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生产GMP流程
新GMP标准规范-原料药
新GMP 标准规范-原料药第一章第一章 范围范围第一条第一条 本附录适用于非无菌原料药生产及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非无菌生产工序的操作。
第二条第二条 原料药生产起始点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工艺执行。
第二章第二章 厂房与设施厂房与设施第三条第三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按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 级标准设置。
第四条第四条 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有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等检验项目的,厂房的设计应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如应根据工艺要求设定相应厂房的洁净度级别。
第五条第五条 质控实验室区域通常应与生产区分开。
当生产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无不利影响,且检验操作对生产也无不利影响时,中间控制实验室可设在生产区内。
第三章第三章 设备设备第六条第六条 设备所需的润滑剂、加热液或冷却剂等,应避免与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直接接触,以免影响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质量。
当任何偏离上述要求的情况发生时,应进行评估,以确保对产品的质量和用途无不良影响。
第七条 原料药生产宜使用密闭设备;密闭设备、管道可以安置于室第七条外。
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第八条 使用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中间体或原料药品种的,应说明设备第八条可以共用的理由,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第九条 难以清洁的设备或部件应专用。
第九条第十条 设备的清洁第十条1)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物(如降解产物或达到有害程度的微生物)的出现和遗留。
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
2)非专用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以防止交叉污染。
3)对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清洁规程和清洁剂的选择,应有明确规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应至少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第四章 验证验证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关键的工艺参数或特性通常应在研发阶段或根据历史的资料和数据确定,应规定工艺参数的必要范围,以确保工艺操作的重现性,包括:1)确定产品的质量特性;2)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关键工艺参数;3)确定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
gmp—生产管理
狭义的生产
作好所有相关记录
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流程图
本章主要内容
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 清场管理 批生产记录
第一节 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
一、生产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每个阶段要 做哪些工作 呢?
一、生产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生产
生产前
下达生
准备
检查
产指令
状态标志正确 有清场合格证 设备、仪表完好等
1、包装所使用的标签和使用 说明书,必须由车间填写领料 单,派人到标签库限额领取, 并由领料人及发料人签字。已 打印批号的标签,发剩的和残 缺标签或该批号取消时,或车 间贴签工序剩余标签不得回收 利用,应由经手人会同质管部 门派人监督销毁,并做好记录, 经手人及监督人员签字
2、车间应设标签库,由专人负责标签的领用和发放,标签不 得改做他用或涂改后再使用。
再次启封使用过的原辅料时,应核对记录,检查外观性状,如发现有 异常情况或性质不稳定时,应再次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每批生产结束后的剩余物料,操作人员应及时退库,车间不得存放未 使用完的剩余物料,但中间站存放的中间产品除外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二、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 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 一个或一套文件。。
生产(包装) 指令单
领料
领料单
企业
生产管理部门
生产销售情况
安排生产计划 编制批生产指令
生产部门 物料部门
质量管理部门 操作车间
STEP1
STEP2
批生产指令 生产工艺规程 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Hi,我是车间 工艺技术员
GMP体系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实施
GMP体系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实施发表时间:2018-03-05T11:23:07.9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作者:羊健传1 符秀娟2[导读] 药品是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1.海南卓科制药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11272.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海南海口 570216摘要:原料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品质量的优劣,原料药生产过程步骤多、周期较长、过程复杂,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MP管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原料药 GMP管理在市场经济日益活跃的今天,高质量的产品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最有力支柱,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应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药品是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只有使用质量合格的药品,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原料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品质量的优劣,原料药生产过程步骤多、周期较长、过程复杂,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加强GMP管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一、原料药生产过程的GMP管理体系的构建生产过程是药品制造全过程中决定药品质量的最关键和最复杂的环境之一。
药品生产过程实际上包含两种同时发生的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文件记录的传递过程。
原料药的生产一般为:生产前准备(原材料领发料、设备设施检查等),投料,化学反应,提取(分离),纯化(结晶、干燥),过程控制,包装,待验直至检验合格后入库,清场。
是物料投入,目标产物的生成以及后续处理的过程;文件记录传递过程是指由生产部门发出批生产指令,确定批号和签发批生产记录(由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授权生产部门来进行),并在生产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完成各种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以及其他辅助记录(设备使用记录、清洁记录等),中间体检验人员完成检验记录,原料药检验人员完成成品检验记录。
该记录经部门负责人或者授权人员审核并归档。
质量管理人员对这些记录审核,作为批放行的一部分[1]。
原料药生产管理的GMP检查PPT
03
GMP检查内容
人员和组织
人员资质
确保所有参与原料药生产的人员 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符合岗 位任职要求。
组织架构
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组织 架构,各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顺 畅。
厂房和设施
厂房布局
合理规划厂房布局,确保生产、存储、辅助区域等功能划分 明确。
设施配备
根据生产需求,配备相应的设施,如空调、通风、照明等。
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客户反馈良好,企业声誉得到提升。同时,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也得到 了优化。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4
GMP检查方法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是GMP检查的重要环节,主要对原料药的制造、加 工、包装、标签、储存等环节进行实地查看,确保生产环境 、设备、操作人员等符合GMP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生产车间的布局、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生产 过程的控制、清洁卫生等,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行为规范 等方面。
文件检查
原料药生产管理的GMP检查
目
CONTENCT
录
• GMP简介 • 原料药生产流程 • GMP检查内容 • GMP检查方法 • GMP检查的注意事项 • GMP检查案例分析
01
GMP简介
GMP的定义
总结词
