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方法和算法发展

合集下载

惯性导航系统算法优化与开发

惯性导航系统算法优化与开发

惯性导航系统算法优化与开发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惯性导航系统在航空、航海、导弹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惯性导航系统的基础是惯性传感器,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位移和方向。

在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中,算法的优化和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惯性导航系统算法的优化和开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精度和性能。

第二章:惯性导航系统算法优化2.1优化方向选择惯性导航系统中最常用的算法是卡尔曼滤波器。

但是,卡尔曼滤波器不适用于某些应用场景,例如高加速度和高速运动、倾斜、震动、强磁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算法,例如扩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模型预测控制等。

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2.2信号处理在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时,往往会有噪声信号干扰,这会影响导航系统的精度。

因此,我们需要对信号进行处理,例如高通滤波、低通滤波、数字滤波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处理信号,我们还需要对采样率、预测步长、状态转移矩阵等参数进行优化。

2.3状态估计和预测在惯性导航系统中,状态估计和预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状态估计是指根据测量数据和系统模型,计算当前所处状态的过程;预测是指利用估计出的状态值,根据系统模型来预测下一个状态值的过程。

为了提高状态估计和预测的精确性,我们需要对系统模型进行优化,确定合适的状态变量和测量变量,并且需要注意时间延迟、非线性问题等。

第三章:惯性导航系统算法开发3.1软件开发环境惯性导航系统算法开发需要使用工程仿真软件和算法开发软件。

常用的工程仿真软件包括MATLAB、Simulink、LabVIEW等;常用的算法开发软件包括Keil、IAR、Code Composer Studio等。

3.2算法实现在惯性导航系统算法开发中,我们需要实现各种算法,包括测量模型、状态转移模型、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

此外,还需要实现数据采集、预处理、处理、显示等功能,以便观察算法的运行效果。

惯性导航系统原理与运作方式研究

惯性导航系统原理与运作方式研究

惯性导航系统原理与运作方式研究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导航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惯性导航系统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导航方式,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与运作方式,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惯性导航系统主要依靠惯性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通过积分计算出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信息,以实现导航目的。

其中,主要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两种传感器。

加速度计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加速度的装置。

它通常采用质量固定在外壳内的振动加速度计的测量原理。

当物体受到加速度作用时,质量将相对于壳体偏离平衡位置,从而产生相应的测量信号。

通过对加速度计的信号进行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信息。

陀螺仪则是测量物体旋转角速度的装置。

它依靠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利用陀螺原理来实现测量。

当物体旋转时,陀螺仪内部的转子将受到力矩作用,从而产生一个与旋转角速度相对应的测量信号。

通过对陀螺仪的信号进行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旋转角度信息。

以上两种传感器通过不断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随后进行积分、滤波和误差补偿等处理,最终得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信息,实现导航系统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相对导航方式,必须借助于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等信息,以校正积分过程中的累积误差。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运作方式惯性导航系统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初始对准、连续测量和误差补偿等环节。

1. 初始对准:在开始导航之前,需要将惯性导航系统与地面参考系统进行对准。

这一过程通常通过陀螺稳定平台和加速度计对准装置来实现。

通过对准装置将惯性导航系统与参考系统对准,可以减小由于姿态误差和积分误差等产生的导航误差。

2. 连续测量:一旦完成初始对准,惯性导航系统将不断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并对其进行积分,计算出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惯性导航系统需要进行滤波和误差补偿等处理,以减小测量误差和积分误差并提高导航精度。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姓名:王彬学号:1111100228绪论:所谓惯性导航技术,是通过陀螺和加速度计测量载体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经积分运算得到载体的速度和位置信息。

它包括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惯导系统两种。

被广泛运用与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

如今光纤陀螺不但具有激光陀螺的很多优点,而且还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和重量轻等特点,目前正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种光学陀螺。

中国的惯性导航系统起步较晚,但也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在不断发展之中。

关键词:惯性导航;平台式惯导系统;捷联惯导系统;光学陀螺基本原理:惯性导航系统是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

它从结构上分为平台式惯导系统;捷联惯导系统。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且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就能够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早期人们依靠地磁场、星光、太阳高度等天文、地理方法获取定位、定向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等技术相继问世,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广泛应用。

其中,惯性导航是使用装载在运载体上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测定运载体姿态、速度、位置等信息的技术方法。

实现惯性导航的软、硬件设备称为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惯导系统。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写SINS)是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直接安装在载体上,在计算机中实时计算姿态矩阵,即计算出载体坐标系与导航坐标系之间的关系,从而把载体坐标系的加速度计信息转换为导航坐标系下的信息,然后进行导航计算。

