和戏剧。
文学家一致认为,文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道德的提升和人类的理性接受提供帮助。
在哲学家方面,启蒙思想家们心胸开阔、明发有智,他们提出了人类准则的重要概念,其中包括“惟理论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幸福”,以及“要知道权威机构也有可能会犯错误”。
这种思想使得当时的学者们更为自由地思考、研究,更加进一步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繁荣。
启蒙思想的影响还跨越了音乐领域。
如同文学和艺术一样,启蒙运动对音乐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作曲家们开始追求清晰的、有条理的音乐风格,从而使得音乐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革新阶段,展示出更为多姿多彩的风貌。
其次,启蒙思想对教育的发展目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蒙思想主张培养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他们努力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的愿望。
启蒙思想通过教育的方式推广这一概念,使得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为了个人获得外在的成就,而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启蒙思想对法国政治形式的转型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君主制时代,法国政体内部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权力集中的结构,这使得人民的声音很难被听到。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萧山三中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摘要】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启发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在法国兴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背景特点虽然启蒙运动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溯源到17 世纪的英国, 但是其发展并最终走向高潮,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却是在法国。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
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
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一、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17世纪下半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8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封建势力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
自文艺复兴以来,神学权威在西欧各国虽遭多次打击,但在法国却仍然相当严重。
第十一讲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文学
一、激进的平民思想与反动统治的激烈冲突:平民的自信、自 重和骄傲 1、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 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 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 ‚在天朗气清的日子里,不慌不忙地在景色宜人的地方信步而行‛; ‚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课后思考题
简述启蒙时代的主要作家及学者。 从卢梭谈谈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
1、作为思想家的卢梭
a、哲学观:主张“自然神论” ; 信仰高于理性
b、社会观: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
主张自由平等,反对私有制及其压迫;
”;
提出“
c、教育观:主张教育“
”说,反对专制、暴政
” ;教育顺应儿童的本性
——“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忏 悔 录》
开 篇——‚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 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它可以作为关于人的研 究——这门学问无疑尚有待于创建——的第一份参考材料;也不要为了 照顾我身后的名声,埋没这部关于我的未被敌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可靠 记载。‛ 挑 战——‚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这本书走 到至高无上的 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 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 到我跟前来!……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面前,同样真诚地披露自 己的心灵,看看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定下了全书的论辩和对抗的基调 暗含了卢梭与社会的冲突
卢梭爱上德〃乌德托夫人: ‚不可能达到真实的存在,使我陷入幻想 之国,既然丝毫也看不到与我的迷恋相称的现存事物,我便在理想世 界中加以培育,我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力不久就按照我的心愿,使这个 理想世界充满了人物‛(《忏悔录》)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法国是启蒙主义运动的中 心。其中心是揭露专制政体、 天主教会贵族僧侣特权和封 建等级观念。法国启蒙文学 重视作品中的理性、哲理成 分。
孟德斯鸠(1689——1775): 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出身于“穿 袍贵族”世家。代表作《波斯人信 札》由160封书信组成。像一部传 达思想观念的“百科全书”。以理 性为义传统
到了18世纪,启蒙主义者企图 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的以“自由、平 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础 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运用现实主 义方法探索如何建立与保证人民进 入民主自由的理性王国,这样,受 理性思想支配的启蒙现实主义便产 生了。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政论性、民主性: 启蒙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和 社会活动家,他们从事文学创 作的目的就是评论生活干预现 实,宣扬其思想观点,因此, 启蒙文学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 批判性。
