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e94360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4.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12•【字号】粤府函〔2023〕245号•【施行日期】202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245号梅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梅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梅市府报〔2023〕1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梅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梅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撑梅州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范例。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梅州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功能定位和本地实际,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和门户城市、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融湾入海”重要支点和服务国内大循环节点城市。
发挥比较优势,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赣南原中央苏区、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产业协同互补互促,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治理能力,增强梅州市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功能。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梅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38.53平方公里(155.7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62.30平方公里(144.35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926.90平方公里(589.04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78.92平方公里(56.84万亩)以内。
梅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梅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f8e5b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3.png)
梅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应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对城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提升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一种现代化城市形态。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发展中心城市,梅州市正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本文就梅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讨论。
目标和背景目标构建一个便民、智能、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智慧城市。
背景梅州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发展中心城市,素有“东江明珠”之称。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聚集等。
智慧城市建设就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城市效率和人民幸福感。
建设目标梅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建设目标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生态化”为主要特征,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以数字城市、人机互动、大数据管理、智能交通、绿色环保、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为核心的智慧城市。
基本建设原则建设智慧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不断向目标迈进。
便利性原则智慧城市的前提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数据的共享和互通,可以大大减少居民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转效率。
可扩展性原则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更多的是需要和周边的城市紧密联系起来。
城市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合作建设实现双赢。
可持续性原则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需要满足城市的需要,但也需要注意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建设方案,要绿色可持续的角度出发。
智慧城市的具体规划和建设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需要整合路侧设施、摄像头、智能信号灯、车载设备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城市交通。
1. 智能路灯系统:根据路口交通情况和行人通行情况,实现智能调控,提高城市路灯的厉害性能。
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监控、控制交通流量,避免车辆拥挤和交通事故。
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1f4a308c83d049649b665860.png)
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规划背景、原则与指导思想梅州市市情1.1.1区位与自然地理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3省交界处,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7个县(区)和1个代管县级市兴宁市。
全市土地面积15836平方公里,全境“八山一水一分田”。
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山地多种植茶叶、沙田柚(金柚)、柿子、龙眼等。
1.1.2人文与历史沿革人口488.32万(2002年),其中农业人口约为382万。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人。
梅州市97%的人口是客家人,主要使用客家方言。
梅州历史悠久,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梅州市素有“客家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之誉。
现有旅居海外侨胞近400万人,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3经济现状梅州市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4.69亿元。
国民经济一、二、三产的比例为29:36:35。
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57亿元,财政支出34.17亿元。
2002年,全市职工人均工资9694元,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2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0元。
1.1.4发展战略与目标2003年5月,中共梅州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了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与步骤。
