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与展望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在新时代不断进行改革与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就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校继续教育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培养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 课程内容更新和优化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高校继续教育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使之符合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方式创新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在线教育、实践教学等。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更加实用的人才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4. 开展社会实践和实习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积极与企业和行业合作,开展社会实践和实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
通过实践的机会,学生不仅可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合行业需求改革教学内容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校继续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改革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挑战,高校继续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与转型,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改革方向、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改革方向1. 融合实践教育资源在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实践教育资源,将校内外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融合,打破学历、专业、年龄的限制,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实践项目,使学员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体系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构建起灵活多样的学习体系。
通过开设线上课程、线下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高校继续教育还应开展跨学科、综合性、专业化的教学,为学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3. 强化学员导向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学员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强化学员导向,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课程规划和教学模式,帮助学员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校继续教育需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产业链、需求链与人才培养链有机结合。
通过项目合作、行业研究等形式,促进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高学员的就业竞争力。
二、发展现状目前,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高校继续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点。
1. 学习方式多样化逐渐出现了线上教育、移动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线下实训、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学习,更加灵活和便捷。
2. 课程内容多样化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到技术、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满足了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一、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高等继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近4000万人接受了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而非学历继续教育更是高达9000万人次。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继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教育教学形式以及功能和作用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高等继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在1998年,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在读规模大体相当,分别占高等教育的51%和49%。
而到2021年这个比例为61%和39%(传统成人高等教育占21%,网络教育占18%)。
导致这种变化的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普通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迅速增加,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2021年的688.8万人,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35%发展到2021年的78%;二是继续教育发展缓慢,学历补偿教育作用不断弱化。
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适龄人口中具有学历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作为学历补偿教育的继续教育人口受到挤压。
总之,继续教育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应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成人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传统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半脱产等主要形式。
1999年,国家确定68所高校开展远程网络教育,从而形成了高等继续教育新格局,传统成人教育发展缓慢,而网络教育迅猛发展,传统成人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2021年传统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比重分别为90%和10%,而2021年这个比例发展为55%和45%。
成人网络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高等教育的高录取率和适龄人口的下降给继续教育带来压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到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高等教育的录取率将在高位运行。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是多方面发力的,需要教育部门、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而且,在改革中,高校继续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方向1. 教育内容多元化高校继续教育应该适应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设置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和课程,提供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用性的学习内容。
2. 教育模式创新在教育模式上,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更加灵活和自主。
建立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平台,为学员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3.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服务。
除了普通成人教育外,还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和职业技能人员的培训,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4. 教学资源共享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加强与企业、社会资源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学员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训条件,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1. 增加教学投入,提升教学质量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要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师和专家,提供更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学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还应该加强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的建设,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运行秩序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规范运行秩序。
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课程质量监控,建立诚信考核制度,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还应该提升服务意识,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提高学员满意度。
3. 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提高社会认知度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提高社会认知度。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化定位、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国际化合作。
首先是市场化定位。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将市场需求放在首位,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经济效益意识,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服务。
其次是专业化服务。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能力,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需求,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培训课程,并由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第三是信息化管理。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培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便利化。
可以建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包括在线报名、学员信息管理、课程管理、学习资源共享等功能,提高办学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最后是国际化合作。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与国内外高校、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分享国际化视野和合作机会。
通过与国内外一流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师资交流、课程互认等方式,提高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知名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灵活的学制和学制转换、学分制度、财务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
首先是学制灵活和学制转换。
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提供不同学制的培训项目,如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