由于其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强、重量轻、成本低、精度高以及使用灵活等优点,使得SINS 已经成为当今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的主流。

捷联惯性测量组件(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写IMU)是惯导系统的核心组件,IMU 的输出信息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精度。

惯性导航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惯性导航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惯性导航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是一种利用惯性导航传感器测量和集成飞行器运动信息的导航技术。

它以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为核心,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等物理量,计算出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导航参数。

惯性导航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例如汽车、船舶等。

惯性导航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传感器技术、运动解算算法和误差补偿方法。

首先,传感器技术是惯性导航系统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惯性导航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陀螺仪用于测量飞行器的角速度,而加速度计则用来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

传感器的性能对系统导航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精度、低成本、小尺寸的惯性导航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输入数据,从而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性能。

其次,运动解算算法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

传感器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和角速度需要通过运动解算算法计算出飞行器的姿态、速度和位置等导航信息。

常用的运动解算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等。

这些算法基于动力学模型和测量方程,结合先验信息和测量数据,通过迭代计算得到最优的导航解算结果。

研究人员对于运动解算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旨在提高系统的导航精度和鲁棒性。

最后,误差补偿方法是惯性导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于传感器本身存在误差和漂移,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惯性导航系统的导航参数会随着时间累积误差而发生偏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误差补偿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零偏校准、温漂补偿、初始对准等。

这些方法能够减小传感器误差对系统导航性能的影响,延长系统的导航有效性。

总的来说,惯性导航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于提高导航精度、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于导航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惯性导航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惯性导航航天中的定位技术

惯性导航航天中的定位技术

惯性导航航天中的定位技术航天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项伟大事业,而定位技术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惯性导航技术作为一种独立于地球坐标系的导航系统,能够为航天器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信息。

本文将从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在航天中的定位技术。

一、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通过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位置和速度的导航系统。

它基于惯性力学的原理,利用物体的惯性和运动学关系来推算位置和速度。

该系统主要由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组成,通过测量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输出的信号,计算导航器在空间中的姿态和运动状态。

这些数据可用于推算航天器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置和速度。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1. 航天探测任务:在航天探测任务中,惯性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信息。

通过记录航天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变化,可以计算出航天器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和速度。

这对于正确计算飞行轨迹、执行任务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 空间站和卫星导航:对于空间站和卫星导航,惯性导航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连续的定位信息。

在无法接收地面导航信号的情况下,该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并保持较高的精度。

这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3. 载人航天:在载人航天任务中,惯性导航系统是航天员航天器的重要定位工具。

它可以监测航天器的运动状态,并提供实时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对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任务执行的准确性来说,惯性导航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1. 惯性导航系统的小型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系统正朝着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导航器将更加紧凑,更轻便,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空间环境的要求。

2. 惯性导航系统的高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也会不断提高。

更精确的传感器和算法将使航天器的定位和导航更加精确和可靠。

3. 惯性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技术的结合:未来的导航系统将更多地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将惯性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技术(如星务合作、卫星导航系统)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定位和导航的精度。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惯性传感器(如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和跟踪设备位置、方向和速度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导航、无人机、船舶、军事设备等众多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新进展1. 惯性导航芯片的发展目前,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主要受制于惯性导航芯片的性能和精度。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芯片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精度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新一代的惯性导航芯片不仅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而且精度更高,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应用场景。

2. 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多模态融合技术在惯性导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将惯性传感器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如GPS、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弥补惯性传感器存在的漂移和累积误差问题,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3. 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也被应用到了惯性导航技术中。

基于深度学习的惯性导航数据处理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修正传感器数据中的噪声和误差,从而提高了导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发展趋势1. 更高精度、更高稳定性随着航空航天、自动驾驶、无人机等领域对导航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惯性导航技术也将朝着更高精度、更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惯性导航系统将会更加精准地测量和跟踪位置、方向和速度,以满足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导航需求。

2. 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未来惯性导航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融合惯性传感器和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实现全天候、全地形的导航和定位。

3. 智能化、自适应未来的惯性导航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能够根据实际环境和应用场景自动调整参数和算法,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学号:姓名:摘要:本文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组成、基本原理、分类以及优缺点。

列举了惯性导航系统在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加速度计、GPS、组合导航一.引言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军正在研制新型导航定位设备,以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GPS之所以被美军诟病,主要是由于该系统过于依赖脆弱的天基卫星系统。