全市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胡锦涛同志考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五年打基础、十年翻两番、2020年全面达康”为总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旅游产业化为导向,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以交通建设、园区建设、优化软环境为保证,全力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四大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为实现全面脱贫奔康而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超过320亿元,年均递增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超过750美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年均递增梅州市旅游业现状分析1.2.1广东省旅游发展战略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和基础,打造广东旅游精品,把广东建设成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旅游强省。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梅州城区梅州梅县机场片区等七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梅市府函〔2019〕180号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梅州城区梅州梅县机场片区等七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梅市府函〔2019〕180号](https://img.taocdn.com/s3/m/66fe173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0.png)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梅州城区梅州梅县机场片区等七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正文:----------------------------------------------------------------------------------------------------------------------------------------------------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梅州城区梅州梅县机场片区等七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梅市府函〔2019〕180号梅州市自然资源局:你局《关于批准梅县机场片区等七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梅市自然资报〔2019〕110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部令第7号),原则同意《梅州城区梅州梅县机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城区江南东、梅江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城区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城区西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城区长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城区槐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市梅县区大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请纳入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并实施。
执行过程中,如确需对规划内容作出调整的,必须认真组织论证,按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依据《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上述《梅州城区梅州梅县机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七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公告。
附件:1.梅州城区梅州梅县机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梅州城区江南东、梅江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梅州城区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梅州城区西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梅州城区长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6.梅州城区槐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梅州市梅县区大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7月25日——结束——。
梅三陇规划
![梅三陇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9e02e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a.png)
梅三陇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南至长沙镇长沙村、小密村(部分),程江镇大和村、大塘村;西至南口镇车陂村、南龙村、仙湖村、龙塘村、侨乡村;东至西阳镇新联村、江子上村、太平村、鲤溪村;北至城北镇扎下村、上村村、杨文村,城东镇谢田村、书坑村,总面积约376平方公里。
二、改造规模
本次“三旧”改造总体规模为3890.61公顷,其中旧城镇用地面积2615.24公顷,旧厂房用地面积493.54公顷,旧村庄用地面积781.83公顷。
三、改造目标
(一)全面促进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二)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构建“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全面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范例。
(四)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运用“绣花”功夫传承客家文
化,绣出城市品质品牌。
四、改造资源划定
(一)“三旧”用地划定
本次规划“三旧”用地总规模为3890.61公顷。
1.旧城镇
旧城镇用地面积为2615.24公顷,总量最大,占“三旧”总用地面积的67.22%,主要分布在江南、江北和梅县片区;
2.旧村庄
旧村庄用地面积为781.83公顷,占“三旧”总用地面积的20.1%,主要分布在梅州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北部和西南部;
3.旧厂房
旧厂房用地面积为493.54公顷,占“三旧”总用地面积的12.69%,主要分布在梅县槐岗、城北镇及机场周边。
关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学习心得
![关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681140033d4b14e852468d9.png)
关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学习心得——By Mr. Xu 12/2010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于1988年设立,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乌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揭东县、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的潮安县、饶平县相连。
全市土地面积15899.62平方公里,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闽、粤、赣边区及粤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客家人文化活动中心。
现在,昔日的山区小镇正逐步被花园式、绿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
在制定这个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是1993年,距离梅州市设立才5年,此时的城区是广东省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梅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梅州市的“首善之区”。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四面都是大山环抱,交通不便,并且远离经济发达的区域,经济相当的落后,三大产业结构还为成型,主要是农业为主,其次是工业。
