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第九课、十一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1. 第一课:《诗经》选读2. 第二课:《楚辞》选读3. 第三课:唐诗选读4. 第四课:宋词选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五、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3. 总计:160分钟教案示例:课题:《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掌握《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经典篇目解析。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经》经典篇目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篇目的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诗经》的价值。

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进行背诵。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5. 第五课:书法艺术欣赏6. 第六课:绘画艺术欣赏7. 第七课:音乐舞蹈艺术欣赏8. 第八课:戏曲艺术欣赏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传统文化(五年级)目录第一单元蒙书背诵第一课《声律启蒙运动》(一)第2课《声律启蒙运动》(二)第3课《声律启蒙运动》(三)第4课《笠翁对韵》(摘录)第二单元诗词背诵第5课尼里金陵凤凰台第6课古诗两首第7课诗词两首第8课诗词两首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9课对联第10课谜语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第四单元古代都城第12课北京第13课西安第14课杭州第15课南京第16课洛阳与开封探究课寻访古都第五单元饮食文化第17课茶第18课酒第19课四大菜系第六单元诗词诵读第20课古诗两首第21课诗词两首第22课词曲两首第23课词两首第七单元传统戏曲第24课京剧第25课昆剧第26课山东地方戏探究课戏曲科学知识比赛第八单元历史名臣第27课魏征第28课包拯第29课文天祥第30课林则徐第31课康有为第九单元科学技术第32课祖冲之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介绍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抒发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回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蓝,一园春雨杏花白。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念短文,你晓得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道说道自己的体会。

(3)老师小结。

二、着火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这就是一首对子诗,描绘的就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效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下一首大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运动》(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传统文化第九课知足常足备课

传统文化第九课知足常足备课

第9课时《知足常足》总第17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篇原典文章的内容。

2、读熟文章内容,能背诵文章。

3、理解“知足常足”的境界。

教学重点:1、理解庄子钓于濮水的深刻内涵2、理解颜回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读原典(一)《论语·雍也》1、老师领读2、学生自由读、展示读3、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译文:孔子说∶“颜回,贤德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颜回,贤德啊!”注: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句,翻译是要正常语序.回也,贤哉!(二)《老子·四十六章》1、老师领读2、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展示读3、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译文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

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

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三)《孟子·公孙丑下》1、老师领读2、学生自由读3、展示读4、学生齐读5、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译文: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好金一百镒,您不接受;到宋国的时候,家王送给您七十镒,您却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给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后来的接受便是错误的;如果后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是错误的.老师您总有一次做错了吧.”孟子说:“都是正确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上一些盘缠.’我怎么不接受呢?当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薛君说:‘听说您需要戒备,所以送上一点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在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却要送给我一些钱,这等于是用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四)背诵文章(五)作业思考:你认为孟子接受礼物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第9课《知足常足》总第18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内容2、识记名言警句3、了解耕读文化知识4、了解颜回陋巷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1、了解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内容2、了解耕读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上节课原典古文背诵情况2、让学生大体说出意思二、故事链接环节1、学生自读故事内容《庄子钓于濮水》2、思考:(1)概述庄子钓于濮水故事内容(2)从庄子钓于濮水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三、名言警句1、学生齐读背诵2、检查背诵情况3、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几句名言警句的理解四、国学馆1、学生自读文本《耕读文化》2、复述文本内容3、思考:(1)耕读文化是怎样产生的?(2)耕读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五、齐鲁名片1、颜回陋巷。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本公司将开展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本系列课程分为三类: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古科技;彩绘。

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亲自动手制作的无限乐趣。

课程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包含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以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为基础,带领学生了解此节日、相关民俗文化的由来、特点等。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该节日的代表作品。

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学习相关知识。

古科技系列中国古代科技传承至今,古科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世纪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国古代科技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将带领学生制作扬谷机、投石机等古代机械装置, 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学习所用的物理知识。

融入现代科技,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进。

未来星空俱乐部课程大纲: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 第一课 传统灯笼(新年) 第二课 五彩花灯(元宵)第三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一) 第四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二) 第五课 龙舟大赛(端午)(一) 第六课 龙舟大赛(端午)(二) 第七课 灯船(中秋) 第八课 精美的古代头饰 第九课 毛笔制作 第十课 扎染第十一课 国粹———脸谱第十二课 扇子文化 第十三课 古代乐器 第十四课 油纸伞第十五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一) 第十六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二)古科技系列第一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一) 第二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二) 第三课 冷兵器———投石机 第四课 地动仪 第五课 风车扬谷机 第六课 手推平板车 第七课 电动水车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初三传统文化第九课时《诗经卫风淇澳》