卫星在战时极易被干扰、破坏,或受到网络攻击,自身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为有效解决GPS安全性问题和美军对精确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需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军开始积极寻求GPS 的替代品。

据称,基于现代原子物理学最新成就的微型惯性导航技术是未来代替GPS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惯性导航系统是人类最早研发明的导航系统之一。

早在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就率先应用了惯性导航技术。

从2009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就深入进行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与测试工作。

据悉,这种新一代导航系统主要通过集成在微型芯片上的三个原子陀螺仪、加速器和原子钟精确测量载体平台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自动计算出载体平台的瞬时速度、位置信息并为载体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

美军也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安德瑞·席克尔认为,就像30年前人们没有预想到GPS会发展到目前如此程度一样,在未来20年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程度也是无可限量的。

从此报道中可以看出研究惯性导航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概念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是依据牛顿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来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经过积分和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从而达到对运载体导航定位的目的。

组成惯性导航系统的设备都安装在运载体内,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是一种自主式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装置组合(IMU)进行导航的技术,它不依赖于外部信号源,而是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算位置、方向和速度。

这种技术是在没有GPS 信号或者GPS信号受限的环境下进行导航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城市谷隘、高楼大厦密集区域、地下车库、山区等环境下,惯性导航技术都能够发挥其独特优势。

近年来,随着MEMS 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并且有一些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关于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不断进步,惯性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MEMS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体积和功耗逐渐减小,精度和稳定性逐渐提高,这为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惯性传感器数据进行状态估计和航迹重建的算法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这些算法能够通过处理传感器测量数据来估计车辆或者移动设备的位置、速度和方向,进而实现导航和定位功能。

关于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进步,惯性导航技术的传感器将变得更加小型化、低成本和高性能。

这将大大扩展惯性导航技术在汽车、航空航天、无人机、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将逐渐与其他传感器(比如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和通信设备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由于环境地图的不断丰富和更新,惯性导航技术将能够通过地图匹配和路标识别等技术与地图数据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传感器来确定车辆、飞机或船只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传感器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精度、稳定性和温度漂移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使得惯性导航技术在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可靠。

现代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中就广泛采用了惯性导航技术,能够实现车辆的精准定位和导航。

惯性导航技术在无人机、航天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惯性导航系统可以独立于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对位置、速度和姿态的精确测量,因此在GPS信号受限或不可用的环境下,惯性导航技术能够保持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新兴的应用领域中,惯性导航技术也有了更多的突破。

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中,惯性导航传感器可以实现用户头部的实时姿态跟踪,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自然的交互体验。

惯性导航技术还广泛应用于体感游戏、运动监测等领域,为用户带来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体验。

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有以下几个重要方向:惯性导航技术将继续向着小型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成熟,惯性传感器将变得更加微小、轻便,同时在精度和稳定性上也将有更大的提升。

这将为惯性导航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大的便利和灵活性。

惯性导航技术将与其他传感技术相结合,形成多传感器融合导航系统。

利用惯性传感器与GPS、视觉、超声波等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这种融合技术将成为未来导航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还将实现更智能化、自适应化。

通过对大量的导航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导航系统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参数和算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提高导航系统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装置(IMU)和相关算法来确定机器或车辆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的导航技术。

它不依赖于外部信号源(如卫星信号或地面标志),因而在GPS信号不可用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提供可靠的导航信息。

惯性导航技术已经在军事、航空航天、海洋和陆地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MEMS(微电机系统)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传感器变得更加小型化、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这为惯性导航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的数据处理算法和定位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了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这些新进展为惯性导航技术在自动驾驶车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在自动驾驶领域,惯性导航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定位手段,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在GPS信号不良或无法使用的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利用惯性导航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姿态控制和运动轨迹规划,从而提高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进行多传感器融合,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惯性导航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从而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利用惯性导航技术,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避障、自主探索和路径规划等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作场景和任务需求。

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为机器人的协作和集群行为提供定位和相对位置信息,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团队的整体协同能力。

除了在以上领域的应用之外,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定位和导航支持,推动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为室内定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不同领域的定位和导航需求。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匹配算法研究

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匹配算法研究

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匹配算法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GIS)的匹配算法,重点探讨了在缺失GPS、路网信息等情况下如何确保GIS的位置、速度和姿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拟合误差最小化的实时匹配算法,将重力加速度信息融合至源自INS的位姿解算中,以实时修正累计误差,并在实际道路测试中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该算法显著提高了GIS的位置准确度和稳定性,提高了GIS在缺失GPS信号和路网信息的情况下的使用效能。