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 品和其他健康相关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体系。
确保有足够的人员配合检查工作,包括生产 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真实反映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原 料药生产的实际情况,不要隐瞒或虚假
陈述。
尊重检查人员
尊重检查人员的权威和专业性,不要 对检查人员的工作进行干扰或质疑。
药品生产工艺操作指南
药品生产工艺操作指南第一章药品生产工艺概述 (3)1.1 药品生产工艺简介 (3)1.2 生产工艺流程 (3)1.2.1 原料药生产 (3)1.2.2 制剂生产 (3)1.2.3 质量控制 (4)1.2.4 生产环境与设备 (4)第二章原料与辅料准备 (4)2.1 原料的选择与检验 (4)2.1.1 原料的选择 (4)2.1.2 原料的检验 (5)2.2 辅料的选择与检验 (5)2.2.1 辅料的选择 (5)2.2.2 辅料的检验 (5)第三章设备与设施准备 (5)3.1 设备的清洗与消毒 (5)3.1.1 清洗与消毒的目的 (5)3.1.2 清洗与消毒的方法 (6)3.1.3 清洗与消毒的操作步骤 (6)3.2 设备的校验与维护 (6)3.2.1 设备校验的目的 (6)3.2.2 设备校验的内容 (6)3.2.3 设备校验的方法 (6)3.2.4 设备维护 (6)第四章药品生产过程控制 (7)4.1 生产过程的监控 (7)4.1.1 监控目的 (7)4.1.2 监控内容 (7)4.1.3 监控方法 (7)4.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8)4.2.1 检验目的 (8)4.2.2 检验内容 (8)4.2.3 检验方法 (8)4.2.4 检验流程 (8)第五章药品包装与标签 (8)5.1 包装材料的选择 (9)5.1.1 符合药品特性 (9)5.1.2 安全卫生 (9)5.1.3 机械强度 (9)5.1.4 适应环境 (9)5.1.5 经济合理 (9)5.2.1 标签内容 (9)5.2.2 设计要求 (9)5.2.3 印刷要求 (9)5.2.4 防伪技术 (10)第六章药品储存与运输 (10)6.1 药品的储存条件 (10)6.1.1 储存环境 (10)6.1.2 储存方式 (10)6.1.3 储存期限 (10)6.2 药品的运输要求 (10)6.2.1 运输工具 (10)6.2.2 运输温度 (10)6.2.3 运输时间 (11)6.2.4 运输安全 (11)6.2.5 运输记录 (11)第七章药品生产安全管理 (11)7.1 安全生产制度 (11)7.1.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1)7.1.2 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11)7.1.3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1)7.1.4 安全报告和处理制度 (11)7.2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11)7.2.1 生产现场环境管理 (11)7.2.2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 (12)7.2.3 生产现场人员管理 (12)7.2.4 交叉作业安全管理 (12)7.2.5 应急预案与处理 (12)7.2.6 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 (12)第八章药品生产环境控制 (12)8.1 环境监测与控制 (12)8.1.1 监测目的与原则 (12)8.1.2 监测项目与标准 (12)8.1.3 监测设备与方法 (13)8.2 清洁生产与废物处理 (13)8.2.1 清洁生产 (13)8.2.2 废物处理 (13)8.2.3 环保设施与管理 (13)第九章药品质量保证体系 (14)9.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4)9.1.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4)9.1.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14)9.1.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14)9.2 质量检验与问题处理 (15)9.2.2 问题处理 (15)第十章药品生产记录与报告 (15)10.1 生产记录的填写与保存 (15)10.1.1 填写原则 (15)10.1.2 记录内容 (15)10.1.3 保存与管理 (16)10.2 生产报告的编制与上报 (16)10.2.1 编制原则 (16)10.2.2 报告内容 (16)10.2.3 上报流程 (16)第一章药品生产工艺概述1.1 药品生产工艺简介药品生产工艺是指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前提下,依据药品注册批准的处方和生产工艺,采用一系列特定的操作步骤,将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等转化为具有特定质量标准的成品药品的过程。
GMP认证流程及材料准备要求
药品生产/GMP认证一、申报企业到省局受理大厅提交认证申请和申报材料相关材料:1 药品GMP认证申请书(一式四份)2 GMP认证之《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3 GMP认证之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4GMP认证之药品生产企业组织机构图5 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登记表,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
6 GMP认证之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范围剂型和品种表7 GMP认证之药品生产企业周围环境图、总平面布置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置图(含动物室)8 GMP认证之药品生产车间概况及工艺布局平面图9 GMP认证之申请认证型或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过程控制点及控制项目10 GMP认证之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情况;检验仪器、仪表、衡器校验情况11 GMP认证之检验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校验情况12 GMP认证之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13 GMP认证之企业符合消防和环保要求的证明文件二、省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对申报材料形式审查(5个工作日)三、认证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技术审查(10个工作日)四、认证中心制定现场检查方案(10个工作日)五、省局审批方案(10个工作日)六、认证中心组织实施认证现场检查(10个工作日)七、认证中心对现场检查报告进行初审(10个工作日)八、省局对认证初审意见进行审批(10个工作日)九、报国家局发布审查公告(10个工作日)1 药品GMP认证申请书(一式四份)填写细节要求:a、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证》一致;b、企业法人、企业负责人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证》一致;注意:企业填报的联系人应熟悉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情况,联系方式应有效、快捷。
c、企业申请认证范围应在《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范围;d、企业申请认证剂型应与该品种的注册批件剂型一致;e、中药丸剂申请认证时应展开,如:丸剂(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微丸、糊丸、蜡丸);注意:相近剂型的确认-----喷雾剂和气雾剂、合剂和口服液、口服液和口服溶液剂等等f、认证品种中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激素类、抗肿瘤药、避孕药、放射性药品应注明;g、原料药认证应注明原料药名称;h、既有口服也有外用的制剂,外用的应在制剂后注明外用。
2010版--原料药GMP实施指南发酵部分
本指南适用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或用传统方法 (如辐照或化学诱变) 或使用基因改 造技术的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原料药,通常是指小分子的产品如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和糖 类;而 “生物技术”即指用重组 DNA、杂交瘤或其它技术产生或修饰的细胞或组织来生 产蛋白质和多肽这类大分子量的物质, 虽然发酵原理与传统发酵时一样的, 但是它们的控制 程度不同,总的来说,用于生产大分子的生物技术工艺的控制要严于经典的发酵工艺,所以 生产大分子的生物技术工艺不在本指南范围, 本指南仅涵盖了从细胞库取得用于生产的细胞 开始的细胞培养/发酵、收集分离纯化得到最小分子终产品的全过程。 传统发酵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为: 保存管种子培养(孢子或菌丝形式)种子罐种子培养 主发酵罐发酵固液分离目的产物提取纯化 由于其所用的原料(培养基、缓冲液组分)可能为微生物污染创造条件,应在生产过程 中根据物料来源、 制备方法和原料药或中间体的预期用途, 可能有必要在制造和工艺监测的 适当阶段控制微生物、病毒污染和/或内毒素,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在工艺控制可重 点考虑以下内容: 主菌株库和工作菌种的建立和维护; 接种和扩增培养; 发酵过程中关键操作参数的控制;包括质量、杂质指纹的控制 菌体生长、生产能力的监控; 收集和纯化工艺过程 —— 此工艺去除菌体、菌体碎片、培养基组份,需保护中间 产品和原料药不受污染(特别是微生物学特征) ,避免质量下降; 在适当的生产阶段进行生物负荷监控,必要时进行细菌内毒素监控。 必要时,可以考虑验证培养基、宿主微生物蛋白、其它与工艺及产品有关的杂质和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18. 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的特殊要求
原料药 GMP 实施指南
18. 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的特殊要求
本章将探讨以下问题: 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对细胞库有哪些特别的要求? 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对菌种培养与发酵有哪些特别的要求? 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对收集、分离与纯化有哪些特别的要求? 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对病毒去除和灭活有哪些特别的要求?