它的中心口号是建立一个理性 王国,一个“自由、平等、博爱” 的国家,其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 制度和宗教迷信。其局限是认为教 育万能,相信个人和天才的力量, 主要是受唯心史观的影响。启蒙运 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 狄德罗、卢梭等。
2、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 机影响着多种学科的发展。英国唯物 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法国空想 社会主义者消灭一切宗教和迷信的主 张;这些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及社会科 学理论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 界的看法,改变着人们原有的思维模 式。
笛福有“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的美誉,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1719年59岁时的作品),是一曲 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主人 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产 者和殖民主义者的典型,是个理想 化的资产阶级典型形象。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与传播随着欧洲逐渐从中世纪朝向现代时代的转型,世界各国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法国也不例外。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在法兰西学院、各种咖啡馆和私人口耳相传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播。
本文将阐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主要思想和影响,并重点关注启蒙思想的几位代表人物。
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18世纪是法兰西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有古典主义艺术的兴起,还有启蒙思想的涌现。
当时,法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和现代化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思想界创造了空间和氛围,同时,经济的繁荣和文艺复兴的兴起使法国人民逐渐成为可读可见的主体。
为了响应国内反对专制制度的呼声,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们不断追求现实的真实和实用,使18世纪后期的法国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这些思想家推崇人类的理性和自由,并反对传统和反动思想,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法国文化、政治、艺术等各个领域,而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成为世界文明历史上的杰出分子。
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主要思想1. 对理性的推崇启蒙思想家们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们认为,人类处理问题时,应该摒弃传统等不必要的束缚,而是依托自己的理性和科学知识去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反对专制和封建主义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专制体制和封建主义代表了过去的思想和制度,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因此他们提倡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念,反对一切形式的权力专制和剥削。
3. 崇尚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必须珍惜这种发展。
他们提倡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综合发展,也坚信人类社会必将迎来真正的繁荣和进步。
三、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1.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被认为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强调平等、自由和法治原则。
他写作的《论法的精神》和《论人民的真实利益》等重要著作在当时广泛流传,并成为法国启蒙思想的重要标志。
法国启蒙运动对文化思潮的推动
法国启蒙运动对文化思潮的推动18世纪,法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革命,被称为启蒙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法国的思想家们对传统权威进行了挑战,推动了人类思想的飞跃。
法国启蒙运动不仅对于当时的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欧洲以及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自由、理性和平等。
这些思想的源泉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如休谟、洛克等人的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启蒙运动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思想体制。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将理性和科学方法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工具,他们批判了盲从和迷信,并主张人们应该根据理性和经验来判断事物。
法国启蒙运动在文化思潮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场运动中,各种文化形式得以充分发展和创新。
文学作品、哲学著作、艺术作品等纷纷涌现出来。
例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被认为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这本书提出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启蒙运动思想家。
另外,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则对法国法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法律平等的重要性。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不仅在文学和哲学领域,法国启蒙运动也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艺术家们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现方式,充分展现了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画家们也开始从宗教题材中解放出来,开始创作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主题。