关键词: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匹配算法,GPS缺失,姿态测量,实时修正一、引言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GIS)以惯性测量单元为基础,通过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车辆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又称为惯性导航系统(INS)。

相比于传统GPS导航系统,GIS具有不受外部环境影响、无信号延迟、高频测量速度等优势,因而在军事、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GIS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INS的累积误差会导致测量的位置和姿态不准确;在GPS信号被干扰或失效、路网信息缺失等情况下,GIS也会出现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GIS的定位和姿态测量精度,提高在缺失GPS信号和路网信息情况下的使用效能,成为当前GIS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相关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对GIS的各种误差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其中,较为常见的解决方法有:1)利用GPS纠正INS的位置误差;2)融合其他传感器信息(如视觉、雷达等)以提高信息定位精度;3)利用地图信息纠正INS的位置和姿态。

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缺陷,如GPS信号被干扰或失效,或目标区域缺乏完备的地图信息等,解决方法的可用性存在较大限制。

三、算法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GIS自身惯性测量以及重力加速度信息进行实时纠正的算法。

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收集数据:提取GIS所获取的车辆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以及重力加速度信息,并进行预处理;2)匹配车辆姿态:基于拟合误差最小化法计算车辆姿态,将重力加速度信息融合至姿态解算中,实时修正姿态解算中的累计误差;3)实时修正位置和速度: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输出的信息,沿车轴方向积分得到车辆速度和位置信息,并将重力加速度信息与车体坐标系相关联后,对速度和位置测量进行实时校准和修正。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惯性仪器测量物体运动状态的导航方法,其具有无需外部参考、适用于各种环境、高精度和实时性好等优点。

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经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多的重要进展,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成为现代导航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进展1.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发展惯性测量单元是惯性导航系统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三个陀螺仪和三个加速度计组成。

目前,IMU的精度和鲁棒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同时,IMU的重量和体积也得到了大幅度缩小,适用于小型无人机、移动设备和穿戴式设备等应用场景。

2.惯性导航算法的改进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陀螺仪漂移和加速度计误差等。

传统的惯性导航算法通常基于卡尔曼滤波器或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但它们仅仅是线性或非线性滤波器的变种,并不能在充分利用惯性测量单元的多传感器数据。

因此提出了一些新的算法,包括基于图优化的方法、集群Kalman滤波器、不确定模型蒙特卡洛方法、深度神经网络等,这些算法通过有效地处理传感器融合问题,改善了惯性导航系统的性能。

3.视觉惯性融合导航系统的发展视觉传感器可以提供具有高精度的跟踪信息和相对于地标的方位信息,而惯性测量单元可以提供连续的姿态和加速度信息,两者的融合可以显著提高导航精度。

近年来,基于视觉惯性融合导航系统的研究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自主驾驶车辆、机器人和无人机等领域,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二、发展趋势1.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相较于传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的优势在于其不依赖外部参考信号,可以在无GPS信号的环境下独立工作。

对于小型无人机、穿戴式设备等应用场景,惯性导航系统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将是关键和热点方向。

2.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融合是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将惯性测量单元与其他传感器,如GPS、LIDAR、摄像头等融合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是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IMU)的导航系统,它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计算和跟踪自身的位置、速度、姿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INS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独立性、高精度和实时性。

一、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及构成1.1 原理惯性导航系统基于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姿态),利用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陀螺仪测量角速度,从而获得物体的运动信息。

1.2 构成惯性导航系统由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构成。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而陀螺仪则用于测量物体围绕轴的旋转角速度。

这两个组件通常被称为惯性测量单元(IMU)。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惯性导航系统通过对加速度和角速度的测量结果进行积分运算,得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导航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进行航行过程中的定位、导航、控制等任务。

2.1 姿态测量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输出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可以计算出物体在空间中的姿态。

姿态测量是导航系统的基础,可以帮助确定物体的朝向和方向。

2.2 位置和速度测量根据加速度计测量的加速度和陀螺仪测量的角速度,可以利用运动学方程进行积分运算,从而得到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2.3 系统校准惯性导航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以确保其输出的数据准确可靠。

校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误差和漂移,并提高导航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三、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3.1 轨道交通惯性导航系统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地铁列车、高铁等。

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帮助保证列车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2 航空航天惯性导航系统是飞机和导弹等航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在无GPS信号的情况下,仍然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确保飞行器的航线精确和稳定。