原料药生产GMP流程
GMP车间流程一.物料管理:包括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等;目标:(1)预防污染,混淆和差错;(2)确保储存条件,保证产品质量;(3)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使用或成品出厂;(4)控制物料的追溯性,数量,状态和效期;内容:(1)规范购入: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符合药品标准,包装材料标准或其他有关规定,不得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药品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并按规定验收入库;可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定点采购,按批验收和取样检验;(2)合理储存:物料的储存需按其性质分类贮存,在规定条件下贮存,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及贮存期的养护①分类原则:常温,阴凉,冷藏及低湿等分开;固体,液体原料分开储存;挥发性物料避免污染其他物料;特殊物料按相应规定储存和管理并立明显标志;②储存条件:温度:冷藏:2~10℃阴凉:20℃以下常温:0~30℃相对湿度:一般为45%~75%;特殊要求按规定储存;储存要求:遮光、干燥、密闭、密封、通风等;③使用期限: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一般不超过三年,期满后复检;④仓储设施及养护: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于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仓储区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照明通风及温湿度的控制应符合储存要求并定期监测;(3)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①物料状态与控制:待验:黄色,处于搁置等待状态;合格:绿色,允许使用或被批准放行;不合格:红色,不能使用或不准放行;②发放和使用:质量管理部门依据物料的购进情况及检验结果确定物料是否被放行,依据生产,包装指令发放,发放领用应复核,及时登记卡,帐,便于追溯,物料的拆零环境应和生产环境相适应,防止污染,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③中间产品的流转:为避免物料在传递的过程中出错,应按规程操作,及时正确标志、发放、接收、认真复核并做好记录;④成品放行:放行前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有关记录进行审核,包括配料,称重过程的复核,各生产工序检查记录,仪器设备操作记录,清场记录,中间产品质量检验结果,成品质量检验结果等,符合要求并有审核人签字方可放行;未经审核批准的成品不得发放销售;⑤特殊物料的管理:成品标签应由专人保管,凭批包装指令发放,按实际需求量领用,标签要计数发放,领用人核对,签名,使用数,残损数及剩余数之和与领用数相符,印有批号的残损或剩余标签应有专人负责计数销毁,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剧毒品及贵重物品应专人专柜,双人双锁保存;(4)有效追溯: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均要建立系统唯一的编码,以区别于其他所有种类和批次:①物料的编码系统:物料代码:通过物料代码能有效识别物料的种类,具体名称,规格及其标准,根据物料代码领取物料,能有效防止混淆和差错;②物料及产品批号:通过物料批号使任一具体批次的物料的购进、验收、取样、检验、储存、发放、使用等信息通过批号联系起来,使物料便于识别,核对和追溯;③帐卡物相符:物料帐:同一物料相关信息的登记,包括来源去向及结存数量;货位卡:识别货跺的依据,记载该货位的来源及去向;物料签:用于识别单独一件物料或产品的依据和标示,帐卡物相应信息必须保持一致;各档案相关性和可追溯性:批档案包括物料的购进、验收、储存、发放及批物料检验等,产品档案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批监控记录及批发货记录和批销售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应一致并可追溯;二: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环境控制;生产管理是实现物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物料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质量共同构成产品的质量;(1)生产工艺:应严格按注册批准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并依据工艺规程制定批指令,操作规程和批生产记录,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方法,步骤进行,并对关键操作进行复核,(2)批生产记录:①根据工艺规程制定批生产记录母本,批记录的发放应可控,并可追溯;②记录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操作者,复核者签名,有关操作与设备,相关阶段的产品数量,物料平衡的计算,生产过程的控制记录等,批记录的填写应及时、完整、准确、整洁、清晰可辨,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应在更改处签名,注明日期并使原始数据仍可辨认,必要应注明原因;③批生产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未规定有效期的,其批生产记录至少保存三年;(3)①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前应检查现场卫生及设备状态标示,确认操作间及设备,容器及计量器具清洁完好,无上次生产遗留物;各仪器和设备标示清楚,处于待运行和已清洁的状态;②生产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经过上岗培训,能够严格按规定事项、方法、步骤、顺序、时间等进行操作,并对生产过程控制点及项目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标准进行取样检测控制和复核,③中间控制品或成品的取样点的环境应符合取样要求,必要时应有防止产生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④配料称量前应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批号、效期和状态,计量器具经过校准和调零,且其精度应能满足所称重量的要求,并有其他人复核,称量的环境应与生产要求一致,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⑤生产过程中也应有防止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尘粒、气体、蒸汽等引起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⑥每一生产操作间或生产用设备容器应有所生产的产品或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物料、水、气、废水等管道应有明显标示并注明流向;⑦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内容包括:工序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签名,清场记录应归入批生产记录;⑧在每批的一个工序或生产阶段结束后,需要将物料的用量或产品产量的理论与实际之间比较,如果偏差超出正常情况,必须调查评价,排除质量问题后才能流入下一工序或出厂,即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在使用前、转入下一工序时、出厂前都要经QA审查是否符合规定,并决定是否放行或流转;⑨对成品有影响的关键物料,当供应商发生改变时,生产前应做应用性试验;⑩使用后剩余的散装物料应及时密封,有使用人注明开启日期,剩余量,使用者和复核者签字后办理退库手续;(4)①生产环境的控制:为控制污染和交叉污染,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或措施:设置必要的气闸和通风;②尽量降低因空气循环使用,或未充分处理的空气再次进入生产区所致污染的风险;③在易发生交叉污染的生产区,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有避免交叉污染的捕尘和防尘设施;④使用密闭的系统进行生产;⑤设备使用清洁状态标示;⑥有适于物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和所用器具暂存的区域;⑦生产操作与设备应按工艺的流程顺序合理布局,使物料的生产按同一顺序方向流转,以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5)①返工或重新加工及混批的管理: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或重新加工,只有经质量部门对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其不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符合质量标准,才允许返工或重新加工处理,②返工或重新加工应有专用记录;加工后的批号在原批号后加一代码以示区别;③混批的批号应在该流水批号后加一代码