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认为
美学原理题库
1对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是梁启超、国维与谁D蔡元培2关于审美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审美活动是人类唯一的价值需求B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C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D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C审美活动一西方美学的历史开始于1750年。
否二蔡元培曾经发表“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审美活动等同于艺术活动B审美的层面是艺术本体的层面C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D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5、50年代前后的美学大讨论是以批判谁的美学观点为中心的是A朱光潜三柏拉图第一次将美和艺术的观念引入哲学体系。
是四名著《存在与时间》是朱光潜的名著。
否6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D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B美学等同于美术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7下列关于审美活动描述正确的是CA是人类可有可无的精神文化活动B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生存活动C是人性的一项基本价值需求D是美学研究的意义所在8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CA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B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C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D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五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是9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C美学史研究艺术的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10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B费希纳11对人文学科说法正确的是BA人文学科是实践的工具B人文学科可以完善人格C人文学科没有用D人学学科有直接的实用性六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艺术活动。
否七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是12下列不属于文化大综合内容的是BA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综合B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结合C19世纪学科精神和20世纪学科精神的结合D以上都不对13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D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C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14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AA《美学散步》B《文艺心理学》C《西方美学史》D《谈美》八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和体系,西方美学不能包括中国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是一种追求美的文化和哲学体系,强调通过意象世界来表现审美对象。
这个意象世界是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的,可以在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文学作品等方面进行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是一个涵盖了各种审美形态的概念,如壮美、优美、和谐、自然等。
它还涉及到人格美、道德美、心灵美等方面。
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意象之美: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于意象,而意象是由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结合而成的。
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将情感与物象融合,形成具有意境的作品。
2.自然之美:中国传统美学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之美是最高的审美形态。
在自然景观中,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元素被视为美的象征。
3.和谐之美: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和谐,认为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
在人际关系中,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理念被视为美的体现。
4.人格之美:中国传统美学重视人格美,认为人的品格、修养、气质等方面是美的体现。
在道德层面,仁爱、忠诚、孝顺等品质被视为美的标准。
5.心灵之美:中国传统美学强调心灵美,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美的源泉。
在精神层面,善良、正直、诚实等品质被视为心灵美的体现。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哲学体系,强调在物
理世界之外构建意象世界来表现审美对象。
这种美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一)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一)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
1. 自然美学
•自然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重要的一种美学观念。
•自然美学注重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与自然的合一。
•自然美学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的真、善、美。
•自然美学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体会到自然的美是人的使命。
•自然美学影响了中国绘画、诗词创作等艺术形式,以及中医、园林等领域。
2. 心灵美学
•心灵美学是中国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美学观念。
•心灵美学强调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追求审美的精神层面。
•心灵美学主张通过涵养心性、修身养性达到审美的境界。
•心灵美学认为美与道德、人格是紧密关联的,追求美要以善为基础。
•心灵美学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歌、书法、音乐等创作,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 技艺美学
•技艺美学是中国美学中一种重要的美学观念。
•技艺美学注重技艺的熟练和精湛,强调艺术技巧的运用。
•技艺美学主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炼达到艺术的高度。
•技艺美学认为通过技艺的展现可以体现创作者的才华和修养。
•技艺美学影响了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以及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
这三种中国美学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自然美学的与自然合一,心灵美学的修身养性,还是技艺美学的熟练运用,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些美学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创作,也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识。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答案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1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B、西方美学C、中国形而上学D、中国美学我的答案:D 得分:分2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着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我的答案:C 得分:分3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B、蔡元培C、王国维D、华罗庚我的答案:D 得分:分4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5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
