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自考00037美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合集下载

自考美学 00037 简答 论述题整理 1-7章全

自考美学 00037 简答 论述题整理 1-7章全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汇总:一、美学的研究对象[易考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因为审美现象、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发生关系,即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和作为主体的人只有在审美关系中间现实地存在和生成,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而审美活动则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总之,审美现象的背后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作为审美关系现实展开的审美活动。

因为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形态,最能够体现审美活动的性质,所以,美学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的。

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其包括四个方面:①艺术美,比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比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比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比如服饰的美。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易考单选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1.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上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因为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的影响(比如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美学的成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美学自身不断丰富。

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

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

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

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一致命题考试美学试卷(课程代码 00037)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 20 小题 .每题 1 分,共 20 分)1.“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命题出自蒋孔阳的(A)A.《美学新论》B.《美的历程》C.《美学漫步》D.《新美学》2.“宁愿食无肉,不行居无竹”,这说明( B)A.肉体享受高于精神享受B.精神享受高于肉体享受C.精神享受与肉体享受密不行分D.肉体享受与精神享受绝不相关3.美学中贯串一直的理论基石是(D)A.审美形态B.审美经验C.审美关系D.审美活动4.审美发生的“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家是(B)徳5.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色主要表此刻(C)A.表现、组成、议论三个阶段B.表现、创建、议论三个阶段C.惊诧、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D.惊诧、感觉、澄明三个基本环节6.最拥有人的实质性的存在方式是(A)A.审美活动B.审荧经验C.审美关系D.审笑议论7.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理论家是( D)A.格罗塞B.泰勒C.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8.xx 以为崇敬对象的特色是(B)A.无内容B.无形式C.内容压倒形式D.形式压倒内容9.对荒谬审美范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门派是(B)A.人本主义B.存在主义C.构造主义D.适用主义10.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形成于(B)A.17 世纪B.18 世纪世纪 D.20 世纪11.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动作用当作是育人的( A)A.最高境地 B.现实门路 C.基本手段 D.根本目的12.中国古代诗论中提到的“不者一字,尽得风流”,所波及的审美理解的特色是( B)A.非感情性 B.非观点性 C.非直观性 D.非感知性13.西方关学史上提出“实质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 C)徳.里达14.艺术品是( A)A.精神产品B.自然产品C.物质产品D.抽象产品15.以下不属于意愿基本特色的是(C)A.感情性B.想象性C.目的性D.虚构性16.宗白华所说“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拥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是指(C)A.意象B.形象C.境界D.情境17.艺术的形式符号层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 C )A.情味世界B.兴趣世界C.意象世界D.境界世界18.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好存在于艺术品的(D)A.外观形式中B.内在构造中C.审美构想中D.意象世界中19.意象的产生过程是一种(B)A.由此及彼的过程B.从无到有的过程C.由表及里的过程D.从小到大的过程20.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印迹就是(C)A.艺术的形态B.艺术的形象C.艺术的形式D.艺术的形成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21.对于审美活动作为特别的价值活动表述正确的有(CDE)A.它追求的是一般的价值B.它追求的是一般的精神价值C.它追求的是创建一个个性丰满的人的世界D.它启示人意会人生真理E.它知足人的心灵需要22.在西方美学史上,对惨剧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有(ACDE)A.亚里士多德B.博克C.黑格尔D.尼采E.马克思23.席勒在《美育书柬》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育”的观点,其贡献主要在于( ABC)A.解说了美育的目的 B.揭露了美育的价值 C.提出了美育的任务 D.说了然美育的复杂性 E.剖析了美育与徳育的差别24.对于审美经验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ABC)A.审美经验是人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中,组成并议论审美对象的过程B.审美经验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C.审美经验拥有浓重的非理性色彩D.审美经验拥有浓重的理性色彩E.审美经验是一种低层次的认识活动,带有神奇主义色彩25.天才独到的艺术创建力主要表现为(ABCD)A.艺术敏感B.艺术想象力C.艺术技巧D.灵感E.艺术语言三、名词解说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26、 27 小题每题 3 分, 28、 29 小题每题4 分,共 14 分)26.审美兴趣:(1)审美兴趣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议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喜好和偏向。