区别,并由车间登记所有混批的批次;(6)生产过程紧急情况处理:出现紧急情况时如停水、电或设备故障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关闭设备和电源,做好相关状态标示和记录,经质量部门评价后按规定处理;三:包装管理:①根据包装指令包装前应检查包装清场纪录,每一包装场所应标明包装中的产品名称和批号,②应核对所有发放的包装材料的数量和标签内容与生产指令是否相符,如实填写批包装记录,内容包括:待包装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印有批号的标签及产品合格证,包装材料的发放数量、发放人、领用人及复核人的签名,已包装产品的数量及包装清场记录,③包装结束后应对已包装和贴签的产品进行检查,保证本批容器和包装的标签正确无误,包装记录应有复核人签名,生产负责人签名等;④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包材应全部销毁,并记录,未打印批号的包材应退库,并严格按相关规程执行;⑤核对包装后的清场记录;四:库存管理:①产品入库应登记产品名称,批号,入库时间,数量,规格等相关信息,②库存的环境应能满足产品的要求,③入库后做好货位状态卡标示;④产品的出库发货应根据发货指令做好登记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批号,发货数量,剩余数量,发货日期,去向及负责人等,应做到最早批准库存的产品先销售,⑤销售部门应建立每批产品的批销售记录,以保证产品能有效追溯,若有必要,便于撤回;。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了本规范作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机构与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
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厂房与设施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
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
原料药GMP指南2024
引言概述:原料药是制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最终制成品的质量。
为了确保原料药的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并降低潜在风险,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规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原料药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指南,涵盖其定义、目的、适用范围、原则和要求等内容。
正文内容:1.原料药GMP指南的定义介绍原料药GMP指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解释为什么原料药GMP指南对于制药工业至关重要。
引用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如FDA、EMA、WHO)对原料药GMP 指南的定义和解释。
2.原料药GMP指南的目的说明原料药GMP指南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原料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强调原料药GMP指南对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协调不同部门间的合作意义。
探讨原料药GMP指南在确保原料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方面的重要性。
3.原料药GMP指南的适用范围原料药GMP指南适用的范围,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和相关制度。
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原料药GMP指南适用范围的具体规定。
强调原料药GMP指南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4.原料药GMP指南的原则和要求分析原料药GMP指南在保证原料药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特殊要求,如原料药的溶剂、催化剂和辅助剂等的管理。
引用相关实例和案例来说明原料药GMP指南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5.原料药GMP指南的实施和管理探讨原料药GMP指南的实施和执行方式,包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等。
解释原料药GMP指南的管理程序和流程,如风险评估、变更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强调原料药GMP指南实施和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原料药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总结:本文全面介绍了原料药GMP指南的定义、目的、适用范围、原则和要求等内容。
原料药GMP指南在制药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目的是确保原料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强调了原料药GMP 指南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并详细阐述了其原则和要求。
原料药GMP
强化软件全方位管理 强化无菌药品硬件管理 融入风险管理思想
• 参照体系
欧盟GMP WHO GMP ICH Q7a
• 核心:安全、有效、质量 • 注册的工艺 • 注册的标准及检验方法 • 注册的原辅料及来源 • GMP检查是注册与上市后
药品质量安全的承上启下 关键环节
2020/3/5
36
质量体系
• 确保内部质量管理程序及标准整体符合GMP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质
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 文件管理
• 确认与验证(方案、报告)
•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变更控制、偏差、CAPA 物料、产品批放行 年度回顾 供应商审计 持续稳定性考察
• 自检
• 委托生产/检验
2020/3/5
29
检验
• 内控标准(基于物料预定用途及供应商历史报告可靠性) • 至少包括一项特定的鉴别试验 • 首次采购的最初3批物料全检,定期评估供应商报告的可靠性 • 综合评价,受权人员放行 • 复验
超期存放 不良条件(空气、高温、高湿、光照)
2020/3/5
30
发放/发运
• 先进先出 • 信息登记 • 在库温湿度定期监控记录 • 不易精确分批的大宗物料
2020/3/5
18
厂房应具有的条件—质量控制区
• 通常与生产区分开 • 不同功能如生物检定、微生物与其他实验区分开 • 样品处置、留样、稳定性考察 • 仪器的特殊要求:静电、振动、潮湿 • 实验动物房—国家规定
2020/3/5
19
厂房应具有的条件—辅助区
• 休息室与其他区域分开 • 盥洗室、更衣室、足够的洗手设施 • 维修间远离生产区
• 对关键设备及洁净区的验证 • 保证厂房、设施、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 • 保证生产区的卫生要求 • 人员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 • 进入生产区人员的控制
GMP实施指南生产和过程控制
8. 生产和过程控制本章将探讨以下问题:如何确定收率?如何处理偏差?如何满足生产时限的要求?在过程控制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当中间体或原料药物混批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污染?生产〔Production〕过程是药品制造〔Manufacture〕全过程中决定药品质量的最关键和最复杂的环节之一。
药品生产过程实际上包含两种同时发生的过程,既是是物料的生产过程,又是文件记录的传递过程。
以典型合成药为例,备料〔原材料领料,发料,物料暂存〕,投料,化学反响,提取〔别离〕,纯化〔结晶,枯燥〕,过程控制,包装,待验直至检验合格后入库,清场。
是物料投入,目标产物的生成以与后续处理的过程;文件记录传递过程是指由生产部门发出生产指令,确定批号和签发发放批生产记录〔由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授权生产部门来进展〕,并在生产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完成各种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以与其他辅助记录〔设备使用记录,清洁记录等〕,中间体检验人员完成检验记录,原料药检验人员完成成品检验记录。
该记录经部门负责人或者授权人员审核并归档。
质量管理人员对这些记录审核,作为批放行的一局部。
本章节将重点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 修订版中生产和过程控制局部的要点进展解析,并从人员,设备,物料,操作,环境和记录等方面进展描述,提供实施指导。
