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知识梳理与真题跟踪练

合集下载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7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7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

考点07 水循环和洋流知识点1 水循环(必考)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1)水循环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2)类型及主要环节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降水E :地表径流F :植物蒸腾G :地下径流H :下渗I :河湖蒸发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2)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多种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和交换,如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过程中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势能。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如改善河流的污染情况等。

突破01 水循环类型与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1.表解水循环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

下图为武汉市某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地势起伏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C.土壤入渗率D.绿化带面积2.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答案】1.B 2.D【解析】1.由材料分析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降雨量、土壤渗透系数的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也因地制宜,降雨是主导因素,降水多少直接影响绿化带下沉深度。

故选B。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水循环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水循环含答案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水循环一、选择题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

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

据此回答1~2题。

地区径流系数/%南岭地区>60华北地区<30云贵高原>40江淮地区30~401A.南岭地区B.华北地区C.云贵高原D.江淮地区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A.地表侵蚀作用加强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解析:1.B 2.A第1题,径流系数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化成径流补给给河流。

径流系数小的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转化成径流补给给河流较少,那么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

根据表中数据,华北径流系数最小,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

故选B。

第2题,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表明下渗减少,汇集成的径流增加。

说明该地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减少,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径流系数增大,则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减少。

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5.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拉萨B.吐鲁番C.北京D.呼和浩特解析:3.B 4.C 5.C第3题,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对。

第4题,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对。

第5题,北京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方式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效益最大,C对。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水循环(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水循环(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a→f→h→g B. e→f→h→dC. c→a→b→d D. d→a→b→c2.水循环中的( )A. 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 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 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 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为()A.降水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7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5—7题。

5.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6.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9—11题。

9.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10.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11.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6)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2)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一、知识讲解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2))信风带、西风带风带( →陆地―――――――――――――――海洋上空的水汽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5)6/ 1.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二、跟踪训练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2题。

完成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D.④增加.②减少B C.③减少A.①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2.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②④D.③④C.②③A.①②B读图回答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6/ 2.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题。

3.3~5 D.丁 C.丙 A.甲 B.乙4.箭头①的含义是D.植物蒸腾C.水汽输送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科.网: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 乙、丁的差额乙、丙的差额 D. B.甲、丙的差额 C.A.甲、乙的差额。

题~成67线化曲图。

据此完内气量河下图为某流径流和当地温的年变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C.雨水补给D. 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对比7. 都是雨热不同期D. B.高温期一致C.都是雨热同期多雨期一致A.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一、知识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

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二、例题分析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意图】该本题组以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为背景材料,通过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判断、不透水面的增加对城市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城市不透水面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试题解析】1.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

故选B。

2.由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提升精练6水循环含解析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提升精练6水循环含解析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提升精练: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20·全国高考)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A2.D【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

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

故选D。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降雨强度为40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量少B.下渗率大C.地面崎岖D.降雨历时短2.降雨强度为140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变大B.流速变快C.土质变松D.土层变薄【答案】1.B2.D【解析】1.图示为喀斯特地区,降雨强度为40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下渗率大,转化为地下径流,B对。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提升精练习:水圈和水循环和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提升精练习:水圈和水循环和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提升精练习:水圈和水循环及答案一、选择题(一)某绿洲示意图如下。

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该地冲积扇上的河流补给直接水源是A. 雨水B. 终年冰雪融水C. 水库D. 季节性积雪融水【参考答案】1. B 2. B(二)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

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

读图,完成第1--2题。

人工鱼礁海流效应示意图1.下列渔场的形成与人工鱼礁作用原理相似的是()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2.对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的原因,解释最全面的是()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参考答案】1.C 2.B第1题,人工鱼礁会影响海水流动,从而形成礁体边缘的上升流,上升流将海底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

故秘鲁渔场的形成与人工鱼礁作用原理相似。

第2题,放置人工鱼礁的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三)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试题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试题

2020 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附答案* 水圈和水循环 *一、选择题(一)读图,达成1—2 题。

1.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主假如()A.湖泊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D.雨水补给2.图示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由主假如()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B.湖泊的调理作用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参照答案 1.D 2.B分析第 1 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为地中海天气,故河流的补给主假如雨水补给;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