美学00037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章节练习题

美学00037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章节练习题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四章审美经验论一、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时期美学的核心是()A.关的本质B.美的特性C.美的内容D.美的形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与之相应,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

分值:1.02.中世纪美学的代表人物是()A.托马斯·门罗B.柏格森C.瑞恰兹D.奥古斯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中世纪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他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我爱我的天主,就是爱这一切。

”实际上,奥斯丁所说的对上帝的爱其实是宗教信仰而不是审美经验,因此它与感官知觉无关,是一种纯的心灵活动。

3.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A.休谟B.洛克C.荷加斯D.夏夫兹博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荷加斯提出,美的对象一般总是体积较小,造型流畅,因为只有这样才体现出它是按自身的规律发展而不受外力的强制,也才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他还通过比较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分值:1.04.夏夫兹博里把人类天生就具有的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归结于()A.视觉器官B.听觉器官C.内在感官D.外在感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内在的感官”或“内在的眼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觉”。

在他看来,这是五官之外的另一种感官,它可以通过直觉把握到对象的美,而不必经过思考和推理。

5.主张审美鉴赏是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的美学家是()A.哈奇生B.休谟C.康德D.黑格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康德认为,审美经验或鉴赏判断的根本特征在于“要求两种表象能力的协调一致,也就是想象力(为了直观和直观的多样性的复合)和知性(为了作为这种复合的统一性表象的概念)的协调一致”。

这就是说,审美经验能够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统一起来,因而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多项选择题(完整版)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多项选择题(完整版)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费希纳,弗洛伊德,荣格,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牡丹亭》,《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生成性;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生成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艺术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超功利性;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诞)。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美学00037 第一章绪论 章节练习题

美学00037 第一章绪论 章节练习题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关系是()A.完全等同B.平行关系C.后者以前者为基础D.前者以后者为基础答案:D解析: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

分值:1.02.开启了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的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发展阶段,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他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主张美学思考应当超越美的具体事物去寻求“美本身”,即所谓理念。

分值:1.03.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65年B.1750年C.1745年D.1730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学科发展。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嘉通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分值:1.04.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A.感性学B.理性学C.逻辑学D.艺术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学科发展。

鲍姆嘉通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1750年,他出版了首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题为 Aesthetica,意为“感性学”,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

分值:1.05.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A.中江肇民B.花之安C.今道友信D.小尾郊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学科发展。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 1883 年从西文翻译的《维氏美学》出版,该书用“美学”一词翻译 Asthetik,对中国学界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一翻译被中国学界接受以后逐渐约定俗成,被沿用至今。

分值:1.06.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美的规律B.审美经验C.审美活动D.艺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研究对象。

黑格尔的《美学》一书第一卷一开始讨论美学名称时就认为美学应该是艺术哲学。

在他的美学体系中,虽然也研究美的本质,但只是指艺术美,在他看来,自然美缺少精神性,因而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

汉语言本科自考课程之美学(课程代码00037)

汉语言本科自考课程之美学(课程代码00037)

美学(课程代码00037)第一大题:单选1、在西方美学史上,“迷狂说”的创始人是:C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BA.观B.悟C.品D.味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A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意境D.物境4、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AA.《诗学》B.《理想国》C.《诗艺》D.《论崇高》5、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CA.崇高B.滑稽C.优美D.喜剧6、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A.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B.以人为本C.阶级性D.系统性7、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CA.孔子B.孟子C.朱熹D.柳宗元8、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CA.王夫之B.叶燮C.梁启超D.鲁迅9、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CA.艺术形式B.艺术内容C.艺术意象D.艺术符号10、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AA.实践存在论B.实践论C.存在论D.辩证法11、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DA.布洛B.博克C.荷加兹D.立普斯12、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CA.康德B.席勒C.布洛D.叔本华13、“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