可以实行滚动式招生和注册,让学员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阶段。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支持学员的学制转换,允许学员在完成一定学分要求后,可以通过考试或评估,获得对应层次的学历证书。
其次是学分制度。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建立学分认定和积累制度,将学员的学习成绩和学分进行认定和积累,达到一定学分要求后,发放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背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方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措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案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前景展望01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背景以传统面授教育为主,缺乏多样化、灵活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缺乏对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的教育需求。
缺乏与行业、企业的有效合作和沟通。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估机制。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教育效果不佳。
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促进教育公平和普及,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02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方向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强调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教育资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
积极推广开放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03更新教育理念020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
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发展在线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发展在线课程优化教育内容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创新教育模式混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指导。
个性化学习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校企合作模式教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素质提升加强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加强师资建设03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措施构建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实施多类型培训项目针对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人群,设计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包括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领导力培训等。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机制不顺畅、内容与需求不匹配、教师队伍不完善等,亟需转型与制度创新。
本文将围绕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进行讨论。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满足广大学员的需求。
而线上学习可以根据学员的自由时间进行学习,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员更好地学习知识。
高校应该加大在线教育的力度,建设好相应的平台和系统,为学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
高校要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程。
高校继续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应该与各行业企业开展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增加学员的实际能力。
高校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能力。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开设相关的课程,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学员们发挥自己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机会。
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教师是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高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加强教师的实际经验,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
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关系到整个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高校继续教育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实中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着机制不完善、课程设置单一、服务质量欠佳等问题,需要转型和创新。
本文就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路径和制度创新进行探讨。
一、转型路径1. 教育模式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应从条块分割的课程制度,向科层结合的全员培训制度转型。
通过启动IT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网络教育、现场教学等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拓展学员门槛,提高学习效率。
各类培训机构应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知识体系打破粗放管理,采用咨询式轮廓分析,实现定制化教育。
2. 课程设置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改进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和预防性。
例如,针对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等课程,需要开设推广型和实践型两个方向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体验性和互动性。
3. 师资队伍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的建设,构建现代化师资队伍,优化招聘标准,提高师资水平。
建立科学、有效、可持续的教师培训机制,充分利用优秀师资,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留给学员更多互动时间和深刻洞见。
4. 设施信息化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现代化教育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和在线录播等技术手段,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减少现场授课频率。
同时,促进学生与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二、制度创新1. 深化继续教育立体化管理。
高校继续教育应通过建立社会化、市场化、 differenc化的管理机制,把企业、市场、学校发挥合同联动作用,加强高校间的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
其中,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高校继续教育品牌标准认证,能够提高高校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2. 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高校继续教育应设立监察评价机制,为高校继续教育提供权威的评价服务,根据市场市场和社会需要规划出关键点的大纲,着重提升综合评价体系。
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应向社会公开相关评估信息,通过国际认证机构的专业评估,推进课程质量提升。
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实践探索
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实践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增加,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正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转型发展的动因、路径选择、实践探索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一、转型发展的动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更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那些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群,他们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而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其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满足继续教育需求的理想选择。
转型发展成为高等院校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政策倾斜,为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对高等院校开展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二、路径选择普通高等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道路。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资源环境来确定继续教育的重点方向。
有的高校可以将目光放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有的高校可以借助自身的研究实力,开展专业学位培养等。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来确定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和盲目扩张。
高校需要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
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更多人群的学习需求,高校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网络教育、混合式教学等。
高校还需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服务。
高校需要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
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单靠高校的力量和资源,还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参与。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也成为了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高校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型与制度创新。
本文将探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1. 需求日益增长,但服务不足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与需求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方面,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高校在继续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框架之内,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2. 落后的管理体制和制度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滞后于需求,一方面,高校继续教育往往被当做是一个次要的部门,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高校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政策也与实际需求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学分认定、课程设置、证书发放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创新意识在继续教育领域,高校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相对较弱。
