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三篇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三篇【篇一】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在国庆之间,我看了一本我比较喜爱看的书,就是《宋词三百首》,本书记载了在宋代词创作时期,记录了对词艺术造诣极高的词人和多种风格词流派的的词人对当时意境和抒发。
如苏轼的“水调歌”,李清照的“如梦令”,陆游的“长相思”等等。
不仅让我感受到宋代词人们的豪情壮志、离情别绪,更感悟到词人们在当异族侵扰、宋室南渡时词人们的慷慨激昂,直抒胸臆的爱国热情。
让我认识了词原本是在隋唐时期兴起的配乐可唱的歌辞,后来慢慢脱离音乐,成了一种句子不一的诗体。
词起称“曲子词”,后来又称“乐府”、“长短句”和“诗余”。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一个曲牌,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声韵。
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没必然联系,所以,词牌下面往往另立标题。
词可依据篇幅长短之分为小令仅十几个字,长调在九十一字以上,最长的有二百四十字。
书的知识无穷无尽,它给予人欢乐,给予人收获,给予人智慧,给予人进步,我喜爱书的海洋。
【篇二】午后,静谧的阳光弥漫,浓浓的茉莉花茶飘散,阳光歪照在身上温暖而又安详。
一缕缕温顺的风,翻动菲薄的书页,嗅到淡淡的墨香。
诗词的世界里,每一个字眼,都像跳动的音符,谱成了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每一支曲。
诗词里的韵,悠长悠长。
王昌龄的是“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木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可谓是韵无穷。
“松月生夜凉,风宗满清听”那山水韵传千古的清音,寂夜里听见别有一番风味。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桫百里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闻杜鹃啼声,山中处处有泉水飞流而下,遥遥看去好像悬在树梢。
“风梨花初带夜月,海常半含朝雨。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每一首诗词意蕴如此动人,寄意深长。
诗词里的情,感天动地。
《长恨歌》里所描写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4篇)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4篇)《三百首》篇1那一滴眼泪,在日照下,一瞬,早已化为飞烟;那一场迷梦,在岁月中,却用了一朵花开,到落的时间;那一首首宋词,别去了蝴蝶携走杜鹃的传言,唯留下今世的弦,弹奏着惘然的华年。
听,是那一篇篇弥散在如漏光阴里的词章。
从“裁剪冰绡,轻叠露重,淡着燕脂匀注”到“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百首,抒写的三百个情感的誓言。
听,是那一丝丝敲碎了萦绕在内心的情愫。
还有自徽宗赵佶到易安居士,一个个富有才气词人道出的缕缕情思。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
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
国维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此乃成就事业之说。
然,今吾阅宋词三百,另辟蹊径,从感情方面探寻其三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曰思之境。
我默叹,高楼独倚时,只剩君一人,望月明星疏,寄予深情,只愿人长久,只可惜远方的佳人,却是婵娟不共。
再没有梦里相遇的瞬间,悲欢离合,无人相伴这微寒的明月夜。
想念,凝结了泪水。
唯有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默默遥望,任凭相思泛起。
深觉,相思浓如酒,亦犹记,晏殊相思四壶酒。
“绿酒初尝人易醉”,“烂醉花间应有数”,“醉后不知斜阳晚”,“一场愁梦酒醒时”。
如此思念,把酒一壶,亦宋词三百首读后感算是一种宽慰罢。
而飘落的相思泪,跌碎了时常忆起的重逢画面。
原来,有一种等待,叫做思念。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曰等之境。
多少年华似水流去,多少等待在朝朝暮暮。
轮回了多少春花秋月,掠过了多少春雨秋寒,落尽了多少清愁别恨。
打不开的枷锁,冲不出来的牢笼,撩不清理还乱的鬓发,擦不了抹不尽的苦涩泪。
谁默默的厮守“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梦游处,不知道何地何方,醉酒时,不知道何人何恨长。
严仁一首笔致清倩的闺怨词,道一声“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宣卿情调幽怨的一句“断肠落日千山暮”,净土尽头,几人解脱,谈笑间,华发早生,流年东逝而去。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读《宋词三百首》有感1岳飞一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长出了千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岂止是为情而愁。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了君王天下事,却只换来可怜白发生!屈原为国“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陆游死前不忘交代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回顾那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爱国之士,爱国之事,数不胜数,他们为国而生,为国而死,为国悲,为国愁,为国战死沙场,为国宁葬鱼腹……一切为了国,然而他们不知道单凭他们的一臂之力怎能挽回国家的一点一滴!他们进忠言,却被认为是谗言,他们的血、泪与长叹换不来天子的一丝悔悟,最终大好河山还是悄然沦没,而他们也随之自刎。
是愚忠?是尽忠?历史长河流淌到19世纪,中华大地,硝烟弥漫,眼看就要亡国,一批有士之士又站了起来,他们抵外反内,从反清到反帝再到抗日,到国共十年内战,再到新中国建立。
中间又有爱国之士壮烈牺牲,终于新中国站起来了,她巍然屹立于东方之巅,主宰世界。
如今,中国极力提倡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不希望无辜的人死去,不想用更多的尸体来祭奠今天的和平,也不想让今日之国魂变得那么苍白无力。
不复仇,并不代表懦弱,只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罢了。
用世界的和平友好替代你死我活的复仇战争不是更负有责任的选择吗?眺望世界,回顾历史,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像是在对我们诉说:希望每位炎黄子孙铭记历史,放下仇恨,珍爱和平。
像是向我们祝愿:愿国富强,国魂永存!读《宋词三百首》有感2当我背完老师布置的宋词之后,我被宋词中的愁淹没了。
仅翻阅《宋词三百首》,其中愁的句子竟高达125句。
而对于不同的词人来说,愁又有不同的概念,愁的又是不同的事情……对于词人柳永来说,他愁的是和情人分别时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烟。
”的离愁。
嗨,这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啊!而同样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一个喜欢趴在窗边看夕阳的小家碧玉李清照,她是我听闻过的词人中最多“愁”的人!在早期的词中她表达的是家愁、情愁、闲愁和离愁——清丽婉转。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四篇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四篇《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近段日子,一直在读《宋词三百首》,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
书中优美的词和详尽的注释、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
描写孤单寂寥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
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
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
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与坎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豁达。