”这是( B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B.马克思C.恩格斯D.毛泽东14、把艺术品的结构划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示层、客体层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AA.英伽登B.布隆博格C.汉斯立克D.克罗齐15、在西方美学史上,发过美学家( A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A.狄德罗B.黑格尔C.康德D.布洛16、商业广告所表现的艺术功能是(C )A.教化功能B.核心功能C.外围功能D.启迪功能17、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CA.黑格尔B.鲍姆嘉通C.费希纳D.康德18、艺术的形成主要由于:DA.超群的理性思维与敏锐的感性能力B.自然生理机制和超群的思维能力C.先天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机遇D.先天的生理心理与后天的实践19、在美学史上,“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D )提出的A.柏拉图B.马克思C.苏格拉底D.黑格尔20、西方创立“美学”学科的美学家是:CA.柏拉图B.狄德罗C.鲍姆加登D.黑格尔2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D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22、《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红楼梦》DA.更具有道德意义B.更具有历史内涵C.所表现的题材更广大D.体现出更高的美学理想23、美感开始于:C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24、中国美学中所谓的“外师造化”指的是B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2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缺陷的是:AA.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B.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C.陷入了形式主义D.陷入了神秘主义27、在各路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28、只有通过欣赏,艺术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DA.审美活动B.审美精神C.审美需要D.审美价值2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C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30、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BA.形式B.意向C.语言D.情感31、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D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32、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是:BA.自然化了的人的审美需要B.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C.情感化了的人的审美理想D.个性化了的人的审美创造33、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C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3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C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35、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C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36、“人闲桂花落”和“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A.优美和崇高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D.均为优美37、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B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38、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BA.孟子B.武举C.楚灵王D.王充39、美感产生于:DA.游戏B.模仿C.巫术D.社会实践40、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BA.意在强调慈母与游子的个别直观形象B.虽然写的是个别慈母和游子,却表现了天下父母心和游子意C.没有个别直观的形象,只是讲普天下的慈母与游子D.看似说慈母,实际上是说游子41、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A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4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B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解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4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CA.十六世纪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D.十九世纪4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美学00037 第六章审美教育论 章节练习题

美学00037 第六章审美教育论   章节练习题

第六章审美教育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最主要休现在()A.诗B.歌C.舞D.乐答案:D解析: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乐记》中就已经开始强调美育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

”乐“是诗、歌、舞的统称,开始成为自觉的美育的主要形式。

分值:1.02.《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说明()A.艺术感动是潜移默化的B.美育需要动力C.美育以风为动力D.美育雷厉风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美育思想。

《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认为作品对人的感化像是风的吹动那样,触动人的心灵,强调了艺术感动的潜移默化特征。

分值:1.03.作为美育实现过程的“消融查(渣)滓”说的提出者是()A.董仲舒B.顾炎武C.朱熹D.韩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美育思想。

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便是朱熹“消融查滓”的过程。

这种说法,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效果的“净化”思想。

分值:1.04.率先把“美育”一词引人中国的是()A.王国维B.蔡元培C.梁启超D.鲁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就用到了“美育”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

他的美育思想在近代最具影响力。

分值:1.05.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A.“以美育代宗教”说B.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力C.艺术可以“畅神”D“性欲升华”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B项是梁启超的观点;C项是南朝宋画家宗炳的观点;D项是弗洛伊德的观点。

分值:1.06.最早把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的是()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鲁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1903年,王国维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分值:1.07.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自考美学00037 单选题 1-7章全

自考美学00037  单选题 1-7章全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觉解)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界)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艺术境界)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00037美学名词解释

00037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自考名词解释知识点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1、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微信公众号大自考资料海量自考资料与你免费共享5、审美理想: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2、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后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1、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激励3、引起人们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10、美育代宗教说:1、由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4、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学家13、命运悲剧说:1、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2、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3、常常表现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而且结局十分悲惨。

