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
演讲人:
REPORTING
日期:
• 手足口病概述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 • 患者管理与康复指导建议 • 预防策略及宣传教育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目录
PART 01
手足口病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 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颅脑CT检查
一般不进行该项检查。并发脑炎者可表现为脑水肿、脑实质病变或脑积水等改变。
磁共振检查
重症患者并发脑炎者可表现为延髓被盖部的网状结构中广泛对称性病灶,病灶呈双灶或多灶性,可融合,脑 干向上区域性被盖组织信号异常。
辅助诊断技术进展
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 毒抗原,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
主要针对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小学教师和校医等人群进 行健康教育。
跨部门合作机制建立
1 2
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
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的卫生管理,共同落 实预防措施。
卫生部门与疾控机构合作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3
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合作
加强医疗救治工作,提高重症患儿的救治成功率 。同时,开展临床研究和治疗技术创新,为手足 口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重型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 重并发症,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危重型

手足口病最新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最新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最新诊疗指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口腔、手指和足部等部位的皮疹和溃疡。

随着手足口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该疾病。

一、确定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首先应该关注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状:发热、喉咙痛、头痛、食欲不振等。

其次是观察口腔、手指和足部等部位是否出现红疹、水疱和溃疡。

最后,可以通过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来确认手足口病的诊断。

二、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方面,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等。

2. 确保食品安全:充分煮熟食物,避免生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3. 定期消毒:定期对儿童活动场所、学校等进行消毒。

4. 接种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与推广也是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三、治疗方法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者在经过一周至十天的治疗后可以自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法,如退热、止痛、缓解口腔溃疡等。

2. 液体补充:对于有口腔溃疡和食欲不振的儿童,应该及时给予足够的液体补充,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避免并发症:手足口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注意事项在诊疗手足口病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预防传播: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2. 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定期随访:对于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儿童,但也有可能感染成人。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1.儿童患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喉咙痛、口腔溃疡、手掌、足底和臀部出现红色疹子等。

2.成人患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相对轻微,一般只有轻度发热、喉咙痛和口腔溃疡。

二、诊断准则1.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初步诊断手足口病。

2.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天花、水痘、猩红热等。

三、治疗原则1.对于轻型手足口病,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包括适当的休息、饮食调理和症状缓解药物等。

2.对于重型手足口病,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抗病毒治疗等。

四、药物治疗1.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非处方的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口腔溃疡喷雾剂等。

2.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五、其他治疗措施1.对于手足口病的病人,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房间清洁卫生。

2.患者应避免接触其他儿童,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3.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症状变化和口腔溃疡情况,及时就医。

六、预防与控制1.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进行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改善,如勤洗手、保持手足清洁等。

2.对于病人的床具、衣物和玩具等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毒传播。

3.对于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

临床上,一般以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症状较轻,但也有可能感染成人。

对于轻型手足口病,可以采用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和口腔溃疡喷雾剂等。

对于重型手足口病,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和抗病毒药物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改善,如勤洗手、保持手足清洁等。

在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中,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医学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医学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疹等部位。
健康生活方式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05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病因研究
病毒种类
研究已经确认了几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EV71病 毒,是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因。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特别是与患者接触后未及 时洗手。
易感因素
儿童、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和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影像学检查
对于重症患者,胸部X线 检查可了解肺部情况, 腹部超声可排除胆囊病
变。
其他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 心电图、脑电图等相关 检查,以排除其他并发
症。
03
手足口病治疗
西医治疗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 昔洛韦等,抑制病毒复制,缓解
症状。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如使
用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
营养支持
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 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利咽止痛等功效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缓解症状, 如针刺合谷、曲池等穴位。
推拿按摩
目前已有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可以预防由该病毒引起重症手足 口病。
卫生习惯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与患者接触等,可以有效减少感 染风险。
环境消毒
对手足低病毒 的传播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疗技术研究
早期诊断
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如病毒分离、抗体检 测和核酸检测,可以早期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一、诊断标准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

(一)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史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临床表现符合上述临床表现。

极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等,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

(二)确诊病例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V-A16、EV-A71等)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