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钦佩苏轼的大气,面对东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许只是感时伤势,东坡却是何等慷慨,一句“人声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
这是何等的大气啊!我寡欢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读完了《宋词三百首》,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2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我喜欢读《宋词》,喜欢它她的哀婉,喜欢她的豪放。
宋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宋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宋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宋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宋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宋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1《宋词》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读了《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
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骚。
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
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
至于为何?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
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
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清照一生可谓坎坷,词风以北宋灭亡为界,前多为清新秀丽,后因经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词风变得凄楚哽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为前之作。
同看全段,乃知此篇为清照思夫之作。
而我们看文章,不能看表面,有些时候,即使内在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关于此词的鉴赏时,很不以为然。
文中说:“此文渲染她万千心事无从诉说的哀愁,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
我认为这篇此不仅表达了这些,更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试问:清照若不热爱生活,又何会思念丈夫呢?所以看文章,看诗词,要从多角度,换位理解。
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理解。
词中“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更是千古一绝,通过的景物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所思,也让我看到古时候,交通不方便,想与亲人会面,却只得朝朝暮暮等待那驿站传来的书信报平安。
若是在国家蒙难之时,则更是音讯全无。
也让我感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2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相关推荐《宋词三百首》读后感(精选25篇)宋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宋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和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篇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
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
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
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
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
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读完《宋词三百首》,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
表达和艺术创作的精髓。
这些词作以其含蓄、婉约的风格,表达了
作者对生活、爱情、乡愁的深沉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这些词作,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
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词作不仅是文学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也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阅读《宋词三百首》,
我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文学修养有了更
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宋词三百首》是一部集合了许多优美词意的经典之作,通过
阅读这部词集,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词人们对于情感、自然、
人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词
人们对于爱情的痴迷和忧伤,也领略到了他们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
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阅读《宋词三百首》,我不仅仅是在欣赏词人们的才华和
情感表达,更是在学习和感悟他们的人生智慧。
词人们对于人生的
感悟和对于世界的观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激发了我对于诗词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阅读《宋词三百首》不仅是一次文学的享受,更是
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通过词人们的文字,我得以感受到了中国
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希望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不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
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是一部收录了众多宋代词作的经典选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宋词的魅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被宋词的美感所震撼。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每首词都像一幅精美的画作,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其次,我学到了宋词中的人生智慧。
宋词作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表达心境的重要方式,其中蕴含了许多珍贵的人生智慧。
从词人的笔下,我理解了生活的苦与乐,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这些词作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当下,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我意识到了宋词的社会意义。
宋词作为宋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通过阅读《宋词三百首》,我对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词人通过作品所表达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最后,我意识到宋词的现代价值。