美学自考主观题汇总(课程代号:00037)

美学自考主观题汇总(课程代号:00037)

美学自考主观题汇总(课程代号:00037)第一章绪论一、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简答题)1.第一阶段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2.第二阶段是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理性认识。

3.第三阶段是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二、美学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同。

/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的原因。

(简答题)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2.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同。

三、历史上有关美学研究的四种看法。

(简答题)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4.审美经验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研究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审美心理是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5.美学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四、美学的学科属性。

(简答题)1.美学最初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了各种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影响,从而使其学科属性变得复杂化了。

2.从美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着眼,我们认为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五、结合实际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现象的主要形态。

(简答题)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活动或审美现象。

1.从艺术的审美现象来看,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比如墙上的画,对于搬运工来说是物,对于绘画爱好者来说是艺术,对擦洗它的艺术家来说,一会是物,一会是艺术。

2.从自然界的审美现象来看,自然界的美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

如北方常见的雪,南方人都想去北方看美丽的雪,因为人,所以自然界的美才有了意义。

3.从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来看,审美活动已经成为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艺术融入生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审美与自由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自由是进入审美的充分条件B、自由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C、审美是实现自由的唯一途径D、自由与审美无关答案正确答案:B解析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P522、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包括生产劳动、阶级斗争和艺术活动等B、实践具有生成性C、是人的感性活动D、精神生产是最基础的实践活动答案正确答案:D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充分彰显了审美活动的()A、感性特征B、理性特征C、价值特征D、认识特征答案正确答案:C解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等,就真实地显露出审美活动的价值特征。

P63-P644、认为审美活动是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的美学家是()A、博克B、达尔文C、弗洛伊德D、荣格答案正确答案:C解析从本能角度探索审美发生问题的,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性本能。

人的各种本能欲望在平常都被社会所压抑,这种压抑使得人的本能欲望只能通过移置与升华的方式以求发泄。

文化创造实质就是“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的目标”④。

弗洛伊德认为,审美与艺术的活动,就是人的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种活动中,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想象的替代性满足。

P835、“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A、康德B、席勒C、卢梭D、马克思答案正确答案:B解析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美学试题及答案重点

美学试题及答案重点

自考美学试题〔试题+解析〕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句话揭示了审美对象的A.确定性B.特别性C.实体性D.放开性2.达尔文认为,雌鸟有能力观赏雄鸟羽毛的美好,这种观点属于审美发生理论中的A.游戏说B.劳动说C.生物本能说D.巫术说3.审美活动发生的真正前提是A.人开始直立行走B.人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C.人开始使用言语D.人开始分工合作4.审美体验的获得需要借助于A.感情与想象B.知识与信念C.推断与推论D.概括与反思5.“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

〞这句话中的“美〞是指A.崇高B.优美C.悲剧D.喜剧6.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类型,即A.数量的崇高与体积的崇高B.自然的崇高与人性的崇高C.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D.静态的崇高与动态的崇高7.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审美形态具有A.民族性与世界性B.生成性与历史性C.稳定性与当代性D.连续性与阶段性8.以下关于荒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荒谬是一种现代审美形态B.荒谬是人的异化与局限性的表现C.荒谬是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D.从内容看,荒谬更接近于喜9.托马斯·门罗的美学思想属于A.理性主义B.神奇主义C.科学主义D.人本主义10.里普斯说:“审美的观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观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观赏。