()我的答案:√得分:分1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我的答案:B 得分:分2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我的答案:D 得分:分3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B、社会美C、科学美D、以上都有我的答案:D 得分:分4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我的答案:C 得分:分5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B、美学等同于美术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我的答案:D 得分:分1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B、剧情C、技艺D、演员我的答案:D 得分:分2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B、审美经验C、人生体验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B、政治制度C、美学的学科性质D、人们的喜好我的答案:C 得分:分4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传统美学而闻名于世。
传统美学是一种以审美观念、审美体验和审美创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学贯穿于各个方面,包括艺术、音乐、建筑、文学等领域,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一观念源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传统美学认为,人类的审美体验应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内敛的美感。
中国画、诗歌等艺术形式中常常出现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表现来传达对自然美的追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审美体验强调情感的内敛和回归内心。
中国人一直重视内心情感的修养和情感的内敛表达,追求一种深沉、静谧的审美体验。
这一特点在古代诗词、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以深情内敛的文字描绘了夜晚的美景,给人一种清新、静谧的感觉。
古筝音乐中的“清音”,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内敛的情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创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创作强调的是“取法自然”和“神似”原则。
传统美学认为,艺术创作应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并且要体现出一种大自然的气韵。
中国画家常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笔墨的表现力来描绘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
在建筑领域,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
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通过精湛的工艺和建筑形式的布局,营造出一种与大自然相契合的美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观。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的内敛和创作的自然原则,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美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并体验到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总分值答案1 “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 ? A、 ? B、 ? C、鲍姆嘉通 ? D、正确答案: C2 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的体系。
? A、唯美 ?B、 ?C、 ?D、正确答案: B3 “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 A、 ? B、 ?C、 ?D、蔡元培正确答案: D4 西方美学的历史开始于 1750 年。
正确答案:×5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 A、《美学散步》 ? B、 ?C、 ?D、《谈美》正确答案: A6 以下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歌 ? B、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 正确答案: C7 西方美学历史的创始是谁: ? A、苏格拉底 ? B、 ? C、柏拉图 ? 正确答案: C8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思维模式是: ? A、 ? B、 ? C、 ? 正确答案: A9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 A、 ? B、 ? C、中国形而上学 ? D、正确答案: D10 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正确答案:√1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 B、积极事物 ? C、 ? D、美丽风光正确答案: C12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正确答案:×13 宗白华认为:艺术家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渗透。
()正确答案:√14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 A、 ? B、 ? C、 ? D、正确答案: D15 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 A、 ? B、 ? C、 ? D、正确答案: C16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没有介绍的理论是:? A、 ? B、里普斯的移情说 ? C、 ? D、正确答案: B17 集中反映朱光潜先生致力于中西美学融合的是: ? A、 ?B、 ?C、 ?D、《判断力批判》正确答案: A18 西方美学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
美学原理网课答案 (1)
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B)年。
A、1850年B、1750年C、1900年D、1050年2【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A)的名言A、宗白华B、朱光潜C、丰子恺D、蔡元培3【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着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C)A、《西方美学史》B、《诗论》C、《文艺对话录》D、美学原理》4【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ABD)A、梁启超B、王国维C、康有为D、蔡元培5【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
v6【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v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D)A、美B、艺术C、美感D、审美活动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B)A、学术精神B、文化大综合C、历史主义D、理性主义3【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ABC)A、人文学科B、理论学科C、交叉学科D、成熟的学科4【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ABCD)A、美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B、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C、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D、美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
(X)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
V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C)A、冯友兰B、张岱年C、王朝闻D、王夫之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AC)A、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B、学习美学可增加自身的魅力C、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理论修养D、学习美学可实现人生目标3【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ABCD)A、立足于中国文化B、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C、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D、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4【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