8.1 生产操作《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 修订版:第九章生产管理第一节原那么第一百八十四条所有药品的生产和包装均应按照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进展操作并有相关记录,以确保药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并符合药品生产许可和注册批准的要求。
第一百八十五条应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生产批次的划分应能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
第一百八十六条应建立编制药品批号和确定生产日期的操作规程。
每批药品均应编制唯一的批号。
除另有法定要求外,生产日期不得迟于产品成型或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操作开始日期,不得以产品包装日期作为生产日期。
在GMP指导下原料药生产车间的相应操作规程
在GMP指导下原料药生产车间的相应操作规程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的缩写,指的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在原料药生产车间,根据GMP的指导,需要有相应的操作规程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一、原料药生产车间的环境要求1.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原料药生产工艺要求,确保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2.清洁度要求: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地面、墙壁、设备等都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污染。
3.通风系统:车间内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4.照明:车间内应提供充足的照明,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工作区域,以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
二、原料药生产车间的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培训:车间内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操作规程、GMP要求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
2.人员流动:车间内的人员流动应受限制,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车间,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卫生状况进行严格的管理。
3.原料检查:车间内应对进入车间的原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并记录检查结果。
4.设备操作:车间内的设备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遵循操作规程,并按时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5.清洁和消毒:车间内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需要记录清洁和消毒的时间和方法,并进行定期的验证和回顾。
6.记录和文档管理:车间内的各项操作和相关记录应及时进行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以备查。
7.废弃物处理:车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以确保环境卫生。
8.防止交叉污染:车间内的操作应做到避免交叉污染,例如在不同工艺产品间要有明确的分隔和区域标记。
9.不合格品处理:车间内如果产生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隔离、追溯和处理等。
10.审核和改进:车间内的操作规程应经过定期的审核和改进,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新的GMP要求。
原料药生产GMP流程
GMP车间流程一.物料管理:包括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等;目标:1预防污染;混淆和差错;2确保储存条件;保证产品质量;3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使用或成品出厂;4控制物料的追溯性;数量;状态和效期;内容:1规范购入: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符合药品标准;包装材料标准或其他有关规定;不得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药品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并按规定验收入库;可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定点采购;按批验收和取样检验;2合理储存:物料的储存需按其性质分类贮存;在规定条件下贮存;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及贮存期的养护①分类原则:常温;阴凉;冷藏及低湿等分开;固体;液体原料分开储存;挥发性物料避免污染其他物料;特殊物料按相应规定储存和管理并立明显标志;②储存条件:温度:冷藏:2~10℃阴凉:20℃以下常温:0~30℃相对湿度:一般为45%~75%;特殊要求按规定储存;储存要求:遮光、干燥、密闭、密封、通风等;③使用期限: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一般不超过三年;期满后复检;④仓储设施及养护: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于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仓储区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照明通风及温湿度的控制应符合储存要求并定期监测;3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①物料状态与控制:待验:黄色;处于搁置等待状态;合格:绿色;允许使用或被批准放行;不合格:红色;不能使用或不准放行;②发放和使用:质量管理部门依据物料的购进情况及检验结果确定物料是否被放行;依据生产;包装指令发放;发放领用应复核;及时登记卡;帐;便于追溯;物料的拆零环境应和生产环境相适应;防止污染;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③中间产品的流转:为避免物料在传递的过程中出错;应按规程操作;及时正确标志、发放、接收、认真复核并做好记录;④成品放行:放行前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有关记录进行审核;包括配料;称重过程的复核;各生产工序检查记录;仪器设备操作记录;清场记录;中间产品质量检验结果;成品质量检验结果等;符合要求并有审核人签字方可放行;未经审核批准的成品不得发放销售;⑤特殊物料的管理:成品标签应由专人保管;凭批包装指令发放;按实际需求量领用;标签要计数发放;领用人核对;签名;使用数;残损数及剩余数之和与领用数相符;印有批号的残损或剩余标签应有专人负责计数销毁;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剧毒品及贵重物品应专人专柜;双人双锁保存;4有效追溯: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均要建立系统唯一的编码;以区别于其他所有种类和批次:①物料的编码系统:物料代码:通过物料代码能有效识别物料的种类;具体名称;规格及其标准;根据物料代码领取物料;能有效防止混淆和差错;②物料及产品批号:通过物料批号使任一具体批次的物料的购进、验收、取样、检验、储存、发放、使用等信息通过批号联系起来;使物料便于识别;核对和追溯;③帐卡物相符:物料帐:同一物料相关信息的登记;包括来源去向及结存数量;货位卡:识别货跺的依据;记载该货位的来源及去向;物料签:用于识别单独一件物料或产品的依据和标示;帐卡物相应信息必须保持一致;各档案相关性和可追溯性:批档案包括物料的购进、验收、储存、发放及批物料检验等;产品档案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批监控记录及批发货记录和批销售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应一致并可追溯;二: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环境控制;生产管理是实现物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物料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质量共同构成产品的质量;(1)生产工艺:应严格按注册批准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并依据工艺规程制定批指令;操作规程和批生产记录;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方法;步骤进行;并对关键操作进行复核;(2)批生产记录:①根据工艺规程制定批生产记录母本;批记录的发放应可控;并可追溯;②记录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操作者;复核者签名;有关操作与设备;相关阶段的产品数量;物料平衡的计算;生产过程的控制记录等;批记录的填写应及时、完整、准确、整洁、清晰可辨;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应在更改处签名;注明日期并使原始数据仍可辨认;必要应注明原因;③批生产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未规定有效期的;其批生产记录至少保存三年;(3)①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前应检查现场卫生及设备状态标示;确认操作间及设备;容器及计量器具清洁完好;无上次生产遗留物;各仪器和设备标示清楚;处于待运行和已清洁的状态;②生产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经过上岗培训;能够严格按规定事项、方法、步骤、顺序、时间等进行操作;并对生产过程控制点及项目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标准进行取样检测控制和复核;③中间控制品或成品的取样点的环境应符合取样要求;必要时应有防止产生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④配料称量前应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批号、效期和状态;计量器具经过校准和调零;且其精度应能满足所称重量的要求;并有其他人复核;称量的环境应与生产要求一致;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⑤生产过程中也应有防止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尘粒、气体、蒸汽等引起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⑥每一生产操作间或生产用设备容器应有所生产的产品或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物料、水、气、废水等管道应有明显标示并注明流向;⑦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内容包括:工序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签名;清场记录应归入批生产记录;⑧在每批的一个工序或生产阶段结束后;需要将物料的用量或产品产量的理论与实际之间比较;如果偏差超出正常情况;必须调查评价;排除质量问题后才能流入下一工序或出厂;即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在使用前、转入下一工序时、出厂前都要经QA审查是否符合规定;并决定是否放行或流转;⑨对成品有影响的关键物料;当供应商发生改变时;生产前应做应用性试验;⑩使用后剩余的散装物料应及时密封;有使用人注明开启日期;剩余量;使用者和复核者签字后办理退库手续;(4)①生产环境的控制:为控制污染和交叉污染;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或措施:设置必要的气闸和通风;②尽量降低因空气循环使用;或未充分处理的空气再次进入生产区所致污染的风险;③在易发生交叉污染的生产区;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有避免交叉污染的捕尘和防尘设施;④使用密闭的系统进行生产;⑤设备使用清洁状态标示;⑥有适于物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和所用器具暂存的区域;⑦生产操作与设备应按工艺的流程顺序合理布局;使物料的生产按同一顺序方向流转;以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5)①返工或重新加工及混批的管理: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或重新加工;只有经质量部门对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其不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符合质量标准;才允许返工或重新加工处理;②返工或重新加工应有专用记录;加工后的批号在原批号后加一代码以示区别;③混批的批号应在该流水批号后加一代码区别;并由车间登记所有混批的批次;(6)生产过程紧急情况处理:出现紧急情况时如停水、电或设备故障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关闭设备和电源;做好相关状态标示和记录;经质量部门评价后按规定处理;三:包装管理:①根据包装指令包装前应检查包装清场纪录;每一包装场所应标明包装中的产品名称和批号;②应核对所有发放的包装材料的数量和标签内容与生产指令是否相符;如实填写批包装记录;内容包括:待包装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印有批号的标签及产品合格证;包装材料的发放数量、发放人、领用人及复核人的签名;已包装产品的数量及包装清场记录;③包装结束后应对已包装和贴签的产品进行检查;保证本批容器和包装的标签正确无误;包装记录应有复核人签名;生产负责人签名等;④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包材应全部销毁;并记录;未打印批号的包材应退库;并严格按相关规程执行;⑤核对包装后的清场记录;四:库存管理:①产品入库应登记产品名称;批号;入库时间;数量;规格等相关信息;②库存的环境应能满足产品的要求;③入库后做好货位状态卡标示;④产品的出库发货应根据发货指令做好登记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批号;发货数量;剩余数量;发货日期;去向及负责人等;应做到最早批准库存的产品先销售;⑤销售部门应建立每批产品的批销售记录;以保证产品能有效追溯;若有必要;便于撤回;。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高纯度的原料,并按照配方要求进行称量和混合。
2. 反应过程:按照工艺要求将原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值、压力等参数,以确保反应进行顺利且产物纯度高。
3. 结晶和过滤:当反应完成后,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结晶和过滤。
结晶可以提高产物纯度,过滤
则可以去除杂质。
4. 干燥:将湿润的产物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或其他溶剂。
干燥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
确保产物质量。
5. 粉碎和筛分:将干燥后的产物进行粉碎和筛分,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大小。
6. 包装和贮存:将生产好的原料药进行包装,同时进行质量检验。
包装要求严格符合无菌条件,以防止污染。
生产好的原料药应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以保证其稳定性和有效期。
以上是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的基本步骤,具体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细节会根据不同药品的要求而
有所差异。
另外,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无菌原料药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循无
菌工艺要求和GMP规范,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措施。
原料药GMP指南
原料药GMP指南原料药GMP指南是为了规范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良好生产规范,是一种优化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原则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原料药GMP指南的内容和要求。
1.安全性和环境要求原料药生产企业应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控,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和污染发生。
生产车间应具备适当的防尘、防静电和通风设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企业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2.设备和工艺验证要求原料药生产企业应开展设备和工艺的验证工作,确保设备和工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验证应包括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的验证等。
验证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审查,并作为改进生产过程的依据。
3.原料药品质控制要求原料药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品质控制体系,确保原料药的质量稳定可靠。
品质控制应包括原料药的采购和验收、生产过程中的抽样和检验、成品品质的检查和评估等。