3.3 海洋探测惯性导航系统在海洋探测中也有重要应用,如海洋调查船、潜艇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自主实时机载地形辅助惯性导航方法和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自主实时机载地形辅助惯性导航方法和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自主实时机载地形辅助惯性导航方法和系统成果简介地形辅助导航(Terrain Aided Navigation,TAN)由于具有自主性、隐蔽性、抗干扰能力强和全天候工作的优点,其在组合导航系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并已在巡航导弹、飞机和舰船上成功应用。

TAN 的定位思想是利用实测的运动轨迹下方的地形高程数据和存储的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为信息,采用地形匹配算法来达到定位的目的。

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实时性不仅与地形匹配算法有关还受地形特征的影响。

在地形特征较明显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定位准确度较高,在平原或海平面这些地形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匹配就不适合执行匹配定位。

由于受地形匹配算法和地形特征的限制,目前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的应用,大都需要事先根据飞行任务规划飞行路线、选取匹配区域,使得载体机动飞行和实时定位的能力受限。

如何实现载体在飞行过程中自主选择匹配区域并根据飞行状态和所规划区域的地形特征自动执行合适的地形匹配算法,将极大的提高载体机动飞行和实时地形辅助定位的能力从而摆脱受事先规划的飞行轨迹的束缚,这也将有利于地形辅助导航的推广和应用。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实时机载地形辅助导航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目前地形辅助导航系统需要事先根据飞行任务规划飞行路线、选取匹配区域,使得载体机动飞行和实时定位的能力受限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地形辅助惯性导航系统,本项目引入匹配区域规划与适应性分析模块,可实现载体在飞行过程中自主规划选取匹配区域,并根据不同地形区域和飞行状态选择合适的地形匹配算法进行匹配定位,从而提高载体机动飞行和实时定位的能力。

为确保匹配定位算法在跟踪模式下定位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基于位置序列估值与滤波值比较的方法确保定位结果的可靠性。

本发明可以提高载体机动飞行和实时定位的能力,从而解决目前地形辅助导航系统需要事先根据飞行任务规划飞行路线和匹配区域导致载体机动飞行和实时定位能力受限的问题。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绪论惯性导航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技术,它是飞机、船舶、火箭等载体能顺利完成导航和控制任务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惯性导航原理;1954年纯惯性导航系统在飞机上试飞成功。

30余年来,惯性导航技术获得迅速发展。

在我国惯性导航技术已在航空、航天、航海和陆地车辆的导航和定位中得到应用。

1970年以来,我过多次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和火箭都采用了本国研制的惯性导航系统。

不仅如此,70多年以来,这门科学技术还在大地测量、海洋勘测、石油钻井、航空测量和摄影等国民经济领域里获得成功应用。

惯性导航简介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是20 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完自主式的导航技术。

通过惯性测量组件(IMU)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自动推算载体的瞬时速度和位置信息,具有不依赖外界信息、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受干扰、隐蔽性好的特点,且惯导系统能连续地提供载体的全部导航、制导参数(位置、线速度、角速度、姿态角)。

惯性导航技术,包括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惯导系统。

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将陀螺通过平台稳定回路控制平台跟踪导航坐标系在惯性空间的角速度。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相对导航坐标系角速度计算姿态矩阵,把雷体坐标系轴向加速度信息转换到导航坐标系轴向并进行导航计算。

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

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又称惯性导航组合。

3个自由度陀螺仪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转动运动;3个加速度计用来测量飞行器的3个平移运动的加速度。

计算机根据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计算出飞行器的速度和位置数据。

控制显示器显示各种导航参数。

陀螺仪陀螺仪是惯性系统的主要元件。

陀螺仪通常是指安装在万向支架中高速旋转的转子,转子同时可绕垂直于自转轴的一根轴或两根轴进动,前者称单自由度陀螺仪,后者称二自由度陀螺仪。

陀螺仪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利用这些特性制成了敏感角速度的速率陀螺和敏感角偏差的位置陀螺。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来确定位置、方向和速度的技术。

IMU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跟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实现导航和定位。

惯性导航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无人车辆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的进展不断涌现,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惯性导航技术在精度和稳定性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改进传感器的制造工艺和算法设计,使得IMU的测量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帮助下,IMU传感器的性能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得惯性导航技术在车载导航、虚拟现实头盔和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惯性导航技术在多传感器融合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将惯性传感器与GPS、视觉传感器和地图数据等其他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定位和导航。