4.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二、鉴别诊断(一)其他儿童出疹性疾病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以及川崎病等鉴别;CV-A6或CV-A10所致大疱性皮疹需与水痘鉴别;口周出现皮疹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

可依据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

对皮疹不典型者,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并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A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三)脊髓灰质炎重症病例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重症病例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

肺炎患儿一般无皮疹,胸片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病情加重或减轻呈逐渐演变的过程。

三、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识别第2期和第3期,阻止发展为第4期。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汇报人:
202X-12-30
CATALOGUE
目 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 手足口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 手足口病治疗 •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 手足口病护理与康复
01
CATALOGUE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 吸道和接触传播。
03
鼓励积极心态
鼓励患儿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02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的情绪传递给患儿。
0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患儿出现心理问题,可寻求专 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有针
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脑脊液检查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进行脑 脊液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
04
CATALOGUE
手足口病治疗
一般治疗
隔离
将患者隔离在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 交叉感染。
休息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喝水。
对症治疗
发热处理
对于发热的患者,采取适当的降 温措施,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避 免食物刺激。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药 物和护肤品。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 水,保持患儿体内充足的水分。
康复指导
适当运动
在患儿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进行适当 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体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幼儿园和托儿所。

本文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引起。

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经飞沫或接触传播。

二、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

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在38-39℃之间;口腔疱疹主要分布在舌头、腭部和颊粘膜等处,症状为疱疹、溃疡和红斑;手足皮疹多见于手掌、足底和甲周,为红色斑疹、小水疱和糜烂。

三、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临床表现符合手足口病;2.实验室检查发现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3.排除其他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

四、治疗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

根据病情的轻重,治疗策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处理:包括控制发热、止痛、润喉等,使用退热药、镇痛药和改善口腔卫生的药物;2.排除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补充体液;4.预防传染:患者应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定期手卫生,勤洗手;5.饮食调理:患者可适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五、预后与并发症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预后良好,病程较短,一般在一周内恢复。

然而,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需要及时治疗。

六、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2.在疫情期间,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3.食用熟食,避免生食;4.定期打扫和消毒环境,保持空气流通;5.进行疫苗接种,有效预防。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解读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解读
口腔清洁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 等缓解疼痛。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营养支持
鼓励患儿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 奶、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提高诊疗水平
更新诊疗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提高诊疗 水平,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
新版诊疗指南特点
强调早期诊断
新版诊疗指南强调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包括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及时发现 和隔离患者。
推荐新型检测方法
新版诊疗指南推荐了一些新型检测方法,如核酸检测、抗 原检测等,这些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 助于提高手足口病的诊断准确率。
诊疗水平不均
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水平存在差异,影响了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健康教育不足
部分家长和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 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改进措施与建议提
加强疫苗研发和生 产
加快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覆盖 率和接种率。
提升诊疗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能力的培训,推广规范化 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PART 05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解读
REPORTING
诊疗指南更新背景
手足口病疫情变化
随着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病原体分布和临床特点的变化,旧版诊 疗指南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求。
诊疗技术进展
近年来,手足口病诊疗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包括新型检测方法的 应用、治疗方案的优化等,需要更新诊疗指南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1. 简介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人类亚型载腺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A16)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多发生在儿童中。

本文档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

2. 病因与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的飞沫或直接的接触传播。

婴幼儿是感染HFMD最容易的人群,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3. 主要症状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4.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诊断标准,手足口病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发热,儿童多在38℃以上,成人在37.5℃以上。

•口腔黏膜破损,呈小的溃疡,分布在舌、牙龈和口腔黏膜处。

•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皮疹,初期为红色丘疹或丘疹团,逐渐发展为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5. 治疗方法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一周至十天左右的时间可以自愈。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减轻不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5.1 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鉴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于治疗手足口病,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病毒药物。

•对症治疗: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缓解发热症状。

•口腔保护剂:使用含酚麻美敏(美多芭)的口腔保护剂,有助于缓解口腔溃疡症状。

5.2 症状缓解•饮食调理:鼓励患者多喝水,选用温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6. 预防与控制预防是降低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方法:•维护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环境。