虽然宋词与现代社会相隔千年,但其蕴含的情感、人生哲理和审美价值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需要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指引和美的享受,而这些正是宋词所能够给予的。
总之,《宋词三百首》是一本极具文化底蕴、人生智慧、美感和现代价值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感悟会对我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1每个人总会有一两本忘记了的书,时光流逝,偶然再会,才懊悔曾经的错过,也许,那不是错过,只是相遇的时间不对。
彼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知愁滋味,无法领悟《宋词三百首》的韵味与境界,而今再读,甚感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
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王国维先生一语道尽了词与诗的区别。
的确,相较二者,在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在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物欲横流,风云变幻的时代,读上这样一本书,如心灵净化,身心俱润。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边。
到如今,才发现宋词原来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
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
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
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渐行渐远渐无书”,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
在词中,我明白了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
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精选20篇)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精选20篇)《宋词三百首》篇1也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欢读宋词、背宋词。
从小学二年级到现在,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好几本宋词书了呢!并且让我把喜欢的背下来了。
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宋词,妈妈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篇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中深刻的含义。
刚开始,我以为唐诗和宋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上网一查才知道,它们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唐诗要有工整的诗体,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要平仄押韵。
而宋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
词,作为一种用来歌唱的配乐诗体,它要按照音韵填词,而音乐成了他的第一要素,从五代到晚唐,到了宋代,宋词到了最辉煌秀的时代。
所以人们现在把词统称为宋词。
唐诗和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世代传诵。
在这些伟大的宋词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也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苏轼的出现,改变了晚唐婉约的词风,突破了五代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旧框子,扩大了题材,提高了意境。
他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
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
还有表现壮志凌云保卫国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的好词数不胜数。
还有一位南宋诗人辛弃疾,他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和爱国情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也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欢读宋词、背宋词。
从小学二年级到现在,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好几本宋词书了呢!并且让我把喜欢的背下来了。
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宋词,妈妈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篇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中深刻的含义。
刚开始,我以为唐诗和宋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上一查才知道,它们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唐诗要有工整的.诗体,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要平仄押韵。
而宋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
词,作为一种用来歌唱的配乐诗体,它要按照音韵填词,而音乐成了他的第一要素,从五代到晚唐,到了宋代,宋词到了最辉煌最优秀的时代。
所以人们现在把词统称为宋词。
唐诗和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世代传诵。
在这些伟大的宋词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也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苏轼的出现,改变了晚唐婉约的词风,突破了五代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旧框子,扩大了题材,提高了意境。
他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
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
还有表现壮志凌云保卫国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的好词数不胜数。
还有一位南宋诗人辛弃疾,他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和爱国情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个人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大全
是闪耀着异样的光芒。
同看全段,乃知此篇为清照思夫之作。而我们看文章,不能看外表,
读了《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
有些时候,即使内在的东西,也不肯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关于此
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醉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
词的鉴赏时,很不以为然。文中说:“此文渲染她万千心事无从诉说
来君试看”,宣卿情调幽怨的一句“断肠落日千山暮”,净土尽头,
泛起。深觉,相思浓如酒,亦犹记,晏殊相思四壶酒。“绿酒初尝人易
几人解脱,谈笑间,华发早生,流年东逝而去。怆然间,留一缕青丝
醉”,“烂醉花间应有数”,“醉后不知斜阳晚”,“一场愁梦酒醒时”。 不愿老去,只为等你来。
如此思念,把酒一壶,亦算是一种宽慰罢。而飘落的相思泪,跌碎了时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历尽沧桑,饱尝愁味道之后,回想起少年
读来琅琅上口,悦耳悦耳,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