一方面,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资源配置和定价策略缺乏市场化的理念和行为,导致了课程的质量和效益难以保障;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导致了服务和产品的单一和陈旧。
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转型和制度创新。
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1. 树立服务理念,提高专业水平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第一步是要树立服务理念,提高专业水平。
高校在继续教育领域需要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学员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高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引入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丰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学员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高校继续教育是指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主体,面向社会各个群体开展的全日制、非全日制的高等教育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高校继续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高校继续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缺乏灵活性、资源利用不充分、制度不完善等等。
高校继续教育需要进行转型与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之一,是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
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主要侧重于为社会提供非全日制、短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忽视了个体学习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旨在实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有机衔接,实现人才的不间断学习和发展。
这需要高校重视对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构建完善的学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统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评价体系,建立起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历互认机制。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之二,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高校继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符合需求的人才。
高校需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了解其用人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这种合作形式可以是定向培养项目、企业定制专业课程、校企联合研发等。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设立实习就业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之三,是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技术、移动学习等手段,拓宽学习渠道,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降低学习成本,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对学员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计划和服务。
除了转型路径之外,高校继续教育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应加快培养继续教育专业人才,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应加强质量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
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及其未来展望
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及其未来展望李红远(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摘 要: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继续教育属于主要组成部分,因继续教育学院肩负阶段培育与教育的主要任务,可以通过知识教学与传播为社会培育人才。
但由于时代与社会更新步伐过快,如果在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依然保持原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与社会发展不符,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需要在新形势下进行转型创新。
基于此,本文阐明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的重要意义后,进一步探究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的主要途径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未来展望任何国家发展过程中都无法缺少人才支持,因此,人才培养在我国也属于重要任务,而高校教育本就肩负育人义务,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可以为专业教学与培育提供帮助。
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扩展形势下,诸多高校也开始针对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转型革新,这对于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未来发展十分重要,所以在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时,需要针对自身做出准确定位,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转型革新得到彻底落实,这样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才可以更好发挥自身价值与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的重要意义(一)推动高校发展如今继续教育学院能够为高校教育提供更多资源,以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是通过合作扩展规模,从而为高校教育提供更多资源获取渠道,但如今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通过转型,便可为高等教育提供全方面帮助与支持,因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对于市场情况更加了解,而且在人资开发方面经验更是异常丰富,这些都可以变成高校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二)增加高校活力现代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既能够为师生起到服务作用,还能够为其他学院持续发展提供帮助,虽然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和其他学院属于平行和平等关系,但实际上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独特优势使其具备一定特殊性。
尤其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之后,更能将自身特殊性发挥到最大程度,帮助其他学院增加教育活动,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现代高校教育质量。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高校继续教育是指高等教育机构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以提供学位教育为主要形式,同时兼顾各类短期培训、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学习培训形式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高校继续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现实的挑战和困境,高校继续教育也亟需转型升级,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要求。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办学理念和意识。
高校继续教育不能再仅仅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进行办学,而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解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高校继续教育应树立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与社会各界合作,借助外部资源,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
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以学位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术人才。
随着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继续教育应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将学位教育与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结合起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三、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高校继续教育应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教学。
高校继续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课程、项目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高校应加大对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高校还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转型发展的需求。
除了路径的转变,高校继续教育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要求。
高校继续教育应改革学制和学籍管理制度。
现行的高校继续教育学制一般与全日制学制并无差异,这种学制模式不适应继续教育的特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学历教育的学制,以及启动短期培训、职业证书等学习形式的学籍管理制度。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现状与发展趋势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社会各界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使命。
本文首先回顾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历史沿革,探讨了其组织架构与功能定位,分析了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后,文章探讨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结指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强调其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现状、发展趋势、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功能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挑战、发展机遇、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高等教育体系、作用。
1. 引言1.1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现状与发展趋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学院承担着为社会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提升职业技能、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继续教育学院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设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要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一、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