第 2 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

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由是受湖泊的调理作用, B 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植被覆盖率高,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

(二)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损坏的丛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颠簸也减缓了。

据此达成1--3 题。

1、丛林植被遭损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是因为()A .降水更多转变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变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流淤积2、丛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添②坡面径流增添③蒸发(腾)量增添④地下径流增添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假如降水最后主要转变为河流径流,那么丛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添,乙减少,总量增添B.甲减少,乙增添,总量增添C.甲增添,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添,总量减少分析:第1 题,丛林拥有修养水源的作用,有益于地表水下渗。

丛林植被遭损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 A 项错误;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变为坡面径流,致使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 B 项正确;丛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 C 项错误;河流淤积不会致使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 D 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含解析

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

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重点突破】(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A 为陆地内循环,B 为海陆间循环,C 为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①蒸发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②降水;③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④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⑤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二 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 1.水体的相互关系(1)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图2中右图表示枯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3)各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题一、选择题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蒸发、降水、渗透、污水B.渗透、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渗透、污水D.降水、渗透、蒸发、污水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1.D 2.B 13.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水循环的环节,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渗透、蒸发、污水。

第2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

第3题,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会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河流年输沙量是指一年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下图为长江某水文站(30°46'N,117°37'E)1970—2014年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6题。

4.1986—2014年,形成该水文站年输沙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其上游( )A.年降水量减小B.流域面积扩大C.植被覆盖率降低。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疏理与配套练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疏理与配套练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疏理与配套练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考点疏理1.水循环主要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蒸腾。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海洋上空的水汽――――――――――――→信风或西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二、配套练习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终消失于内蒙古沙漠地区。

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转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黑河流域水循环(多年平均)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B.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C.径流量小于实际蒸发量D.径流量大于实际蒸发量2.每年3~5月黑河下游流量小,主要原因可能是()A.中游盆地进行春灌B.下游盆地降水量小C.下游盆地进行春灌D.下游盆区蒸发量大3.据图比较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正确的是()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B.中游流速小于下游C.中游结冰期长于下游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解析:1.B2.A3.D第1题,黑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年蒸发量大。

第2题,每年3~5月,当地气温回升,农作物开始生长,中游农业区进行春灌,导致黑河下游流量小。

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黑河为内流河,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中游落差大,流速大于下游;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河下游纬度高,结冰期长;由于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3.1水循环及其影响(练习)(原卷版)-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3.1水循环及其影响(练习)(原卷版)-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2.3.1 水循环及其影响(专题训练)一、选择题组(2024·上海·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全球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水循环环节中①和①的能量主要源于()A.地球重力能B.太阳能C.地热能D.风能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①B.①C.①D.①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2023春·河北衡水·高三河北衡水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自21世纪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鄱阳湖水位间断下降。

不同因素作用时间和强度各不相同。

下图是多年平均尺度上不同因素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对鄱阳湖水位下降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A.湖盆地形变化B.气候及其他人类活动C.三峡工程运行D.总变化5.三峡工程的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是()A.保持水位相对稳定B.降低洪水期水位C.导致水位间断下降D.提高枯水期水位(2023·辽宁锦州·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考一模)植被护坡作为坡面保持水土以及涵养水源的有效措施,已逐渐成为公路和铁路路基重要的护坡形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植被在削减坡面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通过观测,记录了3种下垫面类型坡面在不同强度的降雨中初始产流时间,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索路基坡面植被对降雨径流泥沙的调控能力。

右图示意不同降雨强度下垫面初始产流时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产流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裸露坡面B.灌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植草坡面C.降雨强度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早D.相同坡面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负相关7.灌草对产流时间产生影响的原因是()A.增加了地表粗糙度B.植物吸收雨水C.雨水下渗速度变慢D.蒸腾作用增强(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如图示意2004~2017年我国某地5~10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和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年际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知识梳理与真题跟踪练
一、知识讲解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信风带、西风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跟踪训练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④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
系。

读图回答3~5题。

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科.网]
A.甲、乙的差额
B.甲、丙的差额
C.乙、丙的差额
D.乙、丁的差额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6~7题。