•加强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特别是幼儿园和托儿所。

•强化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手足口病知识宣传,提高防控意识。

7. 注意事项•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过于密切接触。

•患者及家人应定期更换被褥、衣物,保持环境清洁。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三、临床表现 (一)普通病例
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 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 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
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HMFD的典型临床表现
降低(<2×10 9/L) 高血糖(>9 mmol/L)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八、处置流程
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 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
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 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目的
全面了解和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及早发现和治疗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了解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断和处理原则 减少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病死率和后遗症
发生率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是手足口病和神经系统感染的主 要病原
柯萨奇病毒(coxachie virus, A5, A7, A9, A10, A16, B3, B5)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脑脊液检查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脑电图 心电图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五、诊 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EV7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者可诊断 EV71肠道病毒感染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 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册LIN
危重型 1.神经系统表现: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 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 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 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 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三) 脊髓灰质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 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 (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 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 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 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 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 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 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 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 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 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 等。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 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 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 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 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 80%-100%, 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30cmH2O, 48cmH2O, 20-40次 分,潮气量6 8ml/kg左 8cmH2O, 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 右。 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 根据血气、X 数。 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 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 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 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2)危重型:出现下列任何情况之 (2)危重型:出现下列任何情况之 一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第29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 1.年龄小于3岁; ■ 2.持续高热不退; ■ 3.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 4.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 5.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抽搐或无力;
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
第31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临床治疗
■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 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 对症治疗 :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32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季多见。 ■ 流行方式: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
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第5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流行特征
■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 ■ 隐性感染比例大
■ 传播途径复杂 ■ 传播速度快
■ 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 制难度大
第6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症。
第35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临床治疗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呼吸、心
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
械通气;
第36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高。
第24页,共44页,2022年,5月20日,21点35分,星期四
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得了手足口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由于小孩子对卫生的意识不强烈,很容易导致细菌的侵袭,然后感染。

得了手足口病都是比较着急的,下面为大家介绍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供大家参考~1、主要依据:(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聚集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大多孩子在1周内痊愈。

2、辅助检查:(1)血常规: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

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4)X线胸片:可以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络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主,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5)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炎损害为主。

(6)脑电图: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7)心电图:没有特异性改版,可以看到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是发生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性的传染病,并且容易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疾病。

通常来看,疾病多发病于儿童,那么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呢?1、首先,在才开始患上手足口病的时候,孩子会有一点发低热。

看上去没有什么精神。

一些孩子还会有腹痛的情况。

在有这些前驱的症状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不要以为孩子是不想上学装病哦。

2、在这些前驱的症状之后,孩子就会出现口腔,舌和齿龈出现疼痛的情况。

还会有绿豆一样大小的水疱。

由于疼痛,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基本很少能够吃得下去东西。

有些患儿还会有流口水的情况。

3、在口腔中发现小水泡之后,一般在手和足的背侧面也会出现一些小的皮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二、重症病例早期识别EV71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五)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L。

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

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三、治疗要点EV71感染重症病例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偶尔在2天或以上。

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

因此,应当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第1期:无须住院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门诊医生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应当立即就诊。

第2期: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高压;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对持续高热、有脊髓受累表现或病情进展较快的病例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四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

第3期:应收入ICU治疗。

在第2期治疗基础上,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性,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酚妥拉明等,同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

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第4期:在第3期治疗基础上,及早应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或高频通气。

肺水肿和肺出血病例,应适当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不宜频繁吸痰。

低血压休克患者可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病例,可考虑体外膜氧合治疗。

第5期: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康复治疗;个别病例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生命。

四、治疗措施(一)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药物及物理降温退热;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等抗惊厥;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液体疗法。

EV71感染重症病例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应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在脱水降颅压的同时限制液体摄入。

给予生理需要量60-80 ml/(kg?d)(脱水剂不计算在内),建议匀速给予,即 ml/(kg?h)。

注意维持血压稳定。

第4期:休克病例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予生理盐水10-20ml/kg进行液体复苏,30分钟内输入,此后可酌情补液,避免短期内大量扩容。