然而,这里却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特别适合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到2003年,市区总人口约31万人,这个与规划中的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近期1993~2000年达到30万人)基本吻合,这表明此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基本预测准了该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的速度。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地域关系,还具有一定的大区域性。
由于中小城市规模较小,产业结构比较简单,受区域的影响大,所以,梅州市的总体规划编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借鉴了向大环境借力的原则,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并依此搭建城市发展的平台,确定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
因此,梅州市总体规划的第一阶段,是将城市纳入大区域层面分析。
在梅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对外交通方面就是最好的体现:在铁路方面,为将来的梅坎铁路的接入预留了发展用地。
在公路方面,为未来的高速公路的接入预留了新的进出口道,同时也在市区新建几个客货运站,满足物流客流的需要。
在民航方面,也规划增加航线和航班,加大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往。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921cc12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5.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27•【字号】粤府函〔2017〕288号•【施行日期】2017.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粤府函〔2017〕288号梅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梅州市是世界客家文化中心和粤闽赣边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规划》实施要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把梅州市建设成为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和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强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规划》确定的37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结构,加强空间管控,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优先扶持中心镇、重点镇发展,增强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衔接,引导城乡空间有序开发,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衔接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和创新机制,抢抓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强化与珠三角、汕潮揭、江西、赣南等周边地区的联系,实现区域联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87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644a73ecc7931b765ce1569.png)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一、总则1、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2、规划范围市域城乡统筹规划范围:为梅州市市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包括两区一市五县,即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重点统筹城乡发展与优化城镇体系。
城市规划区范围:具体划定南至长沙镇长沙村、小密村(部分)、程江镇大和村、大塘村;西至南口镇车陂村、南龙村、仙湖村、龙塘村、侨乡村;东至西阳镇新联村、江子上村、太平村、鲤溪村;北至城北镇扎下村、上村村、杨文村,城东镇谢田村、书坑村,作为初始规划区范围,总面积376平方公里。
图1 城市规划区范围图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1、总目标: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经济绿色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
2、经济发展目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30年,力争GDP比2014年翻两番,突破3500亿元大关,人均GDP65000元。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带动力强、集约化水平高、关联度大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结构优化的绿色产业体系。
3、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30年力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4年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生态环境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30年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建设用地量降幅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要求。
5、基础设施目标:加快以交通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航道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能源、水利、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力明显提升。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644a73ecc7931b765ce1569.png)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一、总则1、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2、规划范围市域城乡统筹规划范围:为梅州市市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包括两区一市五县,即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重点统筹城乡发展与优化城镇体系。
城市规划区范围:具体划定南至长沙镇长沙村、小密村(部分)、程江镇大和村、大塘村;西至南口镇车陂村、南龙村、仙湖村、龙塘村、侨乡村;东至西阳镇新联村、江子上村、太平村、鲤溪村;北至城北镇扎下村、上村村、杨文村,城东镇谢田村、书坑村,作为初始规划区范围,总面积376平方公里。
图1 城市规划区范围图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1、总目标: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经济绿色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
2、经济发展目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30年,力争GDP比2014年翻两番,突破3500亿元大关,人均GDP65000元。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带动力强、集约化水平高、关联度大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结构优化的绿色产业体系。
3、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30年力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4年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生态环境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30年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建设用地量降幅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要求。