〞这句话所表达的美学观是A.内在感官说B.移情说C.比德说D.畅神说11.荣格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是A.模仿说B.游戏说C.劳动说D.集体无意识说12.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是A.形式B.意象C.主题D.感情13.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是A.艺术观赏B.艺术品C.艺术家D.艺术技巧14.艺术家感受和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根底与起点是A.艺术想象B.艺术鉴赏C.艺术体验D.艺术敏感15.和“艺术操作与技巧〞相关的是A.手中竹B.眼中竹C.胸中竹D.山中竹16.黑格尔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和A.抽象型B.原始型C.写实型D.浪漫型17.提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原则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8.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A.认为美育是一种“人格教育〞B.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C.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称四育D.提出“寓教于乐〞19.柏拉图强调“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的理由是A.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B.音乐是古希腊最流行的艺术形式C.只有音乐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D.音乐比其他艺术更易于普及20.认为“艺术对象制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观赏美的群众〞的思想家是A.亚里士多德B.席勒C.马克思D.恩格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自考美学 00037名词解释 1-7章全

自考美学 00037名词解释 1-7章全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2.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00037自考美学-历届真题-选择题(可打印修改)

00037自考美学-历届真题-选择题(可打印修改)

00037自考美学-历届真题-选择题2018041、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思想家是:孔子2、托马斯·门罗的美学思想属于:科学主义3、利普斯说:“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我的欣赏。

”这句话体现的美学观是:移情说4、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桥梁与中介是:艺术品5、“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句话揭示了审美对象的:开放性6、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7、艺术家感受和体验世界、孕育美学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艺术敏感8、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称四育9、审美活动发生的真正前提是:人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10、荣格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是:集体无意识说11、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是:意象1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审美形态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13、关于荒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喜剧14、审美体验的获得需要借助于:情感与想象15、达尔文认为,雄鸟有能力欣赏雌鸟羽毛的美好,这种观点属于审美发生理论中的:生物本能说16、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思想家是:马克思17、黑格尔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18、“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

”这句话中的“美”是指:优美19、和“艺术操作和技巧”相关的是:手中竹20、柏拉图强调“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的理由是: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21、接受者在美育过程中的能动性表现为:有自觉的追求、体现着一定的创造性22、关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是:审美活动能够满足人的心灵需要;审美活动能够帮助人们领悟人生真谛;审美活动包含着对“美”的追求;审美活动包含着对“善”的追求;审美活动是对主体存在的充分肯定。

23、对“自然天才”表述正确的是:凭借自然才华;无须技艺和学识。

24、对“以道制欲”表述正确的是:是对人的感性欲望的束缚;是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和净化;有助于心灵的和谐健康;体现了美育情与理的统一。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37美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37美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课程代码0003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顾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雨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学的根基是A.文学B.史学C.哲学D.科学2.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根基是A.实践B.历史C.文化D.劳动3.属于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的是A.能力或鉴赏力B.兴趣或品位C.能力或兴趣D.品位或鉴赏力4.最能体现人的本质特点的活动方式是A.劳动B.生殖C.审美D.宗教5.处在审美体验中的人要去A.客观认识对象的物理属性B.客观评价对象的实用价值C.正确把握对象的内在规律D.把客体对象完全接纳到自己的生命世界中6.审美对象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分离出来是因为A.主体的社会经验B.主体的创造性观照C.主体的审美阅历D.主体的单纯的静观7.提出动物也有美感的是A.斯宾塞B.弗洛伊德C.达尔文D.德谟克利特8.表征人类已经具有简单审美意识的生产工具出现于A.新人阶段B.智人阶段C.直立人阶段D.南方古猿阶段9.荒诞作为审美范畴出现在A.14世纪中叶以后B.17世纪中叶以后C.18世纪中叶以后D.19世纪中叶以后10.西方悲剧崇尚的是A.宗教精神B.斗争精神C.服从精神D.牺牲精神11.体现出主体与对象之间和谐关系的审美形态是A.优美B.崇高C.悲剧D.荒诞12.在审美对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A.劲健的物质力量B.劲健的精神力量C.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D.惊心动魄的气势13.提出悲剧理论中的“焦虑说”的是A 克尔凯郭尔 B.尼果 C.康德 D.黑格尔14.许多审美形态最初总是表现为A.艺术形态B.自然形态C.精神形态D.知识形态15.西方古代美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美的本质问题B.审美经验问题C.艺术问题D.审美形态问题16.托马斯·门罗的美学思想属子A.新自然主义B.实用主义C.解释学D.唯意志论17.主体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把握对象的审关特征,这体现了审美经验的A.直观性B.超越性C.功利性D.非功利性18.在下列学说中,从艺术的本质出发界定艺术的是A.模仿说B.游戏说C.载道说D.娱乐说19.艺术品是为接受者而存在的,这说明了艺术品具有A.自律性B.他律性C.符号性D.封闭性20.主体从客观世界中摄取象征物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由此产生的意象属于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21.在艺术品的结构中,直接指示并负载着意象世界的是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社会意识层D.意境超验层22.艺术家在创作中突然出现的精神亢奋、想象活跃、文思泉涌的状态被称作A.艺术敏感B.艺术灵感C.艺术直觉D.艺术技巧23.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这句话涉及到的艺术活动环节是A.艺术创造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史24.主张艺术作品中存在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的美学家是A.英伽登B.伽达默尔C.尧斯D.伊瑟尔25.介乎于审美和实用之间的艺术形态是A.建筑B.雕塑C.绘画D.音乐26.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A.艺术教育B.趣味教育C.道德D.信仰27.孔子以山水比德,这可以说明A.美育是人格教育B.美育是情感教育C.美育是艺术教育D.美育是人文教育28.美育的终极目标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人C.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人D.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人29.贺拉斯提出的美育理论是A.以美育代宗教B.寓教于乐C.载道说D.净化说30.“习与性成”的思想说明了A.美育要注意因势利导B.美育就是修身养性C.美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D.美育是主体的率性而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