V 5【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
X6【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答案
1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B、西方美学C、中国形而上学D、中国美学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2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着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3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B、蔡元培C、王国维D、华罗庚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4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1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2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3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B、社会美C、科学美D、以上都有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4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5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B、美学等同于美术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1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B、剧情C、技艺D、演员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2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B、审美经验C、人生体验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3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B、政治制度C、美学的学科性质D、人们的喜好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4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
1. 以“道”为核心: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以“道”为核心,指的是追
求自然、和谐与内涵的道德、价值和美丽。
它主张物我合一的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统一。
2.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的境遇是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
3. “真、善、美”的统一: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真、善、美”的统一,认为真理、道德和美的价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在审美活动中,追求真理和善良的价值观是美的体现。
4. 符号化与隐喻: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符号化与隐喻,即通过符号和暗示来表达和感知美感。
借助象征、对比、隐含等手法,把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入和丰富。
5. 调和与平衡: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是一种内外在的平衡和谐,不仅包括颜色、形式、节奏等视觉上的平衡,也包括情感、思想、价值等内在层面的和谐。
6. 空灵与寂静:中国传统美学注重体验审美的一种静寂、空灵的境界,追求的是一种静谧、平和、安宁的美感。
这些核心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绘画、诗词、音乐、建筑等各个艺术形式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美学原理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美学原理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大全美学原理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大全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A、1850年B、1750年C、1900年D、1050年答案:B2、【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A、宗白华B、朱光潜C、丰子恺D、蔡元培答案:A3、【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A、《西方美学史》B、《诗论》C、《文艺对话录》D、美学原理》答案:C4、【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A、梁启超B、王国维C、康有为D、蔡元培答案:ABD5、【推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争辩美学的哲学家。
答案:6、【推断题】"美学大争辩"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答案:1.2美学争论的对象及学科性质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争论的对象是()A、美B、艺术C、美感D、审美活动答案:D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A、学术精神B、文化大综合C、历史主义D、理性主义答案:B3、【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A、人文学科B、理论学科C、交叉学科D、成熟的学科答案:ABC4、【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A、美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有着亲热的联系B、美学和人生有着特别亲热的联系C、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亲热的联系D、美学和现实生活有着亲热的联系答案:BC5、【推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
()答案:X6、【推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答案: 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A、冯友兰B、张岱年C、王朝闻D、王夫之答案: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B、学习美学可增加自身的魅力C、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理论修养D、学习美学可实现人生目标答案:AC3、【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A、立足于中国文化B、熬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力气C、艺术欣赏的直接阅历D、留意美学和人生的联系答案:ABCD4、【推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准备的。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征。
以下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一、审美观念的内向性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内心体验,强调审美的主观性和个性化。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审美的标准是建立在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基础上的,而非客观的标准。
因此,中国传统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内向性和主观性,认为美是一种内心感受,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二、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中国传统美学中,自然和人文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自然的美和人文的美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自然和人文是相互融合的,自然的美和人文的美是相互交织的。
三、审美与伦理的关系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与伦理是相互关联的。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审美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表达。