5、基础设施目标:加快以交通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航道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能源、水利、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力明显提升。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ae2ab9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5.png)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本⼀、规划年限远期1993~2015年为22年近期1993~2000年为8年同时包含了2015年以后30年内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
⼆、城市性质梅州市是闽、粤、赣边区及粤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城市,国家历史⽂化名城和客家⼈⽂化活动中⼼;经济发展以⼯业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事业、⽂化事业建成具有“绿化城,城中⽔”为主要特⾊的⽣态环境良好的花园式现代化中等城市。
三、城市规模(⼀)城市⼈⼝规模远期为50万⼈近期为30万⼈(⼆)城市⽤地规模选⽤⼈均100平⽅⽶城市建设⽤地指标。
远期城市建成区⾯积为50平⽅⽶公⾥;近期城市建成区⾯积为30平⽅⽶公⾥。
(三)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积和管理责任梅州市城市规划控制区,按远期城市规划建成区⾯积的 3.3倍左右控制,即以梅州市政府所在地为中⼼,南⾄黄洞桥,东⾄南川坑、渡背、黄群坑农场,北⾄佛⼦⾼、谢⽥煤矿、南⼭桥,西⾄长滩⽔电站、新茶亭、黄坑,现有五条出境公路控制区界址在西阳南川坑、城东⼤径⾥、新茶亭、长沙镇前烈⼠纪念碑下、城北⼲才南⼭桥(详以规划控制区界址图为准),规划控制区总⾯积为168平⽅公⾥。
梅州市周围的⽯扇、丙村、长沙、⽩宫等建制镇及城北城东镇是梅州的卫星镇,应由市规划部门统⼀规划。
在这些地域布置的主要基础设施和⼤中型项⽬,应征得市规划部门的同意。
规划区范围中的梅县程江镇、扶⼤镇⾏政范围,由梅县规划⾏政主管部门依照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其余地域,由市规划⾏政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
四、城市建设⽤地发展⽅向(⼀)近期向南和东南⽅向发展,适当向西和北⾯发展。
(⼆)远期以向西和北⾯发展为主。
五、城市的⽤地布局(⼀)城市道路⾻架,增辟外环道路,延伸拓宽出城放射性道路,形成内环、中环和外环道路与出城放射性道路相结合的环形加放射的主次⼲道⾻架,主次⼲道以内按地形采⽤⽅格⽹或环状道路形成城市道路⽹。
(⼆)城市分区规划布局以外环路、出城⼲道及梅江、程江为界,把规划建成区分成三个⾏政分区:1、江北区:位于程江、梅江以北,规划建成区⾯积为15平⽅公⾥,规划居住⼈⼝为15万⼈。
梅州市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
![梅州市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f477d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a.png)
梅州市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1. 引言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区。
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形象,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对梅州市旅游产业进行总体规划,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2. 旅游资源概况梅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特色美食等方面。
其中自然景观包括梅江、丰顺溪、白石山等,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西江千户苗寨、大观音寺等,特色美食包括梅州腊肠、梅州莲藕等。
这些资源为梅州市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梅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基于梅州市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几个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建立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梅州市旅游,增加旅游收入。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将梅州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成独特的旅游品牌,提高梅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梅州市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 发展策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发展策略:4.1 挖掘和保护旅游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和科学合理保护梅州市的旅游资源,例如梅江的水上运动项目、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文化展示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4.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设施、酒店、旅游景点等方面,提升梅州市的旅游服务能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4.3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梅州市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梅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旅游推广,组织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和节庆活动等。
4.4 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将梅州特色美食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特色餐饮旅游线路;将梅州的传统手工艺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展手工艺品制作工坊等。
梅州江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梅州江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28d6be89e3143323868931e.png)
《梅州市江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江南新城位于梅州中心城区南部,规划编制范围北至丽都路,南至长沙小密,东至客天下和东部山体山脚线,西至农科所、206国道,总用地面积约24.05平方公里。
图1区位二、规划原则(一)生态优先、整体协调原则——重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城市建设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相协调。
(二)传承创新、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中加强对客家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传承创新客家文化精髓,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务实科学、适度超前原则——立足梅州经济、社会、环境现状,科学规划,编制面向实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同时应体现适度超前的原则,以高标准公服配套、高效交通系统构建、高质量生活环境营造为要求,建设集约,高效,生态,低碳新型城市化创新区。
(四)产城互动、城乡一体原则——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激活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及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内涵,以经济繁荣增进都市繁荣,助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文化普及化,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三、功能定位江南新城定位为:梅州市新的市级商务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休闲中心。
四、空间结构本次规划突出“大分区,小混合”的理念,形成“一脉三区多板块”的功能结构。
一脉:江南新城南北城脉,是城市重要轴线,融生态、文化、活力与一体。