初三传统文化第九课时《诗经卫风淇澳》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织教学:
二、导入: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回答问题:
五经是指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
三、共同探讨教材:
(一)简介《诗经》,(出示投影学生齐读):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介绍后教师补充。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二次备课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二)学习《诗经·卫风·淇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及文意,体会诗中赞美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赞美了德才兼备、宽仁幽默的君子。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传统文化》第九课时教案

《传统文化》第九课时教案

七(上)语文教案备课时间:第九周上课教师:张雪莹课型:新授编号:9 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言而有信》【教学目标】1、理解“言行一致”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言行一致”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言行一致”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言行一致”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就是说,先把自己要说的做好了,然后再说。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说得多、做得少,也有不少人言行不一,还有的人夸夸其谈,光说不做。

我们要内诚于心,真实地认识自己。

孟子认为,善良天然地存在于人性之中,返回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本性上,オ能得到真实的快乐。

如果将人性的优良萌芽加以扩充,就能达到最高的道徳境界;如果不能加以扩充,反而加以泯灭,就会进入虚妄的状态。

所以,教化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呈现人善良的本性:“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减矣。

”如果人的言语与行为都建立在善良的本性上,就能做到内外一致、言行一致。

二、新课教学:1、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治长)语译:听一个人所说的话,还要看他怎么做。

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注释:①耻:以…为耻。

语译:孔子说:“君子以所说的超过所做的为耻。

”3、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大略》语译:嘴上能够说出来,就能身体力行,这是“国宝”。

不善言辞,却能身体力行这是“国器”。

善于言辞,却不能身体力行,这是“国用”。

嘴巴上说好的,行为上却是恶的,这是“国妖”。

治国者应当敬重“国宝”,爱护“国器”,任用“国用”,除去“国妖”。

三、思考讨论:1.阅读第三则选文,说说荀子是如何看待“言”与“行”的辩证关系的。

2.古人有“言行相符,始终如一”的说法,古人也曾说过“内诚于心外信于行”,请谈谈“言行”与“心”的关系。

七上传统文化最新教案 第九课志存高远

七上传统文化最新教案  第九课志存高远

第三单元弘毅笃志第九课志存高远【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志存高远。

重点: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一、讲志存高远的故事,引入课题。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

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说我在砌墙;第二个说我在建大楼;第三个说我建造美丽的城市。

多年后,第一个还在砌墙,第二个成了建筑工地管理者,第三个成了这座城市的领导者。

中国有“志当存高远”的古训,一个人的志向决定着他得思维和行动,没有高远的目标,就会“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所以昨晚中学生应当志存高远。

二、走进经典1.学生反复诵读,根据注释和大意硫通文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问题。

2.学生针对章句理解提出问题,老师与学生共同解决。

3.结合社会现象,针对文本,学生各打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历史镜鉴1.阅读《王尽美立志救国救民》,谈个人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志存高远的故事?3、补充材料: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

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

苏秦叹了口气,说:“都是秦王[这个不用抄上去,解释上说的是苏秦自己错,但是我们老师觉得是秦王的错,你如果想用苏秦就把“秦王”改成“我”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说:“哪有事情办不成的?!”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

后来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成了六国的相印。

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读八股文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

他对书中的每一种中药都十分认真地考证,经过30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著.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传统文化第九课

传统文化第九课

第9课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桥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二、教学过程
导入:
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就是一种民俗文化。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修建了无数的桥梁。

这些桥梁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江山。

探究:
1、介绍赵州桥。

2、介绍卢沟桥。

3、学生自读。

4、学生认真读课文并尝试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5、学生小组交流。

6、教师小结。

四、拓展活动:
1、品一品:结合赵州桥的外景照品味“初月如云,长虹饮涧”
2、想一想:结合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尽情想象狮子的姿态。

五、布置作业:搜集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 二年级上册第9课《家门和顺》

中华传统文化 二年级上册第9课《家门和顺》

第九课家门和顺教学内容: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安分守命,顺时听天。

教学目标:背诵、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背诵。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内容。

二、理解内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1.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理解:饔(yōng)飧(sūn):饔,早饭。