00037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考核要求识记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实践概念的涵义。

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00037_美学自考复习资料_完整版

00037_美学自考复习资料_完整版

00037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考核要求识记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实践概念的涵义。

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 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鲍姆加登之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3.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英国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杜威的“经验美学”、意大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里普斯的“移情说”、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以及后来的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等等。

4.审美经验也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5.审美教育即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

狭义的美育是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广义的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6.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

2)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和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3)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7.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

所有的美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美学的多种研究方法之中,最核心的方法是哲学方法。

其区别是,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美学则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8.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就是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9.自由是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10.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

2017年10月自考《美学》00037真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自考《美学》00037真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037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A.自然科学B.人文学科C.实证科学D.逻辑学科正确答案:B2、杨振宁认为,物理学家用方程式写出了“造物者的不朽诗篇”,这句话谈论的是()A.艺术美B.社会美C.自然美D.科技美正确答案:D3、朱熹将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表述为()A.乐而不淫B.化育万物C.化性起伪D.消融渣滓正确答案:D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中国现代学者是()A.王国维B.蔡元培C.梁启超D.朱光潜正确答案:B5、1795年席勒在《美育书简》里第一次提出了()A.审美教育B.寓教于乐C.娱情悦性D.趣味教育正确答案:A6、认为悲剧能起到“净化”效果的学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正确答案:B7、克尔凯戈尔探讨悲剧的哲学基础是()A.理性主义B.经验主义C.存在主义D.实证主义正确答案:C8、“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撅破给人看”这句话所指的审美形态是()B.荒诞C.丑D.喜剧正确答案:D9、康德认为,崇高给人带来的是()A.积极的快乐B.消极的快乐C.游戏的快乐D.想象的快乐正确答案:B10、下列关于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丑所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B.丑在形式上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不和谐感C.丑揭示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D.丑是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正确答案:D11、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属于()A.哲学B.神学C.社会学D.心理学正确答案:B12、英伽登所说的艺术作品的“形而上质”体现了审美经验的()A.超越性C.非理性D.菲功利性正确答案:A13、审美经验中,心理距离的产生需要借助于()A.