三区:由北往南分别是剑英湖区、总部商务区及生态休闲区。
多板块:包括文化休闲娱乐区、商业生活区、宜居生活区、火车站商贸区、配套发展区、滨水休闲区、客家文化艺术区、泮坑水库风景区。
图2 功能结构图五、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区可容纳居住总人口约18万人。
(二)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2404.7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517.75公顷(含城市建设用地1492.45公顷、村庄建设用地5.63公顷、区域公用设施用地19.67公顷)。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梅市府[2010]27号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梅市府[2010]27号](https://img.taocdn.com/s3/m/f29ed98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4.png)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梅市府〔2010〕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现将《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城乡规划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梅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市区以及周边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第六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下称“市规委会”)协助市人民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决策,负责研究、审议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重要详细规划、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等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梅州市城市规划方案研究
![梅州市城市规划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38e6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8.png)
梅州市城市规划方案研究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梅州市城市规划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一、梅州市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梅州市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城市规划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梅州市城市规划的现状分析1. 城市规模扩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梅州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建楼盘、商业中心和工业园区不断涌现,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 交通压力增大:城市规模扩大导致交通压力增大,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梅州市的交通网络仍然不完善,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状况。
3. 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模扩大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梅州市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1. 提高城市品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2. 优化交通布局:加强交通规划,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便捷性,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3. 保护环境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4.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城市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吸引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四、梅州市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情况,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布局住宅、商业、工业和公共设施等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完善交通网络: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状况,提升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质量,优化交通布局,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c6bbe7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a.png)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12.10
•【字号】梅市府办〔2015〕47号
•【施行日期】2015.12.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梅州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
方案的通知
梅市府办〔2015〕4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梅州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梅州嘉应新区管委会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1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一、规划年限远期1993~2015年为22年近期1993~2000年为8年同时包含了2015年以后30年内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
二、城市性质梅州市是闽、粤、赣边区及粤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客家人文化活动中心;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事业、文化事业建成具有“绿化城,城中水”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花园式现代化中等城市。
三、城市规模(一)城市人口规模远期为50万人近期为30万人(二)城市用地规模选用人均100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远期城市建成区面积为50平方米公里;近期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0平方米公里。
(三)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面积和管理责任梅州市城市规划控制区,按远期城市规划建成区面积的 3.3倍左右控制,即以梅州市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南至黄洞桥,东至南川坑、渡背、黄群坑农场,北至佛子高、谢田煤矿、南山桥,西至长滩水电站、新茶亭、黄坑,现有五条出境公路控制区界址在西阳南川坑、城东大径里、新茶亭、长沙镇前烈士纪念碑下、城北干才南山桥(详以规划控制区界址图为准),规划控制区总面积为168平方公里。
梅州市周围的石扇、丙村、长沙、白宫等建制镇及城北城东镇是梅州的卫星镇,应由市规划部门统一规划。
在这些地域布置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大中型项目,应征得市规划部门的同意。
规划区范围中的梅县程江镇、扶大镇行政范围,由梅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其余地域,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一)近期向南和东南方向发展,适当向西和北面发展。
(二)远期以向西和北面发展为主。
五、城市的用地布局(一)城市道路骨架,增辟外环道路,延伸拓宽出城放射性道路,形成内环、中环和外环道路与出城放射性道路相结合的环形加放射的主次干道骨架,主次干道以内按地形采用方格网或环状道路形成城市道路网。