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2.(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3.解读:家道富厚,家庭关系往往容易和顺;家境贫苦,家庭关系往往比较紧张。

朱柏庐则提出了和顺治贫的方法:一家人只要生活得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即使上顿不接下顿,也会有家庭的欢乐,有天伦之乐。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家和了,苦一点也算不了什么。

“国课”是指百姓应当上缴给国家的租税。

早完成国家的钱粮课赋,不欠租税,没有了思想负担,即使口袋里没有盈余,身无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乐。

这句话的要旨是告诉我们人人为要建设营造一个和时时处处为国家着想,顺欢乐的家庭出力;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大家——国家,国家在先,要有为国家服务的争先意识,幸福感。

4.小结:本节课年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安分守命,顺时听天。

教学目标:背诵、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背诵。

教学过程:一、朗读内容。

二、理解内容。

1.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2.理解: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解读:这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圣贤之心的高尚的人。

古人强调一个“圣人”,应当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一定要为百姓、为国家着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9课 不平之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9课 不平之鸣

文本大意:
谁说雀儿没有角,怎么吸穿我的屋? 谁说女儿没婆家,怎么催我进牢狱? 虽然催我进牢狱,成室的道理还不足。 谁说老鼠没长牙,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女儿没婆家,怎么催迫我告状? 虽然催迫我告状,也不从你告我状!
谢谢
三 纠纠葛屦, 可以履霜。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佩其象揥。 维是褊心, 是以为刺。
——《魏风·葛屦》
【注释】①纠纠:缠绕的样子。②屦(jù) : 一种麻葛制成的鞋子。③掺(xiān)掺:通“纤纤”, 纤弱的样子。④ 要:通“䙅”, 意思是“上䙅子”。⑤襟 : 衣领,意思是“上衣领”。⑥好人:贵人。⑦提提:安闲文雅的样子。 ⑧宛然:回转的样子。⑨辟(bi) : 通“避”, 避开。⑩象揥(ti) : 用象牙做的一种首饰,可插头。(11)褊(biǎn) 心:心胸狭窄。 【解析】这是缝衣女工讽刺穿她所缝之衣的贵夫人的诗。诗中塑造了贫困瘦弱、挨饿劳作的缝衣女与服饰华贵、心 胸狭窄的贵夫人两个形象,反映了阶层的悬殊和对立。
文本大意: 葛草鞋子穿脚上,严寒冬天踏冰霜! 纤弱女子的细手,缝出漂亮好衣裳。 缝好衣腰缝好领,贵人穿上暖洋洋。 贵人舒适又安详,遇人谦让在路旁,象牙搔首戴头上。 只是心地太偏窄,写首诗儿刺心肠。
四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文本大意: 叮叮咚咚来把檀树砍,砍下檀树放河边,河水清清纹儿像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凭什么千捆万拥往家搬? 上山打猎你不沾,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獾?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二)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传统文化新

传统文化新

第一课大道至崇(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第二课常道向善(一)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二)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降;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第三课道不远人(一)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二)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三)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能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第四课士志于道(一)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第五课立德为本(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二)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娇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

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第六课德为福基(一)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二)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夫得,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游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三)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第七课积善成德(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二)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六年级下学期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欲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第二单元:中国古典文学第3课:中国古代诗歌第4课:中国古代散文第三单元:中国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第四单元:中国传统节日第7课:春节第8课:中秋节第五单元:中国传统习俗第9课:饮食文化第10课:传统服饰第11课:传统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学期共15周,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中国古典文学第5-6周:中国传统艺术第7-8周:中国传统节日第9-10周:中国传统习俗第11-12周:复习与巩固第15周:期末总结与评价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材。

2. 参考书籍: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

3. 网络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

4. 视频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视频资料。

5. 实物资源:中国传统艺术作品、节日用品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知识:讲解本节课的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二年级传统文化电子课本山东大学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电子课本山东大学版

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 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 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 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第12课、《千家诗》(三) 秋 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第13课、《千家诗》(四) 雪梅二首(其)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第10课、《千家诗》(一) 湖 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第9课中华文化