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雨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7.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对比
A.多雨期一致
B.高温期一致
C.都是雨热同期
D.都是雨热不同期
读“世界主要河流径流季节分配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的关系图”,回答8~9题。

8.甲、乙、丙、丁代表的河流依次是
A.刚果河乌拉尔河长江尼罗河 B.长江刚果河乌拉尔河尼罗河
C.尼罗河乌拉尔河长江刚果河 D.长江尼罗河乌拉尔河刚果河
9.下列关于四条河流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均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率最小
C.丙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D.丁河夏李径流量最大
下图为台湾地区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
C. 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
11.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二、综合题
12.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结合图示说出水循环的意义。

⑵结合图示水循环环节,分析说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⑶分析右图等水位线特征说明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⑷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

13.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局部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材料三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大米是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50万亩压减到90万亩,不足灌溉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都种植在沿黄河两岸的堤防周边,成为宁夏沿黄河经济带的特色景观。

⑴按照河水归宿,甲河属于河,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和山地降水,河流流出山口时常形成的地貌称为________,该河流出源地后,径流量沿程逐渐。

⑵简要说明图中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

⑶根据材料一、二,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主要是由(水文现象)引发的,并简述其成因。

⑷有人认为宁夏平原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说明理由。

1.D
2.C
【解析】第1题,结合水循环知识知abcd四环节分别为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下渗。

根据“海绵城市”的意义,由于城市水循环系统“蓄存”和“释放”水体的需要,将使蒸发和径流等支出水量减少,下渗储水增加。

第2题,由于城市蓄水能力的增强,可促进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压力。

3.B
4.C
5.A
【解析】第3题,结合世界海陆对比及其性质差异,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箭头①为水汽输送。

第5题,根据水平衡原理,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海洋蒸发水量与海洋降水量的差,即甲、乙的差额。

6.C
7.A
8.D 9.C
【解析】第8题,根据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可以确定甲河主要地处于亚热带地区、乙河和丁河主要处于热带地区、丙河处于温带地区;另根据降水量的差异可以确定乙河应为尼罗河,丁河为刚果河。

第9题,乌拉尔河为内流河,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A答案错误;根据各河径流季节分配来看,径流量季节变化率最小的是甲河;丙河地处于温带地区,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春季,其主要的补给水源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丁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秋季。

10.D 11.A
【解析】第10题,结合水循环过程判断甲、乙分别表示蒸发和入海环节。

第11
题,台湾岛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夏季多暴雨,径流流速快,导致入海水量大。

12.【答案】(1)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护全球水量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图中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影响该海域渔业资源入海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2)河水补给地下水从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潜水位自河床向两岸逐渐降低,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所以河水补给潜水。

(3)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

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13.【答案】⑴内流冰川融水冲积扇减少
⑵①河流水量较大;②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多峡谷,利于筑坝。

⑶凌汛(冰凌)①该河12月气温低于0摄氏度,有结冰现象;②流向由低纬至高纬;③较高纬度结冰较早,容易形成冰坝,阻塞河水流向,导致河水泛滥,河堤缺口。

⑷情况一:赞同。

夏季光热充足,日较差大,稻米质量好。

②有充足的黄河水源,灌溉条件好;③水稻单产高,能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情况二:不赞同。

水稻生长需要消耗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

②易造成地下水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③加剧黄河中下游用水紧张。

(能够结合区域状况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⑴题,甲河发源于山地,其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其流入沙漠,所以为内流河;河流流出山口时常形成的地貌称为山麓冲积扇;该河流出源地后,进入沙漠地区,下渗增加,蒸发增强,所以径流量沿程逐渐减少。

第⑵题,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流量、落差、地质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在该河段河流水量较大,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另外该地区多峡谷,利于筑坝。

第⑶题,凌汛发生的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第⑷题,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赞成的观点主要从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日较差大)、水源(有充足的黄河水源,灌溉条件好)等方面来分析;不赞成的观点主要从水资源短缺、土壤次生灾害等方面来分析。

无论哪一种观点,要保证观点与论据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