时代爱上高楼,为了赋诗强说愁,少年时是故做愁态,怕人不知自己有
读,大胆想像,能领会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
愁,可如今愁满柔肠,却不知从何说起。《清平乐》里“别来春伴,触
像有悟。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实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
我喜爱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爱李
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将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
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爽,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
永不间断。心情好的时候,我喜爱读词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的豪放派,词风雄壮伟丽,有如太山之巅。与婉约派形成对比,截然不
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桫百里泉”,万壑千山处处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在阅读《宋词三百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宋词的
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词作品无论是在意境、表达手法还是
情感表达上都展现出了宋代文人的高超才华和情感细腻。
通过阅读
这些词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更加了解了中
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韵味。
同时,通过阅读这些词作品,我也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
识和理解。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方式和
艺术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阅读《宋词三百首》不仅是一次文学之旅,更是一次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入了解和领悟。
总之,通过阅读《宋词三百首》,我不仅获得了文学上的享受
和启发,更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感受
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韵味,也让我对中国文化传统有了更加
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更好地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宋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宋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和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一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
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
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
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
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
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
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
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宋词三百首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每个人总会有一两本忘记了的书,时光流逝,偶然再会,才懊悔曾经的错过,也许,那不是错过,只是相遇的时间不对。
彼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知愁滋味,无法领悟《宋词三百首》的韵味与境界,而今再读,甚感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
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王国维先生一语道尽了词与诗的区别。
的确,相较二者,在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在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物欲横流,风云变幻的时代,读上这样一本书,如心灵净化,身心俱润。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边。
到如今,才发现宋词原来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
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
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
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渐行渐远渐无书”,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
在词中,我明白了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
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简短
读完《宋词三百首》,我深刻体会到宋词的魅力所在。
这些古
老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优美动人,更是在情感表达上深具内涵。
通过阅读这些词作,我感受到了作者们对于爱情、人生、自然的深
刻思考和感悟。
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让我感受
到了生活的真谛和情感的真挚。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词作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
每一首词都承载着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我对古代社
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词作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也给了我很
多启发,让我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宋词三百首》,我不仅感受到了词作的美感和情感,更是在心灵上得到了一种升华和启发。
这些古老的词作,仍然可以
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启迪和感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感悟情感,
体味人生。
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更可以陶冶情操,这正是我在
阅读《宋词三百首》中所体会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
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宋词三百首》挑选了宋朝57位著名文人250多首词。
我读时,又感后悔,它难懂难朗读。
只得强打精神看一遍译词,再读一遍原词,像读散文那样的很费劲地读完了它。
我喜欢岳飞的《满江红》中‘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要学岳飞那样的有志气,虽然出身农民的孩子,却能文武双全,写出这么好的词!成为浮流芳百百世的民族英雄。
我也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要像苏轼那样的心胸开宽,虽然人间有离合悲欢,尽管我留守在爷爷家,虽然月儿有阴晴圆缺,虽然我很少能跟父母亲相见,这些事难以求全,只要把思念父母的情留在心间,在同一个月亮下,我们一家人不是欢聚在同一月光之下!
宋词的格律与神韵的完美结合,我们反复诵读,体会一定逐渐加深,其味如嚼橄榄,越咀嚼越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