除了在技术性能上的进步外,惯性导航技术在应用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

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等领域,惯性导航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惯性导航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和路径规划,从而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而在无人机领域,惯性导航技术可以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飞行控制,从而为无人机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惯性导航技术还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时跟踪头部运动,可以实现更加真实和流畅的虚拟现实体验。

未来,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进一步改进传感器和算法设计,提高惯性导航技术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更高精度定位和导航的需求。

惯性导航技术将与其他传感器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例如将惯性导航技术与高精度定位系统(如GPS、北斗等)相结合,以实现更加精确的定位和导航。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惯性导航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实现实时、精准的导航和定位。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惯性传感器来测量和跟踪物体的位置、姿态和速度的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了惯性导航技术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军事、航空航天、车辆导航等领域的研究意义。

接着讨论了传统惯性导航技术存在的局限性,以及MEMS惯性导航技术在小型化、低成本化方面的发展。

探讨了深度学习在惯性导航技术中的应用,以及融合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惯性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分析了惯性导航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展望了未来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惯性导航技术、新进展、发展趋势、传统技术、MEMS、深度学习、融合导航、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展望未来。

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惯性导航技术是指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相关算法来实现无需外部引导信息即可实现位置、姿态及速度测量的一种导航技术。

惯性导航技术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飞行器导航系统,随着航天、航空、海洋等领域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导航手段。

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导航精度、保障导航安全、提高导航效率以及在无GPS信号的环境下实现可靠导航。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在新的技术和方法的推动下,未来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1.2 研究意义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惯性导航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漂移累积、精度下降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突破。

MEMS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为惯性导航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其小巧、轻便、低功耗的特点使其在无人机、移动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惯性导航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高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

惯导系统-(总结)

惯导系统-(总结)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惯性导航系统,下面我们就从惯导系统的定义、惯导系统的发展历程、惯导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分类与功能、优点与缺点以及惯导系统的应用现状几个方面来探讨该问题。

一、惯性导航系统的定义: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通过高精度的陀螺和加速度计,测量运动载体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经积分运算得到运动载体的加速度、位置、姿态和航向等导航参数的自主式导航系统。

二、惯导系统的发展历程:惯导系统发展是以性能价格比为标志的,而性能价格比主要取决于惯性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和成本,尤其是陀螺仪,其漂移率对惯导系统位置误差增长的影响是时间的三次方函数,而高精度的陀螺仪制造困难,成本高昂.因此,惯性技术界一直在寻求各种有效方法来提高陀螺仪的精度,同时降低系统成本从上世纪50年代的液浮陀螺仪到60年代的动力调谐陀螺仪(DTG),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环形激光陀螺仪(RLG)和光纤陀螺仪(FOG)到90年代的振动陀螺仪,以及目前报道较多的微机械电子系统陀螺仪(MEMSG),每一种新型陀螺仪的出现都使惯导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提高一大步,有一代陀螺仪就有一代惯导系统与之对应。

第一代平台惯性导航系统采用精密稳定平台,陀螺仪采用液浮或静电悬浮陀螺仪,不仅体积重量大,而且系统性能受机械结构的复杂性和极限精度的制约,再加上产品可靠性和维护方面的问题,成本十分昂贵,只有战略武器上才使用这类惯导系统;上世纪60年代动力调谐陀螺仪技术成熟,精度达到惯性级,常规武器上才开始大量装备惯导系统,用动力调谐陀螺仪制造的惯性导航系统被称为第二代惯导系统;上世纪80年代激光陀螺仪技术成熟.它的出现为捷联惯导系统提供了理想器件.用它制造的惯性导航系统被称为第三代惯导系统;近10年来微电子技术已被用来制造微机械装置,如各种微传感器和微执行器,微机电系统(MEMS)异军突起,据AIAA报告可以在一块4的硅片上,用化学刻蚀的方法批量生产出4000多个独立的微型惯性仪表,这些微惯性仪表的出现迅速扩大了微惯性测量装置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方法和算法发展