企业应制定检测方法和程序,并提供合适的检测设备和设施。
4.文件记录和管理要求原料药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文件和记录管理系统,包括质量手册、工艺文件、电子记录等。
文件和记录应规范、完整、准确,具有可追溯性。
所有文件和记录应经过审核、批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保存。
必要时,文件和记录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5.培训和资质要求原料药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GMP知识、操作规程、安全操作等。
企业还应建立人员资质评估制度,对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和技能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6.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和管理要求原料药生产企业应进行质量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还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和处理不合格品,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精选]FDA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南资料
FDA行业指南: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南美国健康与人类事物务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2001 年8 月ICH目录1 引言 5 1.1 目的 5 1.2 规范的适用性 61.3 管制范围 62 质量管理部门职责8 2.1 总原则8 2.2 质量管理部门职责8 2.3 生产部门职责9 2.4 内部质量审计(自检)102.5 产品质量审核103 人员管理11 3.1 人员资质要求11 3.2 人员卫生113.3 顾问114. 厂房和设施12 4.1 设计和施工12 4.2 公用设施13 4.3 生产用水13 4.4 专属生产区14 4.5 照明14 4.6 排污与垃圾14 4.7 清洁和保养15 5生产设备155.1设备设计、选用及安装15 5.2设备维护及清洁15 5.3校验16 5.4计算机管理系统17 6文件与记录管理186.1文件系统和规格标准18 6.2设备清洁及使用记录19 6.3原材料、中间体、原料药、标签、包装材料的记录19 6.4工艺规程(主生产和控制记录)19 6.5批生产记录(批生产和控制记录)20 6.6实验室控制记录21 6.7批生产记录审核22 7物料管理227.1控制通则22 7.2接收和待验23 7.3购进生产物料的抽样及检验237.4仓储24 7.5重新评估24 8生产操作和在线工艺控制25 8.1生产操作25 8.2时间限制25 8.3工序间取样和工艺控制26 8.4中间体或原料药的混批26 8.5污染的控制27 9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包装和标签管理28 9.1总则28 9.2包装材料28 9.3标签的发放和控制28 9.4包装与标签操作29 10储存和销售管理29 10.1仓库储存程序29 10.2销售程序30 11实验室控制30 11.1控制通则30 11.2中间体和原料药的测试31 11.3 分析方法验证(见12章12.8节)32 11.4分析报告单32 11.5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32 11.6有效期和复检期33 11.7留样33 12验证34 12.1验证方针34 12.2验证文件34 12.3确认35 12.4工艺验证方法35 12.5工艺验证程序36 12.6已验证系统的定期审核36 12.7清洁验证37 12.8分析方法验证38 13变更控制38 14物料的拒收与再用39 14.1拒收39 14.2返工39 14.3重新加工40 14.4物料与溶剂的回收40 14.5退货40 15投诉与产品召回41 16合同制造商(含实验室)4217代理商、经纪人、贸易商、批发商、重新包装商与重新贴签商42 17.1适用性42 17.2已销售的原料药与中间体的可追溯性42 17.3质量管理43 17.4原料药和中间体重新包装、重新贴签与储存43 17.5稳定性43 17.6信息传递43 17.7投诉与召回的处理44 17.8退货的处理44 18用细胞培养/发酵法生产的原料药的特别指南44 18.1总则44 18.2细胞库的维护与记录保存46 18.3细胞培养/发酵46 18.4收取、分离与提纯47 18.5病毒去除和灭活过程48 19用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原料药管理原则48 19.1总则48 19.2质量管理48 19.3设备和设施49 19.4原材料控制49 19.5生产49 19.6验证49 19.7变更50 19.8实验室控制50 19.9文件备案50 20GLOSSARY术语表51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南1.引言1.1目的Q7A指南目的在于给原料药生产商家在适当系统中生产原料药进行质量管理时执行cGMP提供指导原则。
药品生产流程
药品生产流程药品生产流程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药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它包括原料药的生产、中间体的制备、成品药的制剂和包装等环节。
药品生产流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首先,药品生产流程的第一步是原料药的生产。
原料药是药品的主要成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药的质量。
原料药的生产包括原料的采购、检验、储存、生产工艺的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等环节。
在原料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其次,药品生产流程的第二步是中间体的制备。
中间体是原料药的中间产物,是制备成品药的必要步骤。
中间体的制备包括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物的投加、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等环节。
在中间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接着,药品生产流程的第三步是成品药的制剂和包装。
成品药的制剂是将原料药或中间体制备成适合人体服用的药品形式,包括片剂、胶囊、颗粒、注射剂等。
成品药的包装是将制剂装入适合的包装材料中,并标注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在成品药的制剂和包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药典和GMP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药品生产流程的最后一步是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
质量控制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质量进行控制,包括原料药的检验、中间体的分析、成品药的检验等环节。
质量检验是指对成品药的质量进行全面检验,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药典要求。
总之,药品生产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和规范操作。
只有确保药品生产流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车间流程
一.物料管理:包括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等;
目标:(1)预防污染,混淆和差错;
(2)确保储存条件,保证产品质量;
(3)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使用或成品出厂;
(4)控制物料的追溯性,数量,状态和效期;
内容:(1)规范购入: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符合药品标准,包装材料标准或其他有关规定,不得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药品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并按规定验收入库;可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定点采购,按批验收和取样检验;
(2)合理储存:物料的储存需按其性质分类贮存,在规定条件下贮存,在规定
期限内使用及贮存期的养护
①分类原则:常温,阴凉,冷藏及低湿等分开;固体,液体原料分开储存;
挥发性物料避免污染其他物料;特殊物料按相应规定储存和管理并
立明显标志;
②储存条件:温度:冷藏:2~10℃阴凉:20℃以下常温:0~30℃
相对湿度:一般为45%~75%;特殊要求按规定储存;
储存要求:遮光、干燥、密闭、密封、通风等;
③使用期限: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一般不超过
三年,期满后复检;