让-巴蒂斯特·雪饰的作品《发现海洋》描绘了个人勇气的力量,激励了人们敢于自由探索的勇气。
法国启蒙运动还对法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动中的思想家们对专制主义进行批评,主张人民的参与和监督。
虽然法国在启蒙运动之后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统治,但启蒙运动的思想对法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法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中反映了起草者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这些思想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观。
总结起来,法国启蒙运动对文化思潮的推动是一场革命。
《18 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导学案
《18 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
2、掌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3、理解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背景1、经济方面18 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的压迫日益不满。
2、政治方面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社会等级森严,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城市平民等)在政治上毫无权利,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3、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性思维的方法。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伏尔泰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倡导君主立宪制。
他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他对言论自由的追求。
2、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他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相互独立、相互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这一学说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卢梭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他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如果统治者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人民有权推翻他。
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影响1、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旗帜。
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如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2、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理念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析“中国礼仪之争”对法国启蒙文学的影响郭丽娜/康波【英文标题】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and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作者简介】郭丽娜,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康波,中山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国礼仪之争/东学西传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the spread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o the West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提出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或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启发。
“中国礼仪之争”是东学西传的起始,从17世纪下半叶起,它的进展就与法国早期启蒙主义思潮的发展相互作用。
传教士的文本争论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文学典籍及其负载的思想文化,主要是儒学和宋明理学在法国的广为传播,并进而在思想内容方面影响法国文学;但是,中国古典文学并未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对法国启蒙文学产生过影响。
比较研究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advocating deism or atheism and advancing the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was, to some extent, inspired by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was the origin of thespread of Oriental literature in the West.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is process began to interact with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ideological trend in France. The controversy over missionaries' texts contributed to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France, thereby enabling Confucianism and the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o influence French literature ideologically, though no Chinese influence in literary genre and style was seen in the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形式,全面诠释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主张,批判封建社会,宣传社会理想,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以其深刻的思想性风靡欧洲。
国内文学界一致认同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法国文学产生过影响,“对于一些作家,中国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国度”,①但怎样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却鲜有探究。