感知B.情感C.想象D.理解正确答案:C14、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A.美感B.文化C.艺术D.自然正确答案:C15、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A.宣传B.审美C.教育D.娱乐正确答案:16、从艺术意象的角度来说,与中国的“隐秀论”相近的嚣方理论是()A.有意味的形式论B.集体无意识说C.表现论正确答案:A17、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标榜()A.自我表现B.形式创造C.符号概括D.理念传达正确答案:A18、追阀艺术怎样存在,属于()A.艺术认识论B.艺术价值论C.艺术本体论D.艺术接受论正确答案:C19、在艺术意象的创造、凝定和重建这一中心线索中,“凝定”涉及的是()A.艺术创作B.艺术品C.艺术接受D.艺术鉴赏正确答案:B20、艺术创造的核心是()A.意象的生成B.情感的表现C.对象的再现D.形式的创造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037)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
A.自然科学B.人文学科C.实证科学D.逻辑学科
2.杨振宁认为,物理学家用方程式写出了“造物者的不朽诗篇”,这句话谈论的是A.艺术美B.社会美C.自然美D.科技美
3.朱熹将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表述为
A.乐而不淫B.化育万物C.化性起伪D.消融渣滓
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中国现代学者是
A.王国维B.蔡元培C.梁启超 D.朱光潜
5.1795年席勒在《美育书简》里第一次提出了
A.审美教育B.寓教于乐 C.娱情悦性D.趣味教育
6.认为悲剧能起到“净化”效果的学者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
7.克尔凯戈尔探讨悲剧的哲学基础是
A.理性主义B.经验主义C.存在主义D.实证主义
8.“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撅破给人看”这句话所指的审美形态是
A.悲剧B.荒诞C.丑D.喜剧
9.康德认为,崇高给人带来的是
A.积极的快乐B.消极的快乐
C.游戏的快乐D.想象的快乐
10.下列关于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丑所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
B.丑在形式上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不和谐感
C.丑揭示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
D.丑是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
11.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属于
A.哲学B.神学C.社会学D.心理学
12.英伽登所说的艺术作品的“形而上质”体现了审美经验的
A.超越性B.直观性C.非理性D.菲功利性
13.审美经验中,心理距离的产生需要借助于
A.感知B.情感C.想象D.理解
14.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美感B.文化C.艺术D.自然
15.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A.宣传B.审美C.教育D.娱乐
16.从艺术意象的角度来说,与中国的“隐秀论”相近的嚣方理论是
A.有意味的形式论B.集体无意识说
C.表现论D.符号论
17.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标榜
A.自我表现B.形式创造C.符号概括D.理念传达
18.追阀艺术怎样存在,属于
A.艺术认识论B.艺术价值论
C.艺术本体论 D.艺术接受论
19.在艺术意象的创造、凝定和重建这一中心线索中,“凝定”涉及的是A.艺术创作B.艺术品C.艺术接受D.艺术鉴赏
20.艺术创造的核心是
A.意象的生成B.情感的表现C.对象的再现D.形式的创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审美是一种
A.高级的人生境界B.功利的人生境界
C.道德的人生境界D.诗薏的人生境界
E.自然的人生境界
22.朗吉弩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应该具有
A.庄严伟大的思想B.强烈深厚的热情
C.符合修辞格的藻饰D.高尚的措辞
E.庄严宏伟的结构
23.下面美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美学的有
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
C.科学主义D.解释学
E.分析美学
24.给艺术下定义之所以困难的原因有
A.现象无比丰富B.标准和规则多变
C.价值尺度不确定D.功能判断多元
E.无法定义
25.艺术品的基本特征有
A.他律性B.科学性
C.开放性D.形式符号性
E.意义的确定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审美理想
27.交感思考
28.悲剧
29.寓教于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析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31.简述崇高的审美特征。

32.简述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区别。

33.简述游戏与艺术的区别。

34.简述美育的怡情养性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结合具体的审美实践,阐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36.以李商隐的诗《锦瑟》为例,分析通过艺术想象创造艺术意象的过程。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