因此,中国传统美学强调审美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审美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表达,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四、“中和”思想中国传统美学中,强调“中和”思想。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强调平衡、和谐和中庸之道。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中和思想被运用到审美领域中,强调审美的平衡、和谐和中庸之道。
五、意象的隐喻性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的隐喻性是一个重要特征。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被视为一种象征和隐喻,通过意象的表达,传递出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意象的表达和意义的传递,认为意象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以上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美学思想。
这些思想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也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自然美学、装饰美学和意境美学。
一、自然美学自然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大自然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如风景、动植物等,它们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价值。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认为自然美是无可替代的、有限而珍贵的。
因此,他们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也以自然为基础,如《山水诗》、《山水画》等。
中国自然美学的代表性作品是《山水经》。
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美学理论著作之一,它描绘了中国自然景观特别是山水景观的美丽之处。
该书中,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热爱。
同时,该书也提出了与美学相关的观念和理论,如“天人合一”、“景物合一”等,这些理论对中国后来的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装饰美学装饰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想,它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装饰等手段来表达审美情感。
中国古代装饰美学的代表作品有玻璃器、陶器、木器等。
这些器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通过精致的装饰和设计,表达了文化和审美价值。
中国装饰美学的代表性作品是“景泰蓝”。
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工艺品,它以独特的装饰效果著称,经常被用于制作珠宝、器物和装饰品。
景泰蓝的装饰手法多样,包括采用五彩缤纷的彩绘、象牙、珍珠等高贵材料制作精致的装饰等。
这些装饰手法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审美趣味,也显示了制作者对美的追求。
三、意境美学意境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深刻和广泛的美学思想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绘画和音乐艺术中最基本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高级艺术品应该能够超越自然和现实,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美学工具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点,它不仅强调艺术表现的高度,也注重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美学原理期末答案
美学原理(73.0分)选择题(50分)1、李泽厚对“美”的认识是:(1.00分)•A.美在心不在物•B.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C.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D.美是主客观的统一2、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1.00分)•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B.美学等同于美术•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3、对休闲描述不恰当的是?(1.00分)•A.是一种生命状态•B.以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为内容•C.是一种行为方式•D.是无所事事4、《风雅生活论》的作者是?(1.00分)•A.雨果•B.巴尔扎克•C.莫泊桑•D.福楼拜5、“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审美活动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是谁提出的?(1.00分)•A.孟德斯鸠•B.泰纳•C.卢梭•D.韦伯6、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1.00分)•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7、美育主要是什么?(1.00分)•A.个体•B.群体•C.关系•D.社会8、()不仅是美感活动的特征,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1.00分)•A.直觉性•B.传达性•C.愉悦性•D.超越性9、以下体现人体美的雕塑不属于罗丹的是?(1.00分)•A.《思想者》•B.《永恒的偶像》•C.《大卫》•D.《吻》10、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是:(1.00分)•A.主客统一•B.情景交融•C.天人合一•D.万物有灵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00分)•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以上说法都正确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00分)•A.运用逻辑判断命题的形式阐释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只是近似的描述。
西南大学17秋[1145]《美学和人生》作业答案解析
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
社会干预功能心理平衡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娱乐消遣功能2、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外在的自然界人所改造的自然界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3、“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精神产品物质产品自然物人工制品4、“粗绢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形式符号层物质实在层意象世界层意境超验层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亚里土多德席勒柏拉图尼采6、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现了( )。
审美的非功利性审美的具象性审美的非自觉性审美的个性7、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不是鲍姆嘉通,应该是( )。
康德席勒鲍桑葵维柯8、( )是德育主要依据。
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9、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格式塔美学实验美学接受美学分析美学10、古代文论家( )提出了“隐秀”说。
钟嵘刘勰陆机司空图11、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
生活方式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自由创造性的发挥社会关系的解放12、朱光潜认为“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3、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定义美,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4、审美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
自然社会人生艺术15、“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美学原理——中外美学史上的审美经验》单选题(含答案)
《美学原理》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 )。
A、美是什么B、美的本质C、美的思维模式D、美的存在2.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思维模式是(A )。
A、主客二分B、天人合一C、主客统一D、天人分离3.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D )。