通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拓展教育领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历史沿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普通高校开始设立成人教育部门或独立的继续教育学院,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学历教育和进修培训服务。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路径主要涉及到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具体来说,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继续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习者的需求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
通过提供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服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校企合作、教学企业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开展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实践化的师资队伍,引进职场精英、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专家,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
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4. 课程设置和内容更新高校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要贴近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学科、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
可以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拓展教学资源,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完善学分制和学位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机会。
1. 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建立完善的学分制度和学位制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课学习,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认,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高校继续教育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服务社会大局。
一、改革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而忽视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需要对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加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高高校继续教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可以通过完善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统筹管理,确保两者的协调发展。
可以加大对高校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打造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体系。
还可以加强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政策支持,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
二、加强高校继续教育的学科建设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科建设,加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在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学科建设主要是以学历教育为主,而忽视了非学历教育的学科建设。
需要加强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学科建设,不断拓展学科领域,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加强高校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准的教学人才,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交叉。
可以积极探索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出更加贴近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提升学习者的实际能力。
还可以加强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科研力量,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三、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
在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还不够发达,需要加强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设,积极融入社会各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可以通过加强高校继续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搭建产业与高校的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与制度创新高校继续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满足社会各界的人才培养需求,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和科学研究需要,为在职人员、其他有学习需求的人群开展的一种培养、进修和继续教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员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继续教育也需要进行转型与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化课程设置。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和职业需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为不同岗位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和进修服务。
还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是灵活的学习方式。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
三是社会资源的整合。
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的培训资源,增加学员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渠道。
四是教学内容的更新。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岗位要求。
为了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创新,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一是丰富评价指标和方法。
高校继续教育培养的学员多为在职人员,其学习目标和标准与传统的学历教育有所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可以采用能力素质评价体系,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核心,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
二是优化课程质量管理。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评估机制,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施效果。
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是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机制。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机制,包括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异地学习的支持和帮助等,提供便利和支持。
四是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
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在不断深入的教育制度改革中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继续教育是高校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进修和再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的是通过对社会各阶层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再造,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在推动创新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就关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我对此做出几点思考。
一、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有针对性地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通过深入分析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劳动力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项目。
在一些经济结构转型的地区,可以推出相关产业培训项目,提升地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在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可以推出相关科技创新类培训项目,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双赢局面。
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多样化教育项目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紧密围绕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项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与创业培训、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培训、文化艺术与旅游培训等等,都应该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教育需求,也可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教育质量高校继续教育应当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教育质量。
现代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继续教育可以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一方面,可以设计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可以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与展望摘要: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实现继续教育学院的功能转型,创新办学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面前的关乎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文章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创新理念,同时对未来发展给出了具体举措,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校;转型;改革;继续教育;创新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是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教学业务管理部门,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国际教育等业务范畴。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高校和高等教育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现状:困境与形势分析(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1.办学形式同质化,培养模式单一,品牌和特色缺乏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办学形式上主要是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各高校之间同质化严重,办学层次主要是专科教育,培养模式上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缺少对自身特色的研究和开发,缺乏教育品牌的创立,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和职业(执业)资格认证等非学历教育则越来越显得重要,但目前却比较缺乏。