(二)城市分区规划布局以外环路、出城干道及梅江、程江为界,把规划建成区分成三个行政分区:1、江北区:位于程江、梅江以北,规划建成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为15万人。
2、江南区:位于梅江以南,规划建成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为20万人。
3、程江新城区(梅县新县城):位于梅江以西、程江以南呈三角形状地域,规划建成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5万人。
(三)城市功能区布局A:三片工业区:1、西片工业区:北以城西北梅隆小铁路为界,南以程江河为界,西以外环路为界,东以中环路为界,该工业区由西往东分成三个部分;(1)以电力工业为主有一定污染工业区;(2)以机械加工为主无空气污染工业区;(3)能与居住兼容的无污染轻加工业区。
2、东南片工业区包括江南工业区、芹洋工业区和东升工业区。
江南片工业区:以北以嘉应路为界,西以彬芳大道为界,东以梅江河为界,南以车桥厂为界,为能与居住兼容的无污染的I类工业区。
其中丽都路以南临彬芳大道部分可作生活居住用地。
东升工业区:北边东边西边以梅江为界,南离东升工业大道约400米为界,该工业区可布置运量较大、有一定污染的工业,有空气污染的项目尽量在下游布置。
芹洋工业区:其范围在现梅江区芹洋,该地域为II类工业区。
3、北片工业区包括现状分散在江北区的工厂和计划在曾龙岌为中心兴建的轻型高效无污染可与居住兼容的工业区。
现状对大气有污染、对居民有严重噪音污染的工业项目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并逐步迁出。
B 、仓库区现状仓库区分散布置,总面积32公顷。
随着铁路修建和城市发展,规划仓库区面积为245公顷,分别布置在东升工业区内、芹洋工业区内、西片工业区内和马鞍山、扶大、城北、三角镇范围,其中,马鞍山仓库为中转生活资料为主的仓库区,东升工业区内仓库为工业原材料进出口中转仓库区,设在扶大、城北、西片工业区和芹洋工业区内的仓库区分别为生产、生活资料储存仓库区。
对石油、炸药、酒精和其它易燃易爆化学品仓库,应根据安全距离要求设置,现状在马鞍山的石油仓库应考虑迁移,在西阳或丙村选址建设。
C、对外交通梅州市是粤东北地区的交通中心,是我省联系闽西、赣南的枢纽。
(1)铁路;现有梅州至龙川窄轨(762MM),由东山港至老隆,其在梅州城区段部分可改作市内轻轨交通。
广梅汕铁路,现已通车到梅州,客运站设半坑外村,属区段站,货场设马鞍山西面,折返段和生活区设路南,规划已为梅坎铁路接入预留发展用地。
梅州近期将建成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对外交通中心。
梅坎铁路,由梅州接福建坎市,连鹰厦线,该铁路是国家铁路干网中规划的沿海铁路组成部分,已经国家立项,计划“八.五”期动工,“九.五”期间通车,规划在规划控制区内的西阳罗乐设货运站。
(2)公路:现有公路交通便利,有五条出境主干线205国道——西南面通兴宁、广州,东北面通蕉岭、福建龙岩。
206国道——南面通汕头,北面通江西赣州。
梅湖路——东南面通大埔、漳州。
其中205、206国道正在按超二级公路干线标准改造,梅湖路按二级公路改造,205、206中从中环到外环段红线宽度控制在60米,梅湖路中东升工业大道段红线宽度控制在52米。
至广州方向预留了新的进出口道。
进入市区的道路均应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设计。
目前,梅州市仅有二个汽车客运站,规划在江南火车站客运站之西侧设江南汽车客运站,东侧设汽车货运站。
(3)民航:机场位于城市南部,用地73公顷,现已开通梅州至广州、梅州至深圳、梅州至香港航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增加航线和航班,客运量增大,因城市向南发展,机场毗邻城市和火车站,应严格按机场净空要求,控制建筑物高度、高压线不得引入,以确保民航安全。
远期机场应考虑搬迁,搬迁地点可在梅州城区交通联系比较便捷的蕉岭三圳或梅县丙村等地选择。
(4)水运:目前,梅江水运可通潮州、揭阳、汕头。
主航道水深0.7~0.9米,可通航30~50吨,现船泊市区东山港,既与梅隆铁路相通,也有公路相接,因煤炭等货源锐减,货运量减少。
为发挥水运价便宜的优势,今后应在梅江下游修建水电站的同时,改善航运条件,提高通航等级,规划在芹洋的枫树下设船泊码头,作为运送水泥、铁矿、煤炭等物资的水上通道。
D、居住一九九二年底统计,梅州市城区(梅江区)实有住宅建筑面积291.46万平方米,实有住宅居住面积115.29万平方米(不含厅),人均居住面积8.07平方米。
在居住人口中,居住在江北老城区及新建住宅小区的人口有76840人,居住在江南新区和原有农村居民点的非农人口有46966人,居住在嘉应新城的非农人口有10474人。
(以上人口统计未含流动人口和当地农民)。
根据我市二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至二O一五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按50万人口计共需居住面积750万平方米,按建筑面积与居住面积比例,共需建筑面积950~1040万平方米。
今后二十年共需增加居住建筑面积658.54~748.54万平方米,每年平均需增居住建筑面积32.2~37.42万平方米,其中江北区居住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江南区居住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嘉应新城居住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
规划要求对江北老城区采用成片改造方式逐步改造,不得见缝插针,插建新的建筑,要以现代化城市要求,完善基础设施,理顺、扩宽老城区道路,提高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住宅主朝向间距为0.6~0.8H,建筑净密度多层或中高层为30%~36%。
新区建设要按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配套建设;要根据社会消费承受能力和需求分阶段,合理安排户室比和每户建筑面积,对适合当前社会消费需求而不适应将来现代化生活要求的住宅建筑,应作潜伏性设计,为将来扩大面积,提高标准提供可能。
住宅平均层数以六层为宜,住宅主朝向间距为0.8~1H,多层和中高层建筑净密度为25%~30%,以公寓式为主,推广住宅底层架空方式,广辟停车场地,在城市边缘山坡地段可顺应地形建设一些低层住宅。
E、公共建筑商业服务:梅州市近年来商业服务建筑发展较快,在江北除老城区原有的凌风路、中山路等商业街外,还形成东门塘、五洲城等商业集中区,在江南,已形成了梅江大道北段,以百花州市场为中心的商业集中区。
根据梅州的城市性质及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梅州的商贸事业需作更大的发展,本规划分别在以梅江桥为中心的一江两岸地域、火车站站前地域及程江扶大地域分别规划了三个商业、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由信息业及其支持系统组成,一般包括商务活动机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维修、印刷、广告、航空售票等为信息服务的附属行业,空间形态上高层建筑较多,现状梅江二岸商务中心已有一定的基础,近期将有较大发展。
火车站地域的商业中心将伴随广梅汕铁路和梅坎铁路建设逐步发展,程江商业中心将在嘉应新城的进一步发展后形成。
近期将着重建设新中路,包括梅园新村一带的商业街。
聚集经济是商务中心的特点,规划要求将同类商务项目集中安排,并创造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市政设施条件,以加快商务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根据居住区规划规范要求,配建居住区小区商业中心,以形成完善的商业系统。
行政管理机构:现状梅州市市级行政管理部门设在江南,形成了梅州市行政中心。
规划要求三个分区应预留县区级行政中心用地,其中,江北区行政中心设在现梅江区政府用地,江南区政府设在三角镇,嘉应新城区设在卢麟岌之东南侧,街道办事处级行政中心在控制性详规中确定,以形成完善的城市行政系统。
文化教育:现在梅州市有高等学校二所,中等技术学校十二所,中师三所,技工学校四所,市规划区范围有普通中学十五所(其中县五所,市及区九所)。
农职业中学九所,小学七十所,幼儿园五十三所。
现状基本适应要求,规划要求在作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对中、小学布点作整体考虑,使中、小学建设与城市居住区建设相配套。
中学在校人数按70座/千人布置,小学按80座/千人,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布置。
梅州市将成为粤东北地区文教、科研信息中心,规划以现嘉应大学为中心,向东北方向发展,设教育科研中心区,现市党校周围的教育科研地继续保留适当扩展。
规划要求江南体育中心利用河堤改造扩展用地,形成包括有体育馆、游泳馆和足球运动场等运动设施的现代体育中心。
本规划还分别在程江、城北各规划了个一个体育中心,以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体育运动的需要。
医疗卫生:梅江区范围有县以上医院4所,但现状布点不合理,床位数和现代设施主要集中在个别市级,县级医院,规划在江南区布置一大型综合性中心医院,各分区内增设卫生院和门诊楼。
F、道路(详见道路系统规划说明)。
G、园林绿化:本规划充分利用梅州的地形地貌特点,按建设“绿中城、城中水”为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花园式城市这一目标,进行园林绿化规划,绿化系统的总体结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以环状+放射状+珍珠式嵌入为主要结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