A、梁启超B、蔡元培C、王国维D、华罗庚4.不属于文化大综合内容的是(B )。
A、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综合B、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结合C、19世纪学科精神和20世纪学科精神的结合D、以上都不对5.不属于学习美学的有利作用是(D )。
A、完善自身人格修养B、完善自身理论修养C、提升艺术欣赏能力D、直接提升人的实践能力6.不同时代,美具有不同的表现,这说明美具有(C )。
A、共同性B、普遍性C、时代性D、客观性7.第一次正式提出“意象”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审美范畴的是(A )。
A、刘勰B、严羽C、庄子D、王国维8.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B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鲍姆嘉通D、毕达哥拉斯9.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C )。
A、物理的实在B、抽象的理念概念C、情景交融D、主客分离10.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
A、“象”是实在的世界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11.对高尔泰的叙述不准确的是(C )。
A、他认为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B、美是人加诸于美的对象的C、高尔太是主观唯心主义者D、不能讲美和美感割裂开来12.对京剧的描述有失偏颇的是(A )。
A、京剧的特点是写意B、京剧是角的艺术C、京剧中有写实的部分D、京剧中的虚拟不等于写意13.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D )。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B、美学等同于美术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14.对人文学科说法正确的是(B )。
A、人文学科是实践的工具B、人文学科可以完善人格C、人文学科没有用D、人学学科有直接的实用性15.对意象世界描述最贴切的是(D )。
美学论文 中国传统美学-美在意象
美学论文中国传统美学-美在意象美学论文:中国传统美学-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美在意象摘要:“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古希腊柏拉图就提出“美本身”的问题,及美得本质的问题,从此开始了对美的讨论,到20世纪这种对美的本质的讨论逐渐转变为审美活动的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经过大讨论过后,最终跳出主客二分的框框,认为“美在意象”。
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课二分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万物一体的境域,也是回到人的精神家园,回到人生的自由境界。
所以美是富贵与超越的统一。
关键字:审美意象意境情景交融一、美是什么“美是什么”这是一个美学的中心问题,美学学科上的“美”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美学学科要讨论的“美”也不仅仅限于狭义的“优美”。
它是一种广义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象,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术界的关于“美是什么”的美学大讨论中,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二是呂荧、高尔太主张的美是主观的;三是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四是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学术界重新审视这场大讨论,发现50年代的那场美学大讨论均是把美学问题限制在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框,他们试图对“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回答,后来大家发现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些深刻的思想与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想通的地方。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1. 不存在于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的,美也带有历史性。
2. 不存在于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唐代画家张璪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美学原理——中外美学史上的审美经验》单选题(含答案)
《美学原理——中外美学史上的审美经验》单选题(含答案)《美学原理》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 )。
A、美是什么B、美的本质C、美的思维模式D、美的存在2.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思维模式是(A )。
A、主客二分B、天人合一C、主客统一D、天人分离3.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D )。
A、梁启超B、蔡元培C、王国维D、华罗庚4.不属于文化大综合内容的是(B )。
A、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综合B、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结合C、19世纪学科精神和20世纪学科精神的结合D、以上都不对5.不属于学习美学的有利作用是(D )。
A、完善自身人格修养B、完善自身理论修养C、提升艺术欣赏能力D、直接提升人的实践能力6.不同时代,美具有不同的表现,这说明美具有(C )。
A、共同性B、普遍性C、时代性D、客观性7.第一次正式提出“意象”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审美范畴的是(A )。
A、刘勰B、严羽C、庄子D、王国维8.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B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鲍姆嘉通D、毕达哥拉斯9.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C )。
A、物理的实在B、抽象的理念概念C、情景交融D、主客分离10.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
A、“象”是实在的世界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11.对高尔泰的叙述不准确的是(C )。
A、他认为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B、美是人加诸于美的对象的C、高尔太是主观唯心主义者D、不能讲美和美感割裂开来12.对京剧的描述有失偏颇的是(A )。
A、京剧的特点是写意B、京剧是角的艺术C、京剧中有写实的部分D、京剧中的虚拟不等于写意13.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D )。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B、美学等同于美术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14.对人文学科说法正确的是(B )。
中国传统美学中和为美的主张
中国传统美学中和为美的主张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为美”主张,强调了和谐、平衡和协调的重要性和美感。
这一思想源自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和”的概念被广泛运用。
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在不同中寻找相同之处,强调个体间的差异性和整体的一致性。
这种思想体现了对不同个体的尊重和包容,同时也强调了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在美学上,儒家认为美在于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主张“文质彬彬”,即形式的美要与内在的道德修养相辅相成。
这种内外兼修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和为美”的主张。
道家思想也强调“和”的美感。
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即自然本身就是美的,自然的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
这种思想体现在美学上,就是追求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在道家看来,“和”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之终,所有的事物最终都要回归到“和”的状态。
除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和为美”的主张在佛教中也有所体现。
佛家强调心灵的平和、清净,认为只有内心平和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美的存在。
综上所述,“和为美”的主张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和谐、平衡和协调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和为美”的主张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持内心的