“中国礼仪之争”是欧洲文化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东学西传的起始。
本文认为,“中国礼仪之争”是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的思想催化剂。
这具体表现在: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国礼仪之争”的发展就与法国早期启蒙主义思潮的发展密切交织在一起,法国传教士的争论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及其负载的思想文化,主要是儒学和宋明理学在法国的广为传播;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宣扬的世界观和政治理论或主张,正是在一定程度上从中国文学典籍的思想文化内容中受到启发,但中国古典文学并未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对法国启蒙文学产生过影响。
一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750年以前是第一阶段,1750年至1789年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文学中最突出的现象是新的启蒙思想逐渐出现和形成”,②而这段时期也正是“中国礼仪之争”的高潮时期。
“中国礼仪之争”作为东学西传的起始,从17世纪下半叶起,法国传教士成为辩论的主力后,它就与法国早期启蒙主义思潮相互作用发展到高潮。
在争论激化期间,法国传教士频繁翻译和解读中国古典文学,造成了儒学和宋明理学等思想在法国的广为传播。
“中国礼仪之争”的触发源于天主教会内部对传教策略适应性的讨论。
天主教在东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受到不少阻隔,16世纪下半叶,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采取补儒排佛的适应传教策略,在中国儒学和天主教义之间寻找共性和平衡点,才使天主教暂时得以立足于中国社会。
但由于耶稣会的传教策略明显违背天主教的一神主义原则,从而在17世纪初引发了关于中国礼仪的争论,焦点是能否用汉语的“天”或“上帝”来指称基督教中的真神。
这一表现为术语之争的争论实际上已经触及中国人的信仰以及如何处理基督教文明和中国文明之间的关系等深层问题。
为了在欧洲宗教界证实观点,争论各方都不约而同地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并将成果刊行于欧洲。
17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保教权旁落,法国耶稣会和巴黎外方传教会凭借法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强势相继入华,成为两支举足轻重的传教力量。
法国耶稣会和巴黎外方传教会本质上都是天主教修会,在信仰上并无二致,但在对待中国文化问题上却立场迥异。
法国耶稣会的主流人物继承利玛窦的适应策略,认为中国人是有神论者,他们研究儒学经典,指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说正是基督教“爱人如己”理论的另一表达方式,还提出用索隐主义原则解决中国礼仪问题,主张将中国文明纳入基督教文明体系。
而巴黎外方传教会则要求维持教理的纯洁性,他们赞同利玛窦路线的反对者龙华民在《灵魂道体说》中的观点,认为中国宋明理学的“与物同之道体”和基督教的“与物异之灵魂”是根本对立的,基督教义与理学的物质主义特征绝对不相容,要求谴责中国礼仪。
由于法国传教势力的强大,法国耶稣会和巴黎外方传教会很快成为中国礼仪之争的辩论主力,而争论也开始逐渐与法国国内兴起的启蒙思潮相互作用,发展到高潮。
法国早期启蒙思想萌芽于16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后期阶段,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在其代表作《随笔录》中就将基于科学理性的怀疑论融入人文主义思想,用理性的批判代替理想主义的远古崇拜,提倡个人自由,要求承认君主与奴仆在精神与道德上的平等地位,摆脱封建等级束缚和教会的专制压迫。
此时,耶稣会士翻译的《四书》和利玛窦撰写的《天文实义》先后在欧洲出版。
蒙田怀疑论思想的继承者笛卡儿接触到这些书籍,在其哲学著作《方法论》一书中开始有涉及中国的记载,他的科学怀疑论思想“无疑地很受外来文化(指中国文化)接触的影响”,③但是痕迹尚不十分明显。
17世纪下半叶起,法国传教士直接介入礼仪争论,使中国文学典籍的译本和相关的解说论著在法国激增。
启蒙思想家贝尔从法国皇家图书馆获得有关宋儒理学思想的文本和《中庸》的法译本,阅读了关于中国礼仪争论的著作和文章,受到很大启发。
1692年,他出版了著名的《历史批判辞典》,书中指出“中国人所信仰的至高至善的存在‘神’,实为构成世界物质的中心,换言之,神即是世界尽美尽善之‘天’的中心而已”,并直接引用中国“孔教的无神论,来有意使读者去打倒基督教及以基督教为基础的专制政治”,④《历史批判辞典》的出版将法国的思想文化推向变革的边缘。
鉴于国内思想形势的变化,站在卫教立场的巴黎外方传教会认为有必要尽快结束争纷,以“使教会没有任何污垢和缺陷,保持神圣和纯洁”。
⑤在《历史批判辞典》发表的次年3月,福建宗座代牧、巴黎外方传教会士颜珰以教廷代牧的身份强行在福建长乐县发布和推行有关中国礼仪的七项禁令,不料此举将礼仪之争推向高潮。
在“中国礼仪之争”白热化期间,争论是以文本形式进行的,而且内容已经远远超出礼仪本身的范围,更多地涉及中国的政治体制、文化习俗和伦理道德等内容。
巴黎外方传教会对法国耶稣会的指控“重点不是放在礼仪的本身”,而是以为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中国有一个时代久远超过基督文明的宗教-道德系统,而这个宗教-道德系统是超过基督教的”。
⑥法国传教士的文本争论使东学西传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呈现出量和质双重特征。
在量方面,一是中国文学典籍的译本或相关解读论著在数量上的增加,据统计,18世纪初期有关礼仪之争的“文本数量无论刊与未刊都处于峰值”,单1700年一年,“耶稣会士关于礼仪之争的文本有9部在欧洲出版,为其他任何一个年份远远不及”,《四书》、《五经》等耶稣会奉若至宝的中国典籍一译再译,单是《五经》一套,就“有10人翻译了15部”;⑦二是种类的增加,主要以先秦汉儒学为主,渐扩展至宋明理学,甚至旁及道家和诸子。
在质方面,争论双方对中国文学典籍的研究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都达到空前深入的程度。
儒学的鼓吹者法国耶稣会详细研究《四书》,反复撰写孔子传,他们的成果经过杜赫德整理,编撰成4大卷《中华帝国志》、34卷《耶稣会士书简集》和14册《中国杂纂》,这三部书被合称为当时法国“关于中国的三大名著”。
巴黎外方传教会则竭力批判宋明理学的无神论思想,反复上书罗马,指出“Dieu或欧洲人用于特指至高无上的主的词汇,并不能用汉字来表述,而且似乎任何汉字都无法使中国人真正理解我们想让他们理解的东西”,“中国文人所指的天是物质的天”,“中国各流派文人,几乎全部在情感上奉行无神论。
他们按自己的方式陈述或推崇某一学派的教义,至少五百年来,他们从未曾真正领会过诸如天或上帝的概念,顶多只知道他们所推崇的天的美德或万物的通则”。
⑧该会还借法国“偶因论”思想家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之手,撰写《一位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位中国哲学家的对话》一文,纠正中国儒家关于上帝本性的错误观点,阐述“中国哲学以‘理’为依存物质,朱熹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因此理不是永恒不变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指出“中国哲学是无神论”。
⑨“这篇议论中国哲学的著作虽然出自于一位对中国哲学并无多少了解的作者之手,却在东学西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⑩成为法国思想界了解中国宋明理学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