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方法和算法发展

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方法和算法发展
武虎子;南英;付莹珍
【期刊名称】《现代防御技术》
【年(卷),期】2008(036)004
【摘要】综述了辅助惯导的一些主要算法和方法,主要有:重力辅助的匹配方法、基于衰减记忆的匹配算法、基于贝叶斯算法、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基于迭代最近点算法、无线电高度与数字地图辅助方法、粒子滤波算法、声呐技术辅助方法、概率数据关联算法、成像激光雷达辅助方法.分别对各类辅助算法和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优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展望了辅助算法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武虎子;南英;付莹珍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48.22+4;U666.1
【相关文献】
1.惯性导航系统自适应辅助GNSS矢量跟踪方法 [J], 李传军;彭钟锋;李兴城
2.一种视觉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初始对准方法 [J], 张红良;郭鹏宇;李壮
3.地磁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数据融合算法 [J], 杨功流;李士心;姜朝宇
4.芯片级原子钟辅助的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欺骗检测方法 [J], 刘洋; 李四海; 付强文; 周琪
5.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中的一种新的相关匹配算法 [J], 程力;蔡体菁;夏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8月第36卷第4期现代防御技术M ODERN DEFENCE TECHNOLOGYAug.2008Vo.l36No.4导航、制导与控制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方法和算法发展*武虎子,南英,付莹珍(南昌航空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摘要:综述了辅助惯导的一些主要算法和方法,主要有:重力辅助的匹配方法、基于衰减记忆的匹配算法、基于贝叶斯算法、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基于迭代最近点算法、无线电高度与数字地图辅助方法、粒子滤波算法、声呐技术辅助方法、概率数据关联算法、成像激光雷达辅助方法。

分别对各类辅助算法和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优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展望了辅助算法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惯性导航系统;辅助算法;辅助方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V448122+4;U66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86X(2008)20420062206The Developm en t of A i ded A l gor ithm and M ethods i n Iner ti a lN avi ga ti on Syste mWU H u2z,i NAN Y i n g,F U Y ing2z hen(Nanchang Un i versity of Aeronautics,School of Aero nauti c and M echanical Engi neeri ng,Ji angxi Nanchang330063,Ch i na)A bstra ct:So me main a l g orithms and methods i n a i d ed2inertial navi g ati o n are summ ar iz ed.They canbe c lassified as f ollo ws:gravity a i d ed matchingm ethod,match i n g algorithm based on FadingMe mory,a l2 gorithm based on Bayes Rule,a l g orit h m based on A rtificial Neura lN et w ork,algorith m based on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a i d ed method of w ire less he i g ht and d i g italmap,partic le filter algorithm,aided m et h od of sonar technology,probab 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filter algorith m,a i d ed method of i m agi n g laser radar.The main pri n ciple and ma i 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 tages of a ll k i n ds of a l g orit h ms and methods are i n tro2 duced si m p l y and separately.The develop men t trend of the m is prospected.K ey words:i n ertial navi g ati o n syste m(I N S);a i d ed a l g orithm;a i d ed m et h ods;deve lopment trend0引言随着导航技术的逐渐成熟,飞行器对自主导航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辅助惯性导航方法与算法也快速兴起。

所谓辅助惯性导航系统(i n erti a l navi g ation syste m,I N S)的方法与算法,就是一种能提高惯导导航精度的方式和途径(如导航精度参数CEP,S EP,R,R MS等达到规定的范围内)。

采用这些方法与算法可以重调和校正单一的惯导系统(如位置和方位的重新调整、陀螺漂移的校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辅助惯性导航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辅助算法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收稿日期:2007-12-01;修回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武虎子(1981-),男,陕西富平人。

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飞行控制与导航。

通信地址:330063南昌市丰和南大道696号南昌航空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型或图形模型进行问题的阐述或原理说明。

本文综述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研究方法和算法,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1辅助惯导系统的方法与算法研究辅助惯导系统的方法与算法大体应遵循以下步骤:¹建立数学模型或图形,即将现实世界的问题进行抽象后建立相关的模型;º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通过计算机仿真来模拟主要参数是否达到技术要求。

1.1辅助惯导系统的方法与算法辅助惯导系统的方法与算法主要有重力辅助的匹配方法、基于衰减记忆的匹配算法、基于贝叶斯算法、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基于迭代最近点算法、无线电高度与数字地图辅助方法、粒子滤波算法、声呐技术辅助方法、概率数据关联算法、成像激光雷达辅助方法等。

1.1.1重力辅助的匹配方法(match i n g method i n gravity aided I N S)重力辅助的匹配方法[1]是一种利用地球重力场特征获取载体位置信息,是从重力测量和重力仪异常和垂线偏差的测量和补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种算法首先采用相关搜索减少不定性区域,然后再以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器对参数进行精确估计。

以重力异常差作为观测量为例,其观测方程应为y=G(x r,y r)-G M(x ins,y ins),(1)式中:G(x r,y r)为载体的实际位置(x r,y r)处测得的重力异常;G M(x ins,y ins)为根据惯导指示位置(x in s, y ins)从重力特征图读出的重力异常。