平和与和谐。
中国传统美学
(1)代表人物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曾有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的问题,换个说法,就是“美在物还是在心”的问题。当时称为“美的本质”的讨论。参加讨论的学者很多,在讨论中分成了几大派。
对这个问题,中国传统美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在中国古代的多数思想家看来,并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儒家的音乐理论体系: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情不虚情,情皆可景;
景非虚景,景总含情。
”
——清·王夫之《古诗评选
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长中,没有绝对相同的情趣,也没有绝对相同的景象。
情景相生,所以诗的境界是由创造来的,生生不息的
自然美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狭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广义: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向。
”
——朱光潜著《文艺心理学
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来说,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
——朱光潜《谈美》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黑格尔“……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
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他无多,其费也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
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
——清·郑板桥《题画·竹石》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
“非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这是审美意象的生成,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画家进入操作,也就是运用技巧、工具和材料,制成一个物理的承载,这个仍然是审美意象的生成,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的过程。
意象的生成统摄着一切
美是什么
“我们凝望着星星。
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运动着,然而我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它纯洁,冷静,深远。
一只山鹰在天空盘旋,无非是想寻找一些吃的罢了,但是我们觉得它高傲、自由‘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实际上,纯洁,冷静,深远,高傲,自由人……等等,和星星,和老鹰无关,因为这是人的概念。
星星和老鹰
自身原始地存在着,无所谓冷静,纯洁,深远,高傲,自由。
它们是无情的,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它们是自然。
”
——高尔太《论美》
所谓意象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意韵的感性世界。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
美的观赏是发现,是照亮,是创造。
人体美
人体到处都显出人是一种受到生气灌注的能感觉的整体。
他的皮肤不像植物那样被一层无生命的外壳遮盖住,血脉流行在全部皮肤表面都可以看出,跳动的生命的心好像无处不在,显现为人所特有的生气活跃,生命的扩张。
就连皮肤也到处显得是敏感的,现出温柔细腻的肉与血脉的色泽,使画家束手无策。
”——(德)黑格尔《美学》
米洛的维纳斯纯美的女神,
她所表现的是由精神
所提升的感性美的胜利。
是秀雅、温柔
和爱的魅力。
”
——(德)黑格尔
蒙娜丽莎的微笑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人的风姿与风神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
日常生活中的美钱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
民族风俗之美
节庆狂欢以有别于过日常生活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共同体验一种和谐,并浑然沉醉其
中,可以说是今日庆典的意义。
——(德)约瑟夫·皮珀
众神为了怜悯人类——天生劳碌的种族,就赐给他们许多反复不断的节庆活动,借此消除他们的疲劳;众神赐给他们缪斯,以阿波罗和迪奥尼修斯为缪斯的主人,以便他们在众神陪伴下回复元气,因此能够回复到人类原本的样子。
”——柏拉图
节庆狂欢的生活状态,就是酒神精神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中,人充满了幸福和狂喜,逐渐化入浑然的忘我之境。
在这种状态中,不仅人和人融为一体,而且人和自然也融为一体,在酒神的魔力之下,不但人与人重新团结了,而且疏远了敌对的被奴役的大自然,也重新庆祝她同她的浪子人类和解的节日。
在狂欢节的感受中还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因为在狂欢节的感受中,总是显示出不断地更新和更替,不断地死亡与新生,显示着生死相依、生生不息,死亡和再生、交替和更新的因素,永远是节庆世界感受的主导的因素。
所以,人们在狂欢节的感受是一种渗透着形而上
意蕴的审美感受。
那什么又是美在意象?朱光潜说:“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
美(意象世界)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
这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
美(意象世界)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这就是美与美感的同一。
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心目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
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品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面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自然美的生成(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而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追求审美的人生,那么他同时也就在向着最高的层面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可以跳出“自我”,跳出主客二分的限隔,从而用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心胸看待世界。
“胸中之竹”则为朦胧地游动于画家脑中的竹的审美意象。
从前者转向后者,可以有两种途径:其一,与人的审美能力相应,此自然竹本身具有某种使人感到自由的愉快的素质,让它处于一种能高度发挥上述素质的时间、空间环境就易于唤起或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昔人谓之“待境而生”,板桥称之为“得时得笔之候”。
譬如其地为“江馆”,其时为“清秋”之“晨”,其情状为:“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合之就构成了这样的“境”。
正是此“境”,使得(甚至迫使)艺术家“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此“境”,自然对象宜于“入画”的最佳情态,往往有如“兔起码鹘落,少纵则逝”。
此即宋代文与可所谓“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其二,板桥又称自己“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板桥题画竹》)。
此则以“写意”为主,胸中虽无成竹,而平昔对竹的审美观照之极其深厚的积储,此时亦奔赴而来,所谓“信手拈来都是竹,乱叶交枝戛寒玉”(板桥《题画竹》)。
这样,“胸中之竹”可以“待境而生”(有成竹),也可“写意”而生(无成竹)。
一般讲,前者境多于意,后者意余于境。
二者都是“眼中之竹”的审美意象化或者升华,又都还处在一种渗透着画家“自我”的生育过程中,故曰:“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何以生此“变相”?因为:一、将朦胧的“胸中之竹”凝定下来,成为可供观照的“有意味的形式”,这是异常艰难的一步。
艺术家的“心”、“手”总是不全相应。
昔人论画:“悟得十分,苟能证得三分,便是快事。
”(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上)此就“手”不逮“心”,亦如“文不逮意”而言。
“悟”十“证”三,可知其“相”之“变”。
二、此时画家创造性的想象仍在继续进行,在笔墨运行中,也有可能出现一种“手”突过“心”的现象。
如板桥自云:“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
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题画竹》)此处“不执己见”,即就不拘守“胸中之竹”而言。
而从“活”——“神理具足”看,“变相”实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