④仓储设施及养护: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于存放物料,中
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仓储区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照明通风及温湿度的控制应符合储存要求并定期监测;
(3)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①物料状态与控制:待验:黄色,处于搁置等待状态;合格:绿色,允许使用或被批准放行;不合格:红色,不能使用
或不准放行;
②发放和使用:质量管理部门依据物料的购进情况及检验结果确定
物料是否被放行,依据生产,包装指令发放,发放领用应复核,及
时登记卡,帐,便于追溯,物料的拆零环境应和生产环境相适应,
防止污染,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
③中间产品的流转:为避免物料在传递的过程中出错,应按规程操
作,及时正确标志、发放、接收、认真复核并做好记录;
④成品放行:放行前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有关记录进行审核,包括配
料,称重过程的复核,各生产工序检查记录,仪器设备操作记录,
清场记录,中间产品质量检验结果,成品质量检验结果等,符合要
求并有审核人签字方可放行;未经审核批准的成品不得发放销售;
⑤特殊物料的管理:成品标签应由专人保管,凭批包装指令发放,
按实际需求量领用,标签要计数发放,领用人核对,签名,使用数,
残损数及剩余数之和与领用数相符,印有批号的残损或剩余标签应
有专人负责计数销毁,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剧毒品及贵重
物品应专人专柜,双人双锁保存;
(4)有效追溯: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均要建立系统唯一的编码,以区别于其他所有种类和批次:①物料的编码系统:物料代码:通过物料代码
能有效识别物料的种类,具体名称,规格及其标准,根据物料代码
领取物料,能有效防止混淆和差错;②物料及产品批号:通过物料批
号使任一具体批次的物料的购进、验收、取样、检验、储存、发放、
使用等信息通过批号联系起来,使物料便于识别,核对和追溯;
③帐卡物相符:物料帐:同一物料相关信息的登记,包括来源去
向及结存数量;货位卡:识别货跺的依据,记载该货位的来源及去向;
物料签:用于识别单独一件物料或产品的依据和标示,帐卡物相应
信息必须保持一致;各档案相关性和可追溯性:批档案包括物料的
购进、验收、储存、发放及批物料检验等,产品档案包括批生产记
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批监控记录及批发货记录和批销售
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应一致并可追溯;
二: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环境控制;
生产管理是实现物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物料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质量共同构成产品的质量;
(1)生产工艺:应严格按注册批准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并依据工艺规程制定批指令,操作规程和批生产记录,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方法,步骤进行,并
对关键操作进行复核,
(2)批生产记录:①根据工艺规程制定批生产记录母本,批记录的发放应可控,并可追溯;
②记录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操作者,复核者签名,有关操
作与设备,相关阶段的产品数量,物料平衡的计算,生产过程的控制记录等,批
记录的填写应及时、完整、准确、整洁、清晰可辨,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
改时应在更改处签名,注明日期并使原始数据仍可辨认,必要应注明原因;
③批生产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未规定有效期的,其批
生产记录至少保存三年;
(3)①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前应检查现场卫生及设备状态标示,确认操作间及设备,容器及计量器具清洁完好,无上次生产遗留物;各仪器和设备标示清楚,处于待运行
和已清洁的状态;
②生产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经过上岗培训,能够严格按规定事项、方法、步
骤、顺序、时间等进行操作,并对生产过程控制点及项目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标准
进行取样检测控制和复核,
③中间控制品或成品的取样点的环境应符合取样要求,必要时应有防止产生污染
和交叉污染的措施;
④配料称量前应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批号、效期和状态,计量器具经过校准
和调零,且其精度应能满足所称重量的要求,并有其他人复核,称量的环境应与
生产要求一致,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
⑤生产过程中也应有防止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尘粒、气体、蒸汽等引起的污染和
交叉污染的措施;
⑥每一生产操作间或生产用设备容器应有所生产的产品或物料名称,批号,数量
等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物料、水、气、废水等管道应有明显标示
并注明流向;
⑦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内容包括:工序
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签名,清场记
录应归入批生产记录;
⑧在每批的一个工序或生产阶段结束后,需要将物料的用量或产品产量的理论与
实际之间比较,如果偏差超出正常情况,必须调查评价,排除质量问题后才能流入
下一工序或出厂,即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在使用前、转入下一工序时、出厂前都
要经QA审查是否符合规定,并决定是否放行或流转;
⑨对成品有影响的关键物料,当供应商发生改变时,生产前应做应用性试验;
⑩使用后剩余的散装物料应及时密封,有使用人注明开启日期,剩余量,使用者
和复核者签字后办理退库手续;
(4)①生产环境的控制:为控制污染和交叉污染,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或措施:设置必要的气闸和通风;
②尽量降低因空气循环使用,或未充分处理的空气再次进入生产区所致污染的风
险;
③在易发生交叉污染的生产区,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有避免交叉污染的捕尘
和防尘设施;
④使用密闭的系统进行生产;
⑤设备使用清洁状态标示;
⑥有适于物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和所用器具暂存的区域;
⑦生产操作与设备应按工艺的流程顺序合理布局,使物料的生产按同一顺序方向
流转,以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5)①返工或重新加工及混批的管理: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或重新加工,只有经质量部门对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其不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符合
质量标准,才允许返工或重新加工处理,
②返工或重新加工应有专用记录;加工后的批号在原批号后加一代码以示区别;
③混批的批号应在该流水批号后加一代码区别,并由车间登记所有混批的批次;(6)生产过程紧急情况处理:出现紧急情况时如停水、电或设备故障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关闭设备和电源,做好相关状态标示和记录,经质量部门评价后按规定处理;三:包装管理:①根据包装指令包装前应检查包装清场纪录,每一包装场所应标明包装中的产品名称和批号,
②应核对所有发放的包装材料的数量和标签内容与生产指令是否相符,如实填写批
包装记录,内容包括:待包装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印有批号的标签及产品合格证,包装材料的发放数量、发放人、领用人及复核人的签名,已包装产品的数量及包装清场记录,
③包装结束后应对已包装和贴签的产品进行检查,保证本批容器和包装的标签正确
无误,包装记录应有复核人签名,生产负责人签名等;
④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包材应全部销毁,并记录,未打印批号的包材应退库,并严格按
相关规程执行;
⑤核对包装后的清场记录;
四:库存管理:①产品入库应登记产品名称,批号,入库时间,数量,规格等相关信息,
②库存的环境应能满足产品的要求,
③入库后做好货位状态卡标示;
④产品的出库发货应根据发货指令做好登记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批号,发货
数量,剩余数量,发货日期,去向及负责人等,应做到最早批准库存的产品先销售,
⑤销售部门应建立每批产品的批销售记录,以保证产品能有效追溯,若有必要,便于撤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