仍不能纠正者给予胶体液输注。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血压(ABP)、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补液。

(三)脱水药物应用。

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脱水药物。

无低血压和循环障碍的脑炎及肺水肿患者,液体管理以脱水剂和限制液体为主;如患者出现休克和循环衰竭,应在纠正休克、补充循环血量的前提下使用脱水药物。

常用脱水药物包括:1.高渗脱水剂:(1)20%甘露醇 g/(kg?次),q4-8h,20-30min快速静脉注射,静脉注射10min后即可发挥脱水作用,作用可维持3-6h。

严重颅内高压或脑疝时,可加大剂量至 g/(kg?次),2-4h一次。

(2)10%甘油果糖 g/(kg?次),q4-8h,快速静脉滴注,注射10-30min后开始利尿,30min时作用最强,作用可维持24h。

危重病例可采用以上两药交替使用,3-4h使用一次。

2.利尿剂:有心功能障碍者,可先注射速尿1-2 mg/kg,进行评估后再确定使用脱水药物和其他救治措施(如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3.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通过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减轻脑水肿,且半衰期长,作用时间较长。

用法: g/(Kg?次),常与利尿剂合用。

(四)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1.第3期:此期血流动力学常是高动力高阻力,表现为皮肤花纹、四肢发凉,但并非真正休克状态,以使用扩血管药物为主。

常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50-75μg /kg,维持量 /(kgmin),一般使用不超过72小时。

血压高者将血压控制在该年龄段严重高血压值以下、正常血压以上,可用酚妥拉明1-20μg/(kgmin),或硝普钠μg/(kg?min),一般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附:儿童严重高血压定义年龄血压 <7天 8-30天 <2岁 3-5岁收缩压(mmHg) >106 >110 >118 >118舒张压(mmHg) >82 >842.第4期:治疗同第3期。

如血压下降,低于同年龄正常下限,停用血管扩张剂,可使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

可给予多巴胺(5-15μg /kgmin)、多巴酚丁胺(2-20μg /kgmin)、肾上腺素(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μg /kg?min)等。

儿茶酚胺类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以能维持接近正常血压的最小剂量为佳。

以上药物无效者,可试用左西孟旦(起始以12-24μg /kg负荷剂量静注,而后以μg /kg?min维持)、血管加压素(每4小时静脉缓慢注射20μg /kg,用药时间视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而定)等。

(五)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

在病毒感染治疗中应用IVIG,主要是针对严重脓毒症。

从EV71感染重症病例发病机制看,有证据支持下丘脑和/或延髓的损伤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脏损害,但EV71感染能否导致严重脓毒症尚不清楚,而且IVIG治疗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确切疗效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基于文献报道和多数临床专家经验,第2期不建议常规使用IVIG,有脑脊髓炎和高热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考虑使用。

第3期应用IVIG可能起到一定的阻断病情作用,建议应用指征为:精神萎靡、肢体抖动频繁;急性肢体麻痹;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

可按照g/(kgd)(连续应用2天)应用。

第4期使用IVIG的疗效有限。

目前,已有国内企业生产出特异性EV71免疫球蛋白和含有EV71中和抗体的IVIG,但尚未应用于临床。

(六)糖皮质激素应用。

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膜并恢复钠泵功能,防止或减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多数专家认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EV71感染所致的脑水肿和肺水肿,但尚缺乏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第2期一般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

第3期和第4期可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可选用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 mg/(kgd),地塞米松mg/(kgd)。

病情稳定后,尽早停用。

是否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还存在争议。

(七)抗病毒药物应用。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EV71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体外试验证实有抑制EV71复制和部分灭活病毒作用,可考虑使用,用法为10-15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3-5天。

(八)机械通气应用。

1.机械通气时机。

早期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尤其是PEEP对减少肺部渗出、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发展、改善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非常关键。

机械通气指征为:(1)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2)气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3)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啰音;(4)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渗出性病变;(5)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6)频繁抽搐伴深度昏迷;(7)面色苍白、紫绀;血压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