随着成人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层次需求的提高,这一定位明显落后于形势变化的需要,急需调整。
2.学历教育开始逐步萎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开始走下坡路。
其原因有:一是作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力军的高考落榜生,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考录取率达到80%,造成高考落榜生大大减少。
二是由于考生人数自2008年达到1,050万的最高峰之后,连年大幅度下降,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冲击很大。
三是改革开放以来那些需要进一步提高学历的在职人员,多已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了本、专科文凭,历史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在全国急剧下滑,发展空间逐年萎缩。
(二)发展的机遇与优势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继续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并列为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之一。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又明确提出“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里强调要“推动建立继续教育国家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密集的文件和政策出台,在几十年来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迅速发展,潜力巨大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
目前,中国各类培训机构已达数百万家,包括从幼儿园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技术行业等市场都在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教育培训产业潜力巨大。
《2012-2016年中国教育与培训行业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指出,我国教育培训产业的总需求达到1.8万亿元,除去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市场化培训需求达到7,200亿元。
这个需求可以滋养一个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未来市场上将会出现1-2家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超级培训企业,会产生5-8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中型培训企业,以及3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上市公司。
由此可见,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的未来走向可概括为:一是向着“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特色、以质量为生命、以品牌求生存”的方向发展。
二是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举、并重发展。
三是学历教育由外延式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式质量提高型转变,更加注重质量、特色和品牌。
四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将成为继续教育的重点。
五是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六是继续教育更加注重国际化和专业化。
七是继续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甚至核心的趋向加速。
二、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一)实行继续教育学院一级管理模式根据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实践,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继续教育学院一级管理模式、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教育实体型管理模式等三种。
继续教育学院一级管理模式是指在学校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对继续教育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继续教育学院既是职能部门,又是办学主体,直接承担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工作。
有一定的自主权,责、权、利较一致。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专业二级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只是在教师聘请、资源共享时有一定的工作交叉。
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指继续教育学院和专业二级学院各有职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继续教育工作。
它的问题在于:一是由于双方都是平级单位,继续教育学院难以管理和指挥专业二级学院;二是运行机制复杂,管理渠道不畅通,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或扯皮现象,增加运行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教育实体型管理模式是指继续教育学院是高校下属的一个教育实体,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同时也需要承担完全的运行风险,自我核算、自负盈亏。
近十年来这一模式给个别高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利弊之处教育界尚有较大争议。
结合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继续教育学院一级管理模式明晰了它与大学内部环境的关系,有利于统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并具有正确的决策机制、完善的指挥系统、顺畅的协调功能、融洽的协作环境和有效的绩效评价及奖罚机制。
这个管理模式就是可行的,高效的。
(二)落实目标管理制、项目负责制1.落实目标管理制要想提高管理效能,高校管理重心必须要下移,即引入目标管理制。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目标管理就是遵循继续教育办学规律,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经营目标及工作任务,然后层层分解、组织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处理,再在新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整个过程是一个围绕目标周而复始,阶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
实现以目标管理代替过程管理,以分权授权取代集权管理,自主探索突出办学特色,树立继续教育品牌。
2.实施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制就是以项目的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为工作核心,以项目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评价和奖惩的一种运行机制。
随着继续教育市场的日趋成熟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继续教育学院转型成功与否与项目运作关系极大。
应支持和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和建设,科学论证,按需设置专项项目办公室,由项目负责人作为工作任务实施的总负责人和执行人,自行组建项目团队,建立责、权、利对等的有效激励机制。
打破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上的“一碗水端平”,消除科室本位思想和“踢皮球”现象,驱动员工主动融入到学院的各项建设中。
(三)适度下放财经、人事和经营管理权传统意义上来说,高校与继续教育学院在权力机制上是命令与执行的关系。
高校管得过细、太死,严重抑制了下级组织的活力与创新,削弱了其竞争意识,不利于继续教育学院的生存与发展。
为使继续教育学院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高校应适度下放财经、人事和经营管理权。
1.财经权继续教育学院的财务相对独立,要简化财务审批手续。
有一定比例的项目投资启动资金,有合理的利润留成。
高校可通过财务透明、监管机制对学院财务进行监督。
2.人事权根据项目负责制的需要,继续教育学院建立完善、独立的人力资源机制,从选人、用人、留人等方面拥有相对的自主权。
3.经营管理权继续教育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进行项目开发与管理,以利发挥继续教育工作的开放性和主动性。
三、举措:路径与机制探讨(一)加强内部建设,实施机构重组与机制创新1.优化整合内部机构设置一是成立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改革举措等一些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实施。
二是可考虑由继续教育学院建立法人或准法人实体,使其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同时具有转移潜在办学风险的能力。
三是建立“根据市场定项目,根据项目定机构,根据机构配人员”的机构设置渠道。
2.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从人管人、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一是建立专家型的领导班子、创新型的管理团队和学习型的学院组织。
一要建立专家型的领导班子。
要求班子成员要有专业技术、与时俱进、勤政廉洁,不断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使命,解决新课题。
二要建立创新型的管理团队。
要做到体制创新、激励创新、服务创新,让员工感受团队的魅力,实现“团队为我,我为团队”的双赢局面。
三要建立学习型的学院组织。
要注重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构建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
一要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培养学院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二要提高员工文化素质,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要想留住人才,除了提高薪酬,还要为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事业环境,培养人才对学院的感情与信心。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制定用人政策,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要树立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按照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努力形成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做到“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和学院共同发展。
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绩效管理一是提高员工对薪酬和福利待遇的满意度。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实行的都是以资历为基础的工资制度,这种非绩效标准报酬分配方法无法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
因此,继续教育学院适宜采取绩效标准报酬分配方法,把报酬看作是对绩效的回报,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运行质量。
二是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按照目标管理制和项目负责制的具体要求,将员工的奖金与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挂钩,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项目开发管理的难易程度和工作实绩对员工进行奖惩。
三是建立内部权责对等机制。
通过建立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给员工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优,使其有职有权,权责利三位一体,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创新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稳步发展第二学历、第三学历教育1.探索“学历+技能”双证、多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学历教育下,高学历即高能力,片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