由于y与导航位置误差之间是非线性关系,需要进行线性化处理,才能经EKF解算,估计出导航系统的位置误差,并对惯导系统进行校正。

导航原理图如图1所示。

该种方法在获取重力信息时对外无能量辐射,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可在水下对惯导进行校正,获得很高的精度。

不足之处在于重力敏感装置还很落后,很难得到高精度的重力数据库。

图1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匹配方法示意图F ig11Th e sketch of m a tch ing m ethodi n gr avity a ided INS1.1.2基于衰减记忆的匹配算法(terra i n a i d ed navigation using f ading me mor y)衰减记忆的匹配算法[2-3]就是采用衰减记忆的方法对不同时刻的量测值赋以不同的权值,使用一种新的相关算子计算相关值,其实质是一种加权的相关值。

地形高度匹配的过程就是寻找最佳相关值的过程,也就是寻找使B_S D m C,n C(k)取得最小值时对应的(m C,n C)的过程:(m C,n C)=ar g m inm,nB_S D m,n(k).(2)式中:m,n为像元的位置坐标。

首先介绍一下基于衰减记忆的地形高度匹配相关算子。

定义变量e m,n(k)如下:e m,n(k)=h R-T(k)-h D-M(x k+m,y k+n),(3)h R-T(k)=h p(k)-h r(k),(4)式中:h R-T(k)为k时刻根据测量值计算的实时地形高度值;h D-M(x k+m,y k+n)为k时刻基本导航系统指示的位置信息(x k,y k)平移(m,n)个单位像元后,数字地图中相应位置的地形高度值;h p(k)为k 时刻气压高度表测量的绝对高度值;h r(k)为k时刻雷达高度表测量的相对高度值。

定义相关算子B_SD m,n(k)(0<B[1):B_SD m,n(k)=B0e2m,n(k)+,+B i e2m,n(k-i)+,+B k-1e2m,n(1)=Eki=1B k-1e2m,n(i).(5)式(5)可以写成如下递归形式:B_S D m,n(k)=B*B_S D m,n(k-1)+e2m,n(k),(6) m,n I I,I的大小由搜索区域大小决定。

算法流程如下:#63#武虎子,南英,付莹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方法和算法发展现代防御技术2008年第36卷第4期(1)初始化:k=0,B_S D m,n(k)=0;(2)采样:采样惯导输出的位置坐标(x k in s, y k ins),雷达高度h r(k)和气压高度h p(k);(3)根据式(3),(4),对所有的(m,n),计算e m,n(k);(4)计算相关值:根据式(6),对所有的(m, n),计算B_S D m,n(k),找出B m i n_SD m,n(k);(5)定位:如果k\1/(1-A),根据B_S D m C,n C(k)求得(m C,n C),再根据数字标高地图确定TAN位置;(6)k=k+1,转(2)。

总之,通过仿真表明这种新方法的正确匹配率、均方根误差和圆概率误差均决定于TERCO M算法。

同时,该算法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空间,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并连续输出定位结果。

1.1.3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匹配算法(match i n g algo2 rithm based on Bayes rule)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匹配算法[4]就是根据当前时刻t为止所有观测量X t={x0,x1,,,x t},采用贝叶斯概率法估计出飞行器惯导系统当前时刻的定位误差e c,也可以说求解一个条件概率函数p(e c|X t),该种算法是一种应用后验估计方法的一种近似的实现方法。

它把惯导误差作为一种状态变量来进行处理,同时可以求出惯导误差落在每一个小区域S(n)中的概率p(S(n)),最后根据贝叶斯方法得出的e c(n C),计算出当前误差。

此算法不需要进行地形线性化处理,因此可以保证收敛;而且它可以在多种分布形式的噪声条件下工作。

虽然它可以连续输出定位结果,但是计算量很大。

1.1.4基于神经网络算法(algorithm based on arti2 fic i a l neural net w or k)基于神经网络算法[5-6]主要是利用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对学习样本L S i=n (ls1,ls2,,,ls n)的训练得到期望的输出样本DS i=n (ds1,ds2,,,ds n)。

学习样本就是通过飞行器上的雷达扫描正下方一定区域内的地形数据(区域的大小由扫描范围决定),然后通过BP网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式识别,最后可以得出一组与数字基准地图相匹配的相关峰值点,这些点数据就是飞行器的估计位置数据,也是期望得到的输出样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