第9课中华文化
第九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老子 墨子 孟子
孔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中和一中 史永静
曲 阜 三 孔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圣人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 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 家,大教育家。其言论 被收集在由他的弟子整 理的《论语》一书中
论 语 残 页
儒家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名片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提倡“仁 政”治国,提出“春 秋无义战” ,倡导 “自然资源”持续利 用的思想。
墨子名片
墨子
名翟(di),战国时期鲁 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韩非子名片
韩非子
韩非子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1.提出“仁”的学说
思想 方面
2.主张“爱人”, “为政以德”
3.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教育 方面
2.“因材施教”
3.教育学生学习态度 要 老实、谦虚
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道家 —“老庄之学”
老子名片
老子
春秋晚期楚
国人,道家
学派创始人,
善于从正反
转化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韩非子 战国 孙武 战国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孟 子、荀子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本公司将开展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本系列课程分为三类: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古科技;彩绘。

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亲自动手制作的无限乐趣。

课程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包含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以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为基础,带领学生了解此节日、相关民俗文化的由来、特点等。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该节日的代表作品。

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学习相关知识。

古科技系列中国古代科技传承至今,古科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世纪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国古代科技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将带领学生制作扬谷机、投石机等古代机械装置, 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学习所用的物理知识。

融入现代科技,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进。

未来星空俱乐部课程大纲: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 第一课 传统灯笼(新年) 第二课 五彩花灯(元宵)第三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一) 第四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二) 第五课 龙舟大赛(端午)(一) 第六课 龙舟大赛(端午)(二) 第七课 灯船(中秋) 第八课 精美的古代头饰 第九课 毛笔制作 第十课 扎染第十一课 国粹———脸谱第十二课 扇子文化 第十三课 古代乐器 第十四课 油纸伞第十五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一) 第十六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二)古科技系列第一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一) 第二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二) 第三课 冷兵器———投石机 第四课 地动仪 第五课 风车扬谷机 第六课 手推平板车 第七课 电动水车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传统文化第九课 取财有道

七年级传统文化第九课   取财有道

第九课取财有道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廉洁自律的重要意义。

2、教育学生明白知耻和树立正确的廉耻观的重要意义。

原典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日,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原典解读: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

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这种小民带着这么贵重的宝物,都不可以走过一般的乡(暗示怕被谋财害命),留着这个就等于找死啊!”子罕于是在本城找个地方让其住下,介绍加工买卖玉石的商行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做老板去了。

鲁襄公十五年(前558),宋国有人向执政的子罕献宝玉,子玉说,对他来说,玉石并非宝物,而不贪才是宝物,拒绝接受。

《左传》还有一些故事说以人才为宝,与此类似。

都说明对人才及当政者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

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

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

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

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原典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

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原典解读:有一天,他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因为他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如此破旧的衣服在田里耕作,有失鲁国的体面,也失曾子的面子。

11人饥己饥(课件)-山东大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

11人饥己饥(课件)-山东大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

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 子也称赞他。孟子说:“禹、稷和颜
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 回的处世之道其实是一样的。大禹想
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 到天下有遭水淹的人,就好像自己也
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 被水淹了一样;后稷想到天下有挨饿
然。通像自己也挨饿一样,所以 才那样急人之急。大禹、后稷和颜渊 如果互换位置环境,也都会那样做的。
心急如焚;奏请朝廷前去救灾;冒着触犯皇帝 的危险质问宋仁宗;每到一处立即开仓放粮,救济 百姓,并且免除了灾区的部分赋税;把灾区百姓充 饥时的野草带回朝廷,以次提醒王公贵族。
说明了范仲淹“忠于职守、心系苍生”的爱国 爱民情怀。
广闻博识
第11课 人饥己饥
后稷与农业
自读并思考:后稷指的是谁?为什么叫 他后稷?
解析
课文有两层意思:首先孔子盛赞禹、稷、 颜回三人“贤”;接着,孟子点出原因是三人 同“道”,最后点名本文主题,他们都有“人 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悲天悯人情怀。。
关怀百姓疾苦,对其深表同情,以消除之 为己任,这是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中华民族 之魂!
想一想
???
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指的是“弃”,尧舜时期的人。舜任命 他为稷官,因表彰他的功绩,封为“后稷”
余力学文
第11课 人饥己饥
quǎn
(伊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 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 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 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 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三人都把天下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 苦,安贫乐道,执着不变!
点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①。

”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②。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③!”
【注释】
①安人:使別人安乐。

②安百姓:使百姓安乐。

③病:这里有“难"的意思。

诸:“之于''的合音。

【翻译】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

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

”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

”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

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翻译】
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意思是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君子坦荡荡。

出自《孟子·尽心上》。

